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第一章 引言

《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第一章 引言

《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第一章 引言
《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第一章 引言

《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第一章:引言

内容简述:

主要介绍集成电路工艺制程技术的发展过程,集成电路工艺制造技术从最初的BJT 工艺制造技术发展到CMOS工艺制造技术,同时器件也从最初的BJT发展的MOSFET。由于体CMOS集成电路中所固有的寄生NPN和寄生PNP会组成的电路,它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触发而形成低阻通路,从而产生大电流,并且由于正反馈电路的存在而形成闩锁,导致CMOS集成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烧毁芯片,通常把该现象称为闩锁效应。

闩锁效应存在于体CMOS集成电路中,它一直是CMOS集成电路可靠性的一个潜在的严重问题,随着CMOS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艺技术日趋先进,器件的特征尺寸越来越小,并且器件间的间距也越来越小,集成电路的器件密度越来越大,集成电路的闩锁效应变得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IO电路中。

本章侧重介绍闩锁效应出现的背景和概况。

第一章:引言--------------------------------------------------------------------------------------------

1.1 闩锁效应概述--------------------------------------------------------------------------------------

1.1.1闩锁效应出现的背景----------------------------------------------------------------------

1.1.2闩锁效应简述--------------------------------------------------------------------------------

1.2 闩锁效应概况--------------------------------------------------------------------------------------

1.3 小结----------------------------------------------------------------------------------------------------

1.1闩锁效应概述

1.1.1 闩锁效应出现的背景[1]

最早出现的集成电路工艺技术是双极型工艺技术,它也是最早应用于实际生产的集成电路工艺技术。随着微电子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艺技术日趋先进,其后又相继出现了PMOS、NMOS、CMOS、BiCMOS和BCD等工艺技术。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Bardeen、Shockley和Brattain发明了第一只点接触晶体管。1949年,贝尔实验室的Shcokley提出pn结和双极型晶体管理论。1951年,贝尔实验室制造出第一只锗双极型晶体管。1956年,德州仪器制造出第一只硅双极型晶体管。1958年,基尔比和诺伊斯两人各自独立发明了集成电路。1961年,美国空军先后在计算机及民兵导弹中使用双极型集成电路。1970年,硅平面工艺技术成熟,双极型集成电路开始大批量生产。

由于双极型工艺技术制造流程简单、制造成本低和成品率高,另外在电路性能方面它具有高速度、高跨导、低噪声、高模拟精度和强电流驱动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它一直受到设计人员的青睐,在高速电路、模拟电路和功率电路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它的缺点是集成度低和功耗大,其纵向(结深)尺寸无法跟随横向尺寸成比例缩小,所以在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受到很大限制,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集成电路基本是双极型工艺集成电路。20世纪70年代,NMOS和CMOS工艺集成电路开始在逻辑运算领域逐步取代双极型工艺集成电路的统治地位,但是在模拟器件和大功率器件等领域双极型工艺

集成电路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图1-1所示的是双极型工艺集成电路剖面图。VNPN是纵向NPN (Vertical NPN),LPNP是横向PNP(Lateral PNP),n+是n型重掺杂有源区,P+是p型重掺杂有源区,P-Base是p型基区,NBL(N+ Buried Layer)是n型埋层,P-sub(P-substrate)是p型衬底,N-EPI(N-Epitaxial)是n型外延层。

VNPN LPNP

-n

n

因为电子比空穴具有更高的迁移率,电子的迁移率μe大于空穴的迁移率μh,μe大约等于2.5μh,因而NMOS的电流驱动能力大约是PMOS的2倍,所以采用NMOS工艺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性能比采用PMOS工艺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更具优势,集成电路设计人员更倾向于采用NMOS技术设计电路。20世纪70~80年代初期,NMOS工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由于NMOS工艺技术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并且NMOS的光刻步骤比双极型工艺技术少很多,它不像双极型工艺技术中存在很多为了提高双极型晶体管性能的阱扩散区,如N-EPI和NBL,与双极型工艺技术相比,利用NMOS 工艺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更便宜。

图1-3 利用NMOS 和电阻负载设计的逻辑门电路

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每颗芯片可能含有上万门器件,功耗和散热成为限制芯片性能的瓶颈。无论是双极型工艺集成电路,还是NMOS 工艺集成电路,当器件密度从1000门增加到10000门,芯片功率从几百毫瓦增加到几瓦,当芯片的功耗达到几瓦时,已不能再用便宜的塑料封装,必须使用昂贵的陶瓷封装工艺技术,还要利用空气或水进行冷却,这些都限制了双极型工艺技术和NMOS 工艺技术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应用[4]。

图1-4 CMOS 工艺反相器电路

1963年,飞兆(仙童)半导体公司研发实验室的C.T.Sah 和Frank Wanlass 提交了一篇关于CMOS 工艺技术的论文,这是首次在半导体业界提出CMOS 工艺技术,同时他们还用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数据对CMOS 工艺技术进行了简单的解释[5]。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把NMOS 和PMOS 制造在同一个芯片上组成集成电路,CMOS 工艺技术是利用互补对称电路来配置连接PMOS 和NMOS 从而形成逻辑电路,该电路的静态功耗几乎接近为零,该理论能很好地解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功耗问题,这一发现为CMOS 工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图1-4所示的是利用PMOS 和NMOS 组成的CMOS 反相器电路。该电路只有在输入端口由低电平(VSS)向高电平(VDD)或者由高电平(VDD)向低电平(VSS)

输入

VDD VSS 输出

(a )NMOS 反相器A VDD

VSS 输出A

VDD

输出

B VSS B VSS

(b )NMOS 或非门(c )NMOS 与非门输入VDD

VSS 输出

转变的瞬间,NMOS和PMOS才会同时导通,在VDD与VSS间产生电流,从而产生功耗。当输入端口为低电平时只有PMOS导通,当输入端口为高电平时只有NMOS导通,VDD与VSS之间都不会产生电流,所以静态功耗为零。

1963年6月18日,Walass为CMOS工艺技术申请了专利,但是几天之后,他就离开了仙童,因为仙童宣布在他没有确切的实验数据之前,没有采用新技术的计划,所以Walass没有机会去完成CMOS工艺技术项目。

1966年,美国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首颗CMOS工艺门阵列(50门)集成电路。当时用CMOS工艺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并不高,而且速度也很慢,CMOS也很容易发生自毁现象。研究发现CMOS电路中存在寄生的NPN和PNP,它

一定的条件下被触发而形成低阻通路,从而产生大电流,并且由于正反馈电路的存在而形成闩锁,导致CMOS集成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烧毁芯片。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寄生的双极型晶体管组成的电路都是截止的,即高阻阻塞态,在高阻阻塞态下,这些电路具有很高的阻抗,漏电流非常小。但是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寄生双极型晶体管组成的电路会被触发进入低阻闩锁态。如果触发条件去除后,这些寄生双极型晶体管仍然能保持低阻闩锁态,那么此时低阻闩锁态是可持续的,电压信号足以提供足够大的电流维持低阻闩锁态,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持。如果触发条件去除后,寄生双极型晶体管从低阻闩锁态恢复到高阻阻塞态,那么低阻闩锁态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

电压信号不足以提供足够大的电流维持低阻闩锁态,寄生双极型晶体管组成的电路不具有自持,这种现象称为低阻闩锁态只是暂时的。

根据闩锁的路径特点,可以把闩锁效应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当闩锁的路径是从输出节点到地或者电源时,称之为“输出”闩锁;第二种是当闩锁的路径是从输入节点到地或者电源时,称之为“输入”闩锁;第三种是当闩锁的路径是从地到电源时,称之为“主”闩锁。“输出”闩锁或者“输入”闩锁发生后不一定能触发“主”闩锁。输出或者输入节点只在瞬态过程中才提供电流,而瞬态激励消失后,电流也消失,那么“输出”闩锁或者“输入”闩锁是暂时的,“主”闩锁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它在时间上是持续的,很容易烧毁芯片。图1-6 所示的是CMOS 工艺反相器中的“主”闩锁和“输出”闩锁电路图。

(a )“主”闩锁 (b )“输出”闩锁 (c )“输出”闩锁

图1-6 CMOS 工艺反相器中的“主”闩锁和“输出”闩锁电路图

当PW 衬底存在衬底电流Ip 或者NW 衬底存在衬底电流In 时,该电流会在阱等效电阻上形成正反馈电压,从而导通寄生NPN 和寄生PNP ,触发PNPN 结构形成低阻通路,一旦PNPN 结构被导通,PNPN 结构自身的正反馈机制会使它保持在低阻闩锁态。图1-7所示的是PNPN 形成低阻闩锁态的物理机理。当PW 衬底存在衬底电流Ip ,PW 衬底电流Ip 在PW 衬底等效电阻Rp 上形成压差,导致PW 衬底的电压升高了Ip*Rp ,如果Ip*Rp >0.6V ,压差加载在NMOS 源极、PW 衬底和NW 形成的寄生NPN 发射结上,导致它正偏,而它的集电结反偏,那么NPN 正向导通。正向导通的NPN 在VDD 与VSS 之间形成通路,该通路产生NW 衬底电流In ,NW 衬底电流In 在NW 衬底等效电阻Rn 上形成压差,导致NW 衬底的电压降低了In*Rn ,如果In*Rn >0.6V ,压差加载在PMOS 源极、NW 衬底和PW 形成的寄生PNP 发射结上,导致它正偏,而它的集电结反偏,那么PNP 正向导通,实际上压降In*Rn 是NPN 导通后在PNP 上形成正反馈。PNP 导通形成的电流Ip 会反馈给NPN 的发射极,使NPN 的发射极正偏,从而使NPN 导通,NPN 导通形成的电流In 也会反馈给PNP 的发射极,使PNP 的发射极正偏,从而使PNP 导通,NPN 和PNP 之间相互形成正反馈回路,所以它们形成一个闭环系统,NPN 和PNP 同时导通,并形成闩锁效应PNPN 低阻通路。打破闭环系统的方法是减小VDD 的电压,使NPN 或者PNP 导通之后形成的电流的反馈电压Ip*Rp 或者In*Rn

(a)VDD

输出PNP NPN VSS (c)Rn

Rp VDD PNP NPN VSS

Rn Rp

Rn VDD 输出PNP NPN

VSS Rp (b)

小于0.6V ,从而使寄生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在截止区,这样寄生PNPN 结构就会进入截止状态。

图1-7 PNPN 形成低阻闩锁态的物理机理

当电路一旦发生闩锁效应,就会产生大电流,假如没有限流机制(例如串联一个足够大的电阻),低阻闩锁态产生大电流可能将pn 结或者铝线烧毁,因此就算低阻闩锁态是暂时的,如果没有限流机制,也会造成电路永久失效,这种情况也可以认为电路发生了闩锁效应。对于具有自持能力的闩锁效应,无论闩锁效应有没有造成芯片损毁,它都会导致CMOS 集成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对于不具有自持能力的闩锁效应,低阻闩锁态只是暂时的,但是如果它的低阻闩锁态会产生大电流烧毁集成电路,那么它也是闩锁效应的一种形式。

闩锁效应最易发生在易受外部干扰的IO 电路,也偶尔发生在内部电路。

1.2 闩锁效应的概况[6]

虽然CMOS 工艺集成电路已被证实具有低功耗的优点,并且美国RCA 公司在1966年成功研制出首颗CMOS 工艺门阵列集成电路,但是RCA 公司的Gallace 和Pujol 发现CMOS 工艺集成电路中寄生的双极型晶体管会形成PNPN 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会被触发导通,形成低阻通路,并产生大电流烧毁集成电路[7],该问题直接影响了CMOS 工艺技术的商业化,CMOS 工艺技术早在1963年就被提出来,但是CMOS 工艺集成电路的闩锁效应问题一直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所以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企业都是仅仅利用NMOS 或者PMOS 工艺技术制造集成电路,直到半导体业界有了比较完善的闩锁效应的理论和应对策略后CMOS 工艺集成电路才开始普及应用。

20世纪70年代前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发现制造在蓝宝石

(Silicon-on-Sapphire SOS )上的CMOS 工艺集成电路可以抵抗相当高强度的辐射而不发生闩锁效应,因为SOS CMOS 工艺集成电路可以通过SOS 衬底和深槽氧化物打

Rp Rn

VDD VSS

PNP

NPN

Rn 压降导

致PNP 发

射结正偏,

PNP 导通In 流过Rn 引起压降In*Rn

Ip In Rp 压降导致NPN 发射结正偏,

NPN 导通

Ip 流过Rp

引起压降

Ip*Rp

破PNPN结构,所以其不存在闩锁效应,该优势使得SOS CMOS工艺集成电路在人造卫星、导弹、航空航天等电子领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但是SOS工艺集成电路太昂贵,没有办法普及民用。图1-8所示的是SOS CMOS集成电路。

早期的双极型工艺、PMOS工艺和NMOS工艺集成电路都不会发生闩锁效应现象。闩锁效应是以体CMOS工艺为基础的集成电路固有的现象,无论是一般的常规体CMOS 工艺集成电路,还是从CMOS工艺衍生出来的BiCMO、BCD和HV-CMOS等,都会发生闩锁效应。

无论是落后的亚微米CMOS工艺,还是先进的纳米CMOS工艺,甚至是FinFET工艺,闩锁效应依然是影响CMOS集成电路可靠性的一个重要问题,业界依然没有一套效率很高、以及很准确的评估芯片在研发阶段发生闩锁效应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工程应用—温德通编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 J.E. Lilienfeld. US Patent No. 1,745,175 (1930)

[3] O. Heil. UK Patent No. 439,457

[4] Stephen A. Campbell. 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

[5] F. M. Wanlass and C. T. Sab. “Nanowatt Logic Hsing Field Effect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iodes,” 1963 Int. Solid State Circuit Conf. , pp. 32-33 (Feb. 1963)

[6] Latchup STEVEN H.VOLDMAN

[7] L.J. Gallace and H.L. Pujol. Reliability considerations for COS/MOS devices. RCA Technical Note ST-6418, RCA Corporation, Somerville, NJ, July 1975.

[8] R.A. Poll and J.F. Leavy. Study of transient radiation induced latchup. General Atomic Division Final Report(Contract N0014-66-C-0347), No. GA-7969, May 1967.

[9] J.F. Leavy and R.A. Poll. Radiation-induced integrated circuit latchup.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16, 1969, 96–103.

[10] J.R. Adams and R.J. Sokel. Neutron irradiation for prevention of latchup in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26, 1979, 5069–5073.

[11] W.R. Dawes Jr. and G.F. Derbenwick. Prevention of CMOS latchup by gold dop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23, 1976, 2027–2030.

[12] D.B. Estreich, A. Ochoa Jr. and R.W. Dutton. An analysis of latchup prevention in CMOS IC’s using an epitaxialburied layer process.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 Meeting (IEDM) Technical Digest, December 1978. p. 230–234.

[13] D.B. Estreich and R.W. Dutton. Modeling latchup in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 1978 Asilomar Conference on Circuits, Systems, and Computer Digest, Monterey, CA, November 1978. p. 489–492.

[14] D.B. Estreich and R.W. Dutton. Latchup in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 1978 Government Microcircuit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GOMAC) Digest of Papers, Monterey, CA, November 1978. p. 110–111.

[15] D.B. Estreich. Latchup and radi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LURIC): a test chip for CMOS latchup investigation. Sandia Laboratories Report SAND78-1540, Albuquerque, NM, November 1978.

[16] D.B. Estreich. The physics and modeling of latch-up and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 Technical Report No. G-201-9, Integrated Circuits Laboratory, Stanford Electronic Laboratorie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November 1980.

[17] L. Parillo, et al. Twin-tub CMOS – a technology for VLSI circuits.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 Meeting (IEDM) Technical Digest, 1980. p. 752–755.

[18] R.D. Rung, H. Momose and Y. Nagabuko. Deep trench isolated CMOS devices.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 Meeting (IEDM) Technical Digest, 1982. p. 237–240.

[19] R.R. Troutman. Epitaxial layer enhancement of n-well guard rings for CMOS circuits.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4, 1983, 438–440.

《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内容简介:

本书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通过具体案例和大量彩色图片对CMOS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中存在的闩锁效应(Latch-Up)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与分析。在介绍CMOS集成电路寄生效应的基础上先后对闩锁效应的原理、触发方式、测试方法、定性分析、改善措施和设计规则进行了详细讲解。随后给出了工程实例分析和寄生器件的ESD应用。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闩锁效应测试和改善方法,

本书面向从事微电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行业的朋友,旨在给业内人士提供简单易懂并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图书,同时也适合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

《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作者简介:

温德通,资深ESD设计工程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曾供职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负责工艺制程整合方面的工作;后加入晶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负责集成电路工艺制程、器件、闩锁效应和ESD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就职于一家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负责闩锁效应和ESD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出版作品《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工程应用》和《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

《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出版社和出版日期:本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负责出版,将于2020年3月下旬面市,京东和天猫同步发售。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内涵:广义的理解就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就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与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就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她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与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与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瞧不见的手”与“瞧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与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与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与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就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与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公共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公共部门经济活动 1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它区别于微观经济主体的个别需要.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a 资源配置职能 b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4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MSB:a 人们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b 以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测定 MSC:a 人们对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需增加的资源耗费的价值 b 以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测定 第二章外部效应 8什么是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9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外部: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MSB。 事例:疫苗接种——其他人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整个社会因此受益 负的: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 事例:纸张生产——污染环境——第三者成本(利益受损) 10A矫正性的税收和B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A;将MEC加计到MPC之上。 增加纸张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产量减少至MSB=MSC的最佳水平。 将部分收入从纸张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损害或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企业和个人。 将水资源的污染减少至可容忍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 B:将MEB加计到MPB之上。 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降低消费者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产量调整至MSB=MSC的最佳水平。 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效益,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第三章公共物品或服务 13、试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1、垄断 2、外部性 3、信息不对称 4、分配不公 15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哪些特性? 水平相加垂直相加 16什么是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什么是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二者有哪些区别? 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同时满足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三个特性的公共物品。17如何实现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 18什么是林达尔均衡? 成员人数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负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DOC)

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若一个博弈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说明该博弈是一个合作的正和博弈。()博弈中知道越多的一方越有利。(×) 纳什均衡一定是上策均衡。(×) 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只可能存在一个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 在一个博弈中如果存在多个纳什均衡则不存在上策均衡。(√) 在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博弈双方能获得的最好结果。(×) ~ 在博弈中如果某博弈方改变策略后得益增加则另一博弈方得益减少。(×)上策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均衡。(×) 因为零和博弈中博弈方之间关系都是竞争性的、对立的,因此零和博弈就是非合作博弈。 (×) 在动态博弈中,因为后行动的博弈方可以先观察对方行为后再选择行为,因此总是有利的。(×) 在博弈中存在着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所以后行动的人不一定总有利,例如: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企业就可能具有先动优势。 囚徒的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是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的时间更长。 (×) 纳什均衡即任一博弈方单独改变策略都只能得到更小利益的策略组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和存在惟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作为原博弈构成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共同特点是重复博弈本质上不过是原博弈的简单重复,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就是每次重复采用原博弈的纳什均衡。(√) — 多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博弈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两阶段都采用原博弈同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轮流采用不同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两次都采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者混合战略和纯战略轮流采用。(√) 如果阶段博弈G={A1, A2,…,An; u1, u2,…,un)具有多重Nash均衡,那么可能(但不必)存在重复博弈G(T)的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其中对于任意的t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城市 2.城市生态学 3.城市生态位 4.环境承载力 二、填空 1.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2.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3. 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在他的论文中将生物群落学的理论和观点用于城市社会的研究,标志着城市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4.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是提出的。 三、判断对错 1.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聚集地。 2.城市是高密度的物质和精神的聚集地 3.帕克提出了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 四、简答与论述 1.简述城市特征 2.简述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3论述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 第二章城市生态系统 一、概念 1.城市系统 2. 城市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4. 城市生态系统的外部功能 5.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6.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7. 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生产 8.城市生态系统的能流9. 城市的能源结构10.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填空 1.城市系统由、、、、、、等个子系统组成。 2.城市生态系统由、、等三部分组成。 3.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功能包括为、、、等 4.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包括、。 三、判断对错 1.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是指城市人生产产品的能力。

2.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生物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3. 城市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指人的的消费过程。 4. 城市的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5. 城市生态系统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6.城市生态系统是半人工生态系统。 四、简答与论述 1.论述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3.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4. 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的主要特点。 5.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的物质循环特点 第三章城市人口 一、概念 1.城市化 2.城市人口 3. 城市化水平 4. 城市容量 5.生物生理人口容量 6.环境人口容量 7.经济人口容量8.现实人口容量9.城市流动人口10城市人口的迁居 二、填空 1.城市人口有三种含义(1)、(2)、(3)。 2.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城市人口的、。 3.城市人口的规模体现在城市人口的、上。 4. .城市人口的构成体现在城市人口的、两方面。 5. .城市人口的结构包括、。 6. 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包括、、。 7、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包括、、等方面 8、基本城市人口容量包括、、等 9、非基本城市人口容量包括、等 三、判断对错 1.城市化是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的过程 2. 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等 3. 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人口增长速度等 4.环境人口容量、经济人口容量是非基本城市人口容量。

城市生态学要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以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既是一门重要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又是城市科学(urban science)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及其群体的发生、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田园城市”理论(garden city) 1898年霍华德(E. Howard) 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 1919年,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每个城市规模不宜过大,约3.2万人包括周围2000公顷土地的农田和绿地森林城市中心是花园,工业区设在城市的边缘,有便利的交通,整个城市像一座大花园,居民生活在安排合理、优美舒适的环境之中。 现代城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现代生态学最关心的三个领域: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方面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全球变化方面(书P14) 食物链原理 生态学中: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广义:企业互相联系在一起。城市各企业之间的生产原料,是互相提供的。城市的各个组分、各个元素、各个部分之间既有着直接、显性的联系,也有着间接、隐形的联系。各组分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职业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三者的限制,是环境本身具有的有限性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 包括:(1)资源承载力(2)技术承载力(3)污染承载力 城市生态学研究思路 系统思想全面的、连贯的、灵活的看问题。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关联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反馈机制 系统研究思路:黑箱研究思路白箱研究思路灰箱研究思路 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 生态效率: 在一个营养级内,同化作用的能量和可利用的能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食物链营养级上,有多少能量供给下一营养级。从能量流动来说,次一营养级的生产力与前一营养级的生产力的比率。 生境(habitat):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包括(1)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还有人为因素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限制因子规律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最低量(最小因子)定律对某些因子的要求不能低于某一数量。 3、耐受性定律生物对环境因子有一个最低点到最高点之间的适应范围。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基础.doc

拟设计栏目: 章节学习FAQ 作业/考试FAQ(已经让老师提供) 平台操作FAQ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基础 第一章 1、在现代西方财政学中,政府的职能与财政的职能是一回事么? 答:不是。政府的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或者是→并不是。 2、在实际中,若财政职能出现冲突,通过协调就可彻底消除? 答:不对。可将彻底消除→予以化解。 3、实证分析是指与价值判断有关的分析? 答:不对,应该是与事实相关的分析。 4、实证分析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回答”应该怎么样”,并力图按照特定的价值判断调整或改变现实? 答:不正确,应该是实证→规范。 5、经济人行为的成本都来自别的经济人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行为? 答:不对,并不都来自机会主义行为。 6、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原因是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答:应该将原因→首要原因。 7、公平与效率在同一时空上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有必然的联系? 答:错误,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8、利他主义在经济越不发达的国家体现越充分? 答:错误,应该将不发达→发达。 9、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有哪些途径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答:第一,经理劳务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第二,产品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第三,资本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 10、通过嫌犯的两难选择说明利他主义存在的合理性。 答:嫌犯的两难选择是用博弈论(game theory)来证明的,当每个个人都以自己利益最大化

为原则来行事时,将使所有的人都蒙受损失。假设有两个人(A和B)因共同犯罪而被捕,两人被分开关押不能串谋,警方要他们分别交代罪行。警方告诉他们,根据已有证据可判每人1年监禁,如果有1人坦白交代,则此人可以释放,另一人因不交代则要判10年监禁 ;如果两人都坦白交待则各判4年监禁。对A和B两人来说,都有交代与不交待两种选择,每种选择则因为对方的选择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例如,对A来说,当不交代时,如果B也不交代,则各判1年,如果B已交待,则A要判10年;当A交待时,如果B不交待,A可以释放,如果此时B已交待,则两人各判4年。对这两个嫌犯而言,应如何选择呢?这就是嫌犯的两难选择(prisoners'dilemma),用表表示: 表一 B的选择A的选择 交待不交待 交待 (1)4,4 (3)0,6 不交待 (2)6,0 (4)1,1 最终的表现是两种选择四种结果:(1)都交代各判4年;( 2)A交待,B不交待,A获释,B判10年 ;(3)A不交待,B交待,A判10年,B获释;(4)都不交待各判1年。对A来说最好的结果是(2),最差的结果是(3);对B来说最好的结果是(3),最差的结果是(2);对他们双方来说最好的结果是(4),最差的结果是(1)。如果A、B两人都是从自己利益出发进行选择,即都为了得到自己最好的结果而坦白交待,结果就是两人都得到了最坏的结果(1),如果两人都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进行选择,即都为了对方得到最好的结果而不交代,结果就是两人都得到了最好的结果(4)。嫌犯的两难选择说明,如果每个人都仅仅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来行事,则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会得到最坏的结果。所以利他其实也是有利于自己。 第二章 1、市场失灵的出现,改变了西方人对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的基本信念? 答:不正确,应该将改变了→并没有改变。 2、一般来讲,洛伦茨曲线离45°绝对均等线越远,收入分配越平均吗? 答:不正确,应该是越远→越近或者越平均→越不平均。 3、是否在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物品,不是公共物品,就是私人物品? 答:不是公共物品,就是私人物品→可分为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或混合物品。 4、任何一种由政府生产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答:并不是所有政府生产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5、严格地讲,准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是一回事? 答:两者不是一回事。 6、纯粹公共产品虽与私人产品有区别,但它的需求同样遵循需求法则,即其需求量与需 求价格呈正向变动。 答:应该是呈反向变动。 7、纯粹公共产品虽与私人产品有区别,但它的供给同样遵循供给法则,即其供给量与供 给价格呈反向变动。 答:应该是呈正向变动。 8、若存在负外部效应,按照社会的标准,该产品或劳务的生产与消费将呈现不足状态?

博弈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博弈?博弈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2、设定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哪几个方面? 3、举出烟草、餐饮、股市、房地产、广告、电视等行业的竞争中策略相互依存的例子。 4、“囚徒的困境”的内在根源是什么?举出现实中囚徒的困境的具体例子。 5、博弈有哪些分类方法,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6、你正在考虑是否投资100万元开设一家饭店。假设情况是这样的:你决定开,则的概率你讲收益300万元(包括投资),而的概率你将全部亏损;如果你不开,则你能保住本钱但也不会有利润,请你(a)用得益矩阵和扩展形式表示该博弈;(b)如果你是风险中性的,你会怎样选择?(c)如果你是风险规避的,且期望得益的折扣系数为,你的策略选择是什么?(d)如果你是风险偏好的,期望得益折算系数为,你的选择又是什么? 7、一逃犯从关押他的监狱中逃走,一看守奉命追捕。如果逃犯逃跑有两条可选择的路线,看守只要追捕方向正确就一定能抓住逃犯。逃犯逃脱可以少坐10年牢,但一旦被抓住则要加刑10年;看守抓住逃犯能得到1000元奖金。请分别用得益矩阵和扩展形式表示该博弈,并作简单分析。 第二章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1、上策均衡、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和纳什均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说纳什均衡是博弈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 3、找出现实经济或生活中可以用帕累托上策均衡、风险上策均衡分析的例子。 4、多重纳什均衡是否会影响纳什均衡的一致预测性质,对博弈分析有什么不利影响? 5、下面的得益矩阵表示两博弈方之间的一个静态博弈。该博弈有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博弈的结果是什么? 6、求出下图中得益矩阵所表示的博弈中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7、博弈方1和2就如何分10 000元进行讨价还价。假设确定了以下规则:双方同时提出自己要求的数额S1和S2,0≤s1,s2≤10 000,如果s1+s2≤10 000,则两博弈方的要求都得到满足,即分别得到s1和s2,但如果是s1+s2>10 000,则该笔钱就被没收。问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是什么?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博弈方,你会要求什么数额,为什么? 8、设古诺模型中有n家厂商、qi 为厂商i的产量,Q=q1+…+qn 为市场总产量、P为市场出清价格,且已知P=P(Q)=a-Q(当Q<a时,否则P=0)。假设厂商i生产qi产量的总成本为Ci=Ci(qi)=cqi,也就是说没有固定成本且各厂商的边际成本都相同,为常数c(c<a).假设各厂商同时选择产量,该模型的纳什均衡是什么?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博弈分析是否仍然有效? 9、两寡头古诺模型,P(Q)=a-Q等与上题相同,但量厂商的边际成本不同,分别为c1和c2。如果0<ci <a/2,问纳什均衡产量各为多少?如果c1<c2<a,但2c2>a+c1,则纳什均衡产量又为多少? 10、甲乙两公司分属两个国家,在开发某种新产品方面有下面得益矩阵表示的博弈关系(单位:百万美元)。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有哪些?如果乙公司所在国政府想保护本国公司利益,有什么好的办法? 11、设一个地区选民的观点标准分布于【0,1】上,竞选一个公职的每个候选人同时宣布他们的竞选立场,即选择0到1之间的一个点。选民将观察候选人们的立场,然后将选票投给立场与自己的观点最接近的候选人。例如有两个候选人,宣布的立场分别为x1=和x2=,那么观点在x=左边的所有选民都会投候选人1的票,而观点在x=右边的选民都会投候选人2的票,候选人1将以60%的选票获胜。再设如果又候选人的立场相同,那么立场相同的候选人将平分该立场所获得的选票,得票领先的候选人票数相同时则用抛硬币决定哪个候选人当选。我们假设候选人唯一关心的知识当选(即不考虑自己对观点的真正偏好),如果又两个候选人,问纯策略纳什均衡是什么?如果又三个候选人,也请作出一个纳什均衡。 12、运用本章的均衡概念和思想讨论下列得益矩阵表示的静态博弈。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概念和职能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二、填空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为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_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主要是: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等。 3.政府干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及财政手段。 三、不定项选择 1、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BD )。 A、资源配置 B、调节收入分配 C、组织生产与销售 D、经济稳定与发展 2、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 ) A、垄断 B、信息失灵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ABCD )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B、规范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支出 4、创立财政学的是( A ) 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凯恩斯 D、拉弗 5、西方最早的财政学著作是( B ) A、《国富论》 B、《赋税论》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四、简答: 1、何谓公共经济学?其内容是什么? 答: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指政府及所属部门)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其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缺陷分析;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理论;税收基本理论与税收制度;公债理论;多级财政等内容。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 1、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是稀缺性和效率。 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稀缺性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资源时,通常会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如何做出决策? 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应该用多少来生产公共产品,多少来生产私人产品?显然,这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生产什么?)(2)这些产品应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还是由私人部门来生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效率性。(如何生产?) (3)对于同一种公共产品来说,有些社会群体可能从中受益匪浅,有些群体则可有可无,还有些群体却可能对之深恶痛绝。那么究竟应该为谁生产?(为谁生产?) (4)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均衡的产品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但是在公共部门,相关的决策却并非以此方式进行。事实上,公共部门里一般都是集体决策,即社会一起做出的选择。但这绝非易事,因为随着人数增多,达成一致会越来越困难。(如何做出决策?) 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蒂格利茨对公共部门经济问题的分析,通常有描述、分析、评估、解释四个阶段。 (1)描述政府做什么;; (2)分析政府行动的结果; (3)评估可选的政策; (4)解释政治程序。 4、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问题有“描述性的实证方法”和“与研究者主观价值判

(1)前公共经济学阶段:公共经济学是从财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将国家经费分为六个项目;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及国家的财政问题。 (2)公共经济学阶段 1959年,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财政学理论》一书,首次引入了“公共经济”这一概念;在马斯格雷夫的带动下,斯蒂格利茨等人纷纷将自己的著作称为“公共经济学”。 20世纪70年代:公共经济学开始重视政府规制问题; 20世纪80年代:政府规制理论发展,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有长足进步,比如将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对规制问题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更加关心公共政策对公共经济带来的后果。 第二章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 1、混合经济(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4(仅供参考)

2014《公共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公共物品的含义及特性是什么?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即它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受这些物品,并不排斥、妨碍其他社会成员同时享用,即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它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其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即它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即由政府部门负责提供那些不能通过市场有效供给的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即由政府部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即由政府部门担当起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干预、调节经济的运行。 3.公共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1)资源配置的职能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4.名词解释 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 第二章;外部效应 1.什么是外部效应? 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外部效应。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为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2.什么是外部效应内在化?具体包括哪两类措施。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即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所以,当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企业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 1.名词解释: 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第四章:公共选择 1、名词解释: 政治均衡: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中间投票者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中间投票者定理”。 2、试析政府部门及官员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行为特点及原因. 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行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及其效率会产生很大影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第一章导论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收入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宏观经济稳定。 2 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学问。 3 政权的实体。政府除了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①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政府为满足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②费市场型社会财富分配: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4、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中央政府; 第二层次是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附属机构; 第三层次统一公共部门,广义政府+非金融的公共企业; 第四层次广义公共部门。统一公共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 5、研究政府经济行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研究财政收支; 第二层次,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三层次,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6、财政学发展时所面临的问题:(1)要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2)尽可能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3)评价政府各种经济政策。 7、相比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 (1)关于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2)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公共经济学全面采取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即注重实证分析法(已经发生了什么)又注重规划分析法(应该怎么办)。 8、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连接点(1)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市场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直接经济行为(2)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一个单个经济单位,

《公共经济学》第一版考研重点笔记

公共经济学(第一版)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绪论 一、思考题 1什么是公共经济学?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经济政策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分配。从政治学和行政学的角度出发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所以可以将公共经济学理解为是关注经济化的政治、政治化的经济以及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公共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科。 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的经济行为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所谓政府,就是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政府除对特定区域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以外,还参与非市场性的资源配置、社会财富再分配和稳定经济的活动。特征? 3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有哪些关系?(2004辨析题)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关联度表现在两个关联点上。第

一个关联点是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制、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公平化等政府的微观经济行为。第二个关联点是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对政府经济行为是否实现最大化准则进行分析与判断。公共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是一个双重角色,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它本身需要解决最大化的问题。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也是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在公共经济学中也广泛借鉴和使用了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均衡理论等。 公共经济学与宏远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一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新公共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中,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政府干预市场)的盛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在两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中,都始终离不开政府的角色与作用。公共经济学中所研究的政府职能问题与宏观经济学的国家调控密切相关。 福利经济学为考察政府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理论启示,同时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理论的重要价值判断原则之一。 4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和法学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政治因素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影响力的存在使得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极为密切,政府的许多经济行为都受到政治因素影响,所以政府的许多经济行为必须借助政治学的框架进行分析。此外公共选择理论作为公共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一

博弈论课后习题

博弈论课后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博弈博弈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2、设定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哪几个方面 3、举出烟草、餐饮、股市、房地产、广告、电视等行业的竞争中策略相互依存的例子。 4、“囚徒的困境”的内在根源是什么举出现实中囚徒的困境的具体例子。 5、博弈有哪些分类方法,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6、你正在考虑是否投资100万元开设一家饭店。假设情况是这样的:你决定开,则的概率你讲收益300万元(包括投资),而的概率你将全部亏损;如果你不开,则你能保住本钱但也不会有利润,请你(a)用得益矩阵和扩展形式表示该博弈;(b)如果你是风险中性的,你会怎样选择(c)如果你是风险规避的,且期望得益的折扣系数为,你的策略选择是什么(d)如果你是风险偏好的,期望得益折算系数为,你的选择又是什么 7、一逃犯从关押他的监狱中逃走,一看守奉命追捕。如果逃犯逃跑有两条可选择的路线,看守只要追捕方向正确就一定能抓住逃犯。逃犯逃脱可以少坐10年牢,但一旦被抓住则要加刑10年;看守抓住逃犯能得到1000元奖金。请分别用得益矩阵和扩展形式表示该博弈,并作简单分析。 第二章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1、上策均衡、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和纳什均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说纳什均衡是博弈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 3、找出现实经济或生活中可以用帕累托上策均衡、风险上策均衡分析的例子。 4、多重纳什均衡是否会影响纳什均衡的一致预测性质,对博弈分析有什么不利影响 5、下面的得益矩阵表示两博弈方之间的一个静态博弈。该博弈有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博弈的结果是什么 6、求出下图中得益矩阵所表示的博弈中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7、博弈方1和2就如何分10 000元进行讨价还价。假设确定了以下规则:双方同时提出自己要求的数额S1和S2,0≤s1,s2≤10000,如果 s1+s2≤10 000,则两博弈方的要求都得到满足,即分别得到s1和s2,但如果是s1+s2>10 000,则该笔钱就被没收。问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是什么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博弈方,你会要求什么数额,为什么 8、设古诺模型中有n家厂商、qi 为厂商i的产量,Q=q1+…+qn 为市场总产量、P为市场出清价格,且已知P=P(Q)=a-Q(当Q<a时,否则 P=0)。假设厂商i生产qi产量的总成本为Ci=Ci(qi)=cqi,也就是说没有固定成本且各厂商的边际成本都相同,为常数c(c<a).假设各厂商同时选择产量,该模型的纳什均衡是什么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博弈分析是否仍然有效 9、两寡头古诺模型,P(Q)=a-Q等与上题相同,但量厂商的边际成本不同,分别为c1和c2。如果0<ci<a/2,问纳什均衡产量各为多少如果c1<c2<a,但2c2>a+c1,则纳什均衡产量又为多少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

博弈论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若一个博弈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说明该博弈是一个合作的正和博弈。()博弈中知道越多的一方越有利。(×) 纳什均衡一定是上策均衡。(×) 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只可能存在一个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 在一个博弈中如果存在多个纳什均衡则不存在上策均衡。(√) 在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博弈双方能获得的最好结果。(×) 在博弈中如果某博弈方改变策略后得益增加则另一博弈方得益减少。(×)上策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均衡。(×) 因为零和博弈中博弈方之间关系都是竞争性的、对立的,因此零和博弈就是非合作博弈。 (×) 在动态博弈中,因为后行动的博弈方可以先观察对方行为后再选择行为,因此总是有利的。(×) 在博弈中存在着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所以后行动的人不一定总有利,例如: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企业就可能具有先动优势。 囚徒的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是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的时间更长。 (×) 纳什均衡即任一博弈方单独改变策略都只能得到更小利益的策略组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和存在惟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作为原博弈构成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共同特点是重复博弈本质上不过是原博弈的简单重复,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就是每次重复采用原博弈的纳什均衡。(√) 多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博弈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两阶段都采用原博弈同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轮流采用不同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两次都采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者混合战略和纯战略轮流采用。(√) 如果阶段博弈G={A1, A2,…,An; u1, u2,…,un)具有多重Nash均衡,那么可能(但不必)存在重复博弈G(T)的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其中对于任意的t

推荐-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精品

第一章绪论 1.城市生态学(P1)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 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 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 生态系统,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 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 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 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 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 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环境承载力(P19) 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 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 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 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3.人类生态学(P16)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 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 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 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4.生态位(P17) 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 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一般说,生 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 位。 5.生态学(P1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哪四个主要方 面?(P3) 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城市生 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 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 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7.环境承载力都有哪些类型?请解释 (P19) 环境承载力包括: 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如 淡水、土地等,也包含社会资源条 件,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等。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 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 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 的资源能力大小的指标。 8.用伯吉斯的观点解释城市人口是如何 迁移的?(P8)(自己发挥) 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 1.初级生产(P31) 生态系统最初的能流来自太阳,它被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光合作 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 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就是初级 生产。 2.次级生产(P35) 次级生产是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 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 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 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 质的贮存。 3.生境(P46) 生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 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 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和其他条件 的总和。任何一种生物都不可能脱离 特定的生活环境(即生境)。 4.生态系统(P23)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 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 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依存的 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 位。 5.生态效率(P36) 生态效率是在一个营养级内,同化作 用的能量和可利用的能量之间的关 系;一个食物链营养级上,有多少能 量供给下一营养级。所谓生态效率就 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比率,也就是所 产生的物质量或产量,与生产这些物 质所消耗的物质量的比率。 6.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P47)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

博弈论 课后习题答案

博弈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1. 参考答案: 括号中的第一个数字代表乙的得益,第二个数字代表甲的得益,所以a表示乙 的得益,而b表示甲的得益。 在第三阶段,如果,则乙会选择不打官司。这时逆推回第二阶段,甲会选择 a,0 不分,因为分的得益2小于不分的得益4。再逆推回第一阶段,乙肯定会选择 不借,因为借的最终得益0比不借的最终得益1小。 在第三阶段,如果,则乙轮到选择的时候会选择打官司,此时双方得益是 (a,b)。a,0 逆推回第二阶段,如果,则甲在第二阶段仍然选择不分,这时双方得益为 (a,b)。b,2 在这种情况下再逆推回第一阶段,那么当时乙会选择不借,双方得益(1,0), 当a,1 时乙肯定会选择借,最后双方得益为(a,b)。在第二阶段如果,则甲会选择 a,1b,2分,此时双方得益为(2,2)。再逆推回第一阶段,乙肯定会选择借,因为 借的得益2大于不借的得益1,最后双方的得益(2,2)。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博弈比较明确可以预测的结果有这样几种情况: (1),此时本博弈的结果是乙在第一阶段不愿意借给对方,结束博弈,双方a,0 得益 (1,0),不管这时候b的值是多少;(2),此时博弈的结果仍然012,,,ab且

是乙在第一阶段选择不借,结束博弈,双方得益(1,0);(3),此时博ab,,12 且弈的结果是乙在第一阶段选择借,甲在第二阶段选择不分,乙在第三阶段选择打,最后结果是双方得益 (a,b);(4),此时乙在第一阶段会选择借,甲在第二阶段会选择分,ab,,02且双方得益(2,2)。 要本博弈的“威胁”,即“打”是可信的,条件是。要本博弈的“承诺”,即a,0 “分”是可信的,条件是且。 a,0b,2 注意上面的讨论中没有考虑a=0、a=1、b=2的几种情况,因为这些时候博弈方的选择很难用理论方法确定和预测。不过最终的结果并不会超出上面给出的范围。 2. 参考答案: 静态贝叶斯博弈中博弈方的一个策略是他们针对自己各种可能的类型如何作相应的完整计划。或者换句话说,静态贝叶斯博弈中博弈方的策略就是类型空间到行为空间的一个函数,可以是线性函数,也可以是非线性函数,当博弈方的类型只有有限几种时是离散函数,当博弈方的类型空间是连续区间或空间时则是连续函数。只有一种类型的博弈方的策略仍然是一种行为选择,但我们同样可以认为是其类型的函数。 静态贝叶斯博弈中博弈方的策略之所以必须是针对自己所有可能类型的函数,原因是博弈方相互会认为其他博弈方可能属于每种类型,因此会考虑其他博弈方所有可能类型下的行为选择,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根据。因此各个博弈方必须设定自己在所有各种可能类型下的最优行为,而不仅仅只考虑针对真实类型的行为选择。 3. 参考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