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科学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2

九年级科学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2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

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的现象是,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 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化学实验设计、改进及创新研究报告

题目:化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 单位:

化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 摘要: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化学教师应具备设计、改进实验、进行创新实验教学研究的能力.本文阐述了设计、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的原则,探讨了设计、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后应用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方法,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列举5个案例对课本需要补充的实验进行研究,对课外活动实验的研究以及对传统实验的改进研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设计;实验改进;实验创新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作为化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现行教课书中缺少某些实验,或某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因此,根据学校的设备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增补一些实验、设计一些课

外生活实验或者课本上规定的实验予以改进,设计和创造出适合化学教学、质量更高的实验,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研究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这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它指所设计实验的原理、操作顺序、操作方法等时,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化学实验方法论相一致.教师进行实验研究,其目的主要是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以实现教学目的.实验研究必须实事,讲究科学性,而不能弄虚作假,违背科学规律,更不能有实验现象明显,而不科学的操作和做法. (2)简约性原则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程度成反比, 在 不违反科学性和教材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对某些实验的仪器进行改进,做到实验装置简单;重点突出;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实验操作较简便;实验步骤较少;实验时间较短;突出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在实验中,学生往往是通过观察鲜明、生动、准确的实验现象而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所以化学实验的改革,不仅要求简易、快速,还必须做到直观、形象,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这就要求教师对那些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直观效果(颜色变化)等现象判断实验的进程.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 时切实可行,而且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在现行的条件下能够满足.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平时我们复习实验时无“实验”,只是对教材实验逐一讲解,同时进行较多的实验专项习题训练,导致学生只会背诵实验、害怕实验,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使三维目标整体达成,提高复习课效率,针对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情,我设计了“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这一实验专题复习课,尝试通过教师的引导,唤醒学生以已有的气体压强有关知识为主线归纳、探究、创新和运用,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气压变化导致的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 2、通过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初步学习运用归纳、比较、分类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形成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重点】 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温度、生成气体、消耗气体及原因 【难点】 描述气压变化引起的现象 【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平等交流,主动学习 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气球胀大、软瓶变瘪、U 型管内液面变化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整节课学生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学习主动性很强。 2. 精心设计,有效达成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学生添枝散叶整理出引起升温、降温、气体增多、气体减少的具体实例。并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体会了气压变化引起液体和固体向压强减小的方向运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能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3、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活动。 H 2 O 2、CO 2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 一.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 二. 教学过程: 一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比较 CO还原氧化铜C还原氧化铜 实 验 装 置 实验现象(1)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2)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1)黑色固体逐渐红热,且逐渐减少。 (2)有红色物质生成。 (3)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 成。 CO还原氧化铜C还原氧化铜 实验要点右边连接吸收并检验 CO 2的洗气瓶,点燃尾气, 防止CO污染空气。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为检验氧化产物,可连接检验装置。 (3)反应需高温,酒精灯火焰上加网罩 以集中火力提高温度或用酒精喷灯。 操作顺序反应前需检验气体的纯度,还原过程分为四步: 一通气体,二点灯,三撤灯,四停止通气体。 实验完毕,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确定

可能的组合方式组合的类型 反应物的状态 ①固态⑤ ②液态 反应条件 ③加热(催化剂) ④不加热(催化剂)⑥(1)固——固不加热型(2)固——固加热型(3)液——液不加热型(4)液——液加热型(5)固——液不加热型(6)固——液加热型 (二)气体收集装置的类型 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装置 满足条件(1)不溶于水 (2)不与水反应 (1)密度比空气大(相对 分子质量大于29) (2)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 应 (1)密度比空气小(相对 分子质量小于29) (2)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 应 研究案例可用哪些方法检验二氧化碳 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其他待鉴别的物质的性质选用以下方法: (1)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在初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视为二氧化碳)。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色;(用于区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3)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用于区别二氧化碳和空气、氧气) 方法(2)不能用来区别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因为氯化氢气体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方法(3)不能用于区别二氧化碳和氮气,因为氮气也不支持燃烧。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通常使用澄清石灰水。如果检验某可燃性气体燃烧时是否生成二氧化碳,可在一只洁净的小烧杯里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使其中内壁均匀湿润,把多余的石灰水倒掉后倒扣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 是否变浑浊。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才能证明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专题六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

金盏学校教学方案 学科: 年级:教师:日期:年月日编号 学习过程 课 题 专题六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 课 前 练 习 A B C 1、A实验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生成,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时,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 集气瓶中,约占的1/5体积。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_______氧气,生成______体,瓶内气体______,瓶内气压_____于外界气压,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 实验结论是: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实验中磷的量应为量,目的是 (2)实验完毕后,发现某同学所实验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你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是①装置,②红磷,③(3)通过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的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小结:A、B实验的共同原理是:容器内的气体量_______,压强______。 3、C实验表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手握时,___________________,手离开冷却后,导管中出现_________。实验的原理是气体受热膨胀,压强______, 课堂练习根据所给的药品和仪器,想办法让密闭容器中的气球变鼓。至少想出两种办法; (一)根据所给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并使瓶外气球变大 (二)根据所给仪器和药品使瓶内气球变大设计实验方案 (三)想办法:让瓶外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恢复原状 设计方案 步骤 所选药品: 原理是: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引起气压改变的两个要素 2、学会分析压强差产生的原因以及描述气压改变所引起的一系列实验现象. 3、通过动手实验,体会化学反应中产生压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word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实验题精选

初三化学实验题精选 1.按下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在A、B、C、D处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你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A B C D [分析]:锌跟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使氢气充满反应装置,再点燃酒精灯,防止因混有空气而 引起爆炸。氧化铜跟氢气反应生成光亮的紫红色的铜和水蒸气,水蒸气随着没有反应完的氢气 经过盛有干燥剂的干燥管被吸收了,再点燃C、D处的氢气,纯净的氢气分别在空气和氯气中安 静地燃烧起来。 [解答]: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 A 锌粒表面上有气泡产生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 B 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紫红色粉末, 同时在远离酒精灯火焰处玻璃管内 壁有水珠 置换反应 C 呈苍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有刺 激性气味气体生成,在瓶口形成白 雾,同时集气瓶内黄绿色褪去 化合反应 D 呈淡蓝色火焰,放热,使小烧杯发热, 小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化合反应 2.用下列装置连接成一套测定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

A.B.C.D. (1)所用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用C装置,测定出来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会_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 (3)测量数据用m1、m2、m3、m4表示如下: 仪器名称实验前实验后 氧化铜和玻璃管m1m3 氯化钙和U形管m2m4 则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4)如果在停止加热的同时,就停止了通入氢气,并拆开装置,则测定结果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偏高或偏低) [分析]:本实验是测定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铜测出氧化铜中的氧和生成水的质量,便可计算出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首先制取氢气,为了防止生成的氢气中带有水蒸气,再将氢气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其中的水蒸气,将干燥的氢气通过受热的氧化铜,使氧化铜跟氢气反应生成的水再被盛有固体氯化钙的U形管在较低温条件下吸收,所以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应为B、C、A、D。生成的氢气如果不用C装置干燥,测出的水的质量即m4-m2的值偏高,这样测定出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会偏高,因在生成的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来自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质量,即m1-m3,这样便可知水中氢元素的 质量,即(m4-m2)-(m1-m3)所以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如果 在停止加热的同时,就停通入氢气,并拆开实验装置,其后果是使热的铜重新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生成氧化铜,这样测出的m3数值偏高,因而m1-m3的值偏低,使(m4-m2)-(m1-m3)的值偏 高,导致偏高,即此时会使水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偏高。 [解答]: (1)B、C、A、D (2)干燥氢气,偏高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青龙满族自治县 高春民、高建全 一、实验目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氧气重要性质的实验之一。以前有很多对该实验的改进,有的改进为密闭容器中进行,但是装置变得复杂,操作也不简便,成功率很低。所以我本次改进试着从实验的微型化入手,以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集气瓶、橡胶塞、注射器、燃烧匙、酒精灯、火柴、玻璃棒。 2.药品 硫粉、NaOH溶液、氧气。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1.仪器装置图(见附图) 2. 组装说明 将燃烧匙插进橡胶塞固定好,将燃烧匙铁丝上部分弯曲以便于控制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再将玻璃棒如图穿过橡胶塞(玻璃棒上涂有少量凡士林);塞紧胶塞。 四、实验操作部分 1.先将燃烧匙旋转,将玻璃棒向下移动,使燃烧匙和玻璃棒分开,向燃烧匙中加入少量硫粉,再将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1分钟左右。 2.迅速旋转燃烧匙,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将胶塞塞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3.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火焰熄灭后,再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

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再次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此实验可反复观察现象) 4.反应完毕后,用空注射器抽取集气瓶中少量气体,闻气体气味。 5.反应完毕后,用注射器吸取少量NaOH溶液,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震荡,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注: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换成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用同样的方法实验,可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对比试验。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装置简单,并且实验中减少了硫粉的用量,且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并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使实验微型化、绿色化。用生活中废旧注射器,变废为宝,使物品再利用。

初中化学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化学考题分类解析(二) 学法指导

初中化学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化学考题分类解析(二) 二、气压增大类 (一)升温 例6. 如图所示的装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中可以看到锥形瓶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同时U形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地搅动。 解析:此题通过水滴入浓硫酸中的实验现象,强调了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考查了同学们分析实验现象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滴入后会浮在浓硫酸上面,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会出现水立即沸腾的现象。瓶内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变大,所以又会出现U形管内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的现象。 答案:水浮在硫酸上面水立即沸腾,硫酸液滴飞溅甲处水面下降,乙处水面上升 (二)有气体生成 例7. 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解析:根据题意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接触后迅速放出氧气,使瓶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气压),所以充气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气球在外,则被吹起胀大。 答案:D (三)特殊构造的装置 例8. 已知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的相对

分子质量越大,则其运动速度越小,图中容器A是一种特制的有底的素烧瓷筒,它的壁可以通过氢气分子。实验开始时,A中和烧杯中都充满空气。当向烧杯中持续通入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小”,空气中各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得多,所以没有氢气分子运动速度快,当烧杯中充满氢气并不断通入氢气时,氢气分子不断通过瓷筒,再经过导管进入广口瓶里,一定时间内进入A的氢气分子数目比从A中逸出的空气中各气体成分分子数目多,这样A和瓶中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所以会把瓶内的水挤压出来。 答案:有水喷出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运动速度快,一定时间内进入A 的氢气分子数目比从A逸出的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分子多,使A和瓶内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故有水从B中喷出 三、综合考查 例9.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使气球膨胀或缩小。 装置说明:一个容积较大的广口瓶,瓶塞上装有分液漏斗A、B和玻璃导管,控制漏斗上的活塞开关可以随时滴加溶液,导管伸入瓶内的部分与一个小气球紧密连接,导管另一端与空气相通。 (1)装置的气密性是本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关闭A、B的活塞,将广口瓶浸没在冰水中(室内温度为2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 (2)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滴加A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则: 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__________溶液;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________溶液。 写出上述有关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气球为载体,通过气球的膨胀和缩小来说明瓶内气压的变小和变大。将气压的两种变化与气密性的检验,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反应同题考查,综合性更强。且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是一道新颖的好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1实验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P5实验1-1】 实验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 实验药品:粗盐、蒸馏水 过滤实验注意事项: 1、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漏斗中沉淀洗涤方法: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淹没沉淀, 待蒸馏水自然流出,重复2—3次。 蒸发实验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 补充: 检验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与试管中,加入某种试剂,出现某种现象,则证明洗涤干净 【P6 实验1-2】SO 42-的检验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托盘天平 注意事项:加入稀盐酸可以排除CO 3、SO 3、Ag 的干扰,不能用稀硝酸代替稀盐酸 涉及反应:排除干扰离子的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

【P7思考与交流】 杂质加入试剂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氯化钡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MgCl2氢氧化钠MgCl2 + 2NaOH = Mg(OH)2↓+ 2NaCl CaCl2碳酸钠CaCl2 + Na2CO3 =CaCO3↓ + 2NaCl 注意事项:1、除杂不能引入新杂质、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加入试剂顺序要求碳酸钠在氯化钡后加入,盐酸要在过滤后加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最后过滤后得的滤液经过蒸发结晶可以得到较纯的NaCl 补充:1、KNO3中混有氯化钠除氯化钠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氯化钠中混有KNO3除KNO3的方法: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P8实验1-3】检验Cl-、蒸馏(用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 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溶液 ——检验Cl-的实验 加硝酸银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2.在100mL烧瓶中加入1/3体积的 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 片),连接好蒸馏装置,向冷凝管 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 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 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加热,烧杯中的水温升高至100℃后沸腾。在锥 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 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 AgNO3溶液 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蒸馏水中无沉淀生成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平时我们复习实验时无“实验”,只是对教材实验逐一讲解,同时进行较多的实验专项习题训练,导致学生只会背诵实验、害怕实验,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使三维目标整体达成,提高复习课效率,针对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情,我设计了“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这一实验专题复习课,尝试通过教师的引导,唤醒学生以已有的气体压强有关知识为主线归纳、探究、创新和运用,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气压变化导致的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 2、通过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初步学习运用归纳、比较、分类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形成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重点】 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温度、生成气体、消耗气体及原因 【难点】 描述气压变化引起的现象 【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平等交流,主动学习 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气球胀大、软瓶变瘪、U 型管内液面变化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整节课学生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学习主动性很强。 2. 精心设计,有效达成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学生添枝散叶整理出引起升温、降温、气体增多、气体减少的具体实例。并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体会了气压变化引起液体和固体向压强减小的方向运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能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3、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活动。 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记录、讨论、交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 H O 2、 CO 2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 (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图无

疑问讨论 评语 好 教师签名: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 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 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 5. 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 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2H 2O 2 2H 2O+O 2↑ 2KClO 3 MnO 2 △ 2KCl+3O 2↑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可以用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图 MnO 2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开题报告 榆中县第九中学周进鹏 一、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我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前进,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讲授,轻实验”的偏向,演示实验“完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学生高分低能——笔试分数高,观察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差、探究创新能力更差。如今,通过课改,这种现象慢慢的变少了,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课本的实验及课外的家庭小实验,部分学生在探究中不能真正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的乐趣,觉得没有必要去探究,实验做起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增强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有些实验按照书本的探究也只是停留在为了掌握书本知识的探究,化学实验局限于书本,缺乏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尤其是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配备工程深入实施的历史时期,研究如何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充分发挥所配教学实验仪器的效益,让学生能更好的发展,将是新一轮课改的要求。 2、理论意义

新课程标准将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在“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普遍地受到重视,但其科学态度和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三、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突出化学学科特征,加强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化学任课教师永恒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 2、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3、研究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发展趋势。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

实验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姓名:评价:班级: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知道引起气压变化的常见的原因 2、通过复习,学会应用气压变化的常见原因解决有关的问题 活动方案: 活动一:讨论: (1)、怎么样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是什么? (3)、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之一:的改变会引起气压的改变 知识整理: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 放热的化学反应有: (中和反应) 活动二: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现将下图中的滴管中的水挤入烧杯中,然后打开止水NH3夹,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 NH 3水 现象: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之二是:气体的与气压变化有关系 知识整理:能够溶于水或者能够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有。 活动三:讨论 1、待红磷燃烧完毕,广口瓶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会看到什么现象? 2、待木炭然后完毕,广口瓶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

4 / 1 、观察下图3 (1 )上图中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的气压。鸡蛋会被锥形瓶内。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之三是:。 4、活动气球 (1)试管中放有稀盐酸,要使气球膨胀,可以加入的物质有: (2)M为碳酸钠溶液,N为稀盐酸溶液,推动活塞,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的气压。鸡蛋会被锥形瓶。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之四是:。 试一试: 1、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 A与固体B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在试管②中的导管口

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实验1-1 粗盐提纯(演示实验) 实验1-2 粗盐提纯后的SO42-检验(演示实验) 实验1-3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演示实验) 实验1-4 混合物的萃取和分液(演示实验) 实验1-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程(演示实验)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实验2-1 CuSO4、NaCl、BaCl2三溶液间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演示实验)实验2-2 酸碱中和的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演示实验) 实验2-3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归纳总结(演示实验)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实验3-1 观察Na金属表面在空气中的变化(演示实验) 实验3-2 观察加热Na金属现象(演示实验) 实验3-3 观察Na金属在水中的变化(演示实验) 实验3-4 铝的两性反应(演示实验) 实验3-5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演示实验) 实验3-6 各金属离子焰色反应(演示实验) 实验3-7 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 实验3-8 氢氧化铝两性反应(演示实验) 实验3-9 铁离子、亚铁离子氢氧化物的制取(演示实验) 实验3-10 铁离子检验(演示实验)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实验4-1 硅酸的制取(演示实验) 实验4-2 水玻璃的防火功能演示(演示实验) 实验4-3 H2在Cl2中燃烧(演示实验) 实验污染较大,宜在实验室进行演示操作 实验4-4 氯水的漂白作用(演示实验) 实验4-5 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物质(演示实验) 实验4-6 氯离子的检验(演示实验) 实验4-7 二氧化硫的水溶性(演示实验) 实验4-8 氨气版喷泉实验 实验4-9 H2SO4的强氧化性(和Cu的反应) 科学探究实验 1.水的电解探究 2.探索丁达尔效应 3.探究铝箔的性质 4.铁粉(金属)与水能否反应 5.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对比探究 6.铁三角(Fe、Fe2+、Fe3+)的化学性质对比和相互转化方式探究 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目录 注:实验层次中,A为必做实验、B为选做实验、C为演示实验 必修Ⅰ部分 实验1—1 精盐的提纯 B

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的途径

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的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创新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下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创新实验设计的活动,但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老师将内容扩展一步到位,限制了学生思考和创新的空间;②创新实验大多强调实验环节的改进,较少体现学科观念和学生创新思路;③实验内容多为演示、验证型实验,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创造型实验很少;④限定的条件太多,缺少开放发散的探究;⑤班级过大,不易开展学生活动;⑥学生活动耗用课时多,教学时间紧张;⑦活动用品种类、数量准备困难等。 二、创新实验设计的途径 1.实验与投影设备结合 课堂演示实验时,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看清楚,但如果让全部学生轮流观察,则又浪费时间。一些实验会产生有害气体,不适合长时间在教室里进行,如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等。这种情况下,课堂演示实验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真

正起到作用。 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那些现象不是很明显的演示实验,提高其可观察性。为便于观察,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清晰度,我们可采用投影仪配合实验。当屏幕上呈现一个放大了的实验装置时,学生对实验误差的分析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比如,电解槽放大后,阳极碳棒上产生的气泡就十分明显,这时再取出另一根碳棒,在投影仪强光照射下它表面析出的铜就十分醒目。化学实验与投影仪的这种有效结合,提高了实验效率,学习效果很好。 2.创新小实验开启兴趣课堂 在物质的性质这一类课堂上,教师多数情况下会这样开始“今天我们学习……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其间即使有相应的实验,也只是介绍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其余的只能靠学生自己想象。 居里夫人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以《原电池》一课为例,假若教师一进入课堂即在讲台上放一个土豆(或其他多汁水果),然后在土豆上分别插上两根学生熟悉的铜芯、铝芯和电线,再接通灵敏电流计,当学生惊喜地发现土豆居然也能产生电流时,那种好奇、兴奋无法言喻。教师接着讲解怎样制造“水果电池”,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的微型实验同常规实验相比,具有仪器简单、用剂量少、反应速率快等优点,值得大力提倡。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教材中没有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为主。根据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化学课中必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和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收集气体、加热方法等。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操作,学生在没有学习有关化学知识前进行操作,既没有兴趣,也有一定困难。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或是缺乏趣味性。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无误,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取材容易,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缩短实验时间,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不危害人身安全。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6、可行性原则:实验的设计应符合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教师要先做验证实验,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比较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实验探究 1.呼出气体的收集 教材方案:收集呼出气体,采用普通的排水法。 缺点:收集呼出气体,所用仪器体积大,浪费大量水、操作复杂 改进方案1: 1.取一集气瓶,内装满水,连接带有两支 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 2.从B 端呼气,水被排出,即可收集满呼出气体。 改进方案2: 1.取一集气瓶,连接带有两支导气管的 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 2.从B 端呼气,瓶内空气被排出,即可收集满呼出气体。 取一集气瓶侧盖一玻片,伸入一支导气管 至瓶底,向其内慢慢呼气。可用一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检验呼出气体是否已满。 改进优点: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

1 实验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 活动方案: 活动一:讨论: (1)、怎么样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是什么? (3)、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之一: 的改变会引起气压的改变 知识整理: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 、 、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 放热的化学反应有: 活动二:已知氨气NH 3极易溶于水,现将下图中的滴管中的水挤入烧杯中,然后打开止水夹,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 现象: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之二是:气体的 与气压变化有关系 知识整理:能够溶于水或者能够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有 。 活动三: 讨论 1、 待红磷燃烧完毕,广口瓶完全冷却 后,打开止水夹,会看到什么现象? 2、 待木炭然后完毕,广口瓶完全冷却 后,打开止水夹,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 3、观察下图 (1)上图中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的气压 。鸡蛋会被 锥形瓶内。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之三是: 。 4、活动 3

2 (1)试管中放有稀盐酸,要使气球膨胀,可以加入的物质有: (2)M 为碳酸钠溶液,N 为稀盐酸溶液,推动活塞,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的气压 。鸡蛋会被 锥形瓶。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之四是: 。 试一试: 1、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 滴 入试管①中, A 与固体 B 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在试管②中的导管口 处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下列液体A 和固体B 的组合 中正确的是( ) A. 稀盐酸和硫酸钠 B. 稀盐酸和铁 C. 水和生石灰 D. 水和氯化钠 2、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使气球膨胀或缩小。装置 说明: 一个容积较大的广口瓶,瓶塞上装有A 、B 两个分液漏斗 和玻璃导管,控制漏斗上的活塞开关可以随时滴加溶液, 导管伸入瓶内的部分与气球紧密相连,导管另一端与空气相通。 ⑴装置的气密性是本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关闭A 、B 的活塞 ,将广口瓶浸没在冰水中(室内温度为25℃),如果装置气密 性良好,会出现什么现象。 。 ⑵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滴加A 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 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 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 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则:分液漏斗A 中可能是 溶液;分液漏斗B 中可能是 溶液。 写 出 上 述 有 关 反 应 中 的 一 个 化 学 方 程 式: 。 3.实验室有固体试剂:镁带、锌粒、生石灰、石灰石、纯碱、氯化钠、苛性钠、二氧化锰;液体试剂:水、稀盐酸、稀硫酸、双氧水;另有一密闭装置(见下图)。某同学想使该装置中的小气球膨胀起来,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分别选择上述固体

高中化学最新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课题组

改进型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点 一、实验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 1、立意的科学性。 2、操作的可行性。 3、过程的安全性。 4、用品的简约性。 5、思路的创新性。 6、效果的启发性。 二、实验方案设计满足的要素 1、改进背景与设计目的。 2、用品选取与装置组配。 3、实验过程与操作方法。 4、实验记录、现象分析与结果讨论。 5、注意事项与改进反思。 三、实验方案设计侧重的内容 1、实验药品的选取。 2、实验仪器的改进。 3、实验装置的改进。

案例 1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实验名称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实验目的 通过改进和创新,使实验更具有安全性,科学性,环保性,现象明显等特点。 实验原理 铝热反应,是铝单质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体现出了铝的强还原性。由于氧化铝的生成焓(-1645kJ/mol) 极低,故反应会放出巨大的热,甚至可以使生成的金属以熔融态出现。另一 方面,反应放出大量热使铝熔化,反应在液相中进行使反应速率极快,短时间放出极大量的热。 实验仪器及药品 电子桌秤、药匙、铁架台 (带铁夹和铁圈 )、玻璃漏斗 (口径 150mm) 、玻璃罩子 (口径 200mm) 、凡士林、滤纸、橡皮弯管、玻璃(或塑料)水槽、镊子、小木条、尺子、三角锉刀。氧化铁、铝粉、氯酸钾、镁条、 细沙。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一、实验步骤: 1用三角锉刀去掉玻璃漏斗下端的玻璃短颈,在其内壁涂上一层薄的 凡士林,架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在漏斗正下方放置一个底层铺有细沙 的玻璃水槽 A。把玻璃罩子和塑料弯管连接起来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上, 橡皮管的另一端通入玻璃水槽 B 来吸收烟尘。组装实验装置(如图)。 2.将两张圆形滤纸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贴于涂有凡士林的玻璃漏斗 内,其中,外侧纸漏斗须用水润湿,在其底端剪一小孔。 3.用电子桌秤称取干燥的氧化铁粉末 1.25g 、铝粉 0.50g ,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里,在混合物中央放少量氯酸钾并插入长约5cm 的镁条。用小木条点燃镁条并迅谏盖卜玻璃置子,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后用镊子夹取水槽中的熔融物一铁珠,观察其表面是否 光滑。 二、实验注意事项 : 1.涂在玻璃漏斗上用来绝热的一层凡上林厚度大约1-2mm 即可。不宜太厚,太厚会消耗大量凡士林也不宜太薄,太薄则达不到绝热的目的, 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