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8章环节动物门

第1节环节动物门的特征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1、身体分节,有刚毛和疣足,运动敏捷;2、次身体腔出现,相应地促进循环系统和后肾管的发生,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能增强;3、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复神经索形成,构成索式神经系统;4、感官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应迅

I、分节现象:

1、特点:环节动物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分节现象)。分节现象是是无脊椎动物发展的重要标志

2、分节功能: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3、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

4、异律分节:环节动物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致使动物向更高级发展,为逐渐分化出头、胸、腹等各部分奠定了基础)

II、次生体腔(真体腔、裂体腔):

1、特点:位于体壁和消化管之间,也在中胚层之间,为中胚层裂体所形成(裂体腔)。各环节间形成双层的隔膜,分体腔为许多小室。体腔内有体腔液

2、意义:肠机能加强、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物质条件;运动能力加强;对循环、生殖、排泄系统的完善提供了物质基础

III、纲毛和疣足:

1、特点:运动器官。环生;对生

2、功能:增强了运动能力,是它们运动更敏捷、迅速

IV、循环系统:

1、组成:纵行血管、环形血管、分支血管

2、特点: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较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养机能。血液中含血红蛋白,所以血液呈红色,但血细胞无色

V、后肾管:

基本结构:肾口、肾孔、肾管、体腔管、生殖管、消化管

VI、索式神经系统:

VII、担轮幼虫(个体发育):环节动物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第2节代表动物——环毛蚓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生产;可作为医药(地龙);可作为鱼等的饵料;可鉴土壤重金属含量

I、外部形态:圆柱状,细长

II、内部构造:

1、体壁和次生体腔:a、构成: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体腔上皮等构成;b、特性: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分为粘液细胞和蛋白细胞,能分泌粘液,使体表湿润。蚯蚓遇到剧烈刺

激,粘液细胞大量分泌,包裹身体成粘液膜,有保护作用

c、体腔内含体腔液,内含淋巴细胞、变形细胞、粘液细胞等体腔细胞

2、消化系统:a、结构及相关功能:a1、咽,摄食;a2、单细胞咽腺,分泌粘液和蛋白酶,有湿润食物和初步消化作用;a

3、砂囊,磨碎食物。b、消化作用和呼吸功能主要在肠内进行

3、循环系统:由纵血管、环血管、微血管组成

4、呼吸、排泄:大肾管、3类小肾管:体壁小肾管、隔膜小肾管、咽头小肾管

5、神经系统:

6、生殖系统:a、雌性生殖器官:b、雄性生殖器官:c、特点:雌雄同体,但当精子和卵不同时成熟时,为异体受精,有交配现象。蚯蚓为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第3节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环节动物分布在海水、淡水、及陆地等地,少数营内寄生。分为: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一、多毛纲——代表科——沙蝉

I、结构特点:头部明显,感官发达;有疣足;雌雄异体;体节多

II、消化、循环:沙蝉消化管为一直管,食道两侧有一对食道腺(食道忙囊),可以分泌蛋白质酶,有消化机能。闭管式循环

III、呼吸、排泄:

IV、神经、感觉器:索神经系统,尚有项器(纤毛窝),有嗅觉功能,为化感器

V、生殖、发育:沙蝉无固定生殖腺,生殖细胞来源于体腔上皮。精子由后肾管排出。实心囊胚一外包法形成原肠胚

VI、3个目:

1、游走目:能自由游泳;同律分节;头部明显,感官发达;咽能外翻,具颚;每体节有一对疣足。如沙蝉、磷沙蝉、巢沙蝉、吻沙蝉、裂虫

2、隐居目:穴居;异律分节;头部不明显,无触手;咽不能外翻,无颚;疣足退化。如燐沙蝉、沙躅、盘管虫、右旋虫

3、吸口虫目:寄生。如吸口虫

二、寡毛纲

I、结构特点: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有刚毛,无疣足;有生殖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II、3个目:

1、近孔目:水生,底栖;体型小;雄生殖孔一对。如顠体虫、颤蚓、尾鳃蚓、头鳃蚓

2、前孔目:水生,雄生殖孔1~2对。如带丝蚓、蛭蚓

3、后孔目:陆生,雄生殖孔一对。常见属:环毛属、异唇属、杜拉属等

III、我国著名的发光蚯蚓:赤子爱胜蚓、毛里巨蚓、无锡微蠕蚓

三、蛭纲(蚂蝗)

I、结构特点:吸盘;头部不明显,有眼点,无刚毛;腔腺:背腔腺、腹腔腺、侧腔腺;血体腔系统代替了循环系统

II、单细胞唾液腺:分泌蛭素,有抗凝血、溶解血栓的作用

III、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有交配现象;具有生殖带

IV、生活地域:多数淡水中,少数陆生或海产

V、分3个纲:棘蛭目(棘蛭)、吻蛭目(什米亚扁蛭、宽身扁蛭、扬子鳃蛭)、额蛭目(宽身蚂蝗、天目山蛭)、石蛭目(宽状石蛭、勃氏齿蛭)

第4节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与发展系统

一、经济意义

I、有益方面:

1、(经济鱼类的)天然饵料:担轮幼虫、沙蚕类

2、食用:

3、(海洋污染及水体冷暖的)生物指示标志:

4、治疗疾病:

II、有害方面:

1、吸血危害人体健康

2、人畜疾病的传播者

3、危害淡水养殖业

4、内侵性引起人畜死亡

5、再生能力很强,难以控制

二、发展系统

I、两种学说:一种认为环节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涡虫纲(更易被接受);另一种认为起源于似担轮幼虫式的假象祖先担轮动物

II、分类:多毛类、寡毛类、原环虫类

本章总结

一、本章重要名词解释

I、假分节:动物只是体表折皱成体节,体内不分节,各重要器官也都不按体节排列,这样的分节称为假分节(动物体作左右蠕动,在各器官之间的体壁处产生了褶缝,以后在前后褶缝间分化出肌肉群,形成体节)

真分节:动物体不仅体表分节,体内也分节,一些重要器官如神经、血管等都按体节排列,这样的分节方式称为真分节

II、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称此为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动物各体节的形态和结构明显不同,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叫异律分节

III、原体腔:又称为假体腔,源于囊胚腔,肠壁没有肌肉层,肠壁与体壁都无体腔膜的一种体腔,叫原体腔

真体腔:又称为次生体腔,是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的腔

IV、原肾管:由身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并由排泄孔、排泄管、焰细胞构成的,一端开口,一端为盲管的结构,称为原肾管(其功能是排出多余水分及某些代谢产物,调节渗透压)

后肾管: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两端开口,具有排泄功能的管子叫后肾管(在体外的开口叫肾孔或排泄孔,在体腔内的漏斗状的开口叫肾口)

V、担轮幼虫:环节动物门中的一些种类进行间接发育,经螺旋卵裂,囊胚内陷形成原肠胚,发育成的幼虫即为担轮幼虫(其外皮上有纤毛,具有体腔和原肾管排泄系统)

VI、链状神经系统:由脑、围咽神经和咽下神经及腹神经索组成,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上都有一个神经节,并排列成链状,称为链状神经系统

二、本章重点图

I、P172,图8—2;8—3,多毛类的疣足,多毛类的各种试管

II、P173,图8—4,多毛类的神经系统及感官

III、P176—177,图8—7,8—9,蚯蚓

IV、P180,图8—15,蚯蚓神经系统

V、P190,图8—27,欧洲医蛭

三、章末笔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8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1.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和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有 何重要意义? 答: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次生体腔出现,相应地促进循环系统和后肾管的发生,从而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能增强;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腹神经索形成,构成索式神经系统;感官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应快速。 (一)分节现象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 这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分节不仅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如体节再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这就从同律分节发展成异律分节,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展,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因此分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次生体腔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空腔,即次生体腔或 称真体腔。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中胚层细胞形成左右两团中胚带继续发育中胚带内裂开成腔,逐渐发育扩大,其内侧中胚层附在内胚层外面,分化成肌层和脏体腔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外侧中胚层附在外胚层的内面,分化为肌层和壁体腔膜,与体表上皮构成体壁次生体腔位于中胚层之间,为中胚层裂开形成,故又称裂体腔。因此,次生体腔为中胚层所覆盖,并具有体腔上皮或称体腔膜。次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一个重要发展。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同时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环节动物的次生体腔由体腔上皮依各体节间形成双层的隔膜,分体腔为许多小室,各室彼此有孔相通。次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在体腔内流动,不仅能辅助物质的运输,也与体节的伸缩有密切关系。 2.环节动物分为几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环节动物分为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3纲。 (一)多毛纲头部明显,感官发达;具疣足,其上有成束的刚毛;雌雄异体,个体发生中卵裂为螺旋型,有担轮幼虫。除极少数种类外,都生活在海洋中,底栖。约10 000种。多毛类身体一般呈圆柱状,或背腹稍扁,长lmm~20mm,最大的可达lm以上。体节多,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分化良好,近梨形,背侧有眼点4个,可感光;前缘中央有一对短的口前触手其两侧各有一分节的触角。围口节是身体的第Ⅰ体节,两侧各有4条细长的围口触手,腹面为口,吻可翻出,前端有一对颚,吻可分近颚的颚环和近口的口环,划分为Ⅰ~Ⅷ区,上具乳突、小齿或平滑,这在鉴定属种上有重要意义。躯干部为围口节以后的体节组成,每一体节两侧均具一对薄片状的疣足,为双叶型。疣足主要为游泳器官,也可进行气体交换。在疣足的腹侧有一极小的孔。 (二)寡毛纲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具刚毛,无疣足,有生殖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大多数陆地生活,穴居土壤中,称陆蚓;少数生活在淡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8章环节动物门 第1节环节动物门的特征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1、身体分节,有刚毛和疣足,运动敏捷;2、次身体腔出现,相应地促进循环系统和后肾管的发生,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能增强;3、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复神经索形成,构成索式神经系统;4、感官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应迅 I、分节现象: 1、特点:环节动物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分节现象)。分节现象是是无脊椎动物发展的重要标志 2、分节功能: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3、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 4、异律分节:环节动物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致使动物向更高级发展,为逐渐分化出头、胸、腹等各部分奠定了基础) II、次生体腔(真体腔、裂体腔): 1、特点:位于体壁和消化管之间,也在中胚层之间,为中胚层裂体所形成(裂体腔)。各环节间形成双层的隔膜,分体腔为许多小室。体腔内有体腔液 2、意义:肠机能加强、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物质条件;运动能力加强;对循环、生殖、排泄系统的完善提供了物质基础 III、纲毛和疣足: 1、特点:运动器官。环生;对生 2、功能:增强了运动能力,是它们运动更敏捷、迅速 IV、循环系统: 1、组成:纵行血管、环形血管、分支血管 2、特点: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较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养机能。血液中含血红蛋白,所以血液呈红色,但血细胞无色 V、后肾管: 基本结构:肾口、肾孔、肾管、体腔管、生殖管、消化管 VI、索式神经系统: VII、担轮幼虫(个体发育):环节动物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第2节代表动物——环毛蚓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生产;可作为医药(地龙);可作为鱼等的饵料;可鉴土壤重金属含量 I、外部形态:圆柱状,细长 II、内部构造: 1、体壁和次生体腔:a、构成: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体腔上皮等构成;b、特性: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分为粘液细胞和蛋白细胞,能分泌粘液,使体表湿润。蚯蚓遇到剧烈刺

第九章 环节动物门

第九章环节动物门 要求: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环毛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并掌握多毛纲、寡毛纲、蛭纲的主要特征,了解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节环节动物门的特点代表动物——环毛蚓 主要特征:体同律分节、刚毛及疣足、真体腔、后肾管、闭管式循环系、链状神经系、生殖系特点、担轮幼虫。 一、身体分节(同律分节): 分节现象:在外表和内部构造上(如循环、排泄、神经、生殖)重复排列的现象。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体前端两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称为同律分节。(原始) (同律分节: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按体节排列。环节动物除体前端两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称为同律分节) 意义: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环节动物开始有同律节现象) 1、提高了动物体新陈代谢的效率,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每一个体节等于一个单位有一神经节:集中,动物的感觉、反映更灵敏; 有一副排泄系:排泄效率更高。 2、加强了运动机能:为动物体提供了局部活动的可能性,使其整体和局部运 动更加灵活。 3、为动物体的进一步分化(异律分节)创造了条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头:感觉、摄食 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如昆虫的胸:运动 腹:代谢与生殖 (小结:身体分节——体外分节、体内也相应分节,而且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不仅增强了运动机能,而且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因此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一个极重要的

环节动物门

第六节: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包括常见的蚯蚓、蚂蟥和海产的沙蚕。在动物界的系统进化上,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有着明显的进步和发展。 一、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同律分节: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具有分节 现象。环节动物多数是同律分节,即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 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基本相同。 分节现象的出现是动物进化的标志。体节不仅外形相似, 而且排泄、神经、血管等内部器官亦按节排列,使每一体节等 于一个单位;在有些种类,不同功能的内脏器官集中于一定体 节中,如蚯蚓的生殖系统,所以分节现象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二)次生体腔:环节动物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 一广阔的空腔,即次生体腔或称真体腔。从胚胎 发育过程看,此腔最早是两团中胚层带,后来每 团裂开成腔,逐渐发育扩大,其内侧中胚层附在 内胚层之外,并与内胚层合成肠壁,构成了肠壁 的肌肉层和脏体腔膜;外侧的中胚层贴在外胚层 的内面,构成体壁,并分化为肌层和壁体腔膜。 由于该体腔比原体腔出现得迟,故称之为次生体 腔;还由于在结构上,体壁和肠壁都有肌肉层和 体腔膜,而不同于假体腔,故称之为真体腔。 真体腔的出现,使动物体的结构有了进一 步的发展。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体腔内具有了 神经、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系统,结构的复 杂化,促进了各种生理机能的完善,如消化道的 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循环系统 的完善,促进了物质的运输。 (三)刚毛和疣足: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多数环节动物每节都有刚毛,由表皮细胞内陷而成的刚毛囊中发出。海产种类体节两侧体壁向外突出的扁平状物,即疣足,可视为原始附肢,上面还着生背腹两束刚毛。刚毛和疣足的出现,加强了游泳和爬行的效能。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一、进化地位 ?身体出现原始的同律分节,一些内部器官按体节重复排列。具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的循环系统;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壮的疣足;间接发育的种类均有担轮幼虫期。 ?本门动物分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三个主要类群。 二、外型和习性 ?环节动物分布于海洋、淡水和土壤中,一般身体细长,多呈圆柱形,也有的种类为扁平状,有自由游泳、爬行或穴居等生活方式,自由游泳的种类头部明显,感觉器官发达,穴居等不活动的种类则头部和感觉器官都不发达。 ?分节的意义: ?从结构上考虑,分节不单表现在体表,而且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生殖、神经等)也按体节排列。分节就意味着特化的开始,每体节可容纳各种不同的器官,从而形成功能上的分工。?从功能上考虑,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头、胸、腹部和有关附肢的形成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头部的特化和发达,可以控制其它所以体节,使动物的整体活动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这些特化都与分节有关。另外,体节的出现,使动物身体的运动更加灵活, 四、发达的真体腔 1. 真体腔形成的方式 ?环节动物在胚胎发育的原肠后期,中胚层细胞最先形成两条中胚层带,突人囊胚腔,后来每一条中胚层带中央裂开成体腔囊,并逐渐扩大,最终其内侧与内胚层结合形成肠壁(即消化管壁),其外侧与外胚层结合,形成体壁。中央的腔则为体腔,所以称为裂体腔。又因在发生上,真体腔形成比原体腔来得迟,故又称次生体腔。 2.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体腔宽大,为内脏器官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具有与循环系统共同完成体内物质运输的功能; ?体腔液有一定的压力,使动物能维持一定的形状(液体骨骼); 以上特征同假体腔动物类似; 2.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真体腔的形成,使肠壁外具有了来源于中胚层的肌肉层; ?肠壁肌肉的出现,使消化管可进行主动运动,从而使消化和吸收功能加强;?肠壁中胚层的出现,使消化管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基础。

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进化地位: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身体出现原始分节,出现扁平状的疣足(parapodia)和刚毛(seta);普遍具有发达的真体腔(coelom),相应地促进循环系统和后肾管的发生,从而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能增强;闭管式循环系统,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腹神经索形成,构成索式神经系统。感官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应快速。 一种看法认为:环节动物是介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之间的动物类群。 本门动物约9000种,常见有沙蚕、蚯蚓、水蛭等。 生物学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循环系统;身体除头部外,各体节基本相同;同时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一些内部器官(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也依体节重复排列;腹部神经系统为链状,每体节有一神经节;雌雄同体或异体,间接发育的种类都有担轮幼虫期。 分布范围: 海洋、淡水、土壤(甚至陆地); 生活方式: 自由游泳一般头部明显,有眼、触手等感觉器官,穴居头部、感觉器官均不发达。爬行、寄生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同律分节、疣足; 2、发达的真体腔; 3、闭管式循环系统; 4、后肾排泄系统; 5、链状神经系统; 6、生殖系统 同律分节 分节(metamerism)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segment),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分节是特化的开始。 分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态上的体现,即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septum)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二是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环节动物的分节现象为同律分节(homonomous metamerism)。即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名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称此为同律分节。而节肢动物的分节为异律分节。即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这就是异律分节(heteronomous metamerism)。异律分节为机体分部和机能分工提供了可能。 发达的真体腔 真体腔又称次生体腔(secondary coelom):从动物的系统发生上看,真体腔的出现比假体腔(原体腔)晚。环节动物的真体腔发生在原肠形成后,由端细胞法(telocells method)形成裂体腔(schizocoel),中胚层在体壁与肠壁之间形成了宽阔的空腔,而且腔壁上包围有源于中胚层的体腔膜(peritoneum),体腔内充满体腔液。 真体腔的意义 由于消化道的壁具有肌肉,又有体腔——肠可自主蠕动,而不依身体的运动——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消化能力;肠壁有了中胚层的参与,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条件,同时消化管与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一、名词解释 1.同律分节 2.次生体腔 3.疣足 4.闭管式循环 5.后肾管 6.索式神经系统 7.担轮幼虫 8.环带(生殖带) 9.砂囊 10.盲道 11.盲肠 12.体表呼吸(皮肤呼吸) 13.反射弧 14.异沙蚕相 15.嗉囊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 1.身体分节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环节 动物开始有同律节现象。() 2.原腔动物蛔虫和环节动物蚯蚓都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3.原腔动物蛔虫和环节动物蚯蚓都具有完全的消化道,而且消化管壁有3肌肉层,增 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4.大多数环节动物都具有刚毛。由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 泌几丁质物质,形成刚毛。() 5.环节动物海产种类一般有疣足,有些种类的背须特化成疣足鳃,有呼吸作用。() 6.所有的环节动物都具有闭管式循环系统。() 7.环节动物的血液呈红色,是因为血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 8.环节动物的后肾管开口于体腔,因此能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因肾上密布微血管, 故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 9.自环节动物以后,由于真体腔的出现,消化道壁具有肌肉层,从而开始具有完整的 消化道。() 10.环节动物均具环状体节和环带。() 11.蚯蚓的体壁肌肉分为环肌和纵肌。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层收缩。环肌层舒张,则此 段体节变细变长;而此段体节的环肌层收缩,纵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 () 12.蚯蚓的呼吸方式为疣足呼吸。() 13.蚯蚓为保证皮肤呼吸,其上皮分泌粘液,背孔排出体腔液,经常保持体表湿润。() 14.蚯蚓腹神经索中的3条巨纤维,贯穿全索,传递冲动速度极快,故蚯蚓受到刺激反 应迅速。() 15.从环节动物门开始具有真正的生殖系统,因此它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重要的里 程碑。() 16.三角真涡虫、环毛蚓、沙蚕和医蛭皆为雌雄同体。() 17.环节动物门分为多毛纲、腹毛纲、蛭纲、螠纲。() 18.环毛蚓开始有了交感神经系统,由咽上神经节伸出神经至消化管称为交感神经。 () 19.叉螠雌雄异形,受精卵沉入海底,则发育成雌虫,受精卵若附着在雌性个体吻上, 即发育成雄虫。这是环境条件影响性别的典型例子。() 20.螠虫和星虫皆具有形态似多毛类的担轮幼虫的幼虫期。() 21.环节动物门中的多毛类、寡毛类、蛭类三纲中,多毛类比较原始。寡毛类可能是多 毛类较早分出的一支,而蛭类可能由原始的寡毛类演化而来。() 22.须腕动物前端称为头叶,从其上向前伸出须状触手,在触手内有体腔、血管、神经 伸入其中,这样的触手结构为须腕动物所特有。() 三、填空 1.动物体的变革,既是它们本身变异适应的结果,也是适应进化的象征,例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