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苏教版化学1 2014年6月第6版)

程桂香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

一、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

1、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

2、讨论:合成氨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3、讨论:自然界中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材分析】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是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专题四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常见金属及典型非金属元素(如氯、硫)及其化合物,且具备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等理论知识之后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这不仅是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未来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的需要。另外,氨的学习还为后面的硝酸学习起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那么从教材的安排结构上来看,教材首先介绍了合成氨工业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接着教材又通过设计实验介绍了氨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接下来,教材又具体介绍了铵盐的性质。教材最后补充介绍了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材的安排顺序体现了从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肥的整个过程,可以说,这样的安排顺序就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在初中就已经知道了氮肥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铵根离子的检验,具备了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有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此外,在能力层面上,学生此时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推理、实验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心理层面上,学生对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有极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氨、铵盐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使用氮肥没用氮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氮肥样品,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的性状这些氮肥根据氮元素的存在形式我们称之为铵态氮肥。

【师】氮肥的分类:

(1)铵态氮肥:液氨(NH3)、氨水(NH3·H2O )、NH4Cl(氯铵)、NH4HCO3

(碳铵)、(NH4)2SO4(硫铵)、NH4NO3(硝铵)。

(2)硝态氮肥:KNO3。

(3)酰胺态氮肥:尿素CO(NH2)2。

【师】铵态氮肥从物质的组成角度可以把它们归为哪一类物质

【生】铵盐

【师】下面我们就以铵态氮肥为例来认识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初中课本中我们就学习过铵态氮肥的使用,那么如何科学地使用铵态氮肥老李遇到了这样两个问题:

问题1.老李种水稻时不仅施了氮肥硫酸铵,还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K2CO3),老刘只施用了硫酸铵,结果到了秋收时发现,自己的产量远不及老刘的,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2.老李发现自家氮肥——碳酸氢铵(俗称碳铵),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现却少很多。老李很郁闷,化肥去哪儿了呢

你能利用已有的知识从化学的角度帮老李找找原因吗请写出问题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铵态氮肥的使用,并且也学习过铵根离子的检验,现在让学生知识再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学科价值观。

【过渡】其他的铵盐也能像碳酸氢铵一样受热分解吗

【生】活动探究一:

将装有NH4Cl固体的小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1分钟左右,观察现象。

小组内分享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思考解释并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汇报交流。

【质疑】大家对这一实验现象和结果有什么疑惑吗

【生】反应中如果生成了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为什么在试管中上部内壁上还有白色固体附着这一白色固体是什么会不会是氯化铵升华后又冷凝了【师】如何检验NH4Cl固体的分解产物

【生】思考—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汇报交流

【师】完善并优化方案,演示实验:氯化铵分解产物的检验。

【设计意图】从质疑实验现象到交流讨论再到设计方案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对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巩固学生的实验观。

【结论】氯化铵确实发生了分解,只是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难分难舍遇冷重新化合又生成氯化铵附在试管内壁。

【生】归纳整理:铵盐的性质

1.与碱反应

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2.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 Cl = NH↑ + HCl ↑

NH4HCO3= NH3↑+H2O + CO2↑

【师】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能产生NH3。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视野。

【学以致用】铵态氮肥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你能为氮肥-碳酸氢铵设计一张使用说明书吗

【生】思考设计—组内交流—补充完善—汇报展示

【师】对比展示碳酸氢铵的实际说明书,肯定表扬学生。

【设计意图】对知识的迁移并运用于解决问题,是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

【师】那么如何获得这些铵态氮肥

【师】通过以上对氨和铵盐的认识,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氨气具有哪些物理性

质和用途。

【过渡】如何获得氨气

【师】展示:化学史话—工业合成氨。(图片+音频)

由此可见,氨的合成对于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化学史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和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合成氨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提升学生的化学价值观。

【师】氮肥是个宝,粮食增产少不了。但是,过度使用氮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师】展示图片:氮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使用化肥,注意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设计意图】丰富的图片,能增加教学直观性,激活学生感受性;以境促知、情知交融,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课堂小结】

【课后思考】

1.氨水中含有哪些微粒与液氨有何区别

2.根据氨气和铵盐的性质,你能设计出几种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其优劣。

3.自然界氮是怎样循环的

上网查阅资料,写一篇有关氮肥的利与弊的小论文,谈谈你对氮肥的合理

生产和使用的认识和建议。

六、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以铵态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为探究主线和知识载体引领学生去认识和学习铵盐和氨气的性质和用途。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 使学生在习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的同时,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化学科学密不可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1.教材整合

为了突出教学主线,从认识氮肥,如何科学使用铵态氮肥开始,采用倒叙的方式:铵盐的性质—铵盐的形成—氨气的性质—氨气的合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教学主线,通过引导学生设计碳酸氢铵的使用说明书,讨论液态氮肥-氨水的缺点等等,让学生对铵态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形成清晰的认识。最后通过化学史话及图片让学生强化化学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促进知识的生成和增长

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铵根离子的检验。而对于氯化铵的分解实验,很多版本的教材中,都是直接告诉学生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二者又重新化合。但是实验现象并不足以说明这一过程。教学中抓住这一知识模糊区,引导学生质疑,思考交流,设计方案,实验验证,促进知识的生成和增长。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强化学生的实验观。

3.实验改进

将喷泉实验由教师演示改为学生分组,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探究的快乐。本着微型化,封闭化,简单易操作的原则,选择小试管和注射器组合,并在注射器的针尖上加了一段吸管以增强实验效果。

化学教学,首先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是有趣的、实用的,以生活中实际问题为载体展开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引领学生在实验中思考,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激情与从化学视角看现实问题的科学素养。

氮肥工艺控制方案

氮肥工艺控制方案

氮肥工艺控制方案 概述 氮肥生产是高能耗的工业,其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系统的能耗,系统能耗除了与采用的工艺流程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控制的算法及稳定性,因此,化肥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对整个生产成本具有关键意义。 氮肥生产系统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工段)组成的。各单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上一单元的产品或输出,即为下一单元的原料或输入,各个单元相互紧密联系形成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各个单元在地域上相互分散,但距离又不很远。整个生产过程可以分为造气、脱硫、压缩、变换、脱碳、合成、甲醇、尿素等主要单元(工段)。上述各单元(工段)的操作在工艺上密切联系,但在地域上分散、在控制上相对独立。 浙江威盛DCS在氮肥生产过程控制方面具有许多特点: ● 生产工艺的优化控制。 ● 各单元工艺参数的集中监控。 ● 在紧急情况下的遥控措施(阀门、马达等)。 ● 必要的报警和联锁。 ● 方便地查阅实时趋势和历史趋势。 ● 可以与企业管理网相连,实现数据共享。 1、造气 造气一般是以块煤为原料,采用间歇式固定层常压气化法,在高温和程控机油传动控制下,交替与空气和过热蒸汽反应。反应方程式: 吹风C+O2→CO2+Q CO2+C→2CO-Q 上、下吹C+H2O(g) →CO+H2-Q A、吹风阶段

控制方案 在生产中,一般均是多个造气炉组成一组。在多台造气炉同时投入运行时,为了保证造气炉在吹风阶段的风量,必须对造气炉的吹风阶段进行顺序控制。 对造气炉进行吹风排序,也就是要实现吹风时间自寻优及动态跟踪。下面以4个造气炉为例加以说明: 当任启动一个造气炉,或任意停止一个造气炉,其吹风间歇时间随之改变。启动或停止造气炉之后,各炉都要进行重新调整,按照计算的时间进行初始化,即各炉在对应时间重新从第一个工序循环下去,其原理框图如下: 4个造气炉吹风排序原理框图

几种氮肥施用中注意的问题

氮肥的种类不同,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不同。 硫铵、碳铵和氯化铵中NH4+的转化相同,除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将转化为NO3-;硫铵和氯化铵中阴离子的转化相似,只是生成物不同,酸性土壤中两都分别生成硫酸和盐酸,增加土壤酸度;石灰性土壤中则分别生成硫酸钙和氯化钙,使土壤孔隙堵塞或造成钙的流失,使土壤板结,结构破坏;二者在水田中的转化亦有所不同,氯化铵的硝化作用明显低于硫铵,且不会像硫铵一样产生水稻黑根,因此在水田中往往氯化铵的肥效高于硫铵;碳铵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则除了作为植物的碳素营养之外,大部可分解为CO2和H2O,因此,碳铵在土壤中无任何残留,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硝态氮肥如硝酸铵施入土壤后,NH4+和NO3-均可被植物吸收,对土壤无不良影响。NH4+除被植物吸收外,还可被胶体吸附,NO3-则易随水淋失,在还原条件下还会发生反硝化作用而脱氮。 酰胺态氮肥如尿素施入土壤后,首先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在土壤中有较大的流动性,且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大量吸收,以后尿素分子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碳酸铵可进一步水解为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所以尿素施在土壤的表层也会有氨的挥发损失,特别在石灰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上损失更为严重。尿素的转化速度主要

取决于脲酶活性,而脲酶活性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大,通常10℃时尿素转化需7-10天,20℃时需4-5天,30℃时只需2天。因为尿素在土壤中需要转化为铵态氮以后,才能大量被植物吸收利用,故尿素作追肥时,要比其它铵态氮肥早几天施用,具体早几天为宜,应视温度状况而定。 氮肥合理施用的基本目的在于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由于氮肥在土壤中有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三条非生产性损失途径,氮肥的利用率是不高的,据统计,我国氮肥利用率在水田为35%-60%,旱田为45%-47%,平均为50%,约有一半损失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所以合理施用氮肥,提高其利用率,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氮肥的合理分配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的氮素营养特点和肥料本身的特性来进行。 土壤条件:土壤条件是进行肥料区划和分配的必要前提,也是确定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技术的依据。首选必须将氮肥重点分配在中、低等肥力的地区,碱性土壤可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铵、氯化铵等;酸性土壤上应选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硝酸钙等。盐碱土不宜分配氯化铵,尿素适宜于一切土壤。铵态氮肥宜分配在水稻地区,并深施在还原层,硝态氮肥宜施在旱地上,不宜分配在雨量偏多的地区或水稻区。“早发田”要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编写:胡冰审核:陈日义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3、掌握铵盐的性质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氨的性质 1、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 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按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观察现象。 2、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氨水,将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或pH试纸)粘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 3、在一只烧杯中放两个棉花球,分别在两个棉花球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 实验2 实验3 一、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2

色气味的体,比空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 水中大约可以溶解体积氨气,氨易。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气跟水反应 注意:①氨气溶于水,所得氨水呈性。②氨水中的分子 有;离子有。③主要成分 是,故氨水应写为NH 3 ·H 2 O,而不能写成NH 3 或NH 4 OH;但氨水 中溶质为NH 3 ,而非NH 3 ·H 2 O。④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⑤ NH 3 ·H 2 O NH 3 ↑+H 2 O 故实验室也可以用浓氨水加热。 (2) 氨气跟酸反应生成铵盐 NH 3 +HCl=; NH 3 +HNO 3 =; 2NH 3 +H 2 SO 4 = (3) 氨气跟氧气反应(催化氧化或接触氧化) 3、氨的用途:⑴氨易液化,液氨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可 作; ⑵氨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原料:; 2NO + O 2 =; 3NO 2 + H 2 O = 知识点二:氨的制取 二、氨的制取 1、氨的实验室制法 ⑴反应原理:Ca(OH) 2 +2NH 4 Cl ⑵反应装置:固体 + 固体气体,与制取装置相同 加热 3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说课稿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第一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二节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六个方面进行陈述。 【课标和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教材体系中它在学习了常见金属元素及典型非金属元素(如氯、硫)及其化合物,且具备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之后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这不仅是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未来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的需要。 另外,氨的学习还为后面的硝酸学习起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氨及其产品还是工农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学习掌握好氨的性质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氨和铵盐等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实验展示和学生小组实验探究掌握氨气和铵盐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堂课的实验探究学习,学生掌握了如何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探究实验的乐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使他们体会到化学对人类的生存及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氨气和铵盐的性质。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已经知道了氮肥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作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学生此时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推理、实验的方法,掌握了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所以本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讲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活动,

氮肥基础知识(一)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铵态氮):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量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因分解出氨气NH3),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氯化铵(铵态氮):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 3、硝酸铵(铵态氮、硝态氮):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 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又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

氮,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4、尿素(酰胺态氮):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过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程为:(NH2)2CO+2H2O→(NH4)2C 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为:气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二、三种形态的氮肥(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 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一部分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将转化为硝态氮。 硝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一部分被植物直接吸收,在植物体内转化成铵态氮再加以利用。硝态氮移动性强,施入土壤后一部分随水淋失,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一>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 根据化合物形态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 含有铵根离子(NH4+)或氨(NH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碳酸氢铵(NH4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4OH)、液氨(NH3)等。 1.共同特点: (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NH4+被土壤胶体吸附形成交换性养分,移动性小,不易淋失。 (3)遇碱性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挥发损失。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在储运时防止挥发(密封、开袋后使用);石灰性土壤深施覆土。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 (5)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长,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2.常用的铵态氮肥: (1)氯化铵:分子式NH4Cl,含N 24~25%。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状较好,吸湿性略大于硫酸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适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用时忌氯作物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2)硫酸铵:分子式(NH4)2SO4,一般称为标准氮肥。含N 20~21%。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质好(不吸湿、不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单独施用会使土壤酸化。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喜硫作物施用效果更好。施用时不宜长期单独施用,石灰性土壤或水田要深施,水田不宜长期施用。 (3)碳酸氢铵:分子式NH4HCO3,含氮17%左右。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挥发损失氨,易发生潮解、结块,不残留任何副成分,被称为“气肥”。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肥时一不离土,二不离水。二、硝态氮肥: 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 1.共同特点: (1)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属速效性氮肥。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教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目标1】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记住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氨的性质 实验1、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按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观察现象。 2、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氨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粘在玻璃棒上靠 近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 3、在一只烧杯中放两个棉花球,分别在两个棉花球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用表面皿盖 1、氨的物理性质:色气味的体,比空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中大约 可以溶解体积氨气,氨易。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气跟水反应 注意: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所得的氨水呈性。 ②氨水中的分子有;离子有。 ③主要成分是,故氨水应写为NH3·H2O,而不能写成NH3或NH4OH;但氨水中溶 质为NH3,而非NH3·H2O。 ④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 ⑤NH3·H2O NH3↑+H2O 故实验室也可以用浓氨水加热制氨气。 (2) 氨气跟酸反应生成铵盐 NH3+HCl=; NH3+HNO3=; NH3+H2SO4= (3) 氨气跟氧气反应(催化氧化或接触氧化) 3、氨的用途:⑴氨易液化,液氨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可作;⑵制硝酸的原料:

【目标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记住相关的注意事项。 二、氨气的制取 1、氨的实验室制法 ⑴反应原理: ⑵反应装置:固体 + 固体加热气体,与制取装置相同。 ⑶收集方法: ⑷干燥方法:不能用无水CaCl2(氨气与CaCl2结合生成CaCl2·8NH3)。 ⑸验满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说明氨已收集满了;或用蘸 有浓盐酸的玻棒置于试管口,若有产生,说明氨已收集满了。 ⑹尾气处理:用经或湿润的棉花吸收。 2、氨的工业制法 【目标3】牢记铵盐的性质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铵盐的性质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实验:1、取少量氯化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2、将少量氯化铵与少量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用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 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溶于水的。 2、铵盐的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分解:铵盐受热时,一般放出氨气,但氯化铵分解生成的氨气与氯化氢气体遇冷又会结合生成氯化铵。硫酸铵、磷酸铵较稳定,受热难分解;硝酸铵分解情况复杂。 NH4Cl NH4HCO3 (2)铵盐跟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3、NH4+的检验:如固体(或溶液)+NaOH溶液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 证明固体(或溶液)中含有NH4+。 四:常见的几种氮肥(阅读教材99页几种铵态氮肥的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课题5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常见的铵盐,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 〔知识梳理〕 一、工业合成氨 反应方程式:。 二、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常温下,氨是色、具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1:700),易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工业上可使用其作。 2、化学性质 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中的氨大部分与水结合成,反应方程式:,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氨气属于(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一水合氨属于(填“强”或“弱”)电解质。 (2)氨气与酸的反应 ①与盐酸反应:,现象:; ②与硫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例题1:有关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利用氨气与浓盐酸靠近可产生大量白烟可检验氨 C、在常温常压下就可进行合成氨的反应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就是一水合氨 三、铵盐的性质 1、重要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色、溶于水的晶体。 2、重要化学性质 (1)铵盐的受热易分解

NH4Cl:;NH4HCO3:。 (2)铵盐与碱的反应 ①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反应,反应方程式:,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制备氨气。 ②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3、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1); (2)。 例题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铵盐中N的化合价均为—3价;②铵盐均易溶于水;③铵盐的水溶液都呈酸性;④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施用;⑤铵盐都是白色晶体;⑥铵盐只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作用。 A、②④⑥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 〔巩固练习〕——(要求:标出关键词,写出解题过程。) 1、在下列情况中,能产生白烟的是 () A、浓氨水与浓硝酸相遇 B、钠在氯气中燃烧 C、浓氨水与浓H2SO4相遇 D、铁在氯气中燃烧 2、氨水的碱性较弱,这是因为 () A、它只能使酚酞变红色 B、溶于水的氨的大部分仍以NH3分子形式存在 C、氨水极易挥发出氨气 D、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只有小部分电离 3、可用以干燥氨气的是() A、浓硫酸 B、五氧化二磷 C、无水硫酸铜 D、生石灰 4、氨的喷泉实验中,充满氨的烧瓶被水充满时,瓶内氨水的浓度为(标准状况)() A、0.029mol/L B、0.045 mol/L C、0.45 mol/L D、1 mol/L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1.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均为白色晶体 B.加热均易分解 C.均可用作化肥 D.可与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混合施用 2.(2010·北京四中高一期末)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NH3·H2O不稳定,实验室可用NH4Cl 和石灰水制取氨气

()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B.盐酸、氨气 C.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D.石灰水、二氧化硫 5.[双选题]下列方法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A.在浓氨水中加NaOH固体并加热 B.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C.加热分解NH 4Cl晶体 D.加热消石灰和NH4Cl的固体混合 物 6.(2010·扬州中学高一期末)已知NH3 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一个收集满NH3,另一个收集HCl气体未满,做喷泉实验,如图所示,喷泉实验停止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及静止时液面高度的影响)

()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7.(2010·屯溪高一检测)在研究合成氨方法及其催化作用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 B.氨水是电解质 C.氨气遇到浓盐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高中化学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

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迅速变冷(常用作致冷剂)。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 [实验探究1]喷泉实验。 [观察与思考]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喷入烧瓶,变成红色喷泉。 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讨论]上述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什么? [小结]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大量氨气溶于水使烧杯中气压急剧降低,水被吸入烧瓶形成喷泉。 [实验探究2] 氨水的不稳定性 现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结论:氨水易挥发,氨气的水溶液具有碱性。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小结](1)氨气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 H2O NH4++OH- [讨论]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并与液氨进行比较。(ppt 10) 液氨氨水 物质种类 粒子种类 [实验探究3] NH3与HCl的反应 现象:烧杯中出现白烟。 解释: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NH3与HCl结合,有固体NH4Cl生 成。 (2)氨气与酸的反应(ppt 11~12) NH3+HCl= NH4Cl(白烟) [思考]将实验3中浓盐酸换成浓硝酸或浓硫酸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NH3 + HNO3 = NH4NO3(白烟) 2NH3 + H2SO4 =(NH4)2 SO4

有机态氮肥。如:CO(NH2)2。 [问题思考] 1.检验氨气是否充满试管的方法是,观察到的现象是。 2.能否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教材第102页:练习与实践第1(2)、2(3)题 教学心得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金属元素及典型非金属元素(如氯、硫)及其化合物,且具备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之后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这不仅是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未来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的需要。 另外,氨的学习还为后面的硝酸学习起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氨及其产品还是工农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学习掌握好氨的性质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及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综合应用能力; 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4.进一步强化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通过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和故事的讨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加强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观念。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1800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 地生产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 耕地生产吨粮食。从到,产生这么大的飞跃 的原因是什么呢 【讲述】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 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回答】使用了化 肥 通过学生 熟悉的话 题引入新 课 过渡【设问】那化肥怎样获得的呢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 环节二: 氨的性质及用途【多媒体展示】自然界的氮循环 【讲述】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大气 中游离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通过生物 固氮和自然固氮获得的氮元素远远不能满足 植物生长的需要。 【化学史话】哈伯、波施与工业合成氨 【多媒体展示】各式氮肥,强调工业合成氨 的重要性 【板书】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N 2 + 3H 2 2NH 3 【展示】收集好的氨,对氨进行直观认识。 并结合图片认识氨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展示】关于氨气泄漏的新闻报道 【设问】从这则新闻报道可以知道氨气的哪 些性质通过工作人员的处理方法又可以知道 氨的哪些性质呢 【板书】一、氨 1、物理性质 【讲述】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一个实验 【实验1】喷泉实验: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 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 少量水)的胶塞。按课本98页图4—14所示 组装实验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 压胶头滴管,观察现象。 【设问】出现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原理又 是什么呢 【讲述】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大量氨 思考讨论 聆听 【归纳】 氨在通常状况下 是无色、具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密 度比空气小。易液 化,液氨可作制冷 剂。 【记笔记】 4人一组,进行分 组实验 【现象】将胶头滴管 中的水挤入烧瓶,打 开止水夹,烧杯中的 水沿着导管喷入烧 瓶,变成红色喷泉 【归纳】氨气极易 溶于水,氨气的水溶 引发认知 冲突 通过化学 史实的介 绍,增强 学生的兴 趣和求知 欲 联系生活 加强感知 培养学 生的动 手、观 察、分 析、归纳 能力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知识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知识 根据化合物形态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 含有铵根离子(NH4+)或氨(NH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碳酸氢铵(NH4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4OH)、液氨(NH3)等。 1.共同特点: (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NH4+被土壤胶体吸附形成交换性养分,移动性小,不易淋失。 (3)遇碱性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挥发损失。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在储运时防止挥发(密封、开袋后使用);石灰性土壤深施覆土。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 (5)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长,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2.常用的铵态氮肥: (1)液氨:液态氨气,成分是NH3,含N 82.3%,常温常压下气态,故储存在耐压容器中。化学碱性,具有强烈的腐蚀、刺激性,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做基肥,深施,不宜作追肥和种肥。防挥发。

(2)氨水:分子式NH3〃H2O,含氮12-17%,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氨臭,化学碱性(PH大于10)。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稀释后深施并覆土,加入吸附性物质可防挥发。 (3)碳酸氢铵:分子式NH4HCO3,含氮17%左右。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挥发损失氨,易发生潮解、结块,不残留任何副成分,被称为“气肥”。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肥时一不离土,二不离水。 (4)硫酸铵:分子式NH4SO4,一般称为标准氮肥。含N 20~21%。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质好(不吸湿、不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单独施用会使土壤酸化。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喜硫作物施用效果更好。施用时不宜长期单独施用,石灰性土壤或水田要深施,水田不宜长期施用。 (5)氯化铵:分子式NH4Cl,含N 24~25%。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状较好,吸湿性略大于硫酸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适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用时忌氯作物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二)硝态氮肥: 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 1.共同特点: (1)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属速效性氮肥。 (2)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易淋失。

氮肥行业工艺流程

煤/天然气化工(化肥)工艺流程 概述 整个生产过程可以分为造气、脱硫、压缩、变换、脱碳、合成、甲醇、尿素等主要单元(工段)。上述各单元(工段)的操作在工艺上密切联系,但在地域上分散、在控制上相对独立。 1、造气 造气一般是以块煤为原料,采用间歇式固定层常压气化法,在高温和程控机油传动控制下,交替与空气和过热蒸汽反应。反应方程式: 吹风 C+O2→CO2+Q CO2+C→2CO-Q 上、下吹 C+H2O(g) →CO+H2-Q A、吹风阶段 吹风阶段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热量,提高燃料温度。 B、上吹(加氮)阶段 上吹阶段的主要作用是置换炉底空气,吸收热量、制造半水煤气,同时加入部分氮气。 C、下吹阶段 下吹阶段作用是制取半水煤气,吸收热量,使上吹后上移的气化层下移。 D、二上吹阶段 二上吹的主要作用是将炉底及进风管道中煤气吹净并回收,确保生产安全。 E、吹净阶段 吹净的主要作用是回收造气炉上层空间的煤气及补充适量的氮气,以满足合成氨生产对氮氢比的要求。 2、变换 工艺简介 经过压缩有一定压力的半水煤气先经过油水分离器,除去煤气中的油物。然后进入饱和塔的下部与热水进行交换后升至一定温度,经过气水分离器分离出煤气中的水份。去除水分的煤气进入预热交换器,与中变炉出口的高温煤气进行两次热交换后,进入中变炉,在触媒的催化作用下,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中变炉的炉体内有三层反应区,在正常的工艺状况下,第一层的反应温度控制在450℃左右,第二层反应温度控制在400℃左右,第三层的反应温度控制在380℃左右。反应后出中变炉的变换气进入与入口水煤气进行热交换的两级热交换器后,再进入低变炉使变换气中的一氧化碳进一步变换,经过两次变换的水煤气成为合格的变换气后,经热水塔,冷却塔之后送入下一工段进行后续处理。 3、脱碳 工艺简介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卷面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 =311sin100 t (V ),A 、B 间接有―220V 440W‖的电暖宝、―220V 220W‖的抽油烟机、交流电压表及保险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311V B .电路要正常工作,保险丝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32A C .电暖宝发热功率是抽油烟机发热功率的2倍 D .1min 抽油烟机消耗的电能为1.32×104 J 2.某压榨机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B 为固定铰链,C 为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滑块,通过滑轮可沿光滑壁移动,D 为被压榨的物体.当在铰链A 处作用一大小为F 且垂直于壁的压力时,物体D 所受的压力为( ) B

A . 2FL d B . 2Fd L C . D 3.如图所示,两次渡河时船对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已知第一次实际航程为A 至B ,位移为S 1,实际航速为v 1,所用时间为t 1.由于水速增大,第二次实际航程为A 至C ,位移为S 2,实际航速为v 2,所用时间为t 2.则( ) A .t 2>t 1 21 21 S v v S = B .t 2>t 1 11 22 S v v S = C .t 2=t 1 1122S v v S = D .t 2=t 1 2121 S v v S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两次船相对于水的速度都是不变的,船相对于的水的速度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河岸

还有平行于河岸两个方向。由于船速大小和方向不变,故垂直于河岸的速度不变,所以渡河的时间相等即t 2=t 1;渡河的位移111t v S =,222t v S =,解得:21 21 S v v S =,所以D 正确;A 、B 、C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4. 如图所示,边界OA 与OC 之间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边界OA 上有一粒子源S .某一时刻,从S 平行于纸面向各个方向发射出大量带正电的同种粒子(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经过一段时间有大量粒子从边界OC 射出磁场.已知∠AOC =60°,从边界OC 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等于T /2(T 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则从边界OC 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 A.T/2 B.T/4 C.T/6 D. T/8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第二单元《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活动探究,使学生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气与水、与盐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通过铵盐的受热分解实验、铵盐与碱的反应实验,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铵盐的性质,从中体会化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通过氨气的尾气处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氨、铵盐的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工业制法。教学难点:氨水的成分,产生喷泉的原因。 教法 学法 问题探究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 具和 媒体 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验用品 教学设计框架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 节 一 课 题 【提问引入】 1:你知道世界粮 食日是哪一天吗? 2:倡导光盘行动有什么意义? 【介绍】中国耕地占世界7%,要 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是 个大问题。而中国每年浪费的粮 食可以养活2亿人。 回答:10月16日,提倡节约粮 食,反对浪费。 分析以下信息,比较化肥对生产 粮食的意义: 1800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 生产0.73吨粮食。1978年开始 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 4.63

引 入【提问】作物生长需要补充的肥 料有哪些? 【介绍】常见的氮肥 【引导】氮肥的生产需要氨气。 阅读课本阅读课本P98页第一 段。 【板书】一、氨气的生产与性质 1、工业合成氨 【提问】你知道在合成氨工艺研 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哪 些?写出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介绍】他们在合成氨工艺研究 做出突出贡献分别获得1918年 和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 哈伯被称为天才与魔鬼,二战时 他研究化学毒气用语战争,是很 多无辜的人死于非命。哈伯在对 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犯 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吨粮食。 回答:氮肥、磷肥、钾肥。 认识常见的氮肥 阅读课本P98页第一段。 回答:哈伯与波施。德国的科学 家。 了解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认 识化学知识对人类发展的重大影 响,可以造福于人类;如果不正 当使用化学知识,那么给人类带 来的是具大的灾难。 环节二 实验探究阅读课本P98页第二段, 试描述氨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2、氨的物理性质 【图片分析】液氨泄漏的现场, 处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出现大 量的白雾,感觉冷飕飕的? 【设问】已经学习的二氧化硫, 我们曾经设计实验证明其易溶 于水的,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氨气 极易溶解于水呢? 【实验1】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 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 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橡胶塞。 阅读课本P98页第二段, 学生1:无色、刺激性气味、气 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 易溶于水(1:700) 学生2: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 感觉冷飕飕。使环境中的水蒸气 冷凝为小水滴,出现大量白雾。 了解实验装置、操作步骤、观察 实验现象并分析。 N2 + 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一、氨 1.合成氨 (1)工业合成氨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氮的固定 将________态的氮转变为氮的__________的过程。 2.物理性质 (1)NH 3是____色、有__________气味、极易__________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溶解________体积的氨气。氨易____化,常作制冷剂。 (2)喷泉实验 (1)氨与水的反应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 3·H 2O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 (2)氨与酸的反应 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________于水。 2.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 4Cl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NH 4HCO 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铵盐与碱反应 NaOH 与NH 4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与____共热的方法制取氨。如: 2NH 4Cl +Ca(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装置如下图。 3.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 4.验满:常使用____________试纸或醮有________的玻璃棒。 5.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 (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4)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6.NH 3的干燥:通常使用碱石灰,不能使用P 2O 5或浓H 2SO 4。 7.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知识点1 氨的物理性质 1.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2009年8月6日介绍,赤峰制药集团氨气泄

江苏省清河中学靖丹丹: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苏教版《化学1(必修)》 江苏省清河中学靖丹丹 一、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二单元的内容,教材在本节内容之前,已在初三内容中安排了化学肥料知识、必修一专题二中安排了铵根离子检验内容,而后续知识则是在必修二及选修内容中则安排了一些相关知识的理性辨析,这种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不同阶段课程内容既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又呈现知识与应用的逐渐深化,综合考虑了学科、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与环境中元素化合物的存在、作用和影响及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去认识和理解必修化学课程模块的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发展水平,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延伸和发展。这节课的实验可以为前面学生储备的已有认知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本节内容教材已经有意识地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但这仅仅是一种浅层次的“欲放又收”的探究。对于这些教材中已经出现的并且有明显探究倾向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深层次地进行挖掘,要敢于放手,把“权力”下放给学生,而自己由“台前”转到“幕后”,对整个探究过程实行必要的调控,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才能真正实现由认知向能力的转化和升华,获得的知识才能更持久、亦更能灵活运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上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再者关于氮肥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现在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学生容易接受,根据教材内容编排,学生此前已经学过几种重要的单质和化合物,初步具备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些经验,并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对氨气、氨水及铵盐的性质规律和学习方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苏教版化学1 2014年6月第6版) 程桂香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 一、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 1、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 2、讨论:合成氨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3、讨论:自然界中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材分析】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是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专题四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常见金属及典型非金属元素(如氯、硫)及其化合物,且具备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等理论知识之后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这不仅是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未来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的需要。另外,氨的学习还为后面的硝酸学习起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那么从教材的安排结构上来看,教材首先介绍了合成氨工业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接着教材又通过设计实验介绍了氨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接下来,教材又具体介绍了铵盐的性质。教材最后补充介绍了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材的安排顺序体现了从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肥的整个过程,可以说,这样的安排顺序就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在初中就已经知道了氮肥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铵根离子的检验,具备了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有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此外,在能力层面上,学生此时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推理、实验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心理层面上,学生对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有极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5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常见的铵盐,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 〔知识梳理〕 一、工业合成氨 反应方程式:。 二、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常温下,氨是色、具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溶于水(1:700),易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工业上可使用其作。 2、化学性质 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中的氨大部分与水结合 成,反应方程式:,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氨气属于(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一水合氨属于(填“强”或“弱”)电解质。 (2)氨气与酸的反应 ①与盐酸反应:,现 象:; ②与硫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例题1:有关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利用氨气与浓盐酸靠近可产生大量白烟可检验氨 C、在常温常压下就可进行合成氨的反应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就是一水合氨 三、铵盐的性质 1、重要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色、溶于水的晶体。2、重要化学性质 (1)铵盐的受热易分解 NH 4 Cl:; NH 4HCO 3 :。 (2)铵盐与碱的反应 ①NH 4Cl固体与Ca(OH) 2 固体反应,反应方程 式:,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制备氨气。②NH 4 Cl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方程 式:,离子方程 式:。 3、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1); (2)。 例题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铵盐中N的化合价均为—3价;②铵盐均易溶于水;③铵盐的水溶液都呈酸性;④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施用;⑤铵盐都是白色晶体;⑥铵盐只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作用。 A、②④⑥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巩固练习〕——(要求:标出关键词,写出解题过程。) 1、在下列情况中,能产生白烟的是 () A、浓氨水与浓硝酸相遇 B、钠在氯气中燃烧 C、浓氨水与浓H 2SO 4 相遇D、铁在氯气中燃烧 2、氨水的碱性较弱,这是因为 () A、它只能使酚酞变红色 B、溶于水的氨的大部分仍以NH 3 分子形式存在 C、氨水极易挥发出氨气 D、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只有小部分电离 3、可用以干燥氨气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