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

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成为推动世界快速发展的新动力,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场新科技革命由美国主导,呈现出下面的特点:

第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大大缩短。新科技革命时期,每当一项新技术出现,那一定会首先作用于经济,经济发展是现在绝大多数国家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一旦新技术出现会首先应用于生产力的发展。比如现在的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快。

第二、国际合作越来越强。由于科学技术门类不断细分,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技术合作不断发展。美、日、欧的科学家联合组织实施一系列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对解决资金不足和科技人才短缺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涌现了一大批新技术群和新产业群。这些新技术不是单个发展,而是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整体突破,并很快扩展到其他科学技术部门,形成科技群体迅速崛起,呈现综合化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深刻的改变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面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多方面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一、新技术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已经不是主要依靠提高劳动强度,而是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科学技术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上升。

二、新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在高新技术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导致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与扩大,使整个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变,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大幅度上升。

三、新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产生了庞大而复杂的产业技术群和种类繁多的新产品,各国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各有自己的优势。新技术革命一方面引起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另一方面又促进一批传统产业的改造、更新和淘汰,这就导致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新调整,使得各国资本在国际间大规模流动。

四、新科技革命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在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中,若干科技发展中心在高新技术领域并驾齐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制高点的竞争,导致了经济大国之间地位的调整和不平衡发展的加剧,形成了世界经济的若干中心。

对于中国来说,这次新科技革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搭上了新科技革命的末班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中国的发展潜力是无穷的,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会,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在新科技革命中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赶超发达国家,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奋斗。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学号:2010207032 姓名:王米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科学基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革命,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的科技基础。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掀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层次最高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科技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学科,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发展,促进了中医病因病机学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中医诊断学实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疗学、直接推动了中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了中药现代化。同时,中医药的发展既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又要保持自身优势。今天,现代科技条件下发展中医药学的对策,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医药研究的力度,另一方面中医学理论框架也应有所突破。 关键词:现代科技革命中医药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与时俱进的新的理论篇章。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依据时代的变化、世界的进步与各国的国情,与该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科学基础的,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革命,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的科技基础[1,2,3,4]。 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掀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层次最高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为主要内容,袭卷了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新工业国家及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并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5,6,7]。现代科技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新的挑战[8,9,10]。现代科技革命促使科技与生产融合,科技直接转换为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现代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主体的力量与需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与归宿[11,12,13]。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是发展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还是通过对现象由表

试谈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申大田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轮船、蒸汽机车等的发明;法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德意志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要求学生认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2.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建立在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的。今天东西方的差距有其历史根源。 3.只有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本课难点: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设备 幻灯片、挂图、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课件等。 教学要点(板书)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英国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1.法国工业革命 (1)前提条件 (2)概况 (3)阻碍发展的因素 2.美国工业革命 (1)条件 (2)成果 3.德意志的工业革命 4.俄、日等国的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 3.城市的兴起和近代意识的形成 4.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的确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第二章第一节我们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重要的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只是一个开端,它确立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完全确立和稳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而这一基础的具备,则是由工业革命来完成的。(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什么是工业革命?所谓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呢? 1.前提17世纪所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而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资产阶级通过国家政权推行符合自己利益的土地政策、殖民政策,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19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真题速递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 D项。2.(2019.4·浙江高考·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788年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785年蒸汽机在工厂开始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组织形式上,产生了工厂制度,排除B项;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排除C项;图表信息不能表明生铁产量增加对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因此B正确。A说法错误。材料中的结论正是与欧洲其他国家比较后得出的,因此C错误。D说法错误。 4.(2018·江苏高考·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B 【解析】无意发现与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故A项错误;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改良了蒸汽

浅谈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讨论题小论文

浅谈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育管理专业 张建生 11212026 前言: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当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已经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目前正在进行第五次,并逐步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和完善、社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给予了极大地提升和推动作用。可以说科技革命以及由其所带来的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社会制度革命和人类文明革命是人类社会前进与发展的源动力。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伴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不同社会制度和文明之间的冲突愈加凸显、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世界主流发展与局部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其所孕育的新科技革命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和特征,具有更为深远和广阔的影响、它的到来必将也推动人类社会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惟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跨越。 一、科技革命概念的界定与综述 科技革命是指正在成长的科学技术传统取代旧的科学技术传统的重大事件和过程,包括科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规范标准、科学活动的方式方法等根本变革,以及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结构、技术的规范标准、技术活动的方式方法、技术应用的形式规模等根本变革,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能力的显著改进和历史性的、划时代的飞跃。它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技术的进步;而技术革命是科学革命的结果,先进的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试谈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申大田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轮船、蒸汽机车等的发明;法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德意志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阻碍。 二、要求学生认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进展需要技术革命。经济要进展,科技要先行。 2.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建立在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的。今天东西方的差距有其历史根源。

3.只有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阻碍,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阻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的阻碍。 二、本课难点: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设备 幻灯片、挂图、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课件等。 教学要点(板书)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一、英国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1.法国工业革命 (1)前提条件 (2)概况 (3)阻碍进展的因素 2.美国工业革命 (1)条件 (2)成果 3.德意志的工业革命 4.俄、日等国的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的阻碍 1.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 3.都市的兴起和近代意识的形成 4.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的确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第二章第一节我们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重要的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只是一个开端,它确立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完全确立和稳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进一步进展,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和新趋势。 关键词:双刃剑高度分化国际竞争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 引言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正文 一. 关于科学技术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科学技术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它既是利用自然的资源为人类服务,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与社会有着双向依赖关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在于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当代科技更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某种非人性化的因素,加上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技术的异化。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对于人自身而言,技术反倒成为统治自己的异己力量,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带来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并不尽是鲜花和满意的微笑,还有困惑和苦恼。 在当代,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联系更加紧密;围绕着这些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随着工程的系统化,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愈来愈精巧;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程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离开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要发明及;法国、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情况;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工业革命后果和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是与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从而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事实,进一步理解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了解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产阶级血腥掠夺的基础上,给被掠夺地区和人民带来了灾教学目标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要发明及;法国、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情况;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工业革命后果和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是与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从而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事实,进一步理解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了解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产阶级血腥掠夺的基础上,给被掠夺地区和人民带来了灾难;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过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是以人类长期积累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技术本身的规律。 让学生思考“比英国更早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为何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较早的殖民大帝国——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比较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确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难点分析 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 ;“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自由主义”的概念,过去学生只知道“自由”、散漫,或人类的“自由平等”等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对学生来说是新概念。工业革命给资产阶级积累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封建生产关系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 技术产业发展 当今世界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以及量子科技等蓬勃发展,深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发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能否抓住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培育起支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直接决定着各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分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就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机器人等领域发展,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全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 一是持续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持续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加大对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大力推进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发展。 二是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加快5G研发和商用步伐,推进IPv6规模部署。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建立上下游协同的企业集团,提升产业链水

平。落实好国家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优惠支持政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 四是激发增强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工业文化建设,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推动降低制造业税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深化产融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深度融合。加强人才培养,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 五是更大力度对外开放发展。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领域。鼓励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伙伴机制。支持工业通信业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培育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讲义

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一一两 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时空构建 1 总特 征 从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18世纪60 年代?1917年)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 也是世界工业文明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欧洲大陆继续扩展,社 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 进程。 ill!?特 4 睡上贰超 恤询j. t疋曲IM t a舍血事L __________________ _ …”讥 FUWiHlK / / ; ini'j 外匠曲/ i r>良疋竹 观JLL5L:t¥./h :丄?丹士! X ffft X :4V ?(tt ; ->^a|■忙 : ■i 邛"巴;:呃 1/辱dp W*J.UM. 社陀 政治 上 经济 上 两次工业革命提咼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将人 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 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科学 文化 上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 力;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 课时1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蒸汽时代”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电气时代”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厲前自主学习 [主干梳理]考点一工业革命 (1) 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1. 背景

① 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 资本:殖民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 技术:工场手工业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步发展 ④ 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 过程 (1) 起讫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 f 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2) 核心内谷: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 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 个工业国 家。 3. 重要发明 (1) 纺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 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 影响 (1)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 组织形 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 业革命加 快了城市化进程。 (3) 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⑷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 ① 对内:为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② 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 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2)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 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 背景 2.主要成就 ⑵条件 ”① 1807年, 1814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十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推荐理由】2015-2019五年高考14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1道,考查频率79%。【真题例证】 1.(2019全国I卷,35)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项;抒发了浪漫情怀是浪漫主义,排除A项;遵循了写实原则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项;突出了理性思维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C项。 2.(2019全国III卷,33)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答案】C 【解析】“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的价值的尊重,排除A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期特征是强调表现现代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排除B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更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D 项。 3.(2018·全国Ⅰ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论当代科技革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论当代科技革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 2004/9/22 0:34:00 | By: 高长武 ] 推荐 关键字:科技革命现代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科技革命,对于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处处都有科技革命的痕迹。从蒸汽机到发电机再到电子计算机,从轮船火车到汽车飞机再到宇宙探测器,科技革命的浪潮一波波的兴起,它已经而且依然在改变我们的社会,我们日益感受到这些变化,尤其是我们今天正处于其中的第四次科技革命○1,带给社会的变化更为显著。那么,究竟当代科技革命有什么成果?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有何影响?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而非纯技术的角度,对此作出预测。 一、科技革命的含义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指关于客观世界的理论和原理,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正确认识。技术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和手段,是科学的物化。科技的发展包括量变进化和质变飞跃两种形式,我们分别称之为科技进化和科技革命。二者分别具有改良性和革命性。本文所指的是后者,即由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包括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观念)的飞跃进步所引起的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简单的说,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流。 二、当代科技革命的成果 当代科技革命,又称新技术革命,起源于20世纪70、8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标志。至目前,这次科技革命仍处于兴起阶段,但已经在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宇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电子计算机向着普及化、家庭化、微型化发展,它不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更日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从研究所办公室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随着因特网的延伸,人们可获取的信息在膨胀,处在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据统计,目前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已达2500多种,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大约2/3是同微电子技术有关○2。全世界拥有个人电脑和网民人数呈爆炸式增长;生命科学领域,已经从单个的基因的克隆,逐步转向有计划、系统的组织研究,某些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的DNA全部基因测序正在进行,美国投资30亿美元,集中两千多名科学家,尝试对人类10万多个DNA当中的近30亿个核甘酸碱基对的序列进行测序,中、日、英、法、意、俄等国相应的拨款,担负一定的测序任务○3。转基因食品正在被人们认识和利用,各种克隆动物不断产生,克隆人也有呼之欲出之势;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的多种新材料陆续产生,工程陶瓷、生物材料、机敏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等,其中纳米材料最受人瞩目,它的界面有许多物理、化学和电性能方面非常优异的性能;各种用途的人造卫星不断升空,载人航天、太空探测器、空间站技术日渐成熟,人类迈向太空的步伐从未象今天这么迅速。各项技术之间的交叉使科技革命的前景更为广阔。例如航天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提高了通讯的广度和精度,和生物技术的结合,则利用太空进行物种变异对物种进行有利于人类的选择。当代科技革命硕果累累。 三、科技革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论文

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试图在所有复杂的现象中找到共同具有的物质实体,将其作为差异性的共同基础。从希腊哲学到现代物理的整个科学史中,不断有人力图把表面上极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观念和关系。”面对自埃塞克·牛顿时代以来的经典物理学世界观,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到19世纪末,传统的机械决定论和还原论仍然影响着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它已经根深蒂固地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甚至人类的文化方面。尽管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取得的某些成就已经部分地揭露了机械决定论和机械还原论的局限性,但是要动摇和突破这种规范是不容易的,因为它们是构成近代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都认为,以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大厦已经峻工,人们在对这幢雄伟大厦表示赞叹之余,又多少流露出满足和无所作为的情绪。英国大物理学家W.汤姆逊在刚跨入20世纪的第一天的《元旦献辞》中说:“在已经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 然而W?汤姆逊在对科学大厦赞叹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就是在这样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的笼罩下,现代科学革命开始了。 先来谈谈这两朵小而伟大的云。 1880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化学家莫雷利用光学干涉仪进行了一项搜索“以太风”的著名实验来测量所谓的“以太漂移”。迈克尔逊和莫雷经过不懈努力,昼夜不停地观察了五天,试验的精密度达到四十亿分之一,终于于1887年12月宣布实验测得以太“漂移速度”为零的结果。这就是物理学史上有名的“零结果”。牛顿力学赖以生存的基础受到了严重冲击,令许多持有光是以太波动观点的物理学家大失所望。这一现象被称之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一朵乌云。 另一朵乌云与绝对黑体辐射的实验有关。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先后根据经典统计物理学进行的实验在波段和辐射上产生了荒谬的数学结果。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在这里陷入困境和危机。这就是有名的“紫外灾难”。“紫外实验”成为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又一朵乌云。 然而物理学危机正是是物理学革命的前夜,经典物理学天空上的乌云倾刻化为狂风暴雨,冲击和洗刷着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世纪之交,1900年量子理论的提出和1905年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是现代物理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量子论的提出者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从能量子假说出发,普朗克成功地解释了他自己提出的辐射公式,解决了“紫外灾难”的问题。量子论的诞生,是对经典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把经典物理学中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在连续的基础上所建立的物理思想方法彻底地变革了。它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只承认连续性和机械力学决定论的经典观念,揭示了连续与间断统一的自然观,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客观统一性,为各门科学的量子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二)

一、选择题 1.(2014年四川文综,10)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 ) 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 解析:C 从图中数据看,两个城市在1700年城市化水平较低、1800~1850年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且乙地的城市化发展略快于甲地。1850年曼彻斯特已经成为英国的棉纺织中心,人口超过利物浦,故C项正确。1700年北京是清朝的都城,人口远超上海,A项错误;B、D 两项中的城市不会在1800~1850年实现人口猛增,因为日本和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 2.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的写照》的独白:“尽管说煤窑里的境遇仍相当悲惨,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奢华与享受,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让人欣慰了。”该漫画描述的画面最早始于 ( ) A.光荣革命之前 B.工业革命时期 C.电气时代到来 D.经济“大恐慌” 解析:B 材料关键信息是“煤”,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燃料,因而选B项。工业革命发生于“光荣革命”之后,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燃料是石油,因而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经济运行比较好的时期,因而D项错误。 3.(2014湖北联考)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

偶像。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 ) A.帝国皇帝 B.帝国议会 C.联邦议会 D.天主教会 解析:A 根据题干时间“1890年”可知德国当时的法律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宰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因此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帝国皇帝。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解析:D 在德意志帝国,容克地主占主导,而宪法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说明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的国情,故D项正确。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是相对立的,A项说法不正确;资产阶级的根本要求是民主,不是专制,B项不正确。C项材料没有体现。 5.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 )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解析:C 材料表明这种“力量”是指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被称为万能原动机,其发明带来的直接作用是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直接作用,排除。 6.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C 结合所学可知,古典主义盛行于17世纪,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

[精品]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精品]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8.现代科技革命的特征和意义 所谓科技革命,是指正在成长的科学技术传统取代旧的科学技术传统的重大事件和过程,包括科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规范标准、科学活动的方式方法等根本变革,以及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结构、技术的规范标准、技术活动的方式方法、技术应用的形式规模等根本变革,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能力的显著改进和历史性的、划时代的飞跃。 能够称得上科技革命的科学技术,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重大的科技创新,而不是一般性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广泛的渗透性,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按照这些标准来衡量,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先后发生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第一次是以"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是以电力与内燃机的发明为标志;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爆发了以微电子信息科技为主导,包括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新科技革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至今方兴未艾,这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的科技革命,在速度和规模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这场全球性、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大大拓展了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使人类由"电气时代"跨入到"自动化、智能化时代"或"信息时代",对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

【推荐下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下的重大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下的重大机遇 当前全球正处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阶段,信息科技、材料科技、生命科学与生物科技、生态环保科技等领域,都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与新兴产业发展更加紧密融合、互相推动促进,给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引擎、带来了新机遇。 比如,生物技术的发展令生物产业展现出诱人前景。据报道,这两年该产业跨越式发展迹象明显,不断从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向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拓展,以30%左右的年增长率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门类。生物技术对相关产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有预测认为,到2030年,生物技术对化工和其他工业产品领域的贡献将占到35%,对药品和诊断产品领域的贡献将达到80%,对农业领域的贡献达到50%。 又如,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工业机器人大批量走进生产车间,不仅形成了潜力巨大的机器人产业,而且正在对制造业格局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尔-盖茨断言,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将改变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另据权威机构分析,目前月球采矿已没有技术障碍,美国科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机器人太空采矿场景正在变成现实。 再比如,充电技术的突破,使得美国的一款纯电动汽车特斯拉以旋风之势席卷全球,受到了市场的追捧。有报道称,从2013年1月至6月初,特斯拉股价从35美元暴涨至200多美元,涨幅超500%。我国市场反应也尤为热烈,股票市场也屡屡上演特斯拉概念股涨停潮。科学技术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潜力激发动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西方各国都在对本国科技和产业发展进行新的部署,开始了新一轮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并以此

【高考历史必修一】7.19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版)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纲要求】 1.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3.资本主义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基础落实】 一 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5)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进程 (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关键: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 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工业日益重要 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 二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条件 (1)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形成: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4.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考点深化】 【典例剖析】 【考点深化】 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典例剖析】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 1699~1701年1772~ 1774年 1804~ 1806年 1834~ 1836年 1854~ 1856年 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 和西印度 13.346.946.434.728.1 非洲、近东、 亚洲、澳洲和 拉美 3.18.116.329.043.0 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答案】C 【解析】从表格信息看,英国对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不断增长,这说明英国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逐渐加深,反映出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故选C项。 归纳总结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30多个国家卷 入了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带了了深重 的灾难。一战削弱了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一美国参战时 间迟,时间短,战场不在本国,从而一跃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 国,世界的金融中心,日本经济开始崛起,上升到世界经济第 三的位置。 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 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 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接受了各国的大批订货单,出口的猛烈扩大带动生产的急 骤发展。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 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 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它利用 “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 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开始部门:英国新兴的棉纺织业业,标志: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 18 世纪 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18 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正是因为蒸汽动力的运用,使运输机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世界航运史上的新时代,火车的鸣叫,召唤了一个“铁路时代”的到来,铁路使世界经济联成一体,机器代替手工,宣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利完成。在工业革命推动下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要求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工厂制度的产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阶级关系的出现,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理念的传播,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业革命还带来社会经济结构形式的变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国际化大生产初见端倪,工业文明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形成了许多工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