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工业大学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安徽工业大学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安徽工业大学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安徽工业大学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安徽工业大学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

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优秀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强化课堂互动,探索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目标

围绕安徽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慕课建设和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鼓励优秀教学资源数字化、视频化、互联网化,强化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建设任务

(一)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要求实现理念、实践、效果三方面的重要转变,即充分利用互联网支持下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新技术,建设校本慕课资源,鼓励翻转课堂等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通过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建设,提高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质量与效率,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引导能力,推动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和基于纸介的终结性考核的

结合,并加强基于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习分析研究。

(三)学校计划在五年内建设100门混合式教学课程。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推进的建设原则,各专业应积极发动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开展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广教育新技术。

三、建设要求

(一)混合式教学课程应改变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采用课前视频学习与课堂讨论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混合式教学课程需建设知识点化的教学视频,并采用慕课、微课等适合在线式或碎片化学习的形式制作,避免使用单一、传统的课堂实录视频。教学视频可以是自行录制的,也可以是学校认可的第三方慕课平台上的视频资源,但不应存在版权问题。

(三)混合式教学课程应充分利用安徽工业大学数字学习网络平台。

(四)混合式教学课程可结合探究式、项目式和合作式教学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五)混合式教学课程要求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与课堂教学时间比例不低于2:1,课堂讨论时间一般要求占课堂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

(六)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根据需要可以申请单独确定教学大纲中的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平行班课程可单独组织课程考核,课程平时成绩比例不低于50%,并且成绩应分布合理。

四、项目申报

(一)申报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的须为我校在职教师开设的本科课程,原则上应为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内容适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有一定基础。课程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团队教学水平高。

(二)鼓励各类精品课程、双语课程、优秀课程、探究式课程、优秀网络课程、精品开放课程、通识选修核心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方法灵活创新、学生学习体验和学生评教好的课程优先立项。

(三)学校鼓励高水平教授参与项目建设,各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课堂教学优秀奖一等奖获得者优先立项。

(四)每位教师最多可主持1门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项目。

(五)校级混合式教学课程每学年组织立项一次,一般安排在上半年,项目评审坚持择优立项,宁缺勿滥。各学院可自行组织院级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

五、检查验收

(一)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期为两年,课程开设一轮后可以申请中期检查,实施两轮以上可以申请验收。逾期不完成的予以撤项,特殊原因最多可申请延期一年。

(二)混合式教学课程中期检查时,需要提交:项目进展报告、基本的课程视频或视频链接(覆盖课程大纲50%以上的知识点)、数字学习平台课程网站、学生学习效果研究等。

(三)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验收时,需要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建设的课程资源(含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课程教案、考核方案等)、完善的课程视频或视频链接(覆盖课程大纲80%以上的知识点)、数字学习平台课程网站、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等。

(四)混合式教学课程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评课程建设成效:

1.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反馈表、专家评价和学院意见等方面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2.受益分析:通过主讲教师汇总的学生学习成果,以及学评教、课堂教学情况调查表等综合反映学生受益程度。

3.教学特色:借助数字学习网络平台教学记录、教师课程总结和教学观摩活动等多种形式评价课程的建设特色。

4.教学研究:通过数字学习网络平台课程建设、课程研讨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来评价教学研究情况。

(五)混合式教学课程中期和验收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检查、验收的意见提交校教学委员会审议通过。

六、保障机制与激励措施

(一)学校成立以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由教务处、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督导专家组参与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对混合式教学课程进行评审、指导和验收。

(二)学校每年设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专项资金。每门课程建设项目资助3万元,项目经费分期下拨,首批拨付60%,通过中期检查后再拨付余下40%的建设经费。

(三)经负责人申报通过验收后的非精品课程可直接列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鼓励在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

(四)学校鼓励混合式教学课程负责人申报各级各类教学建设与研究项目,在各类课程进修计划中对混合式教学课程负责人予以优先考虑。

(五)鼓励优秀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资源对社会开放,加入公共慕课平台,或提供校际共享。

七、其他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附件:

安徽工业大学大学混合式课程验收评审指标及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

教学改革思路(10分)教学理念先进,教改思路清晰新颖,教改方案科

学合理,采用课前视频学习与课堂讨论学习相结

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

10

教学方法创新(40分)组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合理、有效,并

达到50%的教学课时

10 结合探究式、项目式和合作式教学组织开展教学

活动

10 全程使用安徽工业大学大学数字学习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网站学习社区辅助教学

10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和基于纸介的终结性考

核相结合,平时成绩比例不低于50%

10

教学改革成效(30分)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参与度与认可度高10 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明显进步,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0 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教学研究成果丰富10

教学资源建设(20分)能提供符合学情和课程目标的课前线上学习视

频及相关资源,便于教学团队资源共享

10 教学视频知识点化,并采用微课等适合在线式或

碎片化学习的形式制作(或采用学校认可的第三

方平台资源)

10

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基本要求

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基本要求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以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为依托,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学辅助工具,在学校课程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有机地将网络课程教学(线上)与传统课堂教学(线下)相结合起来的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注重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拓展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发展,强调“教学改革、提高质量”。 一、课程建设基本目的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列入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并已实施至少一个学期的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应注重突出校本课程的特色和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⑴提升课程内涵。引入校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吸收供课方优秀教师团队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成果,辅之以特色化加强,本地化融入,以促进学校专属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⑵打造特色化教学资源。针对本校学生基础,选择有条件的课程和教师团队,通过引进、自建等方式建设特色化教学资源,如教师授课短视频、案例分析、测试练习题目、讨论话题等多样化数字化资源,为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⑶促进线上线下的深度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组织有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频繁互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成效显著。 ⑷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活跃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开展,促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网络课堂和实体课堂的各类学习活动,

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养成, ⑸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过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有特色、有创新,例如线上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传统课堂(尤其是翻转课堂)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形成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等。 ⑹有效解决典型教学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方案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突出问题,尤其是针对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场地有限、学时有限等带来的各种教学矛盾问题的解决有效果,具有可推广性可普及性。 二、教学学期和教学日历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学期的开设和关闭,应与本校全日制教学学期相一致,依托的在线开放课程开课、结课日期可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在全日制教学学期范围内设定。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日历体现课程教学进度和学时安排,以2-3学时为单位列出学生应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式(如:在线学习、课堂听讲、课堂练习等),以及课堂组织方式(如大班课程、小班课程等)。教学日历体现了课堂学时的有效利用,体现了线上线下互补结合的教学,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安排。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依托于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学工具按照混合式教学日历有序地实施。 三、依托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使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1.应用课程负责人自己已建成的共享程度高、广受学习者喜爱的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讲授视频和配套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基本覆盖教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管理细则

教案团队建设项目管理细则 一、申报评审程序 填写“教案团队申请表”(教务处网页下载),经所在教案单位审核后报教务处;校教案指导委员会审核推荐;教务处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校长办公会审批。 二、申报条件 (一)教案团队带头人应至少具备以下项条件(其中第项和第项条件为必备条件): .具备教授职称,年龄不超过周岁,并长期致力于本科教育教案,每年坚持为全日制本科生讲授理论课程(近年,年均本科生理论教案工作量不少于学时),师德师风高尚,学术积淀深厚,教案理念先进,教案效果优秀。 .具有团结协作奉献精神和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领导能力。 .教案成果奖获得者(校级限主持人,省级特等奖限前名、一等奖限前名、二等奖限前名),或校级教改课题重点项目主持人、省级教改课题(含本科教案工程项目)主持人,或国家、省级规划教材的主编、副主编。 .校级及以上教案名师,或连续次获得学校优秀教案质量一等奖。 .近年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教案类学术论文篇以上。

.指导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或获得毕业设计(论文)校级优秀指导教师。 (二)团队成员的结构要求。教案团队设带头人名,成员一般由人组成(公共基础课团队人),周岁以下的团队成员应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青年教师比例不少于。 三、团队目标任务 (一)团队负责人工作目标。 ()积极承担本科教案任务,每年至少主讲门本科生必修课程,年均本科生教案工作量不少于学时。 ()组织青年教师的示范观摩课和教案研讨活动年均不少于次; ()担任班导师,每年为大学生举办讲座不少于次. (二)本科教育教案工作。承担本科教育教案任务,教案方法科学,教案手段先进,教案与考核模式创新,团队成员教案质量综合评价整体优秀;积极承担本科教育教案任务,年人均本科教案工作量不低于学时。 (三)教育教案研究。积极开展教育教案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案活动。 ()至少主持项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本科教案工程项目)或至少获得项教案成果奖(校级限主持,省级二等奖限前名,省级一等奖限前名,省级特等奖和国家级奖为主要完成人);

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试行)文件

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试行) 2003年,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先后开展了国家、广东省精品课程评选工作,对当选的精品课程给予重点资助,并进行定期检查。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同时避免申报和评选工作的重复以及称号上的繁杂,学院在原有的重点课程建设暂行条例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原有重点课程和已获广东省精品课程称号课程的梳理和认定: 凡已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或“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自动成为当年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 90年代认定的省级重点课程,但未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需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如不申报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则取消原有的“重点课程”称号;经评审合格的课程,授予“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称号,这批课程应积极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教学单位可以推荐成绩特别突出的新课程,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 二、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与要求 以创建国家精品课程为目标,根据学院的学科及专业定位与特色,整合各专业主干课程及学院重点建设课程的教学成果,在今后几年中,每年建设5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建成2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5门左右的课程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1~2门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五个一流”(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要求与评审标准,积极推进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黑龙江科技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管理规定

黑龙江科技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管理规定 黑科大办字…2017?32号 为规范本科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校学生学习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一、备课 第一条备课是讲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在备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研究和掌握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的基本要求; 2.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全面系统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及该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包括该课程或单元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把握主要思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教学要求,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的衔接以及与后续课程的关系,并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4.要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问题,启迪思维,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

力为主,处理好基本内容和辅助内容、经典理论与知识更新的关系。 第二条根据教学大纲、学分、学时和教材,拟定、填写授课计划并报本单位教学院长审核,教学单位、教师各执一份。 第三条教师要撰写并实时更新教案(每轮课程都要更新)。 第四条每次授课时须携带教案、教材、授课日志(包括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 二、课堂教学与管理 第五条课堂讲授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能的重要方式,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各知识点及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 2.反映最新的学科发展水平和前沿知识; 3.有系统性、逻辑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 4.教师授课时应讲普通话,课堂语言表达力求做到清晰、准确、简练、生动; 5.要正确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授课前须到授课教室提前测试,确保演示顺利。 第六条板书设计得当,简洁明快,文字规范。严禁使用大量文字罗列的电子板书课件,一经发现,责令整改,并与本学期教师的教学效果挂钩。

浅谈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建设

浅谈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建设 本文通过对《艺术概论》教学改革的实例分析,论证混合式教学的应用途径。艺术概论课程运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令学生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題的思维能力。此类教学改革的课程建设,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针对《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论思维,加强艺术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增加学生艺术感知能力,提高自身艺术素质。本课程将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一)突出体现“学生本位”的课堂教学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形成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三)改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协作与游戏化教学法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竞争力,发掘学生的艺术天赋。 1 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 1.1 传统教学需优化的两个方面 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在传统的“教与学”的被动关系下,面对课程中大量且枯燥的理论知识时,学生是无法时刻跟随老师的节奏积极思考的,相对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总是不高。而且部分学生心中存在着轻视理论课、考查课的心理。这种态度致使学生出现了课堂学习不认真,课程内容掌握不扎实,课后作业不完成等情况。 另一方面,是学习评价的问题。传统教学是以期末考试为主要方式来确定学生课程学习的成绩。因此,学生就会出现靠突击背诵来应付考试的情况,往往考试过后就会将知识点遗忘。可以说这种模式是很难让学生具备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学而无用是很可惜的一种现象。所以,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很有必要改革为混合式教学。 1.2 混合式教学的界定 混合式课程教学是运用多种教学技术和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教学与课堂面授相结合,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由教师引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 混合式课程教学是多种教学法的混合使用。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混合式课程教学的重点不在于混合哪些教学要素,而在于如何混合,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深化我院教学改革,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特制定《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一、立项原则 院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工作,一般每年进行一次。申请立项的教学改革项目应符合如下原则: 1.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能为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 2.符合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结合院情和各部门实际,有利于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预期能取得明显的改革成果,并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3.项目论证充分,研究目标明确,计划切实可行,实施方法科学,经费预算合理,具备完成项目任务的基本条件。 二、项目分类 院级教学改革项目根据项目内容和范围可分为以下几类:1.专业建设类。包括对某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课程建设类。包括对课程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

革、教材建设、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手段的更新等的改革与实践。 3.教材建设类。主要指量大面广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教材,双语言类教材,以及CAI类教材等。 4.教育教学管理类。包括教学运行模式、管理机制及管理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实践,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实践,实验教学管理的研究,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研究等等。 5.学风建设类。包括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特点、班集体建设、班主任工作、学生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6.实训基地建设类。包括合作模式、基地布局等的研究。 三、立项程序 1.学院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出立项指南。学院向各教学单位、各部门征集选题,教务处组织专家论证和优选,编写印发立项指南,公开接受申请。 2.每年下半年,学院组织申报。申请人作为课题负责人每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已获得国家、省部、厅级、市级资助的课题或其中的子课题,不得重复申报。 3.申请人所在教学单位或部门对申请书进行审核,并对申请人的业务水平、工作基础、研究条件等提出初审意见。 4.学院组织专家对各教学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再提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文件 浙工大教〔2016〕58号 关于印发《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学院(部): 现将《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016年11月21日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

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

教育局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教育局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教育局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县教育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范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实施行为,推动教育项目建设更好地服务教育改革发展,根据《建筑法》、《招投标法》、《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有...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县教育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范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实施行为,推动教育项目建设更好地服务教育改革发展,根据《建筑法》、《招投标法》、《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县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 第三条教育基本建设项目是指利用财政性资金(含学校自筹资金)实施的建筑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改扩建、加固、拆除、维修(含装饰、装修)、附属工程以及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工程勘察、设计、监理等。 第四条县教育局计财股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基建工作,从项目规划论证、申报立项、招标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督、项目进度、工程验收、档案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督办,保证教育建设项目规范操作及顺利实施。 第二章项目规划 第五条项目规划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各学校要按照“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单体建筑建设方案,于每年8月10日前报教育局计财股备案。 第六条根据国家和省市对教育项目的投入政策,县教育局计财股提出下一年度项目建设规划初步意见,报教育局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核,经教育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同意后列入下一年度项目建设计划。 第七条教育系统内召开项目规划方案评审会,对项目选址、建设规模、建筑结构、计划投资、立面效果等进行综合评审,方案明确和建设条件成熟的,优先安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第三章报建程序 第八条10万元以上的新建、改扩建、维修和附属工程项目,由县发改局立项或转报市发改委,市发改委立项批复程序按照《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10万元以下的小型新建、维修改造、附属工程项目,由县教育局立项批复,学校在县住建局办理发包手续后自行组织实施。 第九条项目学校必须严格按照立项批复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总投资额实施项目建设,严禁擅自改变投资计划。对不履行申报审批程序,私自开工建设的项目,所有工程费用由项目学校承担,教育局不予立项拨款,教育资金核算中心不予审核报账,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条项目立项前应申请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由教育局组织实施。项目立项后,由教育局向住建局提出修建报告,并提供相关资料,包括:设计方案(委托两家设计单位,各一种方案)、法人资质证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土地使用证复印件(或国土局土地证明)。住建局规划股对项目选址进行现场踏勘后,提出项目选址意见,并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第十一条项目学校接到政府回执后,在住建局规划股办理建设项目规划条件通知书。同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地质勘察单位进行地勘。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指导思想与任务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高〔〕号)和《德州学院关于深化课程信息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德院政字〔〕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在线开放课程指德州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中校外的( )以及学校自主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等。 第三条依托引进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协同育人课程建设机制,组织教师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平台应用培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完成新老平台教学资源迁移,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学与学习空间。 第四条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自主建设具有校本学科专业优势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校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并遴选推荐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第五条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价办法,整体推进学校、专业、课程等多个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章建设要求与内容 第六条在线开放课程须经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认可,在同类课程中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在线开放课程应参照《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评价标准(试行)》的具体要求,围绕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课程团队与服务。在线开放课程应有相应的课程团队,团队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团队主讲成员均应有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丰富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课程团队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合理,主讲教师能够承担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 .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能够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每门课程的课程资源应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在线作业、试题库、参考资料和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教学视频。 .教学设计与方法。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动广大教师和系部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促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的有效解决,规范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提高教学改革项目绩效,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院级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实施与管理适用本办法。院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实施与管理执行上级有关文件,上级文件未明确规定的按照本办法管理。 第三条教学改革项目归口教务处管理。院内各单位应将获准立项的项目列入本单位当年的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和总结,并做好优秀改革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工作。 第四条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实施与管理要坚持突出改革重点、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成果应用原则。 第五条教学改革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和终期验收,中期检查、终期验收结果与经费使用挂勾,实行限额报销制度。 二、项目申报与立项 第六条院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学院每学年初公布当年院级教学改革项目选题计划,面向全院,采取自愿申报、公开竟争、保证重点、严格评审的方式择优立项。 院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原则上应从院级教学改革项目中择优推荐。

第七条院级教学改革项目按学院资助力度分重点资助项目和一般资助项目。院级教学改革项目每年资助不超过20项,其中重点资助项目不超过资助项目总数的40%。 第八条凡我院正式聘任的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的教职工均可以申报主持教学改革项目;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省级专业带头人或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主持人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一申报人不得同时申请二个以人(含二个)项目,承担院级教改项目尚未通过结题验收者不得申报主持新的项目,承担院级教改项目未按期结题者,一年内不得申报新项目。 第九条院级教学改革项目实行限额推荐制。教务处根据当年拟立项数的3倍在教学系部和相关职能处室之间分配当年推荐指标。各系部处室应统筹安排本部门项目申报与推荐工作,不得突破限额申报或推荐。 第十条项目申请须由主持人所在部门审核并签署推荐意见;如项目的主要成员来自几个单位则由相关单位会签,各系、部可根据本部门申报的情况和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统筹调整项目的内容。 第十一条教务处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合格的,由教务处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评审专家的确定应坚持回避原则,具体评审方案和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分管院领导和院长批准后,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评审专家组按当年拟立项数的 1.2倍提出专家组推荐名单。专家组推荐名单报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以记名投票方式确定拟立项名单,教学工作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时,可邀请项目负责人到会作简要陈述。拟立项的项目报院长办公会批准后公示立项结果。

广东海洋大学课堂教学管理办法

广东海洋大学课堂教学管理办法

广东海洋大学课堂教学管理办法 大学课堂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造就国家栋梁之才的重要阵地,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树立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强化课堂教学意识形态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对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负有主要责任,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保持教师应有的尊严;学生是受教育者,应自觉服从教师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尊敬教师,努力学习,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和教学秩序的维护者,应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第二章教师课堂教学管理 第二条教师应坚守好课堂教学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做到:(1)决不发表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2)决不散

布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3)决不散布色情淫秽信息和内容;(4)决不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5)决不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第三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神饱满、衣冠整洁、仪表端正、言行文明,不做与课堂教学活动无关的事情,不说不符合教师身份的话。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携带必备的教学文件(教案或讲稿)和教学辅助设备。 第四条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应以适当的方式作自我介绍,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教师应简要介绍本门课程的性质、概况、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构成及在期末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文献目录。 第五条教师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批评,对情节严重、不接受批评的,课后要及时向学生所在学院反映,再由所在学院做出处理并向教师反馈。凡由学校或学院在检查中发现因课堂管理不严而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的教师,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各类教学评奖。 第六条教师应严格课堂考勤,可根据上课班级人数、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对旷课的学生,任课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并及时报告学生所在学院,以便按有关规定做出处理。

三江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三江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2010年6月1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三江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管理工作,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研究工作,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学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切实提高我校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水平,根据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是指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学校以及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行业组织批准立项的“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及其它教学基本建设类项目(简称教改项目)。 主要分为校级项目、省级及以上项目进行立项管理。学校支持和鼓励各院(系)、教学单位、职能部门(简称各单位)自筹经费,组织单位一级的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并参照本办法进行自我管理。 第二章申报、审批与立项 第三条教改项目立项工作坚持科学设计、加强整合、注重实践、鼓励创新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求: (一)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能为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结合学校和教学工作实际,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预期能取得明显改革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三)力求项目研究具有创新性、开拓性,避免低水平重复,能充分挖掘、整合、增强学校在某些方面的优势; (四)立意新颖,论证充分,研究目标明确,计划切实可行,实施方法科学,经费预算合理,具备完成项目任务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校级教改项目的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项目负责人应是三江学院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一般应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三年以上或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备从事项目研究工作所必须的业务和研究能力;校级重点教改项目负责人还应具有高级职称;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天一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为加快课程建设步伐,扩大课程建设的成果,使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院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为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变上。通过课程建设,逐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适的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程建设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以通用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合理设计课程。课程要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突出高级技工与高职教育的融合;要体现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特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教学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四)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中的重点与一般、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做到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内容合适。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课程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目的。在建设中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批量合格课程建设与部分较高水平的优秀课程

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分期、分批进行建设。从所有课程抓起,以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课程为先导,建成一批院级乃至省、国家级精品课程,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经过3—5年的建设,建立150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30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建设内容 (一) 教学文件与教学条件 1.教学文件。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试题、学生成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学生考核分析等保存完整。课程标准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及教改思路,实验课程标准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有完整、系统的实验讲义或指导书。教材选用应符合教学与专业评估要求,内容精而新,与专业层次要求相适应,深、广度符合标准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所选教材不完全适合,应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增删,调整或编写补充教材。要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含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实验指导书、自学指导书、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及有关参考图书。教学进程要统一,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规范且认真执行。 2.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设备状况:实验设备套数能保证本课程实验的开出,具有开出基本实验的全部设备,且设备完好率≥95%;设备使用率≥95%。 (2)实验数量及水平:能开出全部基本实验;能开展综合性、创新性或研究性实验。 (3)实践教学设备能基本满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 (4)要有多媒体教学辅助等设备以及教学必需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幻灯、投影仪、声像资料等,能较好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大学教学管理规范

大学教师教学管理规范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在教学和教学改革中起着主导作用。为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使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特制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一、教师的基本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2、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团结协作,教风严谨,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3、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及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4、认真学习高等教育理论,了解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二、任课资格 任课资格要求: (1)课程的主讲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或获得研究生班毕业以上学历资格者,须降低条件者,由教研室主任审试并报请院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执教主讲。 (2)青年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

(3)没有从事过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的教师,须有半年以上的备课时间熟悉所主讲的课程,并经过试讲后方可执教。 (4)实行助教制度。没有高等学校教学经验的教师,正式执教前必须由教研室指定;跟随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从事半年以上的助教工作。指导助教的教师要关心、负责助教的业务进步,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指导计划。 三、备课 1、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明确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2、课程教学大纲应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由教研室负责起草,经院审定通过,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执行中基本内容一般不能擅自更动。教师应熟悉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 3、任课教师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理论和技能,明确重点、难点,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资料,能够统览学术动态,做到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写出较详细的备课笔记。要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

某某大学关于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大学关于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建设的质量与效益,规范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管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包括: (一)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及新增的各类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 (二)“****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及新增的各类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 (三)学校立项的各类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 第三条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实行逐级管理、阶段管理、目标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学校教务处为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一)统筹安排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设置、提出预算。 (二)提出立项方案,组织项目评审,汇总审核用款计划。 (三)督促、指导项目开展,组织项目检查、结题和验收。 (四)组织推广、宣传项目建设成果。 1

第五条承担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院(系、部),负责本单位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申报并进行必要的审核和初评,督促支持项目实施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宣传推广。 第六条凡批准立项的各级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视作同级科研项目。 第二章项目申报与立项 第七条依据项目立项级别,教务处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本校实际,制定各类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申报通知。 第八条校级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立项,每年申报立项一次,原则上于第一季度进行。国家、省(部)级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立项评审时间,视上级部门的具体安排而定,项目推荐名单原则上从校级立项项目中择优遴选产生。 第九条项目申报人应实事求是地填写相关表格内容、科学设计项目方案;申请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建设成果要具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一旦发现以虚假材料骗立项目,将取消该项目并追回项目资金。 第十条项目申报书须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并签署意见,若本单位申报的几个项目可以合并进行研究,则应做好协调工作,以合并申报为宜。 第十一条已有校极或校级以上在研项目及尚未完成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当年度相同类别的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 第十二条教务处对申报项目形式审查后,提交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的项目由学校审批。省级及以上 2

石河子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石河子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石河子大学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在线课程建设质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构建学校在线课程建设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全面推进在线课程建设 1.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在线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 在学校在线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展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和维护,根据需要举行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培训与应用交流活动,组织全校在线课程建设与验收工作,做好在线课程建设和使用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 3.各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学院在线课程建设责任人,教科办主任为学院在线课程建设联络人。 二、加强在线课程建设计划性,实行在线课程建设目标制,加强在线课程建设管理 1.学校将学院在线课程建设目标列入年度考核指标。 2.各学院应制定在线课程建设规划,优先建设全校性公共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等。 三、明确在线课程建设内容及要求 1.课程建设内容 (1)课程描述(含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学时分配、选用教材、课程学习指导等); (2)教师队伍(含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基本情况、所授课程、教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科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等); (3)教学建设(含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 (4)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项目、实验指导、实践教学内容与实习指导等); (5)课程学习资源(含电子教材、课程教案、授课课件、参考资料、授课录像、相关网络资源链接等); (6)教学互动(含作业、答疑、论坛、网上考试等)。 2.课程建设要求 校级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的宿主平台。学院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系统的各项功能,按要求上传并不断丰富与课程相关的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

附件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为规范课程建设的管理,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体现能力为本、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学校课程建设分为达标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层次.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应在专业建设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不断充实专业建设的内涵并形成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教学文件、课程网站、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教学效果、课程改善过程是课程建设验收的主要项目. .学校和二级学院都要建立课程建设管理机构,统筹课程建设的各管理事项。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全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以及选聘教学(教学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有一定威望的教师作为专家,负责课程建设的指导、验收、抽查复核工作。各二级学院应确定课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院长,明确管理机构,负责制订本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明确年度目标,选聘合适人员成为课程建设指导与验收专家,组织本单位的课程建设及验收工作,监督课程建设质量。

第二章达标课程建设与管理 .建设目的:课程教学文档齐整规范,落实能力本位、成果导向的课程建设各项任务,形成不断自我完善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 .建设对象:本、专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门课程,包括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均作为达标建设和验收的对象。每门课程由开课学院归口建设。四年内完成全校课程达标建设和验收。 。每门课程原则上都以团队形式来建设,并明确一名课程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负责人须为本校专职教师。若由助教担任课程建设负责人的,必须讲授该课程满一轮,且教学评价得分良好以上,并需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课程建设指导教师。 .各学院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及时对完成建设的课程进行验收。学院验收完成后的课程资料文档学校组织专家抽检复核,比例不低于,验收通过后的课程名单上网公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验收通过,可以替代达标课程验收通过. .达标课程建设和验收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资料和教师授课状态两个方面。课程建设相关资料由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使用教材及相关辅助参考书、教案(教学设计)、、个以上微课、课程网站、授课教师资料、课程改善历程档案等文件组成,评价验收方式为专家审阅.教师授课状态评价验收方式为听课(含专家现场查阅教案)、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查阅学生评教结果等形式.在完成材料审阅、听课、召开座谈等项工作后,需要组织教师说课和答辩,集中呈现教师教学设计理念和专家反馈。 .验收未通过的课程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验收的,应追究课程负责人和系主任责任.验收结果与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挂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