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xx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xx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xx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xxxx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教高厅[2003]3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深化我院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规范课程管理,进一步推动我院课程建设工作,保证课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学院按照“重点建设、保证质量、注重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基础条件好、学生受益面广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建成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以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二章申报与审批

第四条课程建设及其申报范围:

1、课程必须按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设置,课程名称和学时、学分必须按要求规范。课程建设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达标课程和新开课程六级。

2、学院开设的所有课程必须达标;课程设置若需要变更或增设,须由课程负责人提出申请,并附有关资料(如课程教学标准、主讲教师情况、教材选用等),经系(部)审核、学院批准后方可执行;新开课程开设一年后须通过达标评审。

3、重点建设课程和精品建设课程主要面向学生受益面大的公共课或专业核心课程。

4、学院每年三月份组织一次立项申报评审工作,申请和受理的具体日期由教务处公布。

第五条申报新开课程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符合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2、开课教师符合岗位教师资格(具有教师资格证,新进教师应通过岗前培训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3、系(部)应提供教师新开课程的可行性意见和系部审定意见;

4、课堂教学文件齐备(包括课程教学标准、至少课程教学内容1/2的教案或讲义、教材、习题或思考题、参考资料等);

第六条达标课程应达到以下条件:

1、是我院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且在我院至少开设1次以上;

2、开课教师符合岗位教师资格;

3、教学文件齐备(如课程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情景设计方案、课程教学实施计划、教材、教学指导书、实验实训指导书、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教学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课程考核标准、课程学习指南、参考文献等材料);

4、选用公开出版的高质量的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5、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标准要求;

6、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情景设计方案、课程教学实施计划安排较合理,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比较满意。

第七条申报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必须经过达标课程验收评审,原则上要求是学生受益面大的公共课或专业核心课程,且在我院开设3次以上。

2、具有学术造诣较深、治学严谨,教学经验较丰富,团结、协作能力强的副教授或是任职三年以上讲师职称的课程负责人,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3、教材、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实验条件较好,教学文件完备,能为持续、稳定地进行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4、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可行,有明确的近、中、远期建设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建设计划,管理制度较健全;

5、注重教学研究,改革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因材施教、素质培养、教书育人等方面有措施、有成果;

6、教学效果好。

7、必须有课程自主学习支撑网站,应提供申报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课程优势和特色等材料,以保证我院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共享课程资源。

第八条申报院级以上精品课程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必须经过院级重点建设课程验收评审。

2、精品课程负责人必须有副高以上(含副高)职称,业务水平较高,成果丰富,具有较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了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趋向,具有一定的课程建设理论水平,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主讲该门课程不少于3次,教学效果良好。

3、有一支不少于3人的教学团队,主讲授课教师不少于2人,具有双师结构,人员稳定,团结协作精神好,团队整体教学水平较高,并有团队建设工作计划。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技能部分由兼职教师授课,其兼职教师数不少于教学团队专任教师的50%,要求是行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技能竞赛能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具备良好的教科研与实践教学指导能力,骨干兼职教师应具备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以上资格。

4、应具备实现建设目标的基础条件,即具备项目导向、行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基础和实施条件。

5、课程教学文件、资料齐备(如课程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情景设计方案、课程教学实施计划、教材、教学指导书、实验实训指导书、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教学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课程考核标准、课程学习指南、参考文献等材料),具有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系列化教学材料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6、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本专业领域最新技术成果;精品课程一般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推荐,必须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基于岗位核心能力和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所开设的课程,由课程所在专业通过市场调研、岗位工作分析,并经过教学实践开发选定。公共课中的精品课程开发,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基础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并重。

7、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与管理,注重教学研究,在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的改革与研究上措施有力,成果显著;

8、教学效果好。

9、具有完善的课程自主学习支撑网站,应提供申报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材料,以保证我院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共享课程资源。需提供以说课为主的介绍课程整体设计的录像(不超过40分钟)以及不超过15分钟的课程教学录像。

第九条申报与评审程序

1、各类课程评审实行逐级申报,逐级评审。

2、特别优秀的课程允许破格跨级建设。由课程负责人提出申请,陈述理由,系部推荐,提请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

3、新开设课程,最迟应在正式开课2个月前由任课教师提出申请,填写《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新开课程申请表》,由系(部)组织专家进行考核,经系(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备案。

4、达标课程由各系部组织申报评审,教务处抽查审核,分管院长批准。各系部应根据所属各专业的特点,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学时数多、学生受益面大、基础较好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各系部应首先将所有课程建设成为达标课程。

课程团队成员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有不合格情况或是在当年出现过教学事故,未能及时整改取得成效的课程不能确定为达标课程,已是达标及以上等级课程的视情节可取消其资格。

5、系部报院级及以上重点建设课程必须先经系部立项建设,各系部应健全相应的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6、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由教务处组织评审,重点建设课程负责人填写《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课程申报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填写《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申报书》,经系(部)审查后报教务处,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公示拟建设名单,公示期满后,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

7、不能按评价标准开出实践课的课程不能评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由学院推荐,在院级精品课程中产生。

第三章建设与管理

第十条课程的建设

1、每门课程必须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建设计划,院级重点建设课程、院级精品课程需将建设任务分解成若干具体建设内容。

2、课程建设应突出重点,凝练特色,强化优势,尤其应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规范等建设,积极开展工学结合,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3、课程建设应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注重提高建设实效。

第十一条课程的管理

1、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的职责如下:

(1)课程负责人负责该课程总体规划及教学基本文件含课程标准、教案、授课进度计划、习题集、试题库、课件及其它教学资料的建设。

(2)课程负责人负责该课程的教学研究,负责组织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情景设计,组织日常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明确课程考核办法、加强课堂管理、组织实践教学等工作。

(3)课程负责人要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课程负责人应及时掌握本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最新学术成果及与相关领域的交叉和应用情况,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5)课程负责人在确定课程内容设置时应征询专业负责人和相关课程教师的意见,降低授课内容重复率。

(6)在授课任务繁重时,课程负责人必须首先保证本门课程的正常开设,不得随意停开和取消本门课程。

(7)课程负责人必须首先保证本专业授课任务的完成。

(8)课程负责人经过组织、协商,负责对该门课程选用统一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9)课程负责人经过组织、协商,负责对该门课程统一划定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及考核知识点、能力点分布等。

(10)课程负责人责任期限两年,期满后重新申报评聘。

2、重点建设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实行“项目”管理,分段检查,按期验收。系(部)负责组织新开课程和达标课程的申报、评审和检查,教务处负责组织院级重点建设课程、院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检查,负责全院课程建设的规划、指导、审核、协调和监管。

第十二条经费管理

1、学院每年安排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用于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及精品课程建设,建设经费在示范院校建设经费中安排。

2、所有课程建设期原则上为两年。根据建设成效院级重点建设课程每年资助3000元/门,院级精品课程每年资助6000元/门,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经费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3、同一门课程若同时获得两种类型课程立项,建设经费不叠加,原则上按经费标准高的类别进行资助。

4、课程建设经费按照经费标准分三期拨给,第一期经费为40%,在项目立项后拨给;第二期经费为30%,在中期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拨给;第三期经费30%,在项目结题验收通过后一次性拨给,验收不合格不予核拨。

5、课程建设专项基金的使用范围

凡明确列入用于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用于课程建设项目以外的开支。有关开支均应按照学院财务制度办理。具体开支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购买本课程需要的图书、音像、电子等形式的教学资料(原则上应记入校图书馆或系部资料室的账目)支出;

(2)资助对本课程建设有意义的教学指导书、案例集、实验(实习)课教学指导性资料、思考题和练习题等教学辅助资料的编写、印刷等支出;

(3)CAI、CAD等课件研制、试题库建设、拍摄录像片、制作视听教材、文印等方面的支出(含小型设备);

(4)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学术交流、培训、调研等差旅费用支出,这部分费用不高于总经费的30%;

(5)与课程建设有关的论文发表、审稿、版面费;

(6)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与课程建设直接相关的其它开支所需费用;

(7)课程建设经费不得用于餐饮费支出,确需用于工作餐的,应分次列出清单,注明支出的理由、时间、人员,费用进入劳务费总额;

(8)课程建设劳务费,不高于总经费的30%(课程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全额核发,验收不合格只发一半);

6、申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学院给予一次性申报经费支持,按学院现行《省级及以上教学建设申报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粤水职院[2008]56号)文件执行。

第十三条检查与验收

1、院级重点建设课程或精品课程满1年接受中期检查。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必须填写有关建设进展、经费使用等情况的《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表》。对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停止经费资助,取消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资格。

2、课程建设期满后,由课程负责人提出验收申请,填写《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项目验收表》,附书面总结及有关材料,报教务处,由学院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高专200x)》进行验收。不达标者,限期整改,仍不达标者,取消建设项目与相应称号。

3、在中期检查和验收中,如有3门(次)以上课程不达标,取消该系(部)下一年度的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申报资格。

4、课程建设验收评审标准

统一采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高专200x)》,具体标准为:院级精品课程:总分在80分以上,所有指标得分均应在C级以上且指标C 级不多于2个。

院级重点建设课程:总分在70分以上,所有指标得分均应在C级以上且某一项指标优势突出。

达标课程:总分在60分以上,所有指标得分均应在C级以上。

其中,特色项目指与本课程相关的优势明显或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占总分的10%。

第十四条各系(部)要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逐步实施已开设课程的达标评估,并加强对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的管理,充分发挥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将教学改革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章激励措施

第十五条评上国家级、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的,奖励提高课程团队各成员承担本门精品课程授课的课时单价,课程团队成员及其所承担本门精品课程课时数和奖励由课程团队负责人填报,系(部)负责人核准,教务处认定。各级精品课程对应的课时单价系数如下:

(部)按1:1的比例分担,系(部)奖励资金从团队建设的10%中支付,先由系(部)预发,年终与学院结算。

第十六条各级别精品课程的管理期及其教学团队课时酬金,按现行《关于印发《学院教学系(部)岗位酬金分配办法》(试行)的通知》(粤水职院[20 08]41号)。

第十七条承担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业绩,作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一。参与精品课建设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优秀教师评选中优先考虑。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二00九年一月一日起实施,此前学院课程建设和管理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试行)文件

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试行) 2003年,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先后开展了国家、广东省精品课程评选工作,对当选的精品课程给予重点资助,并进行定期检查。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同时避免申报和评选工作的重复以及称号上的繁杂,学院在原有的重点课程建设暂行条例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原有重点课程和已获广东省精品课程称号课程的梳理和认定: 凡已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或“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自动成为当年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 90年代认定的省级重点课程,但未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需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如不申报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则取消原有的“重点课程”称号;经评审合格的课程,授予“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称号,这批课程应积极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教学单位可以推荐成绩特别突出的新课程,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 二、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与要求 以创建国家精品课程为目标,根据学院的学科及专业定位与特色,整合各专业主干课程及学院重点建设课程的教学成果,在今后几年中,每年建设5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建成2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5门左右的课程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1~2门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五个一流”(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要求与评审标准,积极推进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文件 浙工大教〔2016〕58号 关于印发《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学院(部): 现将《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016年11月21日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

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按性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是指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必须修读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实践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是指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进行选读的课程,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课程按培养要求分为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块课程和素质能力拓展活动模块课程。 第二章课程设置 第三条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学科发展前沿。 2.应用性原则。课程设置应以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设置,体现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行业通用标准和学院标准的有机统一。 3.思想性原则。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思想性,把先进文化引入课程,杜绝不良教学内容进入课堂。 4.刚性原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增设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教学大纲、学时学分及课程进程上有刚性要求的,严格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进行设置。 第四条课程设置的规范要求 1.课程名称使用应规范合理。课程名称应规范用词,不用简称,不同学时课程、分不同学期开设的课程原则上要在课程名称上有所区分。 2.课程设置应明确课程基本属性,必修、选修(限选、任选)、学时学分、面向专业、学期安排等。 3.课程设置应有与其匹配的任课教师,教师新开课、开新课都要达到学院相关要求。一门课程一般应有2个以上可以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 4.课程设置必须有教学大纲作为教学指导文件,实践教学环节的也应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指导思想与任务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高〔〕号)和《德州学院关于深化课程信息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德院政字〔〕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在线开放课程指德州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中校外的( )以及学校自主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等。 第三条依托引进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协同育人课程建设机制,组织教师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平台应用培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完成新老平台教学资源迁移,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学与学习空间。 第四条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自主建设具有校本学科专业优势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校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并遴选推荐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第五条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价办法,整体推进学校、专业、课程等多个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章建设要求与内容 第六条在线开放课程须经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认可,在同类课程中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在线开放课程应参照《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评价标准(试行)》的具体要求,围绕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课程团队与服务。在线开放课程应有相应的课程团队,团队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团队主讲成员均应有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丰富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课程团队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合理,主讲教师能够承担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 .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能够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每门课程的课程资源应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在线作业、试题库、参考资料和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教学视频。 .教学设计与方法。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天一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为加快课程建设步伐,扩大课程建设的成果,使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院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为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变上。通过课程建设,逐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适的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程建设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以通用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合理设计课程。课程要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突出高级技工与高职教育的融合;要体现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特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教学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四)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中的重点与一般、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做到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内容合适。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课程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目的。在建设中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批量合格课程建设与部分较高水平的优秀课程

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分期、分批进行建设。从所有课程抓起,以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课程为先导,建成一批院级乃至省、国家级精品课程,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经过3—5年的建设,建立150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30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建设内容 (一) 教学文件与教学条件 1.教学文件。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试题、学生成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学生考核分析等保存完整。课程标准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及教改思路,实验课程标准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有完整、系统的实验讲义或指导书。教材选用应符合教学与专业评估要求,内容精而新,与专业层次要求相适应,深、广度符合标准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所选教材不完全适合,应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增删,调整或编写补充教材。要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含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实验指导书、自学指导书、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及有关参考图书。教学进程要统一,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规范且认真执行。 2.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设备状况:实验设备套数能保证本课程实验的开出,具有开出基本实验的全部设备,且设备完好率≥95%;设备使用率≥95%。 (2)实验数量及水平:能开出全部基本实验;能开展综合性、创新性或研究性实验。 (3)实践教学设备能基本满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 (4)要有多媒体教学辅助等设备以及教学必需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幻灯、投影仪、声像资料等,能较好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我院教学基本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在我院深入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为确保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的科学、规范、合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精品课程建设要结合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内容共同来做,把它作为专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学院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我院高职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各系(部)要积极实施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学院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在组织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时,要以学院公共课和各专业大类公共课为主,兼顾各专业中具有辐射推动作用的核心课程,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课程建设的目标 第四条力争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建设,在我院建立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精品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学校重点建设30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材到能力培养都能代表我院教学水平并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对获得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要加大建设投入力度,使之成为提高我院整体教学水平的催化剂。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石河子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石河子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石河子大学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在线课程建设质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构建学校在线课程建设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全面推进在线课程建设 1.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在线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 在学校在线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展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和维护,根据需要举行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培训与应用交流活动,组织全校在线课程建设与验收工作,做好在线课程建设和使用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 3.各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学院在线课程建设责任人,教科办主任为学院在线课程建设联络人。 二、加强在线课程建设计划性,实行在线课程建设目标制,加强在线课程建设管理 1.学校将学院在线课程建设目标列入年度考核指标。 2.各学院应制定在线课程建设规划,优先建设全校性公共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等。 三、明确在线课程建设内容及要求 1.课程建设内容 (1)课程描述(含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学时分配、选用教材、课程学习指导等); (2)教师队伍(含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基本情况、所授课程、教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科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等); (3)教学建设(含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 (4)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项目、实验指导、实践教学内容与实习指导等); (5)课程学习资源(含电子教材、课程教案、授课课件、参考资料、授课录像、相关网络资源链接等); (6)教学互动(含作业、答疑、论坛、网上考试等)。 2.课程建设要求 校级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的宿主平台。学院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系统的各项功能,按要求上传并不断丰富与课程相关的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

附件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为规范课程建设的管理,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体现能力为本、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学校课程建设分为达标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层次.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应在专业建设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不断充实专业建设的内涵并形成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教学文件、课程网站、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教学效果、课程改善过程是课程建设验收的主要项目. .学校和二级学院都要建立课程建设管理机构,统筹课程建设的各管理事项。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全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以及选聘教学(教学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有一定威望的教师作为专家,负责课程建设的指导、验收、抽查复核工作。各二级学院应确定课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院长,明确管理机构,负责制订本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明确年度目标,选聘合适人员成为课程建设指导与验收专家,组织本单位的课程建设及验收工作,监督课程建设质量。

第二章达标课程建设与管理 .建设目的:课程教学文档齐整规范,落实能力本位、成果导向的课程建设各项任务,形成不断自我完善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 .建设对象:本、专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门课程,包括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均作为达标建设和验收的对象。每门课程由开课学院归口建设。四年内完成全校课程达标建设和验收。 。每门课程原则上都以团队形式来建设,并明确一名课程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负责人须为本校专职教师。若由助教担任课程建设负责人的,必须讲授该课程满一轮,且教学评价得分良好以上,并需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课程建设指导教师。 .各学院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及时对完成建设的课程进行验收。学院验收完成后的课程资料文档学校组织专家抽检复核,比例不低于,验收通过后的课程名单上网公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验收通过,可以替代达标课程验收通过. .达标课程建设和验收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资料和教师授课状态两个方面。课程建设相关资料由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使用教材及相关辅助参考书、教案(教学设计)、、个以上微课、课程网站、授课教师资料、课程改善历程档案等文件组成,评价验收方式为专家审阅.教师授课状态评价验收方式为听课(含专家现场查阅教案)、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查阅学生评教结果等形式.在完成材料审阅、听课、召开座谈等项工作后,需要组织教师说课和答辩,集中呈现教师教学设计理念和专家反馈。 .验收未通过的课程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验收的,应追究课程负责人和系主任责任.验收结果与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挂钩。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申报程序第六条.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及管理程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2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 (试行)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是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工作是我校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继续和深入,也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515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一)实施原则 1、坚持以《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想与建设目标为指导,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开 展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确保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石地位。 2、坚持以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基本理念,以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并具备我校学科特色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推进核心课程建设工作,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加强学科交叉,加强基本理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3、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学习,在提高研究生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加强研究生教学核心团队建设工作。 4、认真规划、精心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加强核心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确保核心课程的

高水平和鲜明特色。从建设的短期规划来说,要分批实施核心课程建设工作,严格过程管理和验收工作,以确保每一门核心课程建设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从建设的长远目标来说,要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扩大到系列课程建设,以达到更高层面的整合性、综合性课程建设。 5、加强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相结合。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学科建设提出的要求,不断改进、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研究生对前沿理论和科研成果的了解,使核心课程建设成为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以核心课程建设为牵引,促进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核心课程应是具有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流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高水平的教材等特征的学科基础课。我校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在“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在我校的每个重点学科建设2-3门研究生核心课程。 2、建设目标 (1)促进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合理分析学科的优势与特点,梳理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准确定位核心课程在本学科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2)推动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核心课程建设,能够形成结构合理、 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梯队。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第六条申报程序

xx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xxxx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教高厅[2003]3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深化我院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规范课程管理,进一步推动我院课程建设工作,保证课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学院按照“重点建设、保证质量、注重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基础条件好、学生受益面广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建成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以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二章申报与审批 第四条课程建设及其申报范围: 1、课程必须按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设置,课程名称和学时、学分必须按要求规范。课程建设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达标课程和新开课程六级。 2、学院开设的所有课程必须达标;课程设置若需要变更或增设,须由课程负责人提出申请,并附有关资料(如课程教学标准、主讲教师情况、教材选用等),经系(部)审核、学院批准后方可执行;新开课程开设一年后须通过达标评审。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本办法所指“课程建设”包括大课程(课程体系、模块)建设和具体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建设管理,目的在于从师资、大纲、教材、教研活动、教学方法和考核等各个环节规范管理,加强课程教学对实现培养目标、落实培养计划的支持。 一、课程体系建设 (一)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公共基础课建设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外语,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规划等课程的建设。这类课程一般有多个教师同时承担教学任务、有些有国家或地区统一的课程体系、大纲和教材。适宜通过教学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其建设要求如下: 1、课程体系建设负责人:相关二级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负责人 2、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天华学院对本科生培养目标共性要求和培养计划确定学分数,确定本课程体系开设的课程。(国家有明文规定的除外) (2)大纲建设。根据确定的课程制定大纲。(国家有明文规定的除外) (3)教材建设。根据大纲选择各门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教材。 (4)规范考核。根据大纲要求制定各门课程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办法、各考核环节的权重比例。 (5)教研活动。组织公共基础课各学科内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各门课程教学质量及其改进措施。 (6)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二)专业课体系建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意选修课) 1、课程建设负责人: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或专业负责人 2、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定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和课程设置。 (2)大纲建设。督促各门课程完成大纲的编制工作,并进行全面的协调,保证大纲之间的合理衔接,使之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3)教材体系建设。检查并审定各课程选用的教材,建立教材数据库。 (4)审核各课程考核工作。审核各门课程考核标准,规范考核各个环节及其权重分配。 (5)教研活动。组织本专业教师、指导教授和骨干教师研究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协调并决定课程设置。 (6)师资队伍建设。对本专业任课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进行规划,并有计划地实施。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5.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推进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考核方式改革,及时完善课程教学,引导激励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和达成教学目标。进一步推进大类基础核心课程教考分离,对于同一门课程实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和统一阅卷。 6.优化基层教学团队。建设一支静心教书、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优秀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定期开展校内外教学示范,引领推广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经验。 其他根据核心课程建设需要,由课程教学团队设定并预计完成的建设任务。 第五条申报与立项 核心课程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进行申报,原则上课程负责人须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建设学科、专业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有效途径。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3]1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强对我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学内容、优秀的教材、具有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机制的示范性课程。我校精品课程建设采取学院先行建设、择优推荐、教务处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下拨建设经费方式进行。并在学校主页建立精品课程专题网站,发布与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等。学校将在立项、运行、经费、人员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 第三条精品课程建设机制以课程组为基础,组成学校、学院、课程组三级机构。校级机构领导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精品课程建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主管处长负责;院级组织机构为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领导的工作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第三级机构由课程组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及教辅人员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确定精品课程的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以及组织课程的评估与检查工作等。

第二章申报与管理 第四条申报程序 (一)课程组要结合学院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结合学院评估工作,由教研室主任向所在学院(部)提出课程建设申请,填写“XXX 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由本单位审核并推荐“校级精品课程”上报教务处。 (二)教务处汇总精品课程建设申报情况,根据全校专业、学科建设,结合学校评估工作,统筹规划,严格把关,组织专门委员会研究确定校级精品课程,并在校级精品课程中遴选推荐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五条评审原则 学校组织专家依据XXX学院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对申报校级精品课程进行评审,优先考虑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评审过程及主要内容为: (一)教务处进行资格审查; (二)专家组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并提问; (三)专家组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评审; (四)专家组听课评价教学效果; (五)申报材料(申报书、说明材料、上网资源等)校内公示。 第六条精品课程管理 (一)精品课程经批准后,课程负责人每年应向教务处提交精品课程年度建设进展报告书,其内容包括进展情况汇报、阶段成果、存

和《本科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精心整理 关于印发《本科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和《本科精品课程建设 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云艺〔2007〕68号 院属各部门: 、《云〔二○○七年九月三日 主题词:教育本科教学印发方案办法通知 云南艺术学院院办公室2007年9月4日印发 云南艺术学院本科精品课程 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2003〕3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及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细则》(云教高〔2003〕44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2007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云教函〔2007〕108号)等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推进我院本科精品课程的建设,特制定本《规划及实施方案》。 1.? 2.? 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4.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可以由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正式版

Different position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doing things, in order to make the work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 according t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正 式版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规范资料适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课程建设工作,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建设必须从实现提高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高度出发,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师生在教与学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健全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 第三条我院课程建设实行学院、系、

课程负责人三级管理。课程建设经费按项目管理的方式运作。 第四条学院对课程建设实施目标管理。主管教学的院长(副院长)是学院课程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协助主管院长(副院长)开展全院课程建设的规划计划、立项审批、组织实施、检查督促、评价奖励等工作。其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应当经学院教学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 第五条教学系负责对本系课程建设进行日常管理。主管教学的系主任(副主任)是本系课程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研室主任在系主任(副主任)的领导下,协调本教研室所开课程之间的课程、师资、实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鄂政发2014]51号)、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机械工程系《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通过课程建设,提升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规范化水平,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二、建设目标 根据湖北省人社厅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安排,结合学院实际,根据省厅验收要求及时间,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的评审验收,标准至少为合格。 三、建设组织及职责 1、系教务科及职责 (1)负责制定本系(部)精品课程的建设规划。 (2)负责院级、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 (3)负责对本系(部)精品课程的建设进度、质量、及人员进行全面监督。 (4)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培训指导、经费审核、过程管理及评估。

2、课程建设项目组及职责 成立由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主持人为组长,相关人员为组员的精品课程建设团队。项目主持人负责组织建立课程建设小组、制定建设计划、领导建设方案实施、定期汇报精品课程建设情况、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的支出、接受评估验收。 四、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应包括该门精品课程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的典型任务的工作页、典型任务对应的教学活动策划表、任务描述表、学习任务序化表、教学设计方案、一体化教案和课件以及微课、讲课视频等相关材料。 五、精品课程经费管理 1.对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上级拨付建设经费,全部应全部用于该精品课程建设。 2.已通过立项评审的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需按建设期限拟定详细的建设进度计划和经费预算。 3.精品课程经省级专家验收通过评审验收合格成为省级精品课 程后,由课程负责人或课程负责人授权建设团队主要成员统一结算精品课程建设相关建设费用,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经费原则上按50元/ 学时计算。 4.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使用范围 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以下用途: (1)精品课程立项材料的申报及印刷等费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