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园

留园

留园
留园

留园

中国文化攻略第121篇,姑苏攻略第13篇,其他攻略请点击底下中国文化攻略链接或我的头像~这会是一篇目前

为止中国最好的留园分析,涵盖留园95%的角落,不到40000的文字不到200的图片。一个留园导游,如果能了解本文的40%,您就可以膜拜下了,那绝对是个好导游了。目标是系统化的全面梳理这个园林,让她的深度被更多人了解,让大家爱上她,不至于只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寒碧山庄-吴歈兰薰话留园,我相信这篇文章将是一个里程碑在开始这篇大型攻略之前,我们首先考虑一个问题: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是凭什么?她却是不太受关注的,但留园的设计是深奥,内涵的,一般人浅尝辄止怎么能体会她的意境?留园就如同一个内涵丰富的姑苏才女,只有慢慢去感受才发现她的美是那种陈年老酿,越品味越有味道,越了解你越爱她,当你完整看完这篇攻略,你才能明白留园的内涵究竟有多深“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移步换景”,“天堂的后花园”,“建筑美学的巅峰”,这些美好的词汇全部送给她一点也不过分其实留园的本名“寒碧山庄”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这才是更适合她的名字鉴于我当初对她的认知尚有不足,此园林的深度绝非一般园林可比,所以我又二下留园,并在以前基础上形成完全攻略,拍摄总时长超过7小时,研究时间

不到1年半,且听我娓娓道来零.留园宣传(宣传画)

一.留园概述

二.留园设计

三.寒碧山庄留(七言绝句)

四.相关资料

▲姑苏的由来▲

▲鱼米之乡的由来▲

▲苏州的水网地质▲

▲苏州园林与世界遗产▲

▲组景手法▲

五.留园记(含地图与讲解地图)

六.设计详解:先抑后扬

七.设计详解:包袱设计

八.设计详解:曲廊之美

九.设计详解:花街铺地艺术

十.设计详解:空间布局,移步换景,漏窗框景,组景手法解析

十一.设计详解:留园三宝

十二.设计详解:文化之名

十三.赞歌

十四.彩蛋:留园老照片,留园素描,留园印记,小蓬莱紫藤,留园雪景,留园邮票

十五.后续更新资料楼层汇总其中为了保证从第六章开始阅读的领悟能力,需要重点关注:二.留园设计,四.相关资料之组景手法,五.讲解地图。如果这3个部分没有仔细看,后面很难对我的讲解有透彻的了解。另外此篇文章过长,不建议一次阅读完毕,可能很难消化,可以考虑分次阅读。中国文化攻略(不断更新,200篇以上文化攻略连载中)https://www.doczj.com/doc/7b15396511.html,/i/2936936.html 北京攻略集合请见(5楼景点全集)

https://www.doczj.com/doc/7b15396511.html,/i/2872129.html 喜欢文化游的同志们加入小组吧

https://www.doczj.com/doc/7b15396511.html,/g/13144.html 目前121篇:

北京文化攻略:38篇

西安文化攻略:13篇

姑苏文化攻略:13篇

杭州文化攻略:13篇

三晋文化攻略:5篇

中原文化攻略:8篇

金陵文化攻略:3篇

淮扬文化攻略:4篇

古镇文化攻略:7篇

徽州文化攻略:5篇

上海文化攻略:5篇

岭南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巴蜀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燕赵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荆襄文化攻略:1篇

吴越文化攻略:3篇

闽越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关东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齐鲁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南诏文化攻略:2篇

其他文化攻略:1篇零.留园宣传(宣传画)我自行设计了一些留园宣传画,大家来说说你们都喜欢哪些呢?留园之水墨丹青

点击查看大图

留园之七彩斑斓

点击查看大图

留园之优雅绚烂

点击查看大图

留园之金碧辉煌

点击查看大图

留园之出水芙蓉

点击查看大图

留园之冰清玉洁

点击查看大图

留园之城市山林

点击查看大图我最近好一段没动手做平面设计了,小试身手:)一.留园概述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另外三个为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僕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大师周时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嘉庆七年(1802),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为

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

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

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

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并廷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园林专家和技艺高超的古建工人。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90年代,又修复了盛家祠堂和部分住宅,使原来宅、园相连的风貌进一步趋向完整。

留园为我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AA(5A)级旅游区(点)。

☆点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留园又是苏州园林的代表,是天堂的后花园

其实,也许我的语言和照片都无法形容她的完美,我几乎无法表达她的美,但是我相信,只要你或爱美,或有艺术细胞,或喜欢中国古典建筑,或喜欢自然,或了解建筑美学,或喜爱艺术摄影,都能在这里找到她的美,但是前提是留住自己,慢慢品味,切莫走马观花,否则你就白来了二.留园设计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点评★

留园美在哪里?以本人目前的见解,有如下几个部分:

1.空间布局

疏密有致,虚实相间。留园虽然不大,但是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园林中排名第一,无论建筑,假山,长廊,亭子,水池,树都摆放的特别到位,不拥挤也不疏松,一片片的层次非常丰富,布局之能力是建筑界的范本。

这点完胜拙政园,虽然拙政园有很多经典艺术手法,但是部分的布局显得太空旷,不像留园基本上用尽了每一寸土地,而全是用心设计,没有一点的浪费。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这是留园的真实写照

2.移步换景

在空间布局完美的前提下,留园利用其经典的长廊和景观摆放进行了完美的移步换景,你每走一步,四周观看每个方向,都有着不一样的精致,走一步一个景色,全然不同。这点设计可以说是园林设计的巅峰,每一步观看的都是一种不同的美景,而且都如画一样的美妙。移步换景这个词简直就是专门给留园设计的

3.曲廊之美

留园整个园子都有长廊贯穿其中,长670余米,漏窗200余孔。长廊全部连成一片,环环相扣。而且是曲廊,高低变化,弯折变换,有贴墙,不贴墙以及湖边顺势的弯曲,可谓经典,其曲线折叠,高低不同,也造成了上面所说“移步换景”的原因之一

4.包袱设计

“包袱”是相声的术语,主要意思是事先埋下个伏笔,留园最经典的几个“包袱”是“别有天”,“缘溪行”,“静中观”,“又一村”,“鹤所”,“亦不二”,“饱云”,“东山丝竹”等这些砖匾。等你走过去一看,会让你眼前一亮,才明白这伏笔的巧妙之处

5.先抑后扬

留园这点是非常有意思的,入口很小,进去后相当压抑和黑暗,我第一次去还奇怪怎么园林这个样子,再走一段,景色豁然开朗,让人大吃一惊,风格大变。这种设计真是让人太佩服,完全意想不到(这对没去过的人算剧透不....)

6.整体思想

留园每个区域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北面还有乡村般的又一村,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让你审美不会疲劳,这又是一大优点。

7.组景手法

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古人设计的这些手法在留园被发扬光大,我们会慢慢分析留园的这些手法,这是私家园林设计的最精巧之处,也是造成“移步换景”的一大重要原因

8.漏窗框景

不同于沧浪亭的石漏窗,留园的漏窗更加精致和富于变化,有石头花纹漏窗,石头全空漏窗,木制花纹漏窗,木制多格

漏窗,木制多重漏窗,木制窗格漏窗,屏风漏窗,水榭型框景等。如此多变的风格,可以映射出更多的惊喜

9.花街铺地

留园的铺地比起其他园林,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种类之多,难以想象。自从了解了留园的铺地后,我对其他江南私家园林更加注意,小小的脚下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天地,这就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细腻,多少人忽视了这个经典

10.留园三宝

留园三宝相当经典,不可不看。以冠云峰的瘦皱漏透最为经典,这绝对是中国第一太湖石,百看不厌。另二宝为楠木殿与雨过天晴图和鱼化石,自己可以亲自感受一下,也是很精品的

11.文化之名

留园的建筑名字都非一般名字,极尽文化底蕴之能事,比如曲溪楼取自《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小蓬莱取自《史记》“蓬莱、方丈、瀛洲”,濠濮亭取自《世说》“濠濮间想”,清风池馆取自《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其实还有很多优点,可能要各位补充了,不过总而言之,留园就像小家碧玉一般的细致,舒心,亲切。完美的对小巧空间进行了非常好的利用,适合静静的享受。当人少的时候你就更能发现她的美三.寒碧山庄留(七言绝句)我作的第十四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这也是第一次为一个景点作诗,这

还是一首串烧诗,但是完全符合七言绝句的押韵和平仄

本诗的押韵和平仄:

押韵:十一尤。

平仄标准:Ⅹ仄平平Ⅹ仄平Ⅹ平Ⅹ仄仄平平Ⅹ平Ⅹ仄平平仄Ⅹ仄平平Ⅹ仄平

点击查看大图☆点评★

“寒碧山庄”,留园原名,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名“寒碧山庄”。

“留” 留园,也有留恋,不舍之意。

详解:

以曲溪楼,明瑟楼,涵碧山房等主体建筑组成的寒碧山庄如她的名字一样,是幽静而安详的;

以小蓬莱,濠濮亭,绿荫和清风池馆等围绕的水池让人心旷神怡和流连忘返;

借林泉耆硕之馆,远翠阁讲园林的意境就是叠山理水,远远望去,一片翠绿,还有高耸入云的冠云峰。留园的手法造诣为苏州园林之冠;

寒碧山庄,正如散发着清新兰花芳香的吴地之歌一样,永远的留在天地间与我们的心中。四.相关资料

▲姑苏的由来▲

姑苏恐怕是中国城市里最美的名字了,那么她的来源是什么呢?

大禹时代毕竟太久远,他在太湖地区治水的事迹,古代文献留下的记载不多。只知道当时他有两名主要助手,一位叫“胥”,是舜的农业大臣弃的儿子,另一位叫“冥”,是舜的民政大臣契的儿子。金友理《太湖备考》说,冥“勤其官而水死”,即

是在治水工程中不幸殉职了,胥则在水灾弭平后,被尊为“水平王”。旧时消夏湾和马迹山分水岭都有他的祠庙,消夏湾庙内的几案都是石头做的,可见其古老。《太湖备考》引《毗陵志》说了奉祀他的原因:

水平王,后稷庶子,佐禹治水,至会稽,诲人浚导,殁而祀之。

汉王符《潜夫论》也说到了他:

盖胥者,舜臣名,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吴者也。

胥被封于当地,想来是洪水退后,需要得力干部领导灾民重建家园。胥是高干子弟,又经历了这次抗洪考验,于是被任命为当地部落首领。自后这一地区就以胥为名,称“姑胥”。“姑”的发音为辅音G,这是当地土语的发声词,无意义,常

作专用名词的前缀词。姑苏山又名姑胥山,东山莫厘峰旧称胥毋山(见王鏊《姑苏志》),其得名都与他有关。《潜夫论》说“范蠡收债于故(姑)胥”,也即指此地。

姑胥,《国语》、《史记》皆作“姑苏”,有人认为是“后世转音”(见《红兰逸乘》卷一),还有人认为“苏”的原字含“鱼”“禾”,表明此地是鱼米之乡,这都不确。姑胥又作姑苏,是因为古代吴、楚“胥”“苏”同音,如《左传》所称的楚国大臣申包胥,《战国策》作“勃苏”,就是例证。现在苏州人仍把“髭须”叫作“租苏”,也是古语的遗留。这就是姑苏的由来。

▲鱼米之乡的由来▲

因为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所以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

唐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苏州的水网地质▲

水是苏州的灵魂。2500年来,从唐人诗境到意大利游子笔记,苏州的灵性,化作无数美丽吟咏,远播四海;独特的东方水城魅力,名扬八方。“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二百九十桥”,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替代的个性。这种独特的文化个性符号,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用“人水和谐”四个字形容东方水城苏州真是恰到好处

苏州的地表自然形态,是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演变的产物,它经历了从古生代寒武纪至新生代第四纪若干亿年的地层沉

积和多次海浸、海退的沧桑变化,最终形成今天的自然面貌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全市水域面积(含太湖)3608平方公里。大小河流2万余条,总长1457公里;其中县级以上河道147条;通江港浦52条(并港建闸后留有41个口子)。湖泊荡漾323个,计421万亩(28.07万公顷);其中500亩以上的湖荡129个,千亩以上的湖荡87个,分布在阳澄、淀泖、浦南地区。

尤其以苏州城和同里最具代表性,其水网特质一览无余

▲苏州园林与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

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

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

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

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

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

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

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

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

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

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组景手法▲

组景手法,古人总结组景有18种方法,即: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

对景:相对设景,互为景观。即A点相对于B点,B点位A 点景观,反之亦同。即中国古老传统阴阳互通之理

借景:远借邻借,高借低借,应时而借

夹景: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园冶》中谓:“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

隔景:以小见大,各个分区明确,实隔,虚隔,虚实结合隔景。

障景: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

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

泄景:看似无意,实为精心的设计

引景:通过漏窗,弧墙引导之意。但是其本身不是主景

分景:就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或景点)按一定的方式划分与界定,构成以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方法,有点像我们现在经常用的景观分区

藏景:是一种含蓄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显露景物。“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山高不能全看见,水远也不能全部看见。

露景:藏与露的辩证关系

影景:既是利用建筑或树木的倒影的魅力

朦景:及是利用障,幕布,屏障,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色景:抓人眼球的美景设计

香景:就是利用花香,树香,自然地芳香。平坡凹凸夹景的做法

景眼:通过对联或是诗句对于景观的高度概括

题景:以一副动态或者静态的画面和画以及景物景点为参考背景命题,已知展开联想来围绕写作称为题景,有点像我们设计当中经常采用的主题手法

天景:即自然之景

以上这些组景手法我会在底下的分析中,对应到每个景点去,请务必先了解

五.留园记(含地图与讲解地图)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余往游焉,见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郅至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阊门之外尤甚。曩之阗城溢郭,尘合而云连者,今则崩榛塞路,荒葛否途,每一过之,故蹊新木,辄不可辨。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余又往游焉。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栅之幽深,盖犹未异于昔,而芜秽不治,无修葺之者。免癸燕麦,摇荡于春风中,殊令有今昔之感。至光绪二年,为昆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苗,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而都人士女亦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昔袁子才得隋氏之园而名之曰随,今吾得刘氏之园而名之曰留,斯二者将毋同?余叹日:美矣

哉斯名乎,称其实矣!

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是故,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息也,其所留多矣,岂止如唐人诗所云“但留风月伴烟萝”者乎?自此以往,穷胜事而乐清时,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因为之记,俾后之志吴下名园者有可考焉。☆点评★

寒碧山庄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请先见地图说明☆地图,官方★

点击查看大图

☆自制精品地图,底下讲解会相当有帮助★ 点击查看大图1

六.设计详解:先抑后扬门厅

●位置:大门,南区住宅●

■手法使用:障景;■

住宅:留园住宅共有三处,一为留园路400 号(原86 号,今园林档案馆位置),盛康得园后购得,是老宅,光绪十三年宅中主厅翻修,结构一新,取名“永善堂”(参见香禅日记)。其地解放后为民居,宅地低于门前马路2 — 3 尺,曾见宅中井台边半块残碑,已为居民用作洗衣之板,字迹模糊,内容为诰封某氏为一品夫人。二为东宅,即刘恕住宅(笔者曾

留园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留园。苏州留园与拙政园,南京的瞻园、无锡的寄畅园、上海的豫园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 作为私家园林,留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徐泰时时任工部侍缮郎,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交通部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回到苏州后,置地造园,以颐养天年。 请大家首先看一下留园的大门,粉墙黛瓦朱漆黑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或是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或是基于过去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所得的不义之财而藏富不露的理念,所以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外观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近普通民居。好我们现在进门参观。

看门厅正中的屏门上嵌着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精雕细刻相缀而成,送给古城苏州的礼物。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著,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各位请从右边走,1961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它是于1998年立的。 留园的美景在哪里?沿着这条S型的清幽长廊前行,可以看到在我们左首有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

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一篇《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貌,那么同学们要如何做这篇文章的句子赏析呢?整理了《苏州园林》文章句子赏析,希望对你学习《苏州园林》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文章句子赏析1、“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多么富有画意的句子。“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一词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它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 3、如何理解“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大多”表示很多、大部分。“无所依傍”指不依靠在其他建筑物上,目的是增加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因为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林时

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增加观赏者的兴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意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园林特征的共同点,又从反面表明设计者追求目标的坚定态度。 5、“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此句精练而形象,写出了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而这种“错落有致”是符合自然美的原则的。 6、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特征。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这个特征。在这之后,文章还附带谈到苏州园林的一些次要特色:角落、门和窗、色彩。 7、“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写出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每一个极小的局部都是一幅美的画。 《苏州园林》原文赏析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地处阊门外留园路,在苏州园林中其艺术成就颇为突出。以其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曾被评为“吴中第一名园”。 留园厅堂敞丽,装饰精美,利用许多建筑群将全园空间巧妙分隔,组合成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这些景区用曲廊联系,全园曲廊长达七百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或蟠于山腰,或蜿蜒于水际,逶迤相续,始终不断,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 全园分为中、东、西、北四区。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份。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东部以建筑呈其佳丽,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不像欧洲花园那样一览无遗地展现它的规模与气派。到任何一个苏州私家园林去,几乎都是用欲扬先抑和渐入佳境的布局手法,给每位入园者一个期待和新奇的感觉。这其中,留园堪称典范,在苏州园林中的艺术成就颇为突出。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规模十分宏大,在苏州园林中首屈一指。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整座园子,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体,代表着清代风格。 留园景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二是丰富的石景。现就留园的多样变化的空间作一分析。 留园入口部分采用空间对比的手法,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顿觉豁然开朗。 对于入园门后,窄暗的巷道,逼仄的空间,极易给人产生单调、沉闷之感,留园则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行十数步,一个小天井,几株竹枝;再走几步一个大天井,一棵桂树,一个小方厅,暗示前面有景。抬头有一方门额“长留天地间” 点出园名,弄堂的尽头迎面是一大片花格的漏窗,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花园水池,但却看不清楚,把游人期待的心境提升到极致。 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处处恪守着我国传统园林

留园介绍

有道是:“苏州好,城里半园亭。”今天我将要为大家介绍江南私家园留园。 它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留园位于苏州,占地面积约3.3公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后取谐音“留园”。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地势西高东低,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中国园林向来讲究入口的障景设计,一般多以假山、建筑等实物作为屏障,以免园林美景一览无余。而留园的入口却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收放开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闹到静、漏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留园借用建筑空间变化以使游人心理上产生“障景”效果的手法。 入口的大门高不过2米许,宽不过1米5,很不起眼。小中见大,这正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从留园的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出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过道,设计者通过精心处理,辅之以漏窗等手段,使之成为留园游客心理上的“障景”,游人心理先后经历了三放、两收的过程方可欣赏到园林美景,达到欲扬先抑、引人入胜的效果。 留园中部的山水景区,与其他园林相比,最大特点也是最成功之处在于环池建筑造型的奇美精妙而又和谐自然,从绿荫馆、明瑟楼、涵碧山房,到远翠阁、清风池馆、西楼、曲溪楼,无一不是经典之作。而池中小岛小蓬莱将水池分割为一大一小、一旷一幽两块水面。小蓬莱的濠濮亭与岸边的清风池馆、西楼围合成一方小小的幽静水院,极有韵味。 东部庭园景区主要以厅堂建筑和精品石峰陈列为主,包括五峰仙馆、揖峰轩及石林小院、冠云峰景区三大部分。冠云峰景区以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冠云峰为中心,南为鸳鸯厅,堂北为大型庭园,冠云峰立于中央,峰前为水池,名浣云沼。冠云峰北为冠云楼,楼呈一字横卧,显得冠云峰的高耸入云。长达22米,以突出冠云峰的高耸入云。峰东偏北为冠云亭,峰西偏南为冠云台,所有建筑围绕冠云峰,如众星拱月般拥戴着冠云峰。 此次留园模型,为更好的表达出中国古典园林独有的特色,我们选择了竹质材料来加以体现。历时四周,使用一万六千根牙签,营造出了一座精致典雅的私家园林。

名园赏析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 1、苏州“拙政园”的见解、布局、特点、手法。475 全园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紧邻于各自的邸宅之后,成前宅后院的格局,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是一座大型的宅院。 中部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中部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中推山,池南建厅堂轩馆。主景在远香堂后两面,即前面是嶙峋崔嵬的奇峭山水,后面是平岗水坂的平原山水,奇峭有赖于用石,前山是用湖石叠成,有洞壑峰恋,但制作粗劣,且黄石与湖石混用。平远则需舒展,故在池中堆土成二岛,岛上竹树茂密,各建一亭,形成东西展开相互映衬的画面,具有浩淼的水面和土山茂林,富于江南情趣。后期所增加的南轩、荷风四面亭、小飞虹等建筑物都非常得当,成为很好的观景点,又是山水中的优美点景物。在远香堂的东西两翼,则有两组院落或景点:一组在东,有枇杷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三个庭院组成,形成富于变化的空间组合,再加上绣绮亭作为远香堂的对景,使东翼景观十分充实。另一组在西,有小沧浪水院、小飞红和香州石舫组成,以水院与水景为特色,使西翼也颇丰满。这两翼都以空间层次多、构图美而加强了远香堂作为主厅的地位,且东翼以院、西翼以水,其意趣各有不同。至于偏于一隅的见山楼,因体量较高大,处于偏远处是恰当的,也可补香州与南轩以北缺少对景的不足。 总体看来,拙政园中部的布局疏密相同,旷远与深邃兼备,尚保留一些宋、明以来的平淡简远的遗风。建筑物不少,却又不过于人工化,水面开阔,而又不失水层次的丰富。 西部原补园部分,以三十六鸳鸯馆前的山水为主景。此后经改建后较为拥塞,由澳邃而却开郎,山石堆砌过多,人工气息过重,只有倒影楼和宜两亭一线对景及水上波形长廊较有创意,是此处最佳景物。 其他值得一提的布局手法:原来的园门是邸宅备弄的巷门,经长长的夹道而进入腰门,迎面一座小型黄石假山犹如屏障,免得园景一览无余。山后小池一泓,渡桥过池或循廊绕池便转入豁然开朗的主景区,这就是造园的大小空间转换、开合对比手法运用之一例;中部的建筑布局以次景区的密来反衬主景区的疏,既保证了后者的苑若天成的大自然情调,又解决了因园林建筑过多而带来的矛盾。中部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园林空间丰富多变、大小各异。有山水为主体的开敞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敞空间,也有由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这些空间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形成一系列的序列组合,并突出表现了大园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的组景韵律感。

苏州园林—留园风景规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城市规划系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姓名:路遥 学号: 08290030217 班级: 08城建城规(2)班指导教师:顾康康 2011年11月

风景名胜区调研报告 ——苏州留园摘要: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切入,对苏州2009—2020年的旅游总体规划进行阐述,标示出所要叙述的留园在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建设中所处的区位特色与发展轴线向读者展示留园在苏州古城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同时从风景区规划的角度流线式介绍留园的各个景观节点的特色,及站在园林规划的视角粗略分析留园造园中的两个空间处理手法,最后是作者将对苏州园林的感悟与思考。 关键词:苏州旅游总体规划留园简介建筑角度入口处理 正文: (1)前言 调研背景:建筑与规划学院十月二十八日组织大四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规划实习,实习地点为苏州和上海,在苏州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苏州的古典园林,苏州博物馆等景点。十月二十四上午我们来到苏州古典园林之一的留园,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诣。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这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地段的感知,我们看到苏州留园的,感受到新老建筑思潮在这么一个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老城的交流与碰撞,学习如何在继承古典风格,传承古典艺术的同时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2)调研基本情况的介绍 以下为整个调研报告的叙述结构: 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中所处的地域位置 2.苏州留园的游览流线以及主要景观节点介绍 3.留园景观设计技法介绍(特别选出两点)

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所处的地域位置 宏观——整个城市“一核一带 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为主城旅游发展极核, “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 区”为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 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 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其中“一 核”为主城旅游发展的极核,“一 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 分别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区,环太 湖休闲度假区,水箱古镇观光休闲 旅游区。

六篇介绍苏州园林的导游词

六篇介绍苏州园林的导游词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几篇介绍苏州园林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借鉴。 苏州园林导游词一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并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马上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大家好好观赏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欢迎来到“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晁子凯,平常大家都叫我“晁操”。在去游览之前,我要提醒你们:不能乱丢垃圾,因为这里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尤其是不能把垃圾扔进水里。你们想:要是每个人都乱仍垃圾,那咱们苏州园林不就变成垃圾堆了,而且很快会变成世界最大的垃圾池。 游客们,我们现在到了园林的拙政园!你们别小看它,它可是与首都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四大名园。拙政园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来明代监察御史王成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为名。拙政园分东、中、西住宅三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在布置为园林的博物馆展厅。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拙政园,接下来就到了狮子林。狮子林有六百多上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和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为“林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因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享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怎么样,我讲得好吧!要是讲得好,就推荐你们的亲戚来旅游吧,我愿意为他们当导游。

留园

留园“还我读书处”建筑艺术赏析 “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钱咏所 还我读书斋为江苏留园内一处主要景点。从前是书斋,建筑为楼房,坐西向东,二重,硬山造,面阔两间,室内有楼上楼,楼前为天井。晋陶潜《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刘氏时称“还读馆”,盛氏时称“还读我书斋”,解放后曾称“还我读书处”,现已恢复原名。 留园和北京颐和用、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用舍称为全国四大名园。留园属私家园林。明万历21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筑东西两园(西园现为苏州戒幢律寺寺庙花园)。当时徐泰时聘请著名画家造园家周秉虑设计,在东园植花栽竹.凿池修亭,叠石筑山,建堂造接。清乾隆59年(1794年)回归观察刘恕,经五年整修和扩建,气宇恢宏。至光绪2年(1876年)为湖北布政使盛宣怀购得,又开拓东西两面,增褥建筑,经营十余载。因前用主姓刘而世人称之刘园,遂取刘字谐音为留园],成为当时江南著名园林。解放后,苏州市人民政府拨款精心整修留园,基本保留了原有的艺术风格。 留园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节奏明快。垒园可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景色各异,各具特色,能开能合,有主有从。中部是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东部为精美轩敞的庭园建筑,以冠云峰秀色突出主旋律,中部和东部是留园景色高潮部分。西部以大假山为主,丘壑小溪,山野风睐扑面,北部虽具乡村气息,但久已湮没毁圮,现辟为盆景园,花石路径,僻静清幽。四区景域以曲廊相连,廊长七百多米,随形而变,豌蜒曲折,使园景纵深奥妙变幻无穷。 留园中部景区是全园最精彩的区域,以水面假山为主,建筑沿四周布置,楼房轩阁之间以长廊联连,一派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中部建筑以“涵碧山房为主体,面阔三间,硬山造。建筑空间处理为南北开敞,东西山墙作封闭处理。涵碧山房轩敞高爽,陈设雅致。南有小院,以粉墙为背衬,紫藤攀依,垒湖石牡丹花坛,地面用冰纹石拼砌,清寂之感油然面生。山房北平台宽广,依临荷花水池,水面开阔,池水清碧,坐在乎台上,北望假山耸峙,可亭翼然。山光水影相映争辉。涵碧山房东的“绿荫轩为临水敞轩。轩西有青枫古树婀娜多姿,轩南墙上嵌有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所书“华步小筑四字,下面立一花台,台中植天竺、竹技、立石笋、期石、墙上蔓有爬墙虎,构图意境深远,富有立体感。将诗画园艺术熔于一体】。涵碧山房向西往北直至东北角的“远翠阁是—条剐具特色的爬山曲廊,廊长面曲折,运用了占边的手法T”,除兰处紧贴云墙之外,其余皆脱空布置。廊视山势高低环境需要,曲曲折折,高高低低,明暗交叉、逶迤延伸。有时划出一个个露天小空间,置以树石花竹,有时空出水头,使廊跨越水上,别具妙趣。特别是北部几折与墙相间的几个露天小空间,种植了不同品种的花木,叠垒不同形态的湖石,在整片白墙的映衬下,犹如一幅幅水彩画,清新,艳丽。爬山廊间有“闻术樨香轩,轩在两部假山高处。凭轩四真,中部景色尽收眼底。站立阶前俯身池心,似身处高台下临深渊。园中假山,分主副两山,主山偏北,东西横向展开,用湖石迭置,山峦起伏豌蜒,山南池边驳岸用水平结构岩层迭置,具有山势不高的平远山水意境。副山紧贴西墙,用黄石迭置,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园林史留园园林艺术分析

留园的设计艺术 ——苏州古典园林典型 概述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尤以建筑庭院划分与组合园林空间精湛见长。 留园是平地造园,空间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造园艺术、景观设计、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布局 留园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其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以山景为主,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留园分析

留园分析 ——2011级园林四班朱雯雯 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 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

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 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 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 留园东北中西分区 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 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经数年修葺和扩建,易名“寒碧庄”,也称“花步小筑”,或俗称“刘园”。刘恕中年归隐,曾聚湖石十二峰于园内,延人绘写题记,极一时之胜;又撰多部园艺著作,将自作小品文章及古人名书法帖勒石嵌砌在园内廊壁,共有书条石三百万方,更添园中的书卷气息。

留园旅游攻略

留园旅游攻略 景点介绍: 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贯穿,依势曲折,蜿蜒相续七百米之多,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特色景观 楠木殿 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窗户。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日军的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涵碧山房

留园赏析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专业:建工技术 班级:G14建工2班 姓名: 学号:20141408 指导教师:王丽娟

留园赏析 摘要: 留园之美虽然源于和谐,却又不单调枯燥。山、水、石、建筑、植物与四季时节相辅相成、交映变幻,造就了留园独特的一园四景格局。留园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以上种种使得留园之中从山水到庭院、庭院到田园、田园到山林的转换丝毫不显突兀。一切的转换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安详。 关键词: 和谐、一池三山、转换、小中见大、藏露互引、人间仙境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跨越明清两朝,历时二百八十三年,期间几经废弃与破坏。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置东、西二园,并于东园广搜奇石。同治十二年(1873年),园林部分为常州盛康购得,缮修加筑,使园内佳树荣而佳齐茁,奇石显而清流通,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23300平方米)。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留园之中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着名太湖石之王“冠云蜂”坐落于此,北部具有农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有山林野趣。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如此四种不同景色,在园林众多的苏州,惟此留园。 一、留园与古典美学 “几处楼台画金碧;个中花石幻灵奇。”留园门厅中这短短十四个字就说尽了留园之美。那么,留园之美,美从何来?要解析留园之美,就不得不从中国古典美学说起。中国古典美学自先秦到清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其间儒家、道家、释家、禅宗美学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及学派,他们共同构成了风格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古代三千年文明,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代,农业经济决定了人们以血缘关系相维系,团结生产。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使人们对自然、对天、对神(天的统治者)都有很深的感情。人们认为人与大自然与整个宇宙是和谐统一的,是一个整体。这种以宇宙整体和谐为基础和中心的文化和谐观念影响到中国美学,是宇宙为整体,以整体为美,以整体的和谐为美。

无限维空间中的点_以留园为例_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

无限维空间中的点The Points in the In ? nite Dimensional Space :The Analysis on the Space Meaning of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Lingering Garden (Liu Yuan) as an Example 陈 丹孟 凡 玉 Chen Dan Meng Fanyu 中图分类号 TU98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9)07-0173-05摘 要 “步移景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包含空间转换与景致变换两重意思。以留园为例,选取从入口到还我读书斋一段,将园林实体要素看作提高空间维度的点,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给“步移景异”一个空间说法。 关键词 步移景异 留园 无限维空间 实体要素 Abstract "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 is a major artistic fe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it contains two meanings: space conversion and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The paper take for example, select the section from the entrance to the Reading Architecture, c o n s i d e r t h e p h y s i c a l e l e m e n t s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s t h e p o i n t w h i c h c a n increase space dimension and stud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lements, in order to give an argument to "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 Key words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Lingering Garden (Liu Yuan), Infinite dimensional space, physical elements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学VS设计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430072 yueliang713@https://www.doczj.com/doc/7b15396511.html, 2009 03 18 坐标轴里的可计量的维度所解释的。 多维空间一般使用类比的方法推导出来的,欧氏几何中点是0维的,点沿直线运动成一维直线,直线平行或旋转成二维面,平面再沿不在平面内的一直线移动或旋转就成三维立体空间,用此方法推论,三维立体沿一个直线移动就成四维空间,依此至无穷。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亦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游人所在的点为“站点”,所在的空间为“本体空间”,从本体空间向外部空间看去,与某一实体(可能是对景物,或者仅仅是一个任意的物体)形成视线,将人对本体空间的感受引申到更大的一重维度上去。但是,外部空间中存在很多这样的视觉落点,远近 “步移景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其中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人身处在流动的空间之中,在行进中可以感受到空间的连续变换;其次,人的视线所至皆是不同的景致。这两方面内容是统一的,是由空间的属性决定的。 1 解析园林空间的维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空间视作三维立体,用边界来限定长、宽、高。但是,数学中早已明确空间的维数是无穷的,不但有四维,还有五、六、七……维空间。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空间与日常生活不尽相同,空间以异常大的密度和错综的结合方式涌现在人的面前,其空间就不再是能被 —— 以留园为例,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 图1 留园平面图 建筑历史 Architectural History ·古、近代园林·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报告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留园分析

,前厅内光眼前一亮,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 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此 为“二收”。

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此六大漏窗, 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 运用。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 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行 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此为“三放”。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漏景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 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 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衬托手法突出主题 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所以在景观 面积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运用衬托的手法,利用有限的面积 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需要池周围的池岸、建筑物、花 木能恰当地发挥合衬作用,使得池面虽小却能产生辽阔的感觉: 一、可亭尺度的小巧,衬托出北部假山的高大(实际高度不超 过5米),此时假山就是亭子的基座,产生了一种雄奇峻拔的气魄, 模拟出了一种“咫尺山林”的意境。 二、刻意缩小可亭的尺度,利用透空小巧的亭子衬托水面的开 阔。 三、平净深碧的池水衬托峥嵘的石山。 咫尺山林——可亭一景 西侧东侧

留园简介

留园简介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僕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大师周时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 ”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嘉庆七年(1802),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

毁圮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 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并廷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园林专家和技艺高超的古建工人。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90年代安,又修复了盛家祠堂和部分住宅,使原来宅、园相连的风貌进一步趋向完整。 留园为我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A级旅

苏州留园简介

留园简介: 留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时泰的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晚清著名学者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主要谈谈留园的亭子:冠云亭(东部)、可亭(中部)、至乐亭(西北部)、舒啸亭(西北部)、佳晴喜雨快雪之亭(东部)。 冠云亭

冠云,峰名,为观峰而设。亭为六角攒尖,顶部饰有如意桔子。 可亭 出轩东行,渡石桥,跨山涧,沿着卵石山径曲折而上,来到山顶小亭,山顶小亭名可亭,在亭中南望,“涵碧山房”与“明瑟楼”形如一艘航船,停泊在水边。整组建筑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布局,给人既有变化而又美观自然的感受,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法中主景偏右的传统手法。 至乐亭 《阴符经》:“至乐性馀,至静则廉”。昔王右军生平笃嗜种果,谓此中有至乐存焉。盛氏时亭外皆植果树,园主取名“至乐”,即袭此意,主人能兼永叔右军之乐,主人之乐至矣。今果树虽无,但此处景物疏朗,使人胸怀宽畅,心情快乐。亭为六合舍顶,系仿天平山范祠御碑亭略变形而成。 舒啸亭

陶潜《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亭为圆形攒尖式。建筑在西部土山上,下临清流,借以为名。盛氏时此处为“月榭星台”,解放后重建,改名“舒啸”。活泼泼地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名。建筑为水阁形式。单檐歇山造,四面环有走廊。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佳晴,宋范成大诗“佳晴有新课”。喜雨,春秋谷梁传,“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快雪,王羲之帖“快雪时睛”。都是指对农田有利之意。这里指四时景物,不论晴雨都好,亭为单檐歇山造,原来“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馆后院西北方向。 好不容易找到图片了,真心不容易啊啊。。%>_<%。匾额实在是找不到,好像本来就没有。不足之处就更没有了。。感觉不太好,先发过去,不行告诉我,我改改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留园 1571 姚旭15080168 概况: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历史沿革:留园始建于明代,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清代,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同治十二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平面布局图:

留园设计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

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空间序列 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通过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和美的享受。但是良好的序列章法还是要靠通过每个局部空间的装修、色彩、陈设、照明等一系列艺术手段的创造来实现的。因此,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非常重要。 空间序列的全过程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空间过渡。对不同序列阶段,在空间处理上各有不同,造成不同的空间气氛,但又彼此联系,前后衔接,形成按照章法要求的统一体。,空间序列的构思是通过若干相联系的空间,构成彼此有机联系,前后连续的空间环境,它的构成形式随功能要求而不同。园林中“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先抑后扬”“迂回曲折”、“豁然开朗”等空间处理手法,都是采用过渡空间将若干相对独立的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将视线引向高潮。一般来说,在高潮阶段出现以前,一切空间过渡的形势可能也应该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应基本一致,强调共性,因以统一的手法为主。但作为紧接高潮前准备的过渡空间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等用以强调和突出高潮的到来。统一对比的建筑构图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在室内空间处理上。 留园分四个景区(中、东、西、北部),每个景区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贯通,缱绻徘徊之间,令人留连忘返。可按两条游览路线进行。 第一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自在处——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古木交柯——绿荫——涵碧山房——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东部,再游北部、西部,最后游览中部。第二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绿荫——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待云庵——冠云亭——冠云楼——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中部,再游东部、南部、北部、西部。如果是雨天,你就可循着园中长廊而游,不湿衣襟而获雨中游园的雅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