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园

留园

留园
留园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留园。苏州留园与拙政园,南京的瞻园、无锡的寄畅园、上海的豫园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

作为私家园林,留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徐泰时时任工部侍缮郎,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交通部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回到苏州后,置地造园,以颐养天年。

请大家首先看一下留园的大门,粉墙黛瓦朱漆黑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或是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或是基于过去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所得的不义之财而藏富不露的理念,所以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外观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近普通民居。好我们现在进门参观。

看门厅正中的屏门上嵌着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精雕细刻相缀而成,送给古城苏州的礼物。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著,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各位请从右边走,1961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它是于1998年立的。

留园的美景在哪里?沿着这条S型的清幽长廊前行,可以看到在我们左首有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

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从而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此可谓一举两得。

请看这个小院。在不大的范围造园者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的“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这条S型的清幽长廊长达数十米,不断的随空间的变化、明暗的转变而收放自如,挑起游客的游兴,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

再请看这里是一个敞轩,敞轩内悬有吴云所书“留园”的横匾。前面说过此园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应该叫“徐园”才对,那为什么称之为“留园”呢?原来呀,徐泰时有一个好儿子,摊上这么一个有钱的老爸,而无思在学业上进取以求富贵,平时无所世事却风花雪夜、好赌成性,将老爸辛苦挣下的若大家业一夜之间输给了别人。看现在,很多的家长也同样是自己辛辛苦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一心扒望着给子女留下多少钱财,熟不知倒有可能反是害了他们。

这徐泰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到了明清之际,此圆已逐渐荒废。清乾隆年间,广西右江兵备道也就相当于广西省军区司令员,吴县人刘裕刘蓉峰从任上归老故乡购的此园。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家花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到了同治年间,湖北布政使常州人盛康购得此园,盛康何许人也?他是中医药世家专为李鸿章置办军需用品,不知如何从李鸿章处得知慈禧太后患有一种难以启齿的隐疾也就是阴部骚痒之类的,多位御医都无法医治,慈禧太后很是苦恼。盛康即进献了祖传的秘方治好了慈禧太后的隐疾,慈禧太后懿颜大悦,特封盛康为湖北布政使也就相当于今天的湖北省副省长兼民政厅长,并将钓鱼岛等三个靠近台湾的小岛赏赐于盛康用以种植草药。至今慈禧太后的这道懿旨还在移居美国的盛氏后人手中,藏之于美国纽约博物馆。而小日本居然称钓鱼岛是他们的领土真是完全的歪曲历史事实,熟不知现今所谓的日本冲绳县按照腐败无能的清朝与日本订立的条约也还是属于中国的。国弱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增强中国的经济

实力,只有国家繁荣强大了我们老百姓的手里的钞票才会丰足生活才会更好。话说回来,盛康得此园,又重新修建一新。袭“刘园”其音易其字,将园名改成了留园。又有一说盛康在此园中发现一块落款为“伯温”的额碑,上题“长留天地间”几字,他很敬重明代的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认为有刘基刘伯温题额“长留天地间”的保佑,此园可长留于盛氏子孙后代了,故而命名“留园”。经过其子大军阀盛宣怀的用心经营,留园声名大振,成了吴中著名的私家园林。

请看这门楣上的砖刻门额篆刻的“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落款为“伯温”。其实此伯温非彼伯温,这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明代的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而是元代的周琦周伯温,周琦周伯温曾位居元朝的宰相,因历史教科书上对由异族统治的元朝泼墨很少,所以周琦周伯温的大名也就难为大众所知。“长留天地间”寓意是愿留园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的期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现在请大家看南面的这堵白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有古柏、女

贞两棵古树,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古木交柯”就是以树喻人,指古柏、女贞在地面以上人能看到的部分婷婷玉立、举案齐眉、礼貌相对;而在地面以下人看不到的部分则盘枝错节、相互依存、交柯连理之意。寓示家庭和睦夫妻恩爱。

再看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不同图案的漏窗,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漏景之用。此处六扇漏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步移景换”之妙。不信朋友们尽可以慢步窗边看一看是否真有此功效。这些漏窗在通风采光和透景、漏景的同时,窗本身的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丰富墙面审美内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窗的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的落影,为古朴的园林平添了几份活泼的生气。

江南的古典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因地制宜、以小见大,将一年四季的景色都浓缩于很小的花园空间,足不出户而赏四季变化的美景。这里是以赏春景为最佳的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看前方:紫藤开花绿波荡漾,东西榉枫如伞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回头看轩南墙壁上嵌有石额一方。朋友们能认出石额上所书的篆体是哪四个字吗?诶!应该是“花步小筑”。什么意思呢?“步”通“埠”。留园大门前的路原先并不以留园而命名,因为附近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近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花步小筑”,意思是我的这个留园算不得什么,只不过是花步里的一个小小的建筑而已。这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爬山虎缘壁而上又自然的垂下绿叶几许,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之笔。

赏过留园春色在来看看留园夏天的景色。出绿荫轩向北,绕过明瑟楼,这里就是留园中部宽敞的临水露台。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的绝佳之处。因此,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的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的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来命名的。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的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站在荷花台上欣赏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的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的佳例。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与水面之间所呈现的高与低的视觉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以低衬高”的造景手法.另外,从山水布局来函,这里水虽居中,山水其侧,但在审美上,山的气势却远在水的生机之上.水在这里只是衬托山体气势的一个“配角”。水中是简化的一池三岛的传统布局,体现了道家的老而无为的道家思想。坐在露台的栏杆

上,傍水临山留下你的身影是最好不过了。

从涵碧山房向西,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平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亭子。看左首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历代名人大家的文章诗词或书法的书条石三百七十多方,使得此廊成为极赋文化特色的历史长廊。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的历代名家石刻遗传至今,堪称留园一绝。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这个亭子稍事休息,大家看看亭中有一匾额,上面书有此亭的名字:“闻木樨香轩”,“木樨”是桂花的学名。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

上是一个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的。九月丹桂,在这把酒赏月,桂香扑鼻沁人心脾,是再好不过的享受了!

出闻木樨香轩东行,跨过山涧上的小石桥曲折前行,可看到几棵有着一、两百年龄的古银杏沧然挺拔于奇峰异石之间。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的小亭,这就是可亭。“亭”者:停也。意思是说游人可以停留小憩休息一下。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产于安徽灵璧县的灵璧石制成的。灵璧石也被称为“美人石”历来被视为石中上品,为什么也叫“美人石”呢?因为安徽灵璧这里曾出有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位美人-----虞姬,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妃。大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里曾有介绍。回过头来在看明瑟楼和

涵碧山房与我们隔水相望,明瑟楼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来命名,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前舱,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恰杭”。这里的“杭”通“航”。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的手法,使静止的建筑在审美上平添了一份动感。堪称苏州园林造景之一绝。为什么江南园林中几乎都有石舫呢?这里面有这么几个因素:

首先:这与江南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有关。地处水乡的江南,旧时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这船就是大户人家的“宝马”“奔驰”“劳丝来斯”“卡迪拉克”,而在园内修建石舫,既可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又能增添池水的动感生机。

其次:从建筑角度来看,石舫集中了亭、台、楼、阁、榭等多种建筑形式,而这些又都是江南建筑艺术的集萃,通过它还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

还有一点:人常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就是说:老百姓既可以将帝王推上政治舞台,也同样可以推翻暴政的政权。这里有期盼帝王要善待百姓,居安思危的愿望。但这是一只石舫,是永远不会:沉没的。寓意江山永固、流传百代。以此来取悦于朝廷。

再有:江南园林多石舫也是古代达官显贵恢复文人骚客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不受羁绊、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有陶渊明在归隐田园时,“舟摇摇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的闲情;有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逸志,这些都表现了文人士大夫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忠君抱国抱负。然而,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子里的那种忠君抱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儒家思想却始终无法抛弃。一旦帝王召唤,立即驾着“宝马”“奔驰”去领君命了。

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的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的轻巧与敦实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的对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而且我们现在是背北面南,

当冬日屋顶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而熔化,因为面对我们的屋顶朝北被阴所以积雪很难熔化,因而这里成为观赏雪景的好地方。不经意间我们已欣赏到了留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风光。

在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的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在这段花街铺地的北面有一条沿粉墙曲折而建的长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的延续。它除了有连结景点、遮雨避日等廊的功能外,还巧妙的遮挡了作为留园中部和北部分界的粉墙,从而淡化了北部与中部的分隔之感。

通过平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传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留园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的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的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的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

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这里有株明代古藤,据说明代苏州才子文征明常参与园林的设计建造,并在园林中刻意推广古藤,所以江南人也称此为“文藤”,倚着文藤摄像可将美景尽收其中,是喜欢摄影的朋友不错的选择。

过小蓬莱东侧小桥,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方亭,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这也作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一个主题思想,表现在造园的方方面面。

看前方的两层建筑,楼门额上的两字点出了楼名。大家不妨来认一认是哪两个字,认出来我可有大奖奖励哦!“什么?---山谷?---山鸡?看来是想吃鸡了,别急大奖得不到,但晚餐保证你有鸡吃!应该读曲溪”。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王羲之在浙江兰亭曲溪流觞的故事,留园的主人怎么讲也是进士文人出身,他最敬重号称书圣的王羲之,向往那种曲溪流觞洒脱不羁的闲

情逸志。所以以此而命名。

进入曲溪楼。底楼实际上是一道宽宽的廊,西墙上开有很大的空窗和洞门。通过它们可看到中部花园的秀丽景色,这是典型的框景,窗框、门洞被当作“像框”,因而在廊中看到的每副窗景也都是一幅立体而生动的画。同时,也有“步移景换”的效果。园林的原主人绝不会想到自己竟然已为几百年后来此游览的我们留下绝佳的观赏摄影点。

如果说西墙上的空窗和洞门宜移步动观的话,那么东面粉墙上所嵌的二十余幅方书条石则需止步静观方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欧阳洵、褚逐良、颜真卿等唐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以及明代苏州才子文征明晚年手书的小楷作品。

另外从园林建筑审美上看,这里西墙上大大的空洞、洞门与东墙上小方的书条石在游人视觉上形成了大与小、明与暗、虚与实的对比的同时,也在人们的心理上将山明水秀的现实世界与遥远的历史烟云有机地连在了一起。

从曲溪楼向北上二、三个台阶,我们就进入了楼的底层。这里和西墙和曲溪楼一样,设有两个大空窗,使中部园景自然透出,而东面则不设墙,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落地的长窗,与外面的五峰仙馆风格协调。继续往北,左手边绕过一缕花隔扇,便是春风池馆。这是一个向西敞开的水榭,与小蓬莱、濠濮亭构成一个小小的水院。周围的楼台倒映在明净的池水中,显得宁静而幽雅。

纵观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这组外形各异的建筑,以其精巧的构思,将留园中部的山水风光与东部的幽深庭院有机的连在了一起,让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审美心理上的自然过度。这也是留园以建筑;来化分空间这一艺术特色的绝好佳例。

现在来到的这个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庐山五老峰的写意神韵,于是取唐代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的诗意,将眼前的大厅命名为五峰仙馆。注意进入大厅的台阶用朵云石精心设计,取人在云上,人上人之意。这座高大宽敞的大厅,装修精美、陈设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厅堂”之美誉。这里是园主以前用于举行重大宴饮以及婚丧寿喜的活动的场所。由于

封建时代讲究男女授受不清,因此在大厅的中后部以一排屏门、纱隔和飞罩将大厅隔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南面,宽敞明亮,座椅严格按规制摆放,是主人宴请男宾之处。而北面则相对局促,是专为女眷而辟。厅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厅之称。大家也许奇怪楠木防潮防腐本身就具有自然的古朴光泽,那这些楠木立柱为什么要涂上黑漆呢?这里有历史的原因,抗日战争时期苏州成为沦陷区,小日本霸占了留园,并将这改为日军养马的马厩。楠木有一种自然的謦香,那马毕竟是畜牲啊,就经常地啃,啃的这些立柱伤痕累累面目全非,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解放,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对留园进行了整修,将这些伤疤用水泥补上,可怜这些立柱都成唱京剧的大花脸了。没办法,只好黑漆遮覆以求美观。朋友们可以仔细地看一看,依稀还有斑箔的痕迹。

留园有三宝,弥足的珍贵。我们先来看看游程所至的留园三宝第一宝--------大理石座屏。这块圆形大理石座屏就是留园三宝之一,产自于云南点苍山,直径达1.4米,属世界罕见。您看石面的自然纹理色彩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山水画。清风、细雨、远山、飞瀑、

密林、翔云,尤为人称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一天然的“朦胧月”,给人以“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的意境。

在看这隔厅的屏风上似有许多绘有花草人物图案的玻璃。其实呀,那并不是什么玻璃,玻璃发明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的园主人还没有福气看到。这是缯,丝绸当中的一种丝织品,不仅具有玻璃的功效而且更美观大方典雅!人说苏杭多美女,其实也不尽然,其它地方也有很多的美女啊!但为什么有苏杭多美女一说呢?这完全得益于江南水乡的灵气、太湖珍珠的养颜、苏杭丝绸的装扮。

大厅东、西墙上,还挂有四幅庄重典雅的大理石画挂屏。深褐色的屏板上各嵌一圆一方上下两块大理石。其天然石纹宛如一幅幅天然山水画,同时上圆下方的布置又表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含义。

与五峰仙馆东窗隔开一个小天井,有一砖洞门,门额上有“静中观”三个字,是清初学者朱熹尊所题写。意思是说,此门内的景物易静观。在这里,除建筑和焦叶、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满各位视野的都是太湖石,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为了在有

限的空间里造成更多的层次感,让人们在竹影摇摆间产生出“庭院深深几许”的美感。

小院北部是一座北朝南的辑峰轩。因轩前庭院中多有太湖石,所以以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诗句“前庐山,一峰独秀”来命名。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旧时园主对奇峰异石的钟爱之情。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不管是阳刚十足的黄石,还是线条柔和的湖石,其质朴而坚硬的品质,在中国传统文人的眼中早就被赋予了人文的精神。因此,在构筑文人山水园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时,石就作为文人作为抒发情志的绝好对象,成为造园不可或缺的第一素材。

辑峰轩环境幽雅,是吟诗作画,操琴对弈的佳处。峰轩北墙上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墙为了弥补粉墙在视觉上产生的空白,减少墙与窗之间的狭小空间所产生的压抑感,造园者在粉墙前,用洗炼的手法将数枝青竹和湖石点缀其间,从而使三扇窗变成了三幅立体的写意画。

大家看小院正中央立着一块太湖石“晚翠峰”,是旧时园主的心爱之物。其上部的形状如苍鹰展翅俯冲,峰下方又有一湖石,形状像猎犬头部,正凝目仰视着上

方的苍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鹰犬斗”画面。说明了什么?尽管这些文人士大夫希望隐逸,但骨子里的那种忠君抱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儒家思想却始终无法抛弃。一旦帝王召唤,立即驾着“宝马”“奔驰”去领君命了。在“鹰犬斗”的西边还有一石大家看象什么?哎!对了,乌龟。你看这长长的一段就是龟头。乌龟古之四灵之一,象征着健康长寿之意。透过晚翠峰南面的空窗,可见窗外有一湖石屹立在其中。乍一看,宛如晚翠峰的镜中背影,妙趣横生,使得这个小小的庭院拓展了空间显得更有层次。在苏州古典园林的造景中,有时为了遮挡尽处,或丰富园景,经常运用镜子、空窗和门洞来造成一些虚景与实景的对应,使游人置身其中能产生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生动美感。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东部的主体建筑林泉耆硕之馆南厅外天井中,东、西各种有一棵金桂,中间石库门上有“东山丝竹”四字门额。“东山”原指晋代谢安在浙江上虞的隐居地,中国有一个“东山再起”的典故,说的是东晋谢安隐居浙江上虞东山,当时北方前秦的苻坚亲领百万大军挥师南下欲灭东晋,十分狂傲地不把长江天堑放在眼里,说把我的兵卒的马鞭子扔进长江就

留园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留园。苏州留园与拙政园,南京的瞻园、无锡的寄畅园、上海的豫园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 作为私家园林,留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徐泰时时任工部侍缮郎,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交通部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回到苏州后,置地造园,以颐养天年。 请大家首先看一下留园的大门,粉墙黛瓦朱漆黑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或是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或是基于过去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所得的不义之财而藏富不露的理念,所以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外观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近普通民居。好我们现在进门参观。

看门厅正中的屏门上嵌着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精雕细刻相缀而成,送给古城苏州的礼物。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著,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各位请从右边走,1961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它是于1998年立的。 留园的美景在哪里?沿着这条S型的清幽长廊前行,可以看到在我们左首有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

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一篇《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貌,那么同学们要如何做这篇文章的句子赏析呢?整理了《苏州园林》文章句子赏析,希望对你学习《苏州园林》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文章句子赏析1、“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多么富有画意的句子。“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一词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它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 3、如何理解“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大多”表示很多、大部分。“无所依傍”指不依靠在其他建筑物上,目的是增加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因为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林时

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增加观赏者的兴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意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园林特征的共同点,又从反面表明设计者追求目标的坚定态度。 5、“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此句精练而形象,写出了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而这种“错落有致”是符合自然美的原则的。 6、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特征。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这个特征。在这之后,文章还附带谈到苏州园林的一些次要特色:角落、门和窗、色彩。 7、“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写出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每一个极小的局部都是一幅美的画。 《苏州园林》原文赏析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地处阊门外留园路,在苏州园林中其艺术成就颇为突出。以其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曾被评为“吴中第一名园”。 留园厅堂敞丽,装饰精美,利用许多建筑群将全园空间巧妙分隔,组合成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这些景区用曲廊联系,全园曲廊长达七百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或蟠于山腰,或蜿蜒于水际,逶迤相续,始终不断,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 全园分为中、东、西、北四区。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份。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东部以建筑呈其佳丽,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不像欧洲花园那样一览无遗地展现它的规模与气派。到任何一个苏州私家园林去,几乎都是用欲扬先抑和渐入佳境的布局手法,给每位入园者一个期待和新奇的感觉。这其中,留园堪称典范,在苏州园林中的艺术成就颇为突出。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规模十分宏大,在苏州园林中首屈一指。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整座园子,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体,代表着清代风格。 留园景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二是丰富的石景。现就留园的多样变化的空间作一分析。 留园入口部分采用空间对比的手法,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顿觉豁然开朗。 对于入园门后,窄暗的巷道,逼仄的空间,极易给人产生单调、沉闷之感,留园则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行十数步,一个小天井,几株竹枝;再走几步一个大天井,一棵桂树,一个小方厅,暗示前面有景。抬头有一方门额“长留天地间” 点出园名,弄堂的尽头迎面是一大片花格的漏窗,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花园水池,但却看不清楚,把游人期待的心境提升到极致。 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处处恪守着我国传统园林

留园介绍

有道是:“苏州好,城里半园亭。”今天我将要为大家介绍江南私家园留园。 它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留园位于苏州,占地面积约3.3公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后取谐音“留园”。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地势西高东低,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中国园林向来讲究入口的障景设计,一般多以假山、建筑等实物作为屏障,以免园林美景一览无余。而留园的入口却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收放开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闹到静、漏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留园借用建筑空间变化以使游人心理上产生“障景”效果的手法。 入口的大门高不过2米许,宽不过1米5,很不起眼。小中见大,这正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从留园的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出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过道,设计者通过精心处理,辅之以漏窗等手段,使之成为留园游客心理上的“障景”,游人心理先后经历了三放、两收的过程方可欣赏到园林美景,达到欲扬先抑、引人入胜的效果。 留园中部的山水景区,与其他园林相比,最大特点也是最成功之处在于环池建筑造型的奇美精妙而又和谐自然,从绿荫馆、明瑟楼、涵碧山房,到远翠阁、清风池馆、西楼、曲溪楼,无一不是经典之作。而池中小岛小蓬莱将水池分割为一大一小、一旷一幽两块水面。小蓬莱的濠濮亭与岸边的清风池馆、西楼围合成一方小小的幽静水院,极有韵味。 东部庭园景区主要以厅堂建筑和精品石峰陈列为主,包括五峰仙馆、揖峰轩及石林小院、冠云峰景区三大部分。冠云峰景区以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冠云峰为中心,南为鸳鸯厅,堂北为大型庭园,冠云峰立于中央,峰前为水池,名浣云沼。冠云峰北为冠云楼,楼呈一字横卧,显得冠云峰的高耸入云。长达22米,以突出冠云峰的高耸入云。峰东偏北为冠云亭,峰西偏南为冠云台,所有建筑围绕冠云峰,如众星拱月般拥戴着冠云峰。 此次留园模型,为更好的表达出中国古典园林独有的特色,我们选择了竹质材料来加以体现。历时四周,使用一万六千根牙签,营造出了一座精致典雅的私家园林。

名园赏析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 1、苏州“拙政园”的见解、布局、特点、手法。475 全园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紧邻于各自的邸宅之后,成前宅后院的格局,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是一座大型的宅院。 中部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中部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中推山,池南建厅堂轩馆。主景在远香堂后两面,即前面是嶙峋崔嵬的奇峭山水,后面是平岗水坂的平原山水,奇峭有赖于用石,前山是用湖石叠成,有洞壑峰恋,但制作粗劣,且黄石与湖石混用。平远则需舒展,故在池中堆土成二岛,岛上竹树茂密,各建一亭,形成东西展开相互映衬的画面,具有浩淼的水面和土山茂林,富于江南情趣。后期所增加的南轩、荷风四面亭、小飞虹等建筑物都非常得当,成为很好的观景点,又是山水中的优美点景物。在远香堂的东西两翼,则有两组院落或景点:一组在东,有枇杷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三个庭院组成,形成富于变化的空间组合,再加上绣绮亭作为远香堂的对景,使东翼景观十分充实。另一组在西,有小沧浪水院、小飞红和香州石舫组成,以水院与水景为特色,使西翼也颇丰满。这两翼都以空间层次多、构图美而加强了远香堂作为主厅的地位,且东翼以院、西翼以水,其意趣各有不同。至于偏于一隅的见山楼,因体量较高大,处于偏远处是恰当的,也可补香州与南轩以北缺少对景的不足。 总体看来,拙政园中部的布局疏密相同,旷远与深邃兼备,尚保留一些宋、明以来的平淡简远的遗风。建筑物不少,却又不过于人工化,水面开阔,而又不失水层次的丰富。 西部原补园部分,以三十六鸳鸯馆前的山水为主景。此后经改建后较为拥塞,由澳邃而却开郎,山石堆砌过多,人工气息过重,只有倒影楼和宜两亭一线对景及水上波形长廊较有创意,是此处最佳景物。 其他值得一提的布局手法:原来的园门是邸宅备弄的巷门,经长长的夹道而进入腰门,迎面一座小型黄石假山犹如屏障,免得园景一览无余。山后小池一泓,渡桥过池或循廊绕池便转入豁然开朗的主景区,这就是造园的大小空间转换、开合对比手法运用之一例;中部的建筑布局以次景区的密来反衬主景区的疏,既保证了后者的苑若天成的大自然情调,又解决了因园林建筑过多而带来的矛盾。中部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园林空间丰富多变、大小各异。有山水为主体的开敞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敞空间,也有由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这些空间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形成一系列的序列组合,并突出表现了大园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的组景韵律感。

苏州园林—留园风景规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城市规划系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姓名:路遥 学号: 08290030217 班级: 08城建城规(2)班指导教师:顾康康 2011年11月

风景名胜区调研报告 ——苏州留园摘要: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切入,对苏州2009—2020年的旅游总体规划进行阐述,标示出所要叙述的留园在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建设中所处的区位特色与发展轴线向读者展示留园在苏州古城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同时从风景区规划的角度流线式介绍留园的各个景观节点的特色,及站在园林规划的视角粗略分析留园造园中的两个空间处理手法,最后是作者将对苏州园林的感悟与思考。 关键词:苏州旅游总体规划留园简介建筑角度入口处理 正文: (1)前言 调研背景:建筑与规划学院十月二十八日组织大四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规划实习,实习地点为苏州和上海,在苏州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苏州的古典园林,苏州博物馆等景点。十月二十四上午我们来到苏州古典园林之一的留园,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诣。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这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地段的感知,我们看到苏州留园的,感受到新老建筑思潮在这么一个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老城的交流与碰撞,学习如何在继承古典风格,传承古典艺术的同时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2)调研基本情况的介绍 以下为整个调研报告的叙述结构: 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中所处的地域位置 2.苏州留园的游览流线以及主要景观节点介绍 3.留园景观设计技法介绍(特别选出两点)

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所处的地域位置 宏观——整个城市“一核一带 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为主城旅游发展极核, “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 区”为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 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 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其中“一 核”为主城旅游发展的极核,“一 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 分别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区,环太 湖休闲度假区,水箱古镇观光休闲 旅游区。

六篇介绍苏州园林的导游词

六篇介绍苏州园林的导游词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几篇介绍苏州园林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借鉴。 苏州园林导游词一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并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马上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大家好好观赏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欢迎来到“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晁子凯,平常大家都叫我“晁操”。在去游览之前,我要提醒你们:不能乱丢垃圾,因为这里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尤其是不能把垃圾扔进水里。你们想:要是每个人都乱仍垃圾,那咱们苏州园林不就变成垃圾堆了,而且很快会变成世界最大的垃圾池。 游客们,我们现在到了园林的拙政园!你们别小看它,它可是与首都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四大名园。拙政园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来明代监察御史王成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为名。拙政园分东、中、西住宅三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在布置为园林的博物馆展厅。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拙政园,接下来就到了狮子林。狮子林有六百多上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和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为“林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因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享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怎么样,我讲得好吧!要是讲得好,就推荐你们的亲戚来旅游吧,我愿意为他们当导游。

留园

留园“还我读书处”建筑艺术赏析 “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钱咏所 还我读书斋为江苏留园内一处主要景点。从前是书斋,建筑为楼房,坐西向东,二重,硬山造,面阔两间,室内有楼上楼,楼前为天井。晋陶潜《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刘氏时称“还读馆”,盛氏时称“还读我书斋”,解放后曾称“还我读书处”,现已恢复原名。 留园和北京颐和用、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用舍称为全国四大名园。留园属私家园林。明万历21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筑东西两园(西园现为苏州戒幢律寺寺庙花园)。当时徐泰时聘请著名画家造园家周秉虑设计,在东园植花栽竹.凿池修亭,叠石筑山,建堂造接。清乾隆59年(1794年)回归观察刘恕,经五年整修和扩建,气宇恢宏。至光绪2年(1876年)为湖北布政使盛宣怀购得,又开拓东西两面,增褥建筑,经营十余载。因前用主姓刘而世人称之刘园,遂取刘字谐音为留园],成为当时江南著名园林。解放后,苏州市人民政府拨款精心整修留园,基本保留了原有的艺术风格。 留园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节奏明快。垒园可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景色各异,各具特色,能开能合,有主有从。中部是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东部为精美轩敞的庭园建筑,以冠云峰秀色突出主旋律,中部和东部是留园景色高潮部分。西部以大假山为主,丘壑小溪,山野风睐扑面,北部虽具乡村气息,但久已湮没毁圮,现辟为盆景园,花石路径,僻静清幽。四区景域以曲廊相连,廊长七百多米,随形而变,豌蜒曲折,使园景纵深奥妙变幻无穷。 留园中部景区是全园最精彩的区域,以水面假山为主,建筑沿四周布置,楼房轩阁之间以长廊联连,一派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中部建筑以“涵碧山房为主体,面阔三间,硬山造。建筑空间处理为南北开敞,东西山墙作封闭处理。涵碧山房轩敞高爽,陈设雅致。南有小院,以粉墙为背衬,紫藤攀依,垒湖石牡丹花坛,地面用冰纹石拼砌,清寂之感油然面生。山房北平台宽广,依临荷花水池,水面开阔,池水清碧,坐在乎台上,北望假山耸峙,可亭翼然。山光水影相映争辉。涵碧山房东的“绿荫轩为临水敞轩。轩西有青枫古树婀娜多姿,轩南墙上嵌有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所书“华步小筑四字,下面立一花台,台中植天竺、竹技、立石笋、期石、墙上蔓有爬墙虎,构图意境深远,富有立体感。将诗画园艺术熔于一体】。涵碧山房向西往北直至东北角的“远翠阁是—条剐具特色的爬山曲廊,廊长面曲折,运用了占边的手法T”,除兰处紧贴云墙之外,其余皆脱空布置。廊视山势高低环境需要,曲曲折折,高高低低,明暗交叉、逶迤延伸。有时划出一个个露天小空间,置以树石花竹,有时空出水头,使廊跨越水上,别具妙趣。特别是北部几折与墙相间的几个露天小空间,种植了不同品种的花木,叠垒不同形态的湖石,在整片白墙的映衬下,犹如一幅幅水彩画,清新,艳丽。爬山廊间有“闻术樨香轩,轩在两部假山高处。凭轩四真,中部景色尽收眼底。站立阶前俯身池心,似身处高台下临深渊。园中假山,分主副两山,主山偏北,东西横向展开,用湖石迭置,山峦起伏豌蜒,山南池边驳岸用水平结构岩层迭置,具有山势不高的平远山水意境。副山紧贴西墙,用黄石迭置,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园林史留园园林艺术分析

留园的设计艺术 ——苏州古典园林典型 概述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尤以建筑庭院划分与组合园林空间精湛见长。 留园是平地造园,空间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造园艺术、景观设计、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布局 留园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其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以山景为主,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留园分析

留园分析 ——2011级园林四班朱雯雯 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 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

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 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 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 留园东北中西分区 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 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经数年修葺和扩建,易名“寒碧庄”,也称“花步小筑”,或俗称“刘园”。刘恕中年归隐,曾聚湖石十二峰于园内,延人绘写题记,极一时之胜;又撰多部园艺著作,将自作小品文章及古人名书法帖勒石嵌砌在园内廊壁,共有书条石三百万方,更添园中的书卷气息。

留园旅游攻略

留园旅游攻略 景点介绍: 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贯穿,依势曲折,蜿蜒相续七百米之多,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特色景观 楠木殿 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窗户。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日军的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涵碧山房

留园赏析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专业:建工技术 班级:G14建工2班 姓名: 学号:20141408 指导教师:王丽娟

留园赏析 摘要: 留园之美虽然源于和谐,却又不单调枯燥。山、水、石、建筑、植物与四季时节相辅相成、交映变幻,造就了留园独特的一园四景格局。留园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以上种种使得留园之中从山水到庭院、庭院到田园、田园到山林的转换丝毫不显突兀。一切的转换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安详。 关键词: 和谐、一池三山、转换、小中见大、藏露互引、人间仙境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跨越明清两朝,历时二百八十三年,期间几经废弃与破坏。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置东、西二园,并于东园广搜奇石。同治十二年(1873年),园林部分为常州盛康购得,缮修加筑,使园内佳树荣而佳齐茁,奇石显而清流通,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23300平方米)。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留园之中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着名太湖石之王“冠云蜂”坐落于此,北部具有农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有山林野趣。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如此四种不同景色,在园林众多的苏州,惟此留园。 一、留园与古典美学 “几处楼台画金碧;个中花石幻灵奇。”留园门厅中这短短十四个字就说尽了留园之美。那么,留园之美,美从何来?要解析留园之美,就不得不从中国古典美学说起。中国古典美学自先秦到清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其间儒家、道家、释家、禅宗美学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及学派,他们共同构成了风格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古代三千年文明,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代,农业经济决定了人们以血缘关系相维系,团结生产。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使人们对自然、对天、对神(天的统治者)都有很深的感情。人们认为人与大自然与整个宇宙是和谐统一的,是一个整体。这种以宇宙整体和谐为基础和中心的文化和谐观念影响到中国美学,是宇宙为整体,以整体为美,以整体的和谐为美。

无限维空间中的点_以留园为例_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

无限维空间中的点The Points in the In ? nite Dimensional Space :The Analysis on the Space Meaning of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Lingering Garden (Liu Yuan) as an Example 陈 丹孟 凡 玉 Chen Dan Meng Fanyu 中图分类号 TU98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9)07-0173-05摘 要 “步移景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包含空间转换与景致变换两重意思。以留园为例,选取从入口到还我读书斋一段,将园林实体要素看作提高空间维度的点,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给“步移景异”一个空间说法。 关键词 步移景异 留园 无限维空间 实体要素 Abstract "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 is a major artistic fe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it contains two meanings: space conversion and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The paper take for example, select the section from the entrance to the Reading Architecture, c o n s i d e r t h e p h y s i c a l e l e m e n t s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s t h e p o i n t w h i c h c a n increase space dimension and stud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lements, in order to give an argument to "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 Key words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Lingering Garden (Liu Yuan), Infinite dimensional space, physical elements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学VS设计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430072 yueliang713@https://www.doczj.com/doc/0714582973.html, 2009 03 18 坐标轴里的可计量的维度所解释的。 多维空间一般使用类比的方法推导出来的,欧氏几何中点是0维的,点沿直线运动成一维直线,直线平行或旋转成二维面,平面再沿不在平面内的一直线移动或旋转就成三维立体空间,用此方法推论,三维立体沿一个直线移动就成四维空间,依此至无穷。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亦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游人所在的点为“站点”,所在的空间为“本体空间”,从本体空间向外部空间看去,与某一实体(可能是对景物,或者仅仅是一个任意的物体)形成视线,将人对本体空间的感受引申到更大的一重维度上去。但是,外部空间中存在很多这样的视觉落点,远近 “步移景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其中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人身处在流动的空间之中,在行进中可以感受到空间的连续变换;其次,人的视线所至皆是不同的景致。这两方面内容是统一的,是由空间的属性决定的。 1 解析园林空间的维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空间视作三维立体,用边界来限定长、宽、高。但是,数学中早已明确空间的维数是无穷的,不但有四维,还有五、六、七……维空间。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空间与日常生活不尽相同,空间以异常大的密度和错综的结合方式涌现在人的面前,其空间就不再是能被 —— 以留园为例,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 图1 留园平面图 建筑历史 Architectural History ·古、近代园林·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报告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留园分析

,前厅内光眼前一亮,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 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此 为“二收”。

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此六大漏窗, 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 运用。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 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行 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此为“三放”。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漏景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 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 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衬托手法突出主题 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所以在景观 面积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运用衬托的手法,利用有限的面积 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需要池周围的池岸、建筑物、花 木能恰当地发挥合衬作用,使得池面虽小却能产生辽阔的感觉: 一、可亭尺度的小巧,衬托出北部假山的高大(实际高度不超 过5米),此时假山就是亭子的基座,产生了一种雄奇峻拔的气魄, 模拟出了一种“咫尺山林”的意境。 二、刻意缩小可亭的尺度,利用透空小巧的亭子衬托水面的开 阔。 三、平净深碧的池水衬托峥嵘的石山。 咫尺山林——可亭一景 西侧东侧

留园简介

留园简介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僕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大师周时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 ”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嘉庆七年(1802),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

毁圮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 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并廷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园林专家和技艺高超的古建工人。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90年代安,又修复了盛家祠堂和部分住宅,使原来宅、园相连的风貌进一步趋向完整。 留园为我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A级旅

苏州留园简介

留园简介: 留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时泰的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晚清著名学者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主要谈谈留园的亭子:冠云亭(东部)、可亭(中部)、至乐亭(西北部)、舒啸亭(西北部)、佳晴喜雨快雪之亭(东部)。 冠云亭

冠云,峰名,为观峰而设。亭为六角攒尖,顶部饰有如意桔子。 可亭 出轩东行,渡石桥,跨山涧,沿着卵石山径曲折而上,来到山顶小亭,山顶小亭名可亭,在亭中南望,“涵碧山房”与“明瑟楼”形如一艘航船,停泊在水边。整组建筑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布局,给人既有变化而又美观自然的感受,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法中主景偏右的传统手法。 至乐亭 《阴符经》:“至乐性馀,至静则廉”。昔王右军生平笃嗜种果,谓此中有至乐存焉。盛氏时亭外皆植果树,园主取名“至乐”,即袭此意,主人能兼永叔右军之乐,主人之乐至矣。今果树虽无,但此处景物疏朗,使人胸怀宽畅,心情快乐。亭为六合舍顶,系仿天平山范祠御碑亭略变形而成。 舒啸亭

陶潜《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亭为圆形攒尖式。建筑在西部土山上,下临清流,借以为名。盛氏时此处为“月榭星台”,解放后重建,改名“舒啸”。活泼泼地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名。建筑为水阁形式。单檐歇山造,四面环有走廊。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佳晴,宋范成大诗“佳晴有新课”。喜雨,春秋谷梁传,“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快雪,王羲之帖“快雪时睛”。都是指对农田有利之意。这里指四时景物,不论晴雨都好,亭为单檐歇山造,原来“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馆后院西北方向。 好不容易找到图片了,真心不容易啊啊。。%>_<%。匾额实在是找不到,好像本来就没有。不足之处就更没有了。。感觉不太好,先发过去,不行告诉我,我改改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留园 1571 姚旭15080168 概况: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历史沿革:留园始建于明代,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清代,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同治十二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平面布局图:

留园设计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

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空间序列 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通过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和美的享受。但是良好的序列章法还是要靠通过每个局部空间的装修、色彩、陈设、照明等一系列艺术手段的创造来实现的。因此,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非常重要。 空间序列的全过程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空间过渡。对不同序列阶段,在空间处理上各有不同,造成不同的空间气氛,但又彼此联系,前后衔接,形成按照章法要求的统一体。,空间序列的构思是通过若干相联系的空间,构成彼此有机联系,前后连续的空间环境,它的构成形式随功能要求而不同。园林中“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先抑后扬”“迂回曲折”、“豁然开朗”等空间处理手法,都是采用过渡空间将若干相对独立的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将视线引向高潮。一般来说,在高潮阶段出现以前,一切空间过渡的形势可能也应该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应基本一致,强调共性,因以统一的手法为主。但作为紧接高潮前准备的过渡空间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等用以强调和突出高潮的到来。统一对比的建筑构图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在室内空间处理上。 留园分四个景区(中、东、西、北部),每个景区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贯通,缱绻徘徊之间,令人留连忘返。可按两条游览路线进行。 第一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自在处——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古木交柯——绿荫——涵碧山房——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东部,再游北部、西部,最后游览中部。第二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绿荫——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待云庵——冠云亭——冠云楼——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中部,再游东部、南部、北部、西部。如果是雨天,你就可循着园中长廊而游,不湿衣襟而获雨中游园的雅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