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环境变化-课程大纲

全球环境变化-课程大纲

全球环境变化-课程大纲
全球环境变化-课程大纲

兰州大学地理学基地课程教学大纲

全球环境变化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班地理学专业本科生高年级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在全球尺度上的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问题的实质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回答以下问题:1.大气中CO2如何影响全球温度?2.什么决定了海面变化、海面变化怎么样海岸环境?3.大气组成、地球温度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4.海洋、大气及陆地自然地理状况中决定气候时空模式的控制因子是什么?5.全球变暖的实质是什么?温室气体的来源是什么、如何控制?6.臭氧层空洞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保护平流层臭氧?7.酸雨和光化学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8.自然和人类迁移、人口增长是如何影响陆地环境的?9.全球尺度的自然灾变对于地球上一般生命及具体到人类的作用是什么?同时使同学熟悉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引导同学熟悉环境变化领域的专业外语词汇和科学论文英文写作,通过课堂训练和文献阅读,使同学基本掌握地球科学论文的英文写作技能,为独立完成所在领域的论文英文撰写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全球环境变化课程阐述了地表自然环境在历经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受到的人类活动深刻影响。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表环境的自然演化过程、全球环境的控制因子(太阳辐射、大气、海洋、冰川等)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反馈机制、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影响和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相处等重大科学问题。首

先了解全球环境的背景知识,如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形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板块构造格局等;然后介绍地球环境形成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大气圈的演化历史及其在地球温度变化中的作用,通过地球表面新生代以来温度变化了解全球环境的过去变化过程;在现代环境格局下,大气和海洋环流、海面变化及其环境效应是当代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是近代以来全球温度升高的原因之一,温室效应的机理、温室气体的来源及其控制正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各国家间争论的焦点;平流层(同温层)臭氧(O3)是太阳光线中紫外线的天然屏障,但是由于氟利昂(CFCs)的使用导致臭氧层的破坏甚至臭氧空洞的出现,对人类及地球表面生物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保护臭氧层也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任务;化石燃料燃烧、工业废气的排放导致低层大气成分的改变,酸雨、光化学污染也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迁移、人口增长导致的在区域开发、资源利用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是全球环境问题不可忽视的方面;地球生命进化繁衍过程中还受到灾变(主要是大的地质灾害)的影响,灾变也会对地球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地质历史时期的灾变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未来可能灾变发生时对人类环境造成影响的类比。

作为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还增加英文科学论文写作部分,介绍国际科学论文写作规范和要点、科学论文摘要写作示例,按科学论文摘要和综述论文分别进行课堂写作训练,评阅指导。

(四)教学时数

总学时数:54

学分:3

(五)教学方式

多媒体双语教学(英文教材、英文讲授、中文辅导),课堂讲授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二、本文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

第一章变化中的地球

教学要点:

主要介绍全球环境的背景知识,如地球形成演化、内部结构、外部特征、板块构造等,介绍全球环境变化涉及的各个要素。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太阳系和地球的起源

一、银河系及其子星的形成

1.银河系及子星的年龄

2. 银河系的形成

3. 最初的成分

二、太阳系

1. 恒星的形成

2. 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星系

3. 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

4. 行星的特征(质量、半径、密度、反射率等)

第二节地球内部结构

一、我们是如何知道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成分的

1.结构的推断来自对地震学的研究

2.内部的物质组成的推断来自对陨石的研究和试验

二、内部结构

1.地表:地壳

2.外层:地幔

3.内层:地核

第三节地球磁场

一、地球磁场的产生

二、地球磁场的概念

三、地球磁场的特点

第四节地球表面特征

一、表面特征的形成

1.地球内能使陆地、海洋、山脉、火山等形成

2.太阳能使空气、温度和生命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二、表面特征

1.海洋和陆地

①海洋(洋脊、海底火山、深槽、还有平原和河流三角洲)

②陆地

2.冰盖和岛屿

3.山脉

4.火山

5.高原

6.平原

7.沙漠

8.河流

三、它们的分布范围及其原因

第五节板块构造

一、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二、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1. 非洲和南美洲吻合得很好

2. 来自不同大陆的两块岩石有相同时代

三、从大陆漂移理论(20世纪早期)到板块构造理论

四、地表的七个主要板块和几个次生板块

考核要求:

掌握地球各圈层的结构、地球磁场极性与变化、表面各地貌类型特征专业词汇。

第二章年代学

教学要点:

介绍记录环境变化的内在地质时钟、地球的年龄的计算、放射性时钟、放射性碳定年、岩石与陨石定年、太阳系与地球年龄、地壳事件定年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记录中的内在地质时钟

环境变化的年代记录有以下几种:

一、树轮年代学

1.原理

2.方法

3.包含的信息

二、冰芯

1.原理

2.方法

3.应用

二、珊瑚

1.原理

2.方法

3. 包含的信息

三、 沉积物 1. 原理 2. 方法

第二节 外推法计算地球的年龄

第三节 放射性地质时钟

一、基本概念.

1. 核种

2. 同位素

二、放射性测年的原理

1. 放射性衰变的的基本法则:

t N ?? =N λ- 其中t

N

??表示 随时间的变化率,N 是在那瞬间出现的放射性核的数量,λ为 衰变常数。 也可表示为:

N=N 0e -λt 其中e (e=2.718)

2. 半衰期

λ=0.693/t (1/2)

第四节 放射性碳测年

一、碳的起源,14C 1. 宇宙射线的产生

H + (p)+ atmosphere neutrons (n)

n + 14N 14C +p 14

C+O 2 14CO 2

2. 放射性碳测年的可能性 二、射性碳测年

1. 14C 的半衰期是5730年

(14C/12C)sample =(14C/12C)atmosphere ×e-λt

年龄t =

λ1?()()sample

C C atm C C 12/1412/14ln , λ=0.693/5730y=1.21×10-4y -1

2. 方法:

常规方法:计算绝对的放射量 AMS 方法:测量14C 的相对含量 3. 测年范围

放射性测年的时间范围应限制在40000年之内

第五节岩石和陨石的定年方法地质年代表:

第六节太阳系和地球的年龄

第七节地壳事件定年与地质年表

考核要求:

掌握利用树木年轮、14C、及其它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熟悉年代学专业词汇。

第三章大气圈演化

教学要点:

介绍现代大气组成、大气圈结构、辐射平衡与大气保温效应——“温室效应”、大气的起源、大气质量与组成如何随时间变化、大气中氧气的独特性以及大气的综合历史等。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大气组成

一、现代大气组成的原因

二、现代大气组成

1.大气中的两种主要气体

①气体:氮气、氧气

②形成

2. 第三种气体

①气体:氩(1%)

②形成

3. 其他气体

与N2, O2,Ar.相比,其他气体的量相对很少

海平面附近的干洁空气组成

===============================================

组分体积含量分子量

===============================================

氮气78.084 28.0134

氧气20.9476 31.9988

氩气0.934 39.948

二氧化碳0.0314 44.00995

氖气0.001818 20.183

氦气0.000524 4.0026

氪0.000114 83.80

氙0.0000087 131.30

水蒸气0.00005 2.01594

4. H2O和CO2

①在大气中的作用

②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大气圈的结构

一、对流层

1.概念

2.底层和顶层的对比

3.发生的天气现象

4.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

二、平流层。

1.概念

2.高度范围

三、逸散层

四、热层

第三节辐射平衡与大气的保温——温室效应

一、太阳光线的组成

1.可见光

2.红外线

3.紫外线

二、地表接受的主要射线

二、温室气体

1.形成

2.主要气体(H2O和CO2)

三、辐射平衡

1.概念

2.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大气的起源

一.大气层是如何形成的

1.稀有气体

2.解释依据

二、解释大气和海洋历史证据来源

和太阳相比,地球表面

1.地表H同位素D和2H的比值高

2.地表C、H比例相当高

3.大气层中的稀有气体相当丰富。

三、地球上大气的起源

1. 地球增长时包围的气体和在太阳中的大致平衡。

2. 万有引力使地球保留了一定的气体。

3. 当地球达到现在的规模,已分离成铁质的地核和硅酸盐的地幔,是火星碰撞的结果。

4. 大气层的暂时高温(高达16,0000K),使原始大气层和上地幔的大部分气体离开星球。

5. 早期大气层主要是水蒸气。后辐射冷却凝结进入海洋,那时和海洋超过了现在的规模。

6. 太阳系的物质中由于C与H较低。CO2和CH4,可能像H2O 、Ne或Ar一样,产生C的气体在发生碰撞时离开地球。

7 碳质球粒状陨石给地球C,氧化后变成CO2再升温。

8. 岩石表面Na、K、Mg、Ca这些阳离子和水中的H+交换后成碱溶液,从而吸收空气中的CO2来减少大气层中的CO2含量。

9. 随着温室气体的减少,地表温度增加到了适合生命出现的程度。早期像这样的适温细菌出现。

10 生命出现后氧气增加。

第五节大气的质量与组成如何随时间变化

第六节大气中氧气的独特性

第七节大气圈的综合历史

考核要求:

掌握大气圈的组成、结构、演化历史和大气的温室效应,熟悉掌握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专业词汇。

第四章自然灾变与生命史

教学要点:

介绍地质记录的灾变事件、星外物体与地球撞击和白垩纪——第三纪界限、古生代与中生代界限上的物种灭绝、未来可能的灾变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质记录中的地质事件

一、关于地球上生命史的几种观点

1.岩石水成论

2.火成论

3.达尔文的进化论

二、灾变论的提出

三、引起灾变的三种基本因素

1.大陆冰川

2.火山喷发

3.星外天体

第二节星外天体对地球的冲击

——白垩纪—第三纪(中生代—新生代)界限

一、中生代末新生代初发生了自然灾变

二、对引起这种灾变的原因探讨

1.物种之间的竞争

2.微生物作用

3.行星际的影响

①如何判断这种影响

②为何在白垩纪—第三纪引起灾变

.三、与地球撞击而导致物种大量灭绝的原因

1.这种撞击使尘埃、水和气体被吹到了大气中.

2.彗星中的碳化合物转变成了窒息生命的氰气

3.释放大量CO2到大气层中石灰石溶解

4. 引起一些短期的环境事件,如酸雨和森林火灾

第三节古生代——中生代(二叠纪—三叠纪)界限的物种灭绝

一、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初大量物种灭绝

二、对引起这种灾变的原因探讨

1.单独的陆块出现

2.玄武岩大量涌出

3.大气中含硫的悬浮微粒

第四节未来的灾变

一、未来是否有可能再次发生灾变事件

1.两种观点

2.提出理由

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危害

考核要求:

了解地球在地质历史上曾经经历的灾变及其对地球生物的和人类的影响。

第二部分全球环境变化问题

第五章地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教学要点:

阐述地球表面新生代(6千5百万年以来)的温度变化、晚新生代的大陆冰川作用、深海记录的过去250万年中的冰期、冰期旋回与地球的轨道行为之间的联系、全新世以来的温度变化等。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地表温度有以下三个因素决定:

1.太阳的绝对辐射量

2.行星的反射率

3.温室气体的大气组成

第一节新生代(过去六千五百万年以来)的温度变化

一.来自陆地和海洋的记录

二.氧同位素如何纪录温度变化

1.化学键

2.氧的两种稳定同位素18O和16O

①H218O和H216O在温度上表现明显

②碳酸盐溶液中18O 和16O的分配与温度有关

A. 同位素交换平衡常量与温度有关的因素

a 溶解平衡常量

K sp (T) = [Ca2+]×[CO32-]

b 同位素交换平衡常量

[][][][]

[][]()

[][]()

1/3

221/3

3

16

3

18

1/3

3

1621/33

182(T)O H /O H O C

/O C O C O H O C O H K 1618

22218

216

-

-

-

-

=

=

B CaCO 3中O-18/O-16与热水的温度关系: T(℃) =16.9–4.2(δ

18

O c -δ

18

O w ) + 0.13(δ18

O c –δ

18

O w )2

③ 在高纬度的雪地和海洋中的18O/16O 不同的原因 三、为什么地球的温度在过去的650亿年增加了15℃

第二节 晚新生代的大陆冰川作用

一、山谷冰川的出现时间及其推断依据 二、大陆冰川的形成

第三节 深海沉积记录的过去二百五十万年以来的冰期

如何从深海沉积物推断大陆冰川 一、 有孔虫目 二、 推断方法

三、 适用范围(以北大西洋高纬地区为例)

第四节 冰期旋回与地球轨道行为的联系 一、.轨道驱动力气候旋回

二、冰期——间冰期旋回(图4-12, 79) 三、米兰科维奇理论

第五节 过去11000年来的温度变化

-3.5-3-2.5-2-1.5-1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南中国海的温度纪录(Pinxian Wang et al)

20007'N, 117003'E; 1727 m 水深

一、新仙女木事件

二、全新世(图4-14,83)

三、中世纪暖期

四、小冰期

五、20世纪变暖(图4-15, 84)

考核要求:

熟悉掌握地球表面温度在新生代以来的变化过程,理解晚新生代以来的大陆冰川作用和冰期旋回,理解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相联系的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机制,熟悉冰期旋回、轨道参数相关的专业词汇。

第六章大气与海洋环流

教学要点:

介绍全球的大气环流、海洋环流、海洋—大气耦合驱动的年际气候年变化等。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气环流

一、形成大气环流的原因

二、地球表面大气环流状况(图5-2, 89).

第二节海洋环流

第三节海洋—大气耦合环流驱动的气候年际变化

一、温度特征的描述

二、季风气候概况

1. 概念

2. 形成季风气候的三要素

3. 季风气候的特征

4. 发生的区域

5. 季风气候形成机制(图5-8, 98)

①冬季风

②夏季风

三、东亚季风

1.概念

2.形成的原因

3.发生的区域

4.研究现状

三、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1. 厄尔尼诺

2. 南方涛动

考核要求:

熟悉掌握全球大气、海洋环流机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理解季风气候和厄尔尼诺的成因,熟悉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专业词汇。

第七章海面变化

教学要点:

介绍潮汐周期、区域海面变化测量、世界范围的海面变化原因、过去1万8千年以来的海面变化、过去13万年以来的海面变化、海面变化的海岸效应、未来海面升高的相关问题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潮汐

一、潮汐

1.基本概念

2.形成机制

二、海啸

1.概念

2.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海面变化的区域测量

一、影响海平面变化的因素

1.区域性的变化

①区域地质作用

②大陆冰川融化

2.世界范围的变化

二、地壳均衡理论

1.概念

2.机制

第三节世界范围的海面变化原因

一、大陆冰川的冻融

三、海洋的涨落

三、板块构造

第四节过去18,000年以来的海面变化

一、过去18,000年以来的海面变化情况

二、推测的证据

三、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第五节过去130,000年以来的海面变化

一个冰期旋回(表6-6, 111)

第六节海面变化与海岸效应

一、海岸线如何反映海面变化?

二、海平面升高的影响是什么?

1.海盆堆积

2.海湾的形成

3.岛屿的形成(图6-8, 114).

第七节未来海面变化

一、最近100年的海面变化

1.变化情况

2.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

①山谷冰川的退缩

②全球变暖

③人类活动

二、对未来海面变化的预测

1.两种观点

①海面将继续升高

②海面将下降

2.事实依据

①南极洲(图6-11, 119)

②格陵兰(图6-12, 120)

考核要求:

掌握理解海面变化的原因和末次冰期旋回中世界海面的变化过程及其对人类环境的影响,熟悉海面变化与环境领域的专业词汇。

第八章二氧化碳、甲烷与全球变暖

教学要点:

讲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因子、过去15万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记录、更长时间尺

度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甲烷在大气中的作用、人为导致大气二氧化碳增加的未来变化的气候模拟等。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因子

一、地球表面的碳库

1. 陆地

①沉积岩石

②石灰岩

2. 海洋

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因子

1. 海洋的温度

2. 海洋的PH

第二节过去150,000年中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记录

一. 冰芯中的CO2记录

二. 气候变化与CO2含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1.两种可能性

2.气候是怎么驱使CO2浓度变化的

3.推论的依据

三、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在海洋中的纪录

1.如何理解冰期阶段CO2浓度的变化

2.大气CO2浓度变化反映的信息

第三节更长时间尺度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一、过去1000亿年以来大气CO2浓度变化情况

二、记录大气中CO2含量变化的因素

1. 海洋

①pH的来源

②板块构造

2. 生物

3. 山脉

4. 气候(图7-3, 133)

第四节甲烷

一、概念及其在大气中的含量

二、甲烷的重要性

三、甲烷的来源

1.化石燃料的燃烧

2.沼泽是产生甲烷的重要场所(沼气的由来)

3.人工湿地-稻田

4.反刍动物消化过程

5.生物燃烧

四、甲烷浓度的变化

1.影响因素

2.变化机制

第五节全球气候模拟(由于人为增加的)未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一、GCMs法

二、模拟结果

考核要求:

理解大气二氧化碳在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中的作用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理解全球变暖的实质何原因,掌握全球变暖研究领域的专业词汇。

第九章氟利昂与平流层臭氧

教学要点:

介绍平流层臭氧的保护作用、平流层臭氧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氟利昂的产生与南极臭氧空洞、世界范围内的臭氧减少、臭氧减少的后果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臭氧层的保护作用

一、氧层的概念

1.形成

O2 + hv→ O + O

O + O2→ O3

2.特性

二、臭氧层的保护作用

1. 臭氧耗竭两种机制

2.影响臭氧耗竭的因素

3. 臭氧层的保护作用

第二节平流层臭氧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一、影响平流层臭氧含量变化的因素(图8-1,P146)

1.季节

2.纬度

3.太阳辐射量

二、“南极臭氧空洞”现象

1. 概念

2. 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氟利昂与南极臭氧空洞

一、氟利昂的形成

二、为什么臭氧空洞会出现在南极

1.南极地区的特殊环境

2.ClO的形成和CFCs物质的增加

第四节世界范围的臭氧消耗

一、南极臭氧的损耗机制可应用到全球范围吗(图8-4,P150)

1.在较低纬度不能产生南极模式的臭氧分解过程

2.含氯的反应机制不是足够有效

二、研究现状

第五节臭氧消耗的后果

一、臭氧消耗的后果(图8-5,151页)

二、人类采取的措施

三、臭氧消耗问题与全球变暖问题的对比

考核要求:

理解平流层臭氧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机制和保护臭氧的举措,掌握臭氧与环境变化领域的专业词汇。

第十章酸雨与对流层臭氧

教学要点:

介绍硫、氮化合物的释放与酸雨、光化学污染、对流层臭氧等问题。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硫和氮化合物的排放与酸雨

第二节对流层臭氧

考核要求:

理解酸雨的形成和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理解对流层臭氧的产生和对人类环境的影响,熟悉酸雨和环境变化领域的专业词汇。

第十一章人类迁移、人口增长与环境变化

教学要点:

介绍农业起源与西方文明、大陆上的人类迁移与定居、人类迁移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冲击、水问题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起源和西方文明

第二节人类迁徙与陆地定居

第三节人类定居对环境的影响

考核要求:

掌握人类演化过程中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人类从游牧到定居到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地球表面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十二章科技论文英文写作

教学要点:

介绍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科技论文的特点、结构和组织语言的规范和要点,熟悉环境变化领域的科学论文写作的程序和要求,科学论文摘要的写作技巧、科学论文撰写中各个部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第十二章科技论文英文写作

教学要点:

介绍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科技论文的特点、结构和组织语言的规范和要点,熟悉环境变化领域的科学论文写作的程序和要求,科学论文摘要的写作技巧、科学论文撰写中各个部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科学论文摘要的写作

一、什么是摘要?

——高度概括要点

——扼要描述写作内容和目的

——以节略的形式来回顾写作内容

二、为什么要写摘要?

三、摘要的两种类型

1.报告摘要——包括科学论文.

●科学论文交流的内容

●包括目的、方法、范围、结果、推论和介绍

●高度概括要点

●内容长度从一段到一页或两页,依报告长度而定(通常少于论文长度的10% )

●通过摘要读者可决定是否读该报告

2.描述摘要—非作者所写

●告诉报告或论文内容

关于全球环境经济论文范文2篇

关于全球环境经济论文范文2篇 关于全球环境经济论文范文一:全球环境变化与健康 摘要:全球环境变化条件下的人类安全与健康问题,是20世纪末提出的重要问题。全球环境变化是指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的环境变化,本文主要从大气组成的改变、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全球化等方面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一些阐述。同时提及了我国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关键字: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健康;气候变化 一、全球环境变化 随着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科学家逐渐认识到上述环境变化的各个方面不仅加剧了空气、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而且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大城市拥挤的居住环境、就业竞争的压力、贫富差距等,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并引起的多种慢性疾病和疾病谱的明显改变等一系列安全与健康问题。目前,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虽然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搞清楚全球环境变化的机制、各种变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但已有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淡水资源、食物生产系统改变以及城市化等问题从多方面给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图为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及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途径)

二、全球大气组成改变及其健康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预计消极影响会大大超过其积极影响,其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且以间接影响为主。 对人类和其他动物而言,其影响包括免疫系统抑制;增加严重晒斑、白内障和表皮损害的发病率;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导致皮肤癌。臭氧层臭氧每减少1%,皮肤接触到紫外线辐射量就会增加2%,皮肤癌的患病率就要增加4%⑵。uv辐射对粮食作物和海洋浮游植物产生不利影响,会破坏食物链从而影响到人类健康.uvb辐射在低空大气层的增加会催化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产生高浓度的大气污染物,从而对人类的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大气成分变化对健康的另一重要影响就是臭氧层破坏使人类紫外线辐射暴。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健康问题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环境变化影响范围从改变大气层的组成成分到对不同尺度地球生态系统改变等多个方面,往往伴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消逝,特别是生境的消逝,分裂和改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首先考虑的就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对健康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维持生命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在保护生命健康和确保生命对变化所带来的压力具有恢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许多品种都来自野生物种,生物多样性还是医药的源泉,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意味着我们

全球环境变化考查方法说明及答案

《全球环境变化》课程考查办法 考查说明: 1.考查采用期末作业、出勤情况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 2.考查总分为100分,其中本次考查作业占60分,出勤情况占40分。考查题目: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在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哪些气候突变事件,各对全球环境造成哪些 影响。 (一)气候快速变换事件 1. D-O事件(Dansgaard-Oescheger Oscillations) 格陵兰不同地点的冰芯记录显示,末次冰期(距今最近的冰期)期间存在多次短期变暖事件,温度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6℃~7℃,从较现代低12℃~13℃增加到较现代低5℃~6℃,同时降尘减少4倍多,每次变暖持续的时间尺度约0.5ka~2ka,在110~15kaB.P. 期间共有23次。 2. Heinrich事件 哈特穆特·亨里奇发现北大西洋末次冰期的沉积层中普遍 存在6次大的冰漂碎屑沉积事件,反映了6次较大的冰山崩塌 融化过程。 并且,Heinrich事件与D-O事件的关系十分明显,每隔 几次D-O事件,就出现一次Heinrich事件,Heinrich事件正 是发生在D-O旋回的显著寒冷阶段。 (二)末次冰期的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包括两个冰阶和一个间冰阶,但前一个冰阶冰 川所造成的地貌常被后一个冰阶的冰川所改造,目前所能见

到的主要是盛冰期(25~15kaB.P.)的冰川遗迹。 研究表明,盛冰期的气温约比现今低8℃~13 ℃,而中 纬西风带气温比现在低15 ℃。雪线也明显低于现在,降水比 现在少(相当于现在80%),中国季风区可能降水更少,蒸 发量也明显减少。 (三)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 1. 定义:在1 2.9kaB.P.,温度在数百年内突然下降6℃, 使气候回到冰期环境。 2. 得名由来:在欧洲丹麦哥本哈根北部黏土沉积层中,发 现了北极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仙女木 的残骸。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次发 现,分别称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 件。 (三)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YD) 3.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的过程 冰河世纪(第四纪大冰期)结束后,地球气候大约在1.7万年前开始变暖,气温回升。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开始消融,海平面上升。到了1.3万年前,北美和北欧的冰雪已经融化了相当大一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开,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就在这时,在1.26万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

尔雅通识课全球变化生态环境学古松南开大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古松南开大学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 B、千分之四 C、万分之四 D、十万分之四 正确答案:C 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D 3、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正确答案:C 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 B、生物 C、水体 D、大气 正确答案:D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正确答案:D 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A 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正确答案:× 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正确答案:× 1.3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二氮 C、甲烷 D、氩气 正确答案:D 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正确答案:D 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正确答案:C 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答案:√ 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正确答案:× 1.4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5000-7000 B、7000-9000 C、50000-70000 D、70000-90000 正确答案:C 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2012年第9 期 教辅集锦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林春路/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 (224600)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 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轨道的变化(米兰科维奇理论)。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一是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长轴与短轴之比)以10万年的周期变化;二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21.6°~24.5°间变化,其周期为41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即近日点时间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转变,其周期约为23000年。另一个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地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大气冷却。 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等。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 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 )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 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候变暖,将使大量冰川逐渐融化,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山地冰川都几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后退。美国NOAA 卫星观察到的雪盖资料表明:1980年以来,全球的雪盖面积减少了9%~13%。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位于拉尔森冰架的一块像牛津郡那么大(约2900平方千米)的冰山已从南极大冰原分离,并逐渐涌向大海。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等原因,导致全球海平面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对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升高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此外, 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自然灾害从未间断:1991年的特大洪水肆虐江淮大地;1992—1993年的持续干旱横扫整个东部;1994年夏季华中出现旷日持久的干旱和高温酷暑天气,而华南与东北则出现严重的水患;199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辽河平原又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暴雨洪水。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字,仅1994年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受灾面积就达0.5亿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1700亿元。新世纪以来,各种极端天气就没有间断过,特别是2010年更是反常,北方出现冬天暴雪奇冷天气,春季西南5省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受灾耕地面积达到1.11亿亩,2212万人出现饮水困难,持续干旱近五个月,仅云南一省就损失170亿元。 3.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全球气候变暖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加大,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数量上将有所增加,空间范围也将扩大。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威胁人类,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国家低收入人口的健康。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全球气候变暖,还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如蚊子)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有其有利的一面, 但更多的、令人担忧的却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并寻求适应或延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是摆在全人类面前一道崭新的课题。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反过来又影响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反馈的复杂过程。气候异常与环境问题无国界,世界各国只有积极参与,全球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才能够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变暖的形势,目前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技术上最切实可行的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吸收功能。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21

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轨道的变化(米兰科维奇理论)。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一是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长轴与短轴之比)以10万年的周期变化;二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21.6°~24.5°间变化,其周期为41 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即近日点时间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转变,其周期约为23 000年。另一个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地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大气冷却。 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等。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 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

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候变暖,将使大量冰川逐渐融化,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山地冰川都几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后退。美国noaa卫星观察到的雪盖资料表明:1980年以来,全球的雪盖面积减少了9%~13%。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位于拉尔森冰架的一块像牛津郡那么大(约2 900平方千米)的冰山已从南极大冰原分离,并逐渐涌向大海。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等原因,导致全球海平面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对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升高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此外,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自然灾害从未间断:1991年的特大洪水肆虐江淮大地;1992—1993年的持续干旱横扫整个东部;1994年夏季华中出现旷日持久的干旱和高温酷暑天气,而华南与东北则出现严重的水患;199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辽河平原又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暴雨洪水。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字,仅1994年全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

中山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全球环境变化 题目名称: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班级:经济二班 姓名:吴超贤 学号: 10307046 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0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网站设计与管理》课程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 学生:吴超贤 (国际商学院经济二班,学号:10307046) 摘要: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也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但这种气候的变化势必会将我们人类引向灭亡的道路,有人说这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报复,人类为了发展经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断的破坏环境,例如将工业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空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这些都使人类面临着巨大的灾难,虽然现在人类已经重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也在想各种方法去补救,但这会不会太晚了和人类所实施的方法是可以做到,可以有效呢?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化,气候与人类活动,气候灾害,人类与气候,全球变暖 一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气候的自然变化为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及生物圈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大气圈是整个气候系统的温度计,是气候变化的表征。内在因素:大气成分、地形、植被、冰雪覆盖面的变动,大气与海海洋的交互作用,大气、生物圈、陆地之间的交互作用,甚至云量的多寡及分布,都造成大气环流的变动。外在因素:太阳辐射量的改变、火山爆发、板块飘移、地形变动人类:人类的活动曾改变区域气候,也曾因为气候变动发生浩劫。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程度更大 二全球气温的变化 (一)变化趋势: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

身边的全球变化 随着人类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进步,人类左右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从很久以前的顺从、适应自然到现在的改造自然甚至征服自然,这一过程全球的变化诸如温室效应和全球增暖、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等全球性的环境恶化无时无刻在我们身边进行着,并直接影响地球生物的生理活动和生存。但是人类现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经超越了地球变化和缓冲强度,这将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个过程产生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应经不是一个学科的范围,而是整一个地球系统问题。而身边环境的变化也无时无刻的表现出严重的全球环境恶化。 就温室效应而言,我们身边也是时刻可以感受得到。总所周知,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其最直接影响就是造成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尽管其数值很小,当在气象意义上来讲是巨大的。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身处南粤地区的我们更是深有体会。其中当年的黑格比、莫拉克等带来损失十分巨大,狂风暴雨,台风过后惨不忍睹。次生灾害严重,滑坡、溃堤等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更是大于财物上的损失。另一方面,温室效应还会造成地球上病害虫的增加,增加了害虫生长气候的时间。海平面上升沙漠荒漠化增加等等,都是无时无刻在进行着。尽管温室效应会带来一定量的植物粮食产品增产,但总体来说,它的弊大于利,是我们应该警惕的。提倡低碳生活,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发烧的地球降降温。 森林锐减,沙漠化程度加深。森林可以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资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森林锐减,主要原因是人类毫无制约的砍伐树木,片面盲目过激的追求一时的经济收入,造成绿化率的锐减,荒漠进一步扩张。造成自然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的减少,绿化是地球之肺,肺受伤了,那么地球的自我净化能力深受影响。还有就是容易发生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全球环境变化的不良后果及对应策略

全球环境变化的不良后果及对应策略 摘要:作为这个星球上与众不同的生物,人类凭借自身与生俱来的智慧改造着大自然,这固然使环境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疯狂的改造造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它们对生态,对人类社会正造成造成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问题很可能进一步恶化造成更严重后果,所以人类在充分反思自身行为的同时有必要居安思危,积极寻求对应全球环境变化的策略。 关键词:全球环境变化,全球变暖,生态影响,应对策略 1全球环境变化是一种过程缓慢,范围广泛,且影响深远的环境变化,其中以气候变化最为突出,而在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无疑是全球气候变暖,这我们身边是时刻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其最直接影响就是造成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尽管其数值很小,当在气象意义上来讲是巨大的。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身处南粤的我们更是深有体会。其中当年的黑格比、莫拉克等带来损失十分巨大,狂风暴雨,台风过后惨不忍睹。次生灾害严重,滑坡、溃堤等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更是大于财物上的损失。另一方面,温室效应还会造成地球上病害虫的增加,增加了害虫生长气候的时间。海平面上升沙漠荒漠化增加等等,都是无时无刻在进行着。尽管温室效应会带来一定量的植物粮食产品增产,但总体来说,它的弊大于利,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1.1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呼吸和分解作用的影响温度和生长季长度是制约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全球变暖使这类地区温度升高,生长季延长,这将有助于这些地区的植物提高生产力。但由于生物呼吸和分解强度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由温度决定,在高温、干旱地区,如沙漠带,温度升高可能会造成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这是因为当温度高到超出某些物种的耐受温度上限时可能会对该物种和整个生态系统有破坏性影响。 1.1.1 对生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 当气候或其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或当生物群落遭到人为破坏时, 生物群落与地区的气候和其他环境因素(如土壤、水文、地形等)的关系将受到损害,生物群落将通过适应和自然选择而改变结构和功能。当这种结构和功能上的调整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可能导致该地区生物群落类型的改变和生物群落在地理空间上的再分配。 1.1.2 对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生态位,当环境条件发生持续性变化时,各物种将根

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WORD格式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课程作业

目录 1.引言 (2) 2. 广州环境简介 (2) 2.1 地理位置 (2) 2.2 气候环境 (2) 2.3 地貌环境 (3) 3.广州城市环境变化近况 (3) 3.1 气候环境变化 (3) 3.2 大气环境变化 (4) ......................................................................................... 7 3.3 酸雨 3.4 水体环境变化 (9) 3.5 固体废弃物 (11) 3.6 声环境 (12) 3.7 环境变化总述: (13) 4. 环境变化影响因素 (13) 4.1 经济水平提高 (14) 4.2 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14) 4.3 城市绿地增加 (14) 4.4 政府对环境的治理 (14) 5. 对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 (15) 参考文献 (15) 1

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从气候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水体环境、声环境等角度,选取了气温、降水、主 要大气污染物、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噪声等指标,用2000~2012 年的数据描述了从近年来广州市的环境变化情况,并从经济发展、绿地面积变化、能源消费结构、政府支持等 角度,分析影响广州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对广州环境质量改善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字:环境变化、大气质量、水体环境、噪声环境、气候环境 6.引言 在过去的发展中, 广州市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 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自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广州市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 试图改善本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2001 年和2002 年, 广州市分别获得“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和“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 示范奖”称号, 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广州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入协调发展新阶段的标 志。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本人从广州统计年鉴找到了从2000~2012 年的一些数据,希望能从气候、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声环境等角度发现近年来广州市环境变化的特征。 7.广州环境简介 2.4地理位置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 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 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 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2.5气候环境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 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 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 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 1 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 毫米。全年中, 4 至6 月为雨季,7 至9 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 月、11 月、和 3 月气温适中,12 至2 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

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 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将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其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策略。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形成原因影响发展对策 一、全球气候变暖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生存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气候变暖的明显化,让各种危害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气候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也从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从已知向未知发展。它引发的各种新现象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最主要是它所引发的灾害以不同形式出现,让人们不能预知,同时它又是全球范同的,这使得气候变暖成为了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一百年前上升了0.48℃(见下图)。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新观测结果显示,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自1986年以来经历了21个暖冬,2007年是自1951年有系统气象观测以来最暖的一年。近三十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 全球气候不断增暖将改变各地的温度场,并影响大气的运行规律,各地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亦随之改变;增温造成的海水、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还会使海平面上升。这一切都必将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包括水资源、能源、土地、森林、海洋、人类健康、物种资源、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许多目前仍估计不到的重大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暖形成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可以分为俩大类,一类是人为因素,一类是自然因素1、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6]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全球变化与环境导论结业论文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2012学年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全球变化与环境导论》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周培疆年级:11级学号: XXXXXXXXXX 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姓名:XXX 系主任签名 课程论文总题目:全球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 ——浅谈当下全球环境危机与应对摘要: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愈来愈多,愈来愈尖锐的环境问题正日渐凸显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众所周知现在有十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分别是:大气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减少、土地退化沙化、水资源短缺、海洋环境恶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化减少、固体废物污染以及人口增长。这些环境问题都是我们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不计后果地疯狂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而现在这些环境问题都成为了阻碍我们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所以,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如何应对与处理环境危机成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课题。 关键字:环境;全球环境变化;环境危机;应对 一、从一些数据开始 2008年春节,中国南部遭受大范围冰雪灾害,预计受灾损失达到1500亿元。 2008年5月,发生汶川大地震。 2008年6月,南方暴雨连天,洪涝成灾。 2009年2月,河南大旱,号称50年一遇。 2009年8月,台湾风灾。 2010年3月,西南旱灾,3月36日,曾经雄伟的贵州黄果树瀑布断流。 2010年夏季,南方再次水灾成患。 2010年8月,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 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旱灾,洪湖发生70年一遇的大旱。丹江口水库库岸因干旱而出现龟裂,创下历史最低水位。 2011年6月,江西发生水灾。 2012年2月,云南昆明大旱,水库干涸见底,经济损失100亿左右。 …… 为什么在这么短短几年之间,会发生如此之多的环境灾害?为什么原来那些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天灾现在正渐渐变成五十年一遇,甚至十年、几年一遇?人类与环境问题的矛盾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三)臭氧层破坏和防治对策 臭氧层损耗是当前又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因为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全世界共同采取行动。 1、臭氧层变化与臭氧洞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其浓度变化都会对人类健康和气候带来很大的影响。 臭氧存在于地面以上至少10km高度的地球大气层中,其浓度随海拔高度而异。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但另一方面,臭氧遍布整个对流层,却起着温室气体的不利作用。 在平流层中臭氧耗损,主要是通过动态迁移到对流层,在那里得到大部分具有活性催化作用的基质和载体分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臭氧主要是与HOX、NOX、ClOX和BrOX中含有的活泼自由基发生同族气相反应。 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Farmen)等人首先提出,“南极臭氧洞”的问题。他们根据南极[[right]][[image1]][[/right]]哈雷湾观测站(Halley Bay)的观测结果,发现从1957年以来,每年早春(南极10月份)南极臭氧浓度都会发生大规模的耗损,极地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臭氧层浓度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了一个“洞”,直径达上千公里,“臭氧洞”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这一发现得到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南极科学站观测结果的证实。卫星观测结果表明,臭氧洞在不断扩大,至1998年臭氧洞的覆盖面积已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而且,南极臭氧洞持续的时间也在加长。这一切迹象表明,南极臭氧洞的损耗状况仍在恶化之中。 臭氧层的损耗不只发生在南极,在北极上空和其它中纬度地区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臭氧层损耗现象。只是与南极的臭氧破坏相比,北极的臭氧损耗程度要轻得多,而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中国气象科学院的周秀骥)也报道了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存在一个臭氧低值中心。中心出现于每年6月,中心区臭氧总浓度年递减率达0.345%,这在北半球是非常异常的现象。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对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们有多种见解。有的认为,这可能跟亚马逊河地区不断出现的森林火灾有关;有的认为,臭氧洞之所以出现在两极,是极地低温造成的,美国肯塔基大学的一个科学小组则认为,臭氧水平可能是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自然周期而变化的。但是,多数科学家则认为,人类过多使用氟氯烃(CFCS)类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 CFCS的形式决定了它们对臭氧层的危害程度。含H的CFCS比不含H的降解得快,对平流层臭氧威胁较小,而像C2H4F2(CFC152a)类不含氯溴的CFCS则对平流层臭氧威胁更小,甚至不构成威胁。

浅谈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浅谈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社会和人类发展进程中,人类不断开发自然资源,排放有害物质,导致气候环境出现明显的变化,全球变暖、空气恶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破坏情况普遍存在,而且问题愈演愈烈,自然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水文水资源专家、业界的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有多方面原因,表现形式多样,是综合因素形成的,文章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于水文水资源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提出努力和工作重点方向,仅供同行参考交流。 标签: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 全球气候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对各个生产生活领域带来影响,其中气候的变化现象对水文水资源所带来的影响是尤为明显的,对一些海拔较低的国家、地区来说,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提升,对于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来说,无疑是生存空间危机,给国家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全球各国已经高度重视气候变暖变化,不断解决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所造成的影响,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到全球,危机生命。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在哪?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 根据相关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地球在过去的50年中,气候每年都在以0.13℃的趋势在不断的升高,可以说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的综合因素,全球气候发生变暖现象,所造成的水文水资源影响会直接表现在海平面高度,就会融化长年和积雪和积冰,南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大量的海水抬升全球海平面。全球的温度升高现象不仅仅使海平面开始上升,同样也会使海水的面积增大,不断分散扩张,使陆地面积减少,危机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 我国要高度重视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 地球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严峻事实,我国近海面积大,内陆湖泊众多,气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水文水资源变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紧迫的,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引起我国业界高度重视与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也给其他行业带来诸多问题,是一个综合因素,一定要引起各方的注意,要通过综合调节达到应对目的。 3 对我国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 目前来看,气候的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已经显现。 3.1 气候变化对我国降水量产生了影响。降水量是评定一个地区气候的重要指标,气候变暖对我国不同的地区的影响不同,呈现出差异的情况,通过观察发

2020关于世界空气环境污染调查报告总结

2020关于世界空气环境污染调查报告总结 环境调查报告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原本蔚蓝的天空,被浑浊的灰色所代替,原本“桃花流水劂鱼肥”的河水被发臭的水沟所代替;原本撑起的一把把绿色大伞,被人们以愚昧的思想,锋利的斧子所砍掉。面对这样的惨状,我国政府近几年也大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对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每天做好空气质量日报,禁止农民乱施农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然而,人们的愚昧、无知,总是一味地追求经济的一时发展,为了眼前的利益,烟囱个个“吐黑烟”随处可见,树叶片片“缺了补”枯枝败叶,原本清脆的鸟儿叫声,也已经销声匿迹了。人类的所作所为不但危及着幼小的生灵们,连人类自己也自食其果。倘若人们不行动起来,我想过不了多久,人们所面临的环境将一片黯然失色。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类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或者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时,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

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为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另外,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仅占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为1180立方米,已接近该国人均可利用总量1470立方米的极限。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

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轨道的变化(米兰科维奇理论)。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一是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长轴与短轴之比)以10万年的周期变化;二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21.6°~24.5°间变化,其周期为41 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即近日点时间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转变,其周期约为23 000年。另一个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地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大气冷却。 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等。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

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候变暖,将使大量冰川逐渐融化,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山地冰川都几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后退。美国noaa卫星观察到的雪盖资料表明:1980年以来,全球的雪盖面积减少了9%~13%。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位于拉尔森冰架的一块像牛津郡那么大(约2 900平方千米)的冰山已从南极大冰原分离,并逐渐涌向大海。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等原因,导致全球海平面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对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升高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此外,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自然灾害从未间断:1991年的特大洪水肆虐江淮大地;1992—1993年的持续干旱横扫整个东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