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全球环境变化的内容1

一全球环境变化的内容1

一全球环境变化的内容1
一全球环境变化的内容1

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

摘要:全球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变暖,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环境变化的负面影响,不仅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使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失衡,导致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本文着重分析人类活动会引起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变化的内容;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一全球环境变化的内容

全球环境变化(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GEC)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相互交织的系统驱动所造成的一系列陆地、海洋与大气的生物物理变化。由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对地球系统进行集成研究(the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Earth System)、旨在促进地球系统集成研究和变化研究以及利用这些变化进行全球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的联合体——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arth System Science Partnership, ESSP),由以下4大全球环境变化计划组成:

(1)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orld Climate Research Programme, WCRP);

(2)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 IGBP);

(3) 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HDP);

(4) 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An 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f Biodiversity Science, DIVERSITAS).

二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

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中,人口稀少,而且人类除了自己的人?力之外,所掌握的、控制与破坏自然的超人力量非常有限,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还非常有限,人类对地球系统的开发利用离自然的承载极限还相当远。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掌握的控制与影响地球系统的力量不

断膨胀,人类对地球系统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强,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这些影响集中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2.1影响岩石、土体

人类利用自己的双手、借助畜力、运用人类智慧发明的各种技术手段如炸药、机械动力等,可以把大量岩石、土壤、地表覆盖物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采矿、耕作垦植、筑路、建坝、盖房、开挖渠道都能使岩石土壤产生位置移动。人类每年人均移动地球物质达20吨,这相当于地质作用过程如沉积和侵蚀等地质作用所移动的总量。人类和自然力一样在改造着地球。我国每年开采各类矿物52亿吨。美国每年扰动土地的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全世界河流每年从大陆向海洋输送泥沙90亿吨,其中的70%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农田表土的过度侵蚀量是227亿吨,超过新土壤的形成量。人类对岩石土壤的搬移扰动的消极后果是毁灭植物,破坏地球环境系统,侵蚀冲刷,触发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地面破裂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废石废渣堆、散乱荒秃的采石场和采矿坑等不良景观环境。据近期资料显示目前,110个国家的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1]大自然于现有化肥总产量的一半。我国黄土高原是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据估算,黄每形成1厘米厚的可供耕种的土层需要100到150年,而土壤的剥蚀却使大片沃土逐渐变为不毛之地。据估计,全球每年大约有200亿吨耕地表土流失,荒漠化土地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我国水土流失更是触目惊心,迄今,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8·2%,每年水土流失55亿吨,流失养分相当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达10亿吨。随这些土壤流失的氮、磷、钾约有3000万吨,相当于100座年产30万吨的化肥厂一年产量的总和。。[2]我国已有17·6%的土地沙化。在我国还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近50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有三个海南岛那么大。每年土地沙化造成的损失达500多亿。中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都与人为因素有关,近十年来,全国崩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加剧,因此造成的损失达300多亿。由于矿产采掘造成的压占、采空塌陷所毁损的土地面积超过3千万亩。

2.2人类活动对水体的影响

对水体影响最大的是人类修运河、挖渠道、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活动。这些人类活动,对水体分布和水分的循环运移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现在,地球上的人工水库总面积比里海还大。人工开挖的运河、渠道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水系结构。人工水库还改变了周围的小气候。这种运河、人工沟渠和人工水库在有的地方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沼泽化;在有的地方则造成盐碱化。特别是在干旱区进行大水漫灌极易引起土壤盐碱化。全世界灌区盐碱化土地约30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每年还以1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速度在增加。目前,全球已从埃及、西亚、中亚、到中国西部形成一个灌区盐碱化带。人工灌溉既可能造成盐碱地,还增加地表蒸腾蒸发,改变地表反射率,降低气温,提高空气湿度。缩过程。从1950我国江汉平原上的湖泊总面积减少了70%。[3]历史上著名的罗布泊和玛纳斯湖已经干枯。当然,人工种植草木,增加了地表植被,会使地表径流量随之减少,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随之增加。

2.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命形态的资源, 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 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据估计, 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 到2000 年地球物种的15%~20%将会消失, 人为因素造成的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 倍,15589 个物种受到灭绝威胁。[4]各类受到灭绝威胁物种所占的比例如图1所示。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人为原因有:

图表 1各类受到灭绝威胁物种的比例

2.3.1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

全球各类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使很多生物失去栖息地。拥有全球50%物种的

栖息地的热带雨林, 已比原有面积减少一半, 大部分国家的森林均成片断化, 被退化土地所围绕, 损害了森林维持野生生物种群生存和重要生态过程的能力2.3.2掠夺式的过度利用。

过度采伐, 滥捕乱猎, 是造成物种受威胁的原因。我国羚羊、野生鹿及珍贵毛皮动物、各种鱼类的物种种群数量大大减少。中国海域的经济鱼类资源自60 年代起已出现衰退现象。很多野生药用植物、珍贵的食用菌, 由于长期人工采摘、挖掘, 使分布面积和种群数量大大减少。

2.3.3环境污染

城乡工农业污水排入水域、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重金属以及难以降的化学品富集于土壤中, 引起水域、大气和土壤污染。污染物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转移, 使一些敏感物种种群数量减少或消失。

2.3.4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农业上为了达到更高的收获量, 往往种植单一的高产品种。这些作物在世界经济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作物种类数量降低, 与之相应的固氮细菌、菌根、捕食生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的生物以及一些在传统农业系统中通过几世纪共同进化的物种消失了。农业品种的高度一致性, 对病虫害的爆发和其他灾害的发生缺乏抵御能力。林业上为了高产往往毁去物种丰富的林地, 种植单一树种。在热带地区, 热带森林常常转变为咖啡、油棕、橡胶等种植园, 这一切遂使各类生物失去原有的栖息地候变化

3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等。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即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本世纪以来所进行的一些

科学观测表明,大气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在增加。1750年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维持在280ppm。工业革命后,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消耗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的不断增长和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上升,每年大约上升 1.8ppm (约0.4%),到目前已上升到近360ppm。从测量结果来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部分约等于人为排放量的一半。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的评估,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到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到25厘米。许多学者的预测表明,到下世纪中叶,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若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达到560ppm,地球平均温度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1996年发表了新的评估报告,再次肯定了温室气体增加将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依据各种计算机模型的预测,如果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到4℃.[5]

图表 2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

三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发展中国家抗灾能力弱,受害最为严重,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于难,1995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1993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80年代,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是140亿美元,1990到1995年间就几乎达500亿美元。这些情况显示出人类对气候变

化,特别是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弱的,需要采取行动防范。按现在的一些发展趋势,科学家预测有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

3.1环境变化对农业活动的影响

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物质资源之一。气候变化也对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的生产环境、布局和结构产生影响。

试验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取决于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作物品种及培育、土壤性质、病虫害、二氧化碳对植物的直接影响,以及气温、二氧化碳浓度和作物适应能力等因子之间彼此的相互作用。现有关于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2020年,2050年和2080年)全球三大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作物产量将减少,北半球发达国家的产量将增加。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存在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将更为严峻。以亚洲为例,目前亚洲地区谷物进口量随着人口的增加,已从1961年的2000多万吨,增长到1998年的8000多万吨。[6]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亚洲粮食供应与需求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3.2全球环境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

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从下述三个方面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一是气候变化后,资源生产、商品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使支持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了影响;二是气候变化对能源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产业的一些直接影响,转而对人居环境产生了影响;三是气候变化后,因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居住人口迁移。

人类居住地尤其是河边和海岸带居民受气候变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人类居住环境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低海拔海岸区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地增加那里的人口居住密度,使得人为财富(城市)处于海岸气候极端事件的威胁之中。面临气候变化时,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资源产业,如农业、林业和渔业的经济单一居住区,比经济多样化的居住区更脆弱。尽管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研究只是初步的结论,但气候变化

会对全球各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点是确定的。

3.3.环境变化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由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增加或再次发生。在高纬度地区,这些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7]

3.4.环境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从中外专家的一些研究结果来看,总体上我国的变暖趋势冬季将强于夏季;在北方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长江、黄河等流域的洪水爆发频率会更高;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也将更为频繁;春季和初夏许多地区干旱加剧,干热风频繁,土壤蒸发量上升。农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部门。温度升高将延长生长期,减少霜冻,二氧化碳的"肥料效应"会增强光合作用,对农业产生有利影响;但土壤蒸发量上升,洪涝灾害增多和海水侵蚀等也将造成农业减产。对草原畜牧业和渔业的影响总体上是不利的。[8]海平面上升最严重的影响是增加了风暴潮和台风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海水入侵和沿海侵蚀也将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l]胡大鹏,王铮,项静恬.利用统计方法对土壤侵蚀中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比较.数理统计与管理,1994,

[2]叶笃正,黄荣辉.长江黄河流域旱涝规律和成因研究[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2-263.

[3]黄鼎成,王毅,康晓光.人与自然关系导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30一337.

[4]21刘东生.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地学前缘,2002,9(l):l一9.

[5]尹荣楼唐海峰,樊万选.农业应对气候变暖、创新开发理念、加快技术研发

[6].创新科技,2009(3):17-19.,王玮,尹斌,编著.全球温室效应及其影响.北京:文津出版社,1993

[7] 童世庐,吕莹.全球气候变化与传染病[J].疾病控制杂志,2000(1),4.

[8] 刘彦随,刘玉,郭丽英.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

策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4):905-910.

关于全球环境经济论文范文2篇

关于全球环境经济论文范文2篇 关于全球环境经济论文范文一:全球环境变化与健康 摘要:全球环境变化条件下的人类安全与健康问题,是20世纪末提出的重要问题。全球环境变化是指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的环境变化,本文主要从大气组成的改变、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全球化等方面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一些阐述。同时提及了我国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关键字: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健康;气候变化 一、全球环境变化 随着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科学家逐渐认识到上述环境变化的各个方面不仅加剧了空气、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而且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大城市拥挤的居住环境、就业竞争的压力、贫富差距等,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并引起的多种慢性疾病和疾病谱的明显改变等一系列安全与健康问题。目前,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虽然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搞清楚全球环境变化的机制、各种变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但已有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淡水资源、食物生产系统改变以及城市化等问题从多方面给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图为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及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途径)

二、全球大气组成改变及其健康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预计消极影响会大大超过其积极影响,其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且以间接影响为主。 对人类和其他动物而言,其影响包括免疫系统抑制;增加严重晒斑、白内障和表皮损害的发病率;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导致皮肤癌。臭氧层臭氧每减少1%,皮肤接触到紫外线辐射量就会增加2%,皮肤癌的患病率就要增加4%⑵。uv辐射对粮食作物和海洋浮游植物产生不利影响,会破坏食物链从而影响到人类健康.uvb辐射在低空大气层的增加会催化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产生高浓度的大气污染物,从而对人类的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大气成分变化对健康的另一重要影响就是臭氧层破坏使人类紫外线辐射暴。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健康问题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环境变化影响范围从改变大气层的组成成分到对不同尺度地球生态系统改变等多个方面,往往伴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消逝,特别是生境的消逝,分裂和改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首先考虑的就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对健康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维持生命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在保护生命健康和确保生命对变化所带来的压力具有恢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许多品种都来自野生物种,生物多样性还是医药的源泉,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意味着我们

全球环境变化考查方法说明及答案

《全球环境变化》课程考查办法 考查说明: 1.考查采用期末作业、出勤情况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 2.考查总分为100分,其中本次考查作业占60分,出勤情况占40分。考查题目: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在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哪些气候突变事件,各对全球环境造成哪些 影响。 (一)气候快速变换事件 1. D-O事件(Dansgaard-Oescheger Oscillations) 格陵兰不同地点的冰芯记录显示,末次冰期(距今最近的冰期)期间存在多次短期变暖事件,温度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6℃~7℃,从较现代低12℃~13℃增加到较现代低5℃~6℃,同时降尘减少4倍多,每次变暖持续的时间尺度约0.5ka~2ka,在110~15kaB.P. 期间共有23次。 2. Heinrich事件 哈特穆特·亨里奇发现北大西洋末次冰期的沉积层中普遍 存在6次大的冰漂碎屑沉积事件,反映了6次较大的冰山崩塌 融化过程。 并且,Heinrich事件与D-O事件的关系十分明显,每隔 几次D-O事件,就出现一次Heinrich事件,Heinrich事件正 是发生在D-O旋回的显著寒冷阶段。 (二)末次冰期的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包括两个冰阶和一个间冰阶,但前一个冰阶冰 川所造成的地貌常被后一个冰阶的冰川所改造,目前所能见

到的主要是盛冰期(25~15kaB.P.)的冰川遗迹。 研究表明,盛冰期的气温约比现今低8℃~13 ℃,而中 纬西风带气温比现在低15 ℃。雪线也明显低于现在,降水比 现在少(相当于现在80%),中国季风区可能降水更少,蒸 发量也明显减少。 (三)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 1. 定义:在1 2.9kaB.P.,温度在数百年内突然下降6℃, 使气候回到冰期环境。 2. 得名由来:在欧洲丹麦哥本哈根北部黏土沉积层中,发 现了北极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仙女木 的残骸。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次发 现,分别称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 件。 (三)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YD) 3.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的过程 冰河世纪(第四纪大冰期)结束后,地球气候大约在1.7万年前开始变暖,气温回升。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开始消融,海平面上升。到了1.3万年前,北美和北欧的冰雪已经融化了相当大一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开,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就在这时,在1.26万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

尔雅通识课全球变化生态环境学古松南开大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古松南开大学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 B、千分之四 C、万分之四 D、十万分之四 正确答案:C 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D 3、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正确答案:C 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 B、生物 C、水体 D、大气 正确答案:D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正确答案:D 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A 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正确答案:× 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正确答案:× 1.3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二氮 C、甲烷 D、氩气 正确答案:D 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正确答案:D 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正确答案:C 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答案:√ 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正确答案:× 1.4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5000-7000 B、7000-9000 C、50000-70000 D、70000-90000 正确答案:C 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2012年第9 期 教辅集锦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林春路/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 (224600)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 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轨道的变化(米兰科维奇理论)。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一是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长轴与短轴之比)以10万年的周期变化;二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21.6°~24.5°间变化,其周期为41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即近日点时间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转变,其周期约为23000年。另一个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地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大气冷却。 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等。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 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 )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 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候变暖,将使大量冰川逐渐融化,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山地冰川都几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后退。美国NOAA 卫星观察到的雪盖资料表明:1980年以来,全球的雪盖面积减少了9%~13%。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位于拉尔森冰架的一块像牛津郡那么大(约2900平方千米)的冰山已从南极大冰原分离,并逐渐涌向大海。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等原因,导致全球海平面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对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升高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此外, 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自然灾害从未间断:1991年的特大洪水肆虐江淮大地;1992—1993年的持续干旱横扫整个东部;1994年夏季华中出现旷日持久的干旱和高温酷暑天气,而华南与东北则出现严重的水患;199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辽河平原又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暴雨洪水。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字,仅1994年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受灾面积就达0.5亿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1700亿元。新世纪以来,各种极端天气就没有间断过,特别是2010年更是反常,北方出现冬天暴雪奇冷天气,春季西南5省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受灾耕地面积达到1.11亿亩,2212万人出现饮水困难,持续干旱近五个月,仅云南一省就损失170亿元。 3.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全球气候变暖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加大,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数量上将有所增加,空间范围也将扩大。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威胁人类,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国家低收入人口的健康。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全球气候变暖,还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如蚊子)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有其有利的一面, 但更多的、令人担忧的却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并寻求适应或延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是摆在全人类面前一道崭新的课题。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反过来又影响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反馈的复杂过程。气候异常与环境问题无国界,世界各国只有积极参与,全球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才能够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变暖的形势,目前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技术上最切实可行的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吸收功能。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21

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轨道的变化(米兰科维奇理论)。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一是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长轴与短轴之比)以10万年的周期变化;二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21.6°~24.5°间变化,其周期为41 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即近日点时间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转变,其周期约为23 000年。另一个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地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大气冷却。 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等。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 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

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候变暖,将使大量冰川逐渐融化,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山地冰川都几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后退。美国noaa卫星观察到的雪盖资料表明:1980年以来,全球的雪盖面积减少了9%~13%。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位于拉尔森冰架的一块像牛津郡那么大(约2 900平方千米)的冰山已从南极大冰原分离,并逐渐涌向大海。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等原因,导致全球海平面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对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升高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此外,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自然灾害从未间断:1991年的特大洪水肆虐江淮大地;1992—1993年的持续干旱横扫整个东部;1994年夏季华中出现旷日持久的干旱和高温酷暑天气,而华南与东北则出现严重的水患;199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辽河平原又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暴雨洪水。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字,仅1994年全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

中山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全球环境变化 题目名称: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班级:经济二班 姓名:吴超贤 学号: 10307046 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0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网站设计与管理》课程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 学生:吴超贤 (国际商学院经济二班,学号:10307046) 摘要: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也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但这种气候的变化势必会将我们人类引向灭亡的道路,有人说这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报复,人类为了发展经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断的破坏环境,例如将工业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空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这些都使人类面临着巨大的灾难,虽然现在人类已经重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也在想各种方法去补救,但这会不会太晚了和人类所实施的方法是可以做到,可以有效呢?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化,气候与人类活动,气候灾害,人类与气候,全球变暖 一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气候的自然变化为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及生物圈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大气圈是整个气候系统的温度计,是气候变化的表征。内在因素:大气成分、地形、植被、冰雪覆盖面的变动,大气与海海洋的交互作用,大气、生物圈、陆地之间的交互作用,甚至云量的多寡及分布,都造成大气环流的变动。外在因素:太阳辐射量的改变、火山爆发、板块飘移、地形变动人类:人类的活动曾改变区域气候,也曾因为气候变动发生浩劫。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程度更大 二全球气温的变化 (一)变化趋势: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

身边的全球变化 随着人类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进步,人类左右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从很久以前的顺从、适应自然到现在的改造自然甚至征服自然,这一过程全球的变化诸如温室效应和全球增暖、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等全球性的环境恶化无时无刻在我们身边进行着,并直接影响地球生物的生理活动和生存。但是人类现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经超越了地球变化和缓冲强度,这将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个过程产生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应经不是一个学科的范围,而是整一个地球系统问题。而身边环境的变化也无时无刻的表现出严重的全球环境恶化。 就温室效应而言,我们身边也是时刻可以感受得到。总所周知,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其最直接影响就是造成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尽管其数值很小,当在气象意义上来讲是巨大的。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身处南粤地区的我们更是深有体会。其中当年的黑格比、莫拉克等带来损失十分巨大,狂风暴雨,台风过后惨不忍睹。次生灾害严重,滑坡、溃堤等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更是大于财物上的损失。另一方面,温室效应还会造成地球上病害虫的增加,增加了害虫生长气候的时间。海平面上升沙漠荒漠化增加等等,都是无时无刻在进行着。尽管温室效应会带来一定量的植物粮食产品增产,但总体来说,它的弊大于利,是我们应该警惕的。提倡低碳生活,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发烧的地球降降温。 森林锐减,沙漠化程度加深。森林可以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资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森林锐减,主要原因是人类毫无制约的砍伐树木,片面盲目过激的追求一时的经济收入,造成绿化率的锐减,荒漠进一步扩张。造成自然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的减少,绿化是地球之肺,肺受伤了,那么地球的自我净化能力深受影响。还有就是容易发生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全球环境变化的不良后果及对应策略

全球环境变化的不良后果及对应策略 摘要:作为这个星球上与众不同的生物,人类凭借自身与生俱来的智慧改造着大自然,这固然使环境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疯狂的改造造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它们对生态,对人类社会正造成造成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问题很可能进一步恶化造成更严重后果,所以人类在充分反思自身行为的同时有必要居安思危,积极寻求对应全球环境变化的策略。 关键词:全球环境变化,全球变暖,生态影响,应对策略 1全球环境变化是一种过程缓慢,范围广泛,且影响深远的环境变化,其中以气候变化最为突出,而在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无疑是全球气候变暖,这我们身边是时刻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其最直接影响就是造成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尽管其数值很小,当在气象意义上来讲是巨大的。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身处南粤的我们更是深有体会。其中当年的黑格比、莫拉克等带来损失十分巨大,狂风暴雨,台风过后惨不忍睹。次生灾害严重,滑坡、溃堤等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更是大于财物上的损失。另一方面,温室效应还会造成地球上病害虫的增加,增加了害虫生长气候的时间。海平面上升沙漠荒漠化增加等等,都是无时无刻在进行着。尽管温室效应会带来一定量的植物粮食产品增产,但总体来说,它的弊大于利,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1.1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呼吸和分解作用的影响温度和生长季长度是制约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全球变暖使这类地区温度升高,生长季延长,这将有助于这些地区的植物提高生产力。但由于生物呼吸和分解强度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由温度决定,在高温、干旱地区,如沙漠带,温度升高可能会造成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这是因为当温度高到超出某些物种的耐受温度上限时可能会对该物种和整个生态系统有破坏性影响。 1.1.1 对生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 当气候或其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或当生物群落遭到人为破坏时, 生物群落与地区的气候和其他环境因素(如土壤、水文、地形等)的关系将受到损害,生物群落将通过适应和自然选择而改变结构和功能。当这种结构和功能上的调整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可能导致该地区生物群落类型的改变和生物群落在地理空间上的再分配。 1.1.2 对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生态位,当环境条件发生持续性变化时,各物种将根

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WORD格式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课程作业

目录 1.引言 (2) 2. 广州环境简介 (2) 2.1 地理位置 (2) 2.2 气候环境 (2) 2.3 地貌环境 (3) 3.广州城市环境变化近况 (3) 3.1 气候环境变化 (3) 3.2 大气环境变化 (4) ......................................................................................... 7 3.3 酸雨 3.4 水体环境变化 (9) 3.5 固体废弃物 (11) 3.6 声环境 (12) 3.7 环境变化总述: (13) 4. 环境变化影响因素 (13) 4.1 经济水平提高 (14) 4.2 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14) 4.3 城市绿地增加 (14) 4.4 政府对环境的治理 (14) 5. 对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 (15) 参考文献 (15) 1

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从气候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水体环境、声环境等角度,选取了气温、降水、主 要大气污染物、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噪声等指标,用2000~2012 年的数据描述了从近年来广州市的环境变化情况,并从经济发展、绿地面积变化、能源消费结构、政府支持等 角度,分析影响广州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对广州环境质量改善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字:环境变化、大气质量、水体环境、噪声环境、气候环境 6.引言 在过去的发展中, 广州市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 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自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广州市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 试图改善本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2001 年和2002 年, 广州市分别获得“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和“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 示范奖”称号, 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广州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入协调发展新阶段的标 志。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本人从广州统计年鉴找到了从2000~2012 年的一些数据,希望能从气候、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声环境等角度发现近年来广州市环境变化的特征。 7.广州环境简介 2.4地理位置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 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 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 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2.5气候环境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 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 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 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 1 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 毫米。全年中, 4 至6 月为雨季,7 至9 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 月、11 月、和 3 月气温适中,12 至2 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

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 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将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其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策略。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形成原因影响发展对策 一、全球气候变暖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生存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气候变暖的明显化,让各种危害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气候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也从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从已知向未知发展。它引发的各种新现象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最主要是它所引发的灾害以不同形式出现,让人们不能预知,同时它又是全球范同的,这使得气候变暖成为了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一百年前上升了0.48℃(见下图)。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新观测结果显示,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自1986年以来经历了21个暖冬,2007年是自1951年有系统气象观测以来最暖的一年。近三十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 全球气候不断增暖将改变各地的温度场,并影响大气的运行规律,各地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亦随之改变;增温造成的海水、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还会使海平面上升。这一切都必将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包括水资源、能源、土地、森林、海洋、人类健康、物种资源、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许多目前仍估计不到的重大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暖形成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可以分为俩大类,一类是人为因素,一类是自然因素1、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6]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全球变化与环境导论结业论文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2012学年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全球变化与环境导论》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周培疆年级:11级学号: XXXXXXXXXX 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姓名:XXX 系主任签名 课程论文总题目:全球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 ——浅谈当下全球环境危机与应对摘要: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愈来愈多,愈来愈尖锐的环境问题正日渐凸显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众所周知现在有十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分别是:大气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减少、土地退化沙化、水资源短缺、海洋环境恶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化减少、固体废物污染以及人口增长。这些环境问题都是我们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不计后果地疯狂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而现在这些环境问题都成为了阻碍我们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所以,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如何应对与处理环境危机成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课题。 关键字:环境;全球环境变化;环境危机;应对 一、从一些数据开始 2008年春节,中国南部遭受大范围冰雪灾害,预计受灾损失达到1500亿元。 2008年5月,发生汶川大地震。 2008年6月,南方暴雨连天,洪涝成灾。 2009年2月,河南大旱,号称50年一遇。 2009年8月,台湾风灾。 2010年3月,西南旱灾,3月36日,曾经雄伟的贵州黄果树瀑布断流。 2010年夏季,南方再次水灾成患。 2010年8月,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 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旱灾,洪湖发生70年一遇的大旱。丹江口水库库岸因干旱而出现龟裂,创下历史最低水位。 2011年6月,江西发生水灾。 2012年2月,云南昆明大旱,水库干涸见底,经济损失100亿左右。 …… 为什么在这么短短几年之间,会发生如此之多的环境灾害?为什么原来那些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天灾现在正渐渐变成五十年一遇,甚至十年、几年一遇?人类与环境问题的矛盾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三)臭氧层破坏和防治对策 臭氧层损耗是当前又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因为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全世界共同采取行动。 1、臭氧层变化与臭氧洞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其浓度变化都会对人类健康和气候带来很大的影响。 臭氧存在于地面以上至少10km高度的地球大气层中,其浓度随海拔高度而异。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但另一方面,臭氧遍布整个对流层,却起着温室气体的不利作用。 在平流层中臭氧耗损,主要是通过动态迁移到对流层,在那里得到大部分具有活性催化作用的基质和载体分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臭氧主要是与HOX、NOX、ClOX和BrOX中含有的活泼自由基发生同族气相反应。 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Farmen)等人首先提出,“南极臭氧洞”的问题。他们根据南极[[right]][[image1]][[/right]]哈雷湾观测站(Halley Bay)的观测结果,发现从1957年以来,每年早春(南极10月份)南极臭氧浓度都会发生大规模的耗损,极地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臭氧层浓度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了一个“洞”,直径达上千公里,“臭氧洞”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这一发现得到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南极科学站观测结果的证实。卫星观测结果表明,臭氧洞在不断扩大,至1998年臭氧洞的覆盖面积已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而且,南极臭氧洞持续的时间也在加长。这一切迹象表明,南极臭氧洞的损耗状况仍在恶化之中。 臭氧层的损耗不只发生在南极,在北极上空和其它中纬度地区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臭氧层损耗现象。只是与南极的臭氧破坏相比,北极的臭氧损耗程度要轻得多,而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中国气象科学院的周秀骥)也报道了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存在一个臭氧低值中心。中心出现于每年6月,中心区臭氧总浓度年递减率达0.345%,这在北半球是非常异常的现象。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对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们有多种见解。有的认为,这可能跟亚马逊河地区不断出现的森林火灾有关;有的认为,臭氧洞之所以出现在两极,是极地低温造成的,美国肯塔基大学的一个科学小组则认为,臭氧水平可能是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自然周期而变化的。但是,多数科学家则认为,人类过多使用氟氯烃(CFCS)类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 CFCS的形式决定了它们对臭氧层的危害程度。含H的CFCS比不含H的降解得快,对平流层臭氧威胁较小,而像C2H4F2(CFC152a)类不含氯溴的CFCS则对平流层臭氧威胁更小,甚至不构成威胁。

浅谈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浅谈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社会和人类发展进程中,人类不断开发自然资源,排放有害物质,导致气候环境出现明显的变化,全球变暖、空气恶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破坏情况普遍存在,而且问题愈演愈烈,自然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水文水资源专家、业界的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有多方面原因,表现形式多样,是综合因素形成的,文章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于水文水资源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提出努力和工作重点方向,仅供同行参考交流。 标签: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 全球气候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对各个生产生活领域带来影响,其中气候的变化现象对水文水资源所带来的影响是尤为明显的,对一些海拔较低的国家、地区来说,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提升,对于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来说,无疑是生存空间危机,给国家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全球各国已经高度重视气候变暖变化,不断解决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所造成的影响,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到全球,危机生命。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在哪?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 根据相关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地球在过去的50年中,气候每年都在以0.13℃的趋势在不断的升高,可以说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的综合因素,全球气候发生变暖现象,所造成的水文水资源影响会直接表现在海平面高度,就会融化长年和积雪和积冰,南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大量的海水抬升全球海平面。全球的温度升高现象不仅仅使海平面开始上升,同样也会使海水的面积增大,不断分散扩张,使陆地面积减少,危机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 我国要高度重视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 地球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严峻事实,我国近海面积大,内陆湖泊众多,气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水文水资源变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紧迫的,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引起我国业界高度重视与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也给其他行业带来诸多问题,是一个综合因素,一定要引起各方的注意,要通过综合调节达到应对目的。 3 对我国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 目前来看,气候的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已经显现。 3.1 气候变化对我国降水量产生了影响。降水量是评定一个地区气候的重要指标,气候变暖对我国不同的地区的影响不同,呈现出差异的情况,通过观察发

2020关于世界空气环境污染调查报告总结

2020关于世界空气环境污染调查报告总结 环境调查报告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原本蔚蓝的天空,被浑浊的灰色所代替,原本“桃花流水劂鱼肥”的河水被发臭的水沟所代替;原本撑起的一把把绿色大伞,被人们以愚昧的思想,锋利的斧子所砍掉。面对这样的惨状,我国政府近几年也大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对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每天做好空气质量日报,禁止农民乱施农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然而,人们的愚昧、无知,总是一味地追求经济的一时发展,为了眼前的利益,烟囱个个“吐黑烟”随处可见,树叶片片“缺了补”枯枝败叶,原本清脆的鸟儿叫声,也已经销声匿迹了。人类的所作所为不但危及着幼小的生灵们,连人类自己也自食其果。倘若人们不行动起来,我想过不了多久,人们所面临的环境将一片黯然失色。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类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或者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时,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

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为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另外,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仅占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为1180立方米,已接近该国人均可利用总量1470立方米的极限。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

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轨道的变化(米兰科维奇理论)。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一是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长轴与短轴之比)以10万年的周期变化;二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21.6°~24.5°间变化,其周期为41 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即近日点时间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转变,其周期约为23 000年。另一个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地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大气冷却。 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等。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

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候变暖,将使大量冰川逐渐融化,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山地冰川都几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后退。美国noaa卫星观察到的雪盖资料表明:1980年以来,全球的雪盖面积减少了9%~13%。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位于拉尔森冰架的一块像牛津郡那么大(约2 900平方千米)的冰山已从南极大冰原分离,并逐渐涌向大海。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等原因,导致全球海平面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对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升高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此外,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自然灾害从未间断:1991年的特大洪水肆虐江淮大地;1992—1993年的持续干旱横扫整个东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