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5.3.2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教案)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5.3.2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教案)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5.3.2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教案)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5.3.2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教案)

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教学目标】

1.了解事件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事件间的相互关系.

2.互斥事件、对立事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某班数学建模课分成5个小组(编号为1,2,3,4,5)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上教师会随机选择一个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

不难看出,这一试验的样本空间可记为Q=______________

记事件E={1},F={1,2},G={1,3},H={1,2,3},I={4,5},说出每一事件的实际意义,并尝试理解上述各事件之间的关系.

二、新知探究

1.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判断

【例】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

(1)恰有1名男生与恰有2名男生;

(2)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

(3)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

(4)至少有1名男生与至少有1名女生.

【解】判断两个事件是否互斥,就要考察它们是否能同时发生;判别两个互斥事件是否对立,就要考察它们是否必有一个发生.

(1)因为“恰有1名男生”与“恰有2名男生”不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是互斥事件;当恰有2名女生时它们都不发生,所以它们不是对立事件.

(2)因为恰有2名男生时“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不是互斥事件.

(3)因为“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不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互斥;由于它们必有一个发生,所以它们是对立事件.

(4)由于选出的是1名男生1名女生时“至少有1名男生”与“至少有1名女生”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不是互斥事件.

2.事件的运算

【例】盒子里有6个红球,4个白球,现从中任取3个球,设事件A={3个球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事件B={3个球中有2个红球1个白球},事件C={3个球中至少有1个红球},事件D={3个球中既有红球又有白球}.

求:(1)事件D与A.B是什么样的运算关系?

(2)事件C与A的交事件是什么事件?

【解】(1)对于事件D,可能的结果为1个红球,2个白球或2个红球,1个白球,故D =A+B.

(2)对于事件C,可能的结果为1个红球2个白球或2个红球1个白球或3个均为红球,故CA=A.

图示

3.利用互斥、对立事件求概率

【例】一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7环以下的概率分别为0.24,0.28,0.19,0.16,0.13.计算这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中:

(1)射中10环或9环的概率;

(2)至少射中7环的概率.

【解】设“射中10环”“射中9环”“射中8环”“射中7环”“射中7环以下”的事件分别为A,B,C,D,E,可知它们彼此之间互斥,且P(A)=0.24,P(B)=0.28,P(C)=0.19,P (D)=0.16,P(E)=0.13.

(1)P(射中10环或9环)=P(A+B)=P(A)+P(B)=0.24+0.28=0.52,所以射中10环或9环的概率为0.52.

(2)事件“至少射中7环”与事件E“射中7环以下”是对立事件,则P(至少射中7环)=1-P(E)=1-0.13=0.87.

所以至少射中7环的概率为0.87.

【教师总结】概率加法公式:

(1)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有P(A+B)=P(A)+P(B).一般地,如果A1,A2,…,A n是两两互斥的事件,则P(A1+A2+…+A n)=P(A1)+P(A2)+…+P(A n).(2)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那么A+B为必然事件,则有P(A+B)=P(A)+P(B)=1.

三、课堂检测

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记事件M={出现的点数是1或2},事件N={出现的点数是2或3或4},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A.M+N={出现的点数是2}

B.MN={出现的点数是2}

C.M?N

D.M=N

解析:选B.M+N={出现的点数是1或2或3或4},MN={出现的点数是2},A不正确,B正确;当出现的点数是1时,M发生,N不发生,故C,D都不正确.2.若A与B为互斥事件,则()

A.P(A)+P(B)<1B.P(A)+P(B)>1

C.P(A)+P(B)=1 D.P(A)+P(B)≤1

解析:选D.若A与B为互斥事件,则P(A)+P(B)≤1.故选D.

3.从装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中随机取出3个球,则事件“取出1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对立事件是()

A.取出2个红球和1个白球

B.取出的3个球全是红球

C.取出的3个球中既有红球也有白球

D.取出的3个球中不止一个红球

解析:选D.从装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中随机取出3个球可能的情况有:“3个红球”“1红2白”“2红1白”,所以事件“取出1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对立事件是“3红或是2红1白”即“3个球不止一个红球”.故选D.

4.从一箱苹果中任取一个,如果其质量小于200克的概率为0.2,质量在[200,300]内的概率为0.5,那么质量超过300克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设质量超过300克的概率为P,因为质量小于200克的概率为0.2, 质量在[200,300]内的概率为0.5,所以0.2+0.5+P=1,所以P=1-0.2-0.5=0.3.

答案:0.3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原稿)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文) 第一部分:统计 一、什么是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的特点。 ①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②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但是,当一组数据大小不同,差异又很大时,就很难判断众数的准确值了。此外,当一组数据的那个众数出现的次数不具明显优势时,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是不大可靠的。 3.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二、.中位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 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 (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最新九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 §4.1 50年的变化(二课时) 学习目标: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具体情境,认识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把握统计图的特点,尤其是折线统计图,其为对应点的连线,数值与点有关,条形统计图两个比较时,单位长度要一致等,便可掌握本节的要求.扇形统计图只能知道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学习方法: 活动——交流. 学习过程: 一、例题分析: 【例1】一文具店老板购进了一批不同价格的书包,它们的售价分别为10元、20元、30元、40元、50元;7天中各种规格书包的销售量依次为6个、17个、15个、9个、3个.这批书包售价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例2】 2002年8月,某书店各类图书销售情况如图1. (1)8月份书店售出各类图书的众数是. (2)这个月数学书与自然科学书销售量的比是多少? (3)数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百科各类图书的频数大约是. 【例3】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2所示.(1)请填写下表:

(2)请从下列四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 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③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以上的次数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④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看.(分析谁更有潜力) 【例4】如图3是某晚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话最多,共6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多少个? (2)有关道路交通问题的电话有多少个? 【例5】华山鞋厂为了了解初中学生穿鞋的鞋号情况,对永红中学初二(1)班的20名男生所穿鞋号统计如下表: 那么这20名男生鞋号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鞋厂最感兴趣的是. 【例6】某校初二年级全体320名学生在电脑培训前后各参加了一次水平相同的考试,考分都以同一标准划分成“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为了了解电脑培训的效果,用抽签方式得到其中32名学生的两次考试考分等级,所绘制的统计图如图4所示.试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这32名学生培训前考分的中位数所在的等级是,培训后考分的中位数

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课时练习-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

课时练习(十五) 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A 级——学考水平达标练 1.打靶三次,事件A i 表示“击中i 发”,其中i =0,1,2,3.那么A =A 1+A 2+A 3表示( ) A .全部击中 B .至少击中1发 C .至少击中2发 D .以上均不正确 解析:选B 由题意可得事件A 1、A 2、A 3是彼此互斥的事件,且A 0+A 1+A 2+A 3为必然事件, A =A 1+A 2+A 3表示的是打靶三次至少击中一发. 2.(多选题)某小组有三名男生和两名女生,从中任选两名去参加比赛,则下列各对事件中是互斥事件的有( ) A .恰有一名男生和全是男生 B .至少有一名男生和至少有一名女生 C .至少有一名男生和全是男生 D .至少有一名男生和全是女生 解析:选AD A 是互斥事件.恰有一名男生的实质是选出的两名同学中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它与全是男生不可能同时发生;B 不是互斥事件;C 不是互斥事件;D 是互斥事件.至少有一名男生与全是女生不可能同时发生. 3.从一批羽毛球中任取一个,如果其质量小于4.8 g 的概率为0.3,质量不小于4.85 g 的概率是0.32,那么质量在[4.8,4.85)内的概率是( ) A .0.62 B .0.38 C .0.70 D .0.68 解析:选B 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可得P =1-(0.3+0.32)=0.38. 4.如果事件A ,B 互斥,记A ,B 分别为事件A ,B 的对立事件,那么( ) A .A +B 是必然事件 B.A ∪B 是必然事件 C.A 与B 一定互斥 D .A 与A 不可能互斥 解析:选B 用图示法解决此类问题较为直观,如图所示,A ∪B 是必然事件,故选B. 5.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去参加演讲比赛,若所选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的概率为4 5 ,那么所选3人中都是男生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设A ={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B ={3人都为男生},则A ,B 为对立事件,所以

中考数学统计和概率专题训练

中考数学统计和概率专题训练 1. (2012福建)“六?一”前夕质监部门从某超市经销的儿童玩具、童车和童装中共抽查了300件儿童用品,以下是根据抽查结果绘制出的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扇形图; 类别 儿童玩具 童车 童装 抽查件数 90 请根据上述统计表和扇形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补全上述统计表和统计图; (2)已知所抽查的儿童玩具、童车、童车的合格率为90%、85%、80%,若从该超市的这三类儿童用品中随机购买一件,请估计购买到合格品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解:(1)童车的数量是300×25%=75,童装的数量是300-75-90=135; 儿童玩具占得百分比是(90÷300)×100%=30%。童装占得百分比1-30%-25%=45%。 补全统计表和统计图如下: 类别 儿童玩具 童车 童装 抽查件数 90 75 135 (2)∵儿童玩具中合格的数量是90×90%=81,童车中合格的数量是75×85%=63.75,童装中 合格的数量是135×80%=108, ∴从该超市的这三类儿童用品中随机购买一件,购买到合格品的概率是 8163.75108 84.25% 300++=。

2.(2012湖北)“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历来有吃“粽子”的习俗.我市某食品厂为了解市民对去年销量较好的肉馅粽、豆沙馅粽、红枣馅粽、蛋黄馅粽(以下分别用A、B、C、D表示)这四种不同口味粽子的喜爱情况,在节前对某居民区市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调查情况绘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尚不完整).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本次参加抽样调查的居民有多少人? (2)将两幅不完整的图补充完整; (3)若居民区有8000人,请估计爱吃D粽的人数; (4)若有外型完全相同的A、B、C、D粽各一个,煮熟后,小王吃了两个.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他第二个吃到的恰好是C粽的概率. 【答案】解:(1)60÷10%=600(人). 答:本次参加抽样调查的居民有600人。 (2)喜爱C粽的人数:600-180-60-240=120,频率:120÷600=20%; 喜爱A粽的频率:180÷600=30%。 据此补充两幅统计图如图: (3)8000×40%=3200(人). 答:该居民区有8000人,估计爱吃D粽的人有3200人。 (4)画树状图如下:

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精炼

统计与概率 一、统计的基础知识 1、统计调查的两种基本形式: 普查:对调查对象的全体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对调查对象的部分进行调查;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的对象; 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不带单位); 平均数:对于n 个数12,,,n x x x ,我们把121()n x x x n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 中位数:几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时,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或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其中n 为样本容量,x 为样本平均数; 标准差:S ,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这组数据的极差; 频数:将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叫做该小组的频数; 频率: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样本容量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 频数和频率的基本关系式:频率 = —————— 各小组频数的总和等于样本容量,各小组频率的总和等于1; 扇形统计图:圆表示总体,扇形表示部分,统计图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60°× 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会填写频数分布表,会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折线图; 频数 样本容量 各 基 础 统 计 量 频 数 的 分 布 与 应 用 2、 3、

二、概率的基础知识 必然事件: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 2、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3、概率:某件事情A 发生的可能性称为这件事情的概率,记为P(A); P (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0<P(不确定事件)<1; ★概率计算方法: P(A) = ———————————————— 例如 注:对于两种情况时,需注意第二种情况可能发生的结果总数 例:①袋子中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红球3个,白球2个,取出一个球后再取出一个球,求两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P = 1 10 ②袋子中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红球3个,白球2个,取出一个球后放回 ..,再取出一个球,求两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P = 4 25 1、确定事件 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总数 所有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总数 运用列举法(常用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

【人教版数学五下】9.3 统计与概率 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17页总复习内容和教材练习二十八第17、第18题。 1. 进一步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意义,了解其特点并能正确地绘制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 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会分析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能进行简单预测。 方格纸、直尺等。 教师出示有关雾霾的图片。 师:看到大屏幕中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是啊!空气质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教师出示绍兴和海南上周PM2.5浓度统计表。 师:老师收集了关于绍兴和海南上周PM2.5的一些数据,咱们一起来看看。还能用其他的统计方法来更形象地表示出它们的变化情况吗? 生: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从我们身边常见的天气现象,也是人们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体现出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服务于实际生活】 师:同学们回忆在折线统计图这部分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忆。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生:既可以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每组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师:我们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看来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比较扎实,下面我们来通过练习巩固一下。 教师出示教材117页第4题。 某大学2004~2012年理工科在河北省招生的分数线统计图 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2010年月销售统计图 (1)观察这两个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说一说折线统计图适合表示数据的什么情况。 (2)说一说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什么。 (3)如果你是高考生或者商场经理,你能从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你有什么帮助?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回忆、整理、练习,了解了知识的演化与联系,将知识链编织成知识网,完善了认知结构,掌握了知识体系】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数学上,我们往往会用线的虚实、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绘制方法:确定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什么—确定单位—描点—标数据—连线—图例 复式折线图的优点:既可以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每组数据的差异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教案 教学内容: 中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112-113练习二十二1~7习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 2. 能解决统计与概率相关的简略实际问习题。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灵敏应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习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自主检测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忆再现 1.回忆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简略回顾,说一说: 本单元学习了统计图,统计表;均匀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游戏公平,可能性等概率问习题。 2.提醒课习题。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本局部知识进行练习。 板书课习题:统计与概率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 (1)该公司去年全年的销售情况如何? (2)该公司的开展前景怎样?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习题? ①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②报告勘误,说解习题思路。 老师引导学生从图中的变化趋势上来剖析问习题,从而得出结论:该公司去年总体经营情况很好,产量和销量不断增长,第四季度增长幅度较快,而且出现了销量大于产量的良好势头。由此可以作出预测:该公司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有良好的开展。 2. ①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②报告勘误,说解习题思路 老师注意揭示学生考虑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几率的多少。 (二)综合练习。 ①组织学生独立解答第一小习题。 ②小组交流讨论,解答第二小习题。

师根据学生的报告,让学生明确在研究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时,用均匀数、中位数或众数作为数据的代表都是可以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用均匀数作为数据代表的时候较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但它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所以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在评分时就采取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均匀数,这样做是合理的。 ①组织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讨论,报告结果。 本习题是有关众数的应用的练习。从进货和销售数量的差来看,尺码是3⑸3⑺39三种型号的鞋进货有些多了,下一次进货时可考虑适当降低数量;但从销量来看,37码的鞋依然排名第一,36和38码的列第二、三名,所以每种型号的鞋的进货量的比例总体上不会有大的变化。研究一组数据的频数大小分布情况时,应用了众数的知识。 (三)提高练习。 ①组织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讨论,报告结果。 六(2)班同学的血型情况如图, (1)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该班有50人,各种血型有多少人? 本习题是有关可能性的题,对简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但是,认真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些。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自主检测 1.填空: (1)人们对搜集的统计数据经过剖析整理后可以制成( )还可以制成( ) (2)( )统计图可以分明地表示出各局部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 )统计图既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出数量变化情况 2.选择: (1)评价一个班整体学习成绩情况,看( )比较适宜? A.均匀数B.中位数C.众数 (2)为了分明地表示出2007年各月均匀气温变化情况,应绘制( )。 A.条形B.折线C.扇形 3.做一做: 有A—J 10张字母卡片,小明翻字母卡片,小红猜小明的字母卡片,如果小红猜对,小红获胜,如果小红猜错了,小明获胜。 (1)你认为这个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吗?对谁有利? (2)请设计一个双方公平的游戏规则。 四、课堂总结归纳 1.老师评价: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大都分同学掌握较好,值得表彰。 2.学生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练习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测试题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测试 题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测试题一选择题 1.某校期末考试后,为了分析该校高一年级1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成绩单,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名学生是个体 C.每名学生的成绩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D.样本的容量是100 2.某班级在一次数学竞赛中为全班同学生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参与奖,各个奖品的单价分别为:一等奖20元、二等奖10元、三等奖5元,参与奖2元,获奖人数的分配情况如图,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获得参与奖的人数最多 B.各个奖项中三等奖的总费用最高C.购买奖品的费用平均数为元 D.购买奖品的费用中位数为2元3.滴滴公司为了调查消费者对滴滴打车出行的真实评价,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2000人中抽取100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1,2,,2000,适当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的号码为9,抽到的100人中,编号落入区间[1,820]的人做问卷A,编号落入区间[821,1520]的人做问卷B,其余的人做问卷C,则抽到的人中,做问卷C 的人数为() A. 23 B. 24 C. 25 D. 26

4.为了解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某调查机构从一社区的120名年轻人、80名中年人、60名老年人中,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了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进行调查,其中老年人抽取3名,则n=( ) A. 13 B. 12 C. 10 D. 9 5 ,,, A B C D四位妈妈相约各带一个小孩去观看花卉展,她们选择共享电动车出行,每辆车只能带一大人和一小孩,其中孩子们表示都不坐自己妈妈的车,则A的小孩坐C妈妈或D妈妈的车概率是 A.1 3 B. 1 2 C. 5 9 D. 2 3 6.如图,海水养殖厂进行某水产品的新旧网箱养殖方法产量对比,收获时各随机抽取了100个网箱,测量各箱水产品产量(单位:kg),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网箱产量的方差的估计值高于旧网箱产量的方差的估计值 ②新网箱产量中位数的估计值高于旧网箱产量中位数的估计值 ③新网箱产量平均数的估计值高于旧网箱产量平均数的估计值 ④新网箱频率最高组的总产量的估计值接近旧网箱频率最高组总产量估计值的两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7.甲、乙两位射击运动员的5次比赛成绩(单位:环)如茎叶图所示,若两位运动员平均成绩相同,则成绩较稳定(方差较小)的那位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为() A. 5 B. 4 C. 3 D. 2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一)》教案

一、复习引入,提示课题。 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公司要了解一种产品的销售情况,就需要了解顾客群体,需求状况等数据,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的初步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图统计表 1.总体回顾。 师: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统计的知识? (1)组织学生独立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我们学过简单的统计表,还有统计图。统计表里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图里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上述统计图表的优缺点。 2.学生自主整理。 师:同学们说的很全面,我们以前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把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下。 (1)独立整理 (2)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活动) (3)交流汇报。(师多找几个小组汇报,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整理方法,并完善板书。) 3.师:谁知道统计知识有什么用处? (1)找不同学生独立回答. (1)教师做适当评价和补充。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统计知识。例如,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经常要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进行分析。又如,工厂要了解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年的生产进度或产量,就需要进行统计;要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效率,产品的质量,计算产品的合格率等,也需要进行统计。”(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统计知识的用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出示例1中的各统计图表: (1)师:同学们,下面是对六(1)班同学进行调配所搜集的几项数据,分别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第一幅是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第二幅是什么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分析。. ②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但不能反映部分的具体数量。 (2)第三幅图是什么统计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②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各部分的数量,也可直观比较各部分的多少,但不能看出各部分总体的百分比。 (3)第四幅图是一个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六年数学统计与概率

课题统计课 时 3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 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实际的联系。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难点 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重难点指引可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导案学习生成单 1、创设情境 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 息? 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3、出示教材第83页第4题图, 4、下图是某地区6—12岁儿童平均体重情 况。 5、下图是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6、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上周星期一至星期五 的室外气温, 日期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平 均 气 温 一.自主探索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 班级。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情况 呢?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 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 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 行整理。 二.合作交流 1、回想一下,什么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 结果? 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并提出一些问题。 (2)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 么好处? (3)假如小芳买课外书用了20元钱,那么小 芳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4)除了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 你还学了哪些统计图?举例说明集中统计图 各自的特点。 三.达标检测 1、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考数学复习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时概率教案

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 第18课时概率 教学目标 【考试目标】 1.了解概率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教学重点】 1.了解事件的分类,知道什么是随机事件. 2.掌握概率的概念. 3..学会计算概率,掌握计算概率的方法. 4.了解概率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体系图引入,引发思考

【例1】(2016年武汉)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形状、大小、质地完 全相同的6个球,其中4个黑球、2个白球,从袋子中一次摸出3个球,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A)A.摸出的是3个白球 B.摸出的是3个黑球 C.摸出的是2个白球、1个黑球 D.摸出的是2个黑球、1个白球【解析】因为袋子中只有2个白球,所以从袋子中一次摸出3个球, 不可能摸出3个都是白球,所以A符合题意. 【例2】(2016年福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5 C.概率很小的事件不可能发生 D.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为50次 【解析】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所以 其发生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 能不发生的事件,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不含0和1),不一定是 0.5;概率很小的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只是发生的可能 较小;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可能为50 次,可能比50次少,也可能比50次多.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 确. 【例3】(2016年江西)甲、乙两人利用扑克牌玩“10点”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 ①将牌面数字作为“点数”,如红桃6的“点数”就是6(牌面点数 与牌的花色无关); ②两人摸牌结束时,将所摸牌的“点数”相加,若“点数”之和小 于或等于10,此时“点数”之和就是“最终点数”;若“点数”之 和大于10,则“最终点数”是0; ③游戏结束前双方均不知道对方“点数”; ④判定游戏结果的依据是:“最终点数”大的一方获胜,“最终点 数”相等时不分胜负.现甲、乙均各自摸了两张牌,数字之和都是 5,这时桌上还有四张背面朝上的扑克牌,牌面数字分别是4,5,6, 7.

新教材高中数学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新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数学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新 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A级——学考水平达标练 1.打靶三次,事件A i表示“击中i发”,其中i=0,1,2,3.那么A=A1+A2+A3表示( ) A.全部击中B.至少击中1发 C.至少击中2发D.以上均不正确 解析:选B 由题意可得事件A1、A2、A3是彼此互斥的事件,且A0+A1+A2+A3为必然事件,A=A1+A2+A3表示的是打靶三次至少击中一发. 2.(多选题)某小组有三名男生和两名女生,从中任选两名去参加比赛,则下列各对事件中是互斥事件的有( ) A.恰有一名男生和全是男生 B.至少有一名男生和至少有一名女生 C.至少有一名男生和全是男生 D.至少有一名男生和全是女生 解析:选AD A是互斥事件.恰有一名男生的实质是选出的两名同学中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它与全是男生不可能同时发生;B不是互斥事件;C不是互斥事件;D是互斥事件.至少有一名男生与全是女生不可能同时发生. 3.从一批羽毛球中任取一个,如果其质量小于4.8 g的概率为0.3,质量不小于4.85 g 的概率是0.32,那么质量在[4.8,4.85)内的概率是( ) A.0.62 B.0.38 C.0.70 D.0.68 解析:选B 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可得P=1-(0.3+0.32)=0.38. 4.如果事件A,B互斥,记A,B分别为事件A,B的对立事件,那么( ) A.A+B是必然事件 B.A∪B是必然事件 C.A与B一定互斥D.A与A不可能互斥 解析:选B 用图示法解决此类问题较为直观,如图所示,A∪B是必然事件,故选B. 5.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去参加演讲比赛,若所选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的

九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 §4.1 50年的变化(二课时) 学习目标: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具体情境,认识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把握统计图的特点,尤其是折线统计图,其为对应点的连线,数值与点有关,条形统计图两个比较时,单位长度要一致等,便可掌握本节的要求.扇形统计图只能知道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学习方法: 活动——交流. 学习过程: 一、例题分析: 【例1】一文具店老板购进了一批不同价格的书包,它们的售价分别为10元、20元、30元、40元、50元;7天中各种规格书包的销售量依次为6个、17个、15个、9个、3个.这批书包售价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例2】 2002年8月,某书店各类图书销售情况如图1. (1)8月份书店售出各类图书的众数是??. (2)这个月数学书与自然科学书销售量的比是多少? (3)数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百科各类图书的频数大约是??. 【例3】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2所示.(1)请填写下表:

平均数方差中位数命中9环以上次数 甲7 1.2 1 乙5.4 (2)请从下列四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 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③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以上的次数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④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看.(分析谁更有潜力) 【例4】如图3是某晚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话最多,共6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多少个? (2)有关道路交通问题的电话有多少个? 【例5】华山鞋厂为了了解初中学生穿鞋的鞋号情况,对永红中学初二(1)班的20名男生所穿鞋号统计如下表: 鞋号23.5 24 24.5 25 25.5 26 人数 3 4 4 7 1 1 那么这20名男生鞋号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鞋厂最感兴趣的是 . 【例6】某校初二年级全体320名学生在电脑培训前后各参加了一次水平相同的考试,考分都以同一标准划分成“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为了了解电脑培训的效果,用抽签方式得到其中32名学生的两次考试考分等级,所绘制的统计图如图4所示.试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这32名学生培训前考分的中位数所在的等级是,培训后考分的中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 汇集同一范围内的若干事物,进行计算机比较以观察分析全体现象特 征,叫做统计 ..,其中每一..。统计工作中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 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将样本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小 组,每个小组内的样本个数叫做频数 ..,频数与样本容量的比值,叫做这个 小组的频率 ..。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常常遇到两类现象,性质截然不同的事件,一类是 确定事件 ....(必然现象),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发生或必然不发生。另一 类是随机事件 ....(偶然现象),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确定事件条件和结果存在必然联系,可由条件预知结果;随机事件,条件和结果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虽然随机事件从个体上看,似乎没有什么规 律存在,但当它大量出现时,却呈现出一种总体规律性,这就是统计规律 ....。 也就是说,随机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在大量、多次重复的过程中发生的可能 性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比值,这种比较稳定的比值称做“概率 ..”。根据统计 规律性可知,统计的基本思想 ....是:从局部观测资料的统计特征来推断整个系统的状态。统计方法是由“局部到整体”科学方法。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统计学作为这种社会活动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作为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也由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统计学本身也逐步发展为两大分支:一是应用统计学(属于有各自研究对象的应用科学);二是数理统计学(是研究抽象数量关系的一个数学分支)。

统计学的内容大体可分为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和统计决策。统计描述 ....是把实验、测试或调查获得的数据,通过整理、制表或绘图、分析和计算, 将数据资料的特征清晰地显示出来。统计推断 ....是研究如何利用统计描述中 的信息作出尽可能精确和可靠的结论。统计决策 ....是根据统计推断或预测制定适当的行动方案,以期望效益尽可能大或损失尽可能小。 1、小学数学统计的数学核心是渗透统计思想(见上述统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简单统计的全过程,能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判断。其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含全面调查、简单抽样、记录调查数据、描绘统计图表);处理数据(含计算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判断(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单的判断;统计决策(仅要求学生全能根据具体、简单的案例进行一些预测或提出一点建议)。小学数学概率的教学的核心是体验数据是随机的和有规律的,一方面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在概率的学习中,“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事件,所有可能 发生的结果 ..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 ..的。”(摘自新课程标..的,每个结果 ..是有限 准) 2、统计表的结构及功能。统计表:把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相互关联的数量按照一定标准加以分类整理,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串成表格,这种表格叫做统计表。它的作用是把数量发生、变化情况或者相互间的差别情况显著地表示出来,以便于分析、比较。结构:总标题(统计内容及名称、时间);表头(纵目与横目的内容类别)纵目(表的横行所列举的统计项目,在表的最上方);横目(表的纵行所列举的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统计与概率(1)(教案)

3.统计与概率 东山小学李媚清 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 【教学内容】 统计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整理归纳】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1)身高、体重 (2)姓名、性别 (3)兴趣爱好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课件展示: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2)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填好统计表。 【课堂作业】 教材第96页例3。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 (1)统计表 (2)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利用身边熟悉的例子复习回顾,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最新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全)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文) 一、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二、 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三、二、.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四、 三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五、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 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 (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五.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异同: ⑴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⑵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单位; ⑶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所以最为重要,应用最广; ⑷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⑸众数与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的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数据。 六、对于样本数据x 1,x 2,…,x n ,设想通过各数据到其平均数的平均距离来反映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那么这个平均距离如何计算? 思考4:反映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一般用s 表示.假设样本数 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 12|||||| n x x x x x x n 22 2 12()()()n x x x x x x s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

学生:______ 科目:教师:______ 第阶段第次课时间:20__年___月___日___ _段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自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会用分数和百分数表示可能性。 二、授课内容: 统计与概率 一、统计表 (一)意义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二)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 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课堂练习】

二、统计图 (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课堂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教案

《统计与概率》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96-99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能解决统计与概率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灵活应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提示课题 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先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再做决定。例如,学校为了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的情况,就需要收集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与概率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总体回顾。 师: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统计的知识? (1)组织学生独立回答。 (2)教师做适当评价和补充。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我们学过简单的统计表,还有统计图。统计表里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图里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上述统计图表的优缺点。 2.学生自主整理。 师:同学们说的很全面,我们以前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把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下。 (1)独立整理。 (2)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活动) (3)交流汇报。(师多找几个小组汇报,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整理方法,并完善板书。) 3.师:谁知道统计知识有什么用处? (1)找不同学生独立回答。 教师做适当评价和补充。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统计知识。例如,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经常要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进行分析。又如,工厂要了解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年的生产进度或产量,就需要进行统计;要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效率,产品的质量,计算产品的合格率等,也需要进行统计。(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统计知识的用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出示P97页第4题中的各统计图表: (1)师:同学们,下面是对六(1)班同学进行调配所搜集的几项数据,分别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第一幅是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第二幅是什么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分析。 ②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但不能反映部分的具体数量。 (2)第三幅图是什么统计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①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