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污染化学考试重点资料

有机污染化学考试重点资料

有机污染化学考试重点资料
有机污染化学考试重点资料

环境有机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所发生的过程

有机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会发生很多物理、化学、生物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类:

1)第一类过程不改变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主要包括在给定的环境介质中的迁移与混合;不同相/介质间的转移过程。2)第二类过程会导致化合物结构的改变,主要包括:化学转化反应、光化学转化反应、生物化学转化反应等过程。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配过程:

1、有机化合物在不同相之间的分配及分子间相互作用:

(1)分子间引力的来源:不带电分子之间引力通常是由分子中的缺电子区域吸引临近分子或原子相应的富电子部分引起的。(可以分为:范德华作用,极性作用)

(2)平衡分配常数:

K i12=相1中化合物i的浓度/ 相2中化合物i的浓度

玻尔兹曼方程:K i12=常数·e -Δ12G i / RT

lnK i12 = -Δ12G i / RT + ln(常数)

(3)利用热力学函数量化分子能量:

1)化学势μi:表示恒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组分中每增加一个化合物i,体系增加的吉布斯自由能G i

2)逸度:

化合物在气体状态下的压力和逸度:

对于真实气体:μig=μ0ig+RTln[f i/p0i];

对于理想气体:μig=μ0ig+RTln[p i/p0i]

2、(1)溶解度:在水相有机相共存的体系中,当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时,水中有机分子的量为该有机物的水溶解度。有机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范围:一般有机物在室温下的溶解度是1-105ppm.

(2)液体有机物的溶解度和水活度系数,依据两个假设:1)在有机液体中,相对于有机化合物本身的摩尔数,水的摩尔分数很小,x iL接近于1;2)化合物在它的水饱和液相中处于理想状态,即r iL=1

(3)x = 1/r;或者:C =1/Vr;

(4)固体有机物的溶解度和水活度系数:

γ=1/x(s)·e-ΔfusGi/RT;

(5)化学物质在正辛醇相与水相浓度之比(Kow)

Kow=正辛醇相中的浓度/水相中的浓度

(6)Kow在环境中的意义

①对于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的研究:表明Kow与药物相关结构的变化以及观测到的某些生物学、生物化学或毒性效果有关

②土壤/沉积物的吸附系数和生物富集因子与Kow有相关性

③用Kow可以估算该类化合物的其他性质

④作为该类化合物的亲-疏水性(一般小于10为亲水性;大于104表现出疏水性)

3、吸附过程

(1)化学物质与固相的结合过程通常称之为吸附过程。分子被吸引到一个二维界面上,称为吸附;而分子渗入三维矩阵里时称为吸收。

(2)吸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对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归趋及其对环境的作用产生极大的影响。

①溶解的有机污染物与气-水表面碰撞并挥发;被吸收的分子与颗粒物结合②溶解的分子比被吸收的分子更容易接近光、其它化学物质和微生物

(3)吸附等温线在特定体积的水环境中,研究化学物质在固相和溶液间的平衡时,首先考虑到吸附物的总浓度C is(mol Kg-1)和溶液化学物质的浓度C iw(mol Kg-1),这两个浓度间关系通常用吸附等温曲线表示,这种吸附关系仅适用恒温条件下。

(4)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

C s=K F·C w ni K F为Freundlich常数或容量因子;ni:为Freundlich指数;Cs:吸附剂吸附量;Cw:溶液浓度

(5)Langmuir等温线方程:C s=Q s K L C w/(1+K L·C w)

C s:吸附剂的吸附量;K L:常数;C w:溶液浓度;Q s:饱和吸附量[物理意义:单位质量的吸附剂的表面位点总数,在理想状态下Qs 对所有的吸附物都是相等的,但实际上由于化合物的大小不同。因此,Qs常代表给定化合物的最大浓度];(6)在观测的浓度范围内吸附物与吸附剂间的吸引力不变的条件下得出的,称之为线性吸附等温曲线;适用于在均匀有机溶相中的分配占主导地位或相当强吸附位点处于低浓度远未达到饱和的情景;

(7)固体-水分配系数(K id):K d=C s / C w

(8)有机碳归一化系数Koc:K oc = K d / f oc;

有机碳的分数f oc =有机碳的质量/ 吸附剂的总质量

Koc的测定:

测定化合物在土壤/沉积物的吸附等温曲线:①待测化合物几个不同初始浓度按一定的比例与土壤/沉积物混合;②加入微生物抑制剂;③恒温振荡,一般在48小时左右;

④吸附平衡后,测定化合物在固相和液相中的浓度;⑤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Koc = Kd / oc*100

⑥Kd 与Koc的关系:Kd:吸附剂在吸附质上的分配系数;Koc:碳归一化后的分配系数

★影响Kd、Koc的因素:①温度: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Kd、Koc的是通常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②酸碱度:只对于易电离的物质,体系的酸碱度产生影响,中性化合物很少受影响。③颗粒大小和比表面积:

④盐基离子:影响化合物分子的活度;对中性化合物影响较小。⑤水中溶解的有机质:通常减小化合物的吸附量⑥水中的悬浮物质:悬浮物质可以吸附水中的化合物,增加表观溶液浓度。⑦非吸附平衡:有些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吸附发生非常慢,以至于来不及达到平衡。⑧固体与溶液的比例:土壤/沉积物中水含量的变化,将改变化合物的被吸附量⑨化合物在实验中的损失:挥发、降解、容器壁的吸附等

㈠有机化合物在无机表面吸附(吸附形式);

1、水体中非离子性有机物在无机表面的吸附:(1)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矿物表面附近区域的分配;可能的机制:

①中等极性矿物的部分表面(-Si-O-Si)可能允许极性水分子和非极性有机物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换;②水中的有机物很快扩散到与固体表面邻近的“特殊”水中或填充到固体的纳米级孔隙中。在微层水上可能发生。

(2)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的表面吸附

2、水体中离子型有机物在带电荷矿物表面的吸附(几种界面):对于结构中至少有一个带电官能团(-COO-,NH3+等)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出现在两类区域:溶解到水层并立即于表面接触或实质上键合到矿物表面。

(10)生物体中可以积累有机污染物的物质:蛋白质、多糖类、类脂物、木质素和其他聚合体(角质)

(11)描述几种生物积累的参数:

BAF(生物积累因子):用于描述所有可能的生物积累途径,例如被动吸收、从食物中摄取、消化等;

BAF = C有机体/ C环境介质;

BCF(生物浓缩因子):生物体吸收游离的可溶性化合物(不包括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的部分);

BCF= C有机体/ C游离可溶性化合物;

BMF(生物放大因子):生物体从食物中吸收的有机物

BMF= C有机体/ C食物中的化合物;

BSAF(生物区系-沉积物-积累因子):生物体从沉积物中吸收化合物

BSAF= C有机体/ C沉积物中的化合物

生物区系-土壤-积累因子(BSAF)

= C有机体/ C土壤中的化合物

二、有机污染物的转化过程:

1、生物降解

(1)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分配和转化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配过程:化合物分子结构不发生改变;

转化过程:化合物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转化为一个或多个产物的过程。

(2)根据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可将有机化合物分为哪几种类型?①可以立即作为能量和营养源(简单的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②逐步被微生物所利用(需要一个驯化时间);③降解缓慢或根本不降解(腐殖质类)。也有学者提出第四类化合物(被微生物联合降解的有机化合物)

(3)为什么生物转化速率比矿化(将基质转化为CO2、HNO3等)速率大?

(4)影响微生物降解的因素:①被降解化合物的浓度(如被吸附的倾向)以及微生物群体的活性(群体将相互作用);

②直接控制反映速率的因素(群体大小、温度等)

(5)微生物降解速率常数

①幂函数速率规律:反应速率与基质浓度的乘方成正比。

-d[C]/dt=K[C]n;n:反应级数;

[C]:基质浓度;K :生物降解速率常数。

②双曲线速率规律:-d[C]/dt=K[B][C];

[B]=微生物群体浓度;[C]=基质浓度。

(6)生物转化的限制因素

①化合物能向转化该物质的生物体中代谢器官的输送;[化合物达到细胞中酶的作用点时能够迅速转化]

②引起化合物转化酶的催化能力;

③新基质支持微生物数量增长的速率。

2、光解

(1)作为化合物的多环芳烃是否容易光解?如果易光解为什么在土壤中还容易残留?PAHs很容易吸收太阳光中可见和紫外区的光,对紫外辐射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尤为敏感。但是土壤中PAHs主要与土壤的有机质呈现吸持状态。所以容易残留。

(2)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的区别;

①直接光解:有机物对光吸收以及发生的相应转化,这种转化过程称为直接光解;

②间接光解:有机物的转化是通过其它激发态物质(如天然有机质)的能量转移机制发生,或者通过与光照产生的瞬态活性物种(如羟基自由基、臭氧、过氧自由基等)发生反应。这种转化机制称为间接光解。

(3)什么是量子产率?

量子产率Φ=产生的分子数或消失的分子数/吸收的光子数

(4)敏化:在光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M或(M+X)在一定波长光照下,不发生光化学变化,若加入另一种物质S,则物质M或(M+X)可以发生光化学反应,加入的这种物质S,称为敏化剂。猝灭:是敏化反应的逆过程,将物质Q加入到反应物M或(M+X)中,能使反应物M或(M+X)不发生光化学反应,或反应产物的量子产率降低,加入的物质Q称为猝灭剂。

(5)紫外线和可见光那个在自然水体穿透更深,为什么?

紫外光波长小,能量高。与O-H波长和键能处于同一个能量级,吸收光后能发生裂解,

(7)了解量子产率的测定过程

量子产率Φ=n/n ph 产生的分子数或消失的分子数/ 吸收的光子数

物理法:光电池,但光电池和光子数的绝对值校正较难。一般只测相对值。

化学法:操作复杂,能够测定光子数的绝对值。化学光量计的光化学反应溶液应该具备以下条件;热稳定性、重现性要好,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光量计的量子产率稳定,产物易分析等。

3、水解

(1)什么是水解反应?水分子(或氢氧根离子)取代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称为水解反应。

(2)简述水解反应的机制(简述两种取代反应)。水解机理:有机物水解时,一个亲核基团(水或OH-)进攻亲电基团(C、P等原子)并且取代一个离去基团(X ,苯酚盐等)的过程中,发生了动力学性质不同的两种亲核取代反应,一个称为S N1(单分子亲核取代),另一个称为S N2 (双分子亲核取代)。

S N1取代过程的特征是反应速率与亲核试剂的浓度和性质无关,

RX慢R++X- ;R++H2O 快ROH+H+

水解常数:d[RX]/dt=-K[RX];K一级水解常数

S N2取代过程的特征:反应速率依赖于亲核试剂的浓度和性质,

H2O+RX [H2O ---R---X] H++HOR+X-

D[RX]/dt = -K[H2O][RX];K 二级水解常数

(3)水解常数:通常在水中测定有机物的水解是一级反应,有机化合物RX 的消失速率-d[RX]/dt 正比与[RX]。即-d[RX]/dt = K T[RX],K T:近似于水解速率常数(假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三、环境中几种典型有机污染物:

1、①多环芳烃的来源(燃烧是大气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在高温条件下,几乎所有碳氢化合物都能产生多环芳烃,缺氧燃烧是生成多环芳烃的另一个条件。)、②化学特性(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多环芳烃最突出的特性是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性。当PAHs与NO

2、OH、NH2等发生作用时,会生成致癌性更强的PAHs衍生物。)、③吸收和代谢途径(经皮肤吸收、经肺吸附。多环芳烃为间接的致癌物。进入机体后经代谢活化后才呈现致癌作用。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

2、能够指出多环芳烃的活性部位,即“中蒽位”(L区)和“中菲键”(K区),湾区

3、PCBs的来源(化工产品);性质(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抗热性、不可燃性、低蒸气压和高介电常数)危害(PCBs 对皮肤、肝脏、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的病变甚至癌变都有诱导效应);

4、PCBs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途径;

(1)PCBs在大气中的迁移:①直接光解和与OH、NO2等自由基以及O3作用。这其中尤以OH基的作用最为显著。②雨水冲洗和干、湿沉降。这一过程实现了污染物从大气向水体或土壤的转移。(2)PCBs在土壤中迁移:挥发、降解和渗滤(3)PCBs在水中的迁移:挥发、底泥沉积

5、二恶英的来源(主要来自多氯酚生产过程的杂质物质;其次是垃圾焚烧,农药及含氯有机物的高温分解或不完全燃烧)、性质(二恶英均为固体,熔点较高,没有极性,难溶于水,化学稳定性强,随着氯化程度的增强,PCDD的溶解度和挥发性减小,极具亲脂性。)和毒性(急性毒性物质,二恶英类是没有安全限的。二恶英毒性随氯原子的位置和数目的不同存在差异:含有0,1,2,3个氯原子的二恶英无明显毒性;含有4~8个氯原子并且在2,3,7,8-位置上有氯原子取代的二恶英才有毒。随氯原子数的增加,毒性将会减弱),累积(空气、水体和沉积物;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鱼)

6、什么是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也称界面活性剂,指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一类物质。表面张力: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使表面收缩的力,方向与液面相切,单位dyn/cm。

7、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8、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有那几种?

(1)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2)非离子型

9、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和性能有什么样的关系?①亲水基的相对位置:一般情况下,亲水基在分子中间比在末端的湿润性能强,亲水基在末端的比在中间的去污能力好②分子量大小:同一品种的表面活性剂,随疏水基中的碳原子数目的增加,溶解度有规律的减小,而降低水的表面能力有明显的增长。③疏水基:如果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分子大小相同时,一般有支链结构的,具有较好的湿润、渗透性能。

10、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机制?

(1)甲基氧化:主要是疏水性末端甲基氧化为羧基。

(2)β氧化(CoA=辅酶A) : 指羧基被氧化,末端的两个碳断裂,分解消失的过程。(3)芳香族化合物氧化:一般是苯酚、水杨酸等化合物的开环反应。首先生成儿茶酚,然后再两个羟基中间开裂,经过二羧酸后消失。

(4)脱磺过程:除去SO3生成SO4的过程。

11、阴、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其生物降解的影响;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由结构不同的烷基苯磺酸钠的生物降解表明,在烷基中,端基为三甲基取代者最难降解,端基有支链的次之,直链烷烃最容易降解,(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具有强杀菌性或抗菌性。

12、什么是有机金属?有机金属与金属的配合物有什么区别?

(1)指金属和碳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2)与碳是否直接相连。

13、说明金属甲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形成过程即主要机制:

一般认为:甲基—碳负离子(CH3-)的形式转移到一个具有最高氧化态、没有孤电子对的金属上,形成的金属甲基化合物。甲基碳负离子一般来自于天然存在的生物甲基化试剂—甲基钴氨素(CH3CoB12);还可能来自其他有机金属物种[(CH3)3Sn+; (CH3)3Pb+].

14、什么是挥发性酚、非挥发性酚、内源酚和外源酚?

沸点在230℃以下的单元酚称为挥发性酚;以上者为不挥发性酚。植物体内所含的酚,主要为多元酚及其衍生物,称之为内源酚;其它为外源酚。

15、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的致癌活性有何不同?

二烷基和环状亚硝胺主要造成肝脏损伤和一些脏器的出血、坏死等;亚硝酰胺的毒性较轻。亚硝胺的毒性因各种结构不同而异,一般随烷链的延长而减弱。

16、酚类化合物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

酚类可以溶于水,且在苯和油类非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也很大。

(1)吸附:酚类的分配系数比较小。但随着氯酚分子中氯原子的增加,氯酚的分配系数增加,对沉积物和悬浮物上的有机质的亲和性增强。

⑵挥发:酚类的蒸气压低,水溶性高,不易从水中挥发。

(3)氧化和水解:酚可以在水中受分子氧的进攻而氧化。由于苯环的负电荷密度高,共价键作用强,不容易发生水解作用。吸附在蒙脱石上的硝基酚在粘土晶格里可以水解产生苯醌。

⑷光解:酚阴离子容易发生光解作用,而非解离酚可以借助光敏剂的能量转移作用而产生光解。

合成染料的分类,两种分类方法,能够举出1-2个例子。

(3)为什么生物转化速率比矿化(将基质转化为CO2、HNO3等)速率大?

2019级医用有机化学期末考试(20201009152739).docx

2019 级医用有机化学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 ,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 2 分 / 题,共计32 分) 1.下列构象中最不稳定的构象是 C2 H5 C 2H 5 C 2H 5 (B)CH(C)( D) (A) C 2 H 5 CH 3CH 3 3 CH3 2.既具有 -I 效应又具有π - π共轭效应的物质是 CH3NO2OH (A)(B)(C) (D)CH3 CH=CH2 3.1- 甲基环己烯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的主产物是 (A)溴甲基环己烷(B)1- 甲-1- 溴环己烷(C)1- 甲-2- 溴环己烷 (D) 1-甲-3- 溴环己烷 4.下列化合物与 AgNO乙醇溶液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3 (A)CH CH 2CH 3 (B)CH 2 CH 2Cl(C)CH 2 Cl CH 2CH(Cl)CH 3 2 CH 3(D) Cl C2 H5 5.化合物①氯环己烷、② 1- 甲基 -1- 氯环己烷、③氯甲基环己烷发生S N1 反应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① >②>③(B)② >①>③(C)③ >①>②(D)③>②>① 6.化合物H C=C CH 3的构型为H H Cl CH 3 (A)(2Z,4S)-4- 氯-2- 戊烯(B)(2Z,4 R)-4-氯-2-戊烯 (C)(2E,4S)-4- 氯-2- 戊烯(D)(2E,4 R)-4-氯-2-戊烯 7.下列化合物能使溴水褪色的一类有机物是 (A)Alkene ( B )Alcohol (C)Alkane ( D)ether 8.苯进行硝化反应时,加入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 (A)产生 NO2+离子(B)活化苯环(C).增加酸性 ( D) 防止苯环氧化9.下列物质发生卤代反应时,最可能取代的位置是 (A)CH 2NO 2 (B)CH 2NO 2(C) CH 2(D) NO 2CH 2NO 2 10.能溶于浓的强酸的化合物是 (A)乙烷(B)乙醚(C)丁烷(D)氯乙烷11.在合成上用于增长碳链的反应 (A)氧化反应(B)环氧乙烷与 Grignard 试剂的反应(C).烯烃的加成反应(D)醇的脱水反应 12.属于亲电试剂的是 (A)ROH (B)NH3(C)AlCl3(D) H 2O 13.甲苯在光照下与溴发生的反应属 (A)亲电取代(B)亲电加成(C)亲核取代(D)自由基反 + 14.化合物 CH2=CHCH2CH=CH2经 KMnO4+H氧化后的产物是(A)CO2 +HOOCCH2COOH(B)CO2+OHCCH2CHO (C)HOOCH+OHCCH2CHO (D) HOOCH+HOOCCH2OOH 15.O的正确名称是 CH3(A)1,1-二甲基环氧乙烷 (B)2,2-二甲基环CH 3(C)2-甲基环氧丙烷(D) 2-甲基-2-16.化合物 CH3CH2C(CH3) 2Br 的消除反应主产物是 (A)2- 甲基 -1- 丁烯(B)2-甲基-2-丁烯 (C)3- 甲基 -1- 丁烯 ( D) 2-甲基-1-丁烯与2-甲基-2-丁烯 二、是非题( 2 分 / 题,共计14 分) 1.苯甲醚比溴苯易进行磺化反应。() 2.制取丙酸的方法可用CH2=CH2与 HCN起加成反应后经水解而得3.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手性。() 4.异丁基的结构式是 -CH(CH3)CH2CH3。() 5.共轭效应会沿着碳链传递下去,不因距离而减弱。()6.卤代烷在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同时也常拌随着消除反应。()7.某些稠环芳香烃具有致癌作用。() 三、命名下列化合物( 4 分/ 题,共计 28 分) 1、2、 3 OH、CH43、 CH 3 H OH CH 3H Br C 2 H5 C 2H5 5、CH 3CH 2CHCH 2CH 3、7、CH 3 6 (CH 3 )2CHCH2CH C=C CH 32C(CH 3)CH3 CH(CH 3 )2CH 2 OH H H OH 四、问答题(第一题10 分、第二题16 分,共计26 分) OH 1.在 OH OCH 3 中选出一种化合物,写出它与高 ,, 反应的方程式。

2014生物无机化学考试练习题

生物无机化学习题(2014-12-22) 1.写出十种生命必须元素的符号 2.写出组氨酸和半胱氨酸英文简写符号,画出这两种氨基酸侧链基团与金属离子配位的可能的模式。 3.哺乳类动物体内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生理功能有什么不同?简述产生这种不同之处的原因。 4.举出四种不同的无机药物的名称(结构式、分子式或商品名均可),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5.很多双原子分子具有生理作用,而它们生理作用有一部分通过和金属离子配位而实现的。画出双原子分子和金属离子配位的几种可能的模式。NO是美国《科学》杂志1992年命名的明星分子,可以在体内发挥信息传递的作用。用分子轨道法预测NO和金属离子结合的模式。 6.A)写出组氨酸和半胱氨酸英文简写符号,画出这两种氨基酸侧链基团与金属离子配位的可能的模式。 B) 画出多肽片段[gly-asp-ala-cys]结构图,预测哪个氨基酸侧链易和Fe3+结合, 为什么? 7.芳香环之间的弱相互作用有哪两种常见构型?用Hunter-Sanders规则予以定性解释,并说明这些弱相互作用的生物学上的意义。 8.画出下列几种金属-双氧物种的结合方式,并指出氧合血兰蛋白的活性中心采取的是哪一种构型 1) ”end-on” bent MO2 superoxo 2) trans-μ2-1,2-peroxo 3) cis-μ2-1,2-peroxo 4) μ2-η2,η2-peroxo 9.A)写出顺铂和金诺芬的分子式,指出它们的在医学上的用途。 B)指出下列疾病是由于什么金属离子(过量或缺乏)引起的? 日本水俣病,贫血,门凯氏病(Menkes disease), 威尔逊氏病(Wilson disease) 10.CO与人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大210倍,而CO与血红素的结合能力要比氧气与血红素的结合能力大25000倍!请解释这种现象的生物学意义,并从生物无机化学的角度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1. 血红素是血红蛋白的载氧活性部位。画出血红素的结构图。实验表明:氧合

石河子大学612有机化学(农)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612有机化学 (农) 一、考查目标 有机化学是学习生物学、植物科学、动物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生物类相关学科的必修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开设主要针对这些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为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后续课程建立坚实的有机化学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烃的含氮衍生物,及糖、氨基酸与蛋白质、类脂化合物等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分别讨论各类有机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鉴别方法等内容。重点内容为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分析,化学性质等知识点,及其相互联系和灵活应用。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有机化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填空、计算及分析题等。 三、考查范围 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的产生及发展,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有机分子的结构式及其表示方法;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学一般研究方法;有机分子结构的书写方式;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本质及构性关系 构成有机物的化学键,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碳原子轨道的杂化、σ键与π键的

形成与特性;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类型;电负性和键的极性;有机分子结构的书写方式;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路易斯酸碱理论;分子间作用力。 第三章开链烃 链状烷烃的结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烷烃的命名,烷基的名称。简介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烷烃的构象及纽曼投影式。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烯烃和炔烃的分类及命名、同分异构现象、主要化学反应。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共轭二烯烃及其反应性能。 第四章环烃 脂环烃的命名。环烷烃的构性。环烷烃的主要化学反应。环烷烃的性质。环烷烃的立体化学。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掌握芳香性概念,并学会判断非苯芳烃——通过分析判断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单环芳烃的结构特点——苯的空间形象。单环芳香烃的性质。取代本的定位规律。 第五章旋光异构 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方法。掌握手性与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对映异构与非对映异构概念;掌握绝对构型标记法——主要R/S和化合物的旋光活性等。 第六章卤代烃 掌握卤代烃的结构、分类与命名。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亲核取代反应,包括卤原子被羟基取代、被氰基取代、被烃氧基取代、被氨基取代;(2)消除反应;(3)与金属反应生成有机锂和格氏试剂。不同结构卤代烃与硝酸银反应的活性。掌握卤代烃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单分子历程(S N1)和双分子(S N2)历程及其影响因素;不同结构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不同历程。单分子消除反应(E1)和双分子消除反应(E2)历程。掌握亲核取代的立体化学。 第七章醇、酚、醚 醇:掌握醇的官能团结构,醇的分类。掌握醇的系统命名法。通过醇的结构分析解释醇的物理性质——沸点、水溶性等。重点掌握醇的化学性质:(1)醇的弱酸性;(2)酯化反应;(3)与卤氢氢反应;(4)分子内与分子间的脱水反应;(5)醇的氧化反应。掌握反应过程中碳骨架的重排。 酚:酚的结构与命名。重点掌握酚的化学性质:(1)酸性;(2)成醚的反应;(3)苯酚

医用有机化学测试题

综合练习题(一) 一 选择题 (一)A 型题 1 下列体系中既有p-π共轭又有π-π共轭的是( ) 2 氨基(-NH 2)既具有邻、对位定位效应,又可使苯环致活的主要原因是( ) A +I 效应 B -I 效应 C 供电子p-π共轭(+C 效应) D π-π共轭效应 E 吸电子p-π共轭(-C 效应) 3 化合物 发生硝化反应易难顺序为( ) A ④ ① ② ⑤ ③ B ③ ⑤ ② ① ④ C ⑤ ③ ② ④ ① D ① ④ ② ③ ⑤ E ④ ① ⑤ ③ ② 4 下列化合物中最易与 H 2SO 4反应的是( ) 5 稳定性大小顺序为( )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③ ② ④ C ③ ① ④ ② D ② ① ③ ④ E ③ ④ ① ② 6 下列卤烃在室温下与AgNO 3醇溶液作用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 溴化苄 B 异丙基氯 C 3-氯环己烯 D 烯丙基碘 E 丙烯基氯 7 ① 吡咯 ② 吡啶 ③ 苯胺 ④ 苄胺 ⑤ 对甲苯胺的碱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 A ④ ② ③ ⑤ ① B ② ④ ③ ① ⑤ C ④ ② ⑤ ③ ① D ⑤ ③ ② ④ ① E ② ⑤ ③ ④ ① 8 下列化合物即可与NaHSO 3作用,又可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 CH 3CHCH 3 B CH 2 C C C1 CH CH 2D E CH 2OH Br + CH CHCH 3 COOH OH NO 2OCOCH 3①②③④ ⑤A B C D E CH 3CH CCH 2CH 3 CH 3 (CH 3)2C CCH 2CH 3CH 3C CHCH CH CHCH 3 CH 3 C (CH 3)2 CH 2 CH 3 C 2H 5CH 3H 5C 2 CH 3C 2H 5CH 3 H 5C 2 CH 3 ①②③④

配位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分裂能: 中心离子的d轨道的简并能级因配位场的影响而分裂成不同组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晶体场稳定化能:在配体静电场的作用下, 中心金属离子的d轨道能级发生分裂, 其上的电子一部分进入分裂后的低能级轨道, 一部分进入高能级轨道。进入低能级轨道使体系能量下降, 进入高能级轨道使体系能量上升。根据能量最低原理, 体系中的电子优先进入低能级。如果下降的能量多于上升的能量, 则体系的总能量将下降。这样获得的能量称为晶体场稳定化能。光谱项:配位场光谱是指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电子光谱。这种光谱是由d电子在d电子组态衍生出来的能级间跃迁产生的, 所以又称为d-d跃迁光谱或电子光谱。求某一电子组态的能级, 就是推导其光谱项, 实质上就是推算该电子组态的不同L和S的组合。空穴规则:在多于半满的壳层中, 根据静电观点, “空穴”可理解成正电子, 正电子也象电子那样会产生相互排斥作用。 二、命名结构式 1、[Co(NH3)6]Cl3 2、顺-二氯·二氨合铂(II) 反-二氯·二氨合铂(II) 顺-四氯·二氨合铂(Ⅳ) 反-四氯·二氨合铂(Ⅳ) 面-三氯·三氨合钴(III ) 经-三氯·三氨合钴(III ) 3、二(μ- 氯) ·四氯合二铁(III) 二(μ- 氯) ·二(二氯合铁(III)) 4、[(CO)5Mn-Mn(CO)5] 二(五羰基合锰) 5、二茂铁

三、简答 1.异构体异构现象是配合物的重要性质之一。所谓配合物的异构现象是指分子式(或实验式)相同,而原子的连接方式或空间排列方式不同的情况。化学结构异构(构造异构)结构异构是因为配合物分子中原子与原子间成键的顺序不同而造成的, 常见的结构异构包括电离异构, 键合异构, 配位体异构和聚合异构电离异构:在溶液中产生不同离子的异构体。[Co(NH3)5Br]SO4紫红色和[Co(NH3)5SO4]Br(红色), 它们在溶液中分别能产生SO42-和Br-。键合异构有些单齿配体可通过不同的配位原子与金属结合, 得到不同键合方式的异构体, 这种现象称为键合异构。配位异构在阳离子和阴离子都是配离子的化合物中, 配体的分布是可以变化的, 这种异构现象叫配位异构。配位体异构这是由于配位体本身存在异构体, 导致配合单元互为异构。立体异构实验式相同,成键原子的联结方式也相同,但其空间排列不同,由此而引起的异构称为立体异构体一般分为非对映异构体(或几何异构)和对映异构体(或旋光异构)两类 2.配合物稳定性、软硬酸碱理论、举例说明、应用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是指配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解离为水合金属离子和配体达到平衡时,其解离程度的大小。稳定性是配合物在溶液中的一个重要性质,通常用相应的稳定常数来衡量。软酸或软碱是其价电子容易被极化或容易失去的酸或碱,而硬酸或硬碱则是其价电子与原子核结合紧密且不容易被极化或不容易失去的酸或碱。或者说,软酸、软碱之所以称为软,是形象地表明他们较易变形,硬酸、硬碱之所以称为硬,是形象地表明他们不易变形。举例:硬酸中接受电子的原子较小、正电荷高,其价电子轨道不易变形(用一句话说就是硬酸是受体原子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强的酸)。像Al3+离子以及BF3之类的化合物都是硬酸的例子。软酸中接受电子的原子较大、正电荷数目低或者为0, 以易变形的价电子轨道去接受电子(也用一句话说就是软酸是受体原子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弱的酸)。金属原子、Hg2+离子及InCl3之类化合物即是典型的软酸。硬碱中的价电子结合紧密(半径小),软碱中的价电子容易被极化(半径大)。典型的硬碱是一些较小的阴离子如F-离子,对称的含氧酸阴离子, 如ClO4-, 以及具有小的给予体原子的分子如NH3等。典型的软碱是一些较大的阴离子如I-、H-,或者含有较大的给予体原子的分子。应用:软硬酸碱原则在无机化学中有许多定性的应用:①由于一种元素的硬度通常随着其氧化态的增大而增大,氧化态越高硬度越大。因此,为了使一种处于高氧化态的元素稳定,就必须使之与硬碱如O2-、OH-或F-配位:如Fe(VI)和Pt(VI)这样的高价态能够分别在化合物 K2FeO4和PtF6中得到。相反,为了使一种元素处于低氧化态,则必须用软碱如CO或PR3与元素配位。如Na[Co-1(CO)4]和Pt0[P(CH3)3]4这样的化合物中可以见到Co(-1)和Pt(0)。 ②软硬酸碱原理还用来判断离子性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3.价键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优缺点价键理论提出配位共价模型,考虑了中心原子和配体的结构,能较好地说明许多配合物的配位数、几何构型、磁性质和一些反应活性等问题。但这个价键理论只能说明配合物在基态时的性质,而不能说明与激发态有关的性质(如配合物的各种颜色和光谱),也不能说明同一过渡金属系列中不同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等。配位场理论人们在晶体场理论的基础上, 吸收了价键理论的若干成果, 既适当考虑中心原子与配体化学键的共价性, 又仍然采用晶体场理论的计算方法, 发展成为一种改进了的晶体场理论, 特称为配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用于说明双原子分子和芳香烃的结构。1935年Van Vleck首先用分子轨道理论方法来处理配合物的化学键问题,遵循成键三原则:能量近似、最大重叠和对称性匹配原则。在理论上比晶体场理论等方法更为严谨,所得的结果常用来补充晶体场理论的不足。晶体场理论晶体场理论是一种静电理论, 它把配合物中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看作类似于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但配体的加入, 使得中心原子五重简并的 d 轨道(见图)失去了简并性。在一定对称性的配体静电场作用下, 五重简并的d轨道将解除简并, 分裂为两组或更多的能级组, 这种分裂将对配合物的性质产生重。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四年制本科. 试行) 课程编号:0302110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考核目的 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受到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养,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并满足目前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144(36周,周课时4),其中课堂教学128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考核8学时。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主要参考书 1、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莫里森等编,《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1983年 3、胡宏文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有机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或会、能),三个层次依次提高。第三学期期中考试考核内容 第一章绪论 考核知识点 1、有机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共价键的极性和偶极矩、碳原子轨道的杂化(SP 3、SP2、SP)、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断裂方式、过渡状态和中间体); 3、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检验纯度、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实验式的计算、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考核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等概念的涵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3、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骨架和按官能团分类的两种方法,掌握官能团概念的涵义以及一些官能团的名称,并能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的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Stomatology Department (专业代码:100401 )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毕业时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目标: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荣辱观。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并将提供口腔预防与保健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有强烈的团队精神,终身学习的观念,较强的法律意识。重视医疗伦理和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2.知识目标: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掌握口腔医学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掌握口腔相关的健康教育、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 3.能力目标: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对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掌握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掌握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操作技能;具有社区口腔卫生服务及对公众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基本能力。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获得口腔医学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具有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基本具备独立自学、独立思考和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 4.身体素质: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适应承担艰苦工作的要求,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四、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临床诊断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医学 五、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制5年,弹性修业年限5~7年,符合郑州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口腔医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217学分(其中公共平台课程64学分,学科基础平台51.5学分,专业平台72.5学分,实践环节29学分),选修课程需修满12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4学分,通过毕业考核方准毕业。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临床实习和专业临床实习,安排一般不少于48周。

2010级《配位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泰山学院课程考试专用 泰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2010级化学专业本科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配位化学》试卷A (试卷共6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关于影响配位数的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论何种配体,中心离子的电荷越高、半径越小,配位数越大 ; B. 不论何种中心原子,配体的体积都是对配位数影响最大的因素 ; C. 讨论配位数的大小要从外部条件、中心离子、配体等方面考虑 ; D. 中心离子的电荷与半径,决定了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数高低 ; 2、下面关于中心离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Nb(V)、La(III)、Co(III) 为外层具有9-17电子结构的过渡金属离子; B. Cu(I)、Sn(II)、Hg(II) 为外层具有18 电子结构的离子 ; C. Ge(II)、Sn(II)、Pb(II) 为外层具有18+2电子结构的离子 ; D. Al(III)、Si(IV)、Ti(III) 为外层具有8电子结构的离子; 3、说明Zn 2+,Cd 2+,Hg 2+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顺序,错误的是( ) A. [ZnI 4]2- > [HgI 4]2- ; B. [ZnCl 4]2- < [CdCl 4]2- ;

C. [CdF4]2-< [HgF4]2-; D. [CdF4]2-< [ZnF4]2-; 4、下列光谱化学序列中配体强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en > NO2-; B. F-< C2O42-; C. NH3> en ; D. OH-> CN-; 5、下列有关配合物的立体结构与配位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配位数为3的配合物,有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锥型两种构型; B. 一维无限链式结构的Cs[CuCl3]n的配位数为4 ; C. 具有角锥形结构的[SnCl3]-配位数为3 ; D. 配合物[(Ph3P)3Cu2Cl2]中铜(I)的配位数有3、4两种模式; 6、下列有关配位数与配合物的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配离子[PdCl4]2-和[AuCl4]-都具有平面四方形结构; B. 配合物[VO(acac)2] 和[Cu(NH3)4]SO4·H2O都具有四方锥结构; C. 配离子[Ni(CN)5]3-和[CdCl5]3-都具有三角双锥构型; D. 配离子Cd(CN)4]2-和[Cu(CN)4]2-都具有四面体结构; 7、下列关于配合物几何异构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配合物[Co(NO2)3(NH3)3] ,有2种几何异构体; B. 配离子[Co(en)2Cl2]+,有5种几何异构体; C. 配离子[Co(NH3)2(H2O)2(Py)2]3+,共有6种几何异构体; D. 配合物[Cr(gly)3] ,有4种几何异构体; 8、外文期刊Angew.Chem.Int.Ed可从哪个数据库网址中查得?() A. https://www.doczj.com/doc/7b11078834.html, ; B. https://www.doczj.com/doc/7b11078834.html, ; C. https://www.doczj.com/doc/7b11078834.html, ;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doc -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有机化学》 前言 一、指导思想与大纲依据 1、指导思想 为了正确、客观、真实地选拔出高等工科院校生物专业和化工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保障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质量,提高有机化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促进有机化学教学、研究的发展,采用标准化考试对考生进行有机化学知识水平测试。 2、大纲依据 主要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 (1)汪小兰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二、考试对象 参加攻读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三、考试目标及题型 1、本考试是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医学工程、疾病诊 断、治疗关键技术、新药创制工程等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考试目标分为:A、认识与记忆;B、理解与判断;C、掌握与应用;D、分析与综合四个 由低到高层次。 A、认识与记忆 1)、对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人名反应的重现与复述。 2)、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反应规律的重现与复述。 3)、对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重现与复述。 4)、对有机化学的实验基础及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实了解。 B、理解与判断 1)、准确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机理 3)、理解有机化学中的基本原理 4)、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C、掌握与应用 1)、掌握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解决给定条件下的有机化学问题 2)、熟练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 3)、能解释有机反应机理 4)、能进行有机合成设计 D、分析与综合 1)、从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出发,运用演绎、归纳等方法分析、论证具体问题。 2)、能应用有机化学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于解决某些问题。 四、出题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所需时间、改卷方式 出题方式:人工命题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所需时间:180分钟 改卷方式:密封改卷 五、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医用有机化学期末复习及练习

医用有机化学期末复习及练习 本课程的学习即将结束,现将全书的重点内容按命名、结构理论、基本反应、化合物转化及合成方法、鉴别等几个专题进行总结归纳,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语言”,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有机合物的命名包括俗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等方法,要求能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或构型式。 1、俗名及缩写要求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甘醇、甘油、石炭酸、蚁酸、水杨醛、水杨酸、氯仿、草酸、苦味酸、肉桂酸、苯酐、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巴豆醛、葡萄糖、果糖等。还应熟悉一些常见的缩写及商品名称所代表的化合物,如:RNA、DNA、阿司匹林、煤酚皂(来苏儿)、福尔马林、扑热息痛、尼古丁等。 2、习惯命名法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 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 3、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1)、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Z、E两种方法。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顺式,反之为反式。如果双键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都不相同时,不能用顺反表示,只能用Z、E表示。按照“次序规则”比较两对基团的优先顺序,较优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Z型,反之为E型。必须注意,顺、反和Z、E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有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顺式的不一定是Z型,反式的不一定是E型。例如: CH3-CH2Br C=C (反式,Z型) H CH2-CH3 CH3-CH2 CH3 C=C (反式,E型) H CH2-CH3 脂环化合物也存在顺反异构体,两个取代基在环平面的同侧为顺式,反之为反式。 (2)、光学异构体的命名光学异构体的构型有两种表示方法D、L和R、S,D 、L标记法以甘油醛为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化合物很难确定它与甘油醛结构的对应关系,因此,更多的是应用R、S标记法,它是根据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顺序标记的。光学异构体一般用投影式表示,要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及构型的判断方法。例如: COOH 根据投影式判断构型,首先要明确, H NH2 在投影式中,横线所连基团向前, CH2-CH3竖线所连基团向后;再根据“次序 规则”排列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基团的优先顺序,在上式中: -NH2>-COOH>-CH2-CH3>-H ;将最小基团氢原子作为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顶端,其余三个基团为正四面体底部三角形的角顶,从四面体底部向顶端方向看三个基团,从大到小,顺时针为R,逆时针为S 。在上式中,从-NH2-COOH -CH2-CH3

级《配位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级《配位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 卷)

————————————————————————————————作者:————————————————————————————————日期: 2

泰山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2007级化学系各专业本科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配位化学》试卷 A (试卷共6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统分人 复核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中心原子具有18+2电子结构的是( ) A. Al(III); B. Zn(II); C. Pb(II); D. Fe(III); 2、下列关于配合物几何异构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NO 2)3(NH 3)3]配合物有3种几何异构体; B.平面四边形配合物[M(abcd)]型配合物,只有1种几何异构体 ; C. [M(a 2b 2b 2]型的八面体配合物存在5种几何异构体; D.八面体[M(ab)3]配合物,不存在几何异构体; 3、配合物晶体场稳定化能的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 [Fe(H 2O)6]2+ 的CFSE=-0.4Δo B. [Mn(H 2O)6]2+ 的CFSE=-2.0Δo 得分 阅卷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Ni(H2O)6]2+的CFSE=-1.2Δo D. [Cu(H2O)6]2+的CFSE=-0.6Δo 4、指出下列配体的光谱化学序列中错误的排列顺序( ) A. en < NO2-; B. SCN- > CN-; C. NH3 < en ; D. H2O > C2O42-; 5、配合物荷移跃迁能排列顺序存在错误的是:() A. [OsCl6]2- > [OsBr6]2- > [OsI6]2- B. [Ru III Cl6]3- > [Ru IV Cl6]2- C. VO43 > CrO42- > MnO4- D. HgCl42- < HgBr42- < HgI42- 6、期刊https://www.doczj.com/doc/7b11078834.html,mun.主要收录在哪个数据库网址中?() A. https://www.doczj.com/doc/7b11078834.html, ; B. https://www.doczj.com/doc/7b11078834.html, ; C. https://www.doczj.com/doc/7b11078834.html, ; D. https://www.doczj.com/doc/7b11078834.html, ; 7、找出有关d n组态自由离子基谱项,错误的是:( ) A. d1组态的自由离子基谱项是2D ; B. d2组态的自由离子基谱项是1P; C. d3组态的自由离子基谱项是4F; D. d4组态的自由离子基谱项是5D; 8、配合物的立体结构与配位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Ag(NH3)2]+的配位数为2; B. 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主要有四面体和平面四边形两种构型; C. 配位数为3的配合物只有平面三角形结构; 2 / 8

86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86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内容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振杂化体及芳香性,同分异构与构象。 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小环张力效应、邻基效应、氢键的概念及上述效应对化合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影响。 4.主要官能团(烯键、炔键、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磺酸基等)的化学性质及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5.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丙二酸酯、β-丙酮酸酯、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偶氮化合物、磺酸、简单杂环化合物、单糖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 7.饱和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与亲核取代,碳碳重键的亲电、自由基及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烷烃、烯烃、炔烃、醇、醛、芳烃侧链的氧化、烯炔臭氧化及Cannizzaro反应),还原反应(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的氢化还原及选择性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ai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降级反应(Hofmann 降解,脱羧),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重排反应(频那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 重排)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8.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苯炔的生成与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能够从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产物结构。 二、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结构式6~10% 2.完成反应(由反应物、条件和产物之H写出条件、产物或反应物之一)25-30% 3.选择题(涉及中间体的稳定性、芳香性、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构象与构象分析、官能团的鉴定等)10~12% 4.反应历程:典型反应的历程6~10%

考配位化学复习题

配位化学复习题 1.试用图形表示下列配合物所有可能的异构体并指明它们各属哪一类异构体。 (2)[Co(NH3)3(H2O)ClBr]+(3)Rh(en)2Br2] (1)[Co(en)2(H2O)Cl] 2 (4)Pt(en)2Cl2Br2(5)Pt(Gly)3(6)[Cr(en)3][Cr(CN)6] 2.配合物[Pt(py)(NH3)(NO2)ClBrI]共有多少个几何异构体? 3.试举出一种非直接测定结构的实验方法区别以下各对同分异构体: (1)[Cr(H2O)6]Cl3和[Cr(H2O)5Cl]Cl2·H2O (2)[Co(NH3)5Br](C2O4)和[Co(NH3)5(C2O4)]Br (3)[Co(NH3)5(ONO)]Cl2和[Co(NH3)5(NO2)]Cl2 4.解释下列事实: (1)[ZnCl4]2-为四面体构型而[PdCl4]2-却为平面正方形? (2)Ni(II)的四配位化合物既可以有四面体构型也可以有平面正方形构型,但Pd(II)和Pt(II)却没有已知的四面体配合物? (3)根据[Fe(CN)6]4水溶液的13C-NMR只显示一个峰的事实,讨论它的结构。(4)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四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有何异同?为什么?(5)形成高配位化合物一般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哪些金属离子和配体可以满足这些条件?试举出配位数为八、九、十的配合物各一例,并说明其几何构型和所属点群。 5.阐述晶体场?分裂能的大小有何规律?分裂能与周期数有什么关系? 6. 为什么T d场的分裂能比O h场小? 如何理解四面体配合物大多数是高自旋的? 7.d n离子哪些无高低自旋的可能?哪些有高低自旋之分?确定高低自旋的实验方法是什么?用什么参数可以判断高低自旋? 8.根据LFT绘出d轨道在O h场和T d场中的能级分裂图。标出分裂后d轨道的符号 9.什么叫光化学顺序?如何理解电子云伸展效应?

武汉工程大学考研《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武汉工程大学考研《有机化学》考试大 纲 适用专业:化工、制药、材料、应化等专业 试题总分:150分 答题时间:3小时 参考教材: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旨在考查学生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熟悉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了解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能够较熟练地解决有机化学的基本问题。 二、题型及分布 1.完成反应式(填空方式,包括中间产物、最终产物、试剂和重要反应条件,内容涉及基本反应),约30分; 2.综合题(填空、选择或排序,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性质、基本规律等),约40分; 3.简答题(包括反应机理、实验现象分析等),约25分; 4.鉴别或分离,约15分; 5.合成题,约30分; 6.结构推导,约10分。 难易分布:较易题型40%;中等题型40%;较难题型20% 三、考试范围 (一)命名与写结构式 1. 系统命名法:烷、烯、炔,螺及双环化合物,含1个手性碳的手性分子,取代芳烃,卤代烃,醇,醚(含冠醚),酚,苯醌萘醌衍生物,醛酮(及其衍生物如肟、腙等),羧酸及其羧酸衍生物(取代酸如羟基酸、卤代酸,酯、内酯、酸酐、酰胺、内酰胺等),硝基化合物,胺(包括季铵盐、季铵碱),偶氮化合物,五元六元杂环衍生物。 2. 典型结构 构造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互变异构; 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及Z/E异构;乙烷丁烷构象,环己烷衍生物构象(椅式、船式、平伏直立键及最稳定构象);对映异构及R/S构型的标记与命名,手性分子的Fischer投影式、透视式、Newman式及其转换。 熟悉常见基团的结构与名称,熟悉伯仲叔季碳、伯仲叔氢、伯仲叔卤、伯仲叔胺等的特征;了解衍生命名法和习惯命名法。 能够名称写出结构式。 (二) 基本概念 1. 杂化轨道:sp3、sp2、sp杂化轨道特征; 2. 共价键:σ键、π键,键的极性,极化度;

有机化学 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40021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学时与学分:学时:56 学分:3.5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或基础化学 适应专业:医学五年制各专业、临床医学七、八年制 教材及参考书: 1.《医科大学化学》下册陈启元梁逸曾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医用有机化学》第二版唐玉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Organic Chemistry》for Students of Medicine and Biology. Xiashuzhen, luo yim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6 4.《有机化学》第七版吕以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有机化学》唐玉海罗一鸣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任务是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为学好后续的有关课程,以及在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或进行科学研究奠定足够的有机化学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碳链、位置及官能团异构、构象、顺反及对映异构);化合物英文命名的一般规律。重要基团和常见化合物的的英文名称。 2.掌握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加成、氧化、酯化、酰化、脱羧、偶联等反应。 3.能运用电子效应(诱导与共轭)理论,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电加成及亲核加成反应的机理。 5.熟悉杂环、糖类、脂类及氨基酸的结构、名称和主要性质。 6. 了解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产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熟悉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图谱的解析。 7.了解蛋白质和酶的一般性质;核酸的组成和结构单元。 (实验独立设课) 临床八年制开设高等有机化学(选修)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与难点(其中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为重点,用黑体表示的为难点)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概述 掌握:有机物与有机化学概念,碳的sp3、sp2、sp杂化轨道。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类型。 熟悉:Lewis酸碱理论,八隅体结构。键长、键能和键角的涵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82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82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察目标 该考试的主要目标是考察考生对于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有机反应及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思路、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运用有机化学相关知识内容和方法来准确分析、解释和科学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了解有机化学发展历史及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学习任务及研究方法; 1.2 理解化学键理论及共价键的形成和属性; 1.3 掌握基本概念:原子轨道、分子结构、构造、均裂、异裂、自由基、中间体、诱导效应、官能团; 1.4 了解有机化合物元素分析及结构测定方法。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2.1 熟练掌握烷烃的同系列、异构及烷烃的命名; 2.3 掌握烷烃的构象:构象的定义,交叉式与重叠式,构象 表示法(透视式与Newman投影式),构象与能量关系; 2.3 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沸点、熔点、溶解度、密度及变 化规律,分子间力; 2.4掌握烷烃的反应,重点掌握烷烃的卤化反应及自由基反应

历程; 2.5了解烷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 2.6 掌握环烷烃的异构和命名; 2.7了解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环烷烃的来源和应用; 2.8 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理解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的 关系; 2.9 掌握环己烷的构象、理解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了解 其它单环及多环环烷烃的构象。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3.1 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3.2 理解烯烃的相对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 3.3 掌握烯烃、炔烃的制法; 3.4了解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 3.5 重点掌握烯烃的反应: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 卤化氢、水、次卤酸、硫酸);自由基加成(过氧化物效应);硼氢化反应;氧化,臭氧化;聚合反应;α-氢的反应(高温卤代,氧化,氨氧化);掌握炔烃的反应。 3.6 掌握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熟练应用马氏规则,了解区域 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概念。掌握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重排及烯丙位重排; 3.7 了解烯烃、炔烃的来源和工业制法。 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