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枯山水——日本独特的造园艺术

枯山水——日本独特的造园艺术

枯山水——日本独特的造园艺术
枯山水——日本独特的造园艺术

日本枯山水设计

日本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源于日本,多见于禅宗寺院。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些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枯山水”的由来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真正的枯山水还是起源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虽然日本禅宗庭园的另外一大分支茶庭虽然也简洁、纯粹、意味深远,在表现禅宗枯寂的哲学意境和极少主义的美学精神上也堪称绝妙,但在写意手法上并不突出,其庭池花木的布置是为了营造一种淡泊宁静的“悟境”,而非隐喻自然山水。

日本庭园艺术中的茶庭 形成的原因

日本由于南北纵长三千多公里,其气候地形较多变,四季分明,人民生活的侧重点随季节更替,季节的微妙变化赋予日本人民对变化的极度敏感。日本植物生命的季节性变化不仅给花道带来灵感,还让人们产生时世无常之感,这种精神随即被融入茅道精神。茅道精神实际正是禅宗哲学的基础。 日本园林设计师兼禅宗法师枡野俊明就认为,园林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居地。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日本列岛虽然在一个相对较为单一的环境下发展,但在文明萌发的初期就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明显影响。这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构成了日本审美文化的特点。枯山水是可看作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佛教的观点,其实也是一种依托,可以

日本园林的特点

日本园林的特点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日本园林 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从种类而言,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池泉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 筑山庭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的园林构成。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

日本枯山水的设计理论及植物配置

枯山水源于日本,多见于禅宗寺院。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些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枯山水”的由来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真正的枯山水还是起源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虽然日本禅宗庭园的另外一大分支茶庭虽然也简洁、纯粹、意味深远,在表现禅宗枯寂的哲学意境和极少主义的美学精神上也堪称绝妙,但在写意手法上并不突出,其庭池花木的布置是为了营造一种淡泊宁静的“悟境”,而非隐喻自然山水。

日本庭园艺术中的茶庭 形成的原因 日本由于南北纵长三千多公里,其气候地形较多变,四季分明,人民生活的侧重点随季节更替,季节的微妙变化赋予日本人民对变化的极度敏感。日本植物生命的季节性变化不仅给花道带来灵感,还让人们产生时世无常之感,这种精神随即被融入茅道精神。茅道精神实际正是禅宗哲学的基础。 日本园林设计师兼禅宗法师枡野俊明就认为,园林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居地。

日本枯山水园林简述

日本枯山水园林 日本艺术讲究精致,追求内在涵义胜于外表,知道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日本独有的枯山水为何被誉为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了。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初次认识枯山水,是在京都的银阁寺。那时记者刚到日本不久,面对眼前出现的一片白砂地,还有里面堆砌起来的一个砂堆,我完全有理由将之理解成一片工地,材料就位正等待施工。之后才知道,自己这样理解是何等的无知。本来,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院艺术离不开水。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有了水,庭院因此润泽生辉。只是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而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町时代,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遵循画中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表现手法,动手成就出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在这样的庭院中,我们见不到碧水细流,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岛屿,还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京都龙安寺中的庭院布景是日本枯山水的典型代表作之一,15块大小各异的假山分布在白砂之上,被理解成大海上的岩岛,也有人将之解读为在海上翻腾的蛟龙。据说,15块石头位置巧妙,无论从庭院的哪一个角度观赏,都不能一次将它们尽收眼底。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除了以上提到的京都龙安寺庭院及银阁寺庭院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著名的代表作,如东福寺的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等,而作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最高峰,则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庭院。当时正值日本室町时代,是禅宗在日本最发达的时期,以禅意为原点的枯山水庭院开始深入民心。日本枯山水发展至今,备受百姓欢迎,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即其可以省略空间和降低成本。这一点恰与日渐拥挤的现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这种艺术从寺院搬到现实社会中,在一些住家门前、公园里、展览厅内甚至越来越多的仿古餐厅中也不忘辟出一角,堆砌起独自的山水世界,既增加了艺术气氛,又拓展了空间。

概谈日本枯山水中的园林造景——以日本龙安寺为例

园林与建筑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枯山水是日本园林造景中独树一帜的造景文化,在小型园林中的实际应用十分广泛,“以砂带水,以石代岛”手法应用在没有山水的龙安寺中,却以一种极具宁静禅意的形式展现了一幅无水之庭的山水画意境。枯山水不单单只是日本园林的一种形式,也是日本画的一种形式。枯山水是由细碎砂石铺地,再加上一些微缩的景观和形式别致的景观石组成的一种微缩式的园林景观。在最早记录枯山水的著作《造庭记》中,将枯山水描述成完全用石头石子摆出来村庄、河流、山峦的一种造景手法。如今的枯山水则富含更多意义和方式,添加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苔藓、草坪等自然元素。 枯山水的造景素材主要有砂、石、苔山、植物。以这四种元素通过别致的摆放和极具匠心的转换,赋予砂以水的意境,赋予石以山的姿态,赋予植物以自然的形式,微缩模拟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平衡、宁静的感觉。龙安寺中的方丈室的石庭属于坐观式的枯山水园林景观,通过砂堆叠模拟波浪的形态。波浪那一瞬间的形态被长久地保存下来,象征一瞬间的美来之不易,人们应当珍惜。 枯山水最早由日本僧人所初创,因而其素来带有佛教的禅意,第一代的枯山水由镰仓时代(1192—1333)的梦窗疏石(1275—1351)初创,他在西芳寺园的山坡上布置的一组枯瀑石就是第一件枯山水作品。后来受当时中国唐朝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在枯山水的布置中增添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艺术成分。 枯山水式的园林大多占地不多,用料简单,符合当今世界对景观占地和成本控制的要求,其精致而富有寓意的造景艺术,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内心需求。 一、龙安寺枯山水造景平面布局 龙安寺方丈室在向南的檐廊上,方丈室向西南方向各伸出了两道连廊,和面前的一道半回字型的矮墙组成了半封闭式的空间。如此狭小的面积,原本并不能有效展现景观形式的效果,但是枯山水的微缩形式在这里展现得恰如其分。在方丈室石庭中,方丈室南面的庭院是完全敞开的,檐廊将方丈室内外贯通,而地坪和庭院高度相差不大,使得地坪上的视角能平视庭院,让观赏的人与景观融为一体。庭院中的15座山石也根据人的视角错落摆放形成一道半弧形,而这道半弧形被山石组成的一条直线切割,拓展了整个景观的深度。在借用了中国传统园林中一步一景、处处是景的造林手法的同时,又将其转换形成视角不同而景色亦不同的效果。 龙安寺方丈室石庭的枯山水的平面布局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特点。中国画讲究主次分明,以次衬主,以次收尾,达到烘托主体的目的。龙安寺石庭中也展现出这一特点。在15座山石中,以组为单位,分割整个平面,将最高的山石作为一组置于向东的位置作为主山,其余则组成4组兜住观者的视角,在观赏面的中心线上,观赏的视角向东,而主山的位置则向东偏移,平衡整个画面。 二、龙安寺枯山水造景空间布局分析 龙安寺枯山水的平面布局相当简单,其用料精简,只用了基本的素材,占地不广,没有复杂的景观叠嶂。但是,其内涵具有人文色彩和禅宗意境,整个平面布局看似简单却暗含哲理,这也 概谈日本枯山水中的园林造景 ——以日本龙安寺为例 □夏熠 摘要:日本的枯山水拥有一种平和的幽寂感,其中富含的静心禅意使其拥有令人心境平和的感染力,这种独特的小型园林景观以清净自然的风格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日本的枯山水受到中国传统园林造景艺术的影响很大,但是它在吸收中国园林造景艺术文化的同时,以自己的文化风格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中国现代造景艺术可以汲取其中的艺术文化精髓,增添自己文化的内涵,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文需求。该文以枯山水中的代表作之一——龙安寺为例,在探究日本枯山水造景艺术的同时,也希望能就枯山水在中国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提出一些思考和设想。 关键词:枯山水龙安寺现代应用 79

禅学意境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

禅学意境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 1 、禅境初探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是一种中国化的精神现象哲学,禅宗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禅宗主张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体悟宇宙万物、人生,从而达到体认心灵本真、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参禅者通过静悟与修禅的方式,达到一种解脱后的澄明与自在。超越世俗纷扰,体认心灵的本真状态,从而顿悟佛果。因此参禅场所表现出的禅学意境也关系到参禅者的内心变化。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情与景的统一。通过主观的禅学感知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本质为空的“缘起性空”的灵境。 2 、历史文化背景 日本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枯山枯水,即以砂代水,以石代山。《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枯山水以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于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海岛、瀑布等等。利用白砂与小碎石表现流水之美,象征着广大的空间。沙石选用浅灰白色或浅灰色,通过耙制沙砾形成纹路,如直纹可喻静水,“z”纹可喻海中撒网,同心圆纹可喻雨水溅落,涡旋纹可喻漩涡,叠加半圆纹可喻浪涛或波涛击岸。若要点缀花木,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夭矫多姿的矮株,不种花而种植青苔等,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传统的枯山水庭园是专门供人从寺院的阁楼或是高处观看的,除非是为了进行打扫,否则谁也不许进入庭园。在枯山水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能够对人的心境产生出无穷的力量。日本从室町时代开始,朝廷贵族、禅宗僧侣等就热爱造庭, 禅寺庭院以模仿杭州、苏州名园, 来陶冶性情,体会“物我如一”的禅境。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禅寺园林的一大代表风格,也被称为“禅心之园”。 3 、理水手法 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式修行,“自解自悟”、“不着文字”,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除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禅宗美学也反对人工的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纯粹自然的、单纯的材料,通过极为简洁、洗练的手法来营造空间,表现自然的无垠与秀美,反应内心的空灵与冥思。这种追求觉得自然与纯净的极少主义的写意手法,构成了禅宗美学最为独特的魅力。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致的,还是当属枯山水。典型的枯山水园林是京都府的龙安寺方丈南庭(如图 2 龙安寺枯山水图),大仙院方丈北、东庭,退藏院、灵云院书院等庭园。枯山水庭园是一种小尺度的、盆景式的园林,但却在有限的面积中通过写意、象征的手法,造出千岩万壑的气势来。石块或单独或三五成组放置,以示崇山峻岭或者层峦叠障嶂;用白砂平铺象征广阔的海面,砂面耙成平行的曲线,犹如万重波涛;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形,象征惊涛拍岸。在几乎无一草一树的庭园内,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思,通过石块的巧妙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林,幻化出另一种境界。龙安寺也称“空庭”,人们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空寂”的情趣。另外,大德寺庭院、金阁寺、银阁寺中的庭园也都是“枯山水”名园。 4 、景观展现方式 日本枯山水园林则偏向于静观性,属于参悟式、敬畏式的游览方式。园林所造之境是供人们静观、为人们冥想提供的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这与中国古典园林可游可居相比,枯山水园林更像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三维空间中的二维效果。它不是真山真水,不是供人在其中流连、游览、赏玩的,而是供人(特别是禅僧)睹物静思、神游天外的。极其简洁的景物蕴含着极其深远的寓意,体现的是淡泊、玄远、寂灭、往生的宗教情怀,需要心灵的感悟才能体会其中“禅”之浓。 5 、审美思想与禅学意境 日本枯山水庭园不愧为“禅心之园”,可谓是一种纯净、抽象的极致。所有元素虽然简单,却都深含禅意。比如枯山水庭园中的白砂和石组(如图5- 2 为枯山水局部图),在宗教思想中,卵石、白砂被视为明净之物,认为洁净的白砂具有咒力和神力,铺在道路上用以驱邪,在神圣的场所里仿佛神在注视一样。在庭院中,白砂和石组作为一种形式媒介,被安置于庭园的空白之中,让人感到“观空如色,观色如空”。以小面积的白砂代替江河湖海以石头和石块代替山峦等。在小面积的庭院中将貌似简单而意味深远,石头、白砂作为一种符号,造出千岩万壑的气势,抽象地表达了自然的精神,产生出一种空明感,达到无限的无欲、无为的境界。即是禅宗“缩之千里,程于尺寸”的“空境”!在水景观上,日本枯山水园林也与江南园林的曲折迤逦不同。它不求丰富、华丽,但求简单、传神。园林追求粗朴纯洁,力求使用直线条,摈弃一切曲线。且与中国园林轻灵飞扬感不同,园林空间刻意营造“老树白云,一鸟不鸣”的淡泊境界,给人以孤寂、荒芜、悲悯感,以利于沉思与反省。

枯山水百图详解

枯山水百图详解 【枯山水】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 的精华与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 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 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真正的枯山水还是起源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

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金剛峯寺石庭)本来,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院艺术离不开水。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有了水,庭院因此润泽生辉。只是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大徳寺瑞峯院独坐庭)枯山水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白砂的曲线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岛屿等等。京都禅院庭园数不胜数,如南禅寺、龙安寺等,皆以素白的砂石为主,于看似单调之白砂上,扫出涟漪式、波浪式、漩涡式、回纹式等同的平行线条,造成无水却似有水之效果。(建仁寺枯山水庭)枯庭园的沙,无水却似有水,奔流不止之水,这里隐藏着枯山水独有的故事。笔直延伸的线,表示着江河、大海的平静水面。蜿蜒之处,则代表着大小不一的波涛,其后,“水中”浮现的是石块,则寓意岛屿、山石,它们是由沙石所构成的水流。(樱花时节的高台寺枯山水庭,巨大的漩涡。)漩涡表示大宇宙。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

日本园林(池泉庭院、枯山水、茶庭)

日本比起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虽然其历史只有差不多一千七百余年,但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文化影响。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日本园林便是其中一支,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园林的发展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从史前到明治维新,日式园林在不断发展中逐渐趋于成熟。其中最著名的制式应当数日本庭园黄金时代——室町时代的“枯山水”以及桃山时代的茶亭。虽然日本园林传承于中国,但发展成熟后的日本园林却有别于中国传统园林所带给人们的感受。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可以说中国园林是“移步换景”,于山石间品自然之美;而日式的园林则更多的需要静坐于侧,安定心神,于景中感悟其中深意。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日本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其典型表现便是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的“枯山水”园林。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便能表现大江大海、岛屿、山川;不用滴水却能表现恣意汪洋,不筑一山却能体现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体现出大自然的风貌特征和含蓄隽永的审美情趣。 这些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源于日本对“禅宗”的感悟与再现。早期日本哲学思想的发展,比较滞后。没有出现过像希腊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和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时代。因而,不得不移植别国思想。在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中,佛学对日本文化及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有很多派别,其中对日本影响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它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日本在飞鸟时代开始接受佛教,并派学生与工匠前往中国学习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佛教的一支流派“禅宗”逐渐在日本流行开来,为反应禅宗修行者的“苦行”以及“自律”精神,日本开始摒弃池泉庭院转而摸索出了一种包含了“禅宗”思想的简朴庭院————“枯山水”庭院。特别是后期的枯山水,竭尽其简洁,竭尽

日本枯山水的设计理论及植物配置精修订

日本枯山水的设计理论 及植物配置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枯山水源于日本,多见于禅宗寺院。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些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枯山水”的由来?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着《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真正的枯山水还是起源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着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虽然日本禅宗庭园的另外一大分支茶庭虽然也简洁、纯粹、意味深远,在表现禅宗枯寂的哲学意境和极少主义的美学精神上也堪称绝妙,但在写意手法上并不突出,其庭池花木的布置是为了营造一种淡泊宁静的“悟境”,而非隐喻自然山水。 日 本 庭 园 艺 术 中 的 茶 庭 形成的原因日本由于南北纵长三千多公里,其气候地形较多变,四季分明,人民生活的侧重点随季节更替,季节的微妙变化赋予日本人民对变化的极度敏感。日本植物生命的季节性变化不仅给花道带来灵感,还让人们产生时世无常之感,这种精神随即被融入茅道精神。茅道精神实际正是禅宗哲学的基础。日本园林设计师兼禅宗法师枡野俊明就认为,园林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居地。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日本列岛虽然在一个相对较为单一的环境下发展,但在文明萌发的初期就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明显影响。这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构成了日本审美文化的特点。枯山水是可看作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佛教的观点,其实也是一种依托,可以这样思考,同是大乘佛教的中国园林,同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是基于生理快感的,因此具有较浓重的生命意识、现实主义精神和功利色彩,是喜乐的;日本人的审美心理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泛神宗教式的崇拜,多少带有一点悲观色彩,这是二者最为典型的区别禅

日本枯山水园林分析

日本枯山水园林分析 摘要:日本枯山水园林是日本园林风格的代表和集大成者,可以体现禅宗文化对于日本造园的影响。日本造园师通过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结合自身环境条件又渗透进深刻的禅宗思想,用砂石与植被创造出以小见大,富有精神意蕴的庭院。日本枯山水园林已不仅仅只是服务于园主日常物质生活,而更多是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关键词:枯山水禅宗龙安寺枡野俊明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1、背景环境。 1.1、环境条件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小国,由于日本岛南北纵长达3500多公里,因此南北气候分明。尤其得天独厚的是日本的四季分明,季节的微 妙变化赋予了日本人民对于细微变化的极度 敏感。加之日本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和历史上的 战乱,日本人民经常会产生“时事无常”之感, 这种感觉又被融入到了茶道精神,成为了日本 禅宗哲学的基础。日本无论政治还是文化都深 受中国影响,这使得中国文人的“入世”与“出 世”思想也会体现在日本的文人,禅师和统治 者身上,并且由于日本人对于身边细微变化的 敏感,使得他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和寄托会更多,甚至会超过对于物质的需求。 1.2、“宛若天开”造园思想的影响。 对于大自然赋予的感恩,日本人民会将自然融入到一切的日常生活中,造园也不例外,在日本园林中,无论园林大小,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宛若天开。日本的园林表现了造园者与自然、与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和谐共处的能力。这种思想在枯山水园林中被体现在对于砂石植被的寓意和通过不同元素的搭配和联系,来表达一种自然环境或是宇宙关系,以达到人与宇宙自然万物相联系共生的思想。 1.3、禅宗思想的影响。 13世纪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2、造园手法和风格。 枯山水园林又称“假山水”、“干山水”,是真 山水相对,其核心思想为“以沙拟水、以石代岛”。 通过沙、石、苔、木等几种材料的相互配合,或 纯粹两三种元素的配合,来达到造园师的思想。 园林会最大限度的发挥石材的形状、色泽、硬度、 纹理及其他特性,使静止的石材在人工建造的自

浅谈枯山水在园林中的应用

浅谈枯山水在园林中的应用 摘要:枯山水最初一般用于小巧别致的庭院里面。后来融入大量中国园林要素的枯山水也被应用到一些场景不大的小区绿化、公园绿化以及街头绿化之中。在这些景观绿化中常常用白砂石铺地以表示各种形态的水面,其中配置小桥、亭、台、廊架等园林小品,同时搭配各色植物以打造出各色不同的意境。 关键词:枯山水园林小品园林植物搭配水景 正文: 枯山水的定义 所谓枯山水,就是没有真山真水。先将各色砂石铺设在地面,各色砂石耙设出各种形状的条纹(通常是长条形与圆形条纹)用以寓意水面的各式波纹。然后在砂石上点缀各式各样的景石,用其代表山体、岛屿、船只等。整体来说它就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船的微型景观世界。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这些经过耙设出各种条纹的各色砂石配合景石布局其中,再搭配一些常绿树、苔藓等植物,以求对人的心境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效果。 枯山水的发展 日本园林自古就受到中国园林的影响,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似的自然式风格。所以日本园林的构成要素同样包括与中国园林相同的建筑、山石、水体、植被等四大要素。尤其是对山体、水面的布局十分考究。到了13世纪,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禅宗修行者一向追求苦行及自律精神,他们需要一个有益修行的环境。于是他们在建造庭园时大大削减以往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而只使用一些如砾石、岩石、常绿树、苔藓、沙等少量元素,营造出一种简单的庭园。修行者在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庭院内一般设有平台供修行者打坐修行。在他们看来院内的树木、岩石、天空、砂石虽然简洁但却蕴涵着极深寓意,小小的庭园却包含了整个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参悟佛理,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这就是早期的枯山水庭园。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沙砾和自发生长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枯山水的产生有着特殊的日本佛教文化背景。枯山水的设计大师多数是禅

关于日本的枯山水

枯山水には山水の形式だけがあって、山水の生命力が感じられないから、命がなくなってからの悲しさや憂鬱さなどが含められている。一方、砂や石を利用して庭園を造るのは、砂や石の不老で生命を越えるものを表したいからである。しかしながら、もともと砂や石の不老は無情を前提としている総じて言えば、無形によって有形を追求し、無声の中で声を表現する。このようにして、閑静で侘しい雰囲気を作り出し、同時に、枯山水の枯淡の美しさを表すことになる。 伝統的な日本庭園は自然の景観の選択的洗練と理解されがちですが、背後にそれぞれ思想があります。 飛鳥?奈良以降の庭にも背後に思想を背負っています。大陸伝来の庭の背後にあるのは、神仙思想です。庭は池と島から構成されるが、池は渤海、島は仙人の住む神仙島を意味しています。神仙思想の虜になって不老不死を願い、渤海と神仙島を表す庭園を造った漢の武帝や秦の始皇帝に遡ることになります。 平安貴族の造った寝殿造り庭園もこの系統を引き継いでいます。平安中期から鎌倉時代に造られた浄土庭園は浄土思想を背後に持っています。禅寺系の庭(たとえば天竜寺、西芳寺)や枯山水の庭の背後には、禅の教理があります。茶庭も脱俗の世界で、禅あるいはひろく仏教との繋がりが深い。仏教は須彌山という形で、はやくも飛鳥時代の庭に入り込み、以後、多くの庭で石組みの基本となっています。 大名庭園は、それまでの庭の類型を集大成したものであります。背景の思想も盛り込まれ、新しく付け加えられたのは、陰陽思想です。嫡子が絶えずお家が続くことを願ってのことでありました。 特に、中世の名園は禅宗の教義から生じる自然観が庭園に反映したもので,室町時代の禅寺に最もよく表れています。その特徴は,象徴的な石庭,いわゆる枯山水の庭が代表的なものといってよいでしょう。 禅宗では自然界の森羅万象は一切浄土の相であり、かつ仏法への道であると考えられていました。また感覚的なものより本質的に宗教的な美を求めています。従って,象徴性の高い造形が重んぜられたようです。京都の竜安寺方丈の庭,大仙院や金地院の庭など,いわゆる日本庭園の代表的作品といわれるものが輩出しました。 これらの庭は, 象徴的手法の故に小面積の空間に広大な天地自然の面白みを潜ませることができます。宗教的とみなされる故に気品を持っていて,江戸時代の縮景園とはその本質を異にします。また,象徴的の故に,その空間に実体としての人を入れて空間のスケールを混乱させることを避ける必要があり,閉鎖的,絵画的かつ観念的な特質を持っているようです。 禅寺の庭園には自然の景を写すのではなく作者自身の心の中の自然を表現したもので超自然の芸術の内で,最も抽象に徹した,最も芸術性の高い庭であります。その作意は,言うまでもなく禅定三味による禅の教理であり,「無」こそすべての根源―色即是空―形あるもの(色)はこれみな無(空)である― を語ることにより,空即是色―無は形あるものの根源― という無我の境地を透して庭を見るのです。厳しく気魄に満ちた石を何と見るか,それは人さまざまですが,破綻のない石組の中に凛呼とした禅の覚悟が宿り,枯木寒巌に花を見る思想が宿っているのが枯山水なのです。

日本枯山水

日本枯山水 1.什么是枯山水? 顾名思义,“山水”必有山有水,而“枯”则表示干枯,二者合在一起,看似予盾,殊不知,那是日本最具特色的一种造园形式。所谓枯山水,就是没有真的山和水,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点缀在一片白沙之中,白沙表面梳耙出圆形和长形的条纹,看上去耐人寻味。欣赏时,需坐在庭前的过道上,慢慢观望,细细琢磨,才能逐渐心领神会。简而言之,那石头代表山、岛屿以及船只,白沙代表水,沙上的条纹则代表水的波纹。整体来说它就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船的微型景观世界。 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2.枯山水的产生及特点 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文化影响。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园林亦是如此,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飞鸟时代(538年)日本从百济传人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发展 ?安时代(794~1192年),京都山水优美,都城里多天然的池塘、涌泉、丘陵,土质肥沃,树草丰富,岩石质良,为庭园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封建时代武士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形成朴素实用的宅园;同时宋朝禅宗传人日本,对以后的庭园新样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镰仓时代,枯山水开始出现在寺院园林中,并迅速在全国传播,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产生渗透。 这一时期的枯山水称为早期枯山水 ?室町时代(14~15世纪)是日本庭园的黄金时代,造园技术发达,造园意匠最具特色,庭园名师辈出。 这一时期的枯山水称为后期枯山水 2.1早期枯山水特点 ?此时的枯山水与真山水并存于一个园林之中 ?真山水是主体,枯山水是点缀 ?真山水的命名常带有禅宗意味;枯山水用石组表达,主要用坐禅石表明与禅宗的关系 2.2后期枯山水特点 ?枯山水成为独立的园林,以沙代水,以石代山,犹如大型盆景,“缩三万里于尺寸” ?枯山水可赏不可游 ?建筑、庭园、借景浑然一体 ?作为象征式庭园,植物配置少而精 ?石景成为枯山水的主要内容 ?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以少胜多,耐人玩味,是一种富有哲理的艺术 ?能幻化万顷海洋,能作佛性之外观、示幽玄之禅机,是一种象征艺术

日式枯山水

“枯山水”概念 “枯山水”就是用石料表示瀑布,用白沙象征流水,无水似有水,以追求一种抽象的美。“枯山水”庭园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沙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表达出深沉的哲理,而这其中的许多理念多来自禅宗道义 “枯山水”的历史传承 在中国隋唐年间,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 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 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在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至将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

在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枯山水”——名园 建于东京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枯山水庭院。它 的面积约为330平方米,占地呈矩形,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 不一的景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景石以二、三或五为一 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看是白沙、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谐调之处。而沙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枯山水”庭园属于眺望园,除了耙制细石的人外,不可以有人迈进此园。游客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观望体会,有时会滞留数小时,思索在沙、石的形式之外,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从美学角度来说,这样一个庭园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景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

日本の枯山水庭园について

日本の枯山水庭園について 日本の枯山水庭園は日本の独特な庭園です。その庭園は日本の伝統的な庭園と違って、水を用いないで、石と白砂だけで作られた日本独自の庭園です。本文は四つの部分に分けて、枯山水庭園を中心にしていろいろな面を述べました。まず、日本庭園の源流と分類について述べました。日本庭園は自然の景観美を主とするもので、幾何学的な美しさを重視する西洋の庭園とは対照的です。日本庭園は作庭の様式から見ると、回遊式庭園、枯山水庭園、茶庭三種類に分けられます。 第二の部分は枯山水庭園の歴史と特徴について紹介します。枯山水庭園はそれぞれの時代に違った表現形式を持っています。平安時代の枯山水庭園は主に自然風景の要素によって作られました。室町時代以降には、禅宗は中国から日本へ伝えられました。そして、禅宗の思想もたくさんの日本人に受け入れられました。枯山水庭園は禅宗の思想と結びついて、禅寺などで多く作られていました。造庭者は禅宗の「空寂」や「幽玄」の芸術精神で庭園を作りました。その結果、枯山水庭園は日本庭園の主要なシンポルとなりました。 枯山水庭園のもとは日本本土の縮小式の園林風景です。独特な環境の雰囲気の中で、白砂をしきつめて大海を表現して、土を盛って、岩を配して山を表現して、青石を立てて滝を象徴させる方法があるので、人の心が不思議な力がうまれました。その精緻で簡潔な美は人々を強く引き付けています。日本庭園芸術の最高峰とよばれました。もし中国の古典園林は人工の中で自然が見えることといえば、日本庭園は自然の中で人工が見えることといわれています。自然を表現する方面で日本庭園は自然に抽出して濃縮することを重視しました。そのため、自分の気持ちや心地は枯山水庭園に託しました。枯山水庭園の中で一番有名な庭園は竜安寺石庭です。竜安寺石庭の最大の特徴は、「水を感じさせるために水を抜く」ということで、水を見立てられるようなものを作ります。白砂も大海をイーメジして、岩は島というより山です。この石の配置についていろいろな説があります。近世以来、「虎の子渡しの庭」という説があります。ほかに、雪に浮んだ山を表すという説もあります。 第三の部分は枯山水庭園と禅の関係について述べます。禅宗の中心思想は「悟」です。「悟」というのは啓示と覚悟です。禅宗には二つの特徴がありました。つまり、「時間の凝固」と「自然の無心」ということです。日本の枯山水庭園は禅宗思想の影響を受けました。その中には最も典型的なのは枯山水庭園の構造景観です。石や白砂やこけなどの要素によって作られました。白砂を水のかわりに、石を山のかわりにして、自然と生命を強調していました。本当

枯山水最详制作过程

枯山水最详制作过程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只点缀少量的 灌木或者苔藓、薇蕨。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他们都是些 闲庭小院,面积不大,却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方 法就是写意、就是象征。象征就是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也就是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枯山水常和禅学联系在一起,运用隐喻和顿悟,对空与有、虚与实作出心灵的观照。 枯山水耙制过程日本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上海现场制止枯 山水石头象征山峦。枯山水使用的是一种含有茶色矿物质的石头,产自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庭园基本上都使用这种石头。工人必须非常小心地摆放石头,因为石头的位置有一点点变化,看到的景色都会完全改变。枯山水所用的是白川利砂,在沙上耙出的纹路象征湖海。现场用的都是熟练的日本工人,是因为枯山水讲究独特的手法和技术,要求指示者和实际操

作的人默契配合。这五块石头,象征着佛教中的“地、水、火、风、空”,构成宇宙和地球。其中两块立石构成中心,然后左右各放置石头以达到平衡,最后再在左边放一块小石作为点缀。这次创作的特殊之处在于,虽然没有在事前来过现场,但是可以通过许多的照片和图纸发掘其中的空间,在可能的范围里构思枯山水庭园的创作。枡野俊明作品日本京都|袛园寺·龙门瀑布日本神奈川|寒川神社·资料馆入口日本 神奈川|寒川神社·庭园入口德国柏林|融水苑日本京都|袛园寺·听枫庭

枯山水是日本独有的一种园林风格

枯山水是日本独有的一种园林风格,源于古代中国文化,它同中国的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来自禅宗道义,枯山水的形成,与古代中国文化传入日本息息相关。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大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这是枯山水庭园的初期。 在修行者眼里,禅宗庭院内的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所谓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只能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表现。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至把乔木、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悉数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平整的沙砾和自发生长在荫蔽处的苔藓,这些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据说这种枯山水庭园具有惊人的精神震撼力,但在我看,真正喜欢和欣赏的人应该不会太多,试想一下:没有了象征生命的树和花,缺少了被誉为大自然母亲乳汁的水,失去了绚丽多彩的四季,只剩下无生命的岩石和沙砾,原始并挣扎着的苔藓,宛如无人荒漠,这样的园林会是什么样子?怪不得欧洲人把“枯山水”译成“dull landscape”,也就是“沉闷的风景”或者“乏味的景观”,在英语里,“dull” 一词还有"阴暗"、"迟钝"、"无趣"、"呆滞"的意思,看来,欧洲人对这样的景观形态也是不太欣赏的, ——对于正宗的枯山水风格,除了万念俱灰的修行者和自宫自残的变态者,相信绝大多数享用人间烟火的凡人是不会喜欢的。 文后推荐一些国内业者所作的枯山水庭园效果图,图中的枯山水已经脱离了正宗枯山水极端乏味的形态,搀和进了大量中式园林的传统美学元素,竹和桃花,池塘荷花和鱼,点睛式的暖色搭配,粉墙黛瓦……,尽管精简到了几乎没有多余的元素,但并不因此而失去勃勃生机,成了“改良版”的枯山水,更接近于中国人的审美,相信这种“汉化”了的枯山水反而更能被多数人所接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