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装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

建筑装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

建筑装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
建筑装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

建筑装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建筑装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

两化融合四个基本要素

建立企业新型能力准确把握输入与输出 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输入;通过两化融合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输出。准确界定输入并评价输出对于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的符合性,对于确保和提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型能力涵盖了企业内外部所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竞争优势的能力,比如成本控制能力、市场响应能力、质量保证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安全保障能力、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等,涉及到各类型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等的方方面面。 影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输入界定和输出评价的外部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企业战略和可持续竞争优势。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企业应基于自身条件形成适应时代趋势的发展战略,该战略应融入信息化的新内涵。在这一战略框架下,根据当前和未来潜在的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以及市场和用户等需求,企业应清晰地定位其到底需要保持和发展怎样的差异化比较优势,而且还要能够实现这些优势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推进两化融合四要素不可少 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是企业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四要素。企业两化融合,在操作层面可体现为不断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过程。理解和把握好这四要素,在两化融合相关活动和过程中运用好这些要素,有助于企业更加务实、有效地推进两化融合。 数据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利润来源从传统的物质加工、节约成本更多地转变为管理和满足用户需求、实时地为用户提供更加及时的个性化服务。数据(信息)的流程与生产流程、企业管理流程加速融合。此外,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将变成一个更加网络化、社会化的结构,以人为基础是企业新的核心,而以人为中心形成的巨量数据(信息)更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关键所在。 企业积累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这些数据(信息)可能来自企业各个业务系统,也可能来自企业所处行业和竞争对手,以及来自企业所处的其他外部环境。除结构化数据之外,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为非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共享和应用创造了重大机遇,这将为企业带来更加不可估量的价值。随着这些数据(信息)更加全面、准确和动态,数据(信息)中潜在的关联和规则,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管理架构和决策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技术 与两化融合相关的技术,其范畴应是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所有可能应用到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工业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信息技术等。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创新最活跃、带动力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除了带动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它还推动了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为其他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策划报告.docx

精品文档 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时间 2017 年 02 月 17 日

一、方案名称 xx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xxxx 或公司)“快速反应的供应链”“快速反应的销售”“快速反应的研发”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二、实施方案策划的输入 1.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是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一部分,企业存在就是与环境中的其他部分不断 的发生交互活动,相互影响。外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及行业等的某些变化 都可能会给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自身的资源能力条件也是决定我们能否抓 住机会、规避风险的重要关键因素。 通过广泛深入的分析,参与研讨人员就公司内外部优势与劣势、行业对比、 综合因素分析、机会与威胁及应对策略达成如下共识。 1.1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使命:竭尽全力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让客户更具有竞 争力。 企业愿景: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受人尊敬的卫星电视解决方案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 企业战略目标:依托制造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逐步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扩大市场份额,在2020 年之前实现营业收入达到 10 个亿,打造“ 智慧”制造模式,成为 提供卫星电视解决方案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国际专业化公司。 战略举措: 车间无线WIFI 全覆盖,实现制造过程数据的动态采集; 导入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对制造过程的信息化,含销售报价模块;将生产管理系统与现有的 ERP系统整合,构建初步的智能化制造系 统,打造示范化的智慧车间; 在智慧车间建设成功的基础上,向全公司推广,建设具有xxxx特

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程序文件 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两化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与诊断,以满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为明确持续改进的重点和方向,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过程,定义了评估方法、评估实施,适用于本管理体系内所有部门与单位。 3 术语 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定义: a)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已经开始建设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具备一定条件,但其单项应用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 b)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单项应用对企业业务覆盖和渗透逐渐加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 c)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单项应用基本成熟,综合

集成有效实现,但其协同与创新尚未有效开展。 d)创新突破阶段:企业基础建设趋于完备,单项应用和综合集成趋于成熟,且协同与创新得到有效实现。 4 职责 4.1信息化领导委员会 4.1.1负责评审《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信息化管理中心 4.2.1负责编写《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2负责审核、汇总各部门上报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内容。 4.2.3负责组织编写、上报《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 4.3各部门 4.3.1负责填写本部门《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5 流程图

6 程序内容 6.1建立评估体系 6.1.1信息化管理中心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公司两化融合现状进行评估。 6.1.2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按照GB/T23020-2013要求,制定公司《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从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方面建立评估指标,报信息化领导委员会相关成员批准后开展评估工作。 6.1.3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应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以及数据采集项组成。一级指标应包含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依据公司业务现状、两化融合现状分别制定相对应二级、三级指标。 6.1.4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守系统性、可操作性、目的性的体系建立原则。 6.1.5《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文件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此):

两化融合发展实地调研报告

关于“两化融合”助推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助推我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进程,充分了解我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管理科组织了本次调研活动,在调研中,我们邀请了专家,并选取了2013年的两化融合省市示范企业和储备项目企业共计33家,在领导的支持中,在县区经信部门的全力协助下,深入企业厂房,听取企业汇报,耳听加眼见,另外还有专家给予的专业指导,让我对企业加深了解,并对调研情况形成了总结报告。 一、我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本次调研的33家企业中,民营企业、私企占比较高,约为70%;其中,制造类企业为31%左右;企业经济规模主要集中在1.2亿-10亿;中型企业占比较高,企业人数集中在100-1000左右。 企业基本情况调研列表(单位:个) (一)两化融合基本认识普遍提高,重视程度存在差异。随着两化融合的发展,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两化融合的重要

性,对其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二)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信息化应用有待提高。调研表明,89%的企业都已经使用电脑,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企业网络覆盖率达到78.8%;企业内部主干网带宽主要集中在10M-20M;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有些企业信息化系统没有充分得到利用。 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列表(单位:个) (三)新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企

两化融合现状自评报告

两化融合现状自评报告 一、单位基本情况 有为電子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項目總投資972萬美元,實收資本為532萬美元,公司占地面積53000平方米。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化公司。主要銷售產品為網路通信元器件,主要產品為濾波器及變壓器;目前年產值達1.6億元人民幣,計畫年產值更可高達2.5億人民幣。產品主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內部實行先進的ERP—CRM—SCM資訊系統、同時運用SPC、QC七法、6S等先進質量手段來嚴格控制產品質量,積極打造“以人為本、唯才是用”的特色企業文化之路。且公司早於2002年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5年公司又順利通過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加入“國際綠色通道”行列。 1.目前公司已導入TNN 12臺,不再使用人工測試,可提高產能、提升品質、節約人工成本、滿足市場及客戶需求; 2.目前已導入NCP 7臺,可自動檢驗產品的外觀以及包裝功能; 3.目前已導入TCP 6臺,可自動測試、檢驗外觀、包裝功能,防止人為的疏忽,將不良流入客戶端。 4. 產 品 系 列 工站 喷 码 镀 锡 清 洗 烘 烤 外 观 视 检 歪 斜 整 脚 平 整 度 整 脚 测 试 投 影 包 装 覆 盖 率24系列??????????90% GST系列??????????90% GS/40系列??????????80% 二、公司两化融合现状 1.公司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網絡變壓器流程圖

2.信息化系统介绍 a)ERP系统 b)Agentflow2.0流程入口網站模組 c)ESS系統 d)EIP 系統 e)GP 系統 f)SCM系統 g)WEB-MAIL h)HCP系統 三、公司两化融合重点应用介绍(围绕新型能力,详细介绍3-4个核心应用系统,如下) 1、ERP系统: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2、ESS系統: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3、GP系統: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4、GP系统: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5、SCM系统: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四、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 1、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概述: 为适应全球范围即将兴起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响应国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号召,推进公司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适应公司的战略目标要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 策划报告

深圳市xxxx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时间 02月17日一、方案名称

深圳市xx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或公司)“快速反应的供应链”“快速反应的销售”“快速反应的研发”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二、实施方案策划的输入 1.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是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一部分,企业存在就是与环境中的其它部分不断的发生交互活动,相互影响。外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及行业等的某些变化都可能会给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自身的资源能力条件也是决定我们能否抓住机会、规避风险的重要关键因素。 经过广泛深入的分析,参与研讨人员就公司内外部优势与劣势、行业对比、综合因素分析、机会与威胁及应对策略达成如下共识。 1.1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使命:竭尽全力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让客户更具有竞争力。 企业愿景: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受人尊敬的卫星电视解决方案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 企业战略目标:依托制造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

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逐步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扩大市场份额,在2020年之前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0个亿,打造“智慧”制造模式,成为提供卫星电视解决方案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国际专业化公司。 战略举措: 车间无线WIFI全覆盖,实现制造过程数据的动态采集; 导入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对制造过程的信息化,含销售报价模块; 将生产管理系统与现有的ERP系统整合,构建初步的智能化制造系统,打造示范化的智慧车间; 在智慧车间建设成功的基础上,向全公司推广,建设具有xxxx特色的智能工厂; 计划导入研发系统,实现对研发过程的信息化。 1.2内部环境分析 公司领导和中层一致认为:经过多年经营实践得出经验——公司管理成功采用了快鱼法则! 后勤和生产部门趋于稳定,经过ERP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包含报价模块,经过使用信息化的生产和检测设备来提高生产率和质量合格率;计划经过研发设计软件,提高技术能力,满足世界各地客户日益提高的个性化技术和外观需求,从而支持销售在外贸市场中的快速反应的竞争能力。

两化融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情况 考虑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5年伊始,公司管理会议便讨论通过了《关于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决议》,组长由公司副董事长兼任,公司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2015年恒大电子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经过半年以来的努力,领导小组按照既定计划稳步实施,时至今日,公司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以下做详细汇报: 一、公司网站建设 众所周知,互联网在国内外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公司知名度,有利于产品推广和客户更方便的了解企业,我公司自成立初就建设和完善了自己的网站,并由专人进行维护更新,企业网站制作让企业信息通过互联网通达世界各个角落。企业通过互联网发布企业最新的商业信息,供全球检索,以此来宣传自己的企业,宣传企业的产品,宣传企业的服务,全面展示企业形象,并通过网络与各行各业进行交流、推销和合作,同时通过互联网寻找货源和新客户,我公司通过网络推广,将产品信息及时快捷的反馈给市场,实践证明这是业务拓展最节约最有效的方式。 二、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公司在整个厂区进行了全面的网络覆盖,并率先使用了百兆光宽带,实现了网络、数据的快速传输,为信息共享、内部联系、客户沟通和以及对行业信息的及时反馈应对提供了有力的网络保障。 三、数字化网络监控和红外线警报系统

我公司淘汰原有的模拟监控系统,重新上马新的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并配置红外监控联网设施,对整个厂区以及重要生产车间、原料库进行了有效监控,安保人员可以24小时对厂区情况进行清晰监控,特别是重要部门和重要车间部位进行红外线警报系统的布置,有效规避了企业可能产生的盗窃损失。 四、速达软件系统 考虑到发展对数据管理特别是进销存管理的需要,在2014年初公司上马了速达荣耀G3系统,以量化数据的形式改善进销存的业务流程,实现三者的无缝对接,帮助企业维护更为亲密的客户关系,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五、金蝶K/3ERP项目 公司在2015年10月引进上马了金蝶K/3ERP项目,公司建立一个以流程制造管理和标准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实现了以下目标: 1、建立一个从营销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生产管理到财务管理实现全面集成的系统; 2、财务上,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求,并符合国家规范的财务规定; 3、规范库存管理,增加库存管理的透明度,降低库存成本,与财务有效集成; 4、规范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与财务的有效集成; 5、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对生产计划、进度、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料、工、费信息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控制,并准确及时反映; 6、加强对生产成本与核算的管理,及时准确提供生产成本的动态信息;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深圳市RRRF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时间2017年02月17日 一、方案名称 深圳市RRRR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RRRR或公司)“快速反应 的供应链” “快速反应的销售” “快速反应的研发”新型能力策划 报告。 、实施方案策划的输入 1.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是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一部分,企业存在就是与环境中的其他部分不断的发生交互活动,相互影响。外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及行业等的某些变化都可能会给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自身的资源能力条件也是决定我们能否抓住机会、规避风险的重要关键因素。 通过广泛深入的分析,参与研讨人员就公司内外部优势与劣势、行业对比、综合因素分析、机会与威胁及应对策略达成如下共识。 1.1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使命:竭尽全力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让客户更具有竞争力。 企业愿景: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受人尊敬的卫星电视解决方案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 企业战略目标:依托制造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逐步建设数

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扩大市场份额,在2020年之前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0个亿,打造“智慧”制造模 式,成为提供卫星电视解决方案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国际专业化公司。 战略举措: 车间无线WIFI全覆盖,实现制造过程数据的动态采集; 导入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对制造过程的信息化,含销售报价模块; 将生产管理系统与现有的ERP系统整合,构建初步的智能化制造系统,打造示范化的智慧车间; 在智慧车间建设成功的基础上,向全公司推广,建设具有RRRR特色的智能工厂; 计划导入研发系统,实现对研发过程的信息化。 1.2内部环境分析 公司领导和中层一致认为:经过多年经营实践得出经验——公司管理成功采用了快鱼法则! 后勤和生产部门趋于稳定,通过ERP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包含报价模块,通过使用信息化的生产和检测设备来提高生产率和质量合格率;计划通过研发设计软件,提高技术能力,满足世界各地客户日益提高的个性化技术和外观需求,从而支持销售在外贸市场中的快速反应的竞争能力。 1.3外部环境分析 1.3.1卫星电视接收器行业趋势分析 随着卫星电视直播市场的发展,在“工业4.0 ”大背景下,结合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需求;未来的行业将实际结合卫星电视接收机、卫星调谐器等产品特性要求,并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制造。 发展目的:大幅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制造与服务的两大市场模块。 1.3.2卫星电视接收器PEST分析 政治:整体国际局势稳定,但中东等局部地区政治动荡,对海外市场在此区域开拓产生影响;美国取消对伊朗制裁,有利于伊朗市场开拓;一带一路政策出台,带动基建及产能过剩行业的出口,刺激产品市场需求;欧美市场对卫星接收产品的频升级更新换代和中国卫星接收呈上升发展的趋势,促进卫星接收这一产业的新兴,将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国务院129号令中“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备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均实行许可制度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备” 的规定,将我国个人接收市场作出限定。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层层推进,相信有关问题会得以解决,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经济:欧美经济复苏、印度、东盟等地区经济增速较快、东非市场活跃,为加快国际市场布局及开拓带来了机遇;国内卫星电视产业日趋发展,增加市场份额;全球汇率变化,多元化结算的趋势,对海外业务的商务策略产生影响。 社会:人口老龄化、低碳绿色经济及节能环保,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人口红利的消失,对企

资料2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 系及评估方法 一、评估指标体系 为科学衡量全国各地“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两化”融合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各地方政府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基于系统性、可比性、可测度、可扩展的原则,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见表1)。 该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三类23个指标。第一类是基础环境,共8个指标,涵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应用普及、“两化”融合政策环境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工业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等方面;第二类是工业应用,共8个指标,涵盖工业企业重要信息系统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生产装备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工业园区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第三类是应用效益,共7个指标,涵盖工业生产效益和水平、创新能力、节能减排水平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

表1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 2

3

①上表中所有调查数据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行业应为当地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重点工业行业,调查企业应为上述每个行业中产值排名前10位的企业和10家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参考《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小企业的选取由各地自行确定)。 ②装备数控化率是指数控装备占生产装备的比例。 4

二、指标测算方法 根据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采用无量纲化处理和综合评分法,计算出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一)指标无量纲化 为了消除各指标单位不同的问题,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无量纲化后的相对值。各评估指标原始值记为ni X (n=年份,i=指标),无量纲化后值记为ni Z 。为了避免某年数据变化过大造成无量纲化值突变,消除数值突变对评估效果的影响,这里采用取对数的方式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考虑到综合计算结果能满足各地自己时间维度上的纵向比较需求,需设定指标基期。选择2010年作为基期,将2010年的全国各省数据的中间值记为(2010)n i Z ==50。2010年之后,第n 年无量纲化后的值为ni Z (n ≥2010): 正指标计算公式50*)]1([)2010(2i n ni ni X X Log Z =+ = 逆指标计算公式50*)]1([)2010(2ni i n ni X X Log Z =+= 其中,对指标体系中“两化融合专项引导资金”指标做特殊处理,“有”则100ni Z =,“无”则0ni Z =。 (二)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权重确定采取专家打分法(即Delphi 法)。根据专家意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申请表模板.docx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申请表 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 负责人姓 名 组织机构代码 注册地址 单位性质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联系人 电话及手机 传真 截至上年末的主营 企 业务收入 业 管理体系已获认证基 情况 本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邮政编码 员工总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技术服务 □其它 【注:简要介绍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组织架构、主营业务等)、两化融合基本情况、两化融 情 合管理体系贯标情况。 】 况 请在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上进行评估,并填写评估结果: 评估时间 发展阶段 基础建设得分 单项应用得分 综合集成得分 协同与创新得分 竞争力得分 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分 评估总分 申请类型: □初次评定 □再评定 □其它 企 最高管理者 姓 名: 职 务: 业 申 管理者代表 姓 名: 职 务: 联系手机: 电子邮箱: 请 1)申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范围和边界: 评 【注:从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所涉及的活动、组织单元和区域等方面来描述申请评定 的范围和边界。如位于 XXXXXX (地址)的 XXXXXXX (企业名称),与 XXXXXX 能力建设相关 定 的两化融合管理活动。 】 的 基 本 2) XXXXXX 能力所涉及的主要活动: 情 况

评定范围内涉及的员工总数:人 评定范围内涉及的场所: 序号场所名称及运营地址人数职能 1 2 3 4 5 评定范围内业务活动所属行业种类: □钢铁□有色□黄金□稀土□石化□化工□建材□民爆□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船舶□机车车辆□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烟草□电子信息□软件□通信□物流□商贸□建筑□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其他行业 接受贯标咨询的情况: □自行开展贯标 □聘请贯标咨询服务机构,共同开展贯标,贯标咨询服务机构名称: 企业的两化融合组织体系介绍: 【注:介绍企业两化融合的组织体系(如有,可附图),包括组织构成及其主要职责等。请 不要介绍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的组织体系。】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管理程序

新型能力管理程序 1【目的】 为对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打造的新型能力活动进行系统管理,并保证公司确定的新型能力方案能够有效实施,为公司提供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关的各部门及人员。 3【职责】 3.1总经理 负责对公司新型能力项目的审批,给予各项资源保障。 3.2 两化融合贯标领导小组 3.2.1负责两化融合新型能力打造的中长期规划和活动实施的过程监控,并对过程提供相应的支持与指导。 3.2.2负责参与公司新型能力的识别,提出审核意见。 3.3人事行政部 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必要专业人员的配备。 3.4保密部 3.4.1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新型能力的识别、评审。 3.4.2负责督促新型能力项目的实施进度管理,要求具体实施部门将过程信息及时进行汇报,解决问题。 3.5财务部 3负责配合新型能力项目实施的费用资源支出,并做好统筹管理。 3.6各相关部门 各相关部门根据新型能力实施要求进行配合,并予以协助。 4【程序】 4.1业务操作流程 4.1.1新型能力识别来源,根据每年度公司两化融合战略规划的决定,根据公司发展需要,识别目前公司全面打造的新型能力项目。 4.1.2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每年根据确定的新型能力,确定实施部门,提交总经理批

准。 4.1.3实施项目职责明确,在实施项目计划中将涉及到的关联部门职责,输出资料、过程的评审方法、异常情况汇报等进行明确。 4.1.4实施项目的效果确认,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对新型能力的各项要求和指标进行确认,并将确认的结果提交总经理批准。 4.2两化融合新型能力打造的管理原则 4.2.1新型能力项目应当以可持续竞争优势为核心,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相对稳定性、长期性,能够具有行业的创新。 4.2.2新型能力项目的实施应结合公司目前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的 分析,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行业局势,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行。 4.2.3内容必须包括现状、发展设想、保证措施等。要有说明、有分析、 有依据,不能只列提纲。 4.3新型能力打造项目规划草案评审 4.3.1实施时间:每年战略管理会议实施之后。 4.3.2主持:两化融合领导小组。 4.3.3汇报部门:两化融合体系组织表中涉及部门。 4.3.4汇报内容:计划达成性、方针/目标评审。 4.3.5总结内容:输出《新型能力项目策划表》、《项目评审记录》。 4.4新型能力项目的后续对应 针对新型能力项目,在评审完成后,提交两化融合体系贯标领导小组审核,由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5 【相关文件】 无。 6 【记录】 6.1 《新型能力项目策划表》。 6.2 《项目评审记录》。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调查问卷 中国包装联合会 2012年11月

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子项数据采集项备注 基础建设 资金投入 自动化投入企业自动化设备投入占比 企业设备资产总值______万元; 企业自动化设备资产总值______万元; 信息化 建设投入 信息化建设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均 值) 2009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10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11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09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2010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2011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信息化建设投入:当年新建和升级 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主要体现在资 产负债表中的数据)。 信息系统 运维投入 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 均值) ①2009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②2010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③2011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信息化运维投入:包括升级、维护、 更新 研究开发 (R&D)投入 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①2009年R&D投入______万元; ②2010年R&D投入______万元; ③2011年R&D投入______万元。 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R&D投入的 统计口径标准 组织和规划 人员队伍建 设 信息化专职人员占企业年末人员总数的比例 ①2011年末职工总数______人 ②2011年末信息化专职人员总数______人 信息化专职人员:包括正式编制、 外聘、劳务派遣等全时服务于企业 信息化相关工作的人员。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占企业 年末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 ①2011年末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 数量____人 ②2011年末生产人员总数____人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管理人员占企业 年末管理人员总数的比例 ①2011年末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管理人 员数量___人 ②2011年末管理人员总数____人

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心得报告

全区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心得报告 现代工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已经至关重要,不仅衡量着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发展状况,更在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的产业结构,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信息化的工业是没有前景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依靠信息化带动产业化,通过产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推进与促进企业的两化融合与信息化建设,在一些城市寻找试点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验,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全国范围内开展两化融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进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下面就以神化宁煤集团以及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效做一简单介绍: 一、神化宁煤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及成效 集团自组建以来,信息化建设一直受到集团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董事长挂帅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决策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事宜,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信息化主管部门,投资计划管理部门以及实施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清晰、流程合理,保障了“两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信息技术中心拥有管理、建设和运行维护队伍共计285人,集团在信息化方面投资共5.9亿元:其中基础网络1.6亿元,应用系统1.1亿元,数字化矿山3.2亿元。 (一)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经过十年的建设,由大武口、石嘴山、宁东3个光传输网络与集团银川本部核心网络互连,形成了主干传输带宽10G的集团城域网,覆盖集团所有的单位。互联网统一由银川出口,带宽为400M;建设了以NGN软交换设备为核心的通信网路系统,支持三万线用户,目前拥有用户14539户;建设了以银川总部为主会场,共29个分会场、20套IP桌面终端构成的50点的视频会议系统,成为集团公司生产指挥、安全调度、培训教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混合)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混合) 基础建设 1 .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_ _ (% ): 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 2 .近5 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_ _ (% ): 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 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 .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 A.无信息化部门 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 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 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 4 .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 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5 .信息化规划制订和执行情况: 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规划 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 D.有企业级专项规划,且年度信息化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 6 .百人计算机拥有量_ _ (台): 计算机总数量* 1 0 0 /企业年末人员总数。 7 .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 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 B.建有企业主干网 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8 .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 _ (% ): 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 _ (% ):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 .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 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 B.物料 C.资产 D.组织 E.人员 F.供应商 G.客户代码 H.财务科目代码 I.以上皆无 11 .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 A.数据分散管理 B.分区域集中管理 C.统一集中管理 12 .信息安全保护程度: A.无备份 B.以离线备份为主 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 单项应用 13 .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研发设计情况: A.尚未开展计算机辅助研发设计 B.开展了产品配方信息化建模和产品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 C.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艺流程设计和仿真分析与优化 D.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艺过程控制仿真分析与优化 14 .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生产计划管理情况: 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计划管理 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生产计划 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生产计划 15 .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物料需求计划管理情况: 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料需求计划管理 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评估报告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5日】【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字体: 大中小】 为科学衡量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两化”融合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地方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根据2011年12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 作会议精神,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即“6+1”活动)中“两化融合深度行” 活动的部署,在信息化推进司的指导下,赛迪研究院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 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在评估试点的基础上首次开展了全国区域“两化” 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形成了《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一、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过程 “两化”融合是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涉及理念转变、模式转型和路径创新,其推进工作需要顶层设计和把握。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是推进“两 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依据和抓手,有利于摸清各地“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及时发 现存在问题,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和规律,引导政府部门找到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制定具体有力的推进措施。 2012年初开始启动评估工作,历经前期研究、试点评估、修改完善和评估实施等阶段。 (一)前期研究(1月-2月)。2012年初,成立了评估工作组,开展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专题研究。评估工作组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经与 专家讨论和反复修改,按照系统性、可比性、可测度、可扩展的基本原则,初步制 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方法。 (二)区域试点评估(2月-9月)。2月份评估工作组制定了《区域“两化” 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试点方案》。3月份,确定了具有区域代表性、具备工作基础和 工作条件的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重庆市、云南省作为评估试点省市。 6月份试点省市上报了工作方案。8月底至9月初,评估工作组对试点省市的评估 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总结了评估试点工作,并修改完善了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三)修改完善(7月-10月)。7月19日和9月21日,评估工作组召开了两次专家研讨会,修改完善评估指标体系。9月18日,信息化推进司组织召开司 局讨论会,再次修改完善评估指标体系。10月底,按照杨学山副部长关于评估工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时间 2017年02月17日

一、方案名称 xx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或公司)“快速反应的供应链”“快速反应的销售”“快速反应的研发”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二、实施方案策划的输入 1.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是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一部分,企业存在就是与环境中的其他部分不断的发生交互活动,相互影响。外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及行业等的某些变化都可能会给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自身的资源能力条件也是决定我们能否抓住机会、规避风险的重要关键因素。 通过广泛深入的分析,参与研讨人员就公司内外部优势与劣势、行业对比、综合因素分析、机会与威胁及应对策略达成如下共识。 1.1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使命:竭尽全力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让客户更具有竞争力。 企业愿景: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受人尊敬的卫星电视解决方案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 企业战略目标:依托制造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逐步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扩大市场份额,在2020年之前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0个亿,打造“智慧”制造模式,成为提供卫星电视解决方案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国际专业化公司。 战略举措: 车间无线WIFI全覆盖,实现制造过程数据的动态采集; 导入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对制造过程的信息化,含销售报价模块; 将生产管理系统与现有的ERP系统整合,构建初步的智能化制造系统,打造示范化的智慧车间; 在智慧车间建设成功的基础上,向全公司推广,建设具有xxxx特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报告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申请报告 1概述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工信部连续五年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评估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制定了GB/T 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平评估规范》,提出了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概念和体系框架。2017年工信部组织制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并于2018年组织制定GB/T 2300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指南》,开始正式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所有企业,部分领域、行业和规模,经咨询目前主要针对制造型企业。 2申请的意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申请认证主要有以下优势和益处: 1)企业招投标重要门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已开始作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采购招标加分项,是企业综合实力体现。 2)济南市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给予30万一次性奖励,对评定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高新区对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贯标企业,给予15万元配套补助。(摘自:《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 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济南高新区加快创新创业发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试行)》) 3)两化融合贯标评定是申请5G工厂、智能工厂的前提条件,是工信部部分项目申报评审的加分或门槛。 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投融资授信及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 3申请条件及费用 3.1申请条件 1)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应用基础,产供销存实现信息化管理。 2)具备建立实施管理体系的经验,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结论:公司完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申请要求。 3.2申请费用 1)整体认证费用3.8万元。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编号: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X年X月X日起实施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受控

目录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4两化融合方针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可持续竞争优势 5领导作用 6策划 7支持 8实施与运行 9评测 10改进 附录1组织结构图 附录2职能分配表

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公司各部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主要依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是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总纲要,既适用于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也适用于本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认证注册的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已经批准,现发布实施,全体员工均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并追求持续改进得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胜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的管理执行本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总经理: 日期: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 1、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2、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3、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4、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5、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7、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理: 日期: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包装联合会

中国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调查问卷 中国包装联合会

2012年11月

一级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 自动化投入 信息化 建设投入 基础建设 资金投入 信息系统 运维投入 研究开发 (R&D )投入 人员队伍建 组织和规划 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子项数据采集项备注企业自动化设备投入占比 企业设备资产总值万元; 企业自动化设备资产总值万元; 信息化建设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均 值 ) 2009年销售收入万元; 2010年销售收入万元; 2011年销售收入万元。 2009年信息化建设投入万元: 2010年信息化建设投入万元; 2011年信息化建设投入万元; 信息化建设投入:当年新建和升级 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主要体现在资 产负债表中的数据)。 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 均值) 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信息化专职人员占企业年末人员总数的比例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占企业 年末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 ①2009年信息化运维投入 ②2010年信息化运维投入 ③2011年信息化运维投入 ①2009年R&D投入 ②2010年R&D投入 ③2011年R&D投入 ①2011年末职工总数 万元; .万元; 万兀。 信息化运维投入:包括升级、维护、 更新 万元; .万元; 万兀。 ②2011年末信息化专职人员总数 ①2011年末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 数量 _____ 人 ②2011年末生产人员总数 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R&D投入的 统计口径标准 信息化专职人员:包括正式编制、 外聘、劳务派遣等全时服务于企业 信息化相关工作的人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