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爱情,婚姻,家庭与社会发展

论爱情,婚姻,家庭与社会发展

论爱情,婚姻,家庭与社会发展
论爱情,婚姻,家庭与社会发展

摘要:人从自然界万物进化过程中慢慢分化出来,发展形成了人类社会,靠的是解放了上肢,扩大了活动范围,进而又有大脑的不断进化这一关键因素在起作用。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发达的大脑中就有了爱的意识。人类因为有了爱情,男男女女们才会彼此慢慢靠近,通过婚姻组建家庭,繁衍后代,使得人类得以生生不息,文明得以长久传承,社会也在不断进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地越来越快,可谓日新月异。然与此同时,人们自身生理心理状况也在不断地变化,受身体与心理疾病困扰的人越来越多。这似乎慢慢地表明,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自身与生俱来的那些美好的东西是否在渐渐地褪去,变质呢?譬如人的灵性,本性,情感等。此文中,我将以人类心灵世界里的爱情这一情感要素为切入点,以当今中国社会为背景,深入剖析:1.当下人们如何看待爱情,婚姻。

2.现在这种有些变质的爱情与婚姻的观念又将对我们的家庭环境,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3.面对当今社会的现状,我们又将如何改变才能顺应道理,收获真爱,做到心心相印,天长地久,以致家庭和美,社会氛围渐好。

关键字: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环境;和谐

一.爱情

说到爱情,可能很多人就会联想到不少幸福美满的情景,也会有人想法正好相反,因为他们头脑里闪出的有可能是梁祝之类的凄美传说。自古就有很多人发出感叹,诸如“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英雄难过美人关”等诗句,当今社会,有很多青年人对待爱情更是观点不一,各有主张。总之,情是人最难把控的。那是不是人们情感的培养就无规律可循,无法可依呢?我们先从爱情的含义理解开始,何谓爱情?它是人大脑的一种意识,是一非理性要素,是两性间互相吸引的根本。从爱情的本质上来讲,就是异性相吸引产生的意识被套上了文化的定义。就爱情本义来看,它有生物性的欲望,人的情感成分在内。首先,男女双方要有吸引住异性的客观要素,另外在文化层面男性占主导地位,要给异性以表示,如果对方有很好地回应,就一拍即合,否则爱情无从谈起。说到这里,我们就会理解,在爱情关系里,男女为什么多是视觉动物了。当两个人有互相吸引的基础后,就要有情感来维系。那么情感又指什么呢?说白了,就是男女间强烈的依恋,亲近,无私的专一,高度信任。可见,爱情是具有长久性,现实性的。爱情如何得以长久,以至于能使一对恋人关系稳定地发展以致步入婚姻,我想这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地方。因为,我发现如今许多情侣都不像情侣,恋人间根本就不真心爱恋,到最后,使许多年轻人对爱情的定义产生质疑,对爱情失去信心,对异性产生迷茫,深刻影响其后的家庭生活。爱情如何能长久?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要网住对方的心。那么,要想达到上述境界,首先要有一个先决基础。男女双方要在各个方面对对方都了解,这样才能彼此间逐步拉近距离,敞开心扉,深入沟通,渐渐培养出感情。其次,爱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叫承诺。这是从诚信演化过来的表达。凡是在爱情里,双方出现矛盾,多半是由于彼此间不信任,不能做到对对方许以承诺,表达高度的忠诚,而是将感情当儿戏,玩弄于自己的鼓掌之间,或者唯利是图,把感情当作获得利益的工具,还自得其乐而不知羞耻。讨论到这里,我们可能发现要有美好甜蜜的爱情,在做到对爱情涵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还要尽量保证爱情发展所需要素的具备。我们现在,许多年轻的同胞们对爱情根本就不理解,不知道什么是爱情,怎么样才能培养出爱情。爱情含义首先就否决了玩弄的那部分人,其后,爱情所需具备的特征,要素又否决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最后剩下来的那部分恋人,我们才会给他们冠以“真爱”的美誉,因为没有感性的理性是不理性,没有理性的感情最终是感动不了人的。我们要想让每个人都收获真爱,首先需从自身做起,每个人都理性地看待爱情,都对自己的恋人负责,都高度重视爱情对自己以后人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我想,这样我们青年人就不至于在情感世界里,屡受创伤,飘泊不定,以至于发生一出出为爱情殉葬的悲剧。

爱情如果有个好的开端,恋人间关系就会随着时空的发展而升级,就会有婚姻产生。老

实讲,一个家庭,夫妻生活幸不幸福,多半是由恋爱这个阶段影响着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下婚姻又是怎么回事,婚后的家庭生活怎样维系才能幸福美满。

二.婚姻与家庭

首先,还是需具体了解下婚姻到底是什么?婚姻是男女双方永久结合共同生活并延续生命的社会现象的一种表述,它是基于爱情的一种伦理关系,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它也是由第三方介入管控男女关系的社会制度。从其含义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婚姻具有几大特征:长期稳定性,合法性,婚姻双方及家庭成员间权力与义务一致性。婚姻与之前爱情不同,男女双方因为有情感基础,以及第三方管控而体现出长久稳定的特征,也正是因为夫妇及两家成员间彼此互相了解,情感也比较稳定,才能使得男女在进入人生中间阶段后生活能相对稳定安康,才能齐家以至对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作出贡献,为何影响如此深远,我在下面会专门列出一节讨论。婚姻的合法性,在于人类社会逐步发展以来,为了稳定男女双方婚后权力及义务,将婚姻制度纳入法律条文范围内管制,所以婚姻法由此而来,而关于婚姻的种种权力与义务也就有了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男女实行一夫一妻制。其三,也是最关键的,因为夫妇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及生活习惯,婚后生活难免会出现矛盾摩擦,为避免男女双方因利益,心灵等方面受损害,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及家庭成员在享有权力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当的义务。在上述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婚姻其实是男女爱情发展的升华,是个体生命的延续。其实,婚姻还有一层长远的涵义即在于,他是使个体能老有所终,老有所养的保证。因为,世界万物,都有盛衰存亡的过程,人也不例外,生老病死。如果渐老后,还是孤身一人,无钟情的伴侣相随,也无子女供养,那将是何等的凄惨,正如过去君王一样,自称寡人,曲高和寡,众叛亲离,身边人勾心斗角,多数最后一人终老归天。那么如何能使来之不易的二人婚姻生活幸福美满,这需要夫妻双方长久地呵护才可。首先古语说,夫妻相处之道为“相敬如宾”,可见夫妻在距离无限拉近后还要彼此间像对来访的宾客一样尊重才能保持关系的融洽。其次,要使婚后家庭生活幸福还需以下要素地加入:1.童心,夫妻间角色变换要松紧有度,拿捏得当。2.浪漫3.幽默4.有效沟通5.适当地亲昵6.互相欣赏7.彼此深爱…有了这些生活元素地加入,家庭成员间就能感觉到幸福和美,其乐融融。那么相反不乏有不少家庭生活混乱,夫妻纠纷不断,以至于婚姻走向破裂。当下多项社会及心理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婚后家庭生活不好,夫妇矛盾不断的原因多由于以下几大因素导致:1.婚姻归于平淡后夫妻间关系沉闷,随婚龄增长而生的厌倦感。2.出轨,婚外情3.性生活不和谐4.闪婚闪离流行。以上结果反映出随着社会及科技的发展,人们受外界干扰的因素与日俱增,夫妻间有效沟通的时机变少了,人们的心态也随着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改变而越来越浮躁不安,常喜新厌旧,并且时空范围内人与人联系的方式呈多元化,心理距离的缩短使得出轨,婚外情,闪婚闪离这样的婚姻杀手得以一次次得逞,夫妻关系紧张,家庭破裂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本人的工作,生活,事业发展,这些方面会出不少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受牵连的方面就是子女,子女学业成绩,道德修养,想法观念都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以至于他们步入社会后,还延续父母传授的不好的观念作风,如此以往,影响范围会在时空两个角度慢慢扩展开来,渗透到社会中许多小角落。如果各位细细思考上文所述婚姻的定义,特征及意义的内容可知,我们要想使婚姻稳定长久幸福,家庭和睦,首先我们要检点自身,合理地克己制欲,担当起应负的责任义务。还要不断地换位思考,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给本平淡无奇的婚姻生活适时地注入新鲜有趣的成分,使得家中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天伦之乐,我想这是作为夫妻双方都应关注的地方,从更大层面来讲良好的家庭氛围对教育子女,文化传承,维持社会稳定和谐都功不可没。

婚后生活中,中国的夫妻双方不仅要彼此间相处融洽,还要照顾到子女,双方家庭

的其他成员,如兄弟姊妹,舅姑嫂等。那么,夫妻在面对其他家庭成员时又该注意哪些才能使双方家庭相处融洽呢?下面我将继续分析。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是由夫妻主导,逐步发展而来的。千千万万个家庭就组成了庞大的国家,所以先祖总提到“家国天下”“齐家治国后方能平天下”“家和万事兴”等类似的观念。没有一个个稳定和谐的家庭,就难以促成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人们处在这样的群体中,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和美的心理体会。家庭成员中夫妻的关系是最核心的部分,其次才有父子,母子关系,以及与同辈,晚辈,长辈间的亲戚关系。不管是教育子女,夫妻相处,还是与家庭成员交流,丈夫常常表现出阳刚之气,显得严肃,沉稳,而妻子则多以阴柔而居,外在表现常是柔和,懂得配合。但有些时候,由于具体情景限制,夫妻双方常常角色互换,例如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所以正是有了两者在各个方面都默契地配合,我们的家庭成员间相处才能和睦,这种灵活的配合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这种默契地配合,有几个方面至关重要:1.面对双方父母时,夫妇两人要学会灵活应变,哪些事情,哪些话语有必要放出,哪些不必要传达,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有没有为他人考虑,所做出的举动是否合理,这些都要夫妻二人适时地沟通应对。2.面对子女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在任期最长的人生导师,对子女应该如何教导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日常关注中哪些地方需要夫妻二人注意回避的,哪些地方需要二人共同帮助改正的,哪些地方需要父母慎重指导的,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应对的,这些都需夫妻斟酌的。3.面对亲朋时,夫妻二人是代表一个家庭的家风,是作为家庭的主角出面交际的,在此过程中,夫妻相处之道再次体现出来,“相敬如宾”“同心协力,一致对外”等。可以说,家是唯一可以让一个人尽显其缺点的地方,是一个人永久的归宿。在这个小小单位里,与自己身边的人关系理好,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否则将后患无穷。

三.家·国·天下

古人常说的“家和万事兴”意义深远,短短的五个字将家庭的稳定和谐与国家的兴衰存亡,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我们以深刻地启示。可能有很多人会存在疑虑:现在我们家庭正常也就那么三个人,最多就七八口之家,就这区区几个人,能影响那么深远吗?我在这里想说的是能。中国的社会发展到现在,家庭单位的结构在慢慢改变,同时家庭的整体功能也在慢慢简化,缩小。在这日趋脆弱的家庭单位里,每个人需要关注的地方变多了,互相照顾沟通的点变多了,而我们真正有效沟通协商的时间却少了。随着网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业余时间在网上冲浪,在与电子产品“亲热”地火爆,而与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人却少言少语,不光是对外面的人,家里人现也大多如此。而当今网络监管力度不够,管理机制不全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受各种思潮,观念的影响,说不定同处一篇屋檐下的一家人,每个成员的想法,兴趣,主流价值观念等都不一致。这种现实状况下,家庭成员互相都有或多或少的隔阂,很多事情都难处理妥当,很多矛盾都延伸到家门外,这样势必影响到家门外的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从阶段性发展的角度看,现在中国的很多问题是从家里面产生并带到社会中的。总之,不防微杜渐的话,小事积多了,必成大事。在这里面,有一个词语很关键,那就是“合理”,或者说“适度”。以上原因所滋生的种种社会问题,当事人及身边的其他人多半是没有一个有效的防御措施,没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思路,才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我们说,烹饪时火候很重要,那么在做人处事,教育子女,夫妻相处,社会交际等方面,方法,思路和力度同样重要,一句诗就形象地说出好坏的巨大差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现在的国人在很多时候,是不理性的,避实就虚,浮躁不安,价值观念混乱。尤其是当今中国教育的整体失败,国人综合素质偏低,文化底蕴很少,再加之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接轨,各种思潮涌进,流派众多,导致中国的华夏文明传承出现断代的现象。古人的智慧,古训没有真的被现代后辈们受用,从国外引入的先进

思想,技术也没被真正用到实处。所以,社会的许多角落都会给身处其中的人以“难”“乱”“假”的嫌疑。我们没有很好地坚守正道,在现实的脚步中,越走越偏了。要想改变现状,重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教育改革要先行,因为教育的场所是所有人必经之处,每个人的文化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蒙,思想的转变,都得益于教育,再进一步讲在于教师队伍,其中包括父母这对身份特殊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转好了后,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自我配合改变,解决问题,处理事情要做到合乎情理,适可而止,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地域风俗,这样他人自然就会慢慢改变以顺应,这可以说成“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家,国与天下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期望它们是和谐统一的,那么要想变成我们期望的那样,就要真正地付诸实践中。最后,我想提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们现在国人的精神面貌,社会环境,发展态势都与国外互通了,是要呈现给外国人看的,那么我们到底要将怎样的面貌呈现给外国朋友们,要让外国人怎样评价我们,我想阐述这些想法的话语权还是留给和外国人打过交道的人们,我在这里不过多讨论。

四.和谐社会

到了社会这个层面,我想各位最先想到就是近些年一直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张。可见,和谐的氛围是一个社会是否稳定,是否有益于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本质属性即社会性,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团体间的关系处好了,整个社会氛围就和了。那么社会环境要想良好,需要哪些作保障呢?首先要有社会制度作基础,其次要有各方面的法律及规章制度约束。其实这些规定都是外在的,是随着问题相继出现而逐步完善的,其脚步总是慢一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先祖就给中国的文化添加进了一个独有的约束—人伦道德。它与西方起源的法律类似,但是它别于法律,是华夏民族智慧的体现。人伦道德被古代圣贤定位的很高,它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它也是合乎人性的一些规则,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表现都是受道德传统影响,不需要查哪个法律条文,自然地规范了我们很多的言行举止,所以中国社会一直相对和谐,没有多少很激烈的动荡,因为我们的祖先悟到了自然环境给予我们的挑战已经很多,人类是脆弱的。所以,正是有了社会制度,法律,具体的规章条文和人伦道德这几大方面的约束,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延续至今,有五千年漫长的华夏文明史。可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改变地越来越快,社会意识已渐渐变得复杂,各种思潮涌动,以致社会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比较常见的社会问题如闪婚闪离,小三频出,食品安全,诈骗渠道多样化,社会公德丧失等。是什么原因导致进入21世纪的中国社会如此躁动不安呢?我想很多人马上就会举出一二来,如社会监管力度不够,人的自觉性不高,私心重等。那么这些原因是否为最根本的症结所在?我可以说不是,如果我们看问题看到这个层面的话,还不能有效地找出方法,解决问题。从诸多原因入手,再深层次地挖掘,我想有人就会发现,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社会监管机制不全。2.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显断链。3.教育的失败。第一个原因是不占主导地位的,因为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与社会发展程度来讲,要想有完善的社会监管机制还是很难的。历朝历代,都有治理不力,管理不周,贪官辈出的时候,但是以前的管理决策层起码能控制大局,做到黑白相抗衡,总体稳定。现在则不同,网络时代使得监管难度倍增,局面控制起来更困难,如果超半数的人都朝着偏或者错误的方向开进的话,后果自然不堪设想。第二个和第三个原因才主导着众多社会问题产生,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至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前后近二十年的影响,加之七十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思想观念大解放的同时改变的过快,脑子里的传统文化观念没有很好的沿用到现代人生活中。再者,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忙于工作事业的时间精力不断增多,业余时间越来越少,父母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力度也大不如前,加之教育改革的不利,教学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没有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及思维模式,教育的最终目的没有如实达到,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容乐观。这样的现实状况下,每一代从学校里走出来的新人们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被带入社会大

环境中去。可想而知,矛盾是多方面的,难以处理协调,有关于道德修养的,有关于社交的,有关于问题处理的,也有关于能力方面的。其实这些问题多是从我们一个个小家庭,小的集体里面出现的,小问题不及时解决,才会出大问题。现在,国家主流媒体,相关部门也都开始关注这些方面,尝试改革,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尽力使得中国文化教育行业早日走上正道,呈现好的发展势头,但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支持。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宏伟目标,不光个人需努力配合,集体及国家领导层也要合理决策,有效执行,这样我们才能逐步转变社会环境氛围,使得华夏大地呈现出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国家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

五.综述

文章论述到这里,大家已经对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小家与社会环境等概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上文中我也多次提及小家与国家之间在多方面的联系,想必有人已经明白爱情,婚姻,家庭与社会这几个字眼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爱情这棵常青树健康成长,才能结出成熟的果实,而由爱情引出的婚姻才能长久稳定幸福,如爱情果实的种子能繁衍万代,生生不息。每个家庭和睦安定,那么从小家里走出去的人也是坚守正道,为人和善的,如此社会环境便能和谐稳定。家庭成员是我们社会划分最小单位中的,只有小家好了,大家才能亨通。类似的我想我们做任何事,与任何人交往都希望有个美好的结局,可是结果是由过程控制的,过程做好才行。任何事情,做强做大,都不如做久,长长久久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可是我们中的很多人都达不到自己的意愿,问题就出在过程没有把控得当,心态没有摆正,结果事与愿违。我们的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较快,人们生活日新月异,节奏也悄然地加快,这难免会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不利影响。我想当下的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平淡的心,要让自己安静下来,这样我们在思考很多事情时能合理一些,不至于武断。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同时我们的各种资源也被不断消耗,循环慢于人类的需求,地球现存的资源总量难以满足人类,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分在哪里,把握好自己该要的,合理汲取自己能要的,看淡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如此,每个人才能各取所需,身心愉悦,获得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否则整体的幸福指数将永远浮动在较低的区域,不会因为人为的刻意改变而上扬,上扬需要正气,需要正能量来驱使。

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教。

顾伟

作于2013年11月夜

婚姻家庭社会学期末试题汇编

一.名词解释 1.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2.核心家庭是指夫妻和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夫妇中有一人死亡,但有未婚子女的家庭也应该归为此类。 3.家庭网一般是指有亲属关系的家庭之间所组成的社会网络.是以家长为内 容主线,以家长、家庭为服务对象,以育儿、家庭消费、家长社区为服务主导,全面涵盖家长、家庭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 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从法律上讲,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5.血亲和姻亲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血亲又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两种。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具体分为(1)血亲的配偶(2)配偶的血亲(3)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6.冷暴力一般是指当夫妻之间或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武力方 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侮辱等,如不理睬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程度、夫妻间停止或者敷衍性生活、不做或者尽量少做家务,或者冷嘲热讽、侮辱对方人格等,从精神上伤害虐待对方。 7.“普纳路亚”家庭人类家庭的第二种形式。由美国人类学家L H 摩尔根命名, 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普那路亚(punalua)是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伙伴”。这个名称是从最早发现实行这种家庭形式的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那里来的,由共妻的一群丈夫互称"普那路亚";共夫的一群妻子也互称“普那路亚”。这种 家庭制度是群婚发展的最典型的阶段。原始社会发展到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族群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合作和社会联系,于是便产生了各族群之间的通婚。同时,在人类本身的生产方面,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自然选择规律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族外通婚对后代体质发育有益,并形成了同母所生子女间不应发生性交关系的观念,于是在家庭内部开始排除兄弟姐妹间的婚姻关系,实行两个族群之间的通婚,这就是普那路亚家庭形式。 8.家庭生命周期指家庭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一般把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形成期(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扩展期(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稳定期(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到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收缩期(从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空巢期(从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配偶一方死亡)解体期(从配偶一方死亡到配偶另一方死亡)。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杜瓦儿将家庭

婚姻与家庭大纲

《婚姻与家庭》课程教学大纲 Marriage and Family 适用专业:校公选课 课程学时:30 课程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家庭这个初级社会群体特例的分析了解人类婚姻家庭的进化史,家庭的类型,家庭的生命周期,婚姻成立社会文化设置,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发展的趋势;认识性、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模式的关系。了解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 二、课程内容、要点及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婚姻的选择 第二章婚姻的缔结 第三章爱情与婚姻 第四章家庭和家庭结构 第五章家庭人际关系剖析 第六章家庭教育 重点内容: 婚姻、家庭、性、社会性别等概念;婚姻的本质、家庭关系及家庭类 型,家庭的功能等。 难点内容: 理解婚姻家庭、性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秩序建构的意义。

三、学时分配 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 第一章婚姻的选择3学时 第二章婚姻的缔结6学时 第三章爱情与婚姻6学时 第四章家庭和家庭结构4学时 第五章家庭人际关系剖析5学时 第六章家庭教育6学时 总计30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1.主要通过讲授、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查。出席率30%,电影赏析20%,分组报告50%(口头与书面并重)。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李生兰著:《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 出版公司,1999年版。 3.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 4.费孝通:《生育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6.Mary Lou Fuller等编著:《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制定: 执笔人: 审定人: 制定时间:

《婚姻家庭》名词解释

婚姻家庭 2005.上半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核心家庭;是社会的主要家庭结构;类型之一,即是指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22.家庭功能:家庭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根据功能主义者的观点,任何制度都是针对着某种需要。家庭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功能。消费功能。 生育功能。教化功能、社会保障功能、闲暇与情感满足功能。 23.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美国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和他同僚在60年代创立的,又叫做结构趋向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是假体结构、家庭次系统、界限。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家庭动力和改变家人之间的交往结构,可以使个别成员的症状好转或消失;家庭治疗的目标是帮助家庭认清并解除阻扰家庭功能发挥的不良结构,代之以较健全的结构。 24.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从法律上讲,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力与义务关系。调整父母子女亲属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婚姻家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25.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一切形式得不法侵害行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可能是妻子、丈夫、父母、兄妹等所有的家庭成员,而不仅仅是指家庭妇女。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把家庭暴力划为不同类型。 2007.1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六礼”:我国周代《礼记》记载我国古代婚俗的六个步骤,俗称“六礼”,及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22.主干家庭:是家庭的主要类型之一,它是指有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 23.家庭社会工作:对于家庭社会工作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家庭社会工作是指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24.功能性家庭治疗:功能性家庭治疗的理论模式是从家庭功能诸方面的满足或缺失状况以及行为所满足的家庭功能方面来理解和解释家庭成员的问题行为,并以此来选择治疗策略根据其所采用的主要干预策略的侧重不同,功能性家庭治疗学派中又分出多个细小分枝,如带有行为主义倾向的功能学派、带有精神分析倾向的功能学派、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等 25.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和控制婚姻家庭行为的手段之一。其基本职能在于通过法律的力量,强制性地调整婚姻关系,从而稳定婚姻家庭秩序,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009.1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婚姻社会学.doc2

婚姻社会学 意义:(重点) 1、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对爱情、择偶、婚姻理论匮乏的需求,为了解爱情提供平台。 2、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了解人类复杂情感的需求。 3、为将来的学术提升奠基。 教材特点(重点) 一、具有文学的嗅觉 二、具有社会学的目光 三、具有哲学的头脑 四、具有伦理学的面孔 五、具有心理学的图式,具有法学的理性和人类文化学的情怀 第一节遭遇现代婚姻危机的亚当和夏娃 问题:1、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 2、走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 3、现代社会中亚当和夏娃的困惑 一、婚姻是斯芬克斯之谜 对待婚姻的态度:避而不谈、牢骚满腹 二、伊甸园的亚当夏娃 法国思想史学家让—克罗德·布洛涅观点:亚当夏娃有两次婚姻,在伊甸园内的婚姻是责任婚姻,无性生育。 三、走出伊甸园的亚当夏娃 四、现代亚当夏娃的困惑(重点) 1、是步入婚姻的殿堂,还是唱单身情歌 2、是找一个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 3、是爱张哥哥,还是林妹妹 4、是姐弟恋,还是母子恋 5、是男高女低,还是女高男低 6、是生育,还是丁克 7、是自己单过,还是和公婆一起住(代沟、天敌) 五、五低、六高、七块的婚恋现象 1、五低

(1)早恋年龄普遍降低(早恋:是指在心理上均不成熟的男女发生的恋爱现象)(2)恋爱成功率普遍降低(原因:性心理不成熟、恋爱目的不明确、恋爱主体发生变化) (3)婚姻稳定性普遍降低(原因:爱情和婚姻的本质不同,爱情求变,婚姻求稳) (4)婚外情杀伤力普遍降低(婚姻观念、道德观念变化,社会复杂性导致人们思维方式 (5)婚姻中责任义务感普遍降低 2、六高 (1)结婚年龄普遍升高(16、14→延长20、18→22、20) (2)未婚先孕、未婚同居、同居人数普遍升高 未婚先孕:指没有履行法定的结婚登记手续,在恋爱中就发生性关系造成的怀孕行为。未婚同居:男女未办理正式的结婚登记就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社会现象、社会行为是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并不承认这种同居的合法性。 同居:指男女共同生活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主要指没有夫妻关系的男女同居。两种形式:一指没有配偶的单身男女,二指男女双方或一方已有配偶,有与配偶之外的异性同居,是一种非法的关系。其共同特点是没有办理合法登记手续就同居在一起,是一种非法的同居关系,前者在我国被视为非法同居,又称事实婚姻,后者属于一种非法的婚外关系。 (3)婚外恋发生率普遍升高 婚外恋: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建立的恋爱关系,有精神、肉体以及精神与肉体结合之分。 性质:是一种非正常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走钢丝的冒险行为,如果处理不好会破坏婚姻关系。 (4)丁克一族普遍升高(自愿放弃生育) (5)离婚率普遍升高 (6)亚健康婚姻普遍升高 第二节为什么要研究现代婚姻社会学(重点) 1、现代婚姻社会学为我们认识人与性、人与爱情、人与婚姻、人与社会学,了解爱情与性、爱情与婚姻,是把我婚姻与法律、婚姻与社会、婚姻与伦理、婚姻的起源与变迁等,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为我们实现与择偶相通,与爱情对话,与婚姻和睦相处,与家庭同舟共济,最终为达到择偶无误,爱情成功,婚后和睦,家庭稳定,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社会学:第6章 婚姻与家庭

教学目标:1、理解社会群体概念、特征 2、了解几种基本群体类型,了解家庭的形态、类型 3、理解家庭生命周期 4、掌握家庭功能、家庭结构的变动、家庭功能的变迁 教学重点:社会群体概念、特征,家庭功能,家庭功能的变迁 教学难点:社会群体的特征,家庭功能的变迁 教学内容: §6 婚姻与家庭 §6.1社会群体的特征类型 引子: 张教授在7月份退休后,从城里迁到郊区的小区居住了,原本是想呼吸郊区的新鲜空气,没想到,搬到郊区后,和原来的同事、学生见面的机会少了,他觉得很孤独,非常不适应,情绪波动很大,想再搬回城里居住。老伴劝他多和小区里的邻居们来往,并经常陪他和小区里的其他老人锻炼、娱乐,慢慢地张教授情绪稳定下来了,不再提搬回城里居住了。后来,他的学生去看望他,询问他退休后的生活。张教授感慨地说:“刚来时孤孤单单地,不适应,特别想念单位,想念单位熟悉的人,后来和这里的邻居熟悉了,有了新的朋友圈子,一下子觉得不孤单了,也就适应了。” 张教授因为离开“单位”而孤单,因为有了新的朋友“圈子”而习惯了郊区生活。“单位”、“圈子”都是社会学所说的“群体”中的一种。人是不能离开群体而生活的,而人能够结成有效复杂的群体是人和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之一。《荀子·王制篇》曰:“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确实,人比牛马高明的地方正在于,人类能够有目的地结为群体,将个人的独特力量在群体之中加以发挥而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一、人类生活的群体性 人类生活具有群体性。群体性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本质特征。社会学认为社会生活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人们总是生活在不同规模与类型的群体中,它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性正是以群体性来体现。个人是不可能脱离群体,在与任何人都没有联系的情况下生存。 如果让你介绍自己,你会怎么说?

婚姻家庭社会学复习笔记整理

一、家庭社会学: 1.概念 ?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家庭和社会的 诸种关系,研究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潘允康) ?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生活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 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杨善华)2、研究家庭社会学意义 研究婚姻家庭社会学的意义 (1)从社会着眼,社会与家庭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学的根本价值目标出发,应该研究如何维系这种协调关系,在出现矛盾的社会如何去解决矛盾,特别是在社会发生重大变迁的时候去研究,探索如何避免与减少这种不协调。 (2)人类对家庭的认识远未完结,因此,弄清家庭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生活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方法 (一)深度访谈:在社会学研究中常指半结构式的访谈。 它有两个重要特征:(1)它的问题是事先部分准备的(半结构的),要通 过访谈员进行大量改进。但只是改进其中的大部分:作为整体的访谈是你 和你的被访者的共同产物。(2)要深入事实内部 (二)渐进式聚焦:是深度访谈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从一般化的兴趣领域入手,逐渐发现被访者的兴趣点,然后 再集中展开。所谓渐进式聚焦法中的一般兴趣领域,就是被访人的日常 生活领域,包括被访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情况。 目的:是为了从人们的话语中了解人们在情境中的问题领域,并试着用 他们的自己的术语来了解事情。 (三)悬置:是指悬置研究者原来特有的“成见”,即研究者以前所有的理论预设。 它包括:(1)研究者对于某些东西的习惯性信仰的悬置 (2)对传统的割裂、个别与一般的理论框架的悬置 二、家庭的成立 (一)家庭 1.定义:是一个由于家世、婚姻或收养联系在一起的人组成的比较持久的群体。这些人共 同生活,并组成了一个经济单位,他们中的成年人要对小孩负责。 2.三要素 (1)成员关系:家世、婚姻、收养 (2)居所:有个共同的居住场所——家与户的交叉(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家的范围 更广,户主要是居住的一个概念) (3)经济:统一收支 3. 四个特点 (1)由某种联系所组成的群体共同组成 (2)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 (3)这一群体中的成年人要对他们的后代负责 (4)家庭的成员存在一定的经济关系

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家庭观念

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转型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婚姻家庭观正在发生变化,逐渐被人们淡忘,并且更多的受到西方婚姻家庭观念的冲击和影响。文章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婚姻、家庭进行定义。其次,分别对中国传统的婚姻和家庭的特点进行分析和阐释。最后,将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进行对比,使人们认识到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也要去粗取精,不断地对当代文化进行反思和改进,形成一种和谐的婚姻家庭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婚姻家庭观;文化背景 引言 家庭是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而婚姻则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形成的必要条件。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特有的一套传统婚姻家庭观,这种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婚姻家庭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更确切的说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民主自由的婚姻家庭观被带入中国,不断的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着冲击,于是就出现了空巢家庭、丁克家庭、闪婚等很多新形态的婚姻和家庭。而近年来离婚率不断上升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让人们不禁联系到中国的封建社会,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离婚率非常的低。因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家庭观,看看与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些能给我们好的启发。 一.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和家庭的含义 (1)婚姻 《礼记·昏义》中对婚姻是这样定义的:“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从这几句中国古代比较经典的关于婚姻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婚姻的目的只在于家族的延续和对于祖先的祭祀。完全是以家族为中心的,不是个人的,也不是社会的。在中国封建社会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祖先的祭祀两者关系非常密切,有时是密不可分的。但就重要性而言祖先的祭祀在目的上更重要一些,为了使祖先能“永享血食”才务必要使家族永远的延续下去,可以说对于祖先的崇拜是第一目的,或者最终目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孙结婚是对于祖先的一种神圣的义务,而独身和无后则被认为是一种对祖先不孝的行为。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对此最好的说明。无后,祖先便成了没有后代去祭祀的鬼了,而古人相信鬼是必须血食的。 (2)家庭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家庭的结构和功能是不尽相同的,其含义也不完全一致,因而很难对它加以界定。我们知道,在仰韶文化时期所出现的连排房,不但有连间或套间,而且还带有火塘;当然,火塘可能是出于取暖的需要,但也未尝不可用于炊事。所以,当时不但是“聚族而居”的,还可能是“分爨而食”的;而“分爨而食”便是家庭的基本标志,因为这表明它是一个财产—生活的共同体。《后汉书·郑均传》中提到:“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常称疾家庭,不应州郡辟召。”从中我们可以得知郑均此人重义且忠厚老实,赡养守寡的嫂子和带着的孤儿,恩惠礼数都能做到。经常称因忙于家庭不去应州郡的召令。我们可以大致的知道传统社会的家庭就是一种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了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

婚姻家庭社会学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2、核心家庭:是指夫妻和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夫妇中有一人死亡,但有未婚子女的家庭也应该归为此类。 3、家庭网:是以家长为内容主线,以家长、家庭为服务对象,以育儿、家庭消费、家长社区为服务主导,全面涵盖家长、家庭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 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从法律上讲,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5、血亲和姻亲: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7、“普那路亚”家庭:是人类家庭的第二种形式。由美国人类学家L H 摩尔根命名,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原始社会群婚家庭形式之一。它从血缘家庭发展而来。“普那路亚家庭”由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命名,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实行外婚制的群婚家庭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婚姻家庭形式。普那路亚(punalua)是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伙伴”。这个名称是从最早发现实行这种家庭形式的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那里来的,由共妻的一群丈夫互称"普那路亚";共夫的一群妻子也互称“普那路亚”。这种家庭制度是群婚发展的最典型的阶段。 8、家庭生命周期:指家庭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一般把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形成期(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扩展期(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稳定期(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到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收缩期(从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空巢期(从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配偶一方死亡)解体期(从配偶一方死亡到配偶另一方死亡)。 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杜瓦儿将家庭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新婚期、育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空巢期、中年父母期、老年家庭成员。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为例 田 雨 内容提要:本文是一篇对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对比的调查报告,文章首先运用文献资料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论述,总结出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的一些特征,然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对比;论述观念变化的原因、分析由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等。 关键词:大学生婚姻家庭传统观念 一.导言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与社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程度之上影响着人们的婚姻家庭观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会有相应的婚姻家庭观念与之相适应。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都不可避免的给婚姻家庭制度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婚姻家庭作为社会设置②的一个方面,并不只是被动的受社会制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着反作用。一种和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对一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抛开家庭对社会的反作用暂且不说,我们谈一下婚姻家庭观对社会的影响。本文就是在社会转型的基础之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过几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新中国的诞生,第三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这次改革春风的沐浴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国外的文化纷纷传入中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改变,家庭的功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或多或少的丧失,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自然而然的受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众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还是有批判的继承;父母、婚姻、子女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责任、累赘还是甜蜜的负担,这一切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已经说过,一个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会对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婚姻家庭观不只是针对已经成家立业的公民而言,因为一种良好的风气的形成,是从小,从青少年时期培养的结果,因而笔者将这一目光投向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是这个社会特殊的群体,年轻的一代,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他们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期望与热情,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对大学生婚姻家庭观的调查有助于笔者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更为主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家庭、婚姻或许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上,家庭已存在了数千年,人类对家庭的思考和研究也有了几千年,然而关于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时间虽短,但是学者们对家庭内容的研究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因为家庭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文献回顾: 由于家庭、婚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相当重要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

婚姻家庭社会学1

《婚姻家庭社会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家庭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或共同经济为纽带结合成的亲属团体。 2、核心家庭是指夫妻和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3、家庭网是只有亲属关系的家庭所组成的社交网络 4、代际关系两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通常一代指20年,但代际关系的两代,泛指老年人与年轻人,如家庭中的父母辈或祖父母辈与儿女、孙子女辈的关系 5、血亲和姻亲血亲(consanguinity),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6、冷暴力冷暴力,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种,是指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语言的嘲讽、故意忽视、躲避、冷漠、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等,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7、主干家庭是指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代同堂的家庭。 8、家庭生命周期指家庭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一般把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和解体六个阶段。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 9、“代沟”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 10、“六礼”古代的婚姻礼仪。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1、“家本位”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家庭展开,以家庭为圆心,向外扩展 12、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二、简答题

1、简述家庭的本质 1、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 2、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 3、家庭是一种最典型的初级群体 4、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 2、如何理解婚姻的本质? ?从表现形式上看,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形成了婚姻的自然基础和生物属性。 ?从本质上看,婚姻是男女两性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社会性是婚姻的本质属性。 3、按照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划分,家庭的基本结构类型有哪些?(1)核心家庭,是指夫妻和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2)主干家庭,是指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代同堂的家庭。 (3)联合家庭,是指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模式,或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 模式。 ?(4)其他家庭 ?夫妻家庭,扩大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未婚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单身家庭 4、简述L.穆勒结婚动机的观点 人类历史上的婚姻有三大动机:即经济、子女与爱情。在上古时期,经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期,子女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到了现代,变为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 5、简述婚礼仪式的社会功能。 ?向社会宣告男女双方婚姻关系的确立和新家庭的诞生; ?借此取得社会和亲友的承认; ?借此实现男女双方角色身份的转变,新郎新娘扮演新的角色(夫、妻、婿、媳等)。 并享受由此产生的应有的权利,承担由此产生的应有的义务。 ?教育婚姻当事人 ?炫耀家庭财富和地位 ?联络亲友 6、简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 ?2、一夫一妻 ?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5、实行计划生育 ?6、婚姻双方和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婚姻家庭社会学

1、家庭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版本一: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感情”是维系纽带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始于婚姻关系,男女双方的姻缘关系衍生出了血缘关系,感情是现代家庭的基础);家庭需要以责任为支撑;家庭是生活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答案版本二: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家庭是靠某种纽带紧密联系的系统;家庭成员间有长期共同生活和经济上某种程度的共享;家庭有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 2、家庭的功能是什么? 家庭的功能指的是家庭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家庭具有①生产的功能(重要生产单位);②消费功能(基本的消费功能);③生育功能(唯一合法的社会人口生产单位);④教育功能(儿童初级社会化);⑤抚育和赡养类社会保障功能;⑥闲暇生活和情感满足的功能;⑦社会控制的功能;⑧其他功能; 家庭的负功能表现在:家庭对于社会发展以及家庭成员的成长具有的消极影响3、现代家庭的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版本一:婚姻价值观方面,以家庭为本转向以个人为本;家庭关系平等化、民主化、主轴由纵向亲子关系变为横向夫妻关系;家庭结构小型化、多样化;婚姻家庭稳定性减弱;家庭功能弱化,部分家庭功能转由社会承担; 答案版本二:家庭伦理重心的转移与代际利益冲突;结婚动机、择偶标准和结婚媒介的变化;离婚率上升与再婚人口增加;生育观念与家庭结构的变化;流动家庭大量增加;妇女家庭地位提高;性观念变化;家庭功能——由家庭走向社会 4、现代家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版本一:老年人赡养问题;独生子女教养问题;性观念呈多元状态,性越轨行为容许度增加;家庭关系淡漠,家庭冲突增多并呈显性化趋势; 版本二:家庭对性行为的社会控制功能在减弱,婚前和婚外性活动日渐活跃;婚姻生活质量不高;离婚率逐年上升,婚姻的平均社会寿命减短;婚姻“创新”引发家庭问题;老年人和独生子女问题 5、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既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及服务。中国社工百科全书定义:家庭社会工作是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为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家庭为主旨的社会工作。 6、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中国内地):中国内地许多家庭服务职能是由官方或半官方机构承担 家庭生活服务;面对家庭的教育与培训;家庭救助;家庭心理辅导 香港:咨询;家务服务;家庭生活教育;儿童照顾服务 台湾:经济协助;心理治疗;社会服务;制度配合 欧美:简介服务——分类转介,综合调整;直接服务——开发服务(社区、小团体、个案),治疗服务(小组、个案及利用社区资源) 7、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提供家庭服务,解决家庭问题,促进家庭成员的问题解决和个人成长,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增进家庭福利,促进家庭社会工作的研究和专业发展 8、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有哪些? 1、知识结构 ①学科知识——婚姻家庭知识、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 ②制度知识——社会制度,行政、法律知识 ③技术知识——沟通技术、语言技术、模式方法等 ④经验知识——生活阅历、实践经验、文化习俗等 2、实践能力 ①技术能力——临床运用知识与技巧 ②文化能力——识别诊断家庭及其成员问题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洞察力等 3、精神素质 ①社会责任感——尽职尽责,勇于承担 ②人文情怀——关爱、尊重、接纳等 ③稳定心理——冷静、沉着、耐心等 ④勇于挑战——勇于承担、创新 9、家庭社会工作和和谐社会构建有什么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础,家庭和谐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开展家庭社会工作有助于家庭成员的成长,家庭问题的解决和家庭功能的发挥,有效地展开家庭工作有助于构建和谐家庭关系,为实现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中转型的关键时期,新的观念、新的生活方式在婚姻家庭方面带来了新的表现和冲突,新的婚姻家庭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尚未建立,西方生活方式和文化又带来了一样的观念,给我国的婚姻家庭带来了诸多的新的问题和冲突,家庭矛盾的激化进一步影响家庭成员的正常成长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因而开展家庭工作在此期间具有特殊的重要一。 10、家庭社会工作的现状及前景如何?

家庭婚姻社会学

家庭: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或共同经济为纽带结合成的亲属团体。 核心家庭: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类型。 代际关系:两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主干家庭: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模式。 家庭生命周期是反映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过程的范畴。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 六礼即: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家本位:强调的是家庭的利益和意志,个人要服从家庭。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婚姻本质是一种责任,两人同时走向幸福,相互依靠,相互扶持。婚姻的本质是爱情转化为亲情。婚姻是两个人共同的承诺,最基本的是忠诚,在一个家里面,要获得幸福需要两个人同时懂得一个道理,爱是奉献,不是索取,两个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一辈子都会快乐,至少有一个人懂,家就可以维持下去,如果两个人都不这样想,婚姻破裂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希望天下人都懂得珍惜,都能明白爱的真谛。 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5项: (一)实行婚姻自由,禁止包办买卖婚姻 (二)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重婚及其他破坏一夫一妻制的行为。 (三)实行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 (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 (五)计划生育,反对封建主义的生育观。 我国封建社会家庭伦理的主要内容 封建社会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中有“两纲”都是家庭关系,君臣关系也可由父子关系来类比。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也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家庭的功能及变迁:

婚姻与家庭论文

婚姻与家庭 首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婚姻是组建家庭的最常见的形式。社会学说,婚姻家庭是人类最初级的生活圈,是连接个人与社会的中介。 从个人活动的角度看,家庭是一个实体单位,从社会运行的角度看,它是一种社会设置。抛却物质的需求不考虑,人最大的精神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是自身价值的实现或说得到认同,这主要表现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另一个就是情感上的依托和归属,这种情感的依托和归属就主要体现在家庭中。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家庭的,所以说,无论走到哪里,人们心中牵挂的都是家,那里是自己永远的归属。而爱情只是家庭的一个相关物,有时它在家庭中的主导力量可能微乎其微。一个成年人,未婚且没有男女朋友,或是选择独身生活的人,他们的情感一定会经常的失落和迷失,这是事业上再大的成就也无法代的。在某种含义上,可能就是一盏黑夜仍为你守侯的灯,孩子一声稚嫩的呼叫,爱人一句不经意的叮嘱,或是一家人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一个让你逃避烦琐的礼仪和人情世故的地方,一个安抚你伤痛,给你信心和勇气的地方,一个受伤时让你最先想到的地方。很难想象,如果下班后没有一个家为你守侯,你怎能保持上班时的精力充沛?如果没有一个家为你支撑,你怎么会有不断进取的雄心和壮志?婚姻与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这一点,在看了爸爸去哪儿之后,让我更加坚信。 首先,婚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是一种社会行为和过程。由于两性的差异,产生结合的本能行为。与动物不同,人在长期的发展衍化过程当中,受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直接影响,同时由于人是社会的生物,这些因素又直接受社会因素的制约,主要是性环境、性文化、性道德。这些都是婚姻的前提。 对于婚姻的选择,在生物学上,是以本能、遗传和生物因素为基础的。本能驱使男性去接近女性,本能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人类行为是基本本能的反映。而性本能是行为控制中最重要的因素,因而生物本能构成婚姻的基础。在择偶方面,人们倾向于与他或她的异性父母类似的人恋爱和结婚,这种倾向是无意识的,集中表现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配偶倾向于以互补需要为基础进行相互选择。当年龄、种族、宗教、住宅、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等社会因素表现为择偶中的个人动机时,此动机势必是互补的而非同一的。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能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提供可靠保证的人做配偶。如性格上的互补、经济与外貌的互补等。当然这一理论只有在择偶自愿和文化鼓励男女之间的婚前互动的社会条件下才能成立。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人相互更具吸引力。这些相似点可能是生理、心理或社会的。其中价值观的相似更为重要,如志同道合,孙中山和宋庆龄。 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者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则更多要求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入等于自己相当或者高于自己。即“男高女低”模式。这是在中国长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桎梏之下形成的。从社会经济地位看,男性一般在婚姻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女性的资源还包括长相、体型、相对年龄和持家能力,这些都使一些女性可以用她们的美貌换取男性的家世、成就和向上流动的潜力。新时代的女性更加要求独立,不依赖于男性,她们有自己的逐渐和追求,不甘于这种模式的束缚。 目前,男性未婚人数大大多于女性,除了自愿不婚者之外,由于男女严重失衡的性别比在现实中很有可能变成对男性的“婚姻挤压”。也就是说,在适婚人群中,由于男性人口相对过剩,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婚姻伴侣。婚姻市场对男性青年人的“挤压”现象在乡村表现得更为明显。乡村的男女性别比例与城镇的性别比例更加大。 这意味着一部分较贫困、条件较差的农村男性很难找到媳妇儿。因为按照一般的社会心理习惯,总是“女低男高”的婚配模式,贫困乡村地区的女性会嫁给社会经济条件稍好一些的富裕农村人家,或者城镇地区人家,而一些条件很差、很贫困的农村男性就很可能找不到对象,无法结婚。婚姻挤压会导致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价格更高,但同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

婚姻家庭法的弱者保护功能

定的变化,并直接影响婚姻家庭关系。作为人类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将不断地发展变化,建立其上的婚姻家庭关系也必然会对其作出反映,我们对此应有充分的估计。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影响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而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除了会对婚姻家庭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之外,还会产生某些消极影响。预计本世纪在我国尚未出现或尚未形成气候的婚姻家庭某些问题在下个世纪可能会初露端倪或形成蔓延态势。在下个世纪,随着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离婚率仍会缓慢上升,夫妻关系的唯一性和排他性将继续受到挑战。未婚同居者将有所增加,事实婚姻也会更为普遍,也许两者的界限将十分模糊。家庭的模式将会进一步缩小,单亲家庭、单身家庭的数量有所上升,核心家庭成为家庭的主要模式。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显,家庭观念淡化,亲和力减弱,家庭的赡养功能也将随之退化。尽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年人的赡养仍然是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但社会赡养终将取代或部分取代家庭赡养。在我们为新世纪的到来喝彩的时候,我们应对这些问题引起警觉,提出防范措施或进行对策研究。 我们应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希望与压力同在的21世纪,站在时代的潮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放的研究方法、不懈的努力追求,取得婚姻法学法制建设与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婚姻家庭法的弱者保护功能 马 亿 南Ξ 婚姻家庭法具有弱者保护功能,这一命题的合理性至少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二是法律的价值;三是婚姻家庭法的特点。 1.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婚姻家庭既是根据个人的意思、自己选择、成立并维持的成年人之间的自由关系,也是不能根据功利的理由而随意处置的、有着相同生活目标的亲属共同体。自婚姻家庭产生以来,它就担负着诸多的社会职能,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繁衍人口、养老育幼、组织生产和消费。按照社会学界通行的看法,婚姻与家庭,因其功 能而存在,生育则始终是婚姻家庭的基本功能。①费孝通先生认为:“在男女分工体系中,一个 完整的抚育团体必须包括两性的合作。两性分工和抚育作用加起来才发生长期性的男女结合,配成夫妇,组成家庭”,②“夫妇不只是男女间的两性关系,而且还是共同向儿女负责的合 作关系。在这个婚姻的契约中同时缔结了两种相联的社会关系———夫妇和亲子。” ③社会发展到今天,婚姻家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男女两情相悦的需求突出了,以个体为本位的夫妇间的情感因素,成为婚姻家庭的重要成分。然而,家庭的养育功能和经济生活的功能并未因此而减弱或丧失。忽略婚姻家庭的传统价值的理论观点,是不符合客观现实和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践踏婚姻家庭固有品质的行为诸如轻率而随意的离婚、放弃对子女的责? 41?Ξ①②③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59页。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22页。 参见商果:《实行离婚分级制的重要意义》,载《婚姻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 马亿南,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浅析中国社会学史上的婚姻家庭研究解读

浅析中国社会学史上的婚姻家庭研究——以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理论为主要分析依据 【摘要】婚姻是什么? 家庭是什么?一直以来都受到许多学者们的关注。学习了中国社会学史,对费老有所了解以来,我就对他的书籍很是痴迷,读过了他的诸如《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等书籍,其中我最偏爱《生育制度》,朴实的语言,富有吸引力的例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深深的打动着我。从此书中也能感受到这几十年来中国婚姻家庭的巨大变迁,我个人认为,当前中国的婚姻家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研究以前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可以了解我国婚姻家庭的变迁,为解决我国目前的婚姻家庭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以便决策者能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以解决我国面临的家庭问题,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通过对《生育制度》这本书的阅读学习,使我进一步深入思考婚姻的本质,其中,体会最深刻的是婚姻不那么简单。具体说来,生育与家庭的含意很深刻,男女们互相结合成夫妇、生育孩子、将孩子抚育成人,这些活动本身不是那么简单的,可是在这本书中的分析比我想象的更复杂、深入。虽然我对《生育制度》读了四五遍,但由于此书内容较多及本人学识有限,以下的论述或许不是那么深刻,有见地。 【关键词】《生育制度》;婚姻家庭;抚育 中国社会学史上的婚姻家庭,在费孝通老先生《生育制度》中内容十分的广泛,由于各方面原因,再此仅从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一、生育制度的形成 生育制度形成,主要是人类种族绵延的需要。因为人类的婴儿时期与其他动物的幼崽阶段不一样,动物的幼崽自降生就能独立生存或者一段时间依靠母体就可以完全独立,并在自然界中独自生存,但婴儿断乳后,虽然生理上可以独立长成,但是还需要城市间的进行社会化,学习在社会生活中所需的一些行为,并且持续的时间相当长,少则十几年,多则二三十年,尤其是当前,人们在接受长时间的教育,进而导致独立生存的时间推迟,有些人,即使二十多岁,已经成年,但由于学习各方面的因素,经济不能独立,还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故而人类不能以其他动物式的生存方式来生活下去。此外,人的生存不能离开社会,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称之为人,或者说人是社会化的产物,必须组成社会群体。而社会群体的出现必然会出现社会的分工,使社会成员各司其职,社会分工可以提升人类生存生活程度与生存强度。同时社会分工结构靠着人发生作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因此,人类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并实现种族的绵续,就必须保持社会的完整性,就这样形成了生育制度,实现人类新旧更替的种族传承秩序。 二、结婚家庭的作用 婚姻,就是男子和女子经过合法手续结合成为夫妻,费老的《生育制度》一书将其作用归纳为抚育子女的任务。按生命的发展历程,人类要延续下去,必须要有新成员的不断加入,为社会注入新鲜的血液。但是,正如前文内容所说的,人类的新成员从出生到能够独立生活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过程,从生理性抚育到社会性抚育这一系列工作一般都由家庭来完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婚姻就

社会学

第一章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 定义:_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机构、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社会科学._ 特点:_ 1、整体性 2、广泛性 3、综合性 4、实证性 功能:_ 1、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为政府决策和立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2、社会学研究具有行为导向的功能 3、社会学能够提供社会发展所需的必要知识 4、社会学知识有茱萸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各项规划的顺利进行 5、社会学研究有助于学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产生 6、普及社会学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注意社会学与法学的关系 1.都属于应用性社会科学 2.研究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国家法和面积分的关系、人的社会行为 3.研究并解决社会问题,以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为目标._ 区别 1.研究范围不同,社会学比法学范围广 2.研究角度不同,法学:_依法定罪和适当量刑惩治犯罪;社会学:_寻找科学途径防止犯罪、预防和再犯,降低犯罪率._ 3.研究方法不同,社会学比法学更注重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第二章社会体系 人口定义:_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范围的个人的总和._ 考察方面:_ 人口的基本状况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_ 1、从静态考察主要通过人口数、人口密度和人口构成(包括自然构成和社会 构成两个方面)反映出来._ 2、从动态考察,人口的变动可以分为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_ 年龄、性别和空间分布:_ 人口的年龄构成按老少比通常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态:_年轻型人口(15%以下)、成年型人口(15%-30%)和老年型人口(30%以上)._ 人口的性别构成的测量指标通常是性别比例._它是以女性人口为100时所对应男性人口数来计算的._ 人口的空间分布指的是社会人口在各个地区的分布数量和密集程度._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易益典):_ 1、两个公理 A、物质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B、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2、两个级数 A、人口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 B、人类生活资料以计算级数率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