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教育试题_浙江省1月自考试卷

小学科学教育试题_浙江省1月自考试卷

小学科学教育试题_浙江省1月自考试卷
小学科学教育试题_浙江省1月自考试卷

小学科学教育试题_浙江省2009年1月自考

试卷

浙江省2009年1月自考小学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本标志是科学成为()

A.创造知识的认识活动

B.社会生产力

C.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D.一种文化形态

2.人类认识事物使用的最早,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数学方法

3.直觉和顿悟产生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的阶段是()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闪光阶段

D.验证阶段

4.爱因斯坦予以高度评价,“对科学的艺术家的感触和手法,尤其是对于对称和形式的感觉”评价的是()

A.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B.近代原子论

C.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D.进化论

5.主体每次接受的信息都是主体对客观操作后的信息,这样

形成一个封闭的结构叫()

A.认知结构的封闭耦合

B.神经网络的封闭性

C.认知结构的封闭性

D.神经网络的封闭耦合

6.强调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在知识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是()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霍尔

D.华生

7.STS课程70年代出现于()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8.泰勒模式的主要教学途径或策略是()

A.项目

B.问题

C.情境

D.角色

9.评价目标要体现方向性和客观性,是因为评价具有()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改进功能

D.鉴定功能

10.目的是了解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为制定教学计划作准备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绝对评价

11.被预言为“最终能源”,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发展出现的能源危机是()

A.地热能

B.太阳能

C.风能

D.聚变反应堆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重组DNA实验的成功是()

A.第一个10年的标志

B.第二个10年的标志

C.第三个10年的标志

D.第四个10年的标志

13.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原料制造而成的材料是()

A.陶瓷材料

B.高分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14.人类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1957年

B.1961年

C.1967年

D.1985年

15.最典型的生态赤字是()

A.水资源赤字

B.能源赤字

C.森林赤字

D.土地赤字

16.可视信息系统问世于()

A.1958年

B.1979年

C.1986年

D.1991年

17.能者为师,科技人员参与教育是科技活动的()

A.内容特征

B.受教育者特征

C.教育者特征

D.教育方式特征

18.活动课程和科技活动的重要形式是()

A.个人活动

B.科技社团活动

C.群众活动

D.班级活动

19.设计科技活动方案的第一步是()

A.确(武汉自考)立科技活动的目标

B.知识背景的研究

C.小学生情况的调查

D.选择活动内容

20.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决定,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开始于()

A.1982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89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科学教育的特性包括()

A.客观性

B.理智性

C.实践性

D.准确性

E.教育性

22.决定现代教学方法的因素有()

A.教学物质条件和设备状况

B.不同的教学内容

C.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

D.不同的教学环境

E.决定于学生的素质水平

23.现代科学具有的认识论特征有()

A.研究的完整性

B.研究对象的多学科性

C.学科的多对象性

D.科学研究的信息化

E.研究方法的先进性

24.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评价是()

A.总体在改善

B.局部在恶化

C.治理能力赶不上破坏速度

D.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E.环境污染严重

25.小学科技活动包括()

A.活动课程里的科技活动

B.学科课程里的科技活动

C.校内组织的课外科技活动

D.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校外科技活动

E.教师对个人科技活动的辅导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科学知识主要包括_________和规律两个方面内容。

27.右脑没有语言逻辑思维,它是无语言功能的_________。

28.综合理科的教学内容包括物质和生物的存在状态、物质和生物的组成、_________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

29.创造探讨式科学教学的五个阶段是把握问题、_________、设计验证、解释和发展推广。

30.能力和价值规范的评价结果一般用_________表示。

31.当代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标准化、大型化、组合化、高速化、_________和信息化。

32.根据核酸结构的不同分为_________和核糖核酸两种。

33.粒子物理研究的工具是_________和粒子探测器。

34.讨论法,也叫智力激励法,是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的_________首先提出。

35.论证部分的写法,有_________和并列分论两种基本形式。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科学教育目标

37.STS教育

38.发现法

39.外部评价

40.微电子技术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科学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42.简述评价的特征。

43.简述激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4.简述采用制作法开展小学科技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试述科学课程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46.试述青少年科技探索活动对辅导教师的要求。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5) 来源:考试大 2009/10/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 T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五)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 A.亚里士多德B.弗兰西斯·培根 C.笛卡尔 D.康德 2.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来源:考试大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决定研究的内容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4.★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 A.最大数量的 B.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 D.不同性质的www.Ehttps://www.doczj.com/doc/7a6308556.html,考试就到考试大 5.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 A.搜集史料 B.分析、鉴别史料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D.运用史学理论和方法 6.★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 )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实验室中的观察采集者退散 C.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 7.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要依据( ) A.观察内容的结构

B. 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 D.观察的对象 8.按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 ) A.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B.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预测调查和测量调查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D.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9.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区分度 10.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相关的教育家除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外,还有( ) A.梅伊曼和拉伊 B.桑代克和蒙台梭利考试大论坛 C.蒙台梭利和拉伊 D.蒙台梭利和杜威 11.较简单的单因素实验设计中,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 A.XO B.O1X02 12.其内涵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定义的( ) A.被定义项 B.定义项来源:考试大 C.定义联项 D.定义的规则 13.先假说,后求证,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这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 ) A.分析 B.综合 C.归纳来源:考试大 D.演绎 14.★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考察,这是归纳法哪一具体方式的特点?( ) A.完全归纳法 B.简单枚举法 C.科学归纳法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因果联系归纳法 15.仅表示研究对象属性的顺序的是( ) A.计数数据资料 B.等级数据资料 C,等距数据资料

【VIP专享】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自考资料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认识小白兔” 【活动目的】 让小班幼儿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习惯、用途。 【活动准备】 兔子一只,兔笼一只,布一块,桌子一块,兔子挂图一幅,上有各种各样的兔子。米粒、鱼、肉骨头、萝卜、草、青菜各一碟,兔子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狼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起始部分 1.师:Stand up,plebse,Good morning,children. 幼儿:Good morning。Miss Yan. 师:今天在教室里的不只是Miss Yan,还有很多的客人老师。请小朋友转过身去,向 客人老师说声:Good morning,Sitdown,please。 2.师:除了这些客人老师,今天我们班上还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我要请一个 坐得最好的小朋友来把它请出来。 (请一名幼儿上前将笼子上的布揭开) 幼儿:小白兔。 师:对,这位小客人的名字叫小白兔。what’s the“小白兔”in English? (教兔子的英文单词“rabbit”) 【评析】组织教学部分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尝试情境,同时体现了英语实验班特色。 二、基本部分 1.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小白兔,摸摸小白兔? 【评析】设疑,激发幼儿尝试的愿望。 好的,老师抱给小朋友们看看,看看小白兔是长得什么样的? (教师抱小白兔环教室一圈:鼓励幼儿动手摸摸) 【评析】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幼儿在尝试过程中产生了对小白兔由陌生到喜爱进而渴望了 解的学习动机。 师:小朋友们都看过,摸过小白兔了,你们可以跟边上的小朋友讲讲,小白兔长得什 么样,等会儿老师要请小朋友举手告诉我。 (把小白兔放在桌上) 2.请幼儿上来指着小白兔说出兔子的外形特征。 【评析】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尝试结果,同时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引导并教给幼儿以正确的概念。重点突出: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三瓣嘴、前腿短、后腿长。 【评析】这里体现了有指导地尝试。 4.再一次请幼儿上来复述小白兔的外形特征。 【评析】帮助幼儿强化正确概念。 5.师:小朋友们看到的是小白兔,其实兔子还有别的颜色。(出示挂图)还有小灰兔和小黑兔,这种毛很长很长的兔子,又叫长毛兔。 【评析】体现了知识的延伸。 6.师:这些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最爱吃什么呢?我这里准备了很多食物。有鱼、有肉骨头、米粒、萝卜、青菜、草,请小朋友来喂喂小白兔,看看它到底爱吃什么。 (先给小白兔吃鱼、肉骨头、米粒,再给它吃萝卜、青菜和草)

浙江省自学考试小学科学教育试题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科学教育 试题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科学教育试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8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人的左右脑功能互补:左半球以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右半球以_______处理输入信息的。 2.创造性探讨的五个阶段是_______、推论、设计验证、解释、_______。 3.科学教育评价的主要目标是_______,使所有学生都达到教育目标。 4.当代科学发展方法化的特征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 5.从1982年开始,我国每_______年举办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 6.持续发展的环境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学生科技活动的起点是_______,激发小学生参与科技活

动,遵循人类科技活动的规律。 8.小学科技活动的性质是:培养科技人才和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9.划分科学和非科学的根本标志是科学成为( ) A.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B.创造性的知识 C.一种社会结构 D.一种文化形态 10.把外部的要求转化为内部的素质,将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即:( ) A.格式塔学说 B.认知发生论 C.内化学说 D.顺应理论 11._______是泰勒创造性探讨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 ) A.问题 B.方法 C.设备 D.手段 12.学年末或毕业时对学生质量进行成就性评价的是( ) A.总结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宏观评价 13.根据教育评价的功能和运用时间,科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2.系统性原则 3.科学小制作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6.科学 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8.偶发性科学活动 9.观察法 10.科学教育 11.小实验 12.技术 13.行为核对 14.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 15.作品分析法 16.时代性要求 二、填空题

1.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 4.学前儿童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7.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进行测量。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

7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自考试题(1)

2011年7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自考试题2011年7月(全国)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所依据的标准是() A.研究目的 B.研究问题 C.研究过程 D.研究方法 2.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概念要有明确的语义规定,使其能够进行测量,这体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 A.操作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解释性原则 D.检验性原则 3.教师为设计一系列高质量的教案而选择的研究课题属于() A.一级课题 B.二级课题

C.三级课题 D.理论性课题 4.以人的意向为对象的研究,譬如研究家长对子女上大学的期望,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预测法 5.对小学生一节课里课堂违纪行为次数的观察属于() A.日常观察 B.无结构观察 C.时间取样观察 D.活动取样观察 6.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具有系统地记忆观察资料功能的工具是() A.观察计划 B.观察提纲 C.摘要笔记 D.观察记录表 7.以下属于问卷调查法缺点的是() A.标准化程度低 B.难以发挥调查者的主动性

C.效率低 D.匿名性不强 8.发送问卷的回收率应不低于() A.30% B.50% C.70% D.90% 9.以下属于访谈调查法优点的是() A.效率高 B.标准化程度高 C.调查过程灵活、深入 D.调查过程不易产生偏差 10.以下属于主观反应测量法的是() A.标准化选择法 B.问题解答法 C.推理测验法 D.投射法 11.教育实验过分强调严格控制条件,会使实验情景远离真实的教育情境,从而导致() A.外在效度降低 B.外在效度提高 C.内在效度提高

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 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3.下列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C.能尊重儿童 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儿童能说出“溶解”一词语,表明儿童已形成“溶解”概念 B.儿童不能说出“溶解”这一词语,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水平上 C.儿童能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象,表明儿童已形成了初级科学概念 D.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明,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水平上 5.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 A.哲学依据 B.心理依据 C.学科依据 D.社会依据

6.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B.中班 C.中班和大班 D.大班 7.下列不属于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是( )。 A.儿童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学到的知识 B.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C.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D.教师告诉儿童的科学概念 8.下列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中,不稳定的因素是( )。 A.认知能力 B.知识经验 C.个性 D.情绪 9.下列关于集体教案活动优越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 B.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 C.集体活动有着集中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 D.集体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的机会 10.下列关于“鸟”的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 )。 A.让儿童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B.向儿童讲解鸟类飞翔的原理 C.引导儿童了解鸟类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D.引导儿童了解不同鸟类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11.在下列天气现象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 )。 A.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B.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全国2018年4月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4月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某研究者试图进行一项"恐吓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这项研宂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哪一主要原则? A.伦理性原则 B.操作性原则 C.检验性原则 D.公共性原则 2、被誉为"教育测量之父",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学者是 A.斯金纳 B.梅伊曼 C.桑代克 D.麦柯尔 3、将适合城市小学的某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农村

小学的研究属于哪种水平的研究? A.直觉观察水平 B.探索原因水平 C.迁移推广水平 D.理论研究水平 4、在文献检索中,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和年鉴属于 A.零次文献 B. —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5、根据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特征,教育观察法可以分为 A.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B.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C.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D.非实验室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6、某校共有教职工500名,其中青年教师250人,中年教师150人,老年教师100人。 某研究者从这三类人群中分别抽取50、30、20人构成100人的样本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査研究。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取样 B.分层随机取样 C.等

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 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3.下列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C.能尊重儿童 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儿童能说出“溶解”一词语,表明儿童已形成“溶解”概念 B.儿童不能说出“溶解”这一词语,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水平上 C.儿童能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象,表明儿童已形成了初级科学概念 D.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明,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水平上 5.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 A.哲学依据 B.心理依据 C.

学科依据 D.社会依据 6.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B.中班 C.中班和大班 D.大班 7.下列不属于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是( )。 A.儿童经过科学探索过程学到的知识 B.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C.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D.教师告诉儿童的科学概念 8.下列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中,不稳定的因素是( )。 A.认知能力 B.知识经验 C.个性 D.情绪 9.下列关于集体教学活动优越性的表述中,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4.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 1.形式逻辑 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正式测量 4.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5.文学艺术 6.家庭中 7.整合性 8.长期系统性观察 9. 二元 10.2061 三、简答题 1.(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全面性与整体性;连续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社会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性。 3.(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四、论述题 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五、设计题 要求:1.格式正确。(5分)2.目标、内容、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过程。(10分)3.内容设计的理由。(5分)答案略。

2020年4月全国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 004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教育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的依据是()。 A. 是否控制观察环境 B.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C.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D.是否有一定结构的内容 2.对应用性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应侧重于评价其()。 A. 学术价值 B.社会价值 C.经济价值 D.理论价值 3.从两个班各随机抽取 5 名学生进行语文测验,测验成绩分别是, A 班: 86、 59、79、 94、80;B 班: 83、 60、 78、80、 90。要想说明他们的平均成绩有无显著差异,应采用()。 A.t 检验 B. 平均数单总体Z 检验 C.平均数双总体 Z 检验 D.四格表χ2检验 4.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履盖评价目标,它满足的是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 A. 一致性要求 B.可测性要求 C.有效性要求 D.操作性要求 5.在教育经验总结中,容易被忽视的经验是()。 A. 成功经验 B. 失败经验 C.值得推广的经验 D. 典型经验 6.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较宽泛的研究范围,这说明它具有()。 A. 单一性 B. 整体性 C.学科性 D. 综合性 7.用教育理论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属于()。 A. 基础研究 B.实验研究 C.应用研究 D.理论研究 8.若教育实验的因变量为思维的敏捷性,那么其检测的最适宜指标是()。 A. 难度 B.强度 C.深度 D.反应速度 9.教育观察法的功能主要在于()。 A. 了解对象的行为表现 B.深入人的内心世界 C.确定因果关系 D.区分无关变量的影响 10.教育理论最基本的单位是()。 A. 教育命题 B.教育事实 C.教育判断 D.教育概念 11.事件取样观察法的观察重点是 () 。 A. 一定时间内事件是否发生 B. 事件发生、发展的线索 C.观察对象的全面行为表现 D.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次数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科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1.科学 1.2.技术 1.3.好奇心 1.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5.教育观念 2.1.科学经验 2.2.初级科学概念 2.3.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 3.1.直接指导 3.2.间接指导 3.3.内部因素 3.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 3.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结果 3.6.教师指导和儿童探索活动相结合 的原则 4.1.科学性和启蒙性 4.2.广泛性和代表性 4.3.地方性和季节性 4.4.时代性和民族性 4.5.生态学 4.6.STS教育 5.1.活动 5.2.学前儿童科学活动 5.3.正规性科学活动 5.4.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5.5.偶发性科学活动 5.6.间接指导 5.7.活动课题的设计 5.8.活动目标 6.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6.2.观察 6.3.分类 6.4.测量 6.5.观察记录 6.6.个别物体和现象的观察 6.7.比较观察 6.8.科学实验 6.9.教师演示实验 6.10.儿童操作实验6.11.科学游戏 6.12.情景游戏 6.13.电化教育 7.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7.2.物质材料 7.3.心理环境 7.4.自然角 7.5.科学桌、科学角 7.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 7.7.人力资源 7.8.材料资源 7.9.自然资源 7.10.组织资源 7.11.信息资源 8.1.教育评价 8.2.科学方法 8.3.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8.4.诊断作用 8.5.课程评价 8.6.诊断性评价 8.7.形成性评价 8.8.终结性评价 8.9.评价目标与评价所依据的目标 8.10.评价指标体系 8.11.观察分析法 8.12.行为检核法 8.13.情境观察法 8.14.事件详录 8.15.问卷调查法 8.16.访谈法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科学:包括两个方面即科学知识 和科学探索过程,它是关于自然、 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是通过总 结社会经验得来,并且在社会实践 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一种正确的、 系统化的知识,同时也是人们用科 学的方法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 程。 1.2.技术:从狭义上讲,技术泛指根 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 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 广义地讲,除操作技能外,技术还 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 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 度、方法。 1.3.好奇心:对周围环境中的新异刺 激所表现的积极反应倾向。 1.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在 教师的指导(包括直接引导和问接 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 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 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 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1.1.科学和技术的职能是什么? 1.2.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有哪些?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是什 么? 1.4.教师的科技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1.5.学前儿童学科学的要素及要素之 问的关系是什么? 1.6.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 发展趋势。 2.1.简述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的三方面依据。 2.2.简述当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对社会需要的体现。 2.3.正确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应 注意哪几点?基于这些,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目标应树立哪些观点? 2.4.简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及当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对自然科学 的学科特点的体现。 2.5.简述科学方法和技能对于学前儿 童学科学的重要性。 2.6.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知识目 标的具体要求。 2.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与内容、 方法手段及评价间的关系是什么? 2.8.简述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 的科学经验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让儿童获取 科学经验应当注意什么。 2.9.简述初级科学概念对儿童的意 义。 2.10.在帮助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科学 概念时,作为教师应当注意些什么? 2.11.科学经验对儿童学科学有什么 意义? 2.12.科学经验与初级科学概念有什 么关系? 2.13.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三 方面的内容。 3.1.影响儿童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3.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1989)

▆■■■■■■■■■■■■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考试 A 卷 姓名:陈燕梅专业:小学教育 学号: 181201803464874 学习中心:广东汕头澄海奥鹏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表格中,60 分) 1 2 3 45 6 78 910 C C C C C C A A A D 11 1213 141516 1718 1920 B C A B C C B A D C 21 2223 242526 2728 2930 D A D B A A B D D A 1.科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解释、考验。 A. 思考 B. 观察 C. 探索 D. 表达 2.科学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相结合。 A. 科学精神 B. 科学知识 C. 日常生活 D. 科学方法 3.科学教育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准确性、进取性几个基本特征。 A. 可行性 B. 挑战性 C. 理智性 D. 适应性 4.左脑具有()功能,主要分管思考、语言、书写、计算、判断、推理。 A. 形象思维 B. 线性思维 C. 逻辑思维 D. 非线性思维 5.人的认知结构的主观部分可分为知识结构、()、价值规范结构三个方 面。 A. 方法结构 B. 技术结构 C. 能力结构 D. 系统结构 6.STS教育是以突出()、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 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 ▆《小学科学教育》试卷共 2 页(第 1 页)育。 A. 科学态度 B. 科学精神 C. 科学探究 D A. 科学精神 B. 技术 C. 科学 D. 工程17. 教学目标编制要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行 7. 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A. 全体学生 B. 社会大众 C. 对科学有兴趣的学生 D. 未 A. 课程标准 B. 行为动词 C. 学生特点 D 来科学家18. 美国教学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根据课堂学习8. 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和学生习过程的性质,将学习划分为“()”和“发现双方面的发展。学习”和“意义学习”。 A. 社会 B. 教师 C. 家长 D. 教育者 A. 接受学习 B. 探究学习 C. 合作学习 D 9.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19. 探究研讨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由“()” A. 科学素养 B. 科学精神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 未来本环节构成。 科学家 A. 机械学习 B. 观察 C. 思考 D. 探究10. 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20. 实验探索法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在实验进行探索、质疑和()。形式或()。 A. 分析 B. 思考 C. 总结 D. 研究 A. 探究研讨 B. 情景模拟 C. 独立实验形式 11. 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一是指向具体的、未知的某个问题或21. 教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某类问题;二是指向(),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探索科学的奥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因秘。质是一种()。 A. 科学精神 B. 科学的本质 C. 科学方法 D. 科学内容 A. 教育测量 B. 主观感受 C. 客观分数 D 12. 科学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22. 科学课程资源按科学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和价值取向,它往往以科学精神为载体,决定着这个人的思维活件性资源两大类。 动和外在表现。 A. 素材性资源 B. 非条件性资源 C. 电子版 A. 核心素养 B. 科学素养 C. 基本信念 D. 科学态度资源 13. 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对人类产生(),也可以23. 科学课程资源按科学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产生消极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课程资源、()和社区课程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科普读物 B. 电视媒体 C. 课外书籍 D. 家 A. 积极作用 B. 经济效益 C. 社会影响 D. 伦理道德问题24. 酸奶主要由()发酵而成。由于乳酸菌是 14. 科学教育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重视()的教育,关保证一个厌氧环境,比如密闭容器。 注科学能力的培养。 A. 大肠杆菌 B. 乳酸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A. 科学态度 B. 科学方法 C. 核心素养 D. 科学知识25 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 15. 小学科学知识内容包括:()、物质世界及地球与宇宙三个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部分。26. 身高和体重是青少年()的重要指标,是 A. 科学与技术 B. 化学 C. 生命世界 D. 地理规项目。 16.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科学知识、情感 A. 生长发育 B. 生理疾病预防 C. 心理行为态度与价值观。育 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浙江1月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教育评价的不同功能,以及它们的运行时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 )。 A.鉴定评价、改进评价、区别评价 B.课程评价、诊断性评价、环境评价 C.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D.课程评价、儿童发展评价、环境评价 2.在创设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环境时,心理环境的创设是( )。 A.不能忽视的 B.没有必要 C.说不清楚的 D.大班需要,小班不需要 3.幼儿科学教育环境设计时的“自然要求”是指( )。 A.把幼儿园建在山区或农村 B.充分地利用自然物,体现自然环境特点 C.科学教育所需材料由幼儿自己提供 D.由家长负责创设 4.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种类一般有教师演示实验及( )。 A.儿童操作实验 B.家长操作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野外实验 5.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活动中采用游戏的方法是( )。 A.不合适的 B.合适的 C.说不清楚的 D.完全错误的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法一般可分为个别物体和现象观察、比较观察以及( )。 A.实验观察 B.长期系统观察 C.分类观察 D.测量观察 7.教师让儿童到室外休息、自由活动,结果教师发现有些孩子围在一起捉小虫子,这时教师的态度是( )。 A.深入了解,积极鼓励与引导 B.干预、制止,甚至是训斥 C.不予理睬 D.以后不再安排儿童到室外休息与自由活动 8.教师对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指导应以( )。 A.间接指导为主 B.直接指导为主 C.野外指导为主 D.指导幼儿家长为主 9.儿童运用自身感知器官,主动地和周围的物质世界相互作用,通过感知、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发现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这是指( )。 1

2004年4月自考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2004年4月自考“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2005-5-9 1:57:00【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模拟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教育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的依据是( )。 A.是否控制观察环境 B.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C.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D.是否有一定结构的内容 2.对应用性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应侧重于评价其( )。 A.学术价值 B.社会价值 C.经济价值 D.理论价值 3.从两个班各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语文测验,测验成绩分别是,A班:86、59、79、94、80;B班:83、60、78、80、90。要想说明他们的平均成绩有无显著差异,应采用( )。 A.t检验 B.平均数单总体Z检验 C.平均数双总体Z检验 D.四格表χ2检验 4.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履盖评价目标,它满足的是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 )。 A.一致性要求 B.可测性要求 C.有效性要求 D.操作性要求 5.在教育经验总结中,容易被忽视的经验是( )。 A.成功经验 B.失败经验 C.值得推广的经验 D.典型经验 6.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较宽泛的研究范围,这说明它具有( )。 A.单一性 B.整体性 C.学科性 D.综合性 7.用教育理论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属于( )。 A.基础研究 B.实验研究 C.应用研究 D.理论研究

8.若教育实验的因变量为思维的敏捷性,那么其检测的最适宜指标是( )。 A.难度 B.强度 C.深度 D.反应速度 9.教育观察法的功能主要在于( )。 A.了解对象的行为表现 B.深入人的内心世界 C.确定因果关系 D.区分无关变量的影响 10.教育理论最基本的单位是( )。 A.教育命题 B.教育事实 C.教育判断 D.教育概念 11.事件取样观察法的观察重点是( )。 A.一定时间内事件是否发生 B.事件发生、发展的线索 C.观察对象的全面行为表现 D.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次数 12.教育观察法与日常观察相比较,最突出的区别是( )。 A.是否有目的、有计划 B.是否使用仪器设备 C.是否在学校内进行 D.是否在上课时进行 13.把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或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按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的抽样方法叫( )。 A.维度抽样 B.定额抽样 C.整群抽样 D.系统抽样 14.x变量与y变量的相关系统 =-0.85。这说明,随着x变量的增大,y变量( )。 A.有明显的减小趋势 B.有明显的增大趋势 C.保持不变 D.很难确定变化趋势 15.在“A-B-X”内容分析模式中,“A”与“B”表述的是( )。 A.不同的情境 B.不同的时间 C.不同的内容变量 D.不同的资料来源 16.在教育实验中过分强调严格控制条件,会使实验情景远离真实的教育情境,从而导致( )。 A.牺牲内在效度来提高外在效度 B.牺牲外在效度来提高内在效度 C.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都提高 D.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都降低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知识测试题(一)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知识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46分) 1、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 2、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 3、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 4、科学探究大致涉及()、()、()、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对别人研究的结论()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5、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6、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7、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8、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和()。 9、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 10、科学实验可以分为()、()和()。新课程大力提倡()。 11、科学教育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和()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三大资源。 12、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其观察要点以()和以()分为两种。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认识是对无限发展客体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认识,总是在逼迫正确的答案,但永远无法达到。() 2、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进日常生活的方式与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3、光是一切颜色的来源,没能光,也就没有颜色。() 4、现代教育技术即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来完成教育的优化。() 5、定量评价一般总要优于定性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3、怎样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如何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 2、根据课标教学实施建议,举例谈谈怎样有效组织好科学教学活动。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46分) 1、(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2、(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 3、(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 4、(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提出质疑) 5、(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 6、(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