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刺客列传文言文整理(教师版)

刺客列传文言文整理(教师版)

刺客列传文言文整理(教师版)
刺客列传文言文整理(教师版)

《刺客列传》文言词句整理班级姓名

1.盖聂怒而目.之目:瞪眼逼视。

2.曩者

..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曩者:刚才。称:相宜,合适。

3.使使往之主人

..主人:房东。

4.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固:必定。摄:通“慑”。威慑,震慑。

5.争道.道:技艺,方法。

6.荆轲嘿.而逃去嘿:通“默”。

7.荆轲虽游.于酒人乎游:交往,来往。

8.燕之处士

..田光先生亦善待之

处士:有才有德不愿为官的隐居者。

9.居顷

..之居:停。顷:不久。

10.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遇:对待。

11.稍蚕食

...诸侯

稍:逐渐,一点一点地。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地逐渐侵吞。

12.擅.巴、汉之铙擅:拥有,据有。

13.民众而士厉

..士厉:士兵训练有素。

14.欲批.其逆鳞哉批:触动,触犯。

15.居有间

..有间:片刻,有一会儿。

16.太子丹受而舍.之舍:使……住下来。

17.足为寒心

..寒心:提心吊胆。18.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委:抛给,抛弃。蹊:小路。

19.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

灭口:消除……借口。

20.北购.于单于购:通“媾”,媾和,讲和。

21.太傅之计,旷.日弥

..久

旷日:空耗时日。弥:延长。

22.心惛.然惛:糊涂。23.且非独

..于此也非独:不仅仅。24.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固:本来。卒:完结。

25.连结一人之后交

..后交:新交,晚交。

26.乃造.焉造:拜访。

27.太子逢迎,却行

..为导

却:后退。行:走路。

28.跪而蔽席

..

蔽席:拂拭座位让坐。蔽,拂拭,掸。

29.即起,趋.出趋:小步快走,以示礼敬。

30.不知吾形.己不逮.也形:身体。逮:及。

31.愿足下急过

..太子

急:赶忙。过:拜访。

32.致.光之言致:表达。

33.太子再.拜而跪再:两次。

34.太子避席顿首

..曰顿首:叩头。

35.臣.海内之王者臣:使……臣服,称臣。

36.其意不厌.厌:满足。又写作“餍”。

37.尽纳.其地纳:占领。

38.北临.赵临:迫近。

39.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距:到达。

40.赵不能支.秦,必入臣支:抵抗。

41.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独揽,掌握。

42.以其间.诸侯得合纵间:空隙。

43.而不知所委命

..委命:委托。

44.臣驽下

..驽下:愚劣,才能低下。

45.固.请毋让.固:坚决。让:推辞。

46.舍.上舍.①舍:居住。②舍:馆舍。

47.太子日造.门下造:拜访。

48.异物间.进间:不时地。

49.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夺取,侵占。

50.微.太子言微:无,没有。

51.臣愿谒.之谒:请求,禀告。

52.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购:悬赏征求。

5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深:残酷,刻毒。

54.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

55.右手揕.其匈.

揕:直刺。匈:同“胸”。胸膛。

56.然则

..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

..之愧除矣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见陵:被欺凌。

57.以试人,血濡.缕濡:沾湿。

58.乃装.为遣荆卿装:准备行装。

59.人不敢忤.视忤:逆,抵触。

60.其人居远未耒,而为治行

..

治行:准备行装。

61.竖子

..也竖子:小子,对人蔑称。

62.皆白衣冠

...以送之

名作动,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63.既祖.祖:祭祀路神,为人送行。

64.不敢举兵以逆.军吏逆:抵抗。

65.比.诸侯之列比:排列

66.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听到。

67.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同“捧”。函:盒子。

68.以次

..进

以:按照。次:顺序。

69.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陛:台阶。

70.愿大王少假借

..之假借:宽容。71.秦王发.图发:打开,展开。

72.图穷.而匕首见.

穷:尽。见:同“现”。出现。

73.操其室.室:指剑鞘。

74.群臣皆愕,卒.起不意

卒:通“猝”,突然。

75.尽失其度.度:常态。

76.断其左股.股:大腿。

77.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擿:同“掷”。投掷。

78.轲被.八创被:遭受。

79.轲自知事不就.就:成功。

80.秦王不怡.者良久怡:高兴。

81.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坐:治罪、办罪。差:等次,差别。

82.益发兵诣.赵诣:往,到……去。

83.十月而拔.蓟城拔:攻克,占领。

84.下与抗礼

..抗礼:用平等的礼节接待。

85.矐.其目矐:熏瞎。

86.举筑朴.秦皇帝朴:同“扑”,撞击。

87.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讲:研究。

88.彼乃以我为非人

..也非人:不是同类人。

89.天雨.粟,马生角雨:下雨。

90.具.知其事具:详尽。

91.然其主意较.然较:清楚,明白。

92.不欺.其志欺:违背。

93.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垂:流传。妄:虚妄,荒诞。

特殊句式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2.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被动句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 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5.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二、古今异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今闻购将军之首【购】 古义: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 终已不顾【顾】 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北蛮夷之鄙人【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穷】 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秦王还柱而走【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ǐ],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诸郎中执兵。【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断其左股。【股】 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三、词类活用 【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人教版部分文言文课文知识点

人教版部分课文知识点 《过秦论》知识点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形容词用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文言文滑稽列传原文

滑稽列传原文 滑稽列传(选自《史记·滑稽列传》)◇原文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①。”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②!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③。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④。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⑤。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⑥?”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⑦。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⑧。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⑨。’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⑩。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 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 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 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 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 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 在。 ◇注释①《易》以神化:《易》可以用来使人权变如神。 ②恢恢:广阔无垠。 ③微中(zhòng):指有意无意间说到点子上了。 ④淳于髡:复姓淳于,名髡。赘婿:男子到女家结婚。 ⑤隐:即隐语谜语的前身。《文心雕龙·谐隐》谓之“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 ⑥蜚:同“飞”。

刺客列传文言文翻译

《刺客列传》知识点整理 一、课内知识点整理 1.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看) 2.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不友好) 3. 奈何以见陵 ..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被欺凌) 4. 愿太傅更.虑之(更加,可译为认真) 5.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两次、眼泪) 6.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如果,退回) 7.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 8.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但是) 9.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及,赶上) 10.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拜访)1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辞别) 12.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顺序) 1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突然,常态) 1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成功) 15.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排列) 16. 使使 ..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派,使者) 17. 图穷.而匕首见(尽) 18.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趁机) 19. 彼.庸乃知音 ..,窃言是非 ..(那,知晓音乐,好,不好) 20.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擅长) 21.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详细,像) 22. 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违背) 23. 彼乃以我为非人 ..也(不是同类人) 24. 稍.蚕食诸侯(逐渐,慢慢) 25.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担心)26.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同“媾”,媾和) 27.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通过) 28.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无能的)29.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悬赏) 30.皆白衣冠 ..以送之(穿衣,戴冠)31.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牵,拉;断) 32.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逃跑)33.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到)

《刺客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

《刺客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 选修)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够翻译疑难句子,理解文意。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刺客的扶弱救危、不畏强暴、为达到刺杀目的而舍生忘死的侠义精神,及作者所欣赏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文言词汇、文言的活用、特殊句式知识,历练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的写人的艺术手法,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 学习方法 诵读、积累、研习和探讨 课时安排:3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知识 1.《刺客列传》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五个人,全文5000多字,单写荆轲就3000多字,表明荆轲是这篇作品的中心人物,通过荆轲,赞扬了刺客们的见义勇为、扶弱救危、不畏强暴的精神。 2.“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六年。当时,秦在公元前230年灭韩,接着灭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侵犯,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让秦王还回侵吞六国的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国大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大举攻打燕国,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二、预习要求 1.为加点的字注音 囊嗜酒和而歌雕鸷偻行揕淬 濡染忤逆瞋目偏袒间进 2.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 (1)荆轲嘿而逃去()(2)诸侯服秦,莫敢合从()(3)秦王必说见臣() (4)右手揕其匈()(5)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高二(1)班刺客列传 一、通假字整理: 1.吾曩者目摄.之 “摄”同“慑”,威慑,震慑 2.嘿.而逃去 “嘿”同“默”,不说话,不出声 3.北购.于单于 “购”同“媾”,媾和,讲和 4.旷日弥久,心惛.然 “惛”通“昏”,糊涂 5.其意不厌. “厌”通“咽”满足 6.诸侯服秦,莫敢合从. “从”同“纵”合纵策政 7.使悉反.诸侯侵地 “反”通“返” 8.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 9.右手揕其匈. “匈”通“胸” 10.樊於期偏袒扼捥. “捥”同“腕” 11.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腐”同“拊” 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豫”通“预” 1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决”同“诀” 1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15.而秦舞阳奉地图柙. “柙”同“匣” 1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7.卒.起不意 “卒”通“猝” 18.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擿”通“掷” 19.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 “溢”同“镒”

2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庸”通“佣” 21.举筑朴.高皇帝 “朴”通“扑” 二、一词多义 1.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深刻) 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2.假 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 假令仆伏法受诛(假如) 汉人未可假大兵全(给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3.遗 厚遗秦王宠臣(wei 赠送) 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送给)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4.教 乃今得闻教(指教) 曲罢曾教善才服(使,让)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名,教化)5.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回来) 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身)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归还)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副词,仍然)一樽还酹江月(副词,还是) 6.私 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私利) 乃遂私见樊于期(副词,私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 7.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资财)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资本)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资助) 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凭借) 8.图 请入图之(谋划) 图穷而匕首见(地图) 不图子自归(料到)

史记 李将军列传 预习 文言知识 整理翻译

《李将军列传》,传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 汉“飞将军”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 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 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李广将军,是陇西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就是追获燕 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 射箭。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 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 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 那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 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 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 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本领高强,屡次与 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 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 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 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 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 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 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 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

刺客列传重要知识点

《刺客列传》重点文言知识点 (1)第1-5段 1.一词多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 2.文言虚词: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虽:虽然。 3.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目:用作动词,瞪视。 4.难句翻译指导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参考译文: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尽情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相互娱乐,可是过一会又相对哭泣,好象旁边没有别人一般。 翻译指点:“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和而歌于市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成“于燕市饮”,“于市中和而歌”。“酣”酒喝得很畅快,此处可翻译成“尽情”。 (2)6—8段 1.一词多义: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 乃造焉。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 2. 文言虚词: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之:助词,用于词尾,无义。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之:结构助词,的。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虽然:即使这样。 3. 词类活用 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舍:用作使动词,使……住下来。 (3)9—11段 1.一词多义:

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滑稽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六。是专记滑(gǔ,古)稽人物的类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滑稽列传文言文原文滑稽列传 作者:司马迁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

“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 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为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孔子说:“六艺对于治国的作用是一致的。《礼》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用来启发和谐的感情,《书》用来叙述史事,《诗》用来表达情思,《易》用来演绎神妙的变化,《春秋》用来阐发微言大义。”太史公说:天道是那样广阔,难道还不大吗?

史记刺客列传(高中文言文阅读)

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徒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轰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②,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③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

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使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柯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者:从前,之前。②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 诸侯尽与其 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文言文《滑稽列传》古文赏析

《滑稽列传》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滑稽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六。是专记滑(gǔ,古)稽人物的类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 【原文】 滑稽列传 出处:《史记》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①。《礼》以节人②,《乐》以发和③,《书》以道事④,《诗》以达意,《易》以神化⑤,《春秋》以义⑥。”太史公曰:“天道恢恢⑦,岂不大哉!谈言微中⑧,亦可以解纷⑨。” 【注释】 ①六艺:即六经,指《礼》、《乐》、《书》、《诗》、《易》、《春秋》,是儒家的经典著作。②节人:指节制、规范人的言行。 ③发和:促进和谐。④道事:指记述往古事迹和典章制度。⑤ 神化:窥探神奇变化。⑥义:正义。⑦恢恢:广阔无垠。⑧谈 言微中:谈话微妙而切中事理。⑨解纷:解除纠纷。 【原文】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①。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

诸侯②,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沉湎不治④,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⑤,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⑥:“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⑦,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⑧,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⑨。诸侯振惊⑩, 皆还齐侵地。盛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11)。 【注释】 ①赘婿:入赘于女家的女婿。②数:屡次。③喜隐:喜欢 说隐语,隐语即谜语。④沉湎:指陶醉于饮酒之中。不治:不 问政事。⑤并侵:都来侵犯。⑥说之以隐:用隐语来游说齐威王。说,劝说,说服。⑦蜚(fēi):同“飞”。⑧县令长:县 的行政长官,人口万户以上的县,称令;人口不及万户的县,称长。⑨奋兵:举兵。⑩振:通“震”。(11)《田完世家》:即《田敬仲完世家》,在卷四十六。 【原文】 威王八年①,楚大发兵加齐②。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③,赍金百斤④,车马十驷⑤。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⑥。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⑦,操一豚蹄⑧, 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⑨,污邪满车⑩,五谷蕃熟(11), 穰穰满家(12)。’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13),故笑之。”

略论明清之前文言小说中侠客形象的发展演变

摘要侠及侠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就文言小说中所塑造的侠客形象而言,在侠文学中可谓独树一帜,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明清之前文言小说中侠客形象的发展演变的简要论述以窥其一斑。 关键词明清之前文言小说侠客形象 翻阅现存的历史文献,“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战国时韩 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继韩非子之后, 西汉时,司马迁在《史记》中专立《游侠列传》,云:“今游侠,其 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 足多者焉。”又立《刺客列传》,称“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 皎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岂妄也哉”。班固追随司马迁,在 《汉书》中作《游侠传》,此后便无以为继。从《后汉书》起,官修 史书不再专门为游侠立传了,侠客形象由此出“史”入“文”。 一 侠客作为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可以追溯到创作于东 汉末年被誉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的《燕丹子》。“士为知己 者死”的报恩思想,是先秦侠客精神的灵魂,荆轲为报燕太子 丹的知遇之恩刺秦的复仇行为客观上具有反抗强暴的积极意 义。这种立足于正义的报恩复仇意识,对于后世小说中侠客 形象的塑造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作为初创阶段的侠客 形象,在荆轲身上尚未有意识地糅合进高强的武功本领,缺乏 后世小说作品中侠客形象“武”与“侠”的有机结合,难怪陶渊 明在《咏荆轲》诗中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魏晋六朝时期,志怪小说尤为兴盛,在魏晋六朝小说中占 极大比重。正如鲁迅所言:“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 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 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异灵,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 志怪之书”。在魏晋六朝小说的优秀作品中亦成功塑造了若 干各具特色、对后世小说颇具影响的侠客形象。如晋人干宝 《三王墓》中的“山中客”与干将莫邪之子赤比素昧平生、萍水 相逢,“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仇”,“不负子 也”。激于义愤、慷慨允诺、并为了实践承诺不惜以身赴死,体 现出了更纯粹的舍己为人的侠客之义。因此,今人评价“在中 国武侠小说史上,作为艺术形象出现在小说作品中的比较纯 粹的侠客,《干将莫邪》(即《三王墓》)中的山中客当是第一 个”。《搜神记》中另一篇小说《李寄》所塑造的斩蛇少女李寄, 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周处》所塑造的“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的周处,都体现出了侠客反抗邪恶、除暴安良的精神风范,为 后世武侠小说所汲取,构成了侠客形象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 有机组成部分。晋人陶潜《搜神后记》中《比邱尼》,其人比邱 尼以浴时“裸身挥刀,破腹出脏,短截身首,支分脔切”向欲图 谋篡位的晋大司马桓温示警,即“若逐凌君上,形当如之”。使 得桓温甚为忌惮,终身不作他想。作品意图塑造的显然是一 个关心社稷、造福苍生的女侠形象,唐代传奇小说中女侠红线 女、聂隐娘的形象与之一脉相承。 魏晋六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中所塑造的侠客形象,虽 具有侠义的因子和特质,对侠客的打斗本领也有所涉及,但是 总体难脱诡异怪诞色彩的影响。这些被神奇诡异的格调所包 裹的侠客形象,对于后世描写侠客高强神奇的武功本领、开拓 侠客形象塑造的想象空间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启示作用。 二 唐代是中国小说发展的自觉时期,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 房笔丛》中云:“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 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鲁迅亦称: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 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 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小说在唐代的发展、兴盛和唐 代尚侠之风的盛行,使得“类型丰富、时代特征鲜明的豪侠义 士形象第一次在小说中获得了集中的艺术表现”。 通过对男女婚恋事件的涉及塑造侠客形象,这是唐代传 奇对侠客形象的突破。诸如裴鉶《昆仑奴》中成全崔生和歌姬 红绡爱情的昆仑奴,《柳氏传》中许虞侯助韩翊与柳氏,《霍小 玉传》中黄衫客助霍小玉,《无双传》中古押衙助王仙客和刘无 双等等,侠客仗义行侠,都是为了成全那些痴男怨女的爱情。 杜光庭所作《虬髯客传》,其中胸怀政治抱负并最终得以实现 的虬髯客的侠客形象,在前代甚至在唐代都是绝无仅有的。 当然,唐代传奇中有些侠客形象虽没有如虬髯客般本身就具 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但也不乏置身于重大而敏感的社会政治 问题之中的。例如《红线》、《聂隐娘》中的红线、聂隐娘就是通 过藩镇割据之间的矛盾斗争虚构塑造出的女侠形象。从史传 文学迄至唐代女侠形象出现,这期间除了魏晋六朝时的斩蛇 少女李寄和过于荒诞离奇的比邱尼的形象勉强能与侠客挨上 边,女性侠客形象可以说是无迹可寻。唐代传奇中才出现了 真正意义上的女侠形象,并呈现出蔚为大观之势,“堪称中国 文学史上的一个奇异现象”。 袁郊《红线》中婢女红线为解主人潞州节度使薛嵩忧患, 夜入三百人巡守的田府内宅,取走田承嗣枕边金盒,夜返七百 里,过五六城。当薛嵩独坐饮酒而待时,“忽闻晓角吟风,一叶 坠露。惊而起问,即红线回矣”,可以想见她武功的高深莫测。 裴鉶《聂隐娘》中主人公聂隐娘十余岁时被一尼姑携去授艺, 隐娘学艺的场所“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狖极多, 松萝益邃”,在后世小说中,这种虚构的富有神秘色彩的江湖 背景越来越与侠客形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隐娘学艺“一 年后,刺猿狖,百无一失。后刺虎豹,皆决其首而归。三年后 能飞,使刺鹰隼,无不中。剑之刃渐减五寸。飞禽遇之,不知 其来也。至四年,......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见。”第五年, 隐娘又奉命刺杀一名罪可当诛的大官,“携匕首入室,度其门 隙,无有障碍,伏之梁上。至瞑,持得其首而归”。在之后与精 精儿、空空儿的两场对决中,隐娘神机妙算、技高一筹,充分施 展了其精湛神奇的剑术和变幻莫测的法术。聂隐娘的形象对 后世武侠小说产生极大影响。梁守中说:“(聂隐娘)最具武侠 小说的模式,它包括'尼姑收徒、深山学剑、服药轻身、击鹰刺

文言文特殊现象归纳

文言文特殊现象的归纳 一、实词 A.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 B.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的词类。 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是本来表示的意义。“素”的本义是“白色”,“采”的本义是“摘取”,“兵”的本义是“兵器”,“财”的本义是“财务”。 引申义就是围绕本义而引申出来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由一个接一个的帝王踞于朝廷而再指时间,又引申为“朝代”。(朝:早晨→朝见→朝拜→朝廷→朝代) 比喻义指就汉字(词)的原有的某义因比喻而产生的意义。如“心腹”喻“亲信”,“手足”喻“兄弟”,“咽喉”喻“要害之处”,“荆棘”喻困难险阻。 C.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副词+名词 不胫.而走不毛.之地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察今》) ②名词+名词(或代词)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颈项,这里指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③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例如: 表示可能:能、能够、会、可、可能、可以、得以表示意愿:愿意、乐意、情愿、肯、要、愿、想要、要想、敢、敢于、乐于表示必要:应、应该、应当、得(děi)、该、当、须得、犯得着、犯不着、理当表示估价:值得、便于、难于、难以、易于 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④所+名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起义》)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记王忠肃公翱事》) ⑤名词+补语 沛公军.霸上。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三则》) ⑥名词+而+动词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 二(10)(11)班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5.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二、古今异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 终已不顾【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ǐ],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三、词类活用 【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厚】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箕】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

刺客列传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 2.嘿.而逃去“嘿”同“默”,不说话,不出声 3.北购.于单于“购”同“媾”,媾和,讲和 4.旷日弥久,心惛.然“惛”通“昏”,糊涂 5.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从”同“纵”六国联合抗秦 6.使悉反.诸侯侵地“反”通“返”返还 7.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8.右手揕其匈.“匈”通“胸” 9. 樊於期偏袒扼捥.“捥”同“腕” 10.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通“预”预先 1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决”同“诀”诀别 12.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1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4.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14.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通“掷”投掷 15.举筑朴.秦皇帝“朴”通“扑”击 16.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庸”通“佣”被雇佣的人 二、重点实词 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 3.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 4.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5.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 6.乃造.焉。造:拜访。 7.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蔽:拂拭。 8.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厌:满足。 9.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 10.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恣:听任,听凭。 1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夺取,侵占。 1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14.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 15.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 16.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回头。 17.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顾:回头。谢:谢罪。 1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穷:尽。见:同“现”。 20.自知事不就.。就:完成,达到。 21.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坐:治罪,办罪。22.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诣:到……去。 23.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 24.右手揕.其匈。揕:直刺。 25.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 26.比.诸侯之列。比:排比,对照。 27.愿大王少假借 ..之。假借:宽容。 28.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举:全部,所有。

文言文《滑稽列传》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滑稽列传》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作品介绍】 《滑稽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六。是专记滑(gǔ,古)稽人物的类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 【原文】 滑稽列传 出处:《史记》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①。《礼》以节人②,《乐》以发和③,《书》以道事④,《诗》以达意,《易》以神化⑤,《春秋》以义⑥。”太史公曰:“天道恢恢⑦,岂不大哉!谈言微中⑧,亦可以解纷⑨。” 【注释】 ①六艺:即六经,指《礼》、《乐》、《书》、《诗》、《易》、《春秋》,是儒家的经典著作。②节人:指节制、规范人的言行。 ③发和:促进和谐。④道事:指记述往古事迹和典章制度。⑤ 神化:窥探神奇变化。⑥义:正义。⑦恢恢:广阔无垠。⑧谈 言微中:谈话微妙而切中事理。⑨解纷:解除纠纷。 【原文】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①。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

诸侯②,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沉湎不治④,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⑤,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⑥:“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⑦,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 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 县令长七十二人⑧,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⑨。诸侯振惊⑩,皆还齐侵地。盛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11)。 【注释】 ①赘婿:入赘于女家的女婿。②数:屡次。③喜隐:喜欢 说隐语,隐语即谜语。④沉湎:指陶醉于饮酒之中。不治:不 问政事。⑤并侵:都来侵犯。⑥说之以隐:用隐语来游说齐威王。说,劝说,说服。⑦蜚(fēi):同“飞”。⑧县令长:县的行政长官,人口万户以上的县,称令;人口不及万户的县,称长。⑨奋兵:举兵。⑩振:通“震”。(11)《田完世家》:即《田敬仲完世家》,在卷四十六。 【原文】 威王八年①,楚大发兵加齐②。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③,赍金百斤④,车马十驷⑤。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⑥。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⑦,操一豚 蹄⑧,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⑨,污邪满车⑩,五谷蕃熟(11),穰穰满家(12)。’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13),

刺客列传

《刺客列传》活动单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有关乐律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2.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活动一:文学常识积累 一、《史记》中的刺客们 春秋末期,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那便是专门刺客的涌现。这是一批生活在民间、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身怀勇力或武艺的武士。他们与某些权贵倾心相交,为报知遇之恩而出生入死,虽殒身而不恤。晋国的豫让、吴国的专诸、要离,都是春秋末期最为著名的刺客。 专门刺客的出现,正如章太炎所分析的:“天下乱也,义士则狙击人主,其他藉交报仇,为国民发愤,有为鸥枭于百姓者,则利剑刺之,可以得志。”这正是侠的品格。 1、最佳上镜刺客——荆轲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评荆轲为最上镜刺客,可谓名至实归,众心所向。 《渡易水歌》宋·张耒《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燕丹计尽问田生,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悲歌壮士行。 探虎穴兮入蛟宫,嗟尔有心虽苦拙,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区区两死一无成。 2、最佳震撼刺客——聂氏姐弟 聂政本是屠夫,当侠客实属业余爱好。然而聂政天生是一块刺客的料,小露拳脚后便名满江湖,前来联系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政婉言辞谢。严仲子不悦:“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母亲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聂政深受感动。在厚葬完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跟随仲子刺杀侠累。 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聂政眼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英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 聂政死后,韩侯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的。聂政姐聂荣闻听消息,即刻与人言:此必聂政,昔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政必报其知遇。我当往认之。遂动身赴韩,至市,果认出尸乃聂政。聂荣伏尸痛哭,失声道:此轵地深井里人聂政啊! 道有往来人,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侯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荣回答:我知。然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盖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识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还活着,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聂政的英名埋没呢!话甫完,聂荣长呼三声“天”,即因悲哀过度、心力交瘁,死在聂政的尸体旁。后有人感其姐弟侠义,收其尸厚殓之。 3、最佳绩效刺客——曹沫 曹沫,鲁国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

史记 李将军列传 预习 文言知识 整理翻译

《李将军列传》,传记篇名。西汉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汉“飞 将军”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 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李广将军,是陇西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就是追获燕 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 射箭。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 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 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 那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起兵叛乱时, 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 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 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本领高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 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与他们交战。 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 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 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 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 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 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