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衰老的分子生物学

衰老的分子生物学

衰老的分子生物学
衰老的分子生物学

衰老的分子生物学

姓名:学号:单位:邮箱:

衰老的分子生物学

摘要:衰老是生命过程中一种复杂的现象。细胞是大部分生物的基本构成单位,生命过程就是细胞代谢过程。而多细胞生物又有两种细胞组成,一类为能自我分裂繁殖的干细胞,一类为不分裂的功能细胞。干细胞有一定的分裂次数,及说明它存在潜在的衰老过程;功能细胞的代谢功能失调时就会出现衰老。而细胞的衰老也将导致组织、器官和整体的衰老。

关键词:细胞;衰老;机制;抗衰老

一、衰老的概念及表现

在生命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加,整个生物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有机体死亡的可能性增大,这一现象称为衰老。『1』人体衰老的形体特征是皮肤松弛褶皱、毛发灰白与稀疏、出现老年斑、牙齿和骨质变质、性腺与肌肉萎缩、血管硬化、肺和气管萎缩、细胞及核酸分子结构异常;功能特征是视力和听力降低、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逐渐下降、反应迟钝、行动缓慢、适应能力低、心肺功能下降、代谢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出现老年性疾病。『2』细胞衰老的结构变化有细胞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化、核仁裂解为小体、内质网总量减少且排列有序性下降、线粒体数量减少、致密体形成、膜流动性降低、细胞链接减少;生理变化有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减慢。『3』

二、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

(一)衰老的基因学说

衰老基因学说是基于遗传学说而研究的。这种学说认为各种生物的自然寿命是由各自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遗传基因中可能有一种特定的“衰老基因”,专门控制衰老进程。生物成年后。基因组内衰老基因开放。其表达产物或可特异地决定生物的寿命和衰老进程。在利用动物模型研究衰老机制中己发现许多与衰老相关基因,并且研究了与衰老有关的增殖基因、衰老基因、长寿基因和凋亡基因等。『4』通过分子学研究Johnson(1990)最先由线虫分理出长寿命变异体age-1。随后其它生物体的研究又相继发现了daf2等十多种长寿基因和短寿基因。通过突变,daf2的活性时,可是线虫的寿命延长一倍,已知daf2基因本身具有减慢机体代谢的作用。

(二)衰老的端粒学说

端粒在细胞内相当于一个计时器,不同分裂能力的细胞通常具有不同活性的端粒酶。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种小的DNA片段,它如同染色体的帽子一样包裹着染色体的头部,它有着固定DNA双螺旋,防止DNA链被解开的作用。体细胞性染色体上的端粒闭上质细胞染色体上的端粒要短。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后都会丢失一定的长度,其端粒就会缩短一点,大约分裂40~90次时,细胞将失去分裂能力,直到细胞衰亡。只有一种被称作端粒酶的核蛋白能够修复被损伤的端粒并使其延长。已知除了干细胞和生殖细胞外正常人的体细胞没有端粒酶活性,所以体细胞很容易发生细胞衰老。端粒和端粒酶产生变异性变化时,直接影响细胞的衰老。『5』

(二)衰老的自由基理论

此理论是由Harman首先提出的,认为自由基的损伤是导致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在细胞的代谢过程中不断的产生着自由基,而自由基是参与人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它的过量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细胞毒反应和不可逆性损伤,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损伤经过不断的积累,导致细胞衰老。生物体吸收的氧有2%~3%转化为自由基成分。自由基包括氧自由基、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等。他们不仅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均有损伤作用,而且还会使线粒体DNA发生突变。『6』近年有人发现一种转基因果蝇的寿命比正常果蝇延长了34%,因该果蝇转入并高效表达了Cu/Zn SOD和过氧化氢酶的转移基因。

三、抗衰老策略

针对细胞的衰老,人们也研究出来一些应对的办法。如应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蛋白质、基因和细胞治疗,清除有衰老细胞产生的无用细胞;运用基因工程纠正细胞的变异性损伤;清除衰老的异常代谢物,如细胞内外的垃圾、细胞外液中的蛋白质交联物等。也有人在研究永生化的细胞,通过研究永生化细胞的生物特性,以延迟衰老。

参考文献

『1』唐炳华、王继峰,《医学分子生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P244

『2』唐炳华、王继峰,《医学分子生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P254

『3』聂俊、杨冬芝、杨晶,《细胞分子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P164、P165 『4』张可勇、郭红艳、王海君,《衰老机理及其研究进展》,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27卷第10期

『5』杨同书、颜炜群、杨杰,《分子医学导论·第一分册》,吉林大学出版社,P129

『6』唐炳华、王继峰,《医学分子生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P248

微生物绪论

微生物学
主讲教师 叶蕊芳

z
z
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基础学科,它不仅 本身发展迅速,而且促进了生物科学各个方面 和其他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被 吸引到微生物学的研究中来,这门学科的研究 领域正在不断地扩大、丰富和更新。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 理论,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沿,同时对实验 技能进行基本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 热情和兴趣,为生物科学及与之相关的领域学 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基础。

z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微生物学课程是以形态构造、生理 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 五大生物学规律为主线,注重基础和应 用,从微生物细胞的群体、个体和分子 水平三个层次形成一线、两点、三层次 为构架的课程体系。

z 实践教学:
微生物学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 科,它具有一套完整的实验体系并已渗 透和延伸到相关的学科,促进了生命科 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能 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z
考试方法: 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即试卷成绩占70%,另 外30%通过学生平时成绩(出勤,小测验,自 主学习能力)。老师会不定期考勤,1~2个单 元后有小测验,课堂交流(几个主题,学生选 择感兴趣的课题,通过各种方法获取信息,最 终写成小论文,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交流

微生物精品课程网站
z http://202.120.99.66/wsw z 上课教师:叶勤
叶蕊芳 张晓彦 郑一涛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析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11整理版) 一.名解 1.*Supercoil (超螺旋):DNA双螺旋本身进一步盘绕称超螺旋。超螺旋有正超螺旋和负超 螺旋两种,负超螺旋的存在对于转录和复制都是必要的。 2.positive supercoiling(正超螺旋):按DNA双螺旋相同方向缠绕而成的超螺旋称为 正超螺旋。 3.negative supercoiling(负超螺旋):按DNA双螺旋相反方向缠绕而成的超螺旋称为 负超螺旋。因为生物界仅发现负超螺旋的存在,推测负超螺旋有利于DNA的表达。 4.Palindrome(回文序列):在同一条DNA单链上,存在两段实质上相同,但序列颠倒并 且二者碱基能形成互补的序列,这两段序列很容易就会根据碱基互补原则,互相吸引、配对,从而使得这条单链回折形成互补的双链结构。 5.domain(结构域):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划分为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 区域,折叠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6.Motif(基序):一般指构成任何一种特征序列的基本结构。作为蛋白质结构域中的亚单 元,其功能是体现结构域的多种生物学作用。 7.protein family(蛋白质家族):指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蛋白质。通常一个蛋白 质家族由同一个基因家族内的基因编码 8.microRNA/miRNA(微RNA):内源性的非编码RNA分子。这些小的miRNA和蛋白质形成 复合体时具有各种调节功能,在动物中,miRNA可以通过和mRNA不翻译区域互补结合(不需要完全互补)来抑制蛋白质翻译。 9.*the ubiquitin-mediated pathway (泛素化途径):泛素间隔或连续地附着到被降解 的蛋白质赖氨酸残基上,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泛素化。泛素:一个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高度保守的多肽链,因其广泛分布于各类细胞中而得名。泛素能共价地结合于底物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将被特异性地识别并迅速降解,泛素的这种标记作用是非底物特异性的。 泛素依赖的蛋白选择性降解过程: ①泛素活化酶(E1)与泛素结合,活化泛素。 ② E1-泛素随后与泛素携带蛋白(E2)结合,成为E2-泛素,E1被置换。 ③ E2-泛素在泛素蛋白连接酶(E3)作用下与目标蛋白连接。这样多个泛素结合上目标蛋白后,目标蛋白即被标记,随后被proteosome(蛋白酶体)降解。这个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 10.open reading frame(ORF) (开放阅读框):指一组连续的含有三联密码子的能被翻译 成多肽链的DNA序列。它由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 11.satellite DNA (卫星DNA):又称随体DNA。真核基因中的高度重复序列,其碱基组 成与主体DNA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可用密度梯度沉降技术,如氯化铯梯度离心,将它与主体DNA分离。因为不具有启动子,所以一般不转录。 12.Human Genome Project(HGP) (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 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10.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11.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区的TATA、-35区的TGACA 及增强子,弱化子等。 12.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13.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15.考斯质粒:是经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16.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选重组细菌。称之为蓝-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18.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IF-2)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p帽子,在mRNA3′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亚基对DNA的利用来说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可以减少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随机的错误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活性能够非常有效和迅速地被打开和被关闭)。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 S2)开始,无G时转录从( S1)开

分子生物学诊断(精)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又称基因诊断,主要是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所具有的特异性核酸序列和和结构进行测定。自1976年以来,基因诊断方法取得巨大进展。建立了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核酸电泳图谱分析,限制性核酸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寡核苷酸指纹图分析(Analysis of fingerprint map),核酸序列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核酸探针(原位杂交、斑点印迹杂交、Sou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印迹杂交),免疫印迹又称Western印迹(Western blot,WB)、主要用于病原微生物分类的DNA中G+C mol%含量测定技术以及新近几年发展起来的DNA芯片(DNA Chip)技术等诊断技术。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主要有PCR技术、核酸探针和DNA芯片(DNA Chip)技术。 一、PCR技术 PCR技术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单核苷酸底物(dATP,dCTP,dGTP,dTTP)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PCR以欲扩增的DNA作为模板,以和模板正链和负链末端互补的两种寡聚核苷酸作为引物,经过模板DNA变性、模板引物复性结合、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引物链延伸反应来合成新的模板DNA。模板DNA变性、引物结合(退火)、引物延伸合成 DNA 这三步构成一个PCR循环。每一循环的DNA产物经变性又成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DNA。这样,目的DNA的数量将以2n -2n的形式累积,在2h内可扩增30(n)个循环, DNA量达原来的上百万倍。对扩增产物可通过凝胶电泳、Southern杂交或DNA序列分析进行检测。 PCR可扩增双链DNA和单链DNA,并能以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PCR以扩增cDNA。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有多种衍生PCR技术。除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外,尚有不对称PCR(Asymmetric PCR)、反向PCR(Inverse PCR)、锚定PCR(Anchored PCR)、多重PCR(Multiplex PCR)、着色互补PCR Colour complementation assay)又称荧光PCR(Fluroscent PCR)、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1、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以核酸或蛋白质为分析材料,通过分析基因的结构、表达的变化和由此而导致的基因功能的改变,为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信息和依据的一门学科。 2、请说明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临床试验诊断中的应用。(1)感染性微生物的检测。如:用PCR技术进行甲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和解脲脲原体的检测等。(2)基因突变的检测。如:用PCR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3)法医学检测。如:用PCR微卫星检测技术进行亲子关系的鉴定和个体识别。 (4)基因异常表达的检测。如:用cDNA表达的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异常表达的检测。 (5)基因定位。如: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组织与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定位。 3、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4、基因:是基因组中一个功能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信息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原核生物: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和蓝绿藻等原始生物的总称,是最简单的细胞生物体。

6、操纵子结构:是原核生物基因组的功能单位。 7、质粒:是指细菌细胞染色体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8、转座因子:又称为转座元件,是一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和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并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 9、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通常仅由一个DNA分子构成,基因组中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具有类核结构。 (2)具有操纵子结构,模板mRNA为多顺反子mRNA。编码区远远大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但又远远小于病毒基因组。在基因组中存在多功能的识别区域,如复制起始区、转录启动区和终止区等,这些区域常常含有反向重复序列。 (3)结构基因通常为单拷贝基因,编码顺序一般不重叠。(4)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 (5)含有可移动的DNA序列。 10、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1)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相比,病毒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少,所含信息量也少。 (2)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较多,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有环状分子,也有线性分子。但无论是哪种核酸类型,一种病毒颗粒中核酸成分只能为一种,或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概括 1.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事记: 年代主要发现和进展 1953 Watson和Crick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8 分离得到DNA聚合酶I,并在试管内制得人工DNA 1960 发现mRNA,并阐明了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6 破译遗传密码 1967 分离得到DNA连接酶 1970 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1971 第一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获得重组DNA 1972 合成了完整了tRNA基因 1974 Boyer和Cohen建立了DNA重组技术 1975 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76 DNA测序技术诞生 1978 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 1981 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在美国被批准使用 1981 第一台商业化生产DNA自动测序仪诞生 1982 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动物疫苗在欧洲获得批准 1983 基因工程Ti质粒用于植物转化 1988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诞生 1990 美国批准第一个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 1997 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1998 美国批准艾滋病疫苗进行人体实验 2001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2003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在中国上市 2008 人类将表皮细胞激活为干细胞 2.生物技术药物(biopharmaceutics):广义是是指所有以生物质为原料只去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的的药物,狭义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综合应用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各学科原理和技术方法制得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而这里特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算类药物。 3.生物技术药物的四大类型:基因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天然药物、合成的半合成的生物技术药物。 4.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特点:剂量小,活性高;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一般较大;稳定性较差,易失活或分解,体内半衰期短;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免疫原性;分析检验的特殊性。 5.生物技术药物与化学药物的区别: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优缺点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上) ——DNA、RNA及蛋白质操作技术5.1 重组DNA技术 重组DNA技术(recombinantDNAtechnique)又称遗传工程,在体外重新组合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并使它们在适当的细胞中增殖的遗传操作。 重组DNA技术一般包括四步:①获得目的基因;②与克隆载体连接,形成新的重组DNA分子;③用重组DNA分子转化受体细胞,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和遗传;④对转化子筛选和鉴定。 特点:不受亲缘关系限制,为遗传育种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适用于获取目标基因的表达产物。 5.2 DNA基本操作技术 (1)核酸凝胶电泳技术 将某种分子放到特定的电场中,它就会以一定的速度向适当的电极移动。某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叫作电泳的速率,它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与该分子所携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而与分子的磨擦系数成反比(分子大小、极性、介质的粘度系数等)。在生理条件下,核酸分子中的磷酸基团是离子化的,所以,DNA 和RNA实际上呈多聚阴离子状态(Polyanions)。将DNA、RNA放到电场中,它就会由负极→正极移动。 适用于DNA、RNA片段的分离。 缺点:紫外对DNA分子有损伤,染料毒性大。 (2)细菌转化与目标DNA分子的增殖 细菌转化是指一种细菌菌株由于捕获了来自供体菌株的DNA而导致性状特征发生遗传改变的过程。提供转化DNA的菌株叫做供体菌株,接受转化DNA 的细菌菌株被称做受体菌株。 常用的方法:CaCl2法和电击法 大肠杆菌是最广泛使用的实验菌株。在加入转化DNA之前,必须先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之呈感受态(Competent Cells),Mg2+对维持外源DNA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转化载体上一般带有LacZ基因,常用带有不同抗生素的选择性培养基结合α-互补蓝白斑筛选法鉴定转化细胞。 (3)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用于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最常用的方法。 反应体系:模板DNA、PCR引物、四种核苷酸、Mg2+、TaqDNA聚合酶、缓冲液和超纯水。

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二章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标志物 1. 分子生物标志物:指可以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核酸、蛋白质、代谢产物等生物分子,是生物标志物的一种类型。 2. 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3. 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包括基因和非编码DNA。 4. 原核生物基因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较小:大小一般在106—107碱基对之间; 2)原核生物的类核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组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没有核膜将其与细胞质隔开在蛋白质的协助下,以一定的形式盘曲,折叠包装起来,形成类核; 3)原核生物的操纵子结构: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大多数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串联排列于染色体上。结构基因同其上游的调控区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共同组成了一个基因表达单位,即操纵子结构; 4)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无内含子成分,多数是单拷贝基因,基因与基因之间有重复序列存在; 5)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这类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相同,但基因结构不完全相同;6)含有可移动DNA序列:可移动的DNA序列通过不同的转移方式发生基因重组,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使生物体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5. 质粒:指细菌细胞染色体以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6. 人类基因组包括细胞核内的核基因组(3X109bp)和细胞质内的线粒体基因组(16569bp),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序列和重复序列; 7. 小卫星DNA:由10—100bp组成的重复单位重复几十到几百甚至几千次,形成的1—5bp 的短DNA,又称可变数目串联重复; 8. 微卫星DNA:核心序列为1—6bp,可以重复上百次,又称短串联重复; 9. 多基因家族:指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称为假基因; 10. 多态性:当某种变异相对常见,在群体中的频率高于1%时,则称为多态性,频率低于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完全版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完全版(中英文对照) A Abundance (mRNA 丰度):指每个细胞中mRNA 分子的数目。 Abundant mRNA(高丰度mRNA):由少量不同种类mRNA组成,每一种在细胞中出现大量 拷贝。 Acceptor splicing site (受体剪切位点):内含子右末端和相邻外显子左末端的边界。Acentric fragment(无着丝粒片段):(由打断产生的)染色体无着丝粒片段缺少中心粒,从而 在细胞分化中被丢失。 Active site(活性位点):蛋白质上一个底物结合的有限区域。 Allele(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据给定位点基因的不同形式。 Allelic exclusion(等位基因排斥):形容在特殊淋巴细胞中只有一个等位基因来表达编码的 免疫球蛋白质。 Allosteric control(别构调控):指蛋白质一个位点上的反应能够影响另一个位点活性的能力。Alu-equivalent family(Alu 相当序列基因):哺乳动物基因组上一组序列,它们与人类Alu 家族相关。 Alu family (Alu家族):人类基因组中一系列分散的相关序列,每个约300bp长。每个成员 其两端有Alu 切割位点(名字的由来)。 α-Amanitin(鹅膏覃碱):是来自毒蘑菇Amanita phalloides 二环八肽,能抑制真核RNA聚 合酶,特别是聚合酶II 转录。 Amber codon (琥珀密码子):核苷酸三联体UAG,引起蛋白质合成终止的三个密码子之一。Amber mutation (琥珀突变):指代表蛋白质中氨基酸密码子占据的位点上突变成琥珀密码 子的任何DNA 改变。 Amber suppressors (琥珀抑制子):编码tRNA的基因突变使其反密码子被改变,从而能识 别UAG 密码子和之前的密码子。 Aminoacyl-tRNA (氨酰-tRNA):是携带氨基酸的转运RNA,共价连接位在氨基酸的NH2 基团和tRNA 终止碱基的3¢或者2¢-OH 基团上。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 (氨酰-tRNA 合成酶):催化氨基酸与tRNA 3¢或者2¢-OH基团共价连接的酶。 Amphipathic structure(两亲结构):具有两个表面,一个亲水,一个疏水。脂类是两亲结构,一个蛋白质结构域能够形成两亲螺旋,拥有一个带电的表面和中性表面。 Amplification (扩增):指产生一个染色体序列额外拷贝,以染色体内或者染色体外DNA形 式簇存在。 Anchorage dependence (贴壁依赖):指正常的真核细胞需要吸附表面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Aneuploid (非整倍体):组成与通常的多倍体结构不同,染色体或者染色体片段或成倍丢失。Annealing (退火):两条互补单链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Anterograde (顺式转运):蛋白质质从内质网沿着高尔基体向质膜转运。 Antibody (抗体):由B 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质),它能识别特殊的外源“抗 2 原”,从而引起免疫应答。 Anticoding strand (反编码链):DNA 双链中作为膜板指导与之互补的RNA 合成的链。Antigen (抗原):进入基体后能引起抗体(免疫球蛋白质)合成的分子。 Antiparallel (反式平行):DNA双螺旋以相反的方向组织,因此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连。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朱玉 贤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 简述孟德尔、摩尔根和沃森等人对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孟德尔的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摩尔根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成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提出DAN反向双平行双螺旋模型。 2写出DNARNA的英文全称 答:脱氧核糖核酸(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RNA, Ribonucleic acid) 3试述“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生物学本质 答:其生物学本质是基因遗传。子代的性质由遗传所得的基因决定,而基因由于遗传的作用,其基因的一半来自于父方,一般来自于母方。4早期主要有哪些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写出这些实验的主要步骤答:一,肺炎双球菌感染实验,1,R型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2,S型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3,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2,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三,烟草TMV的重建实验:1957年,Fraenkel-Conrat等人,将两个不同的TMV株系(S株系和HR株系)的蛋白质和RNA 分别提取出来,然后相互对换,将S株系的蛋白质和HR株系的RNA,或反过来将HR株系的蛋白质和S株系的RNA放在一起,重建形成两种杂种病毒,去感染烟草叶片。 5请定义DNA重组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答:DNA重组技术:目的是将不同的DNA片段(如某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技术:是除了包含DNA重组技术外还包括其他可能是生物细胞基因结构得到改造的体系,基因工程是指技术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

分子生物学检验完整版

1病原生物基因组在医学上有何应用?详见书P3 a菌种鉴定b确定病毒感染和病毒载量c病毒分析d细菌耐药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什么是原癌基因,原癌基因有什么特性,原癌基因可以分为哪些种类以及原癌基因常见的激活机制有哪些? 原癌基因是指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一类基因,能诱导细胞正常转化并使之获得新生物特征的 基因总称。 特性:进化上高度保守,负责调控正常细胞生命活动,可以转化为癌基因。 功能分类: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蛋白,核调节蛋白,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制凋亡蛋白 激活机制:插入激活,基因重排,基因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转录改变 3试述Down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核型。 临床特征: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呆滞面容,又称伸舌样痴呆。40%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畸形。肌张力低,50%患者有贯通手,男患者无生育能力,女患者少数有生育能力,遗传风险高。 核型:92.5%患者游离型:核型为47,XX(XY),+21 2.5%患者为嵌合型:46, XX(XY)/47 ,XX(XY),+21 5%患者为易位型:46,XX(XY),-14 ,+t(14q21q) 4简述淋球菌感染的主要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对比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优势1直接涂片染镜检:敏感度和特异性差,不能用于确诊。 2分离培养法:诊断NG感染的金标准,但是其对标本和培养及营养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出报告慢,难以满足临床要求。 3免疫学法:分泌物标本中的非特异性反应严重以及抗体法间的稳定性和条件限制,推广受限。 分子生物学的优点:敏感,特异,可直接从了临床标本中检出含量很低的病原菌,适应于快速检测 5、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点突变检测常用方法有哪些? 1异源双链分析法(HA)2突变体富集PCR法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4化学切割错配法5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 6DNA芯片技术7连接酶链反应8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9RNA酶A切割法10染色体原位杂交1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6、简述白假丝酵母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 白假丝酵母菌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包括白假丝酵母菌特异性核酸(DNA RNA)的检测、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分析 等。 1PCR技术:选择高度特异性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设计引物 PCR—斑点杂交技术:正向杂交和反向杂交,后者可一次检测多种真菌 DNA指纹技术:RFLPRAPD电泳核型分析 AP —PCR技术:定义方法简便,快速,特别适合临床应用 DNA序列分析:可测定rDNA序列也适用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 基因芯片技术:适用于病原体的耐药研究 7、 F VIII基因倒位导致血友病A,DMD基因外显子缺失导致与杜氏肌营养不良,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与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第11章,P197,P203,P207。窝觉得大家把题目读三遍就可以了) 答:F VIII基因倒位是导致的血友病A的主要原因(占50%)其它基因突变,如点突变,缺失,插入也会导致血友病A。 同理DMD基因外显子缺失是迪谢内肌营养不良(杜氏肌营养不良)发生的主要原因(60%-70%)。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有六种,主要的两种是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是主要发病原因。&基因多态性有哪些的临床应用?(P4)

分子生物学试题_完整版(Felisa)

05级分子生物学真题 一、选择题 1、激活子的两个功能域,一个是转录激活结构域,另一个是(DNA结合域) 2、转录因子包括通用转录因子和(基因特异转录因子) 3、G-protein激活needs(GTP)as energy. 4、Promoters and(enhancers)are cis-acting elements. 5、噬菌体通过(位点专一重组)整合到宿主中 6、在细菌中,色氨酸操纵子的前导区转录后,(翻译)就开始 7、mRNA的剪切跟(II)类内含子相似 8、UCE是(I)类启动子的识别序列 9、TATA box binding protein在下列哪个启动子里面存在(三类都有) 10、(5S rRNA)是基因内部启动子转录的 11、人体全基因组大小(3200000000bp) 12、与分枝位点周围序列碱基配对的剪接体(U2snRNP) 13、tRNA基因是RNA聚合酶(III)启动的 14、在细菌中,色氨酸操纵子的前导区转录后,(翻译)就开始 15、乳糖操纵子与阻遏蛋白结合的物质是(异构乳糖)。 16、核mRNA的内含子剪接和(II类内含子剪接)的过程相似 17、基因在转录时的特点(启动子上无核小体) 18、RNA干涉又叫(转录后的基因沉默,PTGS) 19、内含子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 20、snRNA在下列哪种反应中起催化酶的作用(mRNA的剪接) 二、判断题 1、原核生物有三种RNA聚合酶。 2、抗终止转录蛋白的机制是使RNA聚合酶忽略终止子。 3、RNA聚合酶II结合到启动子上时,其亚基的羧基末端域(CTD)是磷酸化的。 4、Operon is a group of contiguous,coordinately controlled genes. 5、RNA聚合酶全酶这个概念只应用于原核生物。 6、聚腺苷酸尾是在mRNA剪接作用前发生的。 7、σ在转录起始复合复合物中使得open到closed状态(closed转变成open) 8、剪接复合体作用的机制:组装、作用、去组装,是一个循环 三、简答题 1、原核生物转录终止的两种方式。 2、组蛋白乙酰化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3、G蛋白在翻译中的作用有哪些? 4、什么是转座?转座子有哪些类型? 5、简述增强子的作用机制。 04级分子生物学期末题目 一、选择题(20题) 1、tRNA的5端剪切所需的酶(RNase P) 2、人体全基因组大小(3,200,000,000bp) 3、(5S rRNA)是基因内部启动子转录的 4、线虫反式剪接所占比例(10%-20%) 5、与分枝位点周围序列碱基配对的剪接体(U2snRNP)

蛋白质结构解析六十年来大事件

蛋白质结构解析六十年来大事件 在1958年,英国科学家John Kendrew和Max Perutz首先发表了用X射线衍射得到的高分辨率的肌红蛋白Myoglobin的三维结构,然后是更加复杂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因此,这两个科学家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事实上,这项工作在早在1937年就开始了。 然后在1960年代,蛋白质结构解析方法不断进步,获得了更高的解析精度。这个时期,蛋白质序列和DNA序列间关系也被发现,中心法则被Francis Crick提出,然后科学界见证了分子生物学的崛起。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名称在1962年开始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并逐渐演变出一些支派,如结构生物学。然后在1964年,Aaron Klug提出了一种基于X射线衍射原理发展而来的全新的方法电子晶体学显微镜(crystallographic electron microscopy),可以解析更大蛋白质或者蛋白质核酸复合体结构。因为这项研究,他获得了1982诺贝尔化学奖。1969年,Benno P.Schoenborn提出可以用中子散射和原子核散射来确定大分子中固定位置的氢原子坐标。 进入1970年代,很多新的方法开始发展。存储蛋白质三维结构的Protein Data Bank(1971年)开始出现,这对于规范化和积累蛋白质数据有着重要意义。1975年新的一种仪器叫做多丝区域检测器,让X-ray的检测和数据收集更加快速高效。次年,Robert Langride 将X-ray衍射数据可视化,并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成立了一个计算机图形实验室。同年,KeithHodgson和同事首次证明了可以使用同步加速器获得的X射线并对单个晶体进行照射,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然后在1978年,核磁共振NMR首次被用于蛋白质结构的解析;同年首个高精度病毒(西红柿丛矮病毒)衣壳蛋白结构被解析。

分子生物学分析

2.6分子生物学分析 目前较常采用的微生物学分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技术(culture)将微生物富集、分离,然后通过一般的生物化学性状或表现型来分析的间接途径。然而使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存在许多困难,尤其是环境中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缓慢,例如本论文研究中针对的anammox菌的培养富集时间均在2年以上,同时对培养条件要求极为苛刻,客观上阻碍了采用这种方法对其的研究。第二种途径依靠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及应用进化和功能基因探针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检测和分析目标微生物,不需富集培养。分子生物技术有简洁、快速、精确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尤其是目标微生物主要功能基因的DNA序列数据库和PCR技术结合在一起,使许多分子生态学手段可以直接应用于环境样品的研究中,,推动了环境中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本论文研究中采用了第二种途径中的定量PCR技术手段。下面将根据实验中的具体操作进行叙述。 2.6.1DAN提取 本文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试剂盒提取方法。DAN提取盒使用美国MP公司的土壤DNA提取试剂盒(FastDNA SPIN Kit for Soil,MP Biomedicals, Santa Ana, USA)。提取方法依据说明书进行微小变动,即向污泥中先加入Sodium Phosphate Buffer(磷酸钠缓冲液),再将其移至Lysing Matrix E管中,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向 1.5ml取回污泥离心(10000rpm×10分钟)的湿污泥加入978 μl Sodium Phosphate Buffer(磷酸钠缓冲液),然后将其移到Lysing Matrix E管中(尽可能将其全部加入),然后加入122 μl MT Buffer(MT缓冲液)。 注:因为FastPrep?仪器的剧烈运动,在Lysing Matrix E管内会形成巨大的压力,样品和基质的总体积不能超过管体积的7/8;留一些空间也会提高混匀效果。 (2)在FastPrep?中处理上述离心管,速度6.0,40秒。 (3)Lysing Matrix E管离心14000g×15分钟。 (4)将上清液转移到一个新的2ml离心管(自备)中,加入250μl PPS,并用手上下颠倒10次进行混合。 (5)离心14000g×10分钟,至形成白色状沉淀物,将上清液转移到一个新的10ml离心管(自备),并加入1ml Binding Matrix Suspension(在用之前重悬Binding Matrix Suspension,一定要摇匀到瓶底看不见沉淀为止,加5个摇一次以

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二章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标志物 1、分子生物标志物:指可以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核酸、蛋白质、代谢产物等生物分子,就是生物标志物的一种类型。 2、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与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就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3、基因组:就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包括基因与非编码DNA。 4、原核生物基因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较小:大小一般在106—107碱基对之间; 2)原核生物的类核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组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没有核膜将其与细胞质隔开在蛋白质的协助下,以一定的形式盘曲,折叠包装起来,形成类核; 3)原核生物的操纵子结构: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大多数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串联排列于染色体上。结构基因同其上游的调控区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共同组成了一个基因表达单位,即操纵子结构; 4)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无内含子成分,多数就是单拷贝基因,基因与基因之间有重复序列存在; 5)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这类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相同,但基因结构不完全相同; 6)含有可移动DNA序列:可移动的DNA序列通过不同的转移方式发生基因重组,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使生物体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5、质粒:指细菌细胞染色体以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6、人类基因组包括细胞核内的核基因组(3X109bp)与细胞质内的线粒体基因组(16569bp),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序列与重复序列; 7、小卫星DNA:由10—100bp组成的重复单位重复几十到几百甚至几千次,形成的1—5bp 的短DNA,又称可变数目串联重复; 8、微卫星DNA:核心序列为1—6bp,可以重复上百次,又称短串联重复; 9、多基因家族:指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与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称为假基因; 10、多态性:当某种变异相对常见,在群体中的频率高于1%时,则称为多态性,频率低于1%的

完整word版,分子生物学总结完整版,推荐文档

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有哪些方面? 1、结构分子生物学; 2、基因表达的调节与控制; 3、DNA重组技术及其应用; 4、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 第二章DNA and Chromosome 1、DNA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2、DNA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分开的两条单链分子按照碱基互补原则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的现象。 3、Tm(熔链温度):DNA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温度,即DNA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被解开成单链分子时的温度) 4、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称为退火 5、假基因:基因组中存在的一段与正常基因非常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序列。以Ψ来表示。 6、C值矛盾或C值悖论:C值的大小与生物的复杂度和进化的地位并不一致,称为C值矛盾或C值悖论(C-Value Paradox)。 7、转座:可移动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的重排现象。 8、转座子: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上可以转移位置的遗传成分 9、DNA二级结构的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相互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外侧;3)DNA分子表面有大沟和小沟;4)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通过氢键连系,且A=T、G ≡ C(碱基互补原则);5)螺旋的螺距为3.4nm,直径为2nm,相邻两个碱基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每圈螺旋包含10个碱基对;6)碱基平面与螺旋纵轴接近垂直,糖环平面接近平行 10、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质或RNA的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包括编码区两侧的调控序列和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 特点:1)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哺乳类生物大于2X109bp;2)单顺反子(单顺反子:一个基因单独转录,一个基因一条mRNA,翻译成一条多肽链;)3)基因不连续性断裂基因(interrupted gene)、内含子(intron)、外显子(exon);4)非编码区较多,多于编码序列(9:1) 5)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11、Histon(组蛋白)特点:极端保守性、无组织特异性、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可修饰作用、富含Lys的H5 12、核小体组成:由组蛋白和200bp DNA组成 13、转座的机制:转座时发生的插入作用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受体分子中有一段很短的被称为靶序列的DNA会被复制,使插入的转座子位于两个重复的靶序列之间。 复制型转座:整个转座子被复制,所移动和转位的仅为原转座子的拷贝。 非复制型转座:原始转座子作为一个可移动的实体直接被移位。 第三章DNA Replication and repair 1、半保留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template)按碱

发育所大事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大事记 1978年 8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学部委员、中科院副院长、著名胚胎学家童第周教授与合作者美国 坦普尔大学牛满江教授联名向中科院和党中央书面建议在北 京建立一个小而精的现代化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979年 4月牛满江来京参加童第周先生追悼会,并向中科院领导转达美国洛氏基金会对支持童第周生前所定的建立发育生物学研究 所的计划不变。 4月6日中科院委派由严绍颐带队的中科院建筑师、工程师和翻译一行四人赴美考察。在美国洛氏基金会的安排下与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的2位建筑师参观了许多研究单位和大学的建筑。3 个月后,带回了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大楼的初步设计蓝图。 访美期间,美国洛氏基金会在其本部组织了包括牛满江先生 在内的5位著名的美国发育生物学家,就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进来进行的研究项目进行咨询和论证。 4月11日邓小平、李先念和方毅等国家领导人会见了牛满江,并向他申述了中国政府继续对童第周先生和他促进中国科学发展的 建议给予积极的支持。随后,中科院收到了美国洛氏基金会 对与中科院合作兴建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资助不变的确证 函。 6月11日中科院成立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筹建处,暂设动物

所内(北京),并启用印章。 6月22日中科院下发组成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筹建处领导小组的通知。 该小组由庄孝僡(组长)、徐一志(副组长)、严绍颐、张儒、 马诚等5位同志组成,负责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筹建工作。 6月29日中科院同意将动物所、植物所的细胞研究室合并建立一个规模为120人左右(其中科研人员约100人),设备比较先进的 开展发育生物学和植物细胞学研究的研究所。建所投资除由 中科院“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中安排,另外由美 国洛氏基金会资助三十五万美元,报国务院审批。 7月12日方毅副总理会见并宴请牛满江夫妇。李苏、冯因复、徐一志、宋如栋、严绍颐等陪同。 7月16日国家科委同意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有关基建投资、事业费、物资供应、劳动指标、对外交流事项均纳入中国科学院计划渠 道。 7月29日由中科院秘书长郁文签发,向国务院呈送的《关于建立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请示》,得到华国锋、李先念、余 秋里、耿飚、王震、方毅等领导审批。 8月14日中科院下发关于建立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通知。有关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人员、经费、物资、基建等自即日起单独立户。9月16日方毅、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圈阅,同意在京召开“核糖核酸在发育和生殖中的作用第二次国际讨论会”。 10月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派顾问代表团来北京与中国政府所属的各申请项目进行谈判,牛满江教授和西格尔博士、联合国 人口活动基金会人口部主任代表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与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