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2.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相同规格、酒精灯火焰大小一样的实验器材,如图A 装置进行实验。

(1)图B 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三组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描绘了图象(如图C ),不计能量损耗,则三烧杯中的水的质量:m a ______m b ;m b ______m c 。由图象还可以判断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以上三空均选填“>”“=”或“<”);

(3)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质量为200 g 的水从30 ℃加热到80 ℃,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 。

【答案】47 < > < 4200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50”在“4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47℃。

(2)[2][3][4]由图2可以看出,a 、b 、c 的沸点相同,其中a 、b 初温相同,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则两条图线描绘的是“初温相同质量不同的水”的加热情况;初温相同,b 的加热时间比a 的长,故b 的质量大与a 的质量;a 、c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平行的,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相同,故a 的质量等于c 的质量,所以可得

a c

b m m m =<

由图象还可以得出,此时水的沸点是98℃,由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5]水吸收的热量为

()34.210J/(kg C)0.2kg 80C-30C =42000J Q c m t =?=???????

3.小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

(2)加热5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下表是小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加热时间t/min 水10689820

食用油10689810

①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明采用的是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____;

(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食用油的比热容是______J/(kg?℃)。[c水=4.2×103J/(kg?℃)]

【答案】秒表等于方案二水的吸热能力强吸热,温度不变 2.1×103

【解析】

【分析】

(1)(2)物体吸收热量本领的大小,不仅与物体升高的温度多少有关,还与质量的大小有关,因此要保证两者质量相等,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由此可以确定需要的测量工具。

(3)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由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4)加热时水保持不变的温度为沸点,根据如图乙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由图可知,加热10min温度升高30℃水和食用油所用时间,根据转换法结

合=

c Q

m t ?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 与Q 成正比,据此求出食用油的比热容。 【详解】

(1)[1]实验中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加热时间来反应的,所以还需用秒表记录时间。 (2)[2]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则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①[3]分析表中信息,质量相同,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加热时间,故小明采用的是方案二。

②[4]分析表中数据知,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即水的吸热能力强。

(4)[5]根据如图乙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8℃,且继续加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6]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两种液体,加热10min ,温度升高:98℃﹣68℃=30℃,水用20min ,食用油用时10min ,根据转换法,升高相同的温度,食用油吸收热量是水的一半,根据=c Q

m t

?,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 与Q 成正比,故食用油的比热容是

3311

== 4.210J /kg )C =2.110J /k ()g C 2

(2c c ?????油水

【点睛】

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和

=

c Q

m t

?的运用,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4.某一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水的沸点为 _______℃.

(2)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_______(选填“多”或“少”).

(3)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答:_________ ;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98 多 不能 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中所示温度计示数为98℃;

(2)在相同的酒精灯下,向相同的烧杯加热,要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就得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而实验中加热食盐水所用时间多,则其吸收的热量也多;

(3)要比较比热容的大小,必须得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保证质量不变,还有一个因素,得使两者的温度差相同,才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详解】

(1)根据图中所示,温度计示数为98℃, 所以水的沸点为98℃; (2)我们知道要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就得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

(3)要比较其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就得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所以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才能比较,而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故答案为:(1)98;(2)多;(3)不能;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5.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小芳同学用酒精灯(火焰大小保持不变)均匀加热0.4kg 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线如图所示.通过查阅资料已知该物质液态(BC 阶段)时的比热容为3×103J/(kg?℃).

(1)该物质在B 点时的内能_____(大于/小于/等于)在A 点时的内能; (2)求该物质在BC 段共吸收了多少热量__________?经测量BC 阶段消耗热值为3.0×107J/kg 的酒精10g (酒精完全燃烧),求在BC 阶段的热转化效率为多大_______? (3)该物质在固态(OA 阶段)时的比热容为多大__________ ? 【答案】大于 4.8×104J 16% 1.5×103J/(kg?℃) 【解析】

(1) 如图该物质在AB 段为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所以B 点时的内能大于在A 点时的内能;

⑵ 如图BC 段温度升高了40℃,则该物质在BC 段共吸收的热量为:

343100.440J 4.810J Q cm t =?=???=?吸;

酒精10g 放出的质量为:

750.01310J 310J Q m q ==??=?酒放,

在BC 阶段的热转化效率为:

4

5

4.810100%16%310Q Q η?==?=?吸放

⑶ 该物质在固态(OA 阶段)时吸热2min 温度身高了40℃

,吸热热量是BC 段吸收热量的一半,故固态时的比热容为:

()43OA

4.810J

2== 1.510J/kg 0.4kg 40Q c m t ?=???吸固℃℃

6.如图是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在两容器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 (1)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是: . (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加热的时间长? 答: .

(3)热量是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本实验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通过比较 来实现,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4)以下描述中同样采用“转换法”的是

A .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B .根据物质在常态下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可将物质分为三态

C .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是否有关系

D .通过观察木桩被重物打入沙子的深度,可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5)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请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1、2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 ;

②比较1、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 ;(以上两空选填“相同或不同”) ③比较2、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6)①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 ;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②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

B .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 .使用相同的烧杯

【答案】(1)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2)水;(3)加热时间;(4)D;(5)①不同;②不同;③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6)①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加热时间;②B.

【解析】解:

(1)实验中用同样的加热器,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才相同,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是使煤油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

(2)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根据Q=cm△t,要使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较多,需要加热的时间长.

(3)本实验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实现,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4)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用到了类比法;B.根据物质在常态下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可将物质分为三态,用到了归纳法;

C.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是否有关系,要用到控制变量法;D.通过观察木桩被重物打入沙子的深度,可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用的是转换法,所以D与上述方法相同;

(5)①比较1、2的实验数据,都是水,质量相同,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

②比较1、4的实验数据,物质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③比较2、4的实验数据,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不同,说明吸收的热量不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6)①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可以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②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热源(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盛装液体的容器相同和液体质量一定,故A、C选项正确;

因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故B错;故选B.

故答案为:(1)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2)水;(3)加热时间;(4)D;(5)①不同;②不同;③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6)①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加热时间;②B.

【点评】解决此题要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把吸收的热量转化为通电时间的长短,考查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是中考中常见的题目

7

.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同样的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小明想: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升温快慢不同呢?于是他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家进行探究。

小明在两个相同玻璃杯中分别装上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一个100W的白炽灯同时照射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所示。

(1)小明探究的物理问题是什么?(2分)

(2)小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已经画出了海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请你在同一方格纸上画出沙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2分)

(3)分析小明探究中收集到的数据或根据数据画出的两个图像,你能得出什么探究结论?【答案】(1)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快慢是否相同

(2)

(3)相同的沙子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沙子升温快

【解析】

试题分析:

(1)两个相同玻璃杯中分别装上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一个100W的白炽灯同时照射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值是在探究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快慢是否相同;

(2)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然后作图如下;

(3)由图像可知:相同的沙子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沙子升温快。

照射时间/min024681012

温度/℃

海水31.031.632.132.532.833.033.1

沙子31.032.533.834.835.836.036.3

考点:比较吸热能力的实验

点评:这是比较吸热能力的实验,物理中用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

8.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时间/min01234

甲的温度/°C2024283236

乙的温度/°C2028364452

(1)实验中应量取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液体的量要适当,至少要能_________电加热器的发热体,保证液体在相等的加热时间内吸收的热量______,如果液体太多则实验耗时较长;

(2)本实验使用的物理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___________ ;

(3)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右上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的吸热能力较强;

(4)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上述实验中,甲和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质量相等浸没相等控制变量法甲液体 2:1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要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要改变物质的种类,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3]液体的量要适当,应使电加热器的发热体至少要能浸没液体中,保证液体在相等加热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如果液体太多则实验耗时较长。

(2) [4]实验中要控制液体的质量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转换法。所以本实验使用的物理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5]因为两种液体使用的是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所以每分钟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实验数据,同样将温度升高到36℃,甲需要加热4分钟,乙需要加热2分钟,,所以甲的加热时间更长,甲吸收的热量更多,所以甲的吸热能力强。

(4)[6]由Q cm t =?吸 ,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同样将温度升高到36℃,甲需要加热4分钟,乙需要加热2分钟,所以甲吸收的热量是乙吸收热量的2倍,因此甲的比热容是乙的2倍,即甲和乙的比热容之比为2:1。

9.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a . 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 b .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

c .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

d .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

(1)在上述a 、b 、c 、d 四个实验步骤中, 步骤a 存在错误,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_____;

(2)步骤c 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__________;

(3)更正步骤a 中的错误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若将液体甲和液体乙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液体__________温度升高得快,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 甲__________c 乙.

【答案】装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 吸收的热量相同 甲 < 【解析】 【详解】

(1)[1]依题意,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根据吸收热量的公式Q=cm △t 可知,实验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甲乙的质量,故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是不合理的,应当装入等质量的甲乙液体;

(2)[2]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出来,相同的热源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应当控制加热时间,所以步骤c 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两种液体吸收相等的热量;

(3)[3]甲、乙两种液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观察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较大的是甲;

[4]因使用的是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所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根据Q

c m t

=

?可知,在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当升高温度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小,所以c 甲<c 乙。

10.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min 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

(见表)。

加热的时间/

0123456(min)

甲杯水温/℃25272932343638

乙杯水温/℃25262728293031

(1)为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水的质量和_____。(2)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3)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吸=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_____?为什么______?。

【答案】水的初温煤油不可靠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存在热损失【解析】

【分析】

(1)探究两种燃料的热值时,需要控制水的质量和水的初温相同,并且酒精灯的加热时间也要相同;

(2)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甲杯中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快,即甲煤油灯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所以其热值大;

(3)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存在热损失,所以直接计算得出的热值比实际值要小。

【详解】

(1)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需要控制水的质量和水的初温相同,并且酒精灯的加热时间也要相同;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甲杯中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快,即甲煤油灯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所以其热值大;

(3)因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存在热损失,所以直接计算得出的热值比实际值要小,因此这样的计算结果不可靠;

故答案为:(1)水的初温;(2)煤油;(3)不可靠;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存在热损失。

2019中考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

2019中考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 1、内能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

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 1 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 2 互相接 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 3 引力,斥力。 4 运动,升高。 5A6B7A8A 水平提升 9 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 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 17 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8 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19 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 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 20 用 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 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 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 因为用手抹几下,能够使胶带与 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1 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 2 内,减少,具有,增加。 3(1)增加( 2)增加( 3)增加。 4 (1)做功( 2)热传递( 3)热传递( 4)做功( 5)热传递( 6)做功。5(1)× ( 2)×( 3)×( 4)√( 5)×( 6)√。 6 减少,热传递。水平提升 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 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 木材的燃点,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 13 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 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 容易融化。 14 因为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 升温而熔化。 15 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 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 16 啤酒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 2内,减少,具有,增加。 3(1)增加(2)增加(3)增加。 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 5(1)×(2)×(3)×(4)√(5)×(6)√。 6减少,热传递。能力提升 7D 8D 9D 10B 11B 探索研究 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 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 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

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 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 基础知识 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2特性,一般不同,1kg的冰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1*103J。 3热量,比热容,质量,初温,末温,cm(t-t0),cm(t0-t)。 4、70,比热容,热量。 5比热容,低于 能力提升 6C 7B 8B 9C 10A 11B 12B 13C 14、6.3*104J。

15、65℃ 探索研究 16(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 (4)物质的种类、质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 17、7.072*105J。 18(1)0.46*103J/(kg℃)。 (2)铁 学习物理后,大家会发现,物理最难和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物理方程式。所以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理解方程式,弄清物理内涵,对公式中的各个符合要清楚和理解。平时课后一定要多做相关的练习,这样才能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教案

第二课时物体内能的改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2.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4.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重点】 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难点】 内能与温度有关. 知识点一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8-9,完成以下问题: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形式是: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合作探究】 演示一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铁锅热得烫手 甲 棉被被晒得热乎乎的 乙 1.观察上图中发生的现象,图中铁锅、棉被的内能改变了没? 答:图中铁锅、棉被的内能改变了. 2.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答:均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些类似? 答:生活中这类现象很多,如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冷却下来,而冷水会变热.演示二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

发生的现象.如图乙所示,烧瓶(或可乐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发生的现象. 甲乙 1.你在实验甲、乙中各看到什么现象? 答:图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硝化棉会燃烧起来;图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塞跳起,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出现水雾. 2.在上述实验中,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玻璃筒和烧瓶内空气的内能? 答:图甲中,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图乙中,用力往瓶内打气,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继续打气,当瓶内气体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跳起,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液滴,出现水雾.由此可知,以上两个实验均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2020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2020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 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3引力,斥力。4运动,升高。 5A6B7A8A 水平提升 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 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20 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 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因为用手抹几下,能够使胶带与 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2内,减少,具有,增加。3(1)增加(2)增加(3)增加。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5(1)×(2)×(3)×(4)√(5)×(6)√。6减少,热传递。 水平提升 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 达木材的燃点,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 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14因为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 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16啤酒瓶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__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__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99 铁铁错误猜想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是很大,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用酒精灯加热时,由于酒精灯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B; 第二空.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99℃; 第三空.从表中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烧杯中水的末温最高,为48.1℃, 第四空.由于放入铁块的水的末温最高,说明铁块放出的热量最多,即热容量最大的是铁块; 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质量最大的铅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比热容最大的铝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故猜想1、猜想2都是错误的; 第六空.猜想1: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块的质量不是最大的,故猜想1错误;猜想2: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的,故猜想2错误; 第七空.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2.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请说明理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_J/(kg·℃)。 【答案】不正确因为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放出的热量相等,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乙 2.4×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升高的温度大,不代表吸收的热量多,吸收热量的多少是一样的,因为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甲和乙吸收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2)[3]由图可知,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如都温度升到40℃,甲需要的时间是3min,乙需要的时间是4min,乙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这说明乙的吸热能力强一些;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单元练习(Word版含答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__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__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99 铁铁错误猜想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是很大,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用酒精灯加热时,由于酒精灯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B; 第二空.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99℃; 第三空.从表中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烧杯中水的末温最高,为48.1℃, 第四空.由于放入铁块的水的末温最高,说明铁块放出的热量最多,即热容量最大的是铁块; 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质量最大的铅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比热容最大的铝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故猜想1、猜想2都是错误的; 第六空.猜想1: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块的质量不是最大的,故猜想1错误;猜想2: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的,故猜想2错误; 第七空.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2.小明用稳定的热源(即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给一种固体物质均匀加热,且加热过程中质量不变。其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 (1)这种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熔化过程用了_____min; (2)该物质第5min末的内能_____第6min 末的内能(选填“小于”“等于”“大于”); (3)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_。 【答案】晶体 6 小于1:4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从图象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此物质是晶体。 [2]此物质从2min开始熔化,到8min熔化完成,它熔化过程用时 8min?2min=6min (2)[3]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第5min 末的内能小于第6min 末的内能。 (3)[4]从图上可以看出,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AB段温度升高40°C,CD段温度升高20°C,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吸收热量之比为1:2,温度升高之比为2:1,根 计算可知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1:4。 据Q cmΔt 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直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只要为人眼所能看到的物体的运动,都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比如:蒙蒙细雨、粉笔灰等。只要与气味、颜色变化等有关的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注: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露珠呈现球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吸盘被吸附在墙上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大压强的作用;带电的同种电荷相互吸引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电场的作用)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复习星级题。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注:一切与摩擦有关的现象都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具有、包含多少热量。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要狂记,记准确、记完整。 要理解: 1 内能说增大或减少;温度说升高或降低;热量说吸收或放出。

2020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2020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 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3引力,斥力。4运动,升高。 5A6B7A8A 水平提升 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 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20 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 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因为用手抹几下,能够使胶带与 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2内,减少,具有,增加。3(1)增加(2)增加(3)增加。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5(1)×(2)×(3)×(4)√(5)×(6)√。6减少,热传递。 水平提升 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 达木材的燃点,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 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14因为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 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16啤酒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内能专题练习(word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班级各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024********温度t/°C-10-50000 2.55 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 根据表格中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_______) (3)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0~4min冰温度升高10℃,10~14min水温度升高5℃,在两个时段加热时间相同,但物质的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某小组做实验时发现冰熔化时间太短,为了增长时间,以下做法可行的是_____(至少一个选项正确) A.降低冰的初始温度 B.增加冰的质量 C.直接将试管放入常温的水中做实验 D.用底面积更大的小烧杯代替试管做实验

【答案】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冰熔化时继续 吸热,但温度不变水在固态和液态时比热容不同 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烧杯从石棉网上吸收热量,受热更加均匀。 (2)[2]描点法画出图像,如下图所示: (3)[3]由图像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一直不变。 (4)[4]固态时升温较快,液态时升温较慢,这是由于水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大。 (5)[5]A.降低冰的温度,冰升温变慢,但熔化时间并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增加冰的质量,升温变慢,熔化时的时间也变长,故B符合题意; C.将试管放入常温的水中做实验,从水里吸收热量,由于水温较低,所以冰熔化时间变长,故C符合题意; D.底面积更大的小烧杯,吸热面积变大,所以熔化时间变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属性”的实验装置.

九年级物理上册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练习册答案 篇一:九年级上物理配套练习册(沪科版) 篇二:北师大九年级物理练习册答案 篇三:2012年人教版_九年级物理上_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物理配套练习册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基础知识 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3引力,斥力。4运动,升高。5A6B7A8A 能力提升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扩散,加快。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 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20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因为用手抹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2内,减少, 具有,增加。3(1)增加(2)增加(3)增加。4(1)做功(2)热传递

(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5(1)×(2)×(3)×(4)√(5)×(6)√。6减少,热传递。 能力提升 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以气筒壁会发热。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 基础知识 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 ℃)。2特性,一般不同,1kg的冰温 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1*10 J。3热量,比热容,质量,初温,末温,cm(t-t0),cm(t0-t)。4、70,比热容,热量。5比热容,低于 能力提升 6C7B8B9C10A11B12B13C14、 46.3*10J。15、65℃ 探索研究 16(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与习题

九年级物理第1讲:内能与热机一、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的能量。 ①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③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地知道一个物体的内能的具体数字。 例1:下列关于物体保内能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 B、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C、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D、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 习题1、关于内能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B、0℃冰不具有内能 C、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D、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2)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物体质量、温度和体积,因为质量决定了分子的数目,温度决定了分子热运动的快慢,而体积与分子势能有关。 同一物体条件下: ①同体积: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②同质量: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内能越大。 例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 B、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D、晶体融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 ※温度影响物体的内能是重要考点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①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微观);机械能是整个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宏观)。 ②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密切相关;物体的机械能与温度无关。 ③物体的内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温度,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内能永不为零;物体的机械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相对位置和速度,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可能为零。 ④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4)内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例3:某同学骑自行车下一长坡时,在途中由于车速过快,于是捏紧刹车,降低车速,保持安全速度匀速行至坡底,下车检查,发现刹车片发烫,有关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刚下坡时,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匀速下行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匀速下行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D、刹车片发烫,是做功改变了内能

2020九年级上册练习册物理答案人教版

2020九年级上册练习册物理答案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 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3引力,斥力。4运动,升高。 5A6B7A8A 水平提升 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 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20 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 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因为用手抹几下,能够使胶带与 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2内,减少,具有,增加。3(1)增加(2)增加(3)增加。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5(1)×(2)×(3)×(4)√(5)×(6)√。6减少,热传递。 水平提升 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 达木材的燃点,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 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14因为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 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16啤酒瓶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知识点汇总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内能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②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第三节比热容 、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 (2)加热5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下表是小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加热时间t/min 水10689820 食用油10689810 ①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明采用的是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____; (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食用油的比热容是______J/(kg?℃)。[c水=4.2×103J/(kg?℃)] 【答案】秒表等于方案二水的吸热能力强吸热,温度不变 2.1×103 【解析】

【分析】 (1)(2)物体吸收热量本领的大小,不仅与物体升高的温度多少有关,还与质量的大小有关,因此要保证两者质量相等,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由此可以确定需要的测量工具。 (3)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由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4)加热时水保持不变的温度为沸点,根据如图乙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由图可知,加热10min 温度升高30℃水和食用油所用时间,根据转换法结 合= c Q m t ?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 与Q 成正比,据此求出食用油的比热容。 【详解】 (1)[1]实验中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加热时间来反应的,所以还需用秒表记录时间。 (2)[2]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则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①[3]分析表中信息,质量相同,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加热时间,故小明采用的是方案二。 ②[4]分析表中数据知,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即水的吸热能力强。 (4)[5]根据如图乙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8℃,且继续加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6]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两种液体,加热10min ,温度升高:98℃﹣68℃=30℃,水用20min ,食用油用时10min ,根据转换法,升高相同的温度,食用油吸收热量是水的一半,根据=c Q m t ?,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 与Q 成正比,故食用油的比热容是 3311 == 4.210J /kg )C =2.110J /k ()g C 2 (2c c ?????油水 【点睛】 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和 = c Q m t ?的运用,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2.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进一步了解家里的水质,为此他向老师借来实验器材来测家里自来水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的零刻度线,然后调节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实验正确操作,测出自来水和杯子总质量为118.8g ,将部分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_____cm 3。测出剩余自来水和杯子的质量,如图乙所示,为_____g ;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自来水的密度为_____kg/m 3;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完整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 物理教案 学校:太白初中 授课:汪玉平 第十一章机械功和机械能 11.1怎样才叫做功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九年级物理上册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物理配套练习册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基础知识 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3引力,斥力。4运动,升高。5A6B7A8A 能力提升 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 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20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因为用手抹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2内,减少,

具有,增加。3(1)增加(2)增加(3)增加。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5(1)×(2)×(3)×(4)√(5)×(6)√。6减少,热传递。 能力提升 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 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以气筒壁会发热。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 基础知识 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2特性,一般不同,1kg的冰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