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肢血栓静脉炎的护理

下肢血栓静脉炎的护理

下肢血栓静脉炎的护理
下肢血栓静脉炎的护理

下肢血栓静脉炎的护理

*导读: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是妇产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肢体不可逆的损害及肺、脑栓塞等。要做好下肢血栓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一、加强心理护理, 做好术前、术后的宣教工作, 向患者细致地解释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

与支持。

二、加强患者术后的肢体锻炼。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 术后6小时协助患者做下肢伸屈运动, 改善足、趾与肢体血液循环; 对于术后 24小时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 鼓励做深呼吸, 促进血液回流; 协助患者翻身, 鼓励在床上做肢体活动; 活动不便者, 应做肢体上下被动活动或腓肠肌的按摩, 以便改善下肢血运。三、输液时注意更换穿刺部位, 如盆腔手术后的患者, 不宜采用下肢补液。

四、适当应用止血剂。应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止血剂的用法, 一般术后 24~ 48小时即应停用。长时间止血合剂无明显治疗作用, 反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五、密切观察病情,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高危因素患者,如手术大、手术时间长、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其早期症状及体征, 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治疗, 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六、发生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应避免肢体活动, 忌用手按摩患肢皮肤以防止栓子脱落; 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1、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非常重要。并抬高患肢,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 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1],腘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严禁按摩,避免血栓脱落。对休克者应取休克体位,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后鼓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 患肢局部静脉输液的护理 2、避免患肢穿刺,静脉留置针减少留置时间。采用患肢局部静脉滴注药物,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由于患肢肿胀,静脉显露不清楚,因此要求我们技术操作要熟练,静脉穿刺成功率要高,避免损坏血管, 3、用药观察(肝素) 4、心理护理 5、饮食及生活指导 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有心力衰竭者应给予低盐饮食。护士应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及加重心脏负荷或加重心衰。 6、健康教育 1 )休息与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咳嗽等,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急性期后鼓励患者下肢多做床上主动或被动活动,注意保持患肢的功能,适当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的回流。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水肿程度,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水肿及压痛缓解后可逐渐下床活动。2)注意患肢保暖亦不可过热,冬季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耗氧量。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3~6个月,做好弹力袜保养,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活动,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以防复发;禁烟;定期门诊复查,随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做好出院后药物服用指导及注意事项的宣教,告之患者持续应用抗凝药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但过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危险,嘱患者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并发症的护理 1、出血  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并发症,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定时查出凝血五项

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6-28T15:18:16.99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作者:刘甲[导读] 观察中药蜡疗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探讨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理。 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临沂 2764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蜡疗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探讨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周围血管病入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蜡疗治疗配合传统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现代化中药蜡疗治疗周围血管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蜡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发生于肢体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以肢体浅静脉呈条索状突起、色赤、型如蚯蚓、硬而疼痛为特征,多发于青壮年,以四肢多见。属于中医“赤脉”、“青蛇毒”、“恶脉”、“黄鳅痈”等范畴[1]其由湿热之邪外侵,或寒邪凝滞,郁久化热以致气血瘀滞,脉络阻塞不通所致。湿热与瘀血是主要致病因素,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为我院2017年~2018年住院的血栓浅静脉炎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34~73岁,平均45.9岁,部位均为下肢。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据《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2]浅静脉炎诊断标准: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在下肢,多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颜色变为褐色,其下可触及条索。 1.2.2中医辩证标准 依据《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2]中青蛇毒的证候分类标准。脉络湿热证:沿浅静脉走行或静脉曲张团突然出现疼痛、色红、肿胀、灼热,可摸到硬结节或索条状物,以下肢多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症状,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或濡数。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采用智能恒温电蜡疗机(XYL-I型)作为治疗仪器,以熔点58℃的医用白色无水石蜡为基质,每公斤配制:制川乌、制草乌、红花、威灵仙、独活、羌活、川芎、白芷、各15g,研细和蜡调匀,经仪器加热至58℃-60℃,在患者患肢外敷,1次/d,30min/次,7次为一疗程。自拟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药物组成:熟地12g、鹿角霜10g、肉桂6g、当归10g、川芎12g、赤芍10g、丹参20g、川牛膝15g、水蛭6g、蜈蚣2条、附子6g、甘草6g。药物由本院中药房统计采购,煎药室煎制。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2.1.2 对照组 自拟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药物组成:熟地12g、鹿角霜10g、肉桂6g、当归10g、川芎12g、赤芍10g、丹参20g、川牛膝15g、水蛭6g、蜈蚣2条、附子6g、甘草6g。药物由本院中药房统计采购,煎药室煎制。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2.2 观察方法 两周后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评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情况。主要症状与体征包括疼痛、硬结肿胀和皮色变化,按轻、中、重度3级计分,每级计1分,计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①疼痛:轻度为偶有疼痛,按压局部时有痛感,但能耐受,不用止痛剂;中度为经常疼痛,按压局部时痛感明显,偶尔服用一般止痛剂;重度为疼痛感明显,按压局部时痛感较剧烈甚至拒按,经常服用止痛剂。②硬结肿胀:轻度为外观无明显硬结,但触摸时有条索状硬物感;中度为可见局部有条索状结节,触摸时硬结较硬,轻度高于皮肤;重度为局部有条索状硬结,或结节成团,明显高于皮肤或局部有索状硬结萎缩凹陷。③局部皮色变化:轻度为局部皮色浅红或轻度色素沉着;中度为局部皮色发红或明显色素沉着;重度为局部皮色紫黑或局部有瘀血。 2.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3]有关标准。痊愈:局部红肿热痛及硬索状物完全消失,组织恢复正常,体温及白细胞恢复常;显效:肿痛消失,索状物尚未完全吸收;有效:肿痛减轻,但未完全消失,索条状物存在;无效:以上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反复发作。 2.4 统计学方法 指标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蜡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4]清代外科专家祁坤在《外科大成》一书中,对蜡疗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载述。蜡疗是用加热溶解的医用蜡作为热介质,将热传至机体达到治疗目的。蜡疗具有相对保温时间长,具有可塑性,能紧贴于体表各部的特点。一方面通过蜡疗能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加汗腺的分泌,使组织水肿吸收、致痛介质排除,使炎症浸润吸收达到消肿止痛目的,同时促进细胞代谢机能活跃。蜡具有的油质成分,对瘫痕、肌腿挛缩可促使其软化松解、恢复弹性。另一方面,蜡在冷却过程中体积逐渐缩小,对皮下组织起局部机械压迫作用,有消除肿胀以及松弛患者关节韧带、肌肉、肌键的作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 总之,蜡疗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无副作用的真正的自然疗法,而且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在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是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何清湖等.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9—201.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呢?血栓性静脉炎是血管外科的一种病症,是常见的一种血液病。了解血栓性静脉炎的早期症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预防治疗,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做一下详细的介绍吧。 1.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常将其分为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两种。其区别主要是除病因外,前者多累及一条静脉并继续向上发展;而后者无一定形式,往往是一条或几条静脉同时或先后受累,此起彼伏地反复发作。 (1)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按其发病原因分为;静脉注射硬化剂、高渗溶液、抗癌药物等,在内膜上引起化学性刺激,造成广泛性损伤,产生静脉炎并导致血栓形成的,称为化学性静脉炎。由静脉注射、长期插塑料管、打击、扭伤等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限性静脉炎称外伤性静脉炎等。 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多见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和上肢的静脉,常限于一条静脉,严重时向近端及其大的分支发展。急性发作时可以沿病变静脉触及疼痛和压痛的皮下硬索。或呈节段性分布的卵圆形结节。累及周围组织时发生静脉周围炎,以致相邻皮肤红肿和温度升高,可随皮肤移动。发病后可能有轻度全身性症状,但白细胞一般不升高。痊愈时疼痛减轻,红肿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皮下硬索。当侧支循环建立和再通时,硬索亦可能逐渐消失。因系浅静脉病变,血液回流一般不受影响。故不引起肢端水肿,若并发深静脉病变或累及静脉瓣时,则可能发生严重组织水肿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 (2)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主要累及浅静脉,而脑、肝、肾、肠系膜和肺等的深静脉亦可发生,但一般以下肢、臀和腹壁为常见。表现为节段性皮下硬索或硬结,有疼痛和压痛。相邻皮肤红肿,2~4周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而在另一条或另一段静脉又发生新的损害。于是一部分消退,一部分新发,以致几个部位存在不同期的损害。本病原因不明,但与两种疾病有密切关系:①它往往是潜在性内脏癌的早期表现,原发性内脏癌涉及胃,肺、胰和胆囊等部位,而与胰腺体和胰尾部癌的关系最为密切。②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密切关系,是其早期表现或整个病程中的一个阶段的临床表现,Behcet病的血栓性静脉炎也可能属于这一类疾病,不同的是后者深和浅的不同管径静脉均可发病,而前者主要是侵袭浅层中小静脉。 2.深静脉血栓形成按其发生部位和病情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小腿深部静脉,如胫后静脉和腓静脉等。机化的血栓可能引起局部静脉阻塞和炎症反应,由于血栓范围一般较小,炎症较轻,对血液回流也不大。其症状一般不甚明显。通常是在活动后感腓部肌肉沉重和疼痛,严重时有抽痛。少数患者在血栓向近侧扩展影响到主干静脉时才会有明显症状,如产生明显的组织水肿、局部症状和发热。特征性的表现是腓肠肌处疼痛和压痛。检查时将小腿伸直,足向背屈,腓肠肌内病变静脉受牵引而引起疼痛,称为Homan征。Homan征阳性、腓肠肌深部组织压痛(Neuhof征)和被动伸足或趾背屈引起小腿下部疼痛,均有助于小腿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另外,腓肠肌周径较健侧增大5cm以上,踝部轻度水肿伴浅静脉怒张,也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可两侧均发生,但不一定对称,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符合《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1] 。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产品名: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3*******)1mL ,隔日1次。治疗组自拟中药祛疣汤处方: 板蓝根30g 、生薏苡仁30g 、大青叶15g 、紫草 12 g ,红花12g ,杭菊6g ,每天1剂 ,水煎服。药渣煎水外洗患处 ,每天2次,7d 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对照组0. 1 %迪维霜适量外搽患处,每天2次,7 d 为 1 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观察疗效。两组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相关药物 ,局部应避免挠抓 ,饮食宜清淡 ,忌煎炸、香燥、海鲜、酒类、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并禁用化妆品。1.4 疗效标准 痊愈:皮疹全部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有少数色素沉着斑。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但未达到痊愈标准。有效:皮疹消退30%~69%。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 ,或治疗后皮疹无变化。凡治愈后3月内再次出现皮损者计为复发。2 结 果 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χ2=5.34 P <0.05 ) 。两组有效率比较亦有著性差异 (χ2=8.08 P <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随诊半年治疗组复发 3例 (6.82%) ,对照组复发 5例(14.71%),见表1。 3 讨 论 疣(verruca ,wart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等,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也被认为与HPV 感染密切相关。HPV 属乳头瘤病毒科,呈球形,无包膜,直径45~55nm ,具有72个病毒壳微粒组成的对称性20面立体衣壳。基因 组为7200~8000bp 的双链环状DNA ,分为早期区、晚期区和非编码区,早期区编码的蛋白与病毒持续感染和致癌作用有关。HPV 有100余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相关。本病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HPV 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并复制、增殖,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人群普遍易感,发病高峰为16~30岁,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此病。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BCG-PSN ),商品名迪苏,是卡介菌用加热 65℃的酸除去蛋白质后提取的有效成分,属多糖核酸类物质。为特异性细胞免疫增强剂,有效地激活巨噬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及捕获抗原物质的能力,促进 T 细胞增殖和提高分化速度,释放出大量淋巴细胞因子,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2-4]。主要表现在:(1)使巨噬细胞在感染区聚集;(2)增强巨噬细胞杀伤所吞噬的病毒能力;(3)产生新的巨噬细胞,杀伤衰老的和被感染的巨噬细胞。方中大青叶、板蓝根性苦味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有促进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促进免疫功能作用亦是其抗感染、抗病毒的重要机制[5]。红花活血祛瘀通滞;生苡仁微寒清热,利水渗湿健脾;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杭菊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化瘀之功效,达到治疗目的。自拟中药祛疣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扁平疣,其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参考文献 [1] 韩新峰,田元生,何英等.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M].郑州:河南 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40-341. [2]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304-305. [3] 芮耀城.实用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45.[4]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5.[5] 杨明贵.自拟消疣汤加减治疗扁平疣尖锐湿疣各90例[J].皮肤病 与性病,2005,27(1):28.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痊愈率(%)有效率(%) 治疗组443283172.7390.91对照组 34 16 6 9 347.0664.70 文献综述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张丽华 【摘要】本文综述分析了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认为输入药物的PH 值、渗透压、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患者自身的机体因素、操作技术等是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关键词】静脉炎;留置针;药物;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30-0158-03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100020) 静脉输液目前是急救护理中的抢救措施之一,但是易引起静脉炎。一旦发生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易造成医患纠纷。本文根据国内有关文献对输液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行文献综述。1 输液性静脉炎的评判标准[1] 静脉炎的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疼痛程度按WHO 数字分级法: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2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2.1 物理因素 各种机械原因均可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性反应。机械原因是指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7-06-09T13:35:17.5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春宁娟 [导读] 尽快发现,急速处理,还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最大化的减轻患者病痛,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宝鸡市岐山县医院胸外肿瘤外科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722400 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机械刺激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PICC置管病患100例分成两组进行观察,实验组和常规组,一组采取相关预防和护理对策,另一组正常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患病概率降低,已病者因处理及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仅能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抑制患者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带来的病痛。 关键词:PICC置管;血栓性静脉炎;预防及护理 引言: PICC技术是新引进的一种静脉输液技术,是静脉输液技术的总称,其主要是将管由外部的静脉穿刺进内部,然后留置在上腔静脉中,对于肿瘤病人的化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此技术操作工艺并不复杂,危险系数很低,操作一次就可以留置很长时间,对保护静脉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凡事都有两面性,PICC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是却伴随着很多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血栓性静脉炎就是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也是目前护理过程中的难点,科学合理的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 一、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PICC置管后引发的静脉炎有很多种,主要有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过敏性静脉炎,以及感染或受到药物刺激产生的静脉炎等。 1、机械性静脉炎:此种症状发病前的空窗期比较短,一般在PICC置管后三天 以内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导管直径及材料的选择不合适,一般如果穿刺部位在活动的关节处,如果导管的材质过硬,且管径不合适,加之病患每次活动都会给血管造成压力和摩擦力,反复作用后,血管的内膜就会被磨损,有炎症,最后促使了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 2、血栓性静脉炎:此症状发病的时间比较晚,一般都发生在PICC置管后期的 时候,此病的发生与病人的自身体质和化学刺激有关系,一般在PICC置管之前要将导管在相关的化学溶液里浸泡防治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PICC置管后降低了周围血液的流速,加之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而造成的,化学药品的刺激也会造成局部的炎症。因此病人在进行PICC置管后要适量的活动,切不可过量活动,那样会加速机械摩擦造成血管损伤严重,致使血栓静脉炎发生。另外如果导管穿刺不到位,也会造成静脉炎的发生。 3、过敏性静脉炎:此种症状相对来说,发生的情况比较特殊,且频率较低,一 般是由于患者对于PICC置管技术的导管产生过敏反应,而发生静脉炎。PICC导管是用高级的硅胶制成的,一般情况下人体对于其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但仍会有特殊的病患体质,对此种材料过敏,排斥经内部淋巴等细胞引起表皮产生反应,被我们称之为过敏性静脉炎。 4、在对患者进行PICC导管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遵守流程做无菌处 理,就会造成血管受到细菌刺激,而造成感染,发生炎症。此外,由于患者体质较弱,抵抗力降低,PICC导管过程中,血管受大量化学药品的刺激,再加上每种药物的渗透压的差异,给血管造成很大损伤,导致静脉炎。 二、试验资料与试验方法 1、资料:以国家相关法律以及技术文献作为理论基础“国家护理学研究”“护理杂志”等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找出相关知识“PICC置管技术”、“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 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等。 2、试验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防治及护理策略,将选取的100例应用PICC置管技术的病患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进行试验,对实验组的病患实施PICC置管后血管性静脉炎预防和护理措施。首先要组织专门的PICC置管静脉炎预防小组和护理小组,选一个小组总组长,然后在选择两个小组小组长。其次总组长组织组员学习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日常护理等相关的知识,提高小组人员的自身水平。最后,要经常组织小组成员开会,讨论PICC置管后病患的具体情况及实验成效。常规组正常治疗。 三、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实验的结果 实验组PICC置管病患,在置管后,经过专业小组人员的科学护理及预防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即使发生此类病症,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了病患的痛苦。且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 四、对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实验结果的讨论 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仅能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抑制患者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带来的病痛,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充分了解了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导管周边的血液流速减慢,肢体会出现浮肿现象,且伴有疼痛感,皮肤表层温度升高发红,尤其是穿刺的部位疼痛更是剧烈,在对导管进行消毒清洗时,受到阻挠。然后采取相关的预防护理促使,对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1、PICC置管前期的预防护理措施 首先在PICC置管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血管的承受力等,要仔细检查身体状况和调查以往病历,然后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导管,对导管的直径、柔韧度、和下管前浸泡药品的选择都要合理。导管的合理性对于PICC置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导管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目前PICC置管技术的实际的研究,证明了导管直径的大小,对静脉损伤有关系,直径越大,静脉所受到的压力就会越大,造成的损伤就会越大,从而使血管产生炎症,还会伴有血栓的形成,随着PICC置管时间的加长,血管炎症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造成静脉炎的发生。一般来说女性患者和老年患者,患有静脉炎的机率比较大,因为,女性的血管比较窄,容易受导管的影响,而老年患者,静脉通常比较细,还有通常都有血管硬化的情况,所以是患静脉炎的高危人群。因此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导管的直径进行选择,在材质上也要符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一般都选择弹性和亲水性比较好的导管,会较少其对血管壁的损伤。

55.血栓性静脉炎中医诊疗方案

血栓性静脉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颁布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1)有静脉曲张病史。 (2)沿下肢浅静脉走向,局部突然出现红肿、疼痛的索条状物。 (二)证候诊断 参照《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2015年)[1]。 脉络筋挛热瘀证:下肢青筋卷曲成团,病变筋脉红肿热痛,呈红肿硬索,肿痛,发热。舌质暗红,脉弦紧。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脉络筋挛热瘀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脉。 1.推荐方药:四妙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桃仁、生地、赤芍、当归、川芎、地龙、丹参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中医外治法: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金黄散外敷,用清茶调匀,薄薄涂于患处。 (二)西药治疗 规范应用改善静脉回流药物、溶栓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三)护理调摄要点 患者应卧床休息,制动;合理膳食,禁忌辛辣、油腻等;注重心理护理,及时告知本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心理。 三、疗效评价 参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一)评价标准 1.临床治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消失,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消退。 2.显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消失,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变软、变小。 3.有效:患肢发红、肿胀、灼热基本消失,疼痛减轻,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变

软。 4.无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无变化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和出院当天病情,按照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2015年) [J]. 河北中医,2016,38(1):151-16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 摘要】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给医护工作者的处置治疗带来难度。我们通过对产生静脉炎因素的研究,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大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炎护理 静脉炎是由于输入刺激性溶液,溶液浓度较高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静脉 导管时间过长,引起的局部静脉壁化学性或机械性伤害反应。它的出现不仅给患者 带来很大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甚至影响药液的输入而延误 治疗。几年来,我们注意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出现静脉炎35例,按美国静脉输 液护理学会所规定的静脉炎分级指标共分Ⅲ度,其中 I 度19例,Ⅱ度11例,Ⅲ 度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1~88岁。35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33例 治愈,2例死于原发病。 2 静脉炎产生的相关因素 2.1化学因素静脉内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及非生理性pH液体的输入均可能 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2物理因素各种机械原因均可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症反应。 2.3液体输入量及速度静脉输液量日大于1500ml时或输液速度大于血流速度,则静脉炎发生率会明显增高。 2.4 污染因素污染主要是指局部消毒不严、消毒液浓度不足、输液器污染、 针头污染、加药针管污染、配药后时间过长污染,而输液微粒污染最不容忽视。 2.5 机体因素机体抵抗力低下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静脉炎的预防 3.1 加强输注液体质量控制 (1)药物现配现用,稀释时应使其充分溶解。(2)在安 瓿开封时微粒极易混入药液,因此在锯安瓿前后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尽量一次性使用针头。(5)必要时,可选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及可来福 接头。 3.2 静脉的选择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 察的部位,尽量选用上肢静脉输液,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 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3.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和使用浓度以及正确的 使用方法,一次性输液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范围直径在5cm以上。留置针使 用前皮肤消毒范围一般大于8cm,并以透明贴膜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的皮肤以及 早发现静脉炎。 3.4 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护理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生理盐水 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 醇时,尽量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数;在穿刺前5min用湿毛巾热敷或用 硝酸甘油注射液外擦穿刺部位及穿刺部位近心端,也可将甘露醇加热至28℃左右;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 ml左右后,再行拔针或肝素盐水2~5ml封管。 3.5 控制液体输入量对长期计划执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尽量限制液体入量在每

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临床护理

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3-01-30T10:52:45.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伊文杰[导读] 对长期静脉注射的病人要合理而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伊文杰(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 150000) 【摘要】目的讨论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输入高渗液体或刺激性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肿胀,要经常巡视,一旦出现外渗外漏时,一定要更换部位输液。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对局部进行处理。对长期静脉注射的病人要合理而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注意保护静脉。【关键词】血栓性浅静脉炎护理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的静脉壁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进而继发血栓形成及管腔粘连闭塞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并且可以引起显著的不适和功能受限,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严重时可并发脓毒性静脉炎,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一、病因 常见的致病原因是化学性、机械性损伤以及感染。 1.损伤反复的静脉穿刺或静脉内留置导管作持续性输液,直接导致静脉壁创伤,形成血栓性炎症;静脉注射高渗性或刺激性药物时,血管内膜因药物的理化性刺激而受损伤及其周围组织可有渗出液,往往累及整条输液的静脉。 2.感染下肢静脉曲张时,静脉血的淤滞,踝部局部营养障碍,慢性感染,都可使静脉遭受缺氧及炎症作用而发生血栓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1.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肢体遭受直接外伤后,沿着静脉走行的相应区域出现触痛性条索状物,因静脉损伤后皮下出血,常可见到皮下淤斑。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可发生在静脉穿刺注射的部位,多数因注射刺激性或细胞毒性药物而引起,这是目前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类型。经静脉腔穿刺置管本身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者较少见,临床上表现为穿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热痛,通常持续数天或数星期,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 2.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在下肢曲张浅静脉腔内,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大隐静脉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常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血栓反应蔓延至踝部静脉壁和皮肤,可能发生显著皮下出血。基于细胞周围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在静脉淤积性溃疡附近的静脉曲张部位。 3.感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手术后、注射治疗后、损伤或放疗时,以及静脉曲张的隐匿性感染,是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重要因素。另一种特殊类型是脓毒性静脉炎,多发生在长期应用静脉内置管输液后,以静脉内化脓为其特点,常与脓毒败血症有关,是一个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 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其特征为浅静脉血栓反复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但最常见在下肢。为一处突然出现发红、条状或网状索条,病变处有压痛,全身反应不明显。 5.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Mondor病。系指前胸壁、乳房、肋缘和上腹部的浅静脉有血栓形成,并继发炎症反应。其特征为局部体检发现触痛、条索状结构,拉紧皮肤或抬高上肢时更为明显。 三、辅助检查 1.多普勒超声能发现浅静脉中的血凝块,并了解是否蔓延到深静脉。 2.顺行性静脉造影术能使静脉直接显像,直观地了解血栓的部位、形态和范围,以及侧支循环。X线片上可显示为:静脉内恒定的充盈缺损;造影剂在正常充盈的静脉内截然中断,在血栓近侧再显影;静脉主干不显影,远侧静脉有扩张,附近有丰富的侧支静脉。 四、诊断要点 1.症状体征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于下肢者,多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出现棕色条形表现,其下可触及索条。发生于胸腹壁及上肢者,多在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物。结合有输血、输液、外伤,牵拉伤病史,即可确诊。 2.辅助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的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病人。 2.手术治疗药物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行浅静脉高位结扎术,曲张静脉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待炎症消退后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 六、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病人有无外伤、感染史、长期输液史;有无出血性疾病。 2.身体状况 (1)局部:下肢发生胀痛的时间、部位;下肢肿胀和浅静脉扩张的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小腿皮肤温度和色泽有无改变。 (2)全身:非手术治疗期问有无出血倾向及治疗效果。 (3)辅助检查: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和形态等。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慢性溃疡、创面经久不愈有无引起病人的焦虑与恐惧;病人及家属对预防本病发生的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和麻醉方式。 2.患肢血液循环包括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颜色、动脉搏动有无异常。 3.康复情况局部切口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能否早期离床活动及正常行走。

【精品】血栓性静脉炎症状与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以下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诉述小腿肿痛,不能行走。检查小腿部的疼痛和压痛以及小腿轻度肿胀,Homans征呈阳性反应.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为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是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由于范围较小,常不影响血液回流,激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较轻,临床表现不明显,据Kakkar报道,约30%可在72h内自动消溶,45%持续转变为机化,25%自近段蔓延,累及主干静脉,亦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诉述全下肢肿痛,发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位于髂股静脉,发病率低于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为右侧的1—8倍,究其原因,为左髂总静脉解剖上受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及腔内的结构异常所致,1965年Cocket等将此类病变分析后首次提出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概念。此病临床症状明显,起病骤急。有疼痛和压痛,血栓在髂股静脉内激发炎症反应,可产生局部疼痛和压痛。有的病人在股三角区,常可扪到股静脉充满血栓所形成的条索状物.肿胀常很明显,一般大腿或小腿周径与健侧相差数厘米。有的可见代偿性浅静脉曲张.体温升高但多不超过38。5℃。 2)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为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静脉丛,上行蔓延,累及髂股静脉。此病具有下列临床特点:起病方式大都隐匿.症状开始时轻微,直到髂—股静脉受累,才出现典型症状,因此实际病变期比症状期长。足靴区营养性变化。 3)股青肿:最严重的类型,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只要患肢整个静脉系统包括潜在的侧支在内几乎全部处于阻塞状态,同时引起动脉强烈痉挛者,即形成股青肿.起病骤急,全身反应严重,体温多超过39℃,典型症状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 【摘要】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给医护工作者的处置治疗带来难度。我们通过对产生静脉炎因素的研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大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炎护理 静脉炎是由于输入刺激性溶液,溶液浓度较高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静脉导管时间过长,引起的局部静脉壁化学性或机械性伤害反应。它的出现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甚至影响药液的输入而延误治疗。几年来,我们注意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出现静脉炎35例,按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的静脉炎分级指标共分Ⅲ度,其中I度19例,Ⅱ度11例,Ⅲ度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1~88岁。35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33例治愈,2例死于原发病。 2静脉炎产生的相关因素 2.1化学因素静脉内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及非生理性pH液体的输入均可能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2物理因素各种机械原因均可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症反应。 2.3液体输入量及速度静脉输液量日大于1500ml时或输液速度大于血流速度,则静脉炎发生率会明显增高。

2.4污染因素污染主要是指局部消毒不严、消毒液浓度不足、输液器污染、针头污染、加药针管污染、配药后时间过长污染,而输液微粒污染最不容忽视。 2.5机体因素机体抵抗力低下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 静脉炎的预防 3.1加强输注液体质量控制(1)药物现配现用,稀释时应使其充分溶解。(2)在安瓿开封时微粒极易混入药液,因此在锯安瓿前后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尽量一次性使用针头。(5)必要时,可选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及可来福接头。 3.2静脉的选择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尽量选用上肢静脉输液,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3.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和使用浓度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一次性输液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范围直径在5cm以上。留置针使用前皮肤消毒范围一般大于8cm,并以透明贴膜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的皮肤以及早发现静脉炎。 3.4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护理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生理盐水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时,尽量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数;在穿刺前5min用湿毛巾热敷或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外擦穿刺部位及穿刺

下肢静脉血栓护理

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使原有病情加重,致残率增加。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DVT的发生,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医疗费用。 一、形成原因 1.静脉壁损伤:静脉损伤时,可造成内皮脱落及内膜下层胶原裸露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 2.血流缓慢:见于长期卧床、术中、术后、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及久坐不动等。 3.血液高凝状态:是最主要原因,见于妊娠、产后、术后、创伤、肿瘤组织裂解产物、长期服用避孕药,使血小板数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或者裂解的碎片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大片肺栓塞可致死应高度重视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二)活动卧床患者至少每2h翻身一次,鼓励并督促其在床上主动伸屈健侧下肢,做屈趾、屈背、内外翻以及足踝的翻转运动,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侧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三)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应避免在下肢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特别是下肢反复穿刺。静脉输液和采血宜选用上肢浅静脉,动脉采血可选用桡动脉穿刺。 (四)药物预防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栓形成。(速避凝)由于抗凝作用强,很少引起出血,不需要监测凝血酶时间等优点,在预防DVT上取得较好效果。常用速避凝2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在应用速避凝时应注射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有无过敏反应。 (五)严密观察DVT的症状对长期卧床患者护士应经常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褥疮,可用厚约10cm软枕垫于患肢下。 (二)溶栓护理溶栓治疗主要用尿激酶。尿激酶全身用药时通过周围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溶栓药物,用药剂量大,2个月以内活动性出血的脑卒中、未能控制的高血压等禁用此疗法。溶栓时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用药后2h观察患肢色泽、温度和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立即向医生汇报。溶栓后患者在翻身、床上活动时不宜太剧烈,防止坠床和跌伤,注意在饮食中添加蔬菜,防止便秘。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 1.饮食: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体位:术后抬高患肢30度,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3.活动:(1)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加强日常锻炼,促进静脉回流。(2)对于

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近年来,静脉输液的广泛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长期输液、输液浓度高、刺激性强和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不断提升,发生的局部静脉炎症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静脉炎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文将针对输液性静脉炎的特点详细阐述相关预防措施和治疗护理策略。 标签:输液性静脉炎;预防;治疗护理 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使患者饱受心理困扰,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对静脉炎的分类标准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1],临床表明通过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笔者现将相关预防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1.1血管选择措施在输液血管选择时要尽量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粗和便于穿刺观察的部位,特别是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应针对性的保护和护理静脉,避免在硬化受伤感染静脉上穿刺。 1.2高浓度药物输入措施以20%的甘露醇来说明高浓度药物的输入原则,首先是采用多条血管轮流使用,给与每个血管休息机会,避免只使用一条血管。静脉留置甘露醇输入原则上不能超过2次/d,如果需要1次/6 h,则需在套针上静注2 次,重新穿剌其他静脉上静注 2 次,最大程度减少静脉的刺激。 1.3化疗药物输入措施化疗药物具有较高的药物刺激性,在输液前需要进行诱导穿刺,保证化疗药物可以有效输入到血管内。在输液完成后要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对血管进行清洗,使药物充分进入循环系统,避免沉积在血管中对血管产生刺激,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4液体配置措施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锯安瓿前后均严格无菌操作,根据临床经验,侧孔针头将针头垂直插入安瓿底部抽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玻璃粒。此外,加药针头一般选择12号以下可以有效防止橡胶粒混入液体中,溶解药物必须完全溶解并消除药物结晶微粒。 1.5外周静脉留置管套措施首先在穿刺前需要检测留置针的包装和有效日期,对于过期或出现破损的针头严格禁用。穿刺过程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完成后予以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透明敷贴一般2 d更换1次,更换时要注意用碘酊和酒精对穿刺点周围8 cm的范围进行消毒[2],透明敷贴的使用对于静脉炎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1.6特殊患者的针对性措施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重患者的身体

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9-16T14:15:46.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3期供稿作者:张会霞 [导读] 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以炎症和血栓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状况。它可以发生在深静脉和浅静脉 黑龙江省伊春市红星林业局职工医院(153035)张会霞 摘要:血栓性静脉炎系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下肢深静脉。总结我院护理工作经验报告如下。 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护理 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以炎症和血栓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状况。它可以发生在深静脉和浅静脉。深静脉血栓症影响小静脉如小隐静脉,影响大静脉如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比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严重,因为它影响到了腿部肌肉系统的静脉,腿部肌肉系统的静脉负责腿部大部分静脉的流出。血栓性静脉炎是长期慢慢形成的,它可以导致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通常有自限性,且很少导致肺栓塞。血栓性静脉炎最开始的典型特点是局部的静脉炎,但是这种静脉炎很快地刺激了血栓的形成。静脉血栓的形成很少与静脉炎没有关系。 一、病因 当黏膜上皮改变导致血小板聚集,随之纤维蛋白原形成,包裹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和凝血酶聚集后广泛接触,因此血流缓慢的地方很快形成血栓。快速增大的血栓引发血管上皮的炎性改变,并导致纤维化。增大的血块可能部分或全部阻塞管腔,也可脱落并停留在体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可能是原发性,但是常继发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这些因素有长期卧床,外伤,手术、分娩,使用避孕药如雌激素。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更可能出现在以下疾病、治疗、外伤或其他因素中。 高凝状态——吸烟;系统狼疮抗凝物;抗纤维蛋白酶Ⅲ、蛋白C或S蛋白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雌激素的使用;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增生病和全身性感染。 内膜损伤——感染、静脉输液、外伤或者静脉穿刺。 肿瘤——肺部、卵巢、胰腺、胃、睾丸或者泌尿道。 手术——腹部、泌尿生殖器、整形外科或胸廓。 骨折——脊柱、骨盆、股骨或胫骨。 静脉淤血——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脱水、制动、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术后恢复期或中风。 静脉炎——贝切特病、高胱氨酸尿症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其他——妊娠或者以前的深静脉血栓症。 二、并发症 肺栓塞。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三、评估结果 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和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特点与炎症发生的部位和受影响静脉的长度有关。50%的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人可能无症状,但是其他病人主诉受累肢体有压痛、疼痛、发热、寒颤和不适。仔细完成身体各项检查,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检查结果显示受累肢体发红、肿胀、青紫。 部分患有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人可能有霍曼斯(氏)征(足被动屈曲时发生疼痛),但是该症状被认为是不可靠的。 阳性袖带征(向血压表套袖充气直至发生疼痛)可能在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病人的肢体中出现。 触摸受累肢体温度暧。 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病人可能无症状,部分病人主诉血栓部位有疼痛。 检查可以显示受累区域及周围发红、肿胀。 触摸受累肢体暧,病变静脉触之呈坚硬的条索状,并有触痛。 大量静脉受累可能引起淋巴腺炎。 身体检查可以帮助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病人进行确诊。最初发现受累区域发红,温暖,触诊或受压时疼痛。 四、诊断测验结果 诊断必须排除动脉阻塞型疾病,淋巴管炎,蜂窝织炎和肌炎。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根据身体检查,而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根据以下特征性检查结果。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显示特殊区域的血流减少,静脉血流受阻,尤其是髂静脉和股静脉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体积描记术显示受累区域远端循环不良,在诊断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时体积描记术比超声波检查更灵敏。静脉造影术可以明确诊断,显示充盈缺损和变向的血流。 4、D-二聚体结果显示非正常的高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反映了身体里血液凝块的形成和分解,但是,它并不能显示发生的部位和原因。 五、治疗 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受累肢体;保暖,受累肢体进行湿敷;止痛。急性期过后,病人可以下床走动,同时穿上静脉曲张用长筒袜(下床前穿上)。 冶疗包括使用抗凝血药(最初使用肝素;接着使用华法林)延长凝血时间。然而,术中抗凝剂必须停用,防止出血。部分特殊手术术后,尤其是腹部和骨盆手术术后,预防性地使用抗凝血药可以降低患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急性期过后,如果溶解血栓治疗引起出血的风险较小,则治疗中必须包括使用链激酶和尿激酶。 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很少将静脉完全阻塞,如果静脉完全阻塞,需要将静脉结扎、折叠缩短或切断。如果出现肺栓塞和体循环系统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