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数学课件

小学生数学课件

小学生数学课件

小学生数学课件

课件可以节约时间,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清晰透彻的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生数学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小学生数学课件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重点】

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师准备】

PPT课件、三角尺。

【学生准备】

各类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量角器、剪刀、活动记录表等。

小游戏:猜一猜藏在信封后面的是什么三角形?

预设生1:第一个是直角三角形。

生2:第二个是钝角三角形。

生3:第三个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师:我们在猜三角形的时候,看到一个直角,就能断定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看到一个钝角,就能断定它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看到一个锐角,就判断不出来是哪种三角形。看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

一个钝角,为什么画不出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呢?

揭示课题:三角形的这三个角究竟存在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

创设的不是生活中的情境,而是数学化的情境。有的学生认为一个三角形中可能会有两个钝角,还有的提出等边三角形中可能会有直角,这两个问题显现出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学生用已经学的三角形的特征只能解释“不能是这样”,而不能解释“为什么不能是这样”。这样引入问题恰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例6,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1.介绍内角、内角和。

出示一个三角形。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在哪?谁上来给同学们指一指。

(学生上台指)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那么谁来说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

预设生: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把它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

师:计量内角和的单位是度,可以估计一下,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有可能会是多少度?把你的'猜想也写在本上。

(学生自己写一写)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探究用哪些方法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2.确定研究范围。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黑板上这一个行不行?

预设生:不行。

师: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

预设生:太麻烦了。

师:请你想个办法吧!

(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哪几类三角形,就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这个问题) 预设生:可以研究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

形。

3.动手操作实践。

师:请每个学习小组拿出课前制作的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先找到三个内角,把每个角标上序号。

师:先试着研究自己的三角形,然后再共同研究小组里其他同学的三角形,看看各种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动手操作试验,在小组中讨论问题)

4.汇报交流。(预设约15~20分)

(1)测量的方法。

预设生:我们组是采用测量的方法,三个角的度数加在一起大约是180°。

师:直接量的方法挺好,虽然测量有误差,不准,但我们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只能在180°左右,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180度呢,谁还有别的方法?

(2)剪拼的方法。

预设生:我们组采用的是剪拼的方法,把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们认为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

师:能想到这个方法不简单,拼成的看起来像平角,到底是不是平角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教师和学生剪一剪、拼一拼)

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了一起,拼成了一个大角,角的两条边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呢?看起来挺像的,但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有时会差一点点,谁还有别的方法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

(3)折拼的方法。

预设生:我们组采用的是折拼的方法,通过折,然后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们组也认为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

师:我们要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实际上就是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一起,像剪和折的方法,看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是不是180度,都是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解决的问题。

师:这三种方法都不错,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时会有误差,不太有说服

力。想一想,你还能不能借助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想办法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4)演绎推理的方法。

(借助学过的长方形,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认为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演示课件: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内角和等于360°,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180°)

师:这种方法避免了在剪拼过程中操作出现的误差,非常准确地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5.验证猜想。

师:请学生把刚才研究的三角形举起来,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三类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那就可以说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这个结论和课前刚才知道的或猜的一样吗?

预设生:是一样的。

6.进一步感受。

(1)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个小三角形。

师:内角和是多少度? 预设生:180度。

再出示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

师: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预设生:180度。

(2)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演示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可以不断变化的三角形)

师: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化?

预设生:三个角的度数都在变化,内角和却总是不变的。

师: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预设生: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关系,都是180度。

7.巩固练习。

选一选。

(1)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00°,一个底角是( )。

A.140°

B.40°

C.55°

(2)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5°,另外的两个角可能是( )。

A.95°,20°

B.45°,80°

C.65°,60°

【参考答案】(1)B (2)A

[设计意图]

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探究和组内交流,实现对多种方法的体验和感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到方法,分享经验,更重要的是领悟到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探究的过程比探究获得的结论更有价值。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9页“练习十六”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课件(通用7篇)

小学数学课件(通用7篇) 小学数学课件1 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小学生数学课件

小学生数学课件 小学生数学课件 课件可以节约时间,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清晰透彻的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生数学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小学生数学课件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重点】 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师准备】 PPT课件、三角尺。 【学生准备】 各类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量角器、剪刀、活动记录表等。 小游戏:猜一猜藏在信封后面的是什么三角形? 预设生1:第一个是直角三角形。 生2:第二个是钝角三角形。 生3:第三个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师:我们在猜三角形的时候,看到一个直角,就能断定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看到一个钝角,就能断定它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看到一个锐角,就判断不出来是哪种三角形。看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

一个钝角,为什么画不出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呢? 揭示课题:三角形的这三个角究竟存在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 创设的不是生活中的情境,而是数学化的情境。有的学生认为一个三角形中可能会有两个钝角,还有的提出等边三角形中可能会有直角,这两个问题显现出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学生用已经学的三角形的特征只能解释“不能是这样”,而不能解释“为什么不能是这样”。这样引入问题恰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例6,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1.介绍内角、内角和。 出示一个三角形。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在哪?谁上来给同学们指一指。 (学生上台指)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那么谁来说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 预设生: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把它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 师:计量内角和的单位是度,可以估计一下,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有可能会是多少度?把你的'猜想也写在本上。 (学生自己写一写)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探究用哪些方法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2.确定研究范围。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黑板上这一个行不行? 预设生:不行。 师: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 预设生:太麻烦了。 师:请你想个办法吧! (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哪几类三角形,就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这个问题) 预设生:可以研究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第一文库网万,10个一百万 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 率是“十” 整数部分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 数字表示 (100001000100101)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 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 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7、表示物体个数:123456…….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 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 在几何中,长方形(又称矩形)定义为四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即是说所有内角均为直角。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的周长,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活动记录单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 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 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 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小学的数学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

小学的数学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 小学的数学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 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5、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成人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小学生数学课件三年级8篇

小学生数学课件三年级8篇 小学生数学课件三年级8篇 数学课件是很有必要的。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生数学课件三年级,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生数学课件三年级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看法。 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比较。 说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的主线是:摸球实验——机智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述生活现象。从摸球实验入手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游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游戏,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

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机智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知识从纸上延伸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习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 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系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在如何突破重难点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测结果是什么?再实践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测是否一致。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从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开始,又摸球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树立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从而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在练习时又创设了小明这个小朋友的一些活动,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如天气,上街等情境,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最后,你能用今天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吗?因为学生学习了知识就可以用,所以学生参与的特别积极,也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 本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一开始的个别人摸球,得出一定性和可能性,再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从学生摸到黄球和白球次数的不同,来猜测盒中的黄球和白球的多少,再到验证猜测是否准确,从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个结论。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后,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特定的词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通用7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通用7篇)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欢迎阅读!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例的意义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出示情境图,(课件演示) (1)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2)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3)“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4)写出它们的长和宽的比,求出比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教室里的国旗:(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说明:我们看到这两个的长宽比的

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也可以这样表示:出示比例的分数写法。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上面图中的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说出能够组成的比例。 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归纳发现的规律 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4.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出示表格来比较。)比是两个数相除的式子;而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四个数。 教师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5.做一做。 完成课文“做一做”。 第1题。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说一说 (4)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强调:本课主要利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第2题。 (5)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6)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6.课堂小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1 本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位置(一)新授课新授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

三年级数学课件人教版(通用12篇)

三年级数学课件人教版(通用12篇) 三年级数学课件人教版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53+6= 85-5= 67+9=

20+40+3000= 900-700+80= +60= 80-60+200= 101+400+50= 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73-6= 300+20 900- 360 480 520 790 210(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零一几十的数。 73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1+30=930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个 3 8 0 + 5 1 5 0 9 3 0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小学数学获奖课件ppt

小学数学获奖课件ppt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直接干扰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学数学获奖课件ppt,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中有关“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三阶段在五年级下册认识单位“1”,认识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根底之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学习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方法。本课时内容不仅为本单元学习几分之几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根底,也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了根基。因此,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直接干扰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从分数的份数定义入手,始终关注每份和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强调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从而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教学上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由于分的是一些具象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他们比较关注表示的个数与总个数的关系,而忽略了表示的份数与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因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知识逻辑的“序”和学生认知的“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假设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②使学生能用几分之一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相应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小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说说对教材的熟悉 “分数的初步熟悉”选自九年义务训练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分数的初步熟悉”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一些整数学问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熟悉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由于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承受起来比拟困难,不简单一次学好。所以,去年以前的老教材这局部内容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九年义务训练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从去年秋天的教材才安排在四年级第七册75-76页,这也是由于熟悉到分数的理解较抽象的原因而做的新调整。分数的学问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熟悉几分之一”。熟悉几分之一是熟悉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1——例5借助实物演示(如可能我也预备课件)和学生所熟识的详细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学问打下的根底。教学大纲对这一局部学问的要求是:初步熟悉分数,会读,写简洁的分数。教师们常简单无视这局部内容,认为它太简洁,简洁是我们对它浅薄的理解,实际上它较难理解。例如有一次在学了这局部内容有一个考

试题是这样的,15的三分之二是多少,很多教师认为这是分数乘法,要到六年级才学,实际上这题没有超标,也是考验我们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假如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做出这题是特别简单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局部内容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一个外表现象上,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 依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学生初步熟悉几分之一,了解详细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洁的分数,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看、比拟,培育学生抽象、概括的力量。 (3)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启发学生制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熟悉几分之一时,形成感知的概念,充分发挥表象在熟悉分数概念中的桥梁作用。 教学难点: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局部。 二、说说这节课的教法: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究,猎取学问,到达最终的学习目的。依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动身,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练习内容自制教具帮助教学,帮忙学生理解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加学生的感知力,熟悉几分之一。

数学三年级冀教版课件

数学三年级冀教版课件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一种工具。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冀教版数学三年级课程教师们开发了一套相应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本文档将介绍这套数学三年级冀教版课件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二、课件内容 1. 数的认识 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这一模块中,课件通过图形、数字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0-99的整数,并学会用中文和阿拉伯数字表示。同时,课 件还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规律,并进行游戏和实例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2. 完成算式 这一模块主要通过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对数字计算的敏感性和灵活性。课件采用互动的方式,结合游戏和实例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并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算式的运算。

3. 排列与组合 排列与组合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图形、实物和数字的组合,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排列和组合的含义,并通过训练和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4. 长度和重量 掌握长度和重量的计量是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课件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对比,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和重量的基本单位,并学会使用相应的量词进行度量。同时,课件也提供一些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测量能力。 5. 时钟和时间 学习时钟和时间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计算。课件通过模拟时钟和例子的展示,帮助学生学会读写时间,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6. 图形与图形 图形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课件通过展示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进行图形的拼凑、变换和分类操作。 三、课件使用方法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课件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下载课件文件,保存到电脑或其他设备中。 2.打开课件文件,选择所需的课程模块。 3.按照课件页面上的指示,依次完成各个小节的学习内容。 4.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观看课件中的动画、实例演示和游戏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完成课件上的练习题和作业,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6.如果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或同学求助,或者查阅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优质课课件

小学数学优质课课件 小学数学优质课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2.情感目标: (1)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2)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具准备:各种水果卡片(每组9张),各种铅笔(每组各8支)。 教具准备:各种文具盒、各种玩具、各类书、若干个瓶子。 教学策略选择: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学生对单一标准分类生活中接触的较多,不必教学一课时,可把这两部分内容合并为一节课来上,重点放在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这块内容上。同时,我认为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因此,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怎么分,孩子就怎么分的幼儿分类水平上,而应重点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根据这一要求,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取材,让学生能较快的从事物的大小、形状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标准。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中提出不同的标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他的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学习单一分类) 1.【设计意图:学生6人一组,教师在上课前两分钟在讲台上倒出各种杂物(瓶子、文具盒、玩具、书各若干件),让学生感受到教室讲台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2.引出分类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你看现在在我们的讲台上堆放了许多东西,你们瞧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师:这些东西放在这里,好不好?为什么?(生:乱七八糟、不舒服等。) 师:那你说该怎么办好呢?(生:把东西分类堆放好;文具一类、玩具一类、书一类、瓶子一类。) 师:谁愿意上来把这堆东西分类摆放好?(请四位学生上来整理。) 师:现在的讲台与刚才的讲台比有什么不同?(生:舒服了,整齐了、美观了。) 师:是呀,这样一分,看过去就非常得整齐。刚才,我们把一大堆的杂物按照同一类物品为标准对他们进行了分类。其实我们还可以给同一类物品进行分类,比如说这堆瓶子,我们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学习不同标准分类) 1.【设计意图:预先把第39页的“做一做”进行了改编,并用彩色卡纸做成水果卡片。把原来同一形状都是同一底色的(如三角形都是绿色的),改为同一形状,底色却不同的(如三角形有绿色、红色和黄色,另两种形状也各有三种颜色)。并把制作的9张卡片放在1个大信封里,让6人小组的小组长保管。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把水果卡片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次分类,从而使分类过程不断地细化,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然后再通过分铅笔,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件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课件北师大版 信息的误导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1.例1。 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拟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局部的详细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 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展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详细的统计信息,才能防止做出错误的判断。 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展比拟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根底上重点进展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说明以下两点:(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2)不要被统计图外表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根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根本性质化简比。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展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展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小学生数学小数课件

小学生数学小数课件 小学生数学小数课件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白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用具: 米尺、标价牌、磁铁、小黑板(书中表格、练习) 教学过程: 一、引出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

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 文具盒15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师:左边的这组数48、15、3,都是我们学过的,它们都是整数,你还能举出整数的例子么? 3、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都有个小圆点。 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二、认识小数: 1、读小数 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课件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课件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课件 加减法是小学数学学习最基础的内容,小学数学加减法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课件,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还记得什么是加法吗?减法呢? 预设: 学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学生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出示:妈妈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一段长83厘米,另一段长59

厘米。 教师:你能根据妈妈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 学生1: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83+59=142(厘米)。 学生2:两根绳子相差多少厘米?83-59=24(厘米)。 3.教师:这两道都是整数加减法的题目,你能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学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学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4.教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般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小数加法 出示: 预设: 学生1: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求一共花了多少元? 学生2: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2)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 预设:

最全面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ppt课件(精华版)

小学数学运算顺序L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3.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第一级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6.第二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1/2 ) 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 一位进一。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 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 加起来。 4.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 位上不够商1 ,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

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2/2 )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镑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1.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