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辅导知识讲座(一)

一、在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代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无论科技文明和社会生产,还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在不断变化更新。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要适应如此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只有通过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现代教育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的全面的整体的生成,即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心理素质是素质的核心成分,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2、年龄特点的需要。

小学时期是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教育都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很多,如: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学习疲劳问题;厌学逃学问题以及问题行为等,如果我们在这一时期中能够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将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和行为,并有益于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应该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

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两条主线、一个氛围和两个结合。

●两条主线:

1、个别辅导:分为两种形式:(1)在辅导室中一对一进行辅导;(2)班主任随班个案跟踪辅导。

2、团体辅导:也分为两种:(1)班级团体辅导;(2)小组团体辅导。

●一个氛围:全员参与,全程渗透。

全员参与包括:

(1)班主任参与。(心理辅导老师要和班主任做好沟通。但心理辅导老师要把握好保密的范围、时限,哪些要保密,哪些可以不保密,哪些可以共同保密。)

(2)学科老师参与。(这一点和大家都有关系,我讲得稍微具体一点: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任课老师,教师的教学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智育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将心理学理论利用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心理教育不是某一个教师的责任,而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心理教育只用一堂课是达不到目的的,而应该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让学生不光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使学科教学和学校的心理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通过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真正提高各学科的质量和效益。每位教师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应特别注重课堂心理环境的改善。这种心理环境的改善,首先要在课堂中努力建构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应是一种基

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管理与服从”、“权威与听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训示”、“告诫”甚至“塑造”。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学生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心理怎么能健康地发展呢?其次,改善心理环境要努力促进语言交往由物性向人性的转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多半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而在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告诉式”、“指令性”语言占了很大的比重,试想一下,在这样一种工具性极强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兴趣、情感、积极性都不可能得到激发。只有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将这些“告诉式”、“指令性”语言转换为“协商性”、“激励性”语言,将语言交往由“物性”转向“人性”,才能使语言真正作用于人的心灵,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职员和工作人员参与。(绝对不能和学生吵架)

(4)家长参与。(两头抓好:课堂、家庭。因为家庭是学生问题的根源所在)

●两个结合:

1、德育工作与心育结合。(生活德育主张:学生是道德生成的主体,学校德育应努力改善教育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努力改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亲历于实践;努力改革教育评价,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成长。生活德育认为:为学生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心理环境的改善最为重要。这就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了起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并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情感、信念和意志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道德的生成。同时,通过心理辅导为德育扫除心理上的障碍。)

2、新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核心理念都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三、优化和营造开展心理辅导的环境和氛围。

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过程中能不能使每个学生的人格都得到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给他们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环境和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因为它可以净化和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以心灵感染和教育,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健康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

1、加强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有当这样一种职业道德规范成为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自觉的教育行为时,那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谐氛围才能真正形成。

2、以活动促发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有着其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基础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活动的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感悟、体验、认识、践行、收获。以活动促发展,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使他们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3、进行个别辅导。开放“开心小屋”,进行个别辅导。由于学生心理的独特性和环境的差异性,造成的心理障碍也有其特殊性。所以采取个别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矫治和疏导各种心理障碍是一项必需的工作。我们学校决定设立“开心小屋”的心理活动室和咨询室,努力为学生开辟一个娱乐游戏,说心里话,排除心理障碍,解决学习困难的天地。

4、开展班级活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师生、生生互动的心理辅导活动,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活动后的反馈,并注意积累个案。

四、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重构教师的学生观。

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本性向善的。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

2、绝对地尊重每一个学生。(没有商量的余地)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人有三个层次的需要:(1)低级层次的需要(生存的需要);(2)中级层次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关怀的需要);(3)高级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低级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有高层次的需要,低级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立刻自动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发展性需要。

●尊重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为。教师必须认真检点自己与学生相处中的每一言、每一行,不可恣意妄为。

不尊重学生的常见表现——

1、情绪失控

2、恶言相向

3、侮辱人格

4、态度粗鲁

5、小题大作

6、神情冷酷

7、杀一儆百

8、唠唠叨叨

9、咄咄逼人

10、处事专断

●尊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倾听和沟通。教师应该“蹲下来”,用一颗童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用青少年的视野看世界,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要有“同理心”。教师的同理心是与学生沟通的基础,同理心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去感知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能有效地将这些感知传递给对方,使对方感到得到了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但同理心不等于了解,不等于赞同对方的行为和观点,也不等于同情。比如:一位学生说:“XX同学老喜欢在课堂上向我做鬼脸,我很讨厌他,我以后不跟他玩了。”这位学生他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所以才来找老师。这时教师就该先对他表达同理心,老师可以说:你不喜欢他这样对待你,所以不想跟他玩了,是吗?或者问:你不希望他上课这样对待你,所以你觉得很恼、很烦,是这样吗?在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后,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如:那你觉得怎么做好呢?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但教师在表达同理心时要有基本的立场,那就是:(1)对学生能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深的信任感;(2)能由衷地、开放地接纳对方的情感;(3)能意识到情感是能够转

移、化解、消融的;(4)能由衷地帮助对方但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5)能接纳对方的情绪但不沉溺(或陷入)情感的旋涡;(6)能帮助对方从表面进入到深层,帮助对方看到自己的盲点。比如:有一学生下课后上来告诉老师:老师,上课时您对XX同学批评错了,他没有说话。这时老师该怎么办呢?在事情没深入调查清楚前,教师就不能妄下断言,但是可以先对他说:谢谢你直率地向老师表达你的看法。或说:谢谢你对班集体上课学习纪律的关心等。

●尊重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师坚信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才能坚持对学生“高度尊重、适度要求、适时引导”,努力张扬学生的向善本性,变“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

“高度尊重”要以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观点为基础。

“适度要求”是指克服传统德育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泛政治化”倾向。

“适时引导”是指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加以及时的引导。

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1、表达理解

2、平等商讨

3、避免争论

4、禁绝体罚

5、注意倾听

6、给人面子

7、就事论事

8、口有遮拦

9、引导自律

10、提供帮助

3、接纳学生的差异。

●差异是绝对的。差异来自于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的共同作用。只有理解学生的差异,才能从本质上做到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现代辅导理念和传统教育观念最大的区别所在(“差生”实际上是差异的表现,“消灭差生”实际就是要消灭差异,不能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全优发展”或“平均发展”)。

●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对学生的差异并不是持一种尊重的态度,而是表示着某种歧视。

截至2000年,在中国现有的3亿学生当中,被全国各类学校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到5000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总人口。

对“差生”的歧视大致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在座位安排上歧视“差生”。

二是在课堂提问上歧视“差生”。

三是在作业批改上的歧视。

四是在班级活动安排上的歧视。

五是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处理上的不平等。

六是分班上的歧视。

如:学习障碍本来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差异性的正常表现,但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甚至变本加厉的现实环境中,学习障碍往往成了“选拔——淘汰”教育的重要标准。

●学校应试教育压力的直接承受者是教师。教师心理压力的积聚往往会使他们失去常态下本来可以保持的教育理智,抑制他们原本潜能无限的教育智慧,并使他们在学习障碍学生面前变得焦躁不安、缺乏耐心。而所有这些,又必然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态度言语转化为学习障碍学生的新的心理矛盾,使得他们倍感痛苦、失望和孤立无援。

●所以,“接纳学生的差异”在操作上的含义就是要绝对地尊重后进学生的人格,要倾听后进学生的内心的困惑与苦恼,要给后进学生以更多、更及时的理解、关爱和帮助。

总之一句话,接纳学生差异就是要善待后进学生。

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个体。他们今天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成长中的问题。因此,不必恨铁不成钢,也不可操之过急。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质中有一种发展的趋势,如果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以及自我实现的强烈需求,人的才能将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愿意学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学好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可能性,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性。

●但是,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不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静止的眼光是对学生发展的最大束缚。在教

师异样的眼光中,那些“差生”将永无翻身之日,甚至会使他们终身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

1、心理分析疗法。

2、行为疗法。

3、来访者中心疗法。

4、交互分析疗法。

5、理性情绪疗法。

6、完形疗法。

7、现实疗法。

六、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

1、学会倾听。

2、注意距离。

3、注意角度。

4、注意高低。

5、注意语言上的呼应。

6、注意自己和对方的用词和声音。

7、要注意对方的肢体语言。

总之,心理辅导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更重要的是防治,使学生能够提高心理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坚强

的意志品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既有其内因的决定作用,又有外界的影响作用,因此,进行心理辅导不能只面对学生,应该首先从教师的素质抓起,因为在开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以精湛的学识和教学艺术启迪学生智慧,而且还要成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医师”。我们老师在平时的理论学习中也要多注意这方面的学习积累,以便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3)职员和工作人员参与。(绝对不能和学生吵架)

(4)家长参与。(两头抓好:课堂、家庭。因为家庭是学生问题的根源所在)

●两个结合:

1、德育工作与心育结合。(生活德育主张:学生是道德生成的主体,学校德育应努力改善教育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努力改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亲历于实践;努力改革教育评价,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成长。生活德育认为:为学生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心理环境的改善最为重要。这就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了起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并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情感、信念和意志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道德的生成。同时,通过心理辅导为德育扫除心理上的障碍。)

2、新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核心理念都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三、优化和营造开展心理辅导的环境和氛围。

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过程中能不能使每个学生的人格都得到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给他们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环境和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因为它可以净化和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以心灵感染和教育,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健康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

1、加强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有当这样一种职业道德规范成为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自觉的教育行为时,那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谐氛围才能真正形成。

2、以活动促发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有着其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基础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活动的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感悟、体验、认识、践行、收获。以活动促发展,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使他们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3、进行个别辅导。开放“开心小屋”,进行个别辅导。由于学生心理的独特性和环境的差异性,造成的心理障碍也有其特殊性。所以采取个别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矫治和疏导各种心理障碍是一项必需的工作。我们学校决定设立“开心小屋”的心理活动室和咨询室,努力为学生开辟一个娱乐游戏,说心里话,排除心理障碍,解决学习困难的天地。

4、开展班级活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师生、生生互动的心理辅导活动,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活动后的反馈,并注意积累个案。

四、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重构教师的学生观。

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本性向善的。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

2、绝对地尊重每一个学生。(没有商量的余地)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人有三个层次的需要:(1)低级层次的需要(生存的需要);(2)中级层次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关怀的需要);(3)高级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低级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有高层次的需要,低级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立刻自动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发展性需要。

●尊重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为。教师必须认真检点自己与学生相处中的每一言、每一行,不可恣意妄为。

不尊重学生的常见表现——

1、情绪失控

2、恶言相向

3、侮辱人格

4、态度粗鲁

5、小题大作

6、神情冷酷

7、杀一儆百

8、唠唠叨叨

9、咄咄逼人

10、处事专断

●尊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倾听和沟通。教师应该“蹲下来”,用一颗童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用青少年的视野看世界,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要有“同理心”。教师的同理心是与学生沟通的基础,同理心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去感知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能有效地将这些感知传递给对方,使对方感到得到了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但同理心不等于了解,不等于赞同对方的行为和观点,也不等于同情。比如:一位学生说:“XX同学老喜欢在课堂上向我做鬼脸,我很讨厌他,我以后不跟他玩了。”这位学生他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所以才来找老师。这时教师就该先对他表达同理心,老师可以说:你不喜欢他这样对待你,所以不想跟他玩了,是吗?或者问:你不希望他上课这样对待你,所以你觉得很恼、很烦,是这样吗?在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后,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如:那你觉得怎么做好呢?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但教师在表达同理心时要有基本的立场,那就是:(1)对学生能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深的信任感;(2)能由衷地、开放地接纳对方的情感;(3)能意识到情感是能够转移、化解、消融的;(4)能由衷地帮助对方但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5)能接纳对方的情绪但不沉溺(或陷入)情感的旋涡;(6)能帮助对方从表面进入到深层,帮助对方看到自己的盲点。比如:有一学生下课后上来告诉老师:老师,上课时您对XX同学批评错了,他没有说话。这时老师该

怎么办呢?在事情没深入调查清楚前,教师就不能妄下断言,但是可以先对他说:谢谢你直率地向老师表达你的看法。或说:谢谢你对班集体上课学习纪律的关心等。

●尊重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师坚信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才能坚持对学生“高度尊重、适度要求、适时引导”,努力张扬学生的向善本性,变“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

“高度尊重”要以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观点为基础。

“适度要求”是指克服传统德育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泛政治化”倾向。

“适时引导”是指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加以及时的引导。

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1、表达理解

2、平等商讨

3、避免争论

4、禁绝体罚

5、注意倾听

6、给人面子

7、就事论事

8、口有遮拦

9、引导自律

10、提供帮助

3、接纳学生的差异。

●差异是绝对的。差异来自于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的共同作用。只有理解学生的差异,才能从本质上做到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现代辅导理念和传统教育观念最大的区别所在(“差生”实际上是差异的表现,“消灭差生”实际就是要消灭差异,不能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全优发展”或“平均发展”)。

●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对学生的差异并不是持一种尊重的态度,而是表示着某种歧视。

截至2000年,在中国现有的3亿学生当中,被全国各类学校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到5000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总人口。

对“差生”的歧视大致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在座位安排上歧视“差生”。

二是在课堂提问上歧视“差生”。

三是在作业批改上的歧视。

四是在班级活动安排上的歧视。

五是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处理上的不平等。

六是分班上的歧视。

如:学习障碍本来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差异性的正常表现,但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甚至变本加厉的现实环境中,学习障碍往往成了“选拔——淘汰”教育的重要标准。

●学校应试教育压力的直接承受者是教师。教师心理压力的积聚往往会使他们失去常态下本来可以保持的教育理智,抑制他

们原本潜能无限的教育智慧,并使他们在学习障碍学生面前变得焦躁不安、缺乏耐心。而所有这些,又必然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态度言语转化为学习障碍学生的新的心理矛盾,使得他们倍感痛苦、失望和孤立无援。

●所以,“接纳学生的差异”在操作上的含义就是要绝对地尊重后进学生的人格,要倾听后进学生的内心的困惑与苦恼,要给后进学生以更多、更及时的理解、关爱和帮助。

总之一句话,接纳学生差异就是要善待后进学生。

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个体。他们今天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成长中的问题。因此,不必恨铁不成钢,也不可操之过急。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质中有一种发展的趋势,如果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以及自我实现的强烈需求,人的才能将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愿意学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学好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可能性,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性。

●但是,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不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静止的眼光是对学生发展的最大束缚。在教师异样的眼光中,那些“差生”将永无翻身之日,甚至会使他们终身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

1、心理分析疗法。

2、行为疗法。

3、来访者中心疗法。

4、交互分析疗法。

5、理性情绪疗法。

6、完形疗法。

7、现实疗法。

六、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

1、学会倾听。

2、注意距离。

3、注意角度。

4、注意高低。

5、注意语言上的呼应。

6、注意自己和对方的用词和声音。

7、要注意对方的肢体语言。

总之,心理辅导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更重要的是防治,使学生能够提高心理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既有其内因的决定作用,又有外界的影响作用,因此,进行心理辅导不能只面对学生,应该首先从教师的素质抓起,因为在开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以精湛的学识和教学艺术启迪学生智慧,而且还要成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医师”。我们老师在平时的理论学习中也要多注意这方面的学习积累,以便在自己

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的一段话:本质上,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方式或一种媒体。凡是教育工,都有辅导的责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更是辅导的中坚,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打从上午七点多钟学生进到学校,到下午三、四点钟学生放学回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叫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灵魂”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灵世界,只有人的心理活动无时无刻不与生命同在。

人的“灵魂”既无法设计,也无法塑造;而人的“心理活动”却不仅有可循的规律,而且有无尽的发展。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他生活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并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

2009年9月4日

3、进行个别辅导。开放“开心小屋”,进行个别辅导。由于学生心理的独特性和环境的差异性,造成的心理障碍也有其特殊性。所以采取个别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矫治和疏导各种心理障碍是一项必需的工作。我们学校决定设立“开心小屋”的心理活动室和咨询室,努力为学生开辟一个娱乐游戏,说心里话,排除心理障碍,解决学习困难的天地。

4、开展班级活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师生、生生互动的心理辅导活动,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活动后的反馈,并注意积累个案。

四、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重构教师的学生观。

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本性向善的。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

2、绝对地尊重每一个学生。(没有商量的余地)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人有三个层次的需要:(1)低级层次的需要(生存的需要);(2)中级层次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关怀的需要);(3)高级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低级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有高层次的需要,低级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立刻自动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发展性需要。

●尊重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为。教师必须认真检点自己与学生相处中的每一言、每一行,不可恣意妄为。

不尊重学生的常见表现——

1、情绪失控

2、恶言相向

3、侮辱人格

4、态度粗鲁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3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讲座3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一、学习方面: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没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教师不屑回答自己的问题;无机会表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等。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学取笑、挖苦;因身体条件所限未能参加有关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等。 三、人际关系方面: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等。 四、兴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许自己参加社团活动;自己的爱好得不到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屈;教师、同学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心制订的学习计划常常不能落实;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 当人处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反应,引发出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人们个性心

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反应呢? (1)情绪方面:挫折常常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2)理智方面:接二连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学生的心智活动,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时滞缓、刻板,缺少灵活性、独创性。这些学生往往把失败归咎于他人,并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减轻心理压力。如:踢输了球,便抱怨场地不标准;害怕与人交往,就说别人对自己不热情。 (3)自信方面:由于学习上的频繁挫折,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担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放弃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会使一些学生变得悲观失望、沉默孤独、抑郁寡欢、不愿交往、不好竞争,或表现出暴躁、易怒,喜欢挑衅等等。 (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常常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呼吸急促、出汗、脸红、神情恍惚、食欲减退、失眠、健忘,以及轻度的身体疾病等等。 (6)行为方面:挫折情境常常使学生表现出直接或转向的攻击性行为。学习上的挫折常常导致学生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等。自尊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常常使学生作出破坏对方财物、偷窃、讽刺挖苦别人、打人、骂人等行为。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三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三篇 篇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我们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

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三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三篇 篇一: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打开心灵的快乐频道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老师,来自***。你们可以叫我XX姐姐。XX姐姐特别喜欢交朋友,今天来到三(1)班就是想和大家做朋友。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大风吹”。注意听游戏规则哦!XX姐姐说“大风吹,大风吹,吹戴红领巾的同学”,这时候戴红领巾的同学起立鼓掌,会了吗?好,那我们一起来玩这个小游戏。(做游戏) 大家喜欢这个小游戏吗?那你们想和我做朋友吗?那谁愿意成为我的第一个朋友呢?请你来做个自我介绍。还有吗?(学生做自我介绍) 谢谢大家!这么短的时间我就认识好几位朋友了!其他同学也不要着急,我们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分钟里成为朋友。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讲座。 先来做一个热身游戏“撕纸游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白纸,一起看游戏规则。(学生看游戏规则)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开始游戏,注意听口令。(开始做游戏)现在,请大家将被撕的纸张打开,互相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呢?此时,你有什么感想?对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幻灯片出示“健康”)健康,大家都知道。那你知道什么事健康吗?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今天XX姐姐要和大家讨论的就是“心

理状态”。心理状态的健康也就是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 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 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就好比我们的身体,会有生 病的时候,心理健康也是。人的心理健康既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 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 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 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最近这段时间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呢?让我们通过一 个心理健康测试来了解一下。(学生做心理健康测试,测试内容见附件)A得0分,B得1分,C得2分,D得3分,得分相加。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己的测试结 果怎样。看看测试结果:0-7分。哇!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8-16分。大 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要更开朗些,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17-25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 理辅导老师帮助你。26分以上。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 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通过测试大家都对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心理健康的 小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XX姐姐整理了5个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活泼、开朗,喜欢和同伴玩耍,热爱学习,热爱劳动,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2)能同家庭成员、老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恳、谦虚、公平和宽厚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人。 (3)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身心潜能。不会应羡慕别人而怨天尤人,产生妒忌,甚至带有攻击行为,同时不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四) 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 (一)人类“心理疾病”时代已悄然来临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在自然灾害多发、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心理危机是十分现实的威胁。“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师杨宏飞这样告诫道。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3年就已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比例,将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到第一位。 西班牙《荟萃》月刊7月号发表的文章说,人类进入精神疾病时代。世界25%的人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疾病。精神障碍疾病今后几年将大幅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自2001年以来已把注重精神疾病问题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今后10~20年内,世界将有1/5的人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排在前10位的死因中,有3项将源于心理因素。还有的统计结果表示,当前的青少年中有15.5%的人有自杀倾向。 据天津精神卫生国际论坛公布的数字,当前我国很多17岁以下的青少年正在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专家呼吁全社会都来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天津市安定医院以前对部分小学和初中在校生的精神健康状况实行调查,结果发现,15.1%的中小学生有抑郁心境,其中男孩多于女孩,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面临小学毕业和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产生抑郁的比例最高。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安定医院冯志颖教授指出,现在绝绝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可很多孩子都认为,父母、老师、亲戚、朋友期待的目光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道道绳索、一座座大山。长期的压力得不到宣泄,孩子就会进入心理亚健康状态,出现自卑自责、丧失学习兴趣、思维联想困难、精力食欲减退,有的孩子甚至有自杀倾向。当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障碍、行为问题、人格缺陷、心理障碍等几种类型,这些问题正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冯教授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系统工程,家长能够做到的就是给孩子减压,同时接受一些“心理调养”方面的教育,即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实行疏导。他警告说,过大的学习压力只能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更严重的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卫生局健康播报: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本周(6月6日至11日)健康播报称,近期一项北京地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60万人以前或正在患抑郁症,而在北京地区的大学生中,抑郁症患者很多于10万人。其中62.9%从未求诊或接受治疗。很多抑郁症患者宁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寻求心理医生的协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视,结果延误了治疗,导致抑郁障碍更加严重。 (二)我国儿童心理存两大缺陷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同学们: 我们学生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马虎,什么是马虎?不认真是马虎!为什么不认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呀,不一心一意呀。马虎既然是习惯那就可以养成不马虎的习惯。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作题或作业后检查的习惯,在学校如此在家也必须如此。自己先检查然后老师家长再检查有错时不告诉他具体错哪了。划定范围让他自己的再查。另外在学习时不能让孩子有分心的因素。由其在家别把水果呀小食品呀放他旁边。别开电视,小声说话别有事没事地问一句饿吗?渴吗?难吗?心理学上说一个习惯的养成最少要六天。可这个习惯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马虎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是不集中的。这表现在上课时有时不注意听讲,常做小动作,老走神。注意力有专门的训练方法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说说我知道的。 一、听觉集中训练法: 闭上眼睛,用心来听闹钟的滴嗒声,并要求他伴随着这种声音默念“嘀嗒……嘀嗒。”要求:环境安静,可以是一两个孩子。也可以是全班或小组。每天五次每次两分钟左右,坚持六天。 二、视觉想象训练: 要求环境安静,闭目静坐,先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黑点,

再想象由这个点向右无限延长的黑线。每天练习三次。每次五分钟。隔两天后再想象,由黑点起无限旋转的螺旋线形。疗程为7天。然后减少量坚持2周。(巩固) 怎样克服“走神儿”的毛病。 1、自我提示法:找几张小卡片,上面写专心听讲、不要走神、等放在平时常看得见的地证词如文具合时书桌上,家里的写字台上墙上等这样无论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做作业都可以提醒自己别走神。 2、记录法:准备一个小本,专门用来记录走神儿的内容。比如,今天数学课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赛来着,那就要在本上记录:数学课足球赛约2分钟。。这样记录几天后认真看一遍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多无聊,浪费了多少时间。想信用不过多久本上的记录会越来越少的 3、自我奖惩法:就是在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先给自己定个时间表,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完成什么内容。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专心致志的。那么就奖励一下自己:看会儿电视或听一段音乐;相反,如果由于分神而使计划落空,那你就该毫不留情地惩罚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如干家务或跑楼梯等。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为了奖励避免惩罚而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了 这是几个训练注意力的方法。如果有兴趣可以试一下,试时别忘了告诉我。我还想检验一下行不行呢。

最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荐在,这类学生人数占多少呢?有人说是20%~25%,有人说是30%~40%,最保守的值是15%以上。人数是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缺乏有力的关注和有效的对策,同时我们德育效能很差,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总得一句话“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心”。 我们常常听到某学校有孩子“离家出走”,专家调查:平均两个班最少有一个孩子,有这样的打算,也就是说一个学校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有这种心理问题。甚至还有听闻中学生自杀或者有暴力倾向的。 当然,不仅是上面的心理问题,还有的学生太焦虑、特孤癖、太任性、太自卑、非常嫉妒等等,这些心理问题每个班里都能找到例子,只是成度有轻有重。这就是我们当今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现状!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二、心理健康概念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看一看大家能不能理解)“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非常难理解,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好理解多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这个人与其他人相比较,发现符合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举个例子:两、三周岁的小孩子,喜欢哭闹,这非常正常,但到

了十一、二岁还哭闹,那这个学生一定有心理问题。因为哭闹不是十一、二岁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再举个例子:到了十一、二的孩子至少会交些好朋友,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那这个学生心理一定有问题!那么:怎样去判断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由上面我们知道: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应该是这样评判:“如果这个学生与其它学生比较,发现符合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该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因为,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有人会问: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具体特点是怎样的呢?我从小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四方面进行剖析:就能知道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班标准。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第一方面是学习: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并将习得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因此,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是智力正常。一般地,心理健康的学生智商至少应该在80以上不然,就是弱智,他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样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2、是能自我满足。这里所说的满足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上成就感。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动机。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我们不能忽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为心理健康关系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下面小编带你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篇一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荐在,这类学生人数占多少呢?有人说是20%~25%,有人说是30%~40%,最保守的值是15%以上。人数是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缺乏有力的关注和有效的对策,同时我们德育效能很差,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总得一句话“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心”。 举个例子:① 我们常常听到某学校有孩子“离家出走”,专家调查:平均两个班最少有一个孩子,有这样的打算,也就是说一个学校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有这种心理问题。 ② 上学期我们听到苍一中有个学生自杀,就他一个吗?温师院的毛华配老师一次心理学讲座时就说,像苍一中这样的学校至少有5、6个这样的学生,正在作痛苦的心里挣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走到这一步。 ③ 前几年听过,金华某中学优秀学生铁锤杀母事件,这是突发的一件事吗?像他这样的心理不成熟,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很多。只是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还没暴发出来! 当然,不仅是上面的心理问题,还有的学生太焦虑、特孤癖、太任性、太自卑、非常嫉妒等等,这些心理问题每个班里都能找到例子,只是成度有轻有重。 这就是我们当今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现状! 那么道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二、心理健康概念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看一看大家能不能理解)“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知识讲座 (2000字)

心理健康辅导知识讲座(一) 一、在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代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无论科技文明和社会生产,还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在不断变化更新。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要适应如此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只有通过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现代教育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的全面的整体的生成,即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心理素质是素质的核心成分,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2、年龄特点的需要。 小学时期是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教育都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很多,如: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学习疲劳问题;厌学逃学问题以及问题行为等,如果我们在这一时期中能够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将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和行为,并有益于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应该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两条主线、一个氛围和两个结合。

●两条主线: 1、个别辅导:分为两种形式:(1)在辅导室中一对一进行辅导;(2)班主任随班个案跟踪辅导。 2、团体辅导:也分为两种:(1)班级团体辅导;(2)小组团体辅导。 ●一个氛围:全员参与,全程渗透。 全员参与包括: (1)班主任参与。(心理辅导老师要和班主任做好沟通。但心理辅导老师要把握好保密的范围、时限,哪些要保密,哪些可以不保密,哪些可以共同保密。) (2)学科老师参与。(这一点和大家都有关系,我讲得稍微具体一点: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任课老师,教师的教学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智育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将心理学理论利用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心理教育不是某一个教师的责任,而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心理教育只用一堂课是达不到目的的,而应该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让学生不光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使学科教学和学校的心理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通过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真正提高各学科的质量和效益。每位教师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应特别注重课堂心理环境的改善。这种心理环境的改善,首先要在课堂中努力建构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应是一种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完整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完整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师,今天非常荣幸能为大家讲解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智状态和心理活动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也就是说,在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时,我们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情绪,正确地应对挑战,保持身心健康。 那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什么呢?首先,心理健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在学习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考试、升学等一系列的压力,而心理健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如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而心理健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保持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首先,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等。这些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进而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积极应对困难和问题。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试着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可以向老师、家长或者朋友寻求帮助。此外,我们还要学会放松自己,比如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做游戏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

二的,我们不必去追求完美,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做到自信、自尊、自爱。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关爱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心理压力过大,或者心理困扰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寻求帮助。我们可以向老师、家长、学校心理辅导员等寻求帮助,他们会帮助我们排解困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学们,心理健康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希望今天的讲座能让大家更加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合理应对各种问题和困难。谢谢大家! (讲座结束)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情绪,例如快乐、悲伤、愤怒、焦虑等等。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当我们感到生气或者沮丧时,可以先冷静下来,采取一些放松的方式,例如深呼吸、慢慢数数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接着,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情绪产生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觉得无法独自解决,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我们要学会树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保持心理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完整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看这样的一个案例:洛虹是独生女,12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视其为掌上明珠,爱护备至,期望极高。洛虹生性活泼,聪明伶俐,上学后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不仅父母为炎乐不可去,老师同学也都非常欣赏她,对她很是推崇,洛虹本人也意认到自己的出色,很自负。然而,正当大家都对洛虹满怀信心时,她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时,她正好重感冒,为了不耽误考试,她仍坚持来校参加了全部考试。由于身体不好,复习准备不足,加上心情紧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研究方面: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没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教师不屑回答自己的问题;无机会表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等。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学取笑、挖苦;因身体条件所限未能参加有关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等。 三、人际关系方面: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等。

四、兴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许自己参加社团活动;自己的爱好得不到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屈;教师、同砚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心制订的研究计划常常不能落实;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 当人处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肯定的心理反应,引发出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人们本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反应呢? (1)情绪方面:挫折常常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2)理智方面:接二连三的挫折情境按捺了学生的心智活动,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时滞缓、刻板,缺少灵活性、独创性。这些学生往往把失利归咎于他人,并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减轻心理压力。如:踢输了球,便抱怨场地不标准;害怕与人交往,就说别人对自己不热情。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5.人间关系适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 1.注意异常。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一、引言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者,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节奏,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而尤其是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人注目。为此,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健康?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小学生的思维、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健康状态,包括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个性特征、心理行为、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意识等方面。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当前教育部门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虽然小学生心理健康对于他们健康成长之至关重要,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大,焦虑、紧张、烦躁,注意力集中力差,自信心不足,自卑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 四、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那么,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家庭影响 小学生在家中成长过程中,亲戚和家人、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夫妻关系不和谐,父母的矛盾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会增大。 学校影响 学校是小学生的第二个生活圈,小学生在学校中度过很多时间,学校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学习压力过大,和同学相处不顺畅或遭受校园欺凌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

自身原因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自身一些原因产生心理问题,如生理和心理发 展不完善,感受世界的能力差等,这些都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五、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治疗方式 如果小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家长和教师们应该如何对待呢?基于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三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指家长和孩子进行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家庭的亲密度、了解孩子 的心理状况以及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 教育治疗 教育治疗是以孩子学习过程中为途径,通过对孩子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培养,来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比较好的效果。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专业的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一系 列行为技能和谈话技巧,帮助患者了解和处理让他们感到烦心和抑郁的想法和情绪,使患者恢复正常,重获生活信心。 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持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也可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提 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以下是一些小学生心理健康保持方法: 尝试与孩子交流 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去开展一些积极健康的 活动,都是家长和教师们应该做的。 经常表扬孩子的优点 对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家长应该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自信 情绪。 ###建立正面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庭尤其是父母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 长尤为重要。

小学心理健康讲座稿-六篇

心理健康讲座稿(一) 一、怎样克服厌学的心理 同学们好!有的同学向我提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怎么办?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解决厌学的心理. 厌学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可能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长时间知识的欠缺,学不会;再一个原因是胸无目标学习目的不够明。 解决的办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做一下自我分析.即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 第二、要确定学习目标。从小树立远达理想,周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为了锻炼自己的毅志他特意到人多的地方看书。我们要心中有祖国,要为祖国而学习。大目标确定之后,我们从眼前做起;实施小步目标,目标要适当、明确、具体,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每天作业,学好每一单元的知识。做到不懂就问,学过的知识要及时温故,有的同学说自己太笨,那我们就“笨鸟先飞",每天坚持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知识,把自己没看懂的地方画出来,第二天,带着问题听课,认真听课,预习时懂了的地方积极发言,不懂的地方集中注意力认真听,直到弄懂为止。先复习后做作业,做作业之前先复习今天学的内容,总结出重点,然后再做作业.形成自我检查学习的效果的习惯,克服马虎的习惯。 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求之过急,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学了,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 二、怎样克服考试焦虑的心理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的心理问题。 有的同学说:“我一考试不是丢题,就是落题,大家都叫我‘小马虎'。”有的同学说:“考前我总是感到害怕和不安,甚至失眠。”有的同学说:“考试时,如果遇到自己没有复习过的题目,就抓住不放,冥思苦想,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会做的题目都来不及做了。”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紧张,焦虑的心理造成的.那么,我们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的心理呢? 1、做好考前准备,如文具、草纸、垫板等. 2、遵守答卷要求,认真听监考老师的说明。 3、通读试卷,认真审题,不丢题,落题。 另外,要正确看待考试,减轻心理压力。平日努力学习,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自信。考前一两周可适当做些放松训练。 考试其实就是为了检验我们学习中还存在着哪些不足的地方,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查缺补漏. 有的时候,有的家长或老师太在意考试的分数了;成绩低了就过分地责怪学生,如果我们把父母和老师的责怪理解成他们是为我们的学习负责就不会有心理压力了。 老师最终希望大家今后要消除考前的心理恐惧,希望大家能考出好的成绩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标准 一、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和心理健康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一个随着时代的推移,在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下不断演变的概念。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所提出的健康的定义为“身体上、精神上和社 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而心理健康则是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 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调查发现,各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在数量、类型上有所差别。近几年,我们经常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上看到或听到,少数小学生因心理行为问题而导致“离家出走”、“拒绝上学”、“自杀”、“暴力行为”、“违法犯罪”等报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普遍引起了社会关注。 三)心理健康的特性: 心理健康是一个与人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因此,一个人一生中的心理健康状态是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的。此外,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可调压渣油泵和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因此,如何辨别心理健康还是不健康,以及如何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是否健康,不能像躯体健康那样,具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人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用什么标准加以测量,因其复杂性,其标准也比较难以确定。对此,至今尚无肯定的答案。但是,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标准供参考,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个标准: ZYB-B可调压齿轮泵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 的心理健康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方面。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研究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具有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我国学者陈家磷提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1) 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思想高尚,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2)热爱研究和工作,能在研究和工作中发 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才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3)乐于同人交往,人际关系十分融洽;4)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消极情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一)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5.人间关系适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学习方面: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没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教师不屑回答自己的问题;无机会表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等.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学取笑、挖苦;因身体条件所限未能参加有关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等. 三、人际关系方面: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等. 四、兴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许自己参加社团活动;自己的爱好得不到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屈;教师、同学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心制订的学习计划常常不能落实;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 当人处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反应,引发出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人们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反应呢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看这样的一个案例:洛虹是独生女,12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视其为掌上明珠,爱护备至,期望极高。洛虹生性活泼,聪明伶俐,上学后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不仅父母为此乐不可去,老师同学也都非常欣赏她,对她很是推崇,洛虹本人也意认到自己的出色,很自负。然而,正当大家都对洛虹满怀信心时,她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时,她正好重感冒,为了不耽误考试,她仍坚持来校参加了全部考试。由于身体不好,复习准备不足,加上心情紧张,结果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不仅有史以来第一次掉下前十名,而且数学甚至才七十几分,给她以一记学生打击。这次前所示有的失利使洛虹变得沉默寡言、定神萎靡、情绪低落、食量也大大减少,逐渐怕见老师和同学。后来发展至整天躺在床上,再不愿去上学了。家长开始还没怎么在意,只是一般地安慰她几句。直到后来见她不愿去上学,他们才着急起来。问孩子究竟怎么了。洛虹说不清楚,只是一味地流眼泪。父母把她带到医院作检查并无身体异常。其实,她的这种行为表现可以判断是抑郁症了。直接原因是由于是她考试失败后自觉大失面子,精神受到严重挫折而造成的。而促发其发病的根源还在于她人小在赞扬声中长大,生活一帆风顺,以至意志薄弱承受挫折能力太差。造成的。可见,情商也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成度对一个人的影响多么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