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

一、概述

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有效防范和治理地质灾害,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应运而生。本办法旨在规范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的从业人员资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二、资质分类

根据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的不同需求和岗位要求,我们将地质灾害资质分为四个等级:一级资质、二级资质、三级资质和临时资质。(根据需要,可以在此继续增加章节内容)

三、资质申请与审核

1. 资质申请条件

(1)申请人必须具备地质灾害勘查和治理相关专业知识,并获得相关学历或职称证书;

(2)拥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4)符合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2. 资质审核程序

(1)资格初审:申请人提交资料后,由主管部门进行资格初审,

确认是否满足基本条件;

(2)考试评价:初审合格的申请人参加资质考试,考试内容包括

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3)面试评审:考试合格的申请人进行面试,由专家组对申请人

进行综合评审;

(4)公示和备案:面试评审通过的申请人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后,相关材料备案并核发资质证书。

四、资质管理与维护

1. 资质有效期

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后需重新进行资质审核,并

通过考试和评审。

2. 资质培训

持有地质灾害资质的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更新知识技能,提

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3. 资质管理评估

每两年进行一次资质管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工作项目执行情况、

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等方面,评估结果作为继续持有资质的参考依据。

五、违规处理与监督

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从业人员,将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责令整改、暂停资质、吊销资质等处罚措施。同时,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的监督,保障工程质量和人民安全。

六、附则

本办法由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以上是地质灾害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旨在提高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的从业者素质和能力,确保地质灾害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共同遵守,共同推动地质灾害治理事业的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自然灾害。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确保相关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一、资质申请与审批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勘查、评估、治理等多个环节。为了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明确了资质的申请和审批程序。首先,申请单位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申请表,上报相关资料和证明材料。然后,由地方行政部门或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单位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 二、资质等级与评定标准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根据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制定了不同的资质等级和评定标准。通常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不同类别。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勘查、评估和治理等任务。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指导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工作。

三、培训与考核要求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专业水平,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规定了培训与考核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获得资质证书后,需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参加定期的考核,以评估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和考核内容涵盖地质灾害的最新理论和实践,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等。 四、责任和惩罚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对违反规定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和惩罚措施。对于利用虚假材料或不正当手段获取资质证书的,相关行政部门将依法进行追究,并予以吊销或限制其资质证书。同时,对于未按照规定开展工作或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将进行相应的纪律和法律追责。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维护公众的利益和安全。 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是国家用以规范和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法规。它涵盖了资质申请与审批、资质等级与评定标准、培训与考核要求以及责任和惩罚措施等内容。合理有效地执行这些管理办法,能够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发文文号】: 国土资发〔2000〕45号 【颁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颁布日期】: 2000-1-27 【施行日期】: 2000-1-27 国土资发〔2000〕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矿厅(局),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海南省国土海洋环境资源厅: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99〕16号)精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队伍的建设,现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印发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二○○○年一月二十七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确保防治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进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按本办法规定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并持有资质等级证书。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是指通过有效地质工程手段,改变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是指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的资历、技术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等条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部门,负责甲级、乙级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部门,负责丙级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甲级施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近10年以来独立承担过一项(含)以上大型或二项(含)以上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二)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的总工程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单位技术业务主管人或经理具有10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占单位职工人数的8%以上;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和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或有施工实践经验的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员所占比例均不低于二分之一。技术人员中短期(一年内)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5%; (四)具有与所承担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试验设备; (五)单位注册资金1200万元以上,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00万元以上。 第六条乙级施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近10年以来独立承担一项(含)以上中型或二项(含)以上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二)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的总工程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技术业务主管人或经理具有8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历;

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为了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 一、地质灾害资质的定义与分类 地质灾害资质是指评定单位或个人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具备一定能力和资格的认定证书。根据地质灾害工作的不同性质和要求,地质灾害资质一般分为三类: 1.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资质:评定单位或个人具备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评价工作的能力。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评定单位或个人具备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能力。 3.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资质:评定单位或个人具备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能力。 二、地质灾害资质的申请与评定 任何有关单位或个人,均可以申请地质灾害资质认定。具体的申请与评定流程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资质条件核查:申请单位或个人需要提供相关的资质证明、工作经验以及人员素质等材料,经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核查。

2. 资质笔试或面试:申请单位或个人需要参加资质认定的笔试或面试,以评估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3. 资质审查:申请单位或个人的材料和考试成绩将由专家组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地质灾害资质的要求。 4. 资质认定:符合要求的申请单位或个人将获得相应的地质灾害资质认定证书,并被列入地质灾害资质认定名录中。 5. 资质监督与管理:已获得地质灾害资质认定的单位或个人需要接受定期的监督与管理,以确保其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持续保持一定水平。 三、地质灾害资质的作用与意义 地质灾害资质的申请与认定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通过地质灾害资质的认定,可以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提升整体防治水平。 2. 维护地质灾害防治市场的秩序:地质灾害资质认定可以规范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市场秩序,防止不具备相应能力和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从事相关工作。 3.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地质灾害资质的认定与监督管理,可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范进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地质灾害施工资质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0〕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矿厅(局),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海南省国土海洋环境资源厅: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99〕16号)精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队伍的建设,现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印发执行。 国土资源部 二○○○年一月二十七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确保防治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进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按本办法规定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并持有资质等级证书。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是指通过有效地质工程手段,改变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是指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的资历、技术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等条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部门,负责甲级、乙级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部门,负责丙级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甲级施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近10年以来独立承担过一项(含)以上大型或二项(含)以上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二)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的总工程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单位技术业务主管人或经理具有10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占单位职工人数的8%以上;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和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地质灾害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带来危害和损失的现象。为了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保护公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应运而生。本文将从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资质要求、资质管理措施以及资质管理的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资质要求 1. 资质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资质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一级资质代表着卓越的能力和经验,适合承担重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级资质适用于中等规模和难度的工程项目;三级资质适合小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2. 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在申请资质时需提供相关技术人员的资格证明,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人员等级证书。同时,资质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设备和技术能力,能够进行地质灾害的勘察、监测、预测、评估以及防治工作等。 3. 经验和业绩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申请资质时,需要提供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和业绩。这包括完成的项目数量、项目质量、相关奖

项等。只有在经验和业绩方面达到一定要求的单位,才有资格获得资 质等级的认定。 二、资质管理措施 1. 评审机构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资质认定由专门的评审机构负责。评审机构应 该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能够对资质申请进行全面、客观的评审。评审的过程应该公开透明,以确保公正性和公平性。 2. 定期复审 资质认定具有时效性,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在获得资质后需要定期进 行复审。复审周期根据不同资质等级的要求而定,一级资质的复审周 期一般为3年,二级为2年,三级为1年。复审的目的在于评估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表现和管理水平,以确保其具备持续提供高质量服 务的能力。 3. 行业监管 除了评审机构的评审,对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资质管理还应由行业 监管机构来负责。监管机构应定期检查资质单位的资质使用情况及相 关的工作记录、技术手册等,确保单位严格遵守资质管理办法的要求。 三、资质管理的机制 1. 建立档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1号).doc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xxxx年5月1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通过,xxxx年5月20日国土资源部令第31号发布,自xxxx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控制治理工程工期,充分发挥治理工程投资效益,加强对治理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在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在其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 第四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二章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级标准如下: 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二十人;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人;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人。 第六条除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资质条件外,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具有健全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近五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三)技术人员中外聘人员的数量不超过百分之十。 第七条同一资质单位不能同时持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破坏性力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设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并对其资质进行管理。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资质管理办法。 一、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划分 为了监管和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级别。根据其业务能力和规模,可以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单位。一级单位具备较强的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可负责较为复杂和重要的防治工作;二级单位具备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可承担中等难度和规模的防治工作;三级单位为基层单位,主要从事简单和常规的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二、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的认定 1. 组织机构和人员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应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合适的人员配置。其中,一级单位应设立专职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并配备具有一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二级单位应设立相应的防治工作机构,并配备工作人员进行协助;三级单位可以由相关行政部门委派专职人员或共享人员。 2. 技术能力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防治任务。一级单位应具备较高水平的技术能力,能够进行

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和工程实施;二级单位应有一定的调查评估和工程 设计能力;三级单位应能进行简单的现场监测和基础防治工作。 3. 设备和资金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应具备必要的设备和资金保障。一级单位应有一定的调查勘测、工程施工和监测设备,具备相应 的资金实力;二级单位应有一定的调查勘察和工程施工设备,并具备 一定的资金保障;三级单位设备要求相对较低,资金主要依靠上级拨付。 三、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认定的程序 1. 申请材料准备: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在申请资质认定前需要准备充 分的材料,包括组织机构、人员情况、技术能力、设备和资金情况等。申请材料要真实、准确、完整。 2. 资质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资质认定由相关部门进行评估。 评估主要包括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和现场考察,评估人员将根据评估标 准和要求进行综合评定。 3. 结果认定:评估结束后,相关部门将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资质认定。认定结果分为合格、有条件合格和不合格三种情况。合格单位可获得 相应级别的资质认定,并颁发资质证书;有条件合格单位需要在一定 期限内完成相应要求,并进行复评;不合格单位需要针对不合格项进 行整改,重新申请认定。 四、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的管理

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是指地表或地下发生的、由于地质因素造成的破坏性事件。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背景下,地质灾害频发, 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地质灾害 资质管理办法》。 一、背景介绍 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资质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而制定的。该办法适用于所有从事地质灾害 防治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二、资质等级划分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将地质灾害资质划 分为不同等级,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各等级的人员应满足 相应的条件和要求,并通过统一的考核评估程序获得资质认定。 三、资质认定流程 资质认定流程包括资料准备、申请评审、现场审核和公示等环节。 申请单位或个人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 术等级证书以及参与过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等。资质认定机构将根据 提交的材料进行评审,并安排现场审核。通过审核的单位或个人将发 布在政府指定的公示平台上,供社会公众查询。

四、资质管理要求 资质管理要求包括资质证书的维护、技术培训和业绩评估等。资质证书应定期更新,并及时备案管理。持有资质的人员需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同时,需要定期进行业绩评估,以确保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保持一定的水平和能力。 五、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的单位或个人,将依法进行处理,包括责令整改、暂停资质、吊销资质等。对于造成严重后果或涉及违法行为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监督管理机制 地质灾害资质的认定和管理工作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监督,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监督机构将对资质认定流程、资质管理要求和违规处理进行监督,确保其公正、公平、公开进行。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对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七、宣传和推广 加强地质灾害资质管理的宣传和推广是确保该办法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社会防灾意识和能力。 八、总结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31 号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5月1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孙文盛 2005年5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三章审批和管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控制治理工程工期,充分发挥治理工程投资效益,加强对治理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在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在其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 第四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返回 第二章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二十人;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人;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产生活造成威胁 和破坏的自然灾害。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我国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本文将介绍这一管 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一、资质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 从业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资质标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质量和 水平。同时,有效的资质管理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质认定的流程和标准 1. 资质认定的流程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认定的流程分为申请、评审和颁发三个阶段。首先,申请人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并支付认定费用。然后,经过专家评审 和现场考察,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认定机构根据评审结果,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 2. 资质认定的标准 资质认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业经验:申请人需要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这可以通过相 关证明文件来证明。

(2)技术能力:申请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能力,包括地质调查、灾害评估、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技能。 (3)安全管理:申请人需要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制定灾害防治方案、组织实施等方面的能力。 (4)专业知识:申请人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地质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三、资质管理的监督与评价 1. 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的有效实施,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负责对资质持有者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其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评价机制 资质管理的评价主要包括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方面。内部评价是指资质持有者自身对其工作进行的评价,以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外部评价是指由第三方机构对资质持有者的工作进行的评价,以确保其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资质管理的效果与展望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从业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资质认定和管理,可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规定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指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采取专项地质工程措施,控制或者减轻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 第三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均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五条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资质等级与业务范围 第六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第七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有效遏制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维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探讨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一、资质标准 1. 资质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治等业务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确保专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资质等级的划分应基于专业知识、技术经验和实际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2. 资质评估体系 资质评估体系由相应的政府机构建立,包括申请资质、初审、现场考察、评估报告等步骤。通过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确保资质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资质管理 1. 证书发放与管理 地质灾害资质证书对从业人员而言至关重要。管理部门应负责核发资质证书,并加强对证书的监督管理,确保证书的有效性。 2. 资质信息公开

资质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方便公众查询相关专业 人员的资质情况。这样可以提高公众对从业人员的了解程度,选择更 加专业的服务团队和个人。 三、资质有效期与续期 1. 资质有效期 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规定了资质的有效期,通常为一定的时间段。资质管理部门应提前向从业人员发出续期通知,确保证书及时续期。 2. 资质续期条件 资质续期条件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在一定时间内所参与的相关项目、 学习培训情况、业务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从业人 员才能够成功续期。 四、处罚措施 对于违反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的行为,资质管理部门应当采取相 应的处罚措施。处罚的形式可以包括罚款、暂停资质、吊销资质等, 以保证资质管理办法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五、监督与评估 1. 日常监督 资质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资质持有人的日常监督,了解其业务运作 情况,并指导和督促从业人员遵守管理办法规定。 2. 定期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一、引言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抗灾能力,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应运而生。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的内容和要求。 二、资质申请与审批 1. 资质分类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单位不同的工作领域和能力水平,将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如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等级的单位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和规模范围。 2. 资质申请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资质申请文件,包括单位介绍、人员组成、技术能力、实践经验等相关信息。同时,申请单位还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工作案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证书等。 3. 资质审批 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并进行现场考察和评估。审批部门需充分考虑单位的技术能力、人员素质和工作经验等因素,确保资质的公正和可信度。 三、资质管理与监督

1. 资质认定与公示 经过资质审批合格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将获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证书内容应包括单位名称、资质等级、有效期限等信息。同时,相关 部门将对获得资质的单位进行公示,以增强单位的社会信誉度。 2. 资质有效期限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资质证书设定有效期限,通常是3年或5年。 资质证书即将到期前,单位需向相关部门申请续期,并提交续期申请 文件与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如单位未能按时进行续期申请,将失去相 应的资质资格。 3. 资质管理与监督 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资质审查和考核,以确保单位的技术能力和工作水平符合资质要求。同时,单位应当保 持良好的业务管理和诚信经营,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资质奖励与惩处 1. 资质奖励 对于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表现出色、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相关 部门将给予相应的资质奖励。奖励方式可以包括提前续期、资质等级 提升等,以激励单位持续改进和优化工作效果。 2. 资质惩处

地质灾害防治施工资质管理规定

地质灾害防治施工资质管 理规定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2000年1月27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4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确保防治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进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按本办法规定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并持有资质等级证书。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是指通过有效地质工程手段,改变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是指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的资历、技术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等条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部门,负责甲级、乙级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部门,负责丙级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甲级施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近10年以来独立承担过一项(含)以上大型或二项(含)以上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二)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的总工程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单位技术业务主管人或经理具有10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占单位职工人数的8%以上;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和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或有施工实践经验的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员所占比例均不低于二分之一。技术人员中短期(一年内)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5%。 (四)具有与所承担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试验设备; (五)单位注册资金1200万元以上,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00万元以上。 第六条乙级施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近10年以来独立承担一项(含)以上中型或二项(含)以上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二)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的总工程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技术业务主管人或经理具有8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6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占单位职工人数的6%以上;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和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或有施工实践经验的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员所占比例均不低于二分之一。技术人员中短期(一年内)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5%; (四)具有与承担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试验设备;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地质灾害防治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资质管理,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一、总则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的目的是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单位 从业情况的监管,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专业水平和质量。该办法 适用于所有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单位。 二、资质分类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从业水平和能力,将其分为三个等级:一 级资质、二级资质和三级资质。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实力和技术 能力申请相应的资质等级,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评定。 三、资质评定 1. 评定条件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申请资质评定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具备相应的人员、设备和技术条件; (2) 有相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3) 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数量的项目实施经验,并取得明显的成果;

(4) 依法纳税,具备良好的信誉和社会责任感。 2. 评定程序 (1) 资格审核:申请单位提供相关材料,资格审核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确认符合评定条件的进入评定程序。 (2) 审查评定:评定机构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审核,检查其人员配备、设备情况、技术水平等。 (3) 结果公示:评定机构将评定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0天,接受社会公众对评定结果的监督和意见反馈。 (4) 资质颁发:评定机构根据评定结果,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给合格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 四、资质管理 1. 资质变更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需定期进行资质审核,如单位人员、设备、技术水平发生变化,影响资质等级的,应主动向评定机构申请资质变更,经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相关工作。 2. 资质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有效期为五年,有效期届满前一年内应进行资质评估。资质评估主要针对资质等级的维持和提升,评估内容包括单位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设备的更新升级情况、项目实施的质量和安全情况等。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条【制定依据】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保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治理工程质量,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地质灾害防治活动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从事地质灾害防治活动。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对建设工程或者规划区遭受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建设工程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估并提出具体预防治理措施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指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专项地质工程措施,控制或者减轻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 第四条【分级分类】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两个等级。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的类别包括地质灾害评估勘查

设计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 第五条【审批机关】自然资源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甲级资质的审批和监督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单位乙级资质的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项目承担】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单位需取得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资质。 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单位需取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 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的单位需取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 同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不得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七条【资质条件】申请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其中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的单位应当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二)具有资源与环境类、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退休人员数量不超过本办法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最低数量要求的10%; (三)申请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资质,应当具备全站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灾害形式,给人类造成巨大的 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 安全和财产安全,我国于XXXX年颁布了《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 理办法》。 一、资质管理的目的与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的目的在于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 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此,管理办法制定了以下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资质管理应当公开透明,确保所有单位 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获得资质批准。 2.科学合理原则:资质管理应当依据科学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符合国家要求。 3.分类管理原则:根据单位的业绩和能力水平,将地质灾害防治单 位分为不同等级,并进行分类管理。 二、资质申请与审批 资质申请是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获取相应资质的第一步,合理的审批 流程能够保证申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具体流程如下: 1.资质申请材料准备: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应准备相关资料,包括企 业介绍、组织机构代码证、人员资质证明等。

2.申请材料提交: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将准备好的申请材料提交至地质灾害防治部门。 3.资质审批: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资质要求。 4.结果通知: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单位,并公示于相关媒体渠道。 三、资质管理与评估 为了保证资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还规定了资质评估的周期和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1.定期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单位每隔一定周期进行资质评估,以检查单位的工作状况和能力水平。 2.评估内容:资质评估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工作业绩、人员素质、设备情况等方面的考核。 3.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根据单位的工作表现和能力水平进行等级或分类确定,从而调整单位的资质级别。 四、资质管理的监督与处罚 为了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其履行职责和义务,管理办法规定了相应的监督与处罚机制。 1.日常监督: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对资质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包括对单位资料的审核核对、工作记录的抽查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2019年修正)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2019年修 正)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 •【公布日期】2019.07.24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令第5号 •【施行日期】2019.07.24 •【效力等级】部门规章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2005年5月20日国土资源部令第29号公布根据2015年5月6日国土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9年7月16日自然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一批废 止和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市场秩序,保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质量,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对建设工程和规划区遭受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

设中、建设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估,提出具体预防治理措施的活动。 第四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五条自然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六条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活动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七条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十名,其中从事地质灾害调查或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五年以上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十五名、中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三十名; (二)近两年内独立承担过不少于十五项二级以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三)具有配套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测量定位、监测、测试、物探、计算机成图等技术装备。 第八条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其中从事地质灾害调查或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五年以上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八人、中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十五人; (二)近两年内独立承担过十项以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全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 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市场秩序,保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质量,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对建设工程和规划区遭受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估,提出具体预防治理措施的活动。 第四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五条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六条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活动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七条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二)具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十名,其中从事地质灾害调查或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五年以上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十五名、中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三十名;

(三)近两年内独立承担过不少于十五项二级以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四)具有配套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测量定位、监测、测试、物探、计算机成图等技术装备。 第八条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以上; (二)具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其中从事地质灾害调查或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五年以上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八人、中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十五人; (三)近两年内独立承担过十项以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四)具有配套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测量定位、测试、物探、计算机成图等技术装备。 第九条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八十万元以上; (二)具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其中从事地质灾害调查或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五年以上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两名、中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五名; (三)具有配套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测量定位、计算机成图等技术装备。 第十条除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和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外,申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的单位,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三)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或者环境地质高级技术职称,技术人员中外聘人员不超过技术人员总数的百分之十。 第十一条取得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的单位,可以承担一、二、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 取得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的单位,可以承担二、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