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科大余永宁金属学原理课后解答

北科大余永宁金属学原理课后解答

北科大余永宁金属学原理课后解答
北科大余永宁金属学原理课后解答

2-1

第2章 晶体结构习 题 题 解

1.计算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结构的(100)、(110)、(111)等晶面的面密度,计算密排六方结构的(0001)、(0110)晶面的面密度。(面密度定义为原子数/单位面积)

解: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的晶胞分别如下图(a)、(b)和(c)。设立方结构的晶胞棱长为a 。对于体心立方结构,在一个晶胞中的(001)面的面积是a 2,在这个面积上有1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1/a 2;在一个晶胞中的(110)面的面积是2a 2,在这个面 积上有2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2/a 2;在一个晶胞中的(111)面的面积是3a 2/2,在这个面积上有两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3/2a 2。对于面心立方结构,在一个晶胞中的(001)

面的面积是a 2,在这个面积上有2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2/a 2;在一个晶胞中的(110)面的面积是2a 2,

在这个面积上有2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2/a 2;在一个晶胞中的(111)面的面积是3a 2/2,在这个面积上有1.5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3/a 2。对于密排六方结构,设晶胞的轴长为a 和c ,在一个晶胞中的(0001)面的面积是3a 2/2,在这个面积上有1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23/3a 2;在一个晶胞中的(0110)面的面积是a 2c ,在这个

面积上有次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

1/a 2c 。

2. 钛具有hcp 结构,在20°C 时单胞体积为0.106nm 3

,c /a =1.59,求a 和c 。求在基面上的原子半径。

解:因为密排六方单胞的体积是a 2c sin60°=0.106nm 3,而c /a =1.59,把它代入体积的式子,得1.59a 3sin60°=0.106nm 3,故a =(0.106/1.59sin60°)1/3nm=0.4254nm ;c=1.59a=1.59×0.4254nm =0.6764nm 。

3. 纯铁在912°C 由bcc 结构转变为fcc 结构,体积减少1.06%,根据fcc 形态的原子半径计算bcc 形态的原子半径。它们的相对变化为多少?如果假定转变前后原子半径不变,计算转变后的体积变化。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

解:设bcc 结构的点阵常数为a b ,fcc 结构的点阵常数为a f ,由bcc 结构转变为fcc 结构时体积减少1.06%,因bcc 单胞含2个原子,fcc 单胞4个原子,所以2个bcc 单胞转变为一个fcc 单胞。故 10006.122333

=?b b f a a a 即b b f a a a 264.110006.10121=??????×= bcc 结构的原子半径4/3b b a r =,fcc 结构的原子半径4/2f f a r =,把上面计算的a f 和a b 的关系代入,并以r f 表示r b :

f f f b b r r a a r 9689.02

264.1443264.14343=×××=×== 它们的相对变化为

2-2 0311.019689.0?=?=?b f

b r r r

如果假定转变前后原子半径不变,转变后的体积变化为

%1.8)3/4(2)3/4(2)2/4()3/4(2)3/4(2)2/4(22333333333

?=?=?=?b b f b b

f r r r a a a

从上面计算的结果看出,如果转变前后的原子半径不变,则转变后的体积变化很大,和实际测得的结果不符,也和金属键的性质不符。所示,同一种金属,不同结构的原子半径应该改变,尽量十其体积变化最少。

4. 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密度为8.96g/cm 3,计算铜的点阵常数和原子半径。测得Au 的摩尔分数为40%的Cu-Au 固溶体点阵常数a =0.3795nm ,密度为14.213g/cm 3,计算说明它是什么类型的固溶体。

解:①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阿佛加得罗常数是6.0238×1023,每个Cu 原子的质量A Cu 为

g 105498.10g 10

0238.655.632323Cu ??×=×=A Cu 属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4个原子,设Cu 晶胞的点阵常数为a ,一个晶胞的质量是4各Cu 原子的质量,故

Cu 34A a ×=×ρ

即 nm 36117.0cm 1036113.0cm 96.8105498.104473

1231Cu =×=???

?????××=????????×=??ρA a ②查得Cu 的原子量为63.55,Au 的原子量为169.97,故Cu-Au 固溶体中每个原子的平均重量A g 10409.19g 100238.64.097.1696.055.632323

?×=××+×=

A 求每个晶胞的原子数n 002.410409.19213.14)103795.0(23

373=×××=×=??a n ρ Cu 和Au 都属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4个原子,现在计算得每个晶胞含4.002个原子,很易看出,其中小数是计算误差,所以这是置换固溶体。

5. Fe-Mn-C 合金中,Mn 和C 的质量分数为12.3%及1.34%,它是面心立方固溶体,测得点阵常数a =0.3642nm ,合金密度为7.83g/cm 3,计算说明它是什么类型固溶体。

解:把合金的质量分数换成摩尔分数。查出Fe 、Mn 和C 的原子量分别为55.85、54.94和12,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列:

组元 Fe Mn C ∑ 质量分数 0.8636 0.123 0.0134 原子量

55.85 54.94 12 100g 合金中的摩尔数 86.36/55.85=1.546 12.3/54.94=0.2239 1.34/12=0.1117 1.8816摩尔分数 1.546/1.8816=0.82170.2239/1.8816=0.1190.1117/1.8816=0.0593 计算固溶体中每个原子在重量A ,阿佛加得罗常数是6.0238×1023

g 108.8219g 10

0238.6120593.094.54119.085.558217.023-23×=××+×+×=A 求每个晶胞的原子数n

2-32876.4108219.883.7)103642.0(23

373=×××=×=a n ρ Fe-Mn-C 合金是面心立方固溶体,每个晶胞含4个原子,现在计算得每个晶胞含4.2876个原子,其中一个或全部组元都是间隙溶质原子。为了进一步考察Mn 和C 组元,设Mn 是间隙原子,它的摩尔分数应是0.2876/4.2876=0.067,而Mn 实际的摩尔分数是0.2239,所以Mn 不是间隙组元;而C 实际的摩尔分数是0.0593,这和0.067接近,所以C 是间隙组元。

6. Zn 原子的摩尔分数为3%的Cu-Zn 合金是固溶体,铜的原子半径为0.128nm ,Zn 的原子半径为0.133nm 。假设点阵常数随Zn 原子加入呈线性变化,求此合金的密度。

解:因点阵常数随Zn 原子加入呈线性变化,原子半径与点阵常数成正比,故平均原子半径r 为

nm 12815.0nm 03.0)128.0133.0(128.0%3)(Cu Zn Cu =×?+=×?+=r r r r

摩尔分数为3%Zn 的Cu-Zn 合金是面心立方固溶体,根据原子半径与点阵常数的关系求出平均点阵常数a

0.36246nm nm 2/12815.042/4=×==r a

查得Cu 和Zn 的原子量分别为63.55和65.37,阿佛加得罗常数是6.0238×1023,计算合金固溶体的组元原子的平均质量A

g 1010.559g 10

0238.603.037.6597.055.6323-23×=××+×=A 固溶体的密度ρ是

333723

3cm g 87.8cm g )1036246.0(10559.1044?????=?×××==a

A ρ

7. CsI 具有B2结构,若Cs 和I 的原子(离子)半径分别为0.172nm 和0.227nm ,求它的致密度。

解:B2结构如下图所示,白和黑的圆分别代表Cs 和I 的原子(离子)。从图看出,体对角线的长度是一个Cs 和一个I 的原子(离子)半径之和,设点阵常数为

a ,得

)(23I Cs r r a +=

即 0.4607nm nm 3

)227.0172.0(23)(2I Cs =+=+=r r a 每个晶胞含一个Cs 和一个Zn 原子,所以其致密度η为

719.0])227.0()172.0[()

4607.0(34)(343333I 3Cs 3=+=+=ππηr r a

8. 黄铜

(CuZn )具有B2结构,其Zn 与Cu 原子之比为46∶54,在450°C 时若有90%的(1/2 1/2 1/2)位置被铜原子占据,问有多少百分数的(0 0 0)位置被铜原子占据?

解:B2结构如上题的图所示,在计量成份即Zn 与Cu 原子之比为1∶1时,黑(1/2 1/2 1/2位置)和白(0 0 0位置)的圆分别是Cu 和Zn 原子。现在Zn 与Cu 原子之比为46∶54,设Cu 在(0 0 0)位置所占的分数为x ,根据题意有

54.05.05.09.0=+×x

故 18.05

.05.09.054.0=×?=x 即有18%的Cu 原子处在(0 0 0)位置。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北京科大、东北大学版)第4版第七章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北京科大、东北大学版)第4版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 习题 7-1 直径d=2cm的拉伸试件,当与杆轴成斜截面上的切应力 时,杆表面上将出现滑移线。求此时试件的拉力P。 7-2在拉杆的某一斜截面上,正应力为,切应力为。试求最 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7-3 已知应力状态如图a、b、c所示,求指定斜截面ab上的应力,并画在单元体上。 7-4已知应力状态如图a、b、c所示,求指定斜截面ab上的应力,并画在单元体上。 7-5求图示各单元体的三个主应力,最大切应力和它们的作用面方位,并画在单元体图上。 7-6 已知一点为平面应力状态,过该点两平面上的应力如图所示,求及 主应力、主方向和最大切应力。

7-7 一圆轴受力如图所示,已知固定端横截面上的最大弯曲应力为 40MPa,最大扭转切应力为30 Mpa,因剪力而引起的最大切 应力为6kPa. (1)用单元体画出在A、B、C、D各点处的应力状态;(2)求A点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以及它们的作用面的方位。 7-8 求图示各应力状态的主应力、最大切应力以及它们的作用面的方位。 7-9 设地层为石灰岩,波松比,单位体积重。试计 算离地面400m深处的压应力。

7-10 图示一钢制圆截面轴,直径d=60mm,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Gpa。 波松比,用电测法测得A点与水平面成方向 的线应变,求轴受的外力偶矩m。 7-11 列车通过钢桥时,在大梁侧表面某点测得x和y向的线应变 ,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 波松比,求该点x、y面的正应力和。 7-12 铸铁薄壁管如图所示,管的外直径D=200mm,壁厚t=15mm,内压p=4MPa,轴向压力P=200Kn,许用应力,波 松比,试用第二强度理论校核该管的强度。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 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设计题目 机构运动简图 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

2、传动比的分配计算 电动机转速min /745r n =,输出转速m in /1201r n =,min /1702r n =, min /2303r n ,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5.2max =p i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4m ax =v i ,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4m ax =d i 。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5.2max =p i ,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321v v v i i i 、、,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f i ,则总传动比 令 4max 1==v v i i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3、齿轮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7、8、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 35,18,39,14,43,111098765======z z z z z z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1=* a h ,径向间 隙系数25.0=*c ,分度圆压力角020=α,实际中心距mm a 51'=。

金属学原理思考题

“金属学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结构及结构缺陷 1.1 根据钢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以点阵常数为单位,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的原子半径及四面体和八面体间隙的半径。 (2)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致密度和配位数。 1.2 用密勒指数表示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的原子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并分别计算这些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 1.3 室温下纯铁的点阵常数为0.286nm,原子量为55.84,求纯铁的密度。 1.4 实验测定:在912℃时γ-Fe的点阵常数为0.3633nm,α-Fe的点阵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变为α-Fe时,试求其体积膨胀。 1.5 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点阵常数分别为0.286nm和0.3607nm,求1cm3铁和铜的原子数。 1.6 实验测出金属镁的密度为1.74g/cm3,求它的晶胞体积。 1.7 设如图所示立方晶体的滑移面ABCD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该滑移面上有一正方形位错环,设位错环的各段分别于滑移面各边平行,其柏氏矢量b∥AB。 (1)指出位错环上各段位错线的类型。 (2)欲使位错环沿滑移面向外运动,必须在晶体上施加怎样的应力?并在图中表示出来。 (3)该位错环运动出晶体后,晶体外形如何变化?

1.8 设如图所示立方晶体的滑移面ABCD 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晶体中有一位错线fed ,de 段在滑移面上并平行于AB ,ef 段垂直于滑移面,位错的柏氏矢量与de 平行而与ef 垂直。 (1)欲使de 段位错线在ABCD 滑移面上运动,应对晶体施加怎样的应力? (2)在上述应力作用下de 段位错线如何运动?晶体外形如何变化? (3)同样的应力对ef 段位错线有何影响? 1.9 在如图所示面心立方晶体的(111)滑移面上有两条弯折的位错线OS 和O ˊS ˊ,其中O ˊS ˊ位错的台阶垂直于(111),它们的柏氏矢量方向和位错线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1)判断位错线上各段的类型。 (2)在平行于柏氏矢量b 和b ˊ的切应力作用下,两条位错线的滑移特征有何差异? (3)哪一条位错线容易在(111)面上滑移运动而消失,为什么? 1.10 判断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 [][][] 111321161102a a a →+

机械原理大作业2-齿轮机构分析

机械原理大作业2-齿轮机构分析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题目:齿轮传动设计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1、设计题目 如图所示机械传动系统,运动由电动机1输入,经过机械传动系统变速后由圆锥齿轮16输出三种不同的转速,据下表中的原始数据,设计该传动系统。

2、传动比的分配计算 电动机转速n=745r/min,输出转速n1=23 r/min,n2=29 r/min,n3=35 r/min,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pmax=2.8,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vmax=4.5,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dmax=4.5。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i1=n/n1=745/35=21.286, i2=n/n2=745/29=25.690, i3=n/n3=745/23=32.391,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现。 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i pmax=2.8,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i v1, i v2 和i v3, 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i f,则总传动比 i1= i pmax*i v1*i f, i2= i pmax*i v2*i f,

i3= i pmax*i v3*i f, 令i v3=i vmax=4.5,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i f=i3/(i pmax*i vmax)= 32.391/(2.8*4.5)= 2.571,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i v1 =i1/(i pmax*i vmax) =21.286/(2.8*2.571)= 2.957 i v2 =i2/(i pmax*i vmax) =25.690/(2.8*2.571)= 3.569 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id=3√i f= 3√2.571 =1.370 小于等于 i pmax = 4 3、设定齿轮齿数及基本参数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7、8、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z5 = 13,z6 = 38,z7 = 11,z8 =39,z9 = 9,z10 =40。它们的齿顶高系数h a* = 1,径向间隙系数c* = 0.25,分度圆压力角α = 20°,实际中心距a’= 51mm。 根据定轴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11、12、13和14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z11=z13=14,z12=z14=19。它们的齿顶高系数h a* =1,径向间隙系数c*=0.25,分度圆压力角α = 20°,实际中心距a’=51mm。 圆锤齿轮15和16选择为标准齿轮,其齿数:z15=17,z16=24。它们的齿顶高系数h a* =1,径向间隙系数c*=0.2,分度圆压力角α=20°。 4、滑移齿轮变速传动中每对齿轮的几何尺寸及重合度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 - 黄建青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机构设计 院系:能源学院 班级: 1302402 设计者:黄建青 学号: 1130240222 指导教师:焦映厚陈照波 设计时间: 2015年06月23日

凸轮机构设计说明书 1. 设计题目 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机构运动简图如图1,机构的原始参数如表1所示。 图1 机构运动简图 表1 凸轮机构原始参数

计算流程框图: 2. 凸轮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2.1 确定凸轮机构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 设定角速度为ω=1 rad/s (1) 升程:0°<φ<50° 由公式可得 )]cos(1[20 ?π Φh s -=

)sin( 20 1 ?π ωπΦΦh v = )cos(20 2 2 12?π ωπΦΦh a = (2) 远休止:50°<φ<150° 由公式可得 s = 45 v = 0 a = 0 (3) 回程:150°<φ<240° 由公式得: ()()22 0000200000002200000 0,2(1)(1)1,12(1)(1),2(1)s s s s s s s s s Φhn s h ΦΦΦΦΦΦn Φn ΦΦn h n s h ΦΦΦΦΦΦn Φn n ΦΦΦn hn s ΦΦΦΦΦn Φn ??????'?=---+<≤++?'-? ???''-? =----++ <≤++???'-??? ?'---?'=-++<≤++'-?? 201 00000010002001 000 00n (),(1)(1)n ,(1)(1)n (1),(1)s s s s s s s s Φh v ΦΦΦΦΦΦn Φn ΦΦn h v ΦΦΦΦn Φn n ΦΦΦn h v ΦΦΦΦΦn ΦΦn ω??ω??ω??'=- --+<≤++?'-? ?''-? =- ++<≤++?'-? ?'---'?=--++<≤++''-??

金属学原理名词解释 江苏大学

1.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所需的能量,即临界晶核形成功 2.晶胚:当温度降到熔点以下时,在液态金属中存在结构起伏,即有瞬时存在的有序原子集团,它可能成为均匀形核的“胚芽”或称晶胚 3.临界晶核:半径为临界晶核半径r*=-2γ/ΔGv 4.动态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温度差值,保证凝固速度大于熔化速度的过冷度 5.粗糙界面:指微观上在固液面两相界面高低不平,存在几个原子层厚度的过渡层地界面 6.光滑界面:指微观上在固液两相界面光滑,固液两相截然分开,固相表面为基本完整的原子密排面 7.伪共晶: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非共晶成分(过/亚共晶)的合金得到的共晶组织 8.不平衡共晶:成分小于饱和溶解度的合金,由于结晶时冷速快,结晶过程中,固溶体呈枝晶偏析,其浓度偏离了相图中固相所指浓度,因此合金冷却到固相线时的结晶并未结束,并剩余液相。当合金冷却共晶温度时发生共晶反应,此时形成的共晶组织是不平衡共晶 9.离异共晶:共晶体中α相依附于初生α相生长,将共晶体中另一相β推到最后凝固的晶界处,从而使共晶体两组成相之间的组织特点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体叫做离异共晶 10.上坡扩散:溶质原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的过程 11.均匀化退火:将产生偏析的铸件加热在低于固相或100C~200C温度范围内长时间保温是源自充分扩散,以获得成分均匀的铸件《扩散退火》 12.反应扩散:伴随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相的扩散《相变扩散》 13.柯肯达尔效应:由扩散系数不同而引起原子对接面移动的现象 14.互扩散:伴有浓度变化的扩散 15.自扩散:不依赖于浓度梯度,仅有热振动而产生的扩散 16.成分过冷:在合金凝固过程中,液相中溶质的分布发生变化而改变了凝固温度,将界面前沿液体中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17.平衡分配系数:一定温度下,两相平衡是固液两相成分之比。即Ko=Cs/CI 18.区域熔炼:利用稳态凝固产生宏观偏析的原理进行金属提炼的办法 19.有效分配系数:Ke=结晶过程中固体在相界处的浓度/此时剩余固体的平均浓度 20.直线法则:二元系统两相平衡共存时,合金成分点与两平衡相的成分点必须位于一条直线上 21.重心法则:处于三相平衡的合金,其成分必位于共轭三角形重心位置 22.连接线:三元系中,两相平衡时自由度为2,温度给定后仅剩一个自由度,即只有一个平衡相的成分独立可变,另一瓶横向成分随之变化,两瓶横向的成分存在着对应关系,连接对应成分点的直线叫连接线 23.单变量线:三元系中,平衡相的成分随温度变化的空间曲线 24.滑移系:晶体中一个滑移面及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 25.临界分切应力:滑移系开动所需最小分切应力 26.复滑移:两个或两个以上滑移系同时或交替进行的滑移 27.交滑移:当某一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可能从原滑移面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去继续滑移的过程 28.双交滑移:交滑移后的位错在原滑移面平行的滑移面上继续运动的现象 29.孪生:晶体受力后,以产生孪晶的方式进行的切变过程叫孪生 30.加工硬化:金属经塑性变形,其力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即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下降。 31.形变织构:多晶体形变过程中出现的晶体取向择优的现象 32.动态回复: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回复过程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第四版[北京科技大学及东北大学]习题答案解析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 (北京科技大学与东北大学) 第一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1-1:用截面法求下列各杆指定截面的内力 解: (a):N 1=0,N 2=N 3=P (b):N 1=N 2=2kN (c):N 1=P,N 2=2P,N 3= -P (d):N 1=-2P,N 2=P (e):N 1= -50N,N 2= -90N (f):N 1=0.896P,N 2=-0.732P 注(轴向拉伸为正,压缩为负) 1-2:高炉装料器中的大钟拉杆如图a 所示,拉杆下端以连接楔与大钟连接,连接处拉杆的横截面如图b 所示;拉杆上端螺纹的内 径d=175mm 。以知作用于拉杆上的静拉力P=850kN ,试计算大钟拉杆的最大静应力。 解: σ1= 2118504P kN S d π= =35.3Mpa σ2=2228504P kN S d π= =30.4MPa ∴σmax =35.3Mpa 1-3:试计算图a 所示钢水包吊杆的最大应力。以知钢水包及其所盛钢水共重90kN ,吊杆的尺寸如图b 所示。 解: 下端螺孔截面:σ1=1 90 20.065*0.045P S = =15.4Mpa 上端单螺孔截面:σ2=2P S =8.72MPa 上端双螺孔截面:σ3= 3P S =9.15Mpa ∴σmax =15.4Mpa 1-4:一桅杆起重机如图所示,起重杆AB 为一钢管,其外径D=20mm,内径d=18mm;钢绳CB 的横截面面积为0.1cm 2。已知起重量

P=2000N , 试计算起重机杆和钢丝绳的应力。 解: 受力分析得: F 1*sin15=F 2*sin45 F 1*cos15=P+F 2*sin45 ∴σAB = 1 1F S =-47.7MPa σBC =2 2F S =103.5 MPa 1-5:图a 所示为一斗式提升机.斗与斗之间用链条连接,链条的计算简图如图b 所示,每个料斗连同物料的总重量P=2000N.钢链又 两层钢板构成,如c 所示.每个链板厚t=4.5mm,宽h=40mm,H=65mm,钉孔直径d=30mm.试求链板的最大应力. 解: F=6P S 1=h*t=40*4.5=180mm 2 S2=(H-d)*t=(65-30)*4.5=157.5mm 2 ∴σmax=2F S =38.1MPa 1-6:一长为30cm 的钢杆,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已知杆截面面积A=10cm2,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试求; (1) AC. CD DB 各段的应力和变形. (2) AB 杆的总变形. 解: (1)σAC =-20MPa,σCD =0,σDB =-20MPa; △ l AC =NL EA =AC L EA σ=-0.01mm △ l CD =CD L EA σ=0 △ L DB =DB L EA σ=-0.01mm (2) ∴AB l ?=-0.02mm 1-7:一圆截面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已知 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试求各段的应力和应变. 解: AC AC AC L NL EA EA σε===1.59*104 ,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 二、题目(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在图示的正弦机构中,已知l AB =100 mm,h1=120 mm,h2 =80 mm,W1 =10 rad/s(常数),滑块2和构件3的重量分别为G2 =40 N和G3 =100 N,质心S2 和S3 的位置如图所示,加于构件3上的生产阻力Fr=400 N,构件1的重力和惯性力略去不计。试用解析法求机构在Φ1=60°、150°、220°位置时各运动副反力和需加于构件1上的平衡力偶M 。 b Array 二、受力分析图

三、算法 (1)运动分析 AB l l =1 滑块2 22112112/,/s m w l a s m w l v c c == 滑块3 21113113/cos ,sin s m l w v m l s ??== 212 113/sin s m w l a ?-= (2)确定惯性力 N w l g G a m F c 2 1122212)/(== N w l g G a m F 121133313sin )/(?-== (3)受力分析 i F F i F F x R D R x R C R 43434343,=-= j F j F F R R R 232323-==

j F i F j F i F F R x R y R x R R 2121121212--=+= j F F F y R x R R 414141+= 取移动副为首解副 ① 取构件3为分离体,并对C 点取矩 由0=∑y F 得 1323F F F r R -= 由0=∑x F 得 C R D R F F 4343= 由 ∑=0C M 得 2112343/cos h l F F R D R ?= ②取构件2为分离体 由0=∑x F 得 11212cos ?R x R F F = 由0 =∑y F 得 1123212sin ?F F F R y R -= ③取构件1为分离体,并对A 点取矩 由0=∑x F 得 x R x R F F 1241= 由0 =∑ y F 得 y R y R F F 1241= 由0=A M 得 1132cos ?l F M R b = 四、根据算法编写Matlab 程序如下: %--------------已知条件---------------------------------- G2=40; G3=100; g=9.8; fai=0; l1=0.1; w1=10; Fr=400; h2=0.8; %--------分布计算,也可将所有变量放在一个矩阵中求解------------------- for i=1:37 a2=l1*(w1^2); a3=-l1*(w1^2)*sin(fai); F12=(G2/g)*a2;

金属学原理

莱特later 1.配位数: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2.粗糙界面:液固两相之间的界面从微观上来看是高低不平的,存在几个原子层厚度的过渡层,在过渡 层中约有半数的位置为固相原子所占据,由于过渡层很薄,所以,从宏观上来看,界面反而显得平直,不出现曲折小平面,这类界面又称非小平面界面。 3.交滑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滑移面沿同一滑移方向进行交替滑移的过程 4.有效分配系数:结晶过程中固体在相界处的浓度比上此时余下液体的平均浓度。 5.应变时效:低碳钢拉伸时,若在超过下屈服点以后卸载并立即重新拉伸,则拉伸曲线不出现屈服点; 若卸载后放置一段时间或在200℃左右加热后再进行拉伸,则屈服现象又复出现,且屈服应力进一步提高。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应变时效。 6.过冷度: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 过冷度 7.形变组织:金属在合金塑性变形时,由于各晶粒的转动,当形变量很大时,各晶粒的取向会大致趋于 一致,形变中的这种组织状态叫做形变织构 8.动态过冷度:能保证凝固速度大于融化速度的过冷度称为动态过冷度 9.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大,塑性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的现象,即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降 低。 10.上坡扩散: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的扩散 11.割阶:位错线上垂直于原位错滑动面的曲折部分 12.伪共晶: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 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13.柯氏气团:溶质原子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溶质原子将偏聚在位错线附近以降低体系的畸变能形成溶质 原子气团。 1、金属的退火处理包括哪三个阶段?简述这三个阶段中晶粒大小、结构的变化 答:退火过程分为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回复是指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之前所产生的亚结构和性能变化的阶段;再结晶是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晶粒长大是指再结晶结束之后晶粒的继续长大。 在回复阶段,由于不发生大角度晶界的迁移,所以晶粒的形状和大小与变形态的相同,仍保持着纤维状或扁平状,从光学显微组织上几乎看不出变化。在再结晶阶段,首先是在畸变度大的区域产生新的无畸变晶粒的核心,然后逐渐消耗周围的变形基体而长大,直到形变组织完全改组为新的、无畸变的细等轴晶粒为止。最后,在晶界表面能的驱动下,新晶粒互相吞食而长大,从而得到一个在该条件下较为稳定的尺寸,称为晶粒长大阶段。 2、简述影响固体中原子和分子扩散的因素有哪几方面? 答:1、温度;2、固溶体类型;3、晶体结构;4、晶体缺陷;5、化学成分;6、应力的作用 3 、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5 分)a 1、化学键包括:金属键:电子共有化,既无饱和性又无方向性 离子键:以离子而不是以原子为结合单元,要求正负离子相间排列,且无方向性, 无饱和性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饱和性;配位数较小,方向性 2、物理键如范德华力,系次价键,不如化学键强大 3、氢键:分子间作用力,介于化学键与物理键之间,具有饱和性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院 系: 机电工程学院 班 级: 设 计 者: 学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运动分析题目 (11)在图所示的六杆机构中,已知: AB l =150mm, AC l =550mm, BD l =80mm, DE l =500mm,曲柄以等角速度1w =10rad/s 沿逆时针方向回转,求构件3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构件5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2.机构的结构分析 建立以点A 为原点的固定平面直角坐标系A-x, y,如下图: 机构结构分析 该机构由Ⅰ级杆组RR (原动件1)、Ⅱ级杆组RPR (杆2及滑块3)和Ⅱ级杆组RRP (杆4及滑块5)组成。 3.建立组成机构的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原动件1(Ⅰ级杆组RR ) 由图所示,原动件杆1的转角a=0-360°,角速度1w =10rad/s ,角加速度1a =0,运动副A 的位置坐标A x =A y =0,速度

(A, A),加速度 (A

, A ), 原动件1的长度AB l =150mm 。 求出运动副B 的位置坐标(B x , B y )、速度 (B

,B)和加速度 (B , B)。

杆2、滑块3杆组(RPR Ⅱ级杆组) 已出运动副B 的位置(B x , B y )、速度 (B ,B ) 和加速度

(B , B ), 已知运动副C 的位置坐标C x =0, C y =550mm,速度,加速度,杆长AC l =550mm 。 求出构件2的转角b,角速度2w 和角加速度2a . 构件二上点D 的运动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第四版[北京科技大学与东北大学]习题集答案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 (科技大学与东北大学) 第一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1-1:用截面法求下列各杆指定截面的力 解:

(a):N1=0,N2=N3=P (b):N1=N2=2kN (c):N1=P,N2=2P,N3= -P

(d):N1=-2P,N2=P (e):N1= -50N,N2= -90N (f):N1=0.896P,N2=-0.732P 注(轴向拉伸为正,压缩为负) 1-2:高炉装料器中的大钟拉杆如图a所示,拉杆下端以连接楔与大钟连接,连接处拉杆的横截面如图b所示;拉杆上端螺纹的 径d=175mm。以知作用于拉杆上的静拉力P=850kN,试计算大钟拉杆的最大静应力。

解:σ1= 2 1 1 850 4 P kN S d π = =35.3Mpa σ2= 2 2 2 850 4 P kN S d π = =30.4MPa ∴σmax=35.3Mpa 1-3:试计算图a所示钢水包吊杆的最大应力。以知钢水包及其所盛钢水共重90kN,吊杆的尺寸如图b所示。 解:

下端螺孔截面:σ1=1 90 20.065*0.045P S =15.4Mpa 上端单螺孔截面:σ2=2P S =8.72MPa 上端双螺孔截面:σ3= 3P S =9.15Mpa ∴σmax =15.4Mpa

1-4:一桅杆起重机如图所示,起重杆AB为一钢管,其外径D=20mm,径d=18mm;钢绳CB的横截面面积为0.1cm2。已知起重量 P=2000N,试计算起重机杆和钢丝绳的应力。 解:受力分析得: F1*sin15=F2*sin45 F1*cos15=P+F2*sin45 ∴σAB= 1 1 F S=-47.7MPa σBC= 2 2 F S=103.5 MPa

金属学原理重要知识点

1.配位数: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2..粗糙界面:液固两相之间的界面从微观上来看是高低不平的,存在几个原子层厚度的过渡层,在过渡层中约有半数的位置为固相原子所占据,由于过渡层很薄,所以,从宏观上来看,界面反而显得平直,不出现曲折小平面,这类界面又称非小平面界面。 3. 交滑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滑移面沿同一滑移方向进行交替滑移的过程 4. 有效分配系数:结晶过程中固体在相界处的浓度比上此时余下液体的平均浓度。 5. 应变时效:低碳钢拉伸时,若在超过下屈服点以后卸载并立即重新拉伸,则拉伸曲线不出现屈服点;若卸载后放置一段时间或在200℃左右加热后再进行拉伸,则屈服现象又复出现,且屈服应力进一步提高。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应变时效。 6. 过冷度: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过冷度 7. 形变组织:金属在合金塑性变形时,由于各晶粒的转动,当形变量很大时,各晶粒的取向会大致趋于一致,形变中的这种组织状态叫做形变织构 8. 动态过冷度:能保证凝固速度大于融化速度的过冷度称为动态过冷度 9. 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大,塑性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的现象,即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降低。 10. 上坡扩散: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的扩散 11. 割阶: 位错线上垂直于原位错滑动面的曲折部分12. 伪共晶: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13. 柯氏气团:溶质原子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溶质原子将偏聚在位错线附近以降低体系的畸变能形成溶质原子气团。 1、金属的退火处理包括哪三个阶段?简述这三个阶段中晶粒大小、结构的变化 答:退火过程分为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回复是指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之前所产生的亚结构和性能变化的阶段;再结晶是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晶粒长大是指再结晶结束之后晶粒的继续长大。 在回复阶段,由于不发生大角度晶界的迁移,所以晶粒的形状和大小与变形态的相同,仍保持着纤维状或扁平状,从光学显微组织上几乎看不出变化。在再结晶阶段,首先是 在畸变度大的区域产生新的无畸变晶粒的核心,然后逐渐消耗周围的变形基体而长大,直到形变组织完全改组为新的、 无畸变的细等轴晶粒为止。最后,在晶界表面能的驱动下,新晶粒互相吞食而长大, 从而得到一个在该条件下较为稳定的尺寸,称为晶粒长大阶段。 2、简述影响固体中原子和分子扩散的因素有哪几方面? 答:1、温度;2、固溶体类型;3、晶体结构;4、晶体缺陷;5、化学成分;6、应力的作用 3 、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5 分)a 1、化学键包括:金属键:电子共有化,既无饱和性又无方向性 离子键:以离子而不是以原子为结合单元,要求正负离子相间排列,且无方向性, 无饱和性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饱和性;配位数较小,方向性 2、物理键如范德华力,系次价键,不如化学键强大 3、氢键:分子间作用力,介于化学键与物理键之间,具有饱和性 4、写出菲克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其意义,简述影响扩散的因素。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北京科大、东北大学版)第4版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 参考答案1-1:解: (a):N1=0,N2=N3=P

(b):N1=N2=2kN (c):N1=P,N2=2P,N3= -P (d):N1=-2P,N2=P (e):N1= -50N,N2= -90N (f):N1=0.896P,N2=-0.732P 注(轴向拉伸为正,压缩为负) 1-2:解:σ1= 2 1 1 850 4 P kN S d π = =35.3Mpa σ2= 2 2 2 850 4 P kN S d π = =30.4MPa ∴σmax=35.3Mpa 1-3:解:

下端螺孔截面:σ1=190 20.065*0.045P S =15.4Mpa 上端单螺孔截面:σ2=2P S =8.72MPa 上端双螺孔截面:σ3= 3P S =9.15Mpa ∴σ max =15.4Mpa

1-4:解:受力分析得:F1*sin15=F2*sin45 F1*cos15=P+F2*sin45 ∴σAB= 1 1 F S=-47.7MPa σBC= 2 2 F S=103.5 MPa 1-5:解: F=6P S1=h*t=40*4.5=180mm2 S2=(H-d)*t=(65-30)*4.5=157.5mm2

∴σmax=2F S =38.1MPa 1-6:解: (1)σAC =-20MPa,σCD =0,σDB =-20MPa; △ l AC =NL EA =AC L EA σ=-0.01mm △ l CD =CD L EA σ=0 △ L DB =DB L EA σ=-0.01mm (2) ∴AB l ?=-0.02mm 1-7:解: 31.8127AC AC CB CB P MPa S P MPa S σσ==== AC AC AC L NL EA EA σε= == 1.59*104, CB CB CB L NL EA EA σε= == 6.36*104 1-8:解: Nl l EA l l ε?= ?= ∴ N EA ε= 62.54*10N EA N ε∴== 1-9:解: 208,0.317E GPa ν==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级: 者: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2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 设计题目: 系: 齿轮传动设计 1、设计题 目 1.1机构运动简图 - 11 7/7777777^77 3 UtH TH7T 8 'T "r 9 7TTTT 10 12 - 77777" 13 ///// u 2

电动机转速n 745r/min ,输出转速n01 12r/mi n , n02 17r /mi n , n°323r/min,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pmax 2.5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 i vmax 4,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d max 4。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 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i pmax 2.5,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9、心、「3,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i f,则总传动比 i vi i vmax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3、齿轮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 7、8 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 Z5 11,Z6 43,Z7 14,Z8 39,Z9 18,乙。35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0 1,径向间隙

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实际中心距a' 51mm。 根据定轴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11、12、13和14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Z11 z13 13,乙 2 z14 24。它们的齿顶高系数d 1,径向间隙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实际中心距 a' 46mm。圆锥齿轮15和16选择为标准齿轮令13,乙 6 24,齿顶高系数 h a 1,径向间隙系数c 0.20,分度圆压力角为200(等于啮合角’)。 4、滑移齿轮变速传动中每对齿轮几何尺寸及重合度的计算 4.1滑移齿轮5和齿轮6

材料科学基础之金属学原理扩散习题及答案

《材料结构》习题: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1. 已知Zn在Cu中扩散时D0= 2.1×10-5m2/s,Q=171×103J/mol。试求815℃时Zn在Cu中的扩散系数。 2. 已知C在γ铁中扩散时D0=2.0×10-5m2/s,Q=140×103J/mol; γ铁中Fe自扩散时 D0=1.8×10-5m2/s,Q=270×103J/mol。试分别求出927℃时奥氏体铁中Fe的自扩散系数和碳的扩散系数。若已知1%Cr可使碳在奥氏体铁中的扩散激活能增加为Q=143×103J/mol,试求其扩散系数的变化和对比分析以上计算结果。 3. 若将铁棒置于一端渗碳的介质中,其表面碳浓度达到相应温度下奥氏体的平衡浓度C S。试求 (1)结合铁-碳相图,试分别示意绘出930℃和800℃经不同保温时间(t1

习题4答案: 1.解:根据扩散激活能公式得 3-5132017110exp() 2.110exp 1.2610m /s 8.314(815273)-???=-=??-=? ??+?? Cu Zn Q D D RT 2.解:根据扩散激活能公式得 3γ-5172027010exp() 1.810exp 3.1810m /s 8.314(927273)-???=-=??-=? ??+??Fe Q D D RT 3γ-5112014010exp() 2.010exp 1.6110m /s 8.314(927273)-???=-=??-=? ??+??C Q D D RT 已知1%Cr 可使碳在奥氏体铁中的扩散激活能增加为Q =143×103J/mol , 所以,3γ-51120143.310exp() 2.010exp 1.1610m /s 8.314(927273)-???'=-=??-=? ??+??C Q D D RT 由此可见,1%Cr 使碳在奥氏体铁中的扩散系数下降,因为Cr 是形成碳化物的元素,与碳的亲和力较大,具有降低碳原子的活度和阻碍碳原子的扩散的作用。 3.(1)参见204页。 (2)若渗碳温度低于727℃,不能达到渗碳目的。因为在727℃以下,铁为α相,而C 在α-Fe 中的溶解度非常小(最高为在727℃时为0.0218%)。 4.解:(1)在870℃下, 3γ-5122014010exp() 2.010exp 8.010m /s 8.314(870273)-???=-=??-=? ??+??C Q D D RT 在930℃下, 3γ-5112014010exp() 2.010exp 1.6710m /s 8.314(930273)-???=-=??-=? ??+??C Q D D RT (2)低碳钢渗碳的扩散方程解为 0()erf =--S S C C C C 所以,渗层厚度∝x = 所以,1122112 1 1.67101020.9h 8.010--??===?D t t D 。 (3 )根据低碳钢渗碳的扩散方程解0()erf S S C C C C =--得,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北京科大、东北大学版)第4版第八章习题答案

第八章 习题 8-1斜杆AB的截面为100×100mm2的正方形,若P=3kN,试求其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8-2水塔受水平风力的作用,风压的合力P=60kN.作用在离地面高H=15m 的位置,基础入土深 h=3m 设土的许用压应力[б] =0.3MPa,基础的直径d=5m 为使基础不受拉应力最大压应力又不超过[б],求水塔连同基础的总重G允许的范围。

8-3悬臂吊车如图所示起重量(包括电葫芦)G=30kN衡量BC 为工字钢,许用应力[]=140MPa,试选择工字钢的型号(可近似按G行至梁中点位置计算) 8-4 如图所示,已知,偏心距,竖杆的矩形截面 尺寸材料是3号钢,, 规定安全系数=1.5。试校核竖杆的强度。 8-5 若在正方形截面短柱的中间处开一个槽,使截面面积减小为原截面面积的一半,问最大压应力将比不开槽时增大几倍?

8-6 图示一矩形截面杆,用应变片测得杆件上、下表面的轴向应变分别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 (1)试绘制横截面的正应力分布图。 (2)求拉力P及其偏心距e的数值。 8-7 一矩形截面短柱,受图示偏心压力P作用,已知许用拉应力许用压应力求许用压力 。

8-8 加热炉炉门的升降装置如图所示。轴AB的直径d=4cm,CD 为的矩形截面杆,材料都是Q235钢,已 知力P=200N。 (1)试求杆CD的最大正应力; (2)求轴AB的工作安全系数。 提示:CD杆是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问题。AB轴是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构件,E处是危险截面,M=154.5N*m,T=173.2 N*m。 8-9 一轴上装有两个圆轮如图所示,P、Q两力分别作用于两轮上并处于平衡状态。圆轴直径d=110mm,=60Mpa,试按照第 四强度理论确定许用载荷。

金属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 1、什么是金属学? 答:研究金属与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2、金属与非金属的本质区别是? 答:金属是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非金属是具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 3、为什么原子总是自发的趋于紧密排列?√3?a/4× 答:最密排列时结构最稳定,能量最低。 4、晶体的特性有哪些? 答: (1)具有一定的熔点(2)具有固定外形(3)具有各向异性 5、常见3种典型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滑移面滑移方向滑移面系数 Bcc280.68{110}<111>12 Fcc4120.74{111}<110>12 Hcp6120.74{0001}3 6、什么是多晶性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 答:当外部条件(温度、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成另一种晶体结 构的转变。 7、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δ-Fe—(1394℃) →?-Fe —(912℃) →ɑ-Fe 8、常见晶体缺陷有哪些? 答:(1)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 (2)线缺陷:刃型位错、螺旋位错。 (3)面缺陷:晶体表面、内界面(晶界、亚晶界、孪晶界、堆垛层错、相界)。 9、什么是柏氏矢量? 答:用来表示位错的类型,和表示位错的晶格畸变的大小和方向,从而使人们研究位错 时摆脱位错区域原子具体排列细节的约束的一个矢量。 10、什么是堆垛层错? 答:晶面堆垛顺序发生局部差错而产生的一种晶体面缺陷。× 11、相界有哪几类? 答: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 12、什么是共格界面? 答:指界面上的原子同时位于两相晶格的结点上,为两种晶格所共有。 13、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其位错线相垂直,这是刃型位错的一个重要特征。 14、螺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其位错线相平行,这是螺型位错的重要特征。 15、不含位错的晶须,不易塑性变形,因而强度很高;而工业纯铁中含有位错,易于塑性变

(完整版)北科大材料力学答案版.doc

自 觉 遵装守 订考 试 线规 则内, 诚不信 考得试 ,答绝 不题作 弊 北京科技大学 2012--2013 学年第 2 学期 工程力学 AII 试卷( A ) 院 (系) 班级学号姓名 试卷卷面成绩 占课平时 成绩课程考 程考 占核成绩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小计 核成 20% 得分 得分一、判断题(20分,每题2分,将“√”或者“X”填入题后括号内。) 1.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2. 矩形截面梁由剪力引起的剪应力在中性层为0,上下边缘处最大。( X ) 3. 结构刚度越大 ,变形越小 ,也越不容易失稳。(√) 4. 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失效破坏机理是一样的。( X ) 5. 单位载荷法等能量方法可以直接用于求梁结构中的最大应力。( X ) 6.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结构变形引起电阻丝长度变化,进而导致电阻等电学物理量的 变化 ,由电学量的变化反推可得到结构的变形信息。(√) 7. 低碳钢扭转破坏试验后其断口平面与轴线垂直。(√) 8.测低碳钢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时在其上下表面各贴一个应变片,其主要考虑是得到双 倍的应变值 ,因为越大的物理量测量精度一般越高。( X ) 9. 铸铁试件的拉伸和扭转失效 ,主要原因都是最大剪应力超过了许用值。( X ) 10. 对于主要受挤压的结构件 ,允许结构中出现部分的塑性变形。(√)

得分二、如图所示 外伸梁,B为固定铰,C为移动铰,A端受集中力P=10 kN,B点受一集中力偶 M=40 kNm,HD 段受均布力 q=10 kN/m ,AB 、 BH、 HC 和 CD 各 段的长度均为 L=1 m,试作出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20 分) q M A B D H P N B和C 解:解除 B 点和 C 点约束,分别代之以约束反力 C N ,由M B 0,即PL M 2qL 2L N C 2L N C M PL 4qL2 45 kN (2 分) 2L 由M C 0,即3PL M N B2L N B M 3PL (2 分) 35 kN 2L 2 分,一共 16 分,加上支反力 4 分,共计 20 分。 剪力图、弯矩图各分成四段,每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