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生态、环保

绿色生态、环保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向媒体公布我国首份、历时一年调查研究形成的《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这位负责人表示,报告填补了国内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研究领域的空白,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基础性工程,对有效推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呈现“认同度高、知晓度低、践行度不够”的状态,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分别为74.8%、48.2%和60.1%;公众对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高度认同,78%的被调查者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是每个人的事,99.5%的人选择了高度关注、积极参与;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具有较强的“政府依赖”特征,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政府和环保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调查还发现,经济与文化水平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影响较大。东部地区的知晓度、践行度要比中西部高,但认同度不如中西部;被调查者文化程度越高,知晓度越高,但认同度、践行度却不高;城市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明显高于农民。调查同时反映出,被调查者普遍对当前生态环境状况表示高度担忧,最关注的问题有雾霾、饮用水安全、重金属污染等。这位负责人指出,目前国内对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方面的调查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具有指导性的指标体系,使得我国生态文明意识评价工作滞后。今后,在不断完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工作还将继续开展,为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据介绍,为客观反映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水平以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2013年首次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工作由环境保护部主办、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开展。调查运用国际先进的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从公众对生态文明的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3方面,设置13个指标、29个问题,对全国除港澳台、西藏以外的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50个大中城市、城镇及农村进行多层随机抽样,筛选出14977名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与腾讯公益频道合作开通“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网上调查问卷系统”,共回收6665份问卷。《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正是对此次调查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

如何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着人民福祉,关乎着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地位,锐意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改革开放以来,历经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但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将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一目标变得更为丰富: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外,又增加了“美丽”,即“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增加,围绕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化的是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因此,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也只有如此,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水净的美好家园。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此,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只有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好

转,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生态基础,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提到全局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作为一个部分专门论述,说明了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宁夏来说,当前要着力解决好生态环境这个最突出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加快生态建设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我区的生态环境。我区是一个生态脆弱地区,作为我国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突出,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尤其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宁夏中南部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地区,沙化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草原退化、河湖周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功能严重退化,废弃物日益增长,环境污染严重,人民面临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因此,解决我区资源环境约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决不能再走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老路。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防沙治沙力度,促进全区整体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为建设西部生态屏障、保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生态文明建设趋势

大家深知,环境与发展已经成为今天中国和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社会主义中国,世界上最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和环境大国,在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处理上有得有失,经验与教训共存。保护好、治理好本国自然生态环境,是中国对全人类良好生态环境维护的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是解决中国的问题和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展起来了、富强起来了,但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制约我国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人类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自然界,我们不能过分陶醉于对自然

界的征服与胜利,恩格斯曾经告诫过我们:“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1因此,为了保证取得的发展成果不被自然界的报复所“消除”,我国已经提出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如:提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外交,进行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共同切实地维护好这个“地球村”;形成健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的资讯共用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政府的环境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能力;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两型社会”,等等。十八大伊始,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央不仅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且提出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战略上重视生态环境安全,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两山”思想等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表述、新理念、新战略。其字里行间透出的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到来的一种新趋势、新方向。这一新趋势、新方向是中国改革开放由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时代,经过科学发展,在向现代文明的制度时代全面发展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国务院相继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历时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用了不少篇幅专门论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列出的2017年九个重点工作任务中又专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推出了一揽子硬措施,特别回应了人民群众当下最为关心和关注的空气质量这一生态环境问题。

记得,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雾霾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发出了坚决向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宣战的号召。无疑,这是一场攻坚战,来不得丝毫松懈。2015年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家园。2016年报告提出,要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为了在环保问题上向人民群众交出一张合格答卷,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更加强调注重问题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并提出要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

第一,定目标与指标,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报告明确规定,2017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为了完成指标、达到目标,报告从五个具体方面提出工作要求:一要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二要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三要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四要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五要严厉打击,严肃追究,严格问责,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

第二,定目标与指标,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报告明确规定,2017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为完成指标,达到防治效果,报告提出四个具体工作要求:一要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二要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分类制定实施治理措施;三要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四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第三,定目标强基础抓重点,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报告提出2017年要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在坚守红线前提下抓住山水林田湖这一既基础又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2017年具体目标任务就是启动森林质量提升、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试点、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

以上三个大方面的重点工作关切着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人民群众对此都有着迫切的期待与厚望,体现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继续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增进人民福祉,切实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力争在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信心和决心。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我们要有思想上的自信;从十八大以来的施政理念与路线方针政策看,我们已经有了行动上的自觉。当前,中国确实到了这样的一个关键期和机遇期。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生态资源破坏和恶化所致的外部约束力形成了较强的“倒逼”机制。而且,经过十八大到十八大三中全会的上下努力,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长期努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理论理念的一系列改革,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定就会实现。

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能得到圆满解决,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促进“和解”的过程。在实践上,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把中华文明中生态思想与西方工业文明有机结合创造性转换后形成的一种新型文明样态,它把发展工业化与保护生态有机结合起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一条又好又快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既可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也是为人类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的一条文明新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不仅贡献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还贡献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