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开塞露灌肠新方法

新生儿开塞露灌肠新方法

新生儿开塞露灌肠新方法

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3-19T10:48:48.420Z 来源:《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作者:刘艳芹 [导读] 影响产妇排尿功能的主要原因为产妇产后体力尚未恢复,腹壁松弛,腹压降低。 刘艳芹 (河北涿州市医院河北涿州072750) 【摘要】目的:探讨开塞露灌肠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正常分娩的135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开塞露保留灌肠治疗尿潴留;对照组用热水袋、按摩腹部、流水条件反射。结果: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70%。结论:开塞露灌肠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开塞露;保留灌肠;尿潴留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204-01 临床诊断为产后尿潴留[1]的标准为:产妇在产后8小时内不能排尿而膀胱的尿量>600ml或者产妇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残余尿量>100ml。产后尿潴留在产后非常常见,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开塞露灌肠取得明显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135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年龄均在(23~35)岁之间,第一胎96例,第二胎39例,均为产后4~6小时仍不能自解小便者,小腹膀胱均已充盈胀痛。治疗组为85例,均给予开塞露保留灌肠。对照组50例用热水袋、按摩腹部、流水条件反射。 1 2方法:用开塞露1支,将其顶端剪开,产妇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5~10cm,将开塞露自肛门缓慢插入直肠并将开塞露全部挤入肠内,然后拔出。为避免液体流出体外,嘱产妇或其家属用卫生纸按住肛门约10min。有便意时协助产妇下床大便。 1 3结果:治疗组给予开塞露保留灌肠后20~30分钟内排尿为56例,19例未排尿者1h后重复使用1支而后排尿,有效率100%。对照组用热水袋、按摩腹部、流水条件反射,1 5小时内排尿的为35例,有效率达70%。 2护理体会 开塞露是轻度刺激性泻药,是一种甘油制剂,它可直接刺激直肠壁,促进肠蠕动,并且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便意。直肠排空后可以减轻后尿道梗阻,排便时可引起腹直肌和膈肌收缩,从而使腹内压及膀胱内压升稿,使尿液排出体外。 3讨论 影响产妇排尿功能的主要原因为产妇产后体力尚未恢复,腹壁松弛,腹压降低[2]。尿潴留时间越久,膀胱充盈越重,可导致肌纤维受损并继发膀胱炎、肾盂肾炎。我们用甘油灌肠剂治疗产后尿潴留机制是甘油直接刺激直肠壁,与此同时反射性兴奋盆腔神经,引起膀胱逼尿肌强有力收缩及膀胱括约肌松弛,加之排便时腹直肌及膈肌收缩,通过一系列神经反射,使腹内压及膀胱内压增高,促进尿液排出。通过临床实践可以证明,使用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可避免导尿时引起的尿路感染。此方法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简便快捷、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沈曲,李峥.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3-223 [2]都丽萍,邹希凤,毕波,等.开塞露在产后尿潴留应用中的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49-49

灌肠操作流程

灌肠操作流程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 1.操作前: (1)核对:接到医嘱,双人核对无误。 (2)评估: ①病人的床号、姓名、腕带、患者腹部有无包块、胀气。肛周皮肤及粘膜情况。有无灌肠禁忌症。 ②解释:操作目的,并取得配合。 ③询问:患者有无大便盆,并准备妥当。 (3)准备: ①护士: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②环境: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病人。 ③用物:按医嘱备灌肠液、弯盘、肛管(18~22号)、灌肠筒(一次性灌肠袋)、1000ml量杯、润滑油、止血钳、手纸、水温计、搅棒、一次性尿布、输液架、便盆、手套。 ④按医嘱配灌肠液,一般为0.1%~0.2%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温度39~41℃,降温用28~32℃)。液量:成人500~1000ml,儿童200~500ml。 ⑤用物准备完毕之后,二人查对。 2.操作中: (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及灌肠溶液。 (2)准备体位: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裤腿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3)垫巾: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 (4)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5)准备灌肠筒、戴手套: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戴手套。 (6)连接润滑肛管、排气: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夹管。 (7)插肛管:左手垫卫生纸分开肛门,暴露肛门口,嘱患者深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固定肛管。 (8)灌肠:开放管夹,使液体缓慢流入。 (9)观察: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速度和患者的情况。 (10)拔管: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 (11)保留灌肠液: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嘱其尽量保留5~10min 后再排便。 (12)排便:对不能下床的患者,给予便器,将卫生纸、呼叫器放于易取处。扶助能下床的患者上厕所排便。 3.操作后: (1)整理用物:排便后及时取出便器,擦净肛门,协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 (2)采集标本: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3)按相关要求处理用物。 (4)洗手,在体温单大便栏目处记录灌肠结果。

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操作步骤】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的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病员床旁,向病员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嘱病员排尿。 2、取左侧卧位,脱裤至膝部,双膝屈曲,使臀部移近床沿,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弯盘至臀边。如病员肛门扩约肌失去控制能力者可取仰卧位,臀下置便盆,盖好盖被,勿暴露病员肢体。 3、挂灌肠筒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厘米,肛管前端涂肥皂水(石蜡油)润滑,放出少量液体于弯盘内,排出管内气体,用止血钳夹紧,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厘米,松开止血钳,固定肛管,使溶液缓缓流入。 4、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必要时拔出检查有无粪块阻塞。如病员有便意,应将灌考试,大收集整理肠筒适当放低,并嘱病员深呼吸,以减轻腹压。 5、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住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员平卧尽可能保留5-10分钟以上,以利粪便软化。 6、不能下床病员,给予便盆,将卫生纸及信号灯放病员易取处。 7、清理用物,冲洗肛管,放消毒液内浸泡,然后进行清洗和消毒。 8、便毕,协助虚弱病员擦净肛门,取出便盆和橡胶单,治疗巾,整理盖被,开门窗通风,协助病员洗手,卧床休息。 9、在当天体温单的大便栏内记录结果。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0/E表示灌肠后无大便排出;1,1/E表示自行排便一次,灌肠后又排便一次。 保留灌肠标准操作 (一)目的 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及 应用肠道杀菌剂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 1、着装整洁。

2、用物 (1)治疗盘内备:注洗器,药杯或量杯盛指定溶液,肛管、温开水,弯盘,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肥皂液(石蜡油),血管钳。 (2)肛管型号软硬度合适。 (3)便盆。 (4)病员环境准备完善。 (5)口述常用溶液及温度。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备齐用物,携至病员床旁,向病员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 2、嘱病员排便或作大量不保留灌肠。 3、取侧卧位,根据病情定左、右。裤褪至膝部,臀部移近床沿,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并抬高臀部约10厘米(小枕垫于臀下)。 4、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润滑肛管前段,反折肛管;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轻轻插肛管入肛门内15厘米左右。 5、抬高注洗器,液面不超过30厘米,放松肛管,让溶液缓缓流入。 6、溶液将流尽时,倒温开水5-10毫升,反折肛管拔出手指包住肛管置弯盘内,然后用手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柔。

自制简易灌肠器进行开塞露深部灌肠在胸部肿瘤患者药源性便秘中的

自制简易灌肠器进行开塞露深部灌肠在胸部肿瘤患者药源性便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18T15:36:00.2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4期作者:祝婕1,2 张桂萍(通讯作者)2 钟秋2 黄颖2 [导读] 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约70%~90%合并有疼痛的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 (1 贵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贵州贵阳 5500022 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简易灌肠器改良开塞露深部灌肠法在胸部肿瘤患者药源性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1月我科住院胸部肿瘤患者中因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致便秘五天以上未解大便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三组,每组20人,观察组采用自制简易灌肠器开塞露深部灌肠,对照1组患者自行使用开塞露,对照2组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肥皂水灌肠,半小时后,通过护士观察和患者评价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观察组灌肠后便意更强烈,排便效果更好,患者疼痛感更轻,观察组与对照1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制简易灌肠器进行开塞露深部灌肠,相比传统开塞露和肥皂水灌肠效果好,可更有效缓解药源性便秘,减轻插入时疼痛,改善患者感受。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便秘;灌肠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176-02 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约70%~90%合并有疼痛的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临床上对于中重度癌痛的患者,多以阿片类镇痛药为主,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难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是便秘,发生率为90%~100%[1]。阿片类药物药源性便秘发生机制为:阿片类药物激活胃肠道内阿片受体,使整个胃肠道内平滑肌痉挛,导致肠蠕动减少,排便时间延长,肠道内大便则变得干燥硬结,且阿片类药物还可以通过中枢抑制作用,使排便反射不敏感,从而导致便秘[2]。阿片类药物往往引起持续性便秘,随剂量增加便秘程度也逐渐加重[3-4]。尽管临床上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都常规预防性地给予通便措施,但几乎所有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都有便秘,有时还因便秘未得以解除而不得不停用阿片类药,带给肿瘤患者极大痛苦。如处理不当,患者会出现情绪异常、恶心、呕吐甚至麻痹性肠梗阻威胁生命。 据文献报道[5-7],使用开塞露进行深部灌肠,对便秘的缓解效果优于单用肥皂水灌肠、传统开塞露使用。经过多次尝试,我科融合了传统灌肠方法和开塞露的使用,利用科室现有器材,自制一种可用于药源性便秘病人的简易灌肠器。 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于严重便秘的患者采用自制简易直肠给药器肛门灌注开塞露,在患者体验和缓解便秘方面,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11月住院患者中,60名因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致便秘五天未解大便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5~74岁,平均(59.35±8.27岁);对照1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9~78岁,平均(60.75±6.84岁);对照2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5~73岁,平均(57.15±8.10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1组患者自行使用开塞露;对照2组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肥皂水灌肠;观察组采用自制简易灌肠器开塞露深部灌肠,具体操作如下: 2.1 自制简易直肠给药器 利用一次性橡胶尿管,连接注射器,制成简易直肠给药器。 2.2 抽取开塞露(大便严重干结便秘严重患者可一次性使用两支开塞露)至注射器中,并吸入适量空气至注射器中,排空橡胶尿管中的空气。 2.3 将橡胶尿管前端使用石蜡油润滑后,插入患者肛门7~10cm或遇到粪块不能继续插入,将开塞露液体注入患者体内,并继续将注射器内剩余空气注入橡胶尿管中,使橡胶尿管中残余开塞露能完全注入患者体内,保证用药充分。 3.观察指标 采用李克特评分法,主要观察指标为便意强度、排便效果、置入疼痛感。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1组相比,便意强度、排便效果、插入疼痛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2组相比,便意强度、排便效果、插入疼痛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6.讨论 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主与阿片受体有关,主要可致肠蠕动减少及肠道腺体分泌量下降[2]。长期便秘可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严重影响,甚至影响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的依从性。灌肠是一种缓解便秘传统方法,但长期的灌肠会导致机械性损伤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在灌肠中,患者可出现灌入肥皂水液体返流,会强烈刺激直肠和肛门,肥皂水在体内保留时间较短,排便不彻底,排出来的大多为灌肠液,且极易污染床单被褥。护士操作麻烦,患者感受及接受度都较差。开塞露主要成分为50%的甘油和山梨醇,具有刺激肠蠕动、软化大便、润滑肠道的作用,在便秘患者中使用广泛。但传统开塞露使用中存在压力小、挤压时不能充分用药,药液极易顺着肛门溢出导致部分药液浪费,插入深度较浅故进入直肠药量小达不到软化大便润滑肠道的作用,前端较硬且有痛感等不足,不能有效的缓解便秘。觉得一支药不够想用两支,这种多次使用,还会增加患者腹部压力。我科使用自制简易灌肠器来进行开塞露深部灌肠,可改善直接使用开塞露或肥皂水灌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 小儿常用灌肠液:10%水合氯醛、开塞露、蒙脱石散、吲哚美辛、退热方 1、10%水合氯醛常用于MRI检查儿童,MRI检查需要患者制动、安静,由于MRI 检查时间长、噪声大,患儿对周围环境和仪器陌生,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大多数患儿在清醒状态下,不能配合检查。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通常服药后10?20min患者即可入眠,持续6?8h,醒后无不适感。 2、开塞露是一种润滑剂,其成分主要是由甘油和其他辅助药物组成。临床上 通常运用开塞露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来协助排便。开塞露为缓泻药类非处方药品,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 3、蒙脱石散是很细的粉末,不溶于水,口服或灌肠后能均匀地分布到整个肠 腔表面,可以吸附病原体,使之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还能恢复小肠的正常蠕动,修复被损坏的肠细胞等,所以对急、慢性腹泻都有很好的效果。临床适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思密达蒙脱石散一般是不吸收的,副作用就是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由此也可以知道,思密达蒙脱石不存在依赖性。 4、吲哚美辛又名消炎痛,具有显著的清热、消炎、抗风湿作用。吲哚美辛可 有效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而产生解热作用。以消炎痛研细粉末和水保留灌肠,可退高热,以中药水煎制成退热方灌肠,药物可通过肠道直接被吸收,可辅助退高热。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1、灌肠前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心理疏导,解释灌肠目的、注意事项,以及物品

灌肠操作流程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 1.操作前: (1)核对:接到医嘱,双人核对无误。 (2)评估: ①病人的床号、姓名、腕带、患者腹部有无包块、胀气。肛周皮肤及粘膜情况。有无灌肠禁忌症。 ②解释:操作目的,并取得配合。 ③询问:患者有无大便盆,并准备妥当。 (3)准备: ①护士: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②环境: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病人。 ③用物:按医嘱备灌肠液、弯盘、肛管(18~22号)、灌肠筒(一次性灌肠袋)、1000ml量杯、润滑油、止血钳、手纸、水温计、搅棒、一次性尿布、输液架、便盆、手套。 ④按医嘱配灌肠液,一般为0.1%~0.2%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温度39~41℃,降温用28~32℃)。液量:成人500~1000ml,儿童200~500ml。 ⑤用物准备完毕之后,二人查对。 2.操作中: (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及灌肠溶液。

(2)准备体位: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裤腿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3)垫巾: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 (4)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5)准备灌肠筒、戴手套: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戴手套。 (6)连接润滑肛管、排气: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夹管。 (7)插肛管:左手垫卫生纸分开肛门,暴露肛门口,嘱患者深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固定肛管。 (8)灌肠:开放管夹,使液体缓慢流入。 (9)观察: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速度和患者的情况。 (10)拔管: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 (11)保留灌肠液: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嘱其尽量保留5~10min后再排便。 (12)排便:对不能下床的患者,给予便器,将卫生纸、呼叫器放于易取处。扶助能下床的患者上厕所排便。 3.操作后: (1)整理用物:排便后及时取出便器,擦净肛门,协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 (2)采集标本: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肠痉挛疗效观察 段明龙

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肠痉挛疗效观察段明龙 发表时间:2018-09-30T13:59:36.8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作者:段明龙 [导读] 对小儿肠痉挛进行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对患儿的胃肠功能的改善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双土乡卫生院四川达州 635216) 【摘要】目的:对小儿肠痉挛进行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200例肠痉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开塞露灌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硝苯吡啶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儿的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为99%,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68%,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小儿肠痉挛进行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对患儿的胃肠功能的改善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肠痉挛;硝苯吡啶;开塞露灌肠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070-02 小儿疾病中肠痉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它在临床上又称为痉挛性肠绞痛,通常是因为患儿的肠壁平滑肌进行收缩而导致的腹痛。临床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有时候腹痛的时间长达十分钟以上,造成患儿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为了研究肠痉挛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随机选取我院的200例肠痉挛患儿分别进行开塞露灌肠治疗和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的200例肠痉挛患儿,所有的患儿无其他类疾病,均符合肠痉挛疾病的诊断标准,所有的患者中,男性患儿127例,女性患儿73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有70例,女性患儿有35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有57例,女性患儿有38例;观察组患儿的年龄在5岁~13岁,平均年龄在(7.2±0.4)岁,对照组患儿的年龄在6岁~14岁,平均年龄在(79.0±0.8)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开塞露灌肠治疗,具体方法为:患儿发生肠痉挛时,通过患儿的肛门将开塞露进行注入,一次注入10毫升,注入结束后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不少于20分钟,等患儿的腹痛症状消失后,对患儿的大便进行常规的检验;观察组患儿进行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治疗方法为:开塞露灌肠治疗同对照组一样,同时对患儿进行口服硝苯吡啶片,一次服用10毫克,如果患儿在半个小时内,临床症状没有缓解的话,对患者再进行口服10毫克的硝苯吡啶片,然后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待到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后,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检查。 1.3 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有效率通常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种情况,显效是指患儿在5分钟到十分钟之间腹痛情况消失,临床症状消失80%以上,在治疗结束后患儿没有出现复发情况;有效是指患儿在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内腹痛消失,临床症状消失30%~79%,,治疗结束后患儿没有出现复发情况;无效是指患儿在治疗后腹痛较治疗前无变化,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小于30%,治疗结束后患儿出现复发现象,治疗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患儿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患儿的疼痛评分法对患儿的疼痛进行评分,用0分到10分进行评分,10分最为疼痛,0分无疼痛感。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若检验所得的P≤0.05,则代表所对比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100例治疗结束后,显效的有53例,有效的有46例,无效的有1例,因此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9%,对照组100例患儿治疗结束后,显效的有33例,有效的有35例,无效的有32例,因此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患儿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现代社会中,少儿疾病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少儿肠痉挛是一种腹部出现持续性阵痛的疾病,这种疾病会根据患儿的身体素质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同时对于少儿肠痉挛疾病,存在着多种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发因素为食物刺激、患儿的胃肠动力过高及胃肠道存在过量的气体等[2]。因此在传统的临床治疗,是一种解痉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解痉药物是盐酸双环胺或者西托溴铵,这种解痉药物是作用于患儿的肠道平滑肌,对患儿的肠道平滑肌的强烈收缩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这种解痉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不能够完全的治疗少儿肠痉挛,并且还会引发患儿出现不良反应[3]。在临床上,常常会对肠痉挛患儿进行一些腹部的止痛措施,例如,对患儿的腹部进行热水袋保暖,或者对患儿进行腹部按摩等措施,能够缓解一部分腹痛,硝苯吡啶属于一种通道阻滞济,在临床上能够对高血压患者有降血压作用,它是一种对心肌血管的平滑肌细胞中的钙离子进行抑制,使得血管平滑肌变得松弛,使得血压降低,同时它还能够减少患儿的心肌的耗氧量,增强患儿的呼吸,并且对患儿肠道的吸收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患儿的食管运动频率降低,从而减少对肠道

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16T15:20:34.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2期供稿作者:江丽丽杨春[导读] 在整个灌肠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腹痛情况及腹部体征。 江丽丽杨春(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外科四川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2-0227-02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行回流灌肠的正确护理措施。方法通过60例患儿行回流灌肠的护理观察,总结临床护理体会。结果加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时解决灌肠时遇到的问题。密切观察灌肠过程中及灌肠后患儿的表现,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减轻患儿痛苦和降低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回流灌肠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是先天性巨结肠的首要治疗措施[1],其目的是尽快清除肠腔内的粪便和积气。应用这种针对性的灌肠方法,即可逐渐清除其扩张段结肠内的积粪,排出气体,解除便秘,减轻腹胀,维持其排便功能,达到进食及营养吸收的目的。并为医生施行根治手术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故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其疗法;现就回流灌肠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步骤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2个月~12岁;所有病例均有出生后排便延迟、腹胀等现象,经行钡剂灌肠提示为先天性巨结肠症。 2 用物准备 一次性肛管,一次性注射器50ml,38~41℃生理盐水(按需准备),石蜡油、棉签、手套、便盆、中单及胶单,肛管扶托(用小儿一次性纸尿裤在肛门相对应的位置剪一个直径约1cm大小的圆孔,起保护肛周皮肤和肛管固定作用),冬天备棉脚套1副,调好室温25~30℃,必要时根据医师要求备好药物如:甲硝唑等。 3 患儿准备 灌肠期间给患儿进流质无渣饮食,灌肠时间按医嘱执行。每天1次的为上午9时进行,每天2次的为上午9时和下午3时进行,一般按医嘱灌肠需要约7~14d,为手术做好准备,灌肠前30min根据患儿年龄给予适量的石蜡油注入,扩张肠段并保留5~10min,有利肠腔内粪便排空。 4 操作方法 冬天调好室温,防止患儿受冷,为患儿穿上棉脚套。床沿铺中单婴幼儿横卧床上,臀部尽量靠床沿抬起双下肢,学龄期儿童处平卧曲膝位,略抬高臀部。操作者戴上手套,石蜡油润滑肛管约15~20cm,暴露肛门,用石蜡油润滑肛门,缓慢轻巧地将肛管插入肛门,切勿用力猛插,到达结肠狭窄段时,有阻力感,这时要轻柔地试插,同时要改变插管方向。当肛管通过狭窄段进入扩张段时,有一种脱空感,同时肛管外口突然有气体、粪便溢出。肠腔内压力大时呈喷射状排出。然后用一次性注射器50ml抽吸温盐水50ml,从肛管外端均匀地灌入肠内,每次注入量不得超过100~150ml,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婴幼儿或者体质弱的患儿灌入的温盐水应减量。注射器脱离肛管后,就让粪便由肛管外端口排出,接于便盆内,反复进行灌洗。在排出粪便间隙用左手顺时针按摩患儿腹部,以助瘀积粪便溶解后排出体外。若遇粪便结块变硬,难以排出体外,可按医嘱应用石蜡油50ml~100ml,在洗完肠后保留灌肠。保留1h后,再用温盐水回流灌肠至腹胀消失。灌洗完毕根据医师要求应用甲硝唑保留灌肠。对术晨的最后1次灌肠,要求流出液无粪渣如清水样为止。对钡灌肠造影的配合,造影日上午不行灌肠先作造影,若x线征象明显的患儿,造影后即可行灌肠,清除肠内钡剂及粪便。若遇新生儿x线显影不典型,要求24h复查,原则上不作灌肠,次日复查完毕后再作灌肠。 5 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5.1 肛管通过狭窄段困难。当肛管到达结肠狭窄段时有阻力。尤其是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病例。在这种情况下,插肛管前应先阅x光片以了解病变类型,边灌液边插管,动作要轻柔,同时要改变插管的方向[2]。如婴幼儿结肠狭窄明显、插管有困难时,应选择较细的肛管,当肛管通过狭窄段进入扩张段时,有一种脱空感,同时肛管外口突然有气体、粪便溢出。 5.2 灌液时,有阻力并且液体从肛门口喷出(肛管反折)。这说明肛管反折,没有通过狭窄段,应拔出肛管后重插(在拔管时,证实肛管反折,未通过狭窄段)。 5.3 灌液后,肛管外口无液体吸出或流出(肛管孔被粪块堵塞)。这说明肛管孔已被粪块堵塞,应拔出肛管,消除粪块,再行插管,并嘱患儿不进含渣食物。 5.4 液体流出不畅。可来回抽动肛管,调整肛管位置,同时用左手轻柔按摩腹部,促进粪便及液体排出。 5.5 灌出液中微含血丝。可能为肠黏膜局部轻度受损所致,应减少肛管抽动次数,(应考虑到肠黏膜局部轻度受损)。 5.6 灌肠后腹胀改善不明显,这时应保留肛管,并保持引流通畅,也可用虹吸方法促进灌入液体的排出。 5.7 肛门口皮肤发红。灌肠后擦净会阴部,涂上锌氧油软膏。 6 注意事项 6.1 在插管过程中,切勿使用暴力,尤其是注意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呈向左侧弯曲,以及脾曲部位的弯曲。若用力过大,可能造成肠穿孔。又因新生儿肠壁菲薄而短小,插管时更应慎重小心,且选择柔软,粗细适宜的肛管。 6.2 灌洗液的配制,每500ml温开水中放入4.5g食盐1包(本院应用医用氯化钠)。切勿使用清水或高渗盐水灌肠,严防水中毒、盐中毒发生 [3]。 6.3 每人灌洗总量按每公斤体重100~200计算。新生儿每次灌洗量不超过500ml。 6.4 灌洗液温度为38~41℃,过烫易损伤肠粘膜。 6.5 灌肠过程中,要求灌出量≥灌入量。 6.6 在整个灌肠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腹痛情况及腹部体征。警惕肠穿孔的发生。 7 小结

灌肠操作操作流程[精.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灌肠操作操作流程 清洁灌肠是指经肛门往直肠灌入某种液性药物,从而达到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清洁肠道的目的。 可辅助治疗便秘,因便秘可导致病人头痛、乏力、食欲不振、腹痛及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传统清洁灌肠方法与新方法异同 两种方法患者均采取左侧卧位,灌肠液的液面距肛门4 0cm,灌肠液均为0.2%的肥皂水500ml,温度40℃。不同的是传统方法连接的是传统灌肠筒装置,连接26号肛管,插入深度为7~1 0cm,平均灌肠时间约为5min。新方法是采用500ml空输液瓶盛灌肠液,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剪去连接穿刺针的过滤器,再连接l 6号导尿管,插入深度为17~20cm,以缓慢恒定的速度灌入,平均灌肠时间约为3 0min。 两种方法优越性比较 较传统方法而言,新方法增加了灌肠液的入量,延长了灌肠液的保留时间,而灌肠引起的不良反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清洁灌肠效 果也有显著提高。 清洁灌肠效果分析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排便护理非常重要,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的患者,常因便秘而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甚至发生猝死。为了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屏气, 采取有效的清洁灌肠方法以协助排便常的。在为患有心脏病病人尤其是有心肌梗死的便秘病人,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灌肠后,病人在排便过程中极易导致心绞痛发作和猝死的发生。 因为传统清洁灌肠方法采用的肛管较粗,肛管插入深度较浅,而灌肠液的流速较快,由于液体对直肠的压力和化学刺激,排便感觉强烈,但干硬的大便没有充分软化,不易排出,而较强烈便意又使病人排便时过度用力、屏气而导致心绞痛发作和猝死的发生。 新方法灌入液量增加,灌肠液保留时间延长,粪块易软化,排便顺利,减少了因排便用力而增加心脏负荷,避免心绞痛等症状的发生。

灌肠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灌肠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1、目的 ⑴解除便秘、肠胀气。 ⑵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 ⑶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⑷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2、评估 ⑴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 ⑵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排便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 ⑶患者心理状态及对灌肠的理解、配合程度。 ⑷患者肛周围皮肤、黏膜情况。 3、操作程序 ⑴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 ⑵洗手、戴口罩 ⑶准备用物 按医嘱备灌肠液、弯盘、肛管(18~22号)、灌肠筒(一次性灌肠袋)、1000ml 量杯、润滑油、止血钳、手纸、水温计、搅棒、一次性尿布、输液架、便盆、手套。 ⑷按医嘱配灌肠液 ①一般为0.1%~0.2%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温度39~41℃,降温用28~32℃)。 ②液量:成人500~1000ml,儿童200~500ml。 ⑸二人对查

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①查对患者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 ②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并嘱患者排尿。 ③关闭门窗,遮挡患者。 ④将枕头稍移向操作者,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脱裤至膝部(用棉被覆盖病床准备患者胸、背及下肢)。暴露臀部,臀部稍移至床沿,将双膝屈曲。高龄者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盆)。 ⑤臀下垫一次性尿布。 ⑥调节输液架的高度(患者肛门至灌肠筒内液面40~60cm)。 ⑦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橡胶管前端放置弯盘内(如灌肠袋已连接肛管,可将肛管放于灌肠袋内)。 ⑧备4块卫生纸于尿布上。 ⑺灌入 ①戴手套。 ②取卫生纸涂凡士林润滑肛管前端10~15cm。 ③将肛管尾端与橡胶玻璃接管衔接(冲洗袋已连接)。 ④排除管内气体(排气时将液体至于弯盘内),夹紧肛管。 ⑤左手取一卫生纸分开臀部,暴露肛门。 ⑥嘱患者张口深呼吸,持肛管按解剖特点轻轻插入直肠(即先向前,再向后)7~10cm,小儿约4~7cm。 ⑦左手固定肛管、右手松开止血钳,使溶液缓缓流入。 ⑻观察 ①控制流速,观察患者的反映。

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 二、评估要点 评估患儿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及耐受程度、肛周皮肤黏膜情况。 三、物品准备 1、治疗盘内:治疗巾内备注洗器及肛管(根据患儿年龄选择不同型号的肛管)、血管钳、弯盘、润滑剂、棉签、卫生纸、一次性防水垫单、水温计、一次性清洁手套、小垫枕、手消毒剂; 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10%水合氯醛或者其他抗生素溶液10-20 毫升;温开水2-5毫升; 3、其他:输液架、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酌情备便盆、便盆巾。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儿,协助患儿先排便。 3、洗手,戴口罩。 4、根据医嘱取灌肠溶液进行配置,测量溶液温度38℃。 5、酌情整理治疗台,再次洗手。 6、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再次核对。 7、协助患儿脱去裤子,取仰卧位,将小垫枕垫于患儿臀下,使

臀部抬高10cm,解开尿布,如无大小便,可用尿布垫在臀部和便盆之间。 8、置垫单于臀下,患儿臀部放于便盆宽边上,双膝屈曲,约束固定患儿,适当遮盖患儿保暖。 9、再次核对,戴手套,注洗器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夹管。 10、润滑灌肠管前端(婴儿 2.5-4cm,幼儿 5-7.5cm)。 11、分开臀部,暴露肛门,将肛管缓缓插入肛门,年长配合患儿指导作深呼吸,置入后固定肛管,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护士一手持肛管,同时观察灌肠液下降速度及患儿情况。注入完毕后再注入温开水 2-5ml。润滑灌肠管前端(婴儿 2.5-4cm,幼儿 5-7.5cm)。 12、抬高肛管尾端,待液体全部注入后,用卫生纸包裹后拔出肛管,清洁肛门。 13、撤出治疗巾及小垫枕,脱去手套。 14、协助患儿平卧,合作患儿嘱尽量忍耐保留药液数分钟后再排便,如果患儿不配合,可用双手夹紧患儿两侧臀部。家长行相关知识宣教。 15、再次核对。协助排便,擦净臀部,取下便盆,包好尿布,整理床单位。 16、核对清理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 17、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20 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 1、灌肠过程中,患儿有便意,指导患儿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

开塞露的正确用法

开塞露的正确用法 门急诊常有便秘患者前来就诊,说是便秘很久了,已经在诊所或在药房买了开塞露,用了还是解不下来,想来灌肠,尽快解除便秘痛苦。 问:开塞露通便法很有效啊,怎么用的? 答:就是挤进去,还是解不下来。 便秘的时间较长的话,就发生了粪便嵌塞,在这情况下,使用开塞露,就需要注意方法,应用得当,能起到软化粪便,润滑肠壁,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的目的。 下面,就开塞露的临床应用,展开延伸,解答几个便秘应用开塞露的相关问题。 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便秘这种情况,事虽不大,痛苦可不小。 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 某些器质性病变;排便习惯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排便时间或活动受限制;强烈的情绪反应;各类直肠肛门手术;某些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饮食结构不合理,饮水量不足;滥用缓泻剂、栓剂、灌肠;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等,以上原因均可抑制肠道功能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便秘六大护理方法 发生便秘,可以针对以上病因,对症施治。

还可先行以下护理方法,以解决排便问题: 1、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 为患者提供单独隐蔽的环境及充裕的排便时间。如拉上围帘或用屏风遮挡,避开查房、治疗护理和进餐时间,以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利于排便。 2、选取适宜的排便姿势 床上使用便盆时,除非有特别禁忌,最好采取坐姿或抬高床头,利用重力作用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病情允许时,让患者下床上厕所排便。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应有计划地训练其在床上使用便盆。 3、腹部环形按摩 排便时用手沿结肠解剖位置自右向左环形按摩,可促使降结肠的内容物向下移动,并可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指端轻压肛门后端也可促进排便。 4、遵医嘱给予口服缓泻药物 缓泻剂可使粪便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加快肠蠕动,加速肠内容物的运行,而起到导泻的作用。但使用缓泻剂时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及病情选用。对于老年人、儿童应选择作用缓和的泻剂,慢性便秘的患者可选用蓖麻油、番泻叶、大黄等接触性泻剂。 但要注意的是,缓泻剂不能滥用。 5、使用简易通便剂

灌肠技术操作流程

灌肠技术操作流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灌肠技术操作流程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科的xx,接下来我将要操作的是灌肠技术,请问我是否可以进行操作。 操作前我已穿规范着装,修剪指甲,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治疗单与医嘱单核对无误; 核对床尾卡,您好,您是六床杨林吗我是你的责任护士XX,您已经三天没有大便了,遵医嘱我要为您进行通便灌肠,灌肠就是将一根管子从您的肛门插入,灌入肥皂水,这样可以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促进大便的排出,灌肠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便意,我会教会您一些配合的方法,可以缓解不适,希望您能配合,您先休息我去准备用物; 操作前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用物包括治疗盘备被一次性灌肠袋,包装完整在有效期内,棉签在有效期内,石蜡油一瓶在有效期内,弯盘清洁干燥;1000ml量杯一个,内备1%-2%的肥皂水,39-42℃,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手套,卫生纸; 操作前再次核对姓名年龄,核对患者手腕带;好的,杨先生我现在要为您进行操作了,请您放松尽量配合我。拉上窗帘,屏风遮挡患者,拉起护栏,松开床位盖被,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脱裤至膝部,将患者臀部移至床边,弯盘置近肛门处,打开一次性灌肠袋,包装袋弃置黑色垃圾袋中,夹闭开关,倒入灌肠液800ml,挂灌肠器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石蜡油润滑肛管,排出管内空气和冷液体,夹闭开关,左手垫卫生纸分开臀裂露出肛门,右手垫卫生纸轻轻插入肛管,肛管插入直肠7-10cm,固定肛管,打开开关,灌肠液缓慢

流入肠腔,溶液灌入受阻,轻轻转动或挤压肛管,有助于液体流入,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询问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症状,立即平卧;如有便意嘱患者深呼吸,并适当减慢流速以减轻负压,灌肠液流完时夹闭开关,抬高肛管末端并翻折,用卫生纸包裹肛管拔出,取下灌肠器,弃置黄色感染垃圾袋中,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拉开窗帘,开窗通风。再一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杨林您好,谢谢您的配合,灌肠已经结束了,请您尽可能保留5-10分钟后再排便,手纸在您枕边,便盆在床下,我把呼叫器放您枕旁,有事请按中间的按钮,我也会及时来巡视病房的请您放心;量杯清洗浸泡消毒,治疗盘,治疗车用消毒毛巾擦拭消毒,治疗盘打包送供应室消毒,其余物品归回原位,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分类放置;操作后按六步洗手法洗手,记录灌肠时间、量、患者反应,灌肠效果。 注意事项: 1、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止用肥皂 水灌肠。 2、伤寒患者灌肠不能超过500ml液体,液面距肛门距离不能高于30cm; 3、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min再排便,排便后30min测体温;

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行回流灌肠的正确护理措施。方法通过60例患儿行回流灌肠的护理观察,总结临床护理体会。结果加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时解决灌肠时遇到的问题。密切观察灌肠过程中及灌肠后患儿的表现,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减轻患儿痛苦和降低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回流灌肠先天性巨结肠 回流灌肠是先天性巨结肠的首要治疗措施[1],其目的是尽快清除肠腔内的粪便和积气。应用这种针对性的灌肠方法,即可逐渐清除其扩张段结肠内的积粪,排出气体,解除便秘,减轻腹胀,维持其排便功能,达到进食及营养吸收的目的。并为医生施行根治手术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故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其疗法;现就回流灌肠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步骤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2个月~12岁;所有病例均有出生后排便延迟、腹胀等现象,经行钡剂灌肠提示为先天性巨结肠症。 2用物准备 一次性肛管,一次性注射器50ml,38~41℃生理盐水(按需准备),石蜡油、棉签、手套、便盆、中单及胶单,肛管扶托(用小儿一次性纸尿裤在肛门相对应的位置剪一个直径约1cm大小的圆孔,起保护肛周

皮肤和肛管固定作用),冬天备棉脚套1副,调好室温25~30℃,必要时根据医师要求备好药物如:甲硝唑等。 3患儿准备 灌肠期间给患儿进流质无渣饮食,灌肠时间按医嘱执行。每天1次的为上午9时进行,每天2次的为上午9时和下午3时进行,一般按医嘱灌肠需要约7~14d,为手术做好准备,灌肠前30min根据患儿年龄给予适量的石蜡油注入,扩张肠段并保留5~10min,有利肠腔内粪便排空。 4操作方法 冬天调好室温,防止患儿受冷,为患儿穿上棉脚套。床沿铺中单婴幼儿横卧床上,臀部尽量靠床沿抬起双下肢,学龄期儿童处平卧曲膝位,略抬高臀部。操作者戴上手套,石蜡油润滑肛管约15~20cm,暴露肛门,用石蜡油润滑肛门,缓慢轻巧地将肛管插入肛门,切勿用力猛插,到达结肠狭窄段时,有阻力感,这时要轻柔地试插,同时要改变插管方向。当肛管通过狭窄段进入扩张段时,有一种脱空感,同时肛管外口突然有气体、粪便溢出。肠腔内压力大时呈喷射状排出。然后用一次性注射器50ml抽吸温盐水50ml,从肛管外端均匀地灌入肠内,每次注入量不得超过100~150ml,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婴幼儿或者体质弱的患儿灌入的温盐水应减量。注射器脱离肛管后,就让粪便由肛管外端口排出,接于便盆内,反复进行灌洗。在排出粪便间隙用左手顺时针按摩患儿腹部,以助瘀积粪便溶解后排出体外。若遇粪便结块变硬,难以排出体外,可按医嘱应用石蜡油50ml~100ml,在洗完肠后保留

灌肠操作操作流程

自己在家怎么灌肠 步骤: 准备好2.5升纯静水,加热将其冷却至40℃。家有饮水机的更方便。 将质量可靠的市售双歧酸奶或脱脂酸奶一杯用竹筷子稍加搅拌,然后倒入温度不超过40℃的2.5升温水中(温度过高会抑制甚至杀死乳酸菌),再用竹筷子搅拌均匀。注意,选用双歧酸奶比一般脱脂酸奶更好些,如买不到双歧酸奶时,也可换用质量上乘的脱脂酸奶,但不要选用掺入果酱之类的风味酸奶。灌肠法怎么做此款灌肠液作用:能维持微生态平衡和肠管机能。还能刺激肠蠕动,增加粪便含水量,润肠通便。有抗菌作用,能抑制腐败菌。能改善肝功能。其原因是,乳酸菌克制了腐败菌,使肝脏减轻了解毒重荷。乳酸菌能使肠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并能将一部分胆固醇转变成胆酸盐排出体外。能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病。 灌肠的操作步骤 保留灌肠:嘱病人先排便、排尿。取适当卧位,臀部抬高10cm。嘱病人深慢呼吸,轻轻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缓慢灌入药液。拔出肛管后嘱病人至少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观察病人反应和疗效,做好记录。 清洁灌肠:首先用肥皂水灌肠,然后用生理盐水灌肠数次直至排出液清晰无粪便为止。灌肠时压力要低,每次灌肠后让病人休息片刻。每次灌肠的溶液量约500ml,液面距肛门高度不超过40cm。 不保留灌肠:嘱其排尿,屏风遮挡。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连接玻璃接管,并排气,夹紧肛管。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 灌肠的注意事项 保留灌肠: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做保留灌肠。肠道病病人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慢性菌痢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取右侧卧位。 不保留灌肠:掌握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液量;降温灌肠应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映,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灌肠的目的: 保留灌肠: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 清洁灌肠: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的粪便,常用于直肠、结肠X线摄片和手术前的肠道准备。 不保留灌肠:刺激肠蠕动,解除便秘,排除肠胀气;应用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清洁肠道,为某些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稀释和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