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组织行为学; 2.知觉; 3.近因效应; 4.态度;

5.价值观;

6.群体;

7.价值取向;

8.非正式组织。

二混合选择(每题2分,合计20分)

1.把要完成的任务划分和安排成几个可以管理的部分,这是______

A.委员会

B.科层化

C.角色化

D.部门化

E.参谋制

2.三种经营价值观包括__________

A. 社交中心型

B.最大利润型

C.存在主义型

D.企业价值最大化

E.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

3.群体可分为_________

A.正式群体

B.亲缘型群体

C.利益型群体

D.爱好型群体

E.非正式群体

4.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前了解今后可能要发生的情况的方法是______ A.描述性研究 B.因果性研究 C.现场调查 D.现场实验

E.预测性研究

5.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________

A.新奇与熟悉程度

B.兴趣

C.需要与动机

D.个性

E.经验和知识

6.态度是由下面哪些部分构成的_______

A.个性部分

B.认知部分

C.情感部分

D.行为部分

E.经验部分

7.群体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

A.群体成员必具备相互依赖性

B.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信仰、价值和各种规范,用以控制相互行为

C.一定数量的人

D.人群的爱好

E.领导者具有主管身份

8.传统的组织理论的要点包括________

A.组织有明确规定的职权与等级制度(下级处于上级的严密控制之下)

B.专业化分工

C.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D.规章制度明确

E.职工的选聘和晋升主在依靠技术能力

9.组织发展阶段包括______

A.产生期阶段性

B.青年期阶段

C.发展期阶段

D.成熟期阶段

E.衰退期阶段

10.宣传中常见的心理效应有:()

A.近因效应

B.员工参与效应

C.权威效应

D.名片效应

E.“自己人”效应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32分)

1.简述知觉归类的内涵及其分类。

2.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3.怎样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

4.简述组织变革的方法。

四论述题(10分)

结合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实际谈谈价值观对一个组织及其个人的影响。

五案例题(14分)

中年人的失落

俗话说,四十不惑,可是对A科长来说近来却是常常有很多困惑埋在心头,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该如何处理。A科长今年四十又六,在这个国营大企业里已经有二十二年的工龄了,没有大起在落,一切按部就班。从实习生到科员再到副科长干了十年,副科长任上六年,如今在科长任上又是近六年了。虽然算不上企业元老,却也是将青春奉献给了企业。A科长本以为按资历可以向副厂长的职位作点想象,没想到上级的精神却是要年轻化、高学历,新提拔副厂级以上干部年龄不得超过四十五岁,学历不得低于本科。A科长倒是正规本科毕业,倒霉就在于年龄问题。最后,经过考察,另一位年轻的拥有硕士文凭的五年工作经验的B同志被上级看中并得到提拔。

A科长忿忿不平,认为自己无论从工作能力、工作经验都比B同志强,

凭什么被他领导?

然而A科长没有想到的是,更倒霉的事情在后头。上级的年轻化精神要贯彻到底,科室负责人似乎也要年轻化,A科长甚至还听到谣言,说他的这个科长是肯定要被别人取代了。A科长有些坐不住了,连夜去找厂长,没想到厂长也是含含糊糊,不作正面回答,只是说安心干好工作,厂里暂时不会调整人事,即使有调整也是微调。

A 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微调不就是冲我来的吗?A科长想到自己上初中的小孩、在车间三班倒的老婆、在农村的老母亲;想到自己经常为工作加班加点,吃了晚饭还常到办公室里转悠;想到前几年有机会跳槽到外资企业而被自己放弃;......A科长困惑不解,事到如今我该怎么办?

A 科长开始经常不按时上班,常外出很久也不回办公室,有时甚至不来办公室,只是打两个电话问问科里的情况。科员向他请示工作,他总是马马乎乎就行了。

科室工作真的开始马马乎乎了。

A 科长经常挂在嘴边的“我们厂......”没有了,经常说“他们......”科里的小年轻则更进一步,常说“管他们怎么怎么”,“关他们什么什么事”。问题

1.A科长失落了什么?A科长的年龄是不是一个尴尬的问题?

2.组织在机构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A科长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工作?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合计24分)

1.组织行为学: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知觉是比感觉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

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形成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而不是对事物个别部分和属性的局部反映。

3.近因效应:就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强烈。如久聚而别的最后一幕。

4.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5.从广义上说价值观包括一个人的向往、希望、爱好、愉快、需要、兴趣、选择、责任和道德义务等内容,它包括一个很广阔的选择行为方式的范围,以及对这些行为方式的好和坏、对和错、公正和不公正的评判标准。

6.群体:群体是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7.价值取向:当一种价值观经内化而成为指导个体行动的标准或向导时,它就被称为价值取向。

8.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经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

二混合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20分,在正确答案上划√)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32分)

1. 答:

1)所谓知觉归类就是按照一些原则更容易地把知觉的对象组合成一个整体。也可以使得知觉对象在组合上会犯更大的错误。

2)知觉归类可分为以下四类:

A.连续原则:如果知觉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连续性,就更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

B.封闭性原则:是指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会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

C.接近原则:是指由于一组知觉对象在形态和性质上彼此相接近时,就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

D.相似性原则:就是指一组对象越相象或相似,就越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

2. 答:1)外部因素包括:

第一,人际影响。即员工在企业中工作和生活,其上下级、同级、客户以及与之交往的其他人的观点、意见、态度等对员工态度的转变有影响。第二,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信息沟通包括对每一个员工进行的信息传递和对所有员工进行信息传递,其目的是为了转变员工的态度。

第三,企业文化的影响。员工的态度要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作为企业的一员他必须维护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企业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培育企业文化来转变员工的态度。

2)内部因素包括:

第一,员工的认知。员工对原先态度对象的认知越深刻,员工的态度转变不越困难。

第二,员工的需要。如果新的态度对象能够满足员工的需要,并能消除由行为的内驱力而引起的紧张状态,员工在情感上就容易接受,形成积极的态度并转变原有的态度。反之反之。

第三,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其态度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胆汁质、多血质员工态度转变就比较容易,相反,抑郁质与粘液质的员工态度的转变就比较困难等。

3. 答:1)管理者应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

A.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

B.摸清其数量、规模、形成原因、维系基础、成员构成、感情倾向等。C.了解其领导者的个性、能力、态度等,做到心中有数。

D.与其领导者积极沟通,必要时理解、参与和支持非正式群体的活动。2)运用舆论导向引导。

A.运用组织中的舆论工具、媒介、事件等进行合组织目标的引导。

B.安排媒体事件,使其成为与非正式群体成员进行意见沟通的桥梁和中介。3)区别对待不同的非正式群体。一般的方法是鼓励积极型;转化中性型;限制消极型;瓦解破坏型。

4. 答: 1)转变工作任务

改变职工承担的工作,包括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转变。其基本思路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工作岗位或工作单位的任务的难度和任务的可变性。2)工作自主小组

工作自主小组,即将小组重新设计,使得其具有生产某一产品或为某一地区的顾客提供服务所需的一切资源和技能。

3)目标管理

管理人员与工人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目标,在以后规定的时间内,再对职工实现目标的成效进行评价

4)改变组织结构

该方法主要是改变工作中的职位或职责的定义,改变不同职位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修改他们外部的力量的变量以改变期望于各种职位上的人们的行为,进而实现组织的改变。

5)职工方面:①调查反馈法;②方格式组织发展法;③交往分析法;④敏感性训练。

感性训练是要使参加者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感情和意见,并从中提高学习和认知的能力。

四论述题(10分)

对组织的影响与个人的影响各4分,结合实际2分。

答:第一,从个人方面:价值观的准则表现为选择、愿望或兴趣的形式,比如,个人在生活、工作上的需要,和对组织的希望等,它体现了个人心理活动的社会性特点。

第二,标准的角度:意味着对一些特定情况的论断,通常是一个典型的个体或团体所处在这种情况中所特有的某种价值准则;比如,组织的规章制度体现的原则、标准,对破坏组织制度行为的处理方式的态度等。

第三,理想的角度:则是建立在对或错、好或坏、公正或不公正这些准则上的合理性判断,它远远超出个人或一个典型团体的价值准则的选择,象在现实社会中,公众对自由择业、公平竞争,靠个人努力致富,社会的流动性和人们的风险投资、参与社会管理等的认识与评价。

结合实际因人而异

五案例题(14分)

本案例涉及员工的工作态度与组织认同感的问题。

相关知识点回顾:

所谓工作态度,指的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一个人要从事这种工作,而不从事那种工作,与对工作评价的高低有很大关系,这主要是与工作态度的认知因素相联系的。对于工作的行为倾向,表现为对工作的需要、动机、自觉性、责任感、积极性、目标导向性等,这主要是与工作态度的情感与意向因素相联系的。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

所谓组织认同感是指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的资格。组织认同感远远超出了对组织忠诚的范围,这意味着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即使是在维护组织利益时会牺牲个人自身利益也在所不惜。

在本案例中,习惯于按部就班,稳步升职的A科长,面对社会的变化,面对旧的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新的用人制度的出台,感到了茫然和沮丧,转而感到愤愤不平,这正是不断变革的社会和日趋激励的人才竞争使得一部分员工对组织认同感产生动摇和怀疑的表现。经济环境的不稳定,行业的不景气以及公司裁员和合并的浪潮等因素都会成为滋长员工焦虑情绪的原因,而这种焦虑严重地阻碍了工人和管理者对组织产生认同感。

面对这些状况,作为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该通过一些积极的工作方法来改

善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提高他们的组织认同感:

1、明确组织真诚关心着员工的利益。如果组织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组织的目标和利益与员工的个人的目标与利益捆绑在一起,组织表现出对员工利益的真诚关心,那么员工也会以同样真诚的工作态度和对组织高度的认同来回报组织。

2、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实现个人目标不一定只有通过升职这一种渠道,还可以通过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员工各项能力以适应社会等方式来实现。

3、为员工的工作提供更多的自主权,提供更多的参与决策的机会。

4、对员工要有及时和正确的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员工工作、生活和情绪上的各种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有利于员工形成有益的工作态度。

5、提高员工自身管理的才能。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组织行为学

2.知觉 3、近因效应 4、个性 5、态度

6、激励

7、群体

8、组织

二混合选择(每题2分,合计20分)

1、三种经营价值观包括______

A.社交中心型

B.最大利润型

C.存在主义型

D.企业价值最大化

E.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

2、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前了解今后可能要发生的情况的方法是_____

A.描述性研究

B.因果性研究

C.现场调查

D.现场实验

E.预测性研究\

3、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_____

A.新奇与熟悉程度

B.兴趣

C.需要与动机

D.个性

E.经验和知识

4、群体可分为_____

A.正式群体

B.亲缘型群体

C.利益型群体

D.爱好型群体

E.非正式群体。

5、墨迹测量是由_____提出的?

A.卡特尔

B.韦伯

C.赫兹伯格

D.罗夏克

E.)高夫。

6、态度是由下面哪些部分构成的_____

A.个性部分

B.认知部分

C.情感部分

D.行为部分

E.经验部分

7、关于态度的理论可分为_____

A.态度形成理论

B.态度改变理论

C.)态度的发展理论

D.平衡理论

E.学习理论。

8、ERG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下例哪几种______

A.生理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关系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

E.爱的需要。

9、领导活动的三因素包括_____

A.调节

B.计划

C.领导者

D.被领导者

E.环境。

10、组织变革的动力与压力包括_____

A.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劳动力素质的变化与提高

D.工作生活质量的变化

E.新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的大量涌现。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32分)

1.简述群体冲突的定义及冲突的解决方法。

2、简述知觉归类的内涵及其分类。

3、简述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理论要点和作用。

4、简述领导的定义及领导权力的内容。

四论述题(10分)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您对组织变革必须性与重要性的看法。

五案例题(14分)

案例:有的日本企业为了控制企业中的情绪,化解员工的消极情绪,采用“泄气室”的方法进行情绪管理。所谓泄气室是给员工提供一个让其发泄情绪、表现不满并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的场所。它一般分成几个区,进行

逐层作业,分别组成了三种情绪疗法:

幽默疗法

宣泄疗法

倾听疗法

在刚进门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哈哈镜做屏风,这用的是“幽默疗法”。满心怒气的员工一走到门口,在哈哈镜上看到自己扭曲的形象,难免禁不住笑开了口,特别是看到盛怒之下“变形”的脸,不免自嘲。这有利于高度紧张的缓解。

转过屏风,有一个用塑胶做的总经理的塑像,旁边放着一个大棒。员工可以取下大棒向总经理塑像任意挥打,以泄私愤。这用的是“宣泄疗法”。在异常愤怒之下,人有很强的攻击倾向,这时积蓄了很大的能量,冲昏头脑,使人丧失理智。这股能量不宣泄掉,人难以恢复理智。这时人变得不可理喻,无论怎样给其讲道理,都是苍白无力的。宣泄疗法就是把人聚集的恶性能量宣泄掉,把负面情绪排解掉。这就像是医疗上的排脓。

最后来到泄气室的内室,这里坐着人事部高级经理,有时是主管副总经理,充当调解咨询员。员工进来后在其对面坐下,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继续发泄残余的火气。这时咨询员并不插话,也不表态,而只是认真地、聚精会神地倾听。这时用的是“倾听疗法”,一来是使对方感到自己的意见得到重视,二来是让对方把话说尽,以全面了解情况。

连过三关以后,来访的员工一般是怒气已消。这里应了孙子兵法“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论点。这时咨询员才开始发言。首先对员工前来咨询表示感谢,然后再根据了解的情况,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解释、劝导或说服工作,如有必要,还要给予具体的答复或安排继续谈话。

泄气室的做法乍看起来十分可笑,但它既符合日本的文化特点,也确实符合人们情绪的特点,粗陋中见细腻,简朴中见真理

问题

1.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与组织中的人您觉得您的压力合适吗,您平时是怎样释放压力的?

2.日本的“情绪宣泄法”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合计24分)

1.组织行为学: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知觉是比感觉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形成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而不是对事物个别部分和属性的局部反映。

3.近因效应:就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强烈。如久聚而别的最后一幕。

4.个性:个性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行为并使用个体和其他个体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5.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6.激励:组织行为学认为,极力是指对人的内动力的激发、导向、保持和延续作用。包括三个因素:

某一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动力的激发

行为导向某一目的物;

行为得以保持和延续。

7.群体:群体是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8.组织:组织是由共同目标统一在一起,各自承担不同的工作,又相互协作的一群人组成的协同体。

二混合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20分,在正确答案上划√)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32分)

1. 答:1)群体冲突的定义:指个人、群体、组织之间所发生的具有对抗性质的互相交往的行为。

2)解决群体冲突的方法有:竞争方式;回避型方式;体谅型方式;合作型方式;妥协型方式.(如能对每个方法给予适当的解释将会更好).

2. 答: 1)知觉归类的内涵:所谓知觉归类就是按照一些原则更容易地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一个整体。也可能会使知觉对象在组合上出现更大的错觉。2)知觉归类的原则可分为:连续性原则、封闭性原则、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四种。

3. 答: 1)理论要点:

第一,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这些条件的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常满意。

即不满意没有不满意

第二,激励因素:指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上下级的信任、业务的发展和职务上的晋升等,这些因素的满足会使职工非常满意。

即没有满意非常满意

2)双因素理论的主要作用有二:

第一,运用双因素理论改进工作设计,实现工作的扩大化和丰富化以及弹性工时;

第二,双因素理论进一步引发学者对内在激励问题的重视。

4. 答: 1)领导的定义: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

2)领导的权力包括:

职位性影响力:

第一,法定权:来自领导者的职位、头衔、资历以及传统因素的影响。

第二,惩罚权(强制权):来自下属对可能受到惩处的畏惧感。

第三,奖励权:来自领导者对下属物质、精神上的奖励和诱惑。

非职位性影响力

第一,专长权(专家权):来自领导者丰富的知识以及管理技能(技术、人际关系、概念技能)。

第二,丰富的知识以及管理技能(技术、人际关系、概念技能)。

四论述题(10分)

1、社会发展的特点及需要;

2、自己所在企业或组织的现状及您的设想和看法。

1)如不变会怎样?

2)为什么要变?怎样变?

*说明:要求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提出的变革方法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案例题(14分)

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给予自己及其下属和员工以一定的工作压力,但当压力过大时就会造成下属和员工在心理上的挫折感,同时会产生不利于企业凝聚力和影响企业工作效率的负面情绪。当企业领导者要及时发现并利用一定的手段,让员工的这一由挫折感引起的不满和牢骚发泄出来,以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增强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2、人们在遇到挫折时,有时并不是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就是要把心中这种不满和烦恼的情绪发泄出来,以减轻自己由于心理压力所造成的不平衡,同时,人在负面情绪的主导下往往无理性可言。所以,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这时并不要作一个员工的教育者,而只要作一个好的倾听者就行,让员工知道你在重视和关心他,愿意听他倾诉与宣泄就行,当员工的不满情绪在宣泄完平复下来以后再和员工交换意见,通过与员工的沟通来增强员工的工作信心。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个案分析法 2.知觉防卫机制 3.需要 4.非正式群体

5.组织变革

6.组织发展

7.团队

8.宣传法

二混合选择(每题2分,合计20分)

1.平衡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

A.泰勒

B.海德

C.梅奥

D.韦伯;

E.麦克利兰。

2)

2.赫兹伯格认为影响人行为的因素有_____

A.兴趣

B.认知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E.态度。

3)、4)

3.宣传中常用的效应包括_____

A.权威效应

B.名片效应

C. “自己人”效应

D.近因效应

E.刻板效应。

1);2);3)

4.智力的形成包括哪些部分______

A.知识

B.天资

C.态度

D.学习

E.知觉。

2);4)

5.群体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

A.群体成员必具备相互依赖性

B.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信仰、价值和各种规范,用以控制相互行为

C.一定数量的人

D.人群的爱好

E.领导者具有主管身份

1);2)

6.管理胜任力的因素有_____

A.认知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表达能力

D.结构权威

E.激励能力。

1);2);3);5)

7.团队的类型包括______

A.生产型团队

B.解决问题型:团队的初级形式

C.自我管理型:团队的中级形式

D.多功能型:团队的高级形式

E.经营型团队。2);3);4)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A.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早期人们重视人与工作、职业的匹配,近年来更加重视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

B.组织的变化规律;

C.组织中人的行为

D.激励问题

E.组织变革。

1);4);5)

9、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这是______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谈法

D.实验法

E.个案分析法。3)

10、怎样才能积极克服组织变革的阻力______

A.合理安排组织变革的进程

B.积极开展教育和思想工作

C.扩大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过程

D.积极利用“群体动力”

E.进行适当的力场分析,减缓组织变革阻力。

1);2);3);4);5)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32分)

1.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组织诊断的内容。

3.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有什么区别?

4.简述错觉的内涵、产生原因和种类。

四论述题(10分)

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谈谈对赫茨柏格双因素理论对个人工作积极性和绩效的影响。

五案例题(14分)

案例:

韦尔奇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在通用电器公司建立起非正式沟通的企业文化。公司上下,包括韦尔奇的司机和秘书,以及工厂的工人都叫他“杰

克”。韦尔奇最擅长的就业是得起笔来给员工写便条或亲自给员工打电话。他每周都突然视察工厂和办公室,匆忙安排他和公司里比他低好几级的经理共进午餐。他还多次通过传真向上至高级经理、下至钟点工人的公司员工发出他那独具魅力的“手喻”——手写便条。两天后,原件就会寄到他们手中。在这些便条里,他有时说些鼓励和鞭策的话,有时则是要求员工做一些事情。

曾经有一个在韦尔奇手下低几级的经理人,因为不愿女儿换学校而拒绝韦尔奇对其高调职和升职。韦尔奇知道后给他写了一个便条:“比尔,你有很多原因被我看中,其中有一点就是与众不同。你今天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祝你合家安康,并能继续保持生涯规划的的优先次序。”你想当比尔收到公司大老板的亲笔信时,有什么感想?韦尔奇对员工的关怀,已从主管和下属的关系,升华为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关系。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实在是最好的沟通。韦尔奇常常“微服出游”和总部外的员工见面。他最常引用的例子,就是要大家拿出开“杂货店”的心态来经营公司,杂货店的特点是顾客第一,要的货都有,价钱公道,店员没架子,随到随见,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这些就是韦尔奇奉行的非正式沟通的精髓之所在。

问题

1.沟通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是什么?

2.韦尔奇成功的原因在哪些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合计24分)

1.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出全面分析与评估。

2.知觉防卫机制是指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如我们对一些对自己有益或无害的东西感知就快和容易,反之则排斥右延迟。

3.组织行为学认为,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是人的心理

上的主观感受。

4.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经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

5.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组织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6.组织发展是长期的努力来改进和更新企业组织的过程,特别是实施有效和协调的管理。

7.一个团队是一个小数目的人群,他们具有互补的技能,承诺一个共同的目标、一系列绩效目标,以及使用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

8.宣传法就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如简报、局域网、广播电视、讲座等),把信息传递给员工,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以形成新的态度的方法。

二混合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20分,在正确答案上划√)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32分)

1. 答:1)来自态度本身的特性:个体年幼时形成的态度、习惯性一贯性较强的态度、较为极端的态度、与个体价值观密切联系的态度均难改变;2)态度所依赖的基础:原有态度所依赖的事实越多越复杂就越不容易改变;3)来自于个体的个性特征:智慧高低、性格是否稳定和固执等;

4)来自于个体的群体观念:对团体的认同等。

2. 答: 1)确定应变革的问题。比如是否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组织的工作程序、工作任务、工作惯例、工作方法等。(2)确定进行改革的准备状态、实施能力、估计组织内人们对改革的态度、激励的程度,以及进行改革所具备的资源。

(3)鉴定改革专业人员的能力。

(4)确定过渡性的改革策略和目标。

3. 答: 1)性质不同

群体:显示中性特征

团队:显示积极向上的协同效应

2)目标与成果不同

群体:成员之间显信息共享的关系

群体绩效≤个人绩效之和

团队:突出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团队绩效>个人绩效之

3)责任不同

群体:突出个体化

团队:个体、团队共同承担责任

4. 答:答:1)错觉的定义:它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的知觉,或人们对知觉对象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2)错觉产生的原因

第一,人们知觉器官认识事物上的局限性。表现为视觉、听觉、嗅觉等感知上的局限性。第二,根据过去的经验,感知眼前变化了的事物。由于感知器官不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反映迟钝和固守经验也能导致错觉。

3)错觉的种类: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错觉、方向错觉、承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和时间错觉等。

四论述题(10分)

1、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如下:

1)理论要点:他认为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

第一,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这些条件的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常满意。

即不满意没有不满意

第二,激励因素:指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上下级的信任、业务的发展和职务上的晋升等,这些因素的满足会使职

即没有满意非常满意

2)双因素理论的主要作用

第一,运用双因素理论改进工作设计,实现工作的扩大化和丰富化以及弹性工时;

第二,双因素理论进一步引发学者对内在激励问题的重视。

2、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对我们工作积极性与绩效的影响。

1)谈谈我们在现实工作中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不同感受。

2)如要提高我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绩效,建议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五案例题(14分)

1、因为韦尔奇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对下属和员工的要求非常严格,引起了不少员工和下属的抱怨,韦尔奇不采用正式沟通的方法,排除了正式沟通中的强制性和层阶性,而采取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朋友式的直接沟通,表现了韦尔奇对员工的关心、重视与信任,可以及时、有效地消除他与员工之间的误解与矛盾,给员工以朋友式的激励,增强了员工和下属对企业的归属感、荣誉感。

2、韦尔奇要求其下属和员工采取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和客户直接见面,进行面对面式的直接沟通,这有利于下消除正式沟通传播速度慢和信息容易失真的缺陷,使下属和员工能够及时、准确、深入地了解客户的需要,给予客户最佳的服务,以促进企业市场的发展。

电大组织行为学网考全

电大网考资料(全) 注意:考试时答题以答案内容为准,而不能照抄原题答案序号(即A.B.C.D).因为即使题目一样,但答案各项排列顺序并不与原题一样。)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B)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A.所有组织中B.一定组织中C.社会组织中D.管理组织中 2.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 A.人际关系B.协作愿望C.共同目标D.信息沟通 3.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d) a. 成员受益程度 b. 成员人数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 社会功能 4.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B) A.多层次性B.多学科交叉性C.两重性D.实用性 5.测量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对人的行为先后数次测量的一致性是指(A) A.测量的信度B.测量的效度C.测量的难度D.测量的规律性 6.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B)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 7.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是(B) A.心理学B.社会学C.组织行为学D.管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BD)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D.多学科性E.多层次性 2.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ABCE)。 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 D 多层次性E实用性 3.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E)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4.行为测量量表有:( ABCD)。 A名称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 E 等值量表 5.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BCDE)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 第二章个体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是(B)。 A. 思维 B.知觉 C. 感觉 D. 情绪 2.人们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A)。 A. 知觉防御 B. 晕轮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定型效应 3 .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C) A. 知觉防御 B. 首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定型效应 4.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A)。 A.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定型效应 D. 知觉防御 5.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 6.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这属于(C)。 A. 知觉防御 B. 首因效应 C.定型效应 D. 晕轮效应 7.在个性结构中居于可控制地位的最高层的是(C.)。 A. 自我 B. 本我 C.超我 8.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C)。 A. 超我 B. 自我 C. 本我 9.个性中受“现实原则”所支配的部分是指(A.)。 A.自我 B. 超我 C. 本我 10.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C.)。 A. 能力 B. 气质 C. 个性 D. 性格 11.最先把个性性格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类型的是()。 A. 弗洛依德 B. 荣格 C. 阿德勒 D. 麦迪 12.独立性差,易接受暗示,不加批判地按照别人的意旨办事,在紧急和困难的情况下表现惊惶失措,这种性格类型是(A) A.顺从型性格B.独立型性格C.理智型性格D.情绪型性格 13.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B) A.价值观B.态度C.信念D.思维 14.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B)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标-途径”理论是( )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莫顿 2.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C、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3.一个人的主要行为特征是: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应不灵活,情绪受抑制,行为的内倾向明显,其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 第一印象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定型效应 5、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 A 冷漠 B 理解 C 思维 D 意向 6.管理者能直接指导、监督和控制的下属人员的人数或者部门数,称为:()。 A. 管理幅度; B. 管理层次; C. 管理能力; D. 权力距离。

7.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 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8. 组织行为学中把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有时会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行为倾向称为( )。 A.遵从行为 B.服从行为 C.从众行为 D.响应行为 9.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的动机的因素是( ) A、人对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B、人对某种目标的重要性的评价 C、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 D、人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10.这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赢得了你的尊重,在一些事情上你会服从他的判断,说明他具有()。 A、强制权力 B、奖赏权力 C、法定权力 D、专家权力 二、多项选择题(不选、错选得0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2 0分) 1、人的价值观体系来源有() A、遗传 B、民族文化 C、家庭教育 D、社会舆论 E、大众传播 2、权力的来源有() A、职位权B、专长权C、分权D、模范权E、集权 3、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将领导作风分为()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人事心理学D.劳动心理学 2.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A.四个步骤B.五个步骤C.六个步骤D.七个步骤 4.人们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而对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首因效应 5.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B.动机C.态度D.信念 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麦克里兰B.史布兰格C.海德D.特尔曼 7.创造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 A.系统性B.有用性C.社会性D.差异性 8.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 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开发B.事业生涯设计C.事业生涯决策D.事业生涯管理 9.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命令群体D.任务群体 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 A.群体结构B.群体规范C.性格特点D.相互依赖性 11.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B.全方位式C.链式D.Y式 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 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莫里诺B.霍曼斯C.韦伯D.阿西 14.最简单、花费最低的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是【】 A.运用层次等级B.设立特别工作组C.构建规则与程序D.成立工作团队 15.对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权称为领导的【】 A.奖罚权B.专长权C.资源控制权D.决策权 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工作绩效B.工作计划C.德才兼备D.工作目标 17.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被领导者的特点C.领导的情景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判断题(下列说法对者在题前括号内打“√”,错者打“X”,每小题1 分,共15 分)(√)1、认知是指个体对感觉器官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翻译、理解、判断、抽象的过程。(X )2、根据相互作用的观点,包括企业在内的组织冲突是弊大于利。 (√)3、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学习的,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 )4、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X )5、弗隆姆的期望理论是建立在组织内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有“做”与“不做”的决定权基础之上的。 (X )6、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向我们揭示出: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动机总是一致的。(√)7、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8、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称为组织认同感。 (X )9、“内因是根据”,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内因才是客观有效的认识。 (√)10、心理契约的破坏会导致雇员责任的减少。与离职率成正相关,与信任、工作满意和留职意愿呈负相关。严重破坏时,雇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具有交易性。 (X )11、所有的任务型群体都是命令型群体。 (X )12、群体凝聚力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高的群体将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为有效。 (√)13、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而技能是人们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基本动作方式,是一种操作技术,以行为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14、社会惰化效应说明了群体规模的增大是与个人绩效负相关的,代表的是一种协同效应。 (√)15、虚拟组织从组织外部寻找各种资源,来执行组织的一般职能,如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等,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 二、单项选择题(将每题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1、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最为必须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人类学 D、伦理学 2、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心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最先产生()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A、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B、按人的行为模型 C、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D、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第一印象效应 D、定型效应 5、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 A、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6、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组织行为学网考参考试题及答案

二、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先进人物 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苗晓光,是公司先进人物中的典型代表。他从学校的校门出来,就进了工厂,那么在企业里他就有一种追求,就是要用他在学校里面的所学,结合生产的需要,结合因为中国是个羊绒的大国,不仅仅是资源大国,也是一个生产大国,如何要把自己的所学,结合实践要发明创造出最好的分梳技术,这样一种抱负,这样一种追求,激励他将近6年的时间内,在研制小组的领导下,发挥了他自己的特长,终于在95年,我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专家鉴定,就是这项工艺BSLD-95的工艺技术,获得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这样一个评价。 苗晓光自己曾说"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企业里想干一些事,象我们这样一些从学校毕业以后到基层工作的人,对自己来讲人一辈子要能干出点贡献。反正我是这么想的,其实事上也是这样,因为一个人要想干成一件事,没有企业领导的支持,没有周围人创造的环境条件,要干成点事也很难,象我们这个项目就是这样的,所以历时有6年。在刚开始研制的时候,因为我们厂处于低谷的特殊情况,一个是人们也不理解,因为消耗资金比较大,再一个是人力、物力的条件都不特别具备。这样情况下,李总来了(因为他是技术出身),当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又了解了分梳的重要性以后,决定把这个项目干下去。回想这个项目的完成,对我自己来讲觉得这本身也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也算是为企业做了一点贡献,今后的路还很长,我想这还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今后还有推广和有一个更好地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事物是没有止境的,我想在领导的支持下一定会做得更好。" 苗晓光指着公司奖给他的房子,激动地对人们说:"这就是公司奖励给我的一套住房,是公司最好的住房了,对我来说是非常知足的。因为什么呢?在这个项目搞好之前,公司曾两次给我调整住房,从原来我住房子的八平方米到16平方米,后来又给了一套两居室。后来公司认为贡献(与报酬)应该是相对应的,所以就奖给了我这套住房,建筑面积大约有90多平方米。对我自己来说,心里感到一种踏实、一种充满。在北京有套住房是比较难的,给套住房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承认。你看这里面房子的格局都是好的,不仅是在住房上领导给了奖励,而且在工作的其他方面,如:晋级、职称,还有工资待遇上也给了相应的奖励,我想我不能辜负领导对我的奖励,对自己来说也不能辜负一个知识分子在工作上应该更努力的工作,主要是为企业做出新的贡献。" 请你在认真读完该案例后,对下列问题做出单项选择: 1、苗晓光认为"对自己来讲人一辈子要能干出点贡献",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从苗晓光在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先进故事中可以看出,他在哪方面的需要更强烈一些?( d )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社交需要 D. 自我实现需要 2、麦克利兰认为希望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是具有哪种需要的人?( b ) A. 生理需要 B. 成就需要 C. 归属需要 D. 权力需要 3.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c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李总对小茵的科研成功设置的效价是什么? ( c ) A.让小苗掌握BSLD-95的工艺技术 B.加快小苗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的进展

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070 课程代码:01880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工商管理;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一、单项选择题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B) A.观察法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2.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A)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3.如果职工A认为自己同职工B相比,所得报酬偏低了,觉得很不合理,因为自己与B 作出的贡献是一样大的。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4.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A)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C.混合群体 D.简单群体 5.“途径——目标”理论是(B)提出的。 A.菲德勒B.豪斯 C.布莱克 D.弗洛姆和耶顿 6.某组织中设有一管理岗位,连续选任了几位干部,结果都是由于难以胜任岗位要求而被中途免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C)。 A.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命令统一的原则 B.组织设计没有考虑例外原则 C.组织设计忽视了对干部的特点与能力予以要求 D.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到责权利对应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7.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BD)。 A.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8.按占优势的心理机制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何种(ACDE)。 A.理智型 B.内倾型 C.情绪型 D.意志型 E.中间型 9.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生理需要满足后还有(ADE)。 A.成就需要 B.生存需要 C.安全需要 D.权力需要 E.社交需要 10.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ABCD)。 A.安全需要 B.情感需要 C.尊重和认同需要 D.完成任务的需要 E.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 11.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ABC)。 A.职位权力 B.任务结构 C.上下级的关系 D.个性结构 E.环境结构 12.中华商务中心是一家合资企业,以物业经营为主要业务。目前写字楼租户272家,公寓租户426家,商场租户106家。公司在总经理下设有物业部、市场部、财务部、人事部、公交部、业务发展部等部门。物业部门设置了写字楼管理部、公寓管理部、商场管理部以及其他配套部门。试问,其整个公司和物业部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分别采取了哪种部门化或部门划分形式?(AB) A.职能部门化 B.顾客部门化 C.均为职能部门化 D.均为顾客部门化 E.地域部门化 三、判断对错题 13.现代社会里遍地都有组织。(对) 14.态度是天生的。(错) 15.根据期望激励理论,唯有增加职工的工资才能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错) 16.研究发现,在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多少与群体绩效之间成反比关系。(错)

组织行为学领导案例分析

惠普公司前CEO 卡莉?费奥瑞纳案例分析报告 一、 案例简介 1999年7月,卡莉?费奥瑞纳正式加入惠普,出任惠普 ceo 。当时惠普市场收益低迷, 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卡莉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 在她出任 ceo 之后, 采取了一系列大 刀阔斧的狂飙突进式改革举措, 强调速度。 事实上也帮助惠普走出了低迷, 市场份额开始回 升。 但是 2002 年,费奥瑞纳按照自己一贯的管理风格,独断专行,力排众议,在自己的一 手推动下, 惠普公司以 190 亿美元收购了康柏电脑, 这一决定遭到了众多非议。然而,合并 后的惠普表现不尽如人意: 她预想的 1 + 1 >2并没有实现, 反而小于 2 。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 利润率未见提升。 为提高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 惠普与戴尔等大打价格战, 从而严重 蚕食了公司利润。自 2002年以来,惠普个人电脑业务的利润率只有 1%。去年第四季度,在 个人电脑市场上,惠普的占有率降至 15%,戴尔则升至 15.9%,惠普因此痛失个人电脑市场 头把交椅宝座。 此外,与康柏的合并没有推动惠普其他业务的发展。过去一年, IBM ( 美国商 用机器公司 ) 和戴尔在网络服务器市场上的占有率持续提高,而惠普的占有率则从 28.7%降 至 26.6%。自 2001 年 9 月以来, 惠普股价下跌了约 15%,而其竞争对手戴尔的股价差不多翻 了一番。 于是女强人采取了裁员、 革除和更换高管的措施企图挽回败局。 但是非但不能取得 效果, 反而因强硬、 固执、 独断无情的领导风格得罪了不少人, 在公司失去人心, 怨声载道。 在 2005 年 2 月 9 日,经过了一年多的会议裁决和卡莉的苦苦挣扎,无力挽回败局的卡莉终 于还是在一片消极评论中被惠普辞退, 从而结束了费奥瑞纳在惠普的 5 年半的职业生涯, 也 终结了硅谷的神话。 ceo ,女强人,可谓成也性格,败也性格。下面我将在自己所掌握的 CEO #莉?费奥瑞纳在惠普的职业生涯从辉煌 费奥瑞纳的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她是一位成功者, 因为他是全明星级别 ceo ,享誉世界;然而就其出任惠普 ceo 五年多时间的领导方式及结果是失败的 1.特质理论和性格、气质的心理学理论解读卡莉 ?费奥瑞纳的个性特征。 事实上,卡莉的领导是维系在其非凡魅力之上的独揽大权、高度专权式的家长制作风, 缺乏耐心;乐嘉所著的关于“性格色彩密码”一书中,也提出了黄色性格这一观点,该理论 认为黄色性格的人外向, 行事能力强, 执着固执, 好胜心强, 爱冒风险,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控制欲望强,同时情感体验方面比较差,不细腻,给人以强势的感觉。而通过分析卡莉?费 奥瑞纳的一系列工作行为, 可以验证她正是以上两种观点所描述的人格类型。 有关卡莉的评 价中肯定离不开女强人、 强势, 作风强硬,同时她又是一个固执独断专行的人,不管正确与 否,内心设定的目标不达成不罢休。以下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些特性。 ( 1 )当时,她力排众议,在自己亲信支持下,独断地策划了收购康柏,某些董事会成 员和公司创始人后代的沃尔特? 休利特,却将两大公司的合并视为惠普公司潜在的灾难。 惠 曾经的世界第一女 知识范围局限内,简单分析一下惠普公司前女 走 到被辞退的的原因。 二、 案例分析 目前,从卡莉? 的世界性女 典型案例。 而惠普需要的是一个懂得经营现代企业的 在领导的特质理论中, 也强调了魅力、 而这位女强人恰恰缺少了情绪智力这一特质, 紧张并且怨声载 道。 按照希波克拉特提出的国际比较公认的 向直 率、 反应迅速、 动作敏捷、 喜欢交际、 ceo ,并非一个封建暴君。 热情、 勇气、 外倾性、 责任心等共性来标榜领导, 这也是她致命之处, 这导致了她与下属关系的 “体液” 气质学说, 多血质和胆汁质类型的人外 精力旺盛、 易冲动、 顽强和果敢, 同时感受性差,

word文字版组织行为学00152自考2017年4月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7年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组织行为学 试卷 (课程代码 001 52 )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如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3页,共3页。应考者必须按试卷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发涂,等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4页至4页,共1页。应考者必须按试卷顺序在“答题卡”上作答,等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5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经济人”假设的基础是 D.资本主义 B.现实主义 C.社会主义 A.享乐主义 2.人的行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 D.倾向性 B.选择性 C.稳定性 A.整体性

3.引发行为最直接的原因是 D.情感 C.目标 B.需要 A.动机 4.在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 D.情绪 C.性格 A.气质 B.能力 S.用于描述临时性工作任务群体发展变化情况的模型是 3.群体发展六阶段模型 A.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b.间断平衡模型 C.塔克曼模型 6.决定着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位置的是 D.奖想结构 C.群体结构 B.职权结构 A.人事结构 7.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这称为 D.刻板印象 C.社会促进效应 B.从众 A.社会惰化 8.最有效的群体规模是

b.9人或11人 C.7人或9人 B.5人或7人 A.3人或5人 DO1.OO12组织行为学试卷第1页《共4页) 9. 在非正式沟通网络中传播效应最高的是 A.单串型 C.集合型 B.饶舌型 D.随机型 10.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解决 A.垂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B.水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C.斜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D.非正式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l.人们通过语言传达的只是有限的信息,必须要从谈话背景中进行推论和解释。这种背景属于 A.低文化背景 .高文化背景 D.任何背景 B.中文化背景 12.管理者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这种观念属于 A.传统观念 B.相互作用观念 D.经济人观念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___个体___。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___系统分析___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__准实验___ _。 4.个性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___个性心理特征___两大部分所组成。 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___心理与行为状态___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6.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就是影响和指引他人(个体)或___组织___来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 7.在通路—目标理论中,领导者发布指示,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这种领导方式是___指令___型领导。 8.可行性原则要求,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___主客观___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 9.根据成就需要理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前提下,人的最主要需要有三种,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___合群需要___。 10.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__精神状态____,是组织中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态度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C )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2.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B ) A.人与事的关系 B.人与机器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不操纵自变量的方法为( D) A.参与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控制观察法 D.自然观察法 4.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C ) A.神经过程的特征 B.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C.占优势的心理机能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5.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C ) A.敏捷活泼 B.小心迟疑 C.缓慢稳定 D.迅猛急躁 6.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B ) A.经济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审美性价值观 D.社会性价值观 7.事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D ) A.父母的支持与反对 B.配偶的合作配合与否 C.主管领导的关心 D.本人对终身事业生涯的设想与考虑 8.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的处理冲突的策略是 (A )

组织行为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 B)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实验性学科 D.综合性学科 2.以下不属于 ...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法的是( C ) A.现场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准实验法 3.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 C ) A.差异性 B.倾向性 C.适应性 D.独立性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D)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需要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能力 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 )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选择 6.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A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型群体 D.任务型群体 7.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 B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 C ) A.角色知觉 B.角色规范 C.角色同一性 D.角色期待 9.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 ) A.群体促进效应 B.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10.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 B ) A.尊重需求 B.感情需求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套

组织行为学往届测试试题 全国2012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把组织看作是一个( ) A.封闭的社会组织 B.无机的社会组织 C.静态的社会组织 D.开放的、有机的社会组织 2.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或说明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案例研究法 C.心理测验法 D.准实验法 3.所谓的“态度对象”是指态度的( ) A.社会性 B.针对性 C.稳定性 D.间接性 4.创造性行为是指人的创造性能力、创造性需要和动机和所处的物质、社会环境的函数,这是创造性行为的( ) A.有用性 B.自创性 C适应性 D.主动性 5.根据霍兰德的观点,适合于从事涉及人际间的活动的职业的人,其个性定向是( )

A.现实操作型 B.管理型 C.常规型 D.社会型 6.基于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是( ) A.利益型群体 B.任务型群体 C.命令型群体 D.友谊型群体 7.群体规范能起到界定群体成员行为范围的作用,这是群体规范的(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8.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是( ) A.角色期待 B.角色知觉 C.心理契约 D.角色定式 9.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是( ) A.社会惰化效应 B.责任分摊效应 C.群体促进效应 D.群体转移效应 10.希望和他人来往、结交,和他人建立并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这种需求是( ) A.包容需求 B.控制需求 C.感情需求 D.交往需求 11.人际关系学派认为冲突( ) A.有害无益 B.有利无害 C.保持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D.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12.以下不属于领导的功能的是( )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一、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6分。对题中的说法做出是“正确”或还是“错误”的判断,并将判断的结果写在答题纸上) 1.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Y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X 3.根据波特——劳勒模型,激励的程度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吸引力。Y 4.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密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影响不断扩大。X 5.领导连续流理论认为:很难判断哪种领导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错误的,领导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某种领导行为。Y 6.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的关键是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直接的交流渠道而形成的联结关系。X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7.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 B ) A. 观察法 B.调查法 C. 实验法 D.测验法 8.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C) A. 能力低下 B.一般能力 C. 天才 D.才能 9.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着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B ) A.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华的行为反应 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放弃的行为反应 lo.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C) 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 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 11.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 B )提出的。 A.勒温 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 C.利克特 D.豪斯和沙特尔 12.某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制定了重组计划,该计划准备在全国六大地区设立经销办事处(营业所),所有办事处都用电脑直接与中央数据库联网。这意味着该公司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 B) A.集权化 B.分权化 C.部门化 D.矩阵化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1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ABD ) A. 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 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14.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 A.自发的 B.有原因的C. 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15.以下做法中,属于自然消退强化方法的有(BDE ) A.员工出现失误时,给以记过处分 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 C. 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他发奖金 D.对请客送礼者,拒之门外 E.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 16.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BCDE )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 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

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 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 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②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的决策行为,即需要在多个有同等价值的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 C )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D.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A ) A.个体B.群体 C.团队D.组织 3.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是( B ) A.抉择分析B.相关分析 C.离中趋势分析D.集中趋势分析 4.格雷夫斯把价值观分为七类,其分类的基础是( D ) A.人员的不同对象B.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 C.追求的不同目标D.不同行为方式 5.根据控制方位论,技能为本报酬制能使员工更倾向于( A ) A.内因控制B.外因控制

C.前馈控制D.反馈控制 6.创造性行为产生的源泉是( D ) A.弹性的规章制度B.合理的组织结构 C.和谐的人际关系D.良好的信息沟通 7.事业生涯的两个组成方面分别是态度和( B ) A.知觉B.行为 C.性格D.价值观 8.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的阶段是( C ) A.形成阶段B.震荡阶段 C.规范化阶段D.有所作为阶段 9.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这种效应是( B ) A.群体助长效应B.社会惰化效应 C.从众效应D.责任分摊效应 10.把信息有选择地转达给自己的朋友或相关的人,这种非正式沟通的形式是( C ) A.偶然式B.流言式 C.集束式D.单线式 11.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三类:感情、包容与( D ) A.尊重B.成就 C.利益D.控制 12.管理群体间互动最简单、花费最低的方法是( A ) A.制定规则与程序B.设计联络员角色 C.成立工作团队D.建立特别工作组 13.领导的专长权来自于( D ) A.组织赋予的物资分配权B.组织赋予的决策权 C.组织赋予的人事权D.下级对上级的信任与尊敬 14.领导权变理论又被称为( A ) A.情景理论B.领导理论 C.权力理论D.周期理论 15.领导作风论认为以知识型员工为主导的组织适宜采用的领导方式是( C ) A.集权式B.任务式 C.民主式D.放任式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 1.单选题 1.1 2.0 “社会人”学说认为管理工作要以(a)为中心。 您答对了 ? a 人 ? b 物 ? c 执行力 ? d 行为 1.2 2.0 人的行为不包括(d) 您答对了 ? a 欲望 ? b 动机 ? c 态度 ? d

心理 1.3 2.0 (b)认为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您答对了 ? a 陈国权 ? b 关培兰 ? c 罗伯特,维卡 ? d 富兰克林·斯克伯兹 1.4 2.0 (b)首先采用了“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 您答对了 ? a 里基·W·格里芬 ? b 莱维特 ? c 泰勒 ? d 梅奥

1.5 2.0 每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是复杂多变的,难以进行统一、明确的概述,这属于(d)的观点。 您答对了 ? a “经济人”假设 ? b “社会人”假设 ? c “自我实现人”假设 ? d “复杂人”假设 1.6 2.0 人的行为是(b) 您答对了 ? a 无规律的 ? b 有规律的 ? c 时而有规律的 ?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7 2.0

组织的整体战略通常由组织的(c)制定。 您答对了 ? a 基层管理层 ? b 中级管理层 ? c 高级管理层 ? d 管理委帚会 1.8 2.0 团队的核心资源是(a) 您答对了 ? a 人力资源 ? b 高级管理 ? c 基层管理 ? d 中层管理 1.9 2.0 威廉·大内认为,文化意味着一个企业的(c)您答对了

? a 规范 ? b 制度 ? c 价值观 ? d 标准 1.10 2.0 罗宾斯在其《组织行为学》一书中将冲突过程分为(c)个阶段。 您答对了 ? a 3 ? b 4 ? c 5 ? d 6 1.11 2.0 (b)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中。 您答对了 ? a

2018年电大《组织行为学》(本科)网考复习资料参考全汇总【最新】 (5)

电大在线上的各章练习题与自测题 注意:考试时答题以答案内容为准,而不能照抄原题答案序号(即A.B.C.D).因为即使题目一样,但答案各项排列顺序并不与原题一样。)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B)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A.所有组织中B.一定组织中C.社会组织中D.管理组织中 2.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 A.人际关系B.协作愿望C.共同目标D.信息沟通 3.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d) a. 成员受益程度 b. 成员人数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 社会功能 4.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B) A.多层次性B.多学科交叉性C.两重性D.实用性 5.测量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对人的行为先后数次测量的一致性是指(A) A.测量的信度B.测量的效度C.测量的难度D.测量的规律性 6.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B)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 7.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是(B) A.心理学B.社会学C.组织行为学D.管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BD)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D.多学科性E.多层次性 2.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ABCE)。 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 D 多层次性E实用性 3.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E)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4.行为测量量表有:( ABCD)。 A名称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 E 等值量表 5.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BCDE)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精彩试题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 第 1 页共 1 页《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A)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 称为(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 (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最新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 是(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 关键性因素是(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 (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 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13. ( ) A.可行性原则 B.对比择优原则 C.信息健全原则 D.系统分析原则 14. 导类型是(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