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习题(2019级)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习题(2019级)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习题(2019级)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习题(2019级)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习题(2019级)

第一章食品试验设计

1. 什么叫试验误差?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 如果设计优良,试验误差是可以消灭的。(

4. 试验精确度越高,其准确度亦越高。(

什么?

6. 天然色素丹参红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试验中,常规提取溶剂酒精浓度为85%,原料固液比(乙醇:丹参粉)为5,提取时间为1小时。请你设计一个三因素三水平共27个处理的三次重复试验,目的是优化丹参红色素提取工艺。

7. 在试验过程中,供试材料不均匀,有差异时,如何安排试验?

8. 请简述食品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9. 试验方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准确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精确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要正确地制定一个试验方案,必须作到研究目的明确,处理水平简明合理,并必须在所比较的处理之间应用()原则。

D.相差等距或等比例 A.设立对照 B.唯一差异 C.全面设施)〕 3. 试验误差可计算出来,因而试验的准确度也可以估测。() 5. 在拟订试验方案时,必须应用唯一差异的原则。这里的“唯一差异”是指的

13. 有一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对番茄果胶酶活性影响的试验,温度有45、50、55、60℃4个水平,时间有30、60分钟两个水平,试写出处理组合数及各处理组合名称。

14. 试验因素对所研究的性状起增进或减少的作用。称为。

15. 试验水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什么叫试验单元、单位?

17. 何谓试验因素?作为试验因素须具备哪些条件?

18. 多因素试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试验的水平和处理在所有试验中都是一致的。(

20. 什么叫试验处理组合?

21. 试验对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简述试验方案与试验处理的概念。)

23. 试验设计的主要作用是估计和降低试验误差,为达此目的,设计中必须遵循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三个基本设计原则,其中原则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个作用;原则②有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作用,而原则③主要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24. 食品试验中,随机是指某一重复中的每一处理都有均等机会安排在任一处理

单元上。()

25. 完全区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要获得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试验设计中三个基本原则缺一不可。()

27. 随机完全区组(RCB)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CRD)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研究鲜葡萄汁澄清工艺,有SO2、pH值两个因素各有3个水平,采用3次重

复的随机区组设计,试问本试验共有因素、水平、处理组合各多少个?试验单元及区组数各是多少?

29. 试验误差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如何控制试验误差?

30. 食品试验误差分为三类:、、。

31. 试验误差的大小与测量次数成反比,即测验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小。()

32. 设计一个试验,简要说明选择的试验因子,试验水平,试验指标?名词解释:

试验设计试验指标试验因子试验处理试验水平试验方案试验单位重复试验误差对照空白试验重复随机

第二章数据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

1. 同一组条件之下,所研究对象的全体成员(个体、单元)的某一特征特性的数值集合,称为总体。()

2. 测定总体中每个单元(个体)而算得的总体特征数,称为参数()

3. 由同一给定的总体中,以同样的样本容量和抽样方法得到的样本,其样本特征数值必定相等。()

4. 1995年南京市雨花区蔬菜生产基地测量全部粉团萝卜肉质根重,所得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5. 由样本内全部观察值算出来的样本特征数,例如样本的均数,称为() A参数 B 变数 C统计数 D观察值总和

6. 某食品厂从2号生产线上随机抽查5瓶果汁,果汁自然分层率为

7.3%、9.2%、

9.6%、8.1%和11.2%,所得的自然分层率数值,称为()

A.随机变数值

B.观察值

C.统计数值

D.构成一个样本

7. 食品统计方法中的样本()

A.一定可代表相应总体

B.能否代表总体主要取决于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

C.一定可代表有限总体

D.从同一总体中以相同样本容量抽得的样本,其特征数值一定是相同的。

8. 连续性变数样本制作次数分布表时,极差是指_________________,组中值是指

_________________,次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参数是用来描述的数,常用_______字母表示,如_____、______;统计数是用来描述的数,常用_______字母表示,如______、_______等。

10. 对某厂生产的果汁色泽、滋味、维生素C含量、固形物含量等作调查,其中

为质量性状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数量性状资料。

11. 对一给定的总体,其参数值必为_______量;而由该给定总体中获得的各个随机样本的统计数值,则是______量,这主要是因__________________所造成。

12. 对相应参数有代表性的,能作统计处理的样本,需具备以下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何谓总体、有限总体、无限总体?

14. 什么叫随机样本(述明其抽样特点)?什么叫大样本、小样本?

15. 什么叫参数?什么叫统计数?两者有何关系?

16. 所谓间断性变数?何谓连续性变数?试各举一例。

17. 为了解某品牌果丹皮的长度(cm)分布情况,随机抽查100个,测每株长

(1)在表中所有括号内填上正确数字或文字

(2)该分布描述的是连续性还是间断性的数量性状资料?__________ (3〕该表组距为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该表算出的∑fx=3950,求算:=_______________。

18. 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之一是离均差总和为最小()

19. 从一给定总体中获得的任一样本,不论采用何种抽样方法,其样本均值皆

是总体均值μ的无偏估计()

20. 均值的大小取决于样本的大小()

21. 算术平均数的两个特性是()

A.∑x2最小,∑(x-)=0

B.∑(x-)2最小,∑=0

C.∑(x-)2最小,∑(x-)=0

D.∑(x2-2)最小,∑x-∑=0

22. 描述样本资料集中趋势的统计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述

离散趋势的统计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3. 有甲乙两种草莓,为了描述各自果粒大小,应采用统计数_____表示,若要

比较哪种果粒更均匀,需用_______比较。

24. 什么是算术平均数?主要功用有哪些?

25. 试比较总体均数μ与样本平均数。

26. 随机取12只红富士苹果果肉测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平均数1=15.94%标

s2=1.02%,准差s1=0.63%;又测其Vc含量的2=10.78%, (1)问能否直接

用两均数比较其平均水平?为什么?(2)指出哪个均数更有代表性?为什么?

27. 简要说明平均数和变异数的主要功用。

28. 有一随机样本,各观察值为15,14,14,16,17,18,18,16,16,16,求算该样本平均数,众数Mo,中位数Md,自由度df,平方和ss,标准差s,极差R,变异系数CV值各等于多少?

29. 资料分布中出现次数(频数)最多的观察值或该组的组中值,称为中位数

()。

30. 某传染病病人共11名,其疾病潜伏期(天)分别为:5,4,3,3,6,3,9,

16,5,11,16。求得这比病人疾病潜伏期的中位数值是()

A.5

B.6

C.4

D.3

31.

() A.7.5 B.9 C.43 D.90

32. 一个总体或样本内能自由变动数值的观察值个数,称自由度()

33. 标准差是最常用的变异数,标准差与平均数结合,可对资料分布的集中性和

离散性作出定量描述()

34. 变异系数cv%=s?100%,可用来比较不同样本均值及不同单位的样本间

的变异度()

35. ()称为矫正数C。

2A.∑ B.(∑x) C.(∑x)2 D.∑x n22

36. 某市随机抽测17岁男子身高的平均数1=166.06厘米,标准差s1=4.95厘米;

体重的2=53.72公斤,s2=4.93公斤,据此可推断该市17岁男子身高波动程度()于体重波动程度。

37. 平方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算式是_______________。

38. 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在满足条件:①样本_________相等;②观察值

_________相同时,可用样本标准差比较样本间变异度。

39. 什么叫方差σ?什么叫均方S?两者有何关系?区别又有哪些? 22

40. 什么叫标准差?它的主要功用有哪些?

41. 某人随机抽样研究番茄果粒直径的平均数及标准差为1±1=36±4.3(毫

米),单果重的为2±s2=72±6.3(克),由于s2>s1,所以番茄单果重变异大于株高变异。

第三章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1. 不可能事件是指在各种条件下都不可能发生同样结果的事件。()

2. 设身高141cm-170cm为事件A,身高171cm-190cm为事件B,则A、B事件为

互斥事件。()

3. 检测某种酒的酒精浓度(%),已知酒精浓度的可能区间为[5,60]内,现从

中机抽出一瓶的酒精浓度超过30%的事件为()事件。

A.必然

B.和事件

C.随机

D.不可能

4. 质监部门抽查某小厂生产的果酱,发现有部分产品污染了A病菌(A事件),

另一部分污染了B病菌(B事件),现从中随机抽出一瓶果酱,此瓶污染A病毒或B 病毒的事件为()事件。 A.积 B.和 C.独立 D.互斥

5. 什么叫随机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的完全事件系?

6. 什么叫独立事件?什么是独立事件的积?

7. 简述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含意,试举例说明两者的区别。

8. 在一组条件之下事件A发生的频率a/n,随试验总次数n加大而变,n愈大,

a/n变化愈大。()

9. 随机事件A的概率大小,反映事件A在一定条件下在一次试验中发生可能性

的大小。()

10. 随机事件A的统计概率,即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试验次数n充分大时所获得

事件的频率(a/n)。()

11. 检测一批食品合格率,100包中合格产品为85包;500包中合格440包;1000

包中合格900包。故该批食品合格率的统计概率为()

A.0.90

B.0.85-0.90

C.0.88

D.无法估算

12. 频率、统计概率与概率三者存在下列关系:()

A.频率即统计概率

B.统计概率是概率估计近似值

C.统计概率是相同条件下试验次数充分大时的频率,此时频率稳定趋于某定值

D. 在相同条件下,试验次数充分大时获得的统计概率即概率。

13. 简述事件频率,统计概率及与概率间关系。

14. 任何两事件的和事件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15. 如果事件A与B是对立事件,则其积事件的概率必等于零,和事件的概率为 1。()

16. 从随机数字表中抽出概率相等的0,1,2…9十个数字,则P{(1≤x≤4)或

7≤x≤9)}等于() A.0.4 B.0.4或0.3 C.0.7 D.0.12

17. 如果某批粉丝有4%的产品不合格,而合格产品中有90%是优等品,现从这

批粉丝中任取一包优等品粉丝的概率是()

A.0.864

B.0.940

C.0.096

D.0.960

18. 某次《生物统计学》考试成绩及格率为90%,分数高于80分的人数为30%,

已知某人肯定是及格的,则此人分数高于80分的概率为()

A.0.27

B.0.30

C.0.33

D.不能计算

19. *某地区人口中男性占50%,男性人口中红、绿色盲者概率为8%。现从该

区中任意选一人,此人既是男性又为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A.0.021600

B.0.003456

C.0.040000

D.0.540000

20. *在20片外观一样的药片中,有黄莲素15片,穿心莲5片,今从中随机抽

出3片,求其中至少有一片是穿心莲的概率。

21. 二项总体中只具有2个个体,一个为0,另一个为1()

22. 组成二项总体的两种事件必为对立事件()

23. 一个二项分布当所研究性状出现的概率p不太小,抽样次数n>30,np>5时,

可用正态分布接近法求其概率。()

24. 二项总体是指()

A.由性质相同的个体所组的总体

B.由二个体所组成的总体

C.由0,1二个变量组成的总体

D.由总体中每个个体(观测单位)只能出现相互对立的结果中的一种结果所组成的总体

25. 一个二项分布的分布形状,是由和___ __两参数决定的。

26. 一个二项分布当抽样次数n足够大,且该二项总体中所研究性状出现的概率

p不太靠近0或1时,该二项分布将逼近_________分布,可由________分布求算其的似概率。

27. *某次“生物统计学”考试的及格率为80%,若随机抽200名学生,则其中

有不超过160名学生及格的概率为_________,此200名学生的平均及格率超过80%的概率为__________,此200名学生的平均及格率与80%的相差超过2.83%的概率为

_________。

28. 泊松分布主要用于描述小概率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

29. 一个泊松分布的形状,是由该分布的平均数与方差两个参数决定的()

30. 随着泊松分布的平均数m的增大,泊松分布形状(

A.愈趋对称

B.愈趋不对称

C.与m无关

D.在m的特定区间内对称,其余不对称

31. 下列哪些描述对泊松分布是合适的()

A.泊松分布是描述间断性变数的一种理论分布

B.泊松分布是描述二项分布资料的

C.泊松分布是当研究事件出现概率很小,但观测次数相对很大时的二项分布

D.泊松分布是正态分布的极限形式

32. 任一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数,不论其平均数μ、方差σ2取何值,均必呈连

续的对称分布()

33. 设计科学,实施规范的食品试验中的随机误差分布,一般呈正态分布()

34.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其概率P(0≤u≤1)=68.27%()

35. 正态分布曲线与x轴之间的总面积等于()

A.次数总和n

B.次数总和n+1

C.95%

D.100%

36. 随机变数X服从N(0,1),则其概率P{-1.96

A.0.13580

B.0.15730

C.0.13365

D.0.02150

37. 有10万个男青年的身高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170cm,标准差为8cm,那

未预计身高低于154.32cm的人数大约有()

A.500人

B.1000人

C.2500人

D.5000人

38. 正态分布的多数次数集中于参数___附近,离开此参数愈远,其相应次数

愈。

39. 已知随机变数X服从N(μ,σ2),则可推知其算术平均数为______;众数为

_____,中位数为____。

40. 已知X服从N(μ,σ2),可用标准化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其

转换为标准正态分布,使________替代x。)

p{u>ui}P{u>ui}=_______;41. 已知u服从N(0,1),当概率P{u≤ui}=n时,

=_______。

42. 什么叫正态离差?

43. N(μ,σ2)和N(0,1)两种分布形式有何区别?

44. 设有正态总体μ=4.73,σ=2.63,你如何将之转换为标准化正态分布?若

以容量n=30从该总体中随机抽样,算得标准误值是多少?它与样本标准差S值的含义有何区别?

45. 已知面包店烘烤的香酥饼有95.45%的直径在5.0-7.0cm之间,且此饼的

直径呈正态分布,试计算该店香酥饼的总体平均直径与标准差。

46. 已知某种苹果果实重呈正态分布,其总体平均单果重为0.18公斤,标准差

0.02公斤,试计算该品种单个苹果果重在0.2-0.24公斤之间的占百分之几?

47. 随机变数X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即X~N(μ,σ2)。试求μ±1σ,

μ±2σ,μ±3σ 范围内的概率是多少?

(P(u

48. 标准误σ全面反映了一个样本内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

49. 增加从总体中抽出的样本数可以有效地降低抽样误差( )

50. 从指定总体中随机抽样所得分布的平均数等于该总体平均数;分布的标

准差等于该总体标准差( )

51. 样本平均数标准误的大小与标准差成正比,与样本容量成反比。( )

52. 已知变数X服从N(μ0,σ02),现以容量n=16随机抽取全部样本,其样本分布

必服从N( ; )的分布。

Aμ=16μ0σ2=σ02 B.μ=μ0σ2=σ0 C.μ=4μ0σ2=σ0 22

D.μ=μ0σ2=σ0

53. 样本标准误S是用来度量__________的抽样误差大小的.降低

_____________和保证_____________容量,可降低S值。

54. 何谓中心极限定理?怎样实际应用?

55. 什么是抽样误差?怎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抽样误差?

56. 什么是统计数的抽样分布?试举两例。

57. 试比较标准差σ与标准误σ的主要区别。

58. 从一批冻鱼中随机抽取16条测量长度,算得±s为30±8.0cm,则平均数标

准误是2cm。( )

59. 在正态总体N(10,1)中,以样本容量n=5随机抽样,则随机变数(-10)服从

( ) A:N(0,1) B:N(10,1) C:N(0,1/5) D:以上答案均不对

60. 已知x服从N(μ,σ2),则在此总体中以样本容量n随机抽得的抽样分布必服

从平均数为______,方差为_______的_____分布。

61. 牛奶单包重服从正态分布,且μ=100g,σ=8g,从中随机抽取16包,试计算样本平均数介于96.08g和103.92g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四章统计假设检验

1. 只有随机样本的资料才能作统计假设测验(

生.()

3. 测验统计假设H0:μ≥μ0.对HA:μ

推断是差异显著.()

4. 在假设测验中,显著水平α最常用的取值一般是()

A:5%或1%B: 10%或2% C:0.5%或0.1% D:以上答案均不对

5. 根据u分布或t分布作假设测验,设显著水平α,当计算出的因抽样误差而

获得样本结果的概率P,在()时必接受无效假设.

A:Pα. C:P≠α. D:P≤α.

6. 统计推断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大部分.

7. 否定____________的概率标准叫显著水平,食品科学、生物科学中它常取的

标准为______和_______.

8. 根据_________分布来进行的假设测验,称为u测验;根据______分布作测

验,称为t测验.。

9. 什么叫假设测验?怎样进行假设测验?

10. 统计假设是对样本所属总体的特征所作的假设.(

11. 下列哪种无效假设HO的写法是正确的()

A:H0:=10. B:H0:μ=10. C:H0:μ≠10. D:H0:≠10.

) 2. 小概率事件的实际不可能原理是指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完全不可能发)

12. 国家规定一级油菜籽中芥酸含量不得超过C0,某油菜品种10个样本的菜籽中芥酸含量为,在测验该品种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时,所作假设为()

A:H0:μ=C0对HA:μ≠C0. B:H0:=C0对HA:≠C0.

C:H0:μ≥C0对HA:μC0.

13. 做以下实验的假设是:①1与2间是否有显著差异,H0:_________;HA:

__________.②是否显著低于标准5克,H0:_________;HA:_________.③1是否比2显著增产15kg以上,H0:___________;HA:__________.

14. 什么叫两尾测验?什么叫一尾测验?试举例说明.

15. 对两个处理做假设测验时,凡是小样本都用t测验,大样本都用u测验.

()

16. 已知样本容量n=16,服从N(μ,25),在测验H0:μ=30对HA:μ≠30时,所用

标准误差值为(). A.1. B.5. C.. D.以上答案均不对.

17. u测验的临界uα大小与自由度()A.有关. B.无关. C.呈反比. D.呈正

比.

18. 现有一个n=20的样本,=70,s2=80,如要测验此样本是否来自于正态

100)应采用(总体N(μ0,)

A.单个平均数的u测验.

B.单个平均数的t测验.

C.成组比较u测验.

D.成组比较t测验.

19. 有一正态总体N(μ,25),从中以n=9,抽样得=82,s2=16,在测验假设

H0:μ=80对HA:μ≠80时,实得测验值为.()A.=36. B.=. 25

C.u=.

D.u=.

20. 如果用u测验在α=0.05水平上测验假设H0:μ=μ0对HA:μ≠μ0,实得测验值在

下列哪种情况下否定H0()

A.u>-1.96.

B.u-1.96.

21. t分布是受抽样自由度制约,围绕平均数μt=0的非对称分布()

22. 在一个方差未知的正态总体中,以容量n随机抽样,则的分布服从ν=n-1

的t分布。()

23. 以下描述对t分布是不合适的。()

A.t分布均数为零.

B.t分布左右对称.

3265

C.t分布取值区间[-∞,∞].

D.分布参数是均数μ和方差σ2.

-μ24. 标准化离差) )在下列哪些情况下服从正态分布.( n

A.μ=0 , s=1

B.s被σ取代

C.=μ , s=1

D.n→∞

25. t分布与u分布的主要区别之一是.()

A.t分布非对称,u分布对称.

B.t分布方差为s2,u分布方差=0.

C.t分布变异大于u分布.

D.t分布均数=1,u分布均数=0.

26. 在一正态总体N(μ,σ2)中,以n=10抽样得和s2,如定义W1=和2σ-μW2=,则W1和W2的分布分别服从(). 2sA.N(μ,1)和N(0,1). 1)和ν=9的t分布. B.N(μ,

C.ν=9的t分布和N(0,1).

D.N(0,1)和ν=9的t分布.

27. 已知t服从自由度为8的t分布,且P(t≤-2.306)=0.025,那么

P(0

28. 已知一个容量n=64的样本,其=36,该样本来自方差为64的总体,在测

验H0:μ≥40对HA:μ

29. 某品牌果冻平均重量为22.5g,标准差3.65g,现使用新的包装材料,随机抽

测50个,求得平均果重为23.40g,问新包装的果冻与原果冻重量有无差异?

30. 某食品中山梨酸钾的限量为36mg/kg,现随机抽取某厂生产的10个样品测得

山梨酸钾含量分别是:37,38,36,39,38,39,37,38,39,38,单位mg/kg,问这批食品的山梨酸钾含量是否超标?(已知:t262 ;t50) 0.05,9=2.0.01,9=3.

31. 比较油炸前后食品中杂环胺的含量的差异,油炸前后各随机抽取10个样品,

此资料应用成对数据比较的方法测验.()

2,S1=10;在另一32. 在一个正态总体N1(μ1,5)中,以容量n1=5抽样,得1=18

2,S2=20.如要测验1与2个正态总体N2(μ2,10)中,以n2=10抽样,得2=42

有无显著差异,实得标准化离差值为(). A.u=16.97. B.t=12. C.=10.65.

D.u=6.20.

33. 对两种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性作比较,各品种皆随机取10个样点测定蛋

白质含量.所得试验数据称为___________,两样本的对比假设测验应该采用

___________方法。

34. 对同一试验资料用成对数据比较和成组数据比较测验的推断结果有何不

同?

35. 甲、乙两个渔场采用不同方法饲养马面鱼.甲渔场测量120条鱼,平均体长为

20.7厘米,标准差为7.1厘米;乙渔场测量324条鱼,平均体长为18.2厘米,标准

差为6.9厘米,问两渔场所饲养的马面鱼体长有无显著差异?

36. 已知一配对试验通过观察得差数为di:(i=1,2……n)平均差数为,则在成

对测验时的自由度为()A.n-1 B.2(n-1) C.n-2 D.2n-1

37. 已知一配对试验的观察得差数为di(i=1,2……n)平均数为,则在成对测

验时所用标准误公式为() A.∑(di-n2 B.∑(di-d)n-12 C.∑(di-2 D.∑di2-

(∑di)2

n(n-1)

38. 成(配)对数据的成对比较t测验有哪些优点?

39. 有一配对试验,结果如下表,试测验A、B两处理的差异显著性。(显著水

平α=0.01)(t

=4.604)

40. 测定同一产品合格率,检验员甲从中抽取25件,得次品为5件,检验乙从

中抽取24件,得次品为2件,问两检验员测得结果是否一致.

41. A、B两人同时进行步枪射击比赛,A在100次射击中击中目标90次,B在

50次中击中击中目标40次,试问A的击中率是否显著高于B的击中率?(t96 ; t64) 0.05,148=1.0.10,148=1.

42. 测定某批“皮蛋”中铅离子含量,10个样品测得值分别为9.4,9.5,9.0,9.1,

9.2,10.0,9.8,9.5,9.7,10.0(ppm),求该批“皮蛋”中铅离子含量在95%概

率保证下的置信范围?(已知t0.05,9=2.262)

第五章方差分析

1. 对有8个处理,每处理内有6个观察值的试验资料,作方差分析时,其资料

总自由度为6(8-1)=42 ( )

2. 方差分析中,资料的各项变异来源均方的计算方法,是将各变异来源的离均

差经平方之后所求得的平均数( )

3. 在方差分析中,各变异项的平方和及自由度和均方皆具有可加性( )

4. 对分有k组,每组有n个观察值的单向分组资料(i=1,2,......k,j=1,2,......n),所

分解的组间平方和,就是k个组平均值i与试验总均值离差平方之和:sst=∑(-)。( ) i2

1k

5. F分布是围绕平均数μF=0的左右对称分布.()

6. 如测验H0:σ12≥σ22,则实得F值大于Fα,ν1=n2-1,ν2=n1-1,则在α水

平上否定H0。( )

7. 在方差分析中,若F

A:1%,HA B:0.1%,HA C:0.01%,H0 D:1%,H0

8. 方差分析的F测验,若( ),则否定H0,接受HA,(F=s1

A:FFα

9. 随机调查4个蕃茄品种单株果数,每个品种查5株,经方差分析,F测验否

定了H0:μ1=μ2=L=μ4,品种间差异显著。此时计算出的F值必( ) A:

10. F分布是具有平均数μF=1和取值区间为[0 ,∞]的一组曲线。()

11. 在重复数为n的单向分组资料,对处理间总和数采用多重比较Duncan法测

22验时,所用标准误为( )。A:se B:n?se2 C:2se 2s22,df1,df2)。

D:n?2se2

12. 在分有k组(样本),每样本均重复n次的单向分组方差分析资料中,设试验

误差平方和为SSe,则处理(组,样本)间均数用最小显著差数法作多重比较,具有标准误等于( )。

A:SSe-1 B:e C:SSe-1 D :2SSe-1 (n-1)

13. 采用五种原料配比生产红枣带肉果汁,分别对五种处理各随机抽查6瓶的自

然分层率。已知试验总平方和=330,处理间均方=20,则试验误差均方必=( )

A:9.2 B:10 C:11 D:3.3

14. 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步骤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st15. 方差分析中对处理间变异作F测验:F=se2,如果F=1,说明

_________________,若F>1,说明__________________,F>0.05,表明

_________________如果F

16. 某单向分组,每组内有8个观察值,完全随机设计的试验,方差分析总自由

度值=55,则误差项自由度值_________,若作方差分析F测验值小于F临界值,说明该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何谓方差分析?它有哪些基本分析步骤?

18. 试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功用。

19. 由于F测验要求变数呈正态分布,且比较的两均方彼此独立,所以方差分析

对资料要求之一,就是试验误差须是随机、独立、并作正态分布。( )

20. 以下多重比较方法,就其测验的显著尺度的高低来衡量,LSD法

法( ).

21. 以标记字母法表示多重比较结果,若两均数后面既标有相同小写拉丁字母,

又标有不同小写拉丁字母,表明差异( )

A:显著 B:不显著 C:极显著 D:对上不显著,对下显著

22. 某方差分析资料在作处理平均数间多重比较时,已知每处理内观察次数均为

4,误差均方为8,则测验均数差异性的最小显著差数值必为( ) A:2?SSRα

B:2?SSRα C:2?S1-2 D:2?tα

23. 多重比较中的最小显著差数法(LSD),Duncan法(SSR)及q测验法三种方法,

在资料处理数目为_____时,三者测验显著尺度一致;在处理数目______时,其测验

的显著尺度以________法最小,_______法次之,_______法最大.

24. 试根据某资料在方差分析中作LSD法多重比较时所用的临界值表,可推算资料处

理平均数差数的标准误s

=_____________.

25. 什么叫多重比较?为什么方差分析在F测验显著后还要进行多重比较?

26. 比较多重比较法中最小显著差数与最小显著极差两概念。

27. 用4种配方、5种食品添加剂量生产面包,每个处理重复3次,本试验共有( )

个处理组合,其试验误差项自由度为( )

A:9,12 B:20,40 C:19,59 D:60,39

28.

A:9,30,18,1.50 B:18,21,18,1.50 C:9,18,30,2.50 D:18,30,9,0.75

29. 研究五种不同酵母量(毫克/豪升)对胆碱产量的影响,每种酵母量(100,150,

200,250,300)的胆碱产量各随机抽查8次,试解答分解该试验各变异来源的自由度值,并列出胆碱产量间的平方和计算公式(须写明公式中各项分母的具体数值)。

30. A,B,C三种面粉中各随机抽取16个样品,查面粉中溴化钾含量(mg),

已知观察值平方和∑x2=15423,总和T=849,品种总和TA=258,TB=248,TC=343,问该资料各变异来源的自由度值以及处理ss和误差ss值各是多少?

31. 有一个完全随机设计的两因素保鲜试验,A因素为保鲜温度,分高、低温两

个水平,B因素为保鲜剂种类,有S,T,V3个水平,每个处理重复5次,测量每包鲜量。(1)分析试验的变异来源和自由度值;(2)对上述试验的部分分析计算过程填空:

a、保鲜剂种类间平方和.SSB=1T2

∑TB2- ( )( )

1T22∑TA-b、保鲜温度间平方和.SSA= ( )( )

c、A、B两因素互作的平方和的计算公式:ssA?B=

s=d、若保鲜剂种类间F测验显著,进行多重比较时的计算公式:

第六章随机试验的统计分析

1. 有一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试验结果的初步计算如下表,试对该资料作方差分析F

测验,Ho:μA=μB=?=μE,对HA:μA≠μB≠?≠μE(已知品种间F测验临界值

F0.05=3.30),并解释所得结果。

品种

A

B

C

D

E

TrⅠⅡⅢⅣTt┄┄┄┄┄┄┄┄┄┄┆┆20.0┆┆┆┆30.0┆┆∑x2=

620.5┆┆10.0┆┆┆┆15.0┆┆┆┆┄┄┄┄┄┄┄┄┄┄25.020302525T=100

2. 除试验因素外,将性质近似的实验材料(如同年龄、同身长、同体重的动物个体、同一窝别等)安排在一起进行试验的同一组群称为一个。()

A.区组

B.试验方案

C.不完全区组

D.裂区

3. 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试验,重复次数的决定,主要考虑误差项的自由度一般应

不小于_____,否则F的临界值将_______,试验的灵敏度将会_______。

4. 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中(K个处理,r次重复)总平方和SST及处理项SSt

已求出则试验误差项自由度为________,平方和为_________。设误差项均方为Se,以处

理小区平均产量为比较标准时,采用LSR法多重比较,其差数标准误SE=________。

5. 有一原辅料配(A1、A2)与放置时间(B1、B2、B3、B4)对带肉果汁稳定性影响

的两因素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重复4次,现已算得该试验的部分变异来源的平

方和如下表。(1)试完成该方差分析表。(2)进一步求算需做多重比较项的各个标准误SE(S)=?

变异来源

区组

处理

原辅料配比

放置时间

原辅料配比?放置时间

误差

DF SS 24 107 41 6 MS F F0.05 3.07 2.49 4.32 3.07 3.07 2

总变异 215

6. 什么叫多因素试验?二因素的随机区组试验和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在变异

来源上有什么区别?

7. A、B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为四个水平,B为五个水平,三次重复,dfB、

dfAB、dfe分别为( 15,46

8. 二因素(A、B)随机区组试验中,A与B互作项的平方和计算公式为

SSAB

2∑TAB

-SSA-SSB =

r

)A.5,20,30 B.4,12,38 C.4,12,24 D.5,

()

9. 有一葡萄酒酿造试验,A因素为葡萄品种,有A1、A2、A33个水平,B因

素为酿造方式,有B1、B2、B3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该试验有______个处理,_______个试验单元,误差项的自由度为__________。 10. 现有3种食品添加剂对3种不同配方蛋糕质量影响的试验,共组成9个水平

组合(处理),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经初步分析得矫正数C=1496.33,区组平方和=2.89,误差平方和=8.11,试由下列因素A、B的两向表及部分F临界值表,完成本试验的方差分析。解释F测验结果。

BAA1A2A3

B124262070

B220222365

B317212866

616971201

V816

部分 5%点 F 值表V1

24.463.63

43.843.01

6

8

3.583.442.74

2.59

11. 有一个两因素的随机区组试验,A因素为原料种类,四个水平(A1、A2、

A3、A4),B因素为温度,两个水平(B1、B2〕,设区组4个(r=4)。试完成本试验以下括号的值。

(1)原料种类间平均数作多重比较时,SE (S)=

x

Se2

)

2

(2)原料种类?温度互作间多重比较的SE (S)=Se

)

(3)原料种类间多重比较时查邓肯表所依据的自由度=(

第七章直线回归与相关

1. 一个显著的相关系数r表明变数X和变数Y的关系必为线性。( )

2. 一个显著的相关系数r表明所研究的两个变数的直线回归系数也是显著的。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广东药学院自编教材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2014.8

第一章绪论 在医药卫生、食品等专业研究领域,常需要开展大量的试验来确定或验证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提出的科学假设,例如临床上研究某种新的降糖药的疗效时,研究者需要将研究对象(如糖尿病患者)随机地分组,使其中一组患者服用研究中的该降糖药,另一组患者服用传统的降糖药,进而比较两组药物的疗效。但在具体的试验实施之前,研究者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如试验中试验对象应如何选择和分组?如何在试验过程中避免服用不同试验药物对试验对象心理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到最终疗效的判断?选择什么样的指标可更好的反映药物疗效?样本量需要多少?试验数据应如何收集以及运用何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等等问题。因为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病情可能影响药物疗效,如果不采取科学的方法使这些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均衡,就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为使科学研究在消耗最少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获得科学可靠的结论,需要在研究开始之前对整个试验过程做出精心安排,制定详细具体的试验实施方案,即进行试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一个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试验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医学试验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处理因素、试验对象和试验效应。如研究某降糖新药的疗效,处理因素为降糖新药及比较的传统降糖药;研究者需用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试验效应是能反映药物疗效的指标,如患者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下降。处理因素作用于试验对象后产生试验效应(图1),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因此试验设计时要先明确三个基本要素,再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1. 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treatment)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施加于试验对象,以考察其试验效应的因素。如临床上研究降糖药的疗效,降糖药即为处理因素。在试验过程中处理因素的状态称为水平(level),如比较降糖新药和传统降糖药的疗效,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科技论文: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文字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科技管理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每开展一个新的研究项目或建设项目,投资者都要对投资效果进行预测,要多方周密地调查研究,寻找能够获得最佳投资效果的可行方案,以便为最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种调查研究叫可行性研究。 科技合同:科技合同(协议)是在科研、试制、成果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技活动中,采用经济合同这一法律形式签订的契约,合同各方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才能签订科技合同。 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试验指标:在试验设计中,根据试验的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或考核试验效果的质量特性试验因素:凡对试验指标可能产生影响的原因或要素 正交试验设计:正交实验设计也称正交设计,是用来科学地设计多因素试验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可把科技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 2.科技应用文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科技合同、和科技论文。 3.根据科技论文写作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为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后者又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4.试验设计的三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 5.试验误差可分为三类,即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疏忽误差。 6.统计推断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 7.显著性检验方法,常用的有t检验、F检验、x2检验、μ检验等。 三、简答。 1.简述科技论文作用。 答:1.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评审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据。 2.科技论文是政府或企业进行重大技术决策的依据。 3.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考核科技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科技人员申报、晋升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4.4.科技论文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标志着某个部门、单位、企业的研究水平越高,也是其科技工作成效和科学研究实力的具体体现。 2.试比较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在写作格式和风格方面的异同。 答:①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结构程序,一般包括8个部分前置部分(题名、论文作者、关键词、摘要)主题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②风格客观朴素在学术论文里,不需要用一些华丽的或是带情感的词句;单独性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练习题

1. 研究变量间的关系用什么方法。回归相关 2. 比较多个平均数的差异用什么方法。方差分析 3. 方差组分估计解决的问题. 4.协方差分析能够解决的问题。 5. 聚类分析能够解决的问题。 7. 规划求解能够解决的问题。 8. PB 试验要解决的问题。 9.主成分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10.随机单位组试验设计允许试验单元有差异,要求是什么,它的模型是什么. 11.相关系数的意义. 12.12,x x 与 y 二元三次回归方程?y . 13通径分析中谁反映两变量间的综合作用,反映变量间的直接作用。 14.有1、2、3、4四个处理,要比较它们的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试验单元情况如下图,请进行试验设计: 变化方向 15.SPSS 运算得树状图如下,现要聚成二类、三类、四类,分别写出各类所含地块号。 16.因素A 有4个水平,因素B 有3个水平,共有11、…、43个不同搭配 (1) 要研究搭配的不同平均数一致否,请说明试验数据在SPSS 中的数据格式 (2) 要研究A 、B 有无交互作用,请说明试验数据在SPSS 中数据格式。 17. 为求1 2,,x x y 的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请说明数据在SPSS 中数据格式。能够 根据运算结果给出统计结论. 18.混料试验设计题(10分) y 与x 1、x 2、x 3有关系,x 1∈[0.2,1],x 2∈[0.1,1],x 3∈[0.1,1],现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请给出试验设计(每个试验x 1、x 2、x 3用实值)。 19.响应面分析试验设计题,y 与x 1、x 2有关系,x 1∈[3,11],x 2∈[6,10],现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请给试验方案(每个试验x 1、x 2用实值)。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填空题 1.数据资料按其性质不同各分为资料和资料两种。 2.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称为。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观测,用以估计总 体的一般特性,这部分被观测的个体总称为。 3.由总体中包含的全部个体求得的能够反映总体性质的特征数称为;由样本的全部观察 值求得的用以估计总体参数的特征数叫。 4..试验误差可以分为误差和误差两种类型。 5.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必须是抽取的样本。 6.样本根据样本容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和。 8.小麦品种A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值为12cm和3cm,品种B为18cm和3.5cm,根据__________,判断品种______的 该性状变异大。 9.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抽取50绳测其毛重,结果如下所示: 平均数X(kg)极差R(kg)标准差S(kg)变异系数CV% 贻贝单养42.70307.0816.58贻贝与海带混养52.1030 6.3412.16根据和,判断的效果好。 10.在统计学中,常见平均数主要有和。 11. 12. 13. 14. 15. 16. 17. 简答题 1.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 2.什么是准确性,精确性?如何提高试验的正确性? 3.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图、统计表有哪些? 4.生物统计学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5.为什么变异系数要与平均数、标准差配合使用? 多选题 1.下列总体中属于有限总体的是()。 A 保定地区棉田中棉铃虫的头数 B 20m2的试验小区中鲁玉4号玉米的株高 C 66.7万公顷鲁玉4号玉米的株高 D 320株水稻中糯稻的株数 2.下列数据资料中属于连续型变数资料。

常见的实验设计与计算举例

常见的实验设计与举例 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单因素拉丁方实验设计和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是四种基本的实验设计,复杂的实验设计大多都是在这四种形式上的组合。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假设、实验目的与条件使用不同的实验设计,但无论哪种实验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控制无关变异,使误差变异最小。 1.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采用随机化方法,通过随机分配被试给各个实验处理,以期实现各个处理的被试之间在统计上无差异,这种设计每个(组)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完全随机实验的方差分析中,所有不能由处理效应解释的变异全部被归为误差变异,因此,处理效应不够敏感。 例:研究阅读理解随着文章中的生字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自变量为生字密度,共有四个水平:5:1、10:1、15:1、20:1,因变量是被试的阅读理解测验分数。实验实施时,研究者将32名被试随机分为四个组,每组被试阅读一种生字密度的文章,并回答阅读理解测验中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 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实施简单,接受每个处理水平的被试数量可以不等,但需要被试的数量较大,且被试个体差异带来的无关变异混杂在组内变异中,从而使实验较为不敏感。完全随机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如果是单因素两组设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是单因素完全随机多组设计则采用一元方差分析(One -Way ANOV A)。 2.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研究中还有一个无关变量,也有两个或多个水平,并且自变量的水平与无关变量的水平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当无关变量是被试变量时,一般首先将被试在这个无关变量上进行匹配,然后将他们随机分配给不同的实验处理。 例:仍以文章的生字密度对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为例,但由于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可能对阅读理解测验分数产生影响,但它又不是该实验感兴趣的因素,于是研究者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实验实施前,研究者首先给32个学生做了智力测验,并按智力测验分数将学生分为8个区组,然后随机分配每个区组内的4个同质被试分别阅读一种生字密度的文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常见设计类型与统计分析

发布日期 20140327 化药药物评价 >> 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常见设计类型与统计分析 张学辉,卓宏,王骏 化药临床二部 一、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统计分析问题现状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在新药上市注册申请中占有重要地位。 与大样本量的 临床试验相比,这类试验样本数少、 观测指标少,其统计分析问题要简单很多, 未引起申请人或研究者的重视,一般较少邀请统计专业人员参与。甚至一些人 认为这类试验是描述性试验,不需要进行专业的统计分析。其实正是因为这类 试验的样本数少,才要更加重视其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规范性,才能得出相 对可靠的专业结论。从目前申报资料看,存在较多问题: 1 )研究设计时未充 分考虑三要素”(受试者、试验因素、观察指标),无法满足研究目标的专业 需要;2)研究设计不符合 四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和均衡),不采用常见 的设计类型,设计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异型试验; 3)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选用不当,与研究设计类型不匹配,尤其是滥用 t 检验和单因素多水平设计资 料的方差分析方法。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一般要求参见技术指导原则 ⑴。本文拟介绍这类试 验的常见研栏目 标题 作者 部门 正文内容

究设计类型与统计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创新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 这里的创新药物是指新化学实体。这类药物通常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多项 的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包括单次给药、多次给药、食物影响、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等药代动力学试验。后续还要进行目标适应症患者和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试验。 2.1创新药物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 创新药物的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通常在I期耐受性试验结 束后进行。受试者例数一般要求每个剂量组8?12例,男女各半。药物剂量, 一般选用低、中、高三种剂量,有时会选用更多剂量。剂量的确定主要根据I 期临床耐受性试验的结果,并参考动物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试验的结果,以及经讨论后确定的拟在∏期临床试验时采用的治疗剂量推算。高剂量组剂量必须接近或等于人最大耐受的剂量。 由于该类药物初上人体试验,出于安全性和伦理的考虑,每位受试者只给药一次,最常采用多剂量组平行设计。一般设计为在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中、随机、开放、多剂量组平行、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试验。整理这类试验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时,可以归类为两因素(剂量、性别)析因设计。各剂量组内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或者不考虑性别因素时,可以将该试验简化为单因素(剂量)的平行组设计。 安全性好的药物,在伦理允许情况下,也可采用多剂量组、多周期的交叉设计。交叉设计的优点是节省样本量、自身对照、减少个体间变异,缺点是多周期时间长、重复测量次数多、受试者依从性差易脱落、统计分析方法复杂。 当选用低、中、高三个剂量组时,通常采用随机、开放、单次给药、三剂量组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课程编码:10501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适用专业:资环、环科等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学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科学研究中的试验设计、抽样观测和统计推断,是一门应用数学。课程还同时融入国际权威的SAS统计分析,通过上机处理试验实例的数据,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统计原理及方法。课程不仅讨论如何科学地设计试验,而且还讨论如何科学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和做出结论,是从事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资环、环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 课程。 2、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课下作业和上机数据处理三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掌握试验数据处理的程式步骤和技能。 3、教学要求 针对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学科特点,结合专业的性质,讲授课程时理论与方法并重,力图把统计原理讲解的清晰易懂,使学生了解典型内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统计方法的理论背景,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

二、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 掌握:(1)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2)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3)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了解:(1)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作用及其主要内容;(2)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发展概况;(3)错误与误差、准确性与精确性的概念。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2学时 一、试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试验研究的一般程式及过程 三、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涵义 四、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必要性 五、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六、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思考题: 1、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 2、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田间试验设计(6学时) 第一节田间试验设计基础 1、田间试验设计概述 2、试验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田间试验的种类 1、按试验性质分类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期末复习试题

一、判断题 1. 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时,若各区层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不同,则从各区层抽取单位数应根据其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按比例配置。(√) 2.二项分布属于连续型概率分布(×) 3.一般情况下,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小区的试验误差比正方形小区的大(×) 4.准确性是指在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5.调和平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研究对象不同阶段的平均速率(√) 6.在计算植物生长率时,用调和平均数比用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其平均水平(×) 7.就同一资料而言,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8.通常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9.正态分布属于离散型概率分布(×) 10.统计分析的试验误差主要指随机误差。这种误差越小,试验的准确性越高(×) 二、填空题 1. 正交试验设计表的主要性质有正交性、代表性、综合可比性。 2. 两个变量数据依据确定性关系可分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2种类型。 3. 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主要有直方图、多边形图、条形图、圆图这4种图形。 4.在田间试验中,由观察、测量所得的资料,一般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和质量性状资料两大类。 5. 小样本抽样分布主要包括三类分布:t分布、 X2分布和F分布。 6. 随机事件可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基本事件3种类型 7. 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主要有随机区组试验、随机裂区试验、拉丁方试验。 8. 正交试验设计表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分别相同水平正交表和混合水平正交表 9. 田间试验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和多级随机抽样 10. 试验地土壤差异测量的方法有目测法和肥力测定法 12. 试验处理重复的作用分别是估计试验误差和降低试验误差。 13. 试验地土壤肥力差异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肥力梯度的变化和斑块状变化。 14. 在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的相关关系中,其中种植密度是自变数,产量是依变数 15. 小麦品种A每穗小穗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值为18和3(厘米),品种B为30 和4.5(厘米),根据 CV A 大于_ CV B _,品种_ A _ 的该性状变异大于品种_ B _。 16. 田间试验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和等 17.根据试验的内容将田间试验分为:品种试验、栽培试验、品种和栽培相结合的试验3种类型。 18. 统计学中,一般来说常见抽样的方法有典型抽样、随机抽样和顺序抽样3种方法。 19. 在Excel表格中计算正态分布概率值和反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别是NORMDIST 和NORMINV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200054 学时:32 学分:2 授课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材:王钦德,杨坚主编.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资料: 1.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袁志发,周静芋主编.试验设计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选修课。 食品质量保持、贮藏方法、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和经济特性的研究及卫生标准的制定等都离不开调查和试验,都必须通过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获得可靠的数据。 试验设计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对科学研究中拟通过试验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试验方案,指导和保证试验环节的正确实施,力求以最经济的试验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然后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指导生产以及科研工作。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试验设计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为食品科学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试验和实施试验,正确制定试验方案,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试验设计水平的高级专业人才。针对食品数据的特点,巧妙地选用恰当高效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可靠的结果和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试验设计方法,能独立进行试验设计;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数理统计方法,能独立地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掌握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200054 学时:32 学分:2 授课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材:王钦德,杨坚主编.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资料: 1.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袁志发,周静芋主编.试验设计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选修课。 食品质量保持、贮藏方法、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和经济特性的研究及卫生标准的制定等都离不开调查和试验,都必须通过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获得可靠的数据。 试验设计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对科学研究中拟通过试验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试验方案,指导和保证试验环节的正确实施,力求以最经济的试验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然后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指导生产以及科研工作。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试验设计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为食品科学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试验和实施试验,正确制定试验方案,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试验设计水平的高级专业人才。针对食品数据的特点,巧妙地选用恰当高效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可靠的结果和科学的结论。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试验设计方法,能独立进行试验设计;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数理统计方法,能独立地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掌握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大纲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102D0006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开课学期:大二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属于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解决生物工程试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分析->描述、分析结果的总结->解释->表达等问题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教学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些原理与方法,来解决在食品科学试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试验设计的基础和原则,常用的试验设计的方法和分析步骤。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统计分析的软件,如Excel,Spss,SAS等. 4、先修课程 概率论,高等数学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主要介绍试验设计的定义、作用,在食品当中的地位,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食品科学实践当中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别从基础型生物科学研究、应用基础型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型生物科学

研究的过程看生物统计学在科学实践中的地位。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 学时:2 第一节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 1 定义 2 发展简史 第二节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功用 1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内容 2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功用 第三节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食品科学实践中的地位 1 食品科学实验的特点与要求 2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思考题: 1 试验设计的定义 2 统计学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二章数据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时数 4)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主要介绍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当中常用术语,资料的分类及整理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等;要求学生掌握用excel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方法,数据资料的整理方法,以及了解常用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掌握常用术语、算术平均数的特性、标准差和变异数。 教学目标:重点掌握总体和样本的概念,与科学试验的关系;随机变数的性质与分类;次数分布表与图的制作;算术平均数等主要平均数种类,定义公式与应用;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误的概念、公式与应用;EXCEL的频数表工具和描述统计工具的应用。难点为统计数和参数之统计意义的理解,应该将抽象概念用于学生熟悉的不同事物,最后归纳总结。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 学时:4

2014年临床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考题

2014年《临床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试题 一、名词解释 1、ANOV A: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是R.A.Fisher发明的,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 2、ITT 随机对照试验中的意向性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ITT),是指参与随机分组的对象,无论其是否接受该组的治疗,最终应纳入所分配的组中进行疗效的统计分析u 。该项原则强调,只要是参与了随机分配的病例,就应当纳入最后的结果分析。 3、NNT是指获得1例某种有利结局或防止1例某种不良结局发生,用某种干预方法所处理的人数.NNT越小越好,人数没有小数,所以最小是1.意味着每治疗1例病人,1例有效. 4、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5、DME 设计、测量、评价 二、简答题 1、科研设计的原则 2、病因研究的研究设计类型,从论证强度及可行性分析。 3、预后研究的常见偏倚及预防措施 4、根据您的专业背景设计RCT的流程图,并用PICOS阐释 5、案例分析(等级资料效果差异的分析,用秩和检验,误用卡方检验) 6、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四格表n≥40,最小理论频数≥5时,用一般卡方检验,……什么条件用校正卡方检验,……什么条件用Fisher确切概率。题中以SPSS或者SARS的统计结果出现,请你分析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7、多元回归分析中用逐步法做模型构建,以统计结果出现的。 8、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一定要记得答,有分的) 经验总结: ①没学的也会考。 ②只学《临床科研设计》的同学一般先考,她们考过的题,很多我们都考了,一定要把她们考的题记住啊!!! ③没有大的计算题,临床科研设计主要教的是设计方案、选择统计方法而不是统计计算的具体过程。

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试卷(带答案)

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试卷(带答案) 适用范围: __________ 出题教师: __________ 题型得分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总分1. 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和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对资料进行: ( ) A. 审核B. 演绎分析C. 归纳分析D. 分类 2. 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 A. 引文查找法B. 顺差法C. 综合查找法D. 逆差法 3. 某医生用针刺疗法治疗三种不同的疾病,目的在于弄清:针刺治疗对哪种病疗效最好,三种病人分别在甲、乙、丙三组接受相同的辅助治疗。 该医生每天依次给甲、乙、丙三组病人(每组30人)一一扎针,这样做人为产生了: ( ) A. 重复误差B. 随机误差C. 条件误差D. 抽样误差 4. 实验研究变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 A. 实验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B. 实验变量、效果变量和无关变量C. 效果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D. 效果变量、目标变量和有关变量 5. 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 ) A. 文献检索B. 选定课题C. 课题论证D. 历史分析 6. 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 ) A.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B.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C. 电话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 D.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7. 研究生没有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属于类文献: ( ) A. 教育档案B. 书籍C. 其他D. 报刊8. 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 A. 一次文献B. 四次文献C. 二次文献D. 三次文献9. 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 A. 内在效度 B. 生态效度C. 外在效度D. 总体效度10. 许多人习惯用单因素设计取代多因素设计,这样做在什么情况下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 ) A. 因素之间独立时B. 样本含量较小时C. 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时D. 实验者操作不太熟练时11. 开展一项科学研究,何时开始运用统计学知识: ( ) A. 从最初的试验设计开始B. 有了试验数据之后C. 从计算机算出结果开始D. 有了试验设计之后12. 以下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 ) A. 索引B. 手册C. 论文D. 文摘13. 为了研究一组因素X1,X2,,Xg对一组肺癌患者生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对病人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观察结果分为两档,,即病人生存时间?2年和?2年,考察的危险因素有治疗方法(4种)、治疗前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复习题.doc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总体: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 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并且能代表总体的单元组 成的这类资料称为样本。 3.参数:由总体里所有观察值算得用以说明总体的数据特征,常 用希腊字母表示。一般有总体平均数μ,总体方差δ2,总体标准差δ等几种参数恒定不变。 4.统计数:有样本里全部观察值算得说明样本特征的数据。包 括样本平局数,标准差 S,样本方差 S2. 5.准确性:试验结果真是结果相接近的程序。 6.精确性:在相对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同一试验,其结果 相接近的程度。 7.系统误差:认为因素造成的差异。 8.随机误差:各种偶然的或人为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差异。 9.数量性状的资料:能够称量、测量和计数的方法所表示出来 的资料。可分连续性 .数量性状的资料和间断 .数量性状的资料。 10.连续性资料:用计量的方法得到的数据性资料。 11.间断性资料:用计数的方法得到的数据性资料。 12.质量性状的资料:只能观察、分类或用文字表述而不能测量 的一类资料。 13.两尾检验:具有两个否定域的假设试验。 14.一尾检验:具有单个否定域的月统计假设试验。 15.参数估计:又叫抽样估计,是样本统计数估计总体参数的 一种方法。

16.点估计:用样本统计数直接估计相应总体参数的方法。 17.区间估计:在一定的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参数去估计 相应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18.置信区间:估计出参数可能出现的一个区间,使绝大多数该 参数的点估计值都包含在这个区间内,所给出的这个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19.α错误:把试验误差判断为真实差异,否定了正确的H(措施: 降低显著水平)。 20.β错误:把真实差异判断为试验误差,接受了错误的H(措施: 科学的试验设计,提高样本容量)。 21.置信度:保证参数出现在置信区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度。 22.直线回归:研究 x、y 变量间因果依存的方法。 23.直线相关:研究两个变量间直线关系的相关分析。 24.试验指标:根据研究的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或考核试验 效果的质量特性。 25.试验因素:试验中所研究的试验指标的因素。 26.因素水平:试验因素所处的某种特定状态或数量等级。 27.试验处理:事先设计好的实施在试验单位上的一种具体措 施或项目称为试验处理。 28.试验单位:施加试验材料的单位。 29.重复:指在一个处理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的试验单位。 30.随机化:将各个试验单位完全随机的分配在试验的各个处理 中。 31.局部控制:指当非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干扰不能从试验中排除时,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方法来控制,从而降低或纠正它 们的影响,提高统计推断的可靠性。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统计学: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科学,面对不确定性数据作出科学的推断。因而统计学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原理与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门应用数学作用:1.提供试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方法2.提供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一般步骤:1.数据搜集2.数据整理3.数据分析4.呈现结果 食品试验科学的特点:1.食品原料的广泛性2.生产工艺的多样性 3.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4.不同学科的综合性 正确运行试验应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代表性 统计学发展概貌: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现代推断统计学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中一个独立的研究单位 样本:根据一定方法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 样本含量:也称样本容量,即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随机样本: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组成样本 统计分析的两个特点:代表性、随机性 参数: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 统计量: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 两者的关系:由相应的统计量来估计参数,如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标准差估计总体标准差 试验的准确性:在调查或试验中某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试验的精确性:在调查或试验中同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如何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与精确性:在调查或试验中应严格按照调查或试验计划进行,准确地 进行观测记载,力求避免人为差错,特别要注意试验条件 的一致性,除所研究的各个处理外,其他供试条件应尽量 控制一致,并通过合理的调查或试验设计努力提高试验的 准确性和精确性。 随机误差:由许多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误差,不可避免和消除,影响试 验的精确性 系统误差:也称片面误差,由于试验对象相差较大,测量的仪器不准、标准试剂未经校正所 引起,可以通过改进方法、正确试验设计来避免、消除, 影响试验准确性 怎样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可以通过试验控制尽量降低,并经对试验 数据的统计分析估计之。将试验工作做得精细,严 格按照试验要求计划进行,准确进行试验。 资料的分类:连续性资料,对每个观测值单位使用仪器或试剂等量测手段来测定其某项指标 的数值大小;间断性资料,用计数方式得到的数据; 分类资料,可自然或人为地分为两个或多个不同类 别的资料 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所考察的性状或指标的等级顺序分组,然后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次 数而得的资料 统计次数法:在一定的总体或样本中,根据某一性状的类别统计其个体数 资料的完整性:原始资料无遗缺或重复 资料的正确性:原始资料的测量和记载无差错或未进行不合理的归并 连续性资料的整理:采用组距式分组1.求全距2.确定组数3.求组距4.确定组限和组中值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统计学: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科学,面对不确定性数据作出科学的推断。因而统计学是认识世界 的重要手段。 2.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原理与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门应用数学。 3.食品试验科学的特点:1.食品原料的广泛性2.生产工艺的多样性3.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4.不同学科的综合性 4.统计学发展概貌: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现代推断统计学。 第二章 5.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6.个体:总体中一个独立的研究单位。 7.样本:根据一定方法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 8.样本含量n(样本容量):即样本中个体的数目。(n≤30的样本叫小样本,n≥30的样本叫大样本) 9.随机样本: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组成样本。 10.参数: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 11.统计量: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 12.参数和统计量的关系:由相应的统计量来估计参数,如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标准差估计总体标 准差。 13.准确性(准确度):在调查或试验中某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 14.精确性(精确度):在调查或试验中同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观测值与观测值之间) 15.试样中的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16.随机误差(抽样误差):由许多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误差,不可避免和消除,影响试验 的精确性。 17.系统误差(片面误差):由于试验对象相差较大,测量的仪器不准、标准试剂未经校正所引起,可以通过改 进方法、正确试验设计来避免、消除,影响试验准确性。 18.资料的分类:连续性资料:对每个观测值单位使用仪器或试剂等量测手段来测定其某项指标的数值大小而得 到的资料。 间断性资料:用计数方式得到的数据资料。 分类资料:可自然或人为地分为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别的资料。 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所考察的性状或指标的等级顺序分组,然后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次数 而得的资料。 19.连续性资料的整理:采用组距式分组 1.求全距 2.确定组数 3.求组距 4.确定组限和组中值(最小值为下限,最大值为上限。第一 组的组中值以接近于或等于资料中最小值为好。)5.制作次数分布表 20.统计表的绘制原则:结构简单,层次分明,内容安排合理,重点突出,数据准确,便于理解和分析 21.统计表种类:简单表,复合表 22.统计图:用图形将统计资料形象化。长条图、圆图、线图、直方图、折线图。 23.平均数 X:指出资料中数据集中较多的中心位置,描述资料的集中性。反应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24.平均数的种类: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25.算数平均数计算方法:直接法、加权法 26.算数平均数的特性:离均差为0,离均差平方和最小。 27.离均差:每个观测值均有一个偏离平均数的度量指标。算术平均数的离均差之和为零。 28.离均差平方和:各个离均差平方后相加。 29.方差(MS):也称均方,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与自由度的比。样本方差用S2表示。(无单位) 30.自由度df:样本内独立而能自由变动的离均差个数。 31.标准差:样本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有单位,与观测值单位相同)

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doc

第二章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 ?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 –变量的选择与控制 –实验中的效度 ?真实验设计 –完全随机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 –随机化区组设计 ?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 (一)变量的选择与控制 1、变量的选择 2、实验设计中的控制 –何谓控制? –控制的应用 对变量的控制:随机化 使用控制组 3、实验误差 –是存在于实验单元内作同样处理所得观测数据间的变差的度量。 –实验误差的来源:内在变差;环境和操作的不一致;重复实验的误差。或S;G;R型误差。 (二)实验中的效度 何谓实验效度? –一项实验所能揭示的事物本质规律的有效性程度。 自从1966年科贝尔(Campbell)和斯大理(Stanly)提出内在效度(InternaI Validity)和外在效度(ExternalVa1idity)这一概念描述研究效度以来,很多学者对影响效度的因素作过认真的研究,提出很多方面的因素。1979年库克(Cook)和科柏尔(Campbell)认为这一划分方法不够完整,后又从内在效度中抽出一部分命名为统计结论效度(Statistical Conc1usion Validity),由外在效度中提出一部分命名为构想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1、内部效度及影响因素 含义:实验处理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历史:在实验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 –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 –选择: –测验: –被试的亡失: –统计回归: –仪器的使用: –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 2、外部效度及影响因素 含义:实验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测验的反作用效果

常用几种实验设计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选择一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读者作者编者 常用几种实验设计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选择&一’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闫丽娜e杨海涛e高霞 河北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 关键词:统计学e医学;方法;数据收集 中图分类号:R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2013)03-N-02 d o i:10.3969/.i s s n.1004-583X.2013.03.045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要实现完整而准确的统计分析首先要确定实验设计的类型详见本刊2013年28卷第2期医学科研中常用实验设计方法其次分清资料的类型根据数据资料类型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两种定量资料是通过一定的度量衡方法对观察单位测得的数据有度量衡单位医学上常见的各种生理学生化学指标如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白细胞血清胆固醇等都为定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若为正态分布常用平均值标准差I S>表示若为非正态分布常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距>][M G R>]表示定性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如性别血型某病的治愈未愈人数等都为定性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常用例>构成比相对比表示再者应该考虑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现将完全随机设计资料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介绍如下 1数据资料为定量资料 1.1两样本之间进行比较一般应用统计软件先对其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进行检验检验水准常取0.10如果两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同时方差齐选择两独立样本I检验[1]如果只满足正态分布而方差不齐则应用I H检验如果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既不是正态分布又不能满足方差齐性应选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 i l c o x o n秩和检验>[2]常见错误=不考虑I 检验和检验的适用条件一律采用I检验 1.2多样本之间比较首先也要考虑是否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方法同前如满足选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若P> 0.05认为多个总体均值之间无差别若P<0.05认为多个总体均值总的来说有差别还需进一步做两两比较常用 S N K检验G检验>L S D-I检验B o n f e r r o n i检验[3]S N K 检验G检验>适用于所有各组两两间的比较即探索性研究例如3种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事先未知任何信息需要用S N K检验去探索性分析到底哪两组有差别L S D-I检验适用于证实性研究中事先计划好的某几对均值间的比较例如两个试验组如某新药不同的两个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是否有差异可采用L S D-I检验分别对两剂量组与安慰剂进行检验B o n f e r r o n i检验是多重比较中应用最多的方法该方法优点是简单适用范围广但结果较为保守例如3组间两两比较共需比较3次初始检验水准为0.05调整后的检验水准为0.05/3=0.017两两比较所得P 值要与0.017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如不满足则选用多个样本 比较的秩和检验K r u s k a l-W a l l i s~检验>当P<0.05时常采用扩展的I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常见错误=不考虑方差分析后两两比较的适用范围方差分析后一律采用S N K检验 2数据资料为无序定性资料 2.1两样本之间进行比较t若为两分组结局变量为两水平即普通2X2四格表见表1结局变量为有效和无效当n j40且四个格子理论频数T>j5时选用四格表检验;当n j40但存在有格子的理论频数1<T t5时选用校正o2检验;当n t40或存在理论频数T t1时不宜采用o2检验选用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当P。a时选用四格表资料的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若仍为两分组结局变量为三水平及以上即2X C表见表2结局变量为A型B型A B型O型>要比较两者的构成比是否有差别时若不存在超过1/5以上的格子理论频数1<T t5或不存在任何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T t 1选用RXC表o2检验的方法否则选用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常见错误=四格表资料不考虑例数和理论频数等适用条件一律采用四格表o2检验;2XC表资料不计算各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导致不考虑是否有1/5以上的格子理论频数1<T t5或有任何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一律采用RXC表o2检验 表1两种药物治疗脑动脉硬化的疗效[例>] 组别例数有效无效新药组444193.2>36.8> 传统药物组241875.0>625.0> 表2患者与健康输血员血型分布例> 组别例数A型B型A B型O型合计 疾病组239476********* 健康组18752541962187 2.2多样本之间进行比较如果比较多组之间率或构成比有无差别或推断两种分类变量有无关联性适用条件同2X C表选用RXC表o2检验RXC表o2检验如果有差异还需采用率的多重比较进一步推断哪两个总体率间有差别一般选用S c h e f f e'可信区间法及B o n f e r r o n i检验水准调整法[4] 3数据资料为有序定性资料 3.1两样本之间进行比较即单向有序资料如分组变量为两药物组结局变量为显效有效无效>选用两独立样本 W i l c o x o n秩和检验常见错误=不考虑结局变量是否有序一律选用RXC表o2检验 3.2多样本之间进行比较t若分组变量如年龄各阶段>有序而结局变量无序可视为双向无序采用RXC表检验; (下转正文第244页) N<临床荟萃>2013年3月5日第28卷第3期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r c h52013V o l28N o.3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