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台行政区划

东台行政区划

东台行政区划
东台行政区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东台行政区划

篇一:20xx年江苏省最新行政区划

简称苏。省会南京(省政府驻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68号)。全省辖13个地级市,55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21个县(合计9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南京市(玄武区)辖11个市辖区

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秦淮区(五老村街道)建邺区(沙州街道)鼓楼区(宁海路街道)

浦口区(江浦街道)栖霞区(仙林街道)雨花台区(雨花街道)江宁区(东山街道)

六合区(龙池街道)溧水区(永阳镇)高淳区(淳溪镇)无锡市(崇安区)辖6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

崇安区(崇安寺街道)南长区(南禅寺街道)北塘区(黄巷街道)锡山区(东亭街道)

惠山区(堰桥街道)滨湖区(太湖街道)

江阴市(澄江街道)宜兴市(宜城街道)

徐州市(云龙区)辖5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鼓楼区(牌楼街道)云龙区(黄山街道)贾汪区(大泉街道)泉山区(奎山街道)

铜山区(铜山街道)

新沂市(新安街道)邳州市(东湖街道)

丰县(凤城镇)沛县(沛城镇)睢宁县(睢城镇)

常州市(新北区)辖5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

天宁区(天宁街道)钟楼区(北港街道)戚墅堰区(潞城街道)新北区(河海街道)

武进区(湖塘镇)

溧阳市(溧城镇)金坛市(金城镇)

苏州市(姑苏区)辖5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

姑苏区(苏锦街道)虎丘区(狮山街道)吴中区(长桥街道)相城区(元和街道)

吴江区(滨湖街道)

常熟市(虞山镇)张家港市(杨舍镇)昆山市(玉山镇)太仓市(娄东街道)

南通市(崇川区)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崇川区(虹桥街道)港闸区(永兴街道)通州区(金沙镇)

启东市(汇龙镇)如皋市(如城街道)海门市(海门街道)

海安县(海安镇)如东县(掘港镇)

连云港市(海州区)辖3个市辖区、3个县

连云区(墟沟街道)海州区(浦东街道)赣榆区(青口镇)

东海县(牛山街道)灌云县(伊山镇)灌南县(新安镇)淮安市(清河区)辖4个市辖区、4个县

清河区(府前街道)淮安区(淮城镇)淮阴区(王营镇)清浦区(城南乡)

涟水县(涟城镇)洪泽县(高良涧镇)盱眙县(盱城镇)金湖县(黎城镇)

盐城市(亭湖区)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亭湖区(新城街道)盐都区(新都街道)

东台市(东台镇)大丰市(大中镇)

响水县(响水镇)滨海县(东坎镇)阜宁县(新城街道)射阳县(合德镇)

建湖县(塘河街道)

扬州市(邗江区)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广陵区(汶河街道)邗江区(邗上街道)江都区(仙女镇)

仪征市(真州镇)高邮市(高邮街道)

宝应县(安宜镇)

镇江市(京口区)辖3个市辖区,代管3个县级市

京口区(正东路街道)润州区(七里甸街道)丹徒区(宜城街道)

丹阳市(曲阿街道)扬中市(三茅街道)句容市(崇明街道)

泰州市(海陵区)辖3个市辖区,代管3个县级市

海陵区(城中街道)高港区(口岸街道)姜堰区(三水街道)

兴化市(昭阳镇)靖江市(靖城街道)泰兴市(济川街道)

宿迁市(宿豫区)辖2个市辖区、3个县

宿城区(双庄镇)宿豫区(豫新街道)

沭阳县(梦溪街道)泗阳县(众兴镇)泗洪县(青阳镇)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20xx年5月2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连云港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

[20xx]56号):一、同意撤销连云港市新浦区、海州区,设立新的连云港市海州区,以原新浦区、海州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海州区的行政区域,海州区人民政府驻浦东街道民主中路177号。二、同意撤销赣榆县,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以原赣榆县的行政区域为赣榆区的行政区域,赣榆区人民政

府驻青口镇琴岛路2号。

20xx年6月6日,《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连云港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xx]64号)

◎丹阳市撤销埤城镇、后巷镇、新桥镇,设立丹北镇(苏政复[20xx]24号20xx年2月19日)。

◎宜兴市撤销芳桥镇,设立芳桥街道(苏政复[20xx]25号20xx年2月19日)。

◎宿迁市宿豫区撤销顺河镇,设立顺河街道、豫新街道、下相街道(苏政复[20xx]26号20xx年2月19日)。

◎建湖县撤销近湖镇,设立近湖街道、钟庄街道、塘河街道(苏

政复[20xx]27号20xx年2月19日)。

◎扬州市邗江区设立竹西街道(20xx年2月15日正式设立)。

◎泰州市姜堰区撤销姜堰镇,设立罗塘街道、三水街道(苏政复[20xx]49号20xx年4月1日)。

◎阜宁县撤销阜城镇,设立阜城街道、新城街道、花园街道、吴滩街道(苏政复[20xx]50号20xx年4月1日)。

◎南京市六合区撤销冶山镇,设立冶山街道(苏政复[20xx]75号20xx年6月18日)。

南京市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浦口区栖霞区雨花

台区江宁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无锡市崇安区南长区北塘

中国最新版地图

中国新版地图介绍 2012年6月21,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等12个部委进行的进学校、进社区、进媒体的“三进”调查活动中,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的版图是东西更宽而不是南北更长”,但正确答案却是南北更长。 该地图比例1:6 700 000,展开张贴后,宽0.86米,长1.16米。本图上中国国界线系按照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绘制。 中国新地图出版意义

我们看到竖版中国地图贯彻了陆海统筹的方针,为全国、全党、全军、全民认识祖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给出了科学、完整、直观、清晰、准确的疆域版图概念,深感欣慰。我国不仅有960余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还有30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在海洋方面还很严峻,我国海洋开发任务还很艰巨与繁重,而世界又已进入21世纪海洋时代。我们为湖南地图出版社以及率先正式编辑出版竖版中国地图而欢呼! 新版地图为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梁淑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竖版中国地图将我国的海域和陆域结合在一起,整体展现出来,能让读者对我国海疆分布有完整清晰的印象。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将有力地增强他们对我国海洋疆土范围的意识,也将提高全体国民的海洋意识。“新版地图明确标识出南海诸岛的主要岛屿、礁岩以及同周边国家的海域、岛屿地理位置关系,将为我国维护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公海的海洋权益提供重要支撑”。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刘丹认为,竖版中国地图不仅在编辑意识上有所创新,也让读者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海陆疆界分布。另外,竖版中国地图将我国南海诸岛的岛屿、海域、岛礁以及与周边岛国、岛屿、岛礁的地理位置关系标注出来,将为我国处理领土争端问题提供有力的证据。 你可能对如下感兴趣:web

2019-2020年整理徐州市城市总体计划(含计划总图)汇编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 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 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 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 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 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 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 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 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 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 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 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 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 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 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 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 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 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2030

一、规划思路(一)立足区域、跨越发展劳动力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自身土地、立足长三角、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二)重点向海、特色发展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口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充分依托盐城生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70万。年城市人口规划现代化、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2030(一)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大盐城至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色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二)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 发展空间的局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促使长三角产业布局开始由沿江、沿湾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从发挥资源优势和实现产业互补的角度,盐城应重点承担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汽车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梯度转移北拓承接基地等职能。苏通大桥和崇明岛越江通道的通车大大降低长江的阻隔作用。沈海高速等沿海通道的建成为长三角开辟了新的辐射通道,盐城凭借土地储备丰富、环境承载力强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抢先接受长三角“内核”产业扩散,成为快速接受核心区产业梯度转移先导基地,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战略支点。(三)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资源垄断优势,围绕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造东方生态养生之都,西太平洋湿地之都,海盐文化之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众生乐园,将盐城建设成为国家湿地生态旅游基地,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逐步将盐城建成为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三、空间布局结构(一)中心城区范围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约。540平方公里(二)布局结构 轴向延伸、内主外辅,形成“双城双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高速公路环内为主城,以通榆河为界分河东、河西两个城区,环外东西依托现状各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园区。 1、主城 (1)河西城区——枢纽拉动,产业转型 包括通榆河以西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95平方公里,以新洋港、世纪大道、青年路、西环路为界分为城中、城南、城北、城西、西南5个片区。 城中片区:指新洋港、通榆河、青年路、西环路围合地区,以商业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强化建军路、解放路交汇处的城市商业中心功能;推进“退二进三”,改造整治城中村,提升居住质量,合理控制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建设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宜人的生活片区;完善支路系统,保持老城空间肌理,延续城市发展脉络;强化滨水空间建设,塑造城市特色。.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立足长三角、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自身土地、劳动力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 (二)重点向海、特色发展 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口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 (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 充分依托盐城生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 (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现代化、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规划2030年城市人口170万。 (一)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大盐城至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色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二)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 发展空间的局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促使长三角产业布局开始由沿江、沿湾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从发挥资源优势和实现产业互补的角度,盐城应重点承担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汽车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梯度转移北拓承接基地等职能。 苏通大桥和崇明岛越江通道的通车大大降低长江的阻隔作用。沈海高速等沿海通道的建成为长三角开辟了新的辐射通道,盐城凭借土地储备丰富、环境承载力强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抢先接受长三角“内核”产业扩散,成为快速接受核心区产业梯度转移先导基地,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战略支点。(三)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 围绕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资源垄断优势,打造东方生态养生之都,西太平洋湿地之都,海盐文化之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众生乐园,将盐城建设成为国家湿地生态旅游基地,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逐步将盐城建成为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三、空间布局结构 (一)中心城区范围 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约540平方公里。 (二)布局结构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扬州共编制完成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2-2000)于1985年省政府批复;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9年省政府批复;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于2003年通过专家论证,2004年报省政府待批。几轮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引导扬州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升,城市特色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进入21世纪以来,扬州迎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增速明显,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目前人口与用地规模已超出了上轮总规确定的中期和远期目标,同时城市发展又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变迁、区域交通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重组等挑战,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这些背景,市政府于2009年决定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扬州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及时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010年8月30-31日,《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通过了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现就《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报批成果,指导未来城市发展,建设扬州美好家园。相关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现场留言,也可邮寄至扬州市规划局城乡规划处(地址:扬州市淮海路33号,邮编:225002)。 咨询电话:0514--87340303 公示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7a15461338.html,/gzcy/ 现场公示:扬州双博馆规划展示中心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点 一、总则 1、修编目的 为适应扬州市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新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批后公布

《新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批后公布 《新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已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鲁政字〔2019〕35号),现将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8年—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2年,远期为2023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新泰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946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北至新泰行政边界,南至新汶森林公园南侧,西至光明水库、柴汶河、羊流河一线,东至外峪村、程家峪、柳子沟村、庄家庄村一线,包括新甫街道、新汶街道、小协镇、泉沟镇、翟镇全域,以及青云街道、龙廷镇、汶南镇、东都镇、岳家庄乡、刘杜镇的部分村庄,总面积约630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东至济临高速铁路,南至泰新高速公路,西至翰林路,北至金斗水库-上庄,总面积约105 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职能及发展目标 城市性质:鲁中地区现代化工业强市,具有山水文化品质的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国家级循环经济与新能源示范市,鲁中地区重要的

综合物流节点,济南都市圈东南部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和健康养生示范基地,以和文化、齐鲁文化、杞文化为特色的公园城市。 发展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把握“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发展”三大政策机遇,将新泰建设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典范性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鲁中地区现代化工业强市,以和文化、齐鲁文化、杞文化为特色的高品质山水宜居城市。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人口与城镇化率 规划近期2022年新泰市域常住人口140万人,规划远期2035年新泰市域常住人口150万人。 规划近期2022年新泰市域城镇化率65%,城镇常住人口91万人;规划远期2035年新泰市域城镇化率70%,城镇常住人口105万人。 (二)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规划形成“一主、二副、四轴、多节点”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主”是指新泰中心城区,由青云城区与新汶城区组成。 “二副”是指西羊果和楼禹两个副中心城镇。 “四轴”是指贯穿市域的“两横两纵”发展轴线,为东西向的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一、规划思路 (一)立足区域、跨越发展 立足长三角、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自身土地、劳动力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 (二)重点向海、特色发展 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口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 (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 充分依托盐城生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 (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现代化、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规划2030年城市人口170万。 (一)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大盐城至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色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二)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

盐城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适应盐城市发展环境与功能定位的变化,实现“在苏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将盐城主城区建设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4、《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 6、《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 7、《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2002] 35号) 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9、《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 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 11、《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规[1994]36号) 12、《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2003) 1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14、《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5、《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3条强制性内容规定 文本中采用“楷体字”表示的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4条规划指导思想 1、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增强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功能,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提供保障。 2、结合江苏省沿江、沿海、沿东陇海、沿沪宁的“四沿”发展思路,突出制造业在盐城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空间上落实“以工兴市”发展战略。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纲要主要内容

盐城总规(2011—2030)纲要公示文字部分 一、规划思路 (一)立足区域、跨越发展 立足长三角、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自身土地、劳动力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 (二)重点向海、特色发展 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口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 (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 充分依托盐城生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 (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现代化、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规划2030年城市人口170万。 (一)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大盐城至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色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二)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 发展空间的局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促使长三角产业布局开始由沿江、沿湾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从发挥资源优势和实现产业互补的角度,盐城应重点承担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汽车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梯度转移北拓承接基地等职能。 苏通大桥和崇明岛越江通道的通车大大降低长江的阻隔作用。沈海高速等沿海通道的建成为长三角开辟了新的辐射通道,盐城凭借土地储备丰富、环境承载力强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抢先接受长三角“内核”产业扩散,成为快速接受核心区产业梯度转移先导基地,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战略支点。 (三)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 围绕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资源垄断优势,打造东方生态养生之都,西太平洋湿地之都,海盐文化之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众生乐园,将盐城建设成为国家湿地生态旅游基地,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逐步将盐城建成为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三、空间布局结构 (一)中心城区范围 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约540平方公里。 (二)布局结构 轴向延伸、内主外辅,形成“双城双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高速公路环内为主城,以通榆河为界分河东、河西两个城区,环外东西依托现状各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园区。

东台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南京林业大学 本科设计(论文) 题目:东台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学院:南方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学号:N070102310 学生姓名:孟鹏 指导教师:梁会民 职称:博士 二OO 10 年5 月 5 日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摘要 区域规划与分析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其主要是在城市规划和工矿区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域规划与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工作具有3个基本特性,即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 关键词:区域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产业 前言: 东台位于中国江苏中部沿海,素有“黄海明珠金东台”的美誉,属于长江三角洲沿江经济开发带。本文对东台的现状(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等)进行分析,更好的使东台以其区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现有的技术经济构成为依据,充分考虑其地区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在掌握工农业、交通运输、水利、能源和城镇等物质要素的基础上,研究确定经济的发展方向、规模和结构,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的布局,使其更好的发展。 一、自然资源 1.1地形与地貌 东台市境地形比较平坦,但也微有起伏,形成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貌。少数地区最高达5.1米,最低为1.4米,大部分地区在2.6-4.6米之间,以范公堤为脊线,形成堤西与堤东两种不同地貌。其中堤西属苏北里下河平原,河港纵横,湖荡交错;堤东属苏北海滨平原,由于海流作用,仍在缓慢淤涨,是一片新兴陆地。境内河港纵横,湖荡交错。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公示【模板】

《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公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按照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对《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进行局部修改。为增强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促进广大市民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______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进行公示。 一、规划公示时间 2018年__月___日—__月___日 二、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电子邮箱:____________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___-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简介 一、修改背景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___-2030年)》自2015年__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已经实施了3年时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相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理念。我市正在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与南京、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任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背景、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需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二、修改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融城,以城乡生态网络为本底,优化用地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二)坚持局部修改、动态维护的原则 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保持规划期限不改变、城市发展方向不改变、城市性质不改变、城市生态绿地不减少、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 (一)规划范围 江阴市域,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 (二)中心城区 西至泰常高速公路,南至规划江阴大道(西段)-京沪高速公路-常合高速公路(东段),东至新桥西边界,北至江阴市界所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417平方公里。 (三)旧城区 北至长江、南至芙蓉大道、西至通江路-通渡路、东至朝阳路-文定路,总面积约14.25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11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三、城市性质 长江下游滨江新兴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四、总体目标 至2015年,总体达到中等收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前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至2030年,总体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将江阴建成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充满活力、城乡协调发展、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民主法制健全的滨江花园城市。 五、人口与城市化 (一)市域总人口 市域总人口近期控制在212万人以内,中期控制在245万人以内,远期控制在320万人以内。 (二)中心城区人口 近期:13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22万人; 中期:16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54万人; 远期:20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00万人。 (三)镇人口 近期62万人,中期66万人,远期100万人。 (四)农村人口 近期28万人,中期25万人,远期20万人。 六、产业发展引导 (一)产业发展策略 以沿江地区为重心,统筹市域工业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以南部生态水网地区为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盐城市城总体规划 (2013—2030)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技术文件(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文本、图纸 院长:邹军 总规划师:袁锦富 证书号:[建]城规编第(141094)号 项目编号:2011P1020 完成时间:2014年7月

技术负责 姓名职务、职称签名批准邹军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审定陈沧杰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分管总工胡海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所长汤春峰副所长高级规划师 审核胡海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技术校对 专业姓名签名专业姓名签名规划设计王海勇产业杨红平 生态环境叶兴平道路交通许炎 旅游张鑫磊给水排水顾军 供电通信毕波综合防灾顾军 项目组成员 姓名职称、专业签名项目负责申翔高级规划师、规划设计 项目成员曹华娟高级规划师、规划设计吴义士城市规划师、规划设计张超城市规划师、规划设计高峰城市规划师、规划设计汤春峰高级规划师、城乡统筹段兆广高级规划师、规划设计李铭高级工程师、道路交通陈宗军工程师、道路交通周秦工程师、生态环境吕龙工程师、旅游规划施卫红高级工程师、给水排水华海荣高级工程师、供电通信陈鼎超工程师、综合防灾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参编人员: 孔逸忻:盐城市规划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张亚钊:盐城市规划局副局长、教授级高工、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吴立新:盐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宋迎春:盐城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夏刚:盐城市规划局副总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规划师吴莉:盐城市规划局规划技术信息处主任科员 花明生:盐城市规划局规划技术信息处副处长、主任科员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2012年2月1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苏政复[2012]9号)。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的相关规定,现将规划成果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引导江阴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 (二)修编重点 1.建立现代化目标体系 2.探索符合江阴实际的新型城市化路径 3.探索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转型路径 4.构建相对稳定的市域城乡空间格局 5.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能级 6.构建低碳高效的绿色交通体系 7.弘扬城市文化、塑造滨江花园城市特色 (三)规划范围 规划区:江阴市域,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西至泰常高速公路,南至规划江阴大道(西段)-京沪高速公路-常合高速公路(东段),东至新桥西边界,北至江阴市界所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417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近期:2011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二、目标与策略 (一)城市性质 长江下游滨江新兴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二)城市规模 到2015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122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154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85平方公里以内;到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20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239万平方公里以内。 市域总人口近期控制在212万人以内,中期控制在245万人以内,远期控制在310万人以内。 (三)总体目标 至2015年,总体达到中等收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前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至2030年,总体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将江阴建成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充满活力、城乡协调发展、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民主法制健全的国际化滨江花园城市。

东台的城市定位与发展对策

东台的城市定位与发展对策 邓忠泉 一、区域特点与城市定位 1、农业与土地 东台辖境是世界罕见的处于快速淤长中的滨海平原。尽管过去曾划出大片地域先后设立海安、大丰等县,如今陆地面积仍达3200多平方公里(不包括未来有望取代崇明成为我国第三大岛的东沙),约占全省1/30,人均耕地在国内沿海少见。东台几度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较具规模而产业化水平较高的农副业的支撑,其农林牧渔总产值多年列江苏第一、全国县级前三位。随着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农林牧渔等产业链势必不断拉长,结构将更加优化,发展空间广阔(法国作为发达的工业国,其围绕农业而形成的GDP则占经济总量主要位置)。丰富的土地资源不仅是东台农业的可靠保证,也为发展其它产业提供了充足空间。 2、工业与引资 东台的工业经济总量已超过农业,纺机、建材、茧丝绸、电光源材料等行业拥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部分企业已有一定的扩张动力。招商引资是迅速壮大工业规模的捷径,尽管对外交通等硬环境的彻底改善尚待时日,但与发达地区展开错位招商仍有相当大潜力,尤其以本地优势资源及优势企业为基础的嫁接型招商更为奏效,东台纺机厂吸引意大利知名企业合资的马佐里纺机公司为亚洲同行业之最就是成功的范例。 以西瓜为原料的果酒酿造(北京郊区从西班牙引进设备、技术生产的西瓜果酒已上市),以海产、山羊、乳猪等为原料的食品及相关加工业,由优质蚕丝延伸至丝织、印染、服装的产业链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引资空间。市里应有得力机构负责各类后备项目的研究、筛选,以前景诱人的项目库作为招商筹码。应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入股在本地成立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担保与风险投资公司,以帮助有市场而见效快的新项目尽快上马,在其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引进战略投 资者加盟。 3、旅游与生态 台商在东台林场征地8000多亩、投资2.5亿元的海滨度假村,内资在新曹镇征地4500亩、投资1.5亿元的生态休闲园,依托台城以天仙配传说及泰山寺等构成的人文景点的相继启动,表明东台的旅游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作为大地绿肺的湿地,其功能与价值正日益受到重视。东台拥有全国最大的滩涂湿地,生态优势不可多得。海潮汇聚的“二分水”奇观又是东台旅游的一大卖点,体会沧海桑田巨变的科普游也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加之以当地丰富土特产尤其洁净而有活力的海产所构成的乡土菜肴,东台的旅游业将具有独特魅力。 鉴于东台丰富的土地资源,调节余地较大,为展示本地生态优势,有条件、也有必要组织力量、以灵活方式将境内盐通高速两侧一定纵深范围构建为省内首屈一指的景观走廊,重点发展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观赏价值的花木、苗圃、园艺等产业。高速公路三处出口附近布局特色观光、游乐、餐饮等项目,为游客东去海滨、西进台城作铺垫。 4、城市与区域 早期东台县域范围包括现大丰、海安大部及姜堰、兴化局部,加上至今成陆部分,该地区约有面积7000平方公里、人口300万。东台地区位于长三角与淮海、里下河与沿海的过渡地带,是国家级“大东海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主体部分,农业基础雄厚,气象一新的农村整体面貌在省内并不多见。该区域工业总体不够发达,未来经济发展的难点及着力点在于推进工业化进程,从而促进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发展。 东台市区长期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仍是区域内规模及影响力最大的城区,中等城市框架已经形成。从腹地对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要求而言,东台城区诸多方面显得不相匹配,发展的任务较重。增强中心城市积聚与辐射功能,从而形成有机的城镇网络、带动整体城市化,是东台及全区域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

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简介 xx市人民政府 2018年2月

一、城市概况 xx市地处湖南省中部偏西南、资水上游,北与娄底毗邻,南与湖南永州和广西桂林交界,西与怀化相连,东与衡阳市接壤。xx市总面积20830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9.8%。2016年,xx市辖9县(市)、3区、27个街道、167个镇(乡)、442个居委会、3186个建制村,即邵东县、新邵县、xx县、隆回县、武冈市、洞口县、新宁县、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和大祥区、北塔区、双清区。2016年,xx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530亿元,市域户籍总人口830.08万人,常住人口732.1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3.99%。 二、编制的背景 1、发展政策背景 “十九大”精神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出新的要求。湖南省确立了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总体战略,明确了“三个着力”“四大体系”“五大基地”等工作抓手。xx是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过渡带,是长株潭、湘南、环洞庭湖、大湘西四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xx要充分发挥过渡带和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战略。 2、相关上位规划的编制与对接 xx市需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来落实上位规划的要求,上位规划主要包括《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其中,《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将xx市定位为省域次中心城市,历史古城,以工业、商贸为基础的湘中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规模为50-100万人的中等城市;《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将xx市定位为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和新型工业基地,城市规模为50-100万人的中等城市。 3、xx市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与战略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三量齐升’总要求,坚持‘八个建成’长远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快进’总基调,突出产业引领,大力拓城兴市,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实施脱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说明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一、总则 ●规划指导思想 1、放眼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考虑加入"WTO"后技术、产业、资金流向对江阴的影响,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江阴市的竞争力。 2、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率先"要求,认真研究城镇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和发展时序。 3、结合市域行政区划调整的机遇,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空间,推进城市化进程。 4、处理好经济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的关系,形成市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群体。 5、从江阴市交通枢纽的地位与作用入手,发挥通道优势,加强与张家港、靖江的协同发展。 6、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体现城市特色。 ●修编重点 1、调整城镇空间布局 调整城镇空间布局,精简发展主体,并提出配套的政策与措施。 2、调整乡镇工业园和乡村居民点 根据区位条件,发展潜力,调整乡镇工业园的布局,优化市域产业空间布局。逐步调整乡村居民点的布局,引导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3、协调江阴与周边城市的关系

完善市域综合交通网络,统筹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考虑新长铁路、沿江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对江阴城镇发展的影响,江阴与无锡、常州、张家港、靖江等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 区域位置图一 区域位置图二 4、研究和体现城市特色 贯彻城市设计理念,从江阴滨江的特点出发,保护自然山水,合理安排沿江岸线,保证城市生活岸线,从江阴交通枢纽的特点出发,发挥交通优势,建设物流园区;发掘江阴深厚的文化积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延续历史文脉。 5、保护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环境质量,明确市域的生态建设目标和措施,从城乡协调发展角度出发,确定市域城镇聚集空间与绿色开敞空间,划定优先建设地区、引导建设地区和不宜建设地区,界定物种源、廊道和节点,保持物种的多样性,提出生态建设对策。 6、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对老城区、新城区、外来人口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情民愿,在规划中加以体现,制定措施,以有利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区 全市域,总面积98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用地范围 东起江阴市界,西至新沟河,南起南快速路,北至长江,总面积约198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东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

东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 2017年度部门预算情况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部门主要职责 1、承担规范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秩序的责任。 2、承担建立和完善全市住房保障体系的责任。 3、负责全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4、负责全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 5、承担全市物业行业管理工作的责任。 6、负责组织编制审查和按程序报批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镇村规划;负责城镇总体规划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审查报批和监督实施;组织、参与研究制定与城乡规划有关的国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 7、负责全市重大项目设计方案的竞标、竞选;指导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指导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指导和管理全市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勘察、工程设计与测量工作;参与全市基本建设、重点工程、技改项目的审查和可行性研究。 8、负责市域范围内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可行性研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建设用地

的规划管理,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审核规划设计方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9、参与制定城市发展和开发改造建设规划;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计划和年度建设计划;指导管理城市房屋征收拆迁工作;指导全市并负责市区道路、桥梁、地下管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停车场、燃气、供热、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指导和归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档案;协同相关部门负责全市环境整治有关工作。 10、承担指导、管理和规范全市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责任。指导各镇和村庄的人居生态环境改善工作;拟订村镇建设政策并指导实施,规范和管理农村住房建设。 11、负责全市建设项目和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批、施工许可、抗震设防标准、工程设施使用许可审批及竣工验收、备案的管理和监督;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市区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工作;负责全市建成区范围外建设工程的规划建设执法检查;负责全市各类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施工管理、安全管理,指导工程项目建设,参与竣工验收。 12、承担监督管理建设市场、推进建筑业发展的责任。 13、承担推进科技进步、城镇减排、建筑节能的责任。 14、指导全市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管理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评价工作;审查地震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