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百篇:教育学心理学硕士论文题目选题开题(DOC)

几百篇:教育学心理学硕士论文题目选题开题(DOC)

几百篇:教育学心理学硕士论文题目选题开题(DOC)
几百篇:教育学心理学硕士论文题目选题开题(DOC)

[1]张金荣. 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沈悦. 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韩力争.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金庆英.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

[5]索涛. 个体人格特质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D].西南大学,2012.

[6]李鹏. 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

[7]郭薇. 不同依恋类型恋爱受挫者的注意偏向[D].西南大学,2012.

[8]郑丽军. 同性恋的角色区分研究[D].西南大学,2012.

[9]张萍. 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0]周雪婷. 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

Wei丨丨xin:lxs12321

[11]姜巧玲.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

[12]刘建榕.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迟滞的探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3]方必基. 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4]陈坚. 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5]胡卫星. 动画情境下多媒体学习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16]吕晓峰.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审视[D].吉林大学,2013.

[17]邵华. 应对研究的挑战性问题与新方向[D].吉林大学,2013.

[18]陈英敏. 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9]杨笑怡. 就业压力知觉量表的编制与青年人就业压力的调查[D].苏州大

学,2013.

[20]郝兴昌. DRM范式下的儿童错误记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1]王雷.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群体情绪传播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22]陈浩彬. 智慧德才兼备理论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3]戴吉. 悦纳进取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

[24]尚倩. 基于心理负荷的生产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3.

[25]刘航. 学前儿童情绪伪装的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6]刘永琴. 心理模块观: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7]司海迪. 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D].武汉大学,2014.

[28]黄玉晶. 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恐惧情绪感染神经生理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4.

[29]毕翠华. 工作记忆的保持影响时间知觉的认知与神经机制[D].西南大

学,2014.

[30]张璇. 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任结构和机制[D].吉林大学,2014.

[31]罗书伟.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2]金芳. 3-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33]陈建文.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

[34]张灵聪. 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35]李永瑞. 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36]毛志雄. 中国部分项目运动员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意向:TR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1.

[37]邓铸. 问题解决的表征态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

[38]冯正直. 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39]蔡华俭. 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40]王文静.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41]苗元江. 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

[42]张兴贵. 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

[43]许明智. 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

[44]方平. 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

学,2003.

[45]边玉芳. 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

[46]彭平. 评价中心的测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

学,2003.

[47]连淑芳. 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48]庄锦英. 情绪影响决策内隐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49]刘文. 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

[50]吴明证. 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1]郑剑虹. 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

[52]宋其争. 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53]石伟. 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54]陈旭. 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55]刘云艳. 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56]孔德生. 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

[57]于国庆. 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8]杨秀君. 学习成功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9]邱扶东. 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60]许远理. 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

[61]易芳. 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4.

[62]张林. 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63]迟立忠. 运动人群与非运动人群注意特征比较及注意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64]甄志平. 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65]隋雪. 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4.

[66]周永垒. 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

[67]周楚. 错误记忆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5.

[68]李永鑫. 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

[69]王振宏. 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

[70]刘惠军. 成就目标定向对工作记忆广度和控制性提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

[71]翟群.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72]聂衍刚.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

[73]刘志宏. 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

[74]丛晓波. 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75]陈秋珠. 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

[76]左志宏. 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77]席居哲. 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78]武建芬. 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79]黎琳. 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

[80]安秋玲. 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81]杨福义. 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82]王艳梅. 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

[83]迟毓凯. 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

[84]邱林. 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

[85]任俊. 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86]纪林芹. 儿童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7.

[87]魏义梅. 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

[88]陈劲. 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及其特征[D].西南大学,2007.

[89]杨秀莲. 论人格的文化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7.

[90]张雯. 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

[91]邵秀巧. 特质焦虑者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

学,2008.

[92]李芳. 情绪一致性记忆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93]张玲玲.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

[94]卢爱新.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95]梁晓燕. 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96]张琳琳. 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研究[D].吉林大学,2008.

[97]钱国英. 情绪记忆的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98]范方. 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

[99]梅松丽.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100]陈凤梅. 大学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101]吉楠.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102]杨晓峰. 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103]董志明. 自尊的结构及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104]文峰. 工作幸福感的结构和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6.

[105]许书萍. 上海市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探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06]陈保华. 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07]肖虹.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认知与融合性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7. [108]钱丽.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测量及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09]陈瑜. 孤独症患儿家长复原力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10]才源源. 青少年网络游戏者的心理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1]宋娟. 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2]孙永丽.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3]席波.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7. [114]李湘晖. 大学生宽恕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15]蒋灿. 自我意识量表的初步修订及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7.

[116]蒙茜. 大学生拖沓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7.

[117]吴韬. 高校临近毕业学生择业焦虑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

[118]李恒. 大学生、研究生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19]唐文清. 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编制及其应用[D].西南大学,2007.

[120]王春花. 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1]姜松梅. 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

[122]骆鹏程.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

学,2007.

[123]马甜语. 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24]张静. 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

学,2009.

[125]刘启刚. 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

[126]董光恒.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启动对冲动控制影响的差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127]王立君. 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128]何飞. 基于Kahneman前景理论的风险规避与风险寻求决策的脑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

[129]方学梅. 基于情绪的公正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30]李佳川. 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31]程科. 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 [132]沈勇. 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9.

[133]张敏. 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

[134]范会勇.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测量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35]罗鸣春.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36]蔡颖. 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37]王芹. 即时情绪对社会决策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38]付喜凤. 心理疏导研究[D].武汉大学,2010.

[139]蔡丹. 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特点[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40]许书萍. 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41]曾晓强. 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 [142]袁加锦. 情绪效价强度效应及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43]胡寒春. 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 [144]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45]焦蒲. 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

[146]雷鸣.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 [147]朱慧敏.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控制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148]滕秀杰.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D].首都师范大学,2008.

[149]孙婷. 反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

[150]卓美红. 2-9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8. [151]郭宏燕. 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8.

[152]陈晓娟.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 [153]牛丽凤.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

[154]李荣刚.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9. [155]黄丽. 知识型员工工作嵌入性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9.

[156]刘利敏.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修编及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57]李娜.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修编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58]梁颖. 组织中员工沉默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9. [159]张吉.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D].西南大学,2009.

[160]崔丽娜.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61]安晓斌. 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与人格类型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62]李水红. 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63]曾蓉.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 [164]吴琛. 中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归因方式及社交焦虑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165]邓玉琴. 心智觉知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D].首都师范大学,2009.

[166]侯小花. 中学生感恩的个体差异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167]张墨. 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的模型及其验证[D].西南大学,2009.

[168]潘利若. 中学生学业拖延及班级环境对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 [169]周琴. 情绪和框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

[170]魏球. 心理资本对职业生涯成功预测作用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171]胡会丽. 一般自我效能感训练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

[172]胡夏娟. 大学生压力知觉、复原力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173]石轶. 大一新生学业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74]丁成莉. 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对其工作绩效和工作卷入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

[175]左恩玲. 大学生成人依恋、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76]顾海艳. 青少年家庭功能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77]谢兰.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178]王丽君. 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179]舒子吁. 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9. [180]徐丹丹.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类型比较及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181]蒋燕宾. 大学生正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82]陈洁. 大学生社交焦虑、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

学,2009.

[183]刘婷. 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84]左艳梅. 中学生学业拖延的问卷编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85]赵欣. 大学生社会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

[186]鲁朋举. 中学生学业成就目标特点及其与学业情绪的关系[D].西南大

学,2010.

[187]索雪原. 初中生希望与自信关系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88]袁俏. 湖南省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189]王淑芳.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

[190]李改.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

学,2000.

[191]梁宇颂. 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

[192]刘晓静. 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

[193]王滔. 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194]王亚鹏.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西北师范大学,2002.

[195]申艳娥. 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

学,2003.

[196]严标宾.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197]黄红. 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及因素相互关系的探讨[D].暨南大学,2003. [198]卢谢峰.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 [199]徐小燕. 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师范大学,2003. [200]李瑛. 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

[201]李金钊. 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02]万煜.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203]彭纯子.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干预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 [204]余洁. 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 [205]唐薇. 麦尔斯—碧瑞斯人格类型量表(MBTI)的理论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06]田瑞琪.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207]曾荣侠.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

[208]陈超然.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

[209]尹海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 [210]卢春莉.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应用分析[D].山西大学,2004. [211]武成莉. 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12]顾倩. 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山西大学,2004. [213]谭小宏. 中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14]徐小军.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15]张峰.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16]陈铮. 信息呈现方式和学生的认知风格对多媒体环境下科学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17]张更立. 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18]杨丽娴. 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219]黄海.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 [220]刘逊. 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

学,2004.

[221]王亚男.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4. [222]钱玉燕. 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 [223]曲苒.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

[224]吴越.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以及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

[225]李成齐. 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26]高旭辰. 内隐联想测验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27]何小蕾. 情绪智力问卷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28]陈以洁. 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

[229]张宁. 西安地区硕士研究生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

[230]沈之菲. 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31]李阳模.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32]李朝霞.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233]程涛. 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

[234]邰永琳.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研究[D].河海大学,2005.

[235]朱韶蓁.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AS)的修订及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36]万黎.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6.

[237]王倩.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

师范大学,2005.

[238]于红丽. 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39]李冬梅. 中小学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工作满意度及三者对职业倦怠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40]徐晓宁.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41]王燕. 工作倦怠的跨行业调查和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

[242]俞海运. 社会认知的刻板解释偏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3]邹玉梅. 容貌特征的刻板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4]徐辉. 情绪对风险决策和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5]李英武. 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5.

[246]刘建岭. 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河南大学,2005.

[247]周翠金. 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州师范大学,2005.

[248]史玉军.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9]付梅.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

学,2005.

[250]龚德英. 多媒体学习中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影响学生学习的实验研究[D].西

南师范大学,2005.

[251]龚艺华.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252]阳毅. 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

[253]李凤兰.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

范大学,2005.

[254]向光富.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255]杨海荣. 工作控制感、工作家庭冲突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256]肖建伟. 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257]李斌. 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258]王晖. 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

[259]康育文. 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

[260]蒙家宏. 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261]毕玉芳. 情绪对自我和他人风险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

学,2006.

[262]王晓娟. 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编制及调查[D].上海师范大学,2005.

[263]陈静. 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D].华南师范大

学,2005.

[264]琚晓燕. 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

[265]刘世瑞. 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编制及适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

学,2005.

[266]袁红梅. 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D].湖南师范

大学,2005.

[267]丁园园.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

[268]刘永芳.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

学,2005.

[269]张惠敏.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

学,2005.

[270]陈顺森. 箱庭疗法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5. [271]袁莉敏. 大学生乐观、归因方式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

学,2005.

[272]张玉柱.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心理教育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

学,2005.

[273]陈瑞君. 零售业人员情绪劳动、情绪耗竭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

[274]王飞飞.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75]陈睿. 自我职业选择测验量表(SDS)的修订及大学生职业选择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76]沈雪萍.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及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77]杨晓晖. 高中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78]滕兆玮. 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79]龙艳.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280]胡岚.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

[281]赵冯香. 大学生职业决策量表的编订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 [282]陈树婷. 高中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

[283]张晓琴.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05. [284]邹庆宇. 地域刻板印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85]张玲. 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86]谢丹.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自尊发展的心理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87]王淑娟.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

学,2006.

[288]李海垒. 受欺负儿童的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

学,2006.

[289]韩丽颖. 特质移情和状态移情及其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90]关雪菁. 折扣机制与任务性质对学业拖延行为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91]苏红. 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92]屈正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

[293]彭秀芳. 大学生的移情结构及其与积极人格、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294]熊红星. 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编制及其特点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95]徐小娟.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96]黄艳苹. 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97]金艳. 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98]陈四光. 心理健康视野下大学生死亡态度及生命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99]邓兆巍.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00]袁湄. 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01]夏海燕.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

学,2006.

[302]张咏梅. 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

[303]张瑾.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

[304]焦卉. 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305]沈彩霞. 儿童心理需要满足对网络行为及情感体验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14.

[306]黎志华. 大学生希望感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3.

[307]李秀. 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08]张雁冰. 社会资本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2014.

[309]李卉. 电视对幼儿执行功能的影响:真实性判断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

学,2014.

[310]杨九民. 在线视频课程中教师对学习过程与效果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

学,2014.

[311]杨敏. 幸福人格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12]余鹏. 情绪对冲突管理策略选择及谈判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13]金圣华. 本土心理学视域下的偶像崇拜[D].吉林大学,2015.

[314]封周奇. 人际关系对道德决策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315]罗香群. 大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16]杨芳. 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7. [317]温娟娟. 气质性乐观、解释风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318]董增云.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319]宋芳. 大学生自尊及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7.

[320]吴娟.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321]杨琳娜.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322]魏颖.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323]彭文涛.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324]朱艳. 中学生学业压力、社会支持、学习动机对学习倦怠的作用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

[325]王金奎.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调查及与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

[326]朱林仙. 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及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

[327]陈春锋.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28]石彩虹.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29]陈燕. 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30]黄振宇.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31]解登峰. 大学生学习策略调查问卷的编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332]刘兰兰. 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7. [333]陈秀云. 大学生个人生命意义量表编制及初步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07. [334]糟艳丽. 中学生自杀态度与生命意义的跨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335]金玲玲.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336]马希武. 藏族大学生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D].西北大学,2008.

[337]史文. 大学生感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8.

[338]向晓蜜.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编制[D].西南大学,2008. [339]朱海东. 青少年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40]胡洁. 大学生消费价值观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大学,2008.

[341]谭亚梅. 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 [342]夏四平. 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43]罗锡莉. 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大学,2008. [344]崔娜. 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45]刘慧玲. 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团体辅导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46]吴超. 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47]许红艳.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及信息评估系统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8.

[348]陆文春. 大学生乐观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8.

[349]樊俊.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50]钱珍.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51]林桦.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352]李悦. 工作压力与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53]周璐璐. 同性恋者的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54]邱于飞. 大学生学习拖延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55]韩贵宁. 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56]陈俊. 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

学,2008.

[357]祝伟娜. 初中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

学,2008.

[358]杨彩霞. 大学生复原力与压力事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59]黄涛. 上海地区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360]丛文君.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61]熊猛. 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特点、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362]廖传景. 留守儿童安全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5.

[363]赵小军. 增强现实网购中的技术接受心理模型[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64]郝振. 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及其策略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65]杨玮奇.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66]管斌.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67]孙小博. 亲密关系成长性、依恋风格以及人格特质与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5.

[368]冉威. 大学生无聊感、手机成瘾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69]李春生.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及感觉寻求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

学,2015.

[370]秦晶晶. 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其情绪启动效应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

[371]杨蒙蒙. 大学生网络购物成瘾的影响因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372]邓华琼.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感觉寻求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373]柯小敏.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无聊倾向性的关系: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74]索玉贤.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动机、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75]李茹. 家庭教育方式、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独立性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76]吴辉良.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其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77]胡珊珊. 大学生控制源、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378]闫凤霞. 大学生归因风格、成就动机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79]孟繁莹.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韧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 [380]苗俊美. 幼儿问题行为与祖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地位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81]张茜茹.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西师

范大学,2015.

[382]苏杰. 3-5岁幼儿攻击行为与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83]许海英.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84]朱巨荣. 中学生学习压力、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85]刘鹏.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及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86]徐浪. 大学生网购成瘾的初步研究及问卷编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87]徐晓丹. 手机成瘾大学生自我控制缺陷及其机制[D].西南大学,2014. [388]刘颖. 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相互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389]阎巍. 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390]苏琦.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相关的对策研究[D].河

南大学,2011.

[391]丁维. 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92]王珺珂. 大学生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与智能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93]谢丽. 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1993-2013年)[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94]常红. 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 [395]肖祥. 大学生人格特质、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依赖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96]杨薛雯. “90后”与“8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97]黄慧.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98]张静. 高中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399]蔡重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00]郑春鱼. 正念训练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D].首都师范大

学,2012.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⑴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半年的研究时间,10次治疗活动里面,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检验合理情绪疗法对监狱长刑犯的抑郁病症矫治的有效性即对病患情绪状况的促进作用;并使正处于监狱服刑中期的长刑犯认识到,情绪状态并不是激动体验的结果,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结果,并且使治疗对象对他们先前存在的不合理对象产生怀疑,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其消极情绪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在纠正长刑犯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一些抑郁症的医学知识,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性格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在监狱环境下患抑郁症的原因;让监狱患者也能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锻炼,改变原来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逐渐培养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适应监狱劳动改造的环境,积极地对待相对漫长的服刑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不管遭遇任何人生的变迁,都要从逆境中走出来,在生活中做一名强者。 ⑵意义:一旦接受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对象--长刑犯用合理信念取代了不合理信念,他们会感到更积极,就会做出更恰当的决定。从而使他们能正视自己所处的现状,积极配合监狱的管理,加强自身的改造,为将来刑期结束,重新融入社会而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

理。另一方面,能帮助监狱管理人员更好地认识到患有抑郁症的监狱长刑犯的情绪特征和患病原因,从而促使他们更正确、合理地对待病患在服刑期间出现的特殊情况和表现,给与病患更多的理解和人文关怀,帮助其克服情绪上的心理疾病,更好的参与改造。同时也有利于监狱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合理情绪疗法目前在治疗罪犯中得到的应用较为广泛:⑴国外研究: ①艾伯特·埃利斯曾进行了一些治疗性犯罪人的尝试,他利用情绪疗法治疗了一个28岁的露阴癖者。在前几次的治疗中,艾伯特·埃利斯就向这个治疗对象表明了他存在的不合理思维,这些不合理信念导致这名治疗对象体验到一些消极情绪,例如,自怜、抑郁、愤怒等。因此,在治疗这名露阴癖者的过程中,艾伯特·埃利斯向他指出了不合理思维,帮助他对每种不合理思维提出质疑。随着患者放弃对自己提出的强制性要求,随着他用别的内通替代了自己的偏好和愿望,他的行为变得不那么冲动了,他感到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反社会行为了。这种方式被称为合理情绪疗法的A-B-C模式。艾伯特·埃利斯在排斥治疗对象的行为的同时,接纳治疗对象本人。他帮助治疗对象处理其敌意和抑郁情绪,从而降低这类消极情绪的强度。他帮助治疗对象承认自己的愚蠢行为,但是,并不贬低治疗对象本人,同时,也让治疗对象学会放松术。 ②艾伯特·埃利斯还利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一名精神病态者。他认识到,咨询并不能对所有的精神病态者产生效果,但是,对于许多精神病态者来说,在他们虚张声势的行为后面,存在着焦虑和罪恶感。他们的犯罪行为往往是防御性的,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缺

《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及写作规范

《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题目 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字数不少于3000字。具体写作格式要求参见另页。 1.请就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某些尚有争议的问题(如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定义等)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2.作一个微型调查,了解一下你所在班级或你所了解的其他学校或其他班级的任课教师对学习的认识及相关原理的运用情况,并分析所得结论,提出合理性建议。 3.请结合自己或你所熟悉人的学习或工作的实践经历谈谈学习分类理论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4.试论述如何遵循记忆规律实现更有效的以绩效为导向的教学(培训)。 5.请运用动机规律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具体论述在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方面可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及其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6.试论述迁移能力的培养方法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7.请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谈谈提高本专业学习效率的具体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8.请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内容予以论述。 2008年5月于上外松江校区

页眉:********专业******级本科《教育心理学》期末论文—— 5号宋体,左对齐 《教育心理学》 课程论文写作基本格式要求 为养成大家良好的写作习惯,请每一位同学都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自己的论文。 页面大小为A4,不分栏;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字符间距设为标准;页边距为上、下2.54厘米,左、右3.17厘米,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版面格式范例如下: ------------------------------------------------------------ (中文大标题前按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空一行) 论文的中文标题(宋三,加粗,居中) 作者姓名(宋五,不加粗,居中) e-mail:(Time New Roman, 五号,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为宋体,五号字,加粗,退两格;摘要的文句为宋体,五号字,不加粗;摘要字数不要超过300字。概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观点和结论。 关键词:格式同摘要词数不多于5个关键词之间空一格 Title of The Paper in English Author’s Name e-mail Address Abstrac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been a focu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while many problems are still open. An attempt is thus made in the paper …….. Key Words:Key word 1 Key word 2 …Key word 5 (The number of key words in a paper is limited to 5) 1.引言 在过去几年,人工智能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也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没有的到满意的解决。有鉴于此,本文针对……提出了一种…… 2. XXXXX … n. 结论 参考文献 严格按正规格式书写,示例参考如下: [序号]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份 [序号] 作者名论文题目刊物名期数/日期 [序号] 作者名论文题目网址 请注意: 1.函数名、阿拉伯数字及表示常数的符号均用正体书写;变量用斜体书写。 2.参考文献请按文中引用顺序排列;正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必须使用上标标识,如 [ 1 ] 。 3.引用的文献必须是正式出版(发表)的文献。 页脚共X页第Y页——5号宋体,居中

大学生心理学开题报告

大学生心理学开题报告 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合理情绪疗法目前在治疗罪犯中得到的应用较为广泛。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学开题报告,欢迎参考! 大学生心理学开题报告⑴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半年的研究时间,10次治疗活动里面,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检验合理情绪疗法对监狱长刑犯的抑郁病症矫治的有效性即对病患情绪状况的促进作用;并使正处于监狱服刑中期的长刑犯认识到,情绪状态并不是激动体验的结果(人们体验到某种不愉快的事件,某种失败或者遭到排斥,都可以被称为"激动体验"),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结果,并且使治疗对象对他们先前存在的不合理对象产生怀疑。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其消极情绪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在纠正长刑犯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一些抑郁症的医学知识,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性格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在监狱环境下患抑郁症的原因;让监狱患者也能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锻炼,改变原来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逐渐培养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适应监狱劳动改造的环境,积极

地对待相对漫长的服刑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不管遭遇任何人生的变迁,都要从逆境中走出来,在生活中做一名强者。 ⑵意义:一旦接受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对象--长刑犯用合理信念取代了不合理信念,他们会感到更积极,就会做出更恰当的决定。从而使他们能正视自己所处的现状,积极配合监狱的管理,加强自身的改造,为将来刑期结束,重新融入社会而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能帮助监狱管理人员更好地认识到患有抑郁症的监狱长刑犯的情绪特征和患病原因,从而促使他们更正确、合理地对待病患在服刑期间出现的特殊情况和表现,给与病患更多的理解和人文关怀,帮助其克服情绪上的心理疾病,更好的参与改造。同时也有利于监狱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⑴国外研究:①艾伯特·埃利斯曾进行了一些治疗性犯罪人的尝试,他利用情绪疗法治疗了一个28岁的露阴癖者。在前几次的治疗中,艾伯特·埃利斯就向这个治疗对象表明了他存在的不合理思维,这些不合理信念导致这名治疗对象体验到一些消极情绪,例如,自怜、抑郁、愤怒等。因此,在治疗这名露阴癖者的过程中,艾伯特·埃利斯向他指出了不合理思维,帮助他对每种不合理思维提出质疑。随着患者放弃对自己提出的强制性要求,随着他用别的内通替代了自己的偏好和愿望,他的行为变得不那么冲动了,他感到能够

心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心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研究的开题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1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⑴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半年的研究时间,10次治疗活动里面,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检验合理情绪疗法对监狱长刑犯的抑郁病症矫治的有效性即对病患情绪状况的促进作用;并使正处于监狱服刑中期的长刑犯认识到,情绪状态并不是激动体验的结果(人们体验到某种不愉快的事件,某种失败或者遭到排斥,都可以被称为"激动体验"),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结果,并且使治疗对象对他们先前存在的不合理对象产生怀疑。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其消极情绪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在纠正长刑犯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一些抑郁症的医学知识,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性格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在监狱环境下患抑郁症的原因;让监狱患者也能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锻炼,改变原来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逐渐培养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适应监狱劳动改造的环境,积极地对待相对漫长的服刑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不管遭遇任何人生的变迁,都要从逆境中走出来,在生活中做一名强者。

⑵意义:一旦接受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对象——长刑犯用合理信念取代了不合理信念,他们会感到更积极,就会做出更恰当的决定。从而使他们能正视自己所处的现状,积极配合监狱的管理,加强自身的改造,为将来刑期结束,重新融入社会而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能帮助监狱管理人员更好地认识到患有抑郁症的监狱长刑犯的情绪特征和患病原因,从而促使他们更正确、合理地对待病患在服刑期间出现的特殊情况和表现,给与病患更多的理解和人文关怀,帮助其克服情绪上的心理疾病,更好的参与改造。同时也有利于监狱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2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合理情绪疗法目前在治疗罪犯中得到的应用较为广泛: ⑴国外研究:①艾伯特·埃利斯曾进行了一些治疗性犯罪人的尝试,他利用情绪疗法治疗了一个28岁的露阴癖者。在前几次的治疗中,艾伯特·埃利斯就向这个治疗对象表明了他存在的不合理思维,这些不合理信念导致这名治疗对象体验到一些消极情绪,例如,自怜、抑郁、愤怒等。因此,在治疗这名露阴癖者的过程中,艾伯特·埃利斯向他指出了不合理思维,帮助他对每种不合理思维提出质疑。随着患者放弃对自己提出的强制性要求,随着他用别的内通替代了自己的偏好和愿望,他的行为变得不那么冲动了,他感到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反社会行为了。这种方式被称为合理情绪疗法的a—b—c模式。艾伯特·埃利斯在排斥治疗对象的行为的同时,接纳治疗对象本人。他帮助治疗对象处理其敌意和抑郁情绪,从而降低这类消极情绪的强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7a14816571.html,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论文选题参考 1、信息速递——心理学家批评中小学忽视心理教育 2、中小学语文教育“去政治化”的心理学意义 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对中小学情感教育的启示 4、论编订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心理学问题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 6、抚州地区教育局抚州地区教育学会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认真学习《心理学》 7、省教育厅决定对在中小学、幼儿园任教的老高中毕业生进行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8、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幸福观教育 9、积极心理学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初探 10、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访广州市应用心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傅荣 11、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12、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4、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5、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16、改善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积极心理学视角 17、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 18、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式的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7a14816571.html, 19、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心理学研究成果应为基础教育服务——访中小学心理健康自助仪研制者俞国良教授 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哲学美学方法之比较——以心理学为视角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3、积极心理学导向——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趋势 4、心理学家批评中小学忽视心理教育 三、热门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41、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哲学美学方法之比较——以心理学为视角 4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43、积极心理学导向——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趋势 44、心理学家批评中小学忽视心理教育 四、关于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1、俄罗斯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培训 2、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及其影响因素 3、中小学惩罚教育心理学分析 4、教育心理学在中小学武术教育中的运用 5、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及其影响因素 6、教育心理学(中小学适用)(全国教师咨询认定考试培训指定教材)(第3 7、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丛书.教学心理学书系) 8、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doc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党的xx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提出了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的重要目标。xx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xx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任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和谐建设和发展,也就是和谐校园的构建,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又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亦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教育部在 XX 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 年)》,在该纲要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②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创造世界一流和高水平的大学的艰巨任务,就不能忽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神财富,蕴涵了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生存、延续、发展的支柱和根基所在,体现着大学的形象和综合实力。”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它既继承和宣扬了优秀的传统文

化,又高举时代的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XX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 号文件)》中提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指示①。XX 年 12 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重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 年 1 月,xx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② ”为贯彻落实上述文件,本文从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点的对比入手,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阐述了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具体措施,以达到全面提升校园文化主体素质,推动高校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可以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深刻总结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大学教育,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但是这些年来,用钱学森老先生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不

儿童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儿童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中心是围绕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展开,包括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儿童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一、研究课题 一个华德福幼儿的家庭生活 二、研究概述 华德福教育被誉为世界四大教育理念之一。事实上,自 2002 年起,华德福教育开始被国人在杂志期刊上介绍,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华德福教育,其在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教育模式,其也愈来愈受到教育界特别是学前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内很多关于华德福教育的探讨应运而生。 幼儿在园学习效果的维持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家庭环境,家园合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华德福幼儿园,这一点尤其突出。比起主流学校,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对其家长有很多建议,比如不能给孩子看电视、玩电脑,不能穿有卡通形象的衣物等等,这与我国主流思想下的家庭教育现状背道而驰。目前国内关于华德福教育的研究和文章并不多,关注华德福家庭的几乎没有。然而,对于华德福幼儿家庭生活的探讨不论是对于入读华德福的家庭还是非华德福家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 1 / 25

文旨在通过叙事研究描述一个主流社会的家庭在入华德福后产生的一系列碰撞、冲突的过程。家庭生活具体是怎样进行的?是否与华德福理念一致?为什么一致或不一致?即,通过对比华德福理念下家庭生活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来探讨华德福教育理念。在细枝末节的家庭琐事中呈现幼儿及其家长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并对此进行探讨,试图对其他接受主流学校教育的幼儿家长提供一些思考和参考。 本文把家庭生活基本上分为外在有形部分和内在无形部分两类,共十四项。通过连续多日的观察及访谈,从外在有形部分来讲,该幼儿的饮食以有机食品为主;幼儿承担固定的家务;玩耍的范围从客厅到自己的卧室;家居简洁素雅;光线明亮;穿衣以纯色无卡通为主;玩具以塑料的乐高玩具为主;有少量卡通玩具和电动玩具,会用电脑打游戏、画画;书籍有百余本,从绘本到百科全书;客厅有电视机但并不看;一般晚上八点半睡觉,睡前自己洗漱,家长讲故事;短期旅游主要是在家附近的公园及周边,也有跨省跨国游,家长多选择环境优美的地方,并会邀请幼儿同伴同往。 可以看到,该家庭在玩耍空间、颜色、光线、睡觉四个维度非常符合华理念,而前三个维度其实并不是与华德福有关,是家长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得到了华德福理念的支持;在衣服、食物方面有较高的认同度;在书籍、电子产品方面不太明朗或者持有自己的看法;在爱的氛围营造上父母做的较好,但是父亲有时候会不耐烦;在原则、规则上妈妈一般比较坚持、有耐心,爸爸有时候会妥协;在节奏上,该家庭基本上能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节假日外出有时难以保证。总之,该

热点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参考

热点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参考 随着世界教育水平的飞速提升,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来自不同学科的先进理论在教学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其中心理学更是与教育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由此列举以下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浅谈培养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体会 2、关于心理教育行为分析 3、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缓解办法 4、大学生逃课现象心里透视及对策 5、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6、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关于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8、论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 9、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10、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 11、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12、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浅探 13、试论学习理论家的人性观 14、错误在学生学科学习中的地位 15、教师的学生观及其对教学成效的影响 16、试论“举一反三”的心理学基础

17、认知心理学对现代教学论的影响 18、试论概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9、试论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 20、现行组织者―一种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策略 21、论强化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22、学习迁移的规律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24、试论外语学习中本族语的迁移与干扰 25、维果茨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 26、人本主义学习观点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7、谈谈合理的习题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28、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数学教学 29、浅谈教材编写的心理学原则 30、归因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31、课堂中举例的心理学分析 32、广义知识观、目标分类教学及其教育意义 33、多媒体教学的心理学分析 34、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基础 3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36、试论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37、问题情境与启发式教学 38、课堂学习的社会心理分析

英语教育硕士开题报告.doc

英语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高中艺术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1.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艺术类专业逐渐成为社会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此类院校,中学艺术生的扩大,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大量需求艺术人才,以及国家素质教育推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结果。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艺术院校也加入扩招大军。由于高等艺术院校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普遍要求较低,很多考生认为这是一条通关捷径,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纷纷选择艺术专业。所以高中艺术生是高中学生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思想严重,重专业轻学习,但同时他们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热情澎湃, 实践活动能力较强。作为一名高中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师,研究掌握并重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2. 问题的提出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艺术学生的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发现艺术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目前艺术类学生与其他普通院校的考生不同,除了要参加高考外,还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该类考生必须是专业考试合格且高考成绩达到该院校录取分数

线才能被录取,且肩负着文化与专业学习的双重重担。笔者根据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艺术部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受文化课底子弱的影响,文化课学习积极性不强,不善于思考,学习主动性差,虽然他们也知道不止专业要好,同时文化课在高考时也很关键,但由于大多数的艺术生在中学时就是文化课的失败者,类院校在高考中。这些想法使笔者深入思考。 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仅仅如此吗?怎样提高它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将使英语教学事半功倍。英语教学应以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为基础,培养目标仍然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任务,以具有良好扎实的艺术基础知识、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的,培养出在艺术设计、艺术教育及艺术研究方面有所发展的专门人才。此外,学习动机是学习的推动力,影响学习活动的开展、维持和效果。对艺术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真诚情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质量意义深远。 3.文献综述 3.1学习动机的定义 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学习需要的驱动力。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

心理学论文题目汇总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 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 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 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 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 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 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 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 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 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 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 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 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 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是为了论文能更加顺利地完成。以下是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览! 鄂尔多斯地区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 心理资本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组织管理学以发展个体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而提出来的。本研究以鄂尔多斯地区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理资本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心理资本各要素的建设,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对幼儿教师进行心理资本的干预并取得预期效果,从而说明心理资本是可以通过干预而得以改变提升的。 本研究采用《心理资本问卷》(PCQ)作为测评工具,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鄂尔多斯地区的 180 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显示,该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和组成心理资本的四个要素(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在城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聘用和正式分配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结果如下: (1)聘用教师和正式教师之间心理资本存在显着差异,正式教师的心理资本要高于聘用教师。此外,心理资本的四个子维度也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聘用教师的四个维度普遍低于正式职工。 (2)独生子女教师与非独生子女教师在心理资本上有显

着差异,在四个子维度中,在自我效能和希望维度上独生子女教师与非独生子女教师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在乐观、韧性这两个维度上则存在显着性差异。 (3)城镇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和乡村幼儿教师相比没有显着差异,其四个子维度中只有自我效能城镇幼儿教师明显高于乡村教师,其他三个维度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 在这些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 Luthans 的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入手,本文提出了心理资本建设的干预方式,多角度多渠道对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进行开发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并对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进行了对比,通过前后测数据分析,证明心理资本及其组成要素均可以通过干预得到改善提高。此外通过研究期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建设的关注度,既解决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亚健康问题,促进个人发展,也可以聚沙成塔,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帮助。 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心灵的困局,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越为突出。为了生活无暇它顾的时代渐渐远去,内心的精神需求被提上了日程,而一直以来被忽视的精神文明建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但已成模式的生活常规却将忽于建设的内心世界禁锢起来,彷徨、失意、挫折感等消极情绪纷纷爆发,于是如何营造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应对面临的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精选)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7a14816571.html,)/总结报告/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精选) 论文题目初中生厌学思想品德课的成因与对策 专业(方向)教育管理 论文工作计划简述(开题报告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的教育提出要培养“世界的领袖、地球村的村长”,日本提出“做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的人”,香港提出“乐雨靴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作为中国现代人,我们首先必须是一个政治人、文化人、经济人,必须是具有一定思辨能力的人,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可见,思想政治课是我国教育中的统帅学科。新世纪之初,第八次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作为学科统帅的思想政治课一直走在课改前列。近几年来,不断更新教材,修订《课程标准》,特别是开卷考试的推行,使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新课程改革存在很多优点,比如,知识体系依然是以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国情教育为知识主线,教材的内在联系加强了,也更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交往活动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实现学生主体的回归。新课程改革一改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的方式,变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和获得生命情感价值体验的主体,它真正地体现了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发展型的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自身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新课程解读对政治学科作了这样的定位----“初中思想政治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必修课”。从这一定位我们明白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性,为新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成果感到欣喜和自豪。 但是,新课改在思想政治课堂中也存在不少问题:(1)根本原因是我省政治学科高考方案的变化,造成一线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上感到迷茫和彷徨,不少教师依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不敢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大胆改革。师生的思想仍未摆脱中、高考指挥棒的束缚,课堂仍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同时课堂又

2018年最新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2018年最新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主要包含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当前人们压力巨大,各种心理问题频发。这里收集了110个心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广大学子参考。 1、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 2、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广西监狱警察敬业心与心理资本的相关性研究 4、儿童文学对低龄儿童焦虑心理的干预 5、青少年心理弹性、癌症症状困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6、云南鲁甸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7、高校辅导员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8、远程开放教育的教材改革与开发实践--以《成人心理健康教育》为例 9、心理咨询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10、武陵山连片特困区贫困人员的心理特征探析 11、浅析人居环境中人的心理对植物的需求和影响 12、关注职工心理提升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13、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实证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4、大学生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心理疏导 15、大学生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三者机制 16、心理咨询技术在基层派出所治安调解中的应用 17、浅谈敬老院老年人心理护理策略 18、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19、临床检验人员心理健康现状探讨 20、信访工作中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21、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商业空间设计探究 22、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社区家庭工作坊干预 23、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4、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25、兄弟姐妹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 26、大学生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和网络依赖间的中介作用 27、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28、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 29、大学新生心理韧性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30、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 31、沉浸反刍和反思反刍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特质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32、高校心理咨询中非性双重关系的利弊分析与应对举措 33、新市民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34、多元联动:进城务工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的网络化治理研究 35、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构 36、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以山东省某高校为例 37、叙事心理治疗的疗效机制探析 38、职工心理疲劳对油库安全的影响及预防

教育心理学论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情感体验的儿童玩具人性化设计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任课教师彭江教授 年级2013级 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 班次翻译理论与实践 学号2013307 姓名唐俊彦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情感体验的儿童玩具人性化设计 摘要:人性化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把情感体验因素纳入产品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试图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结合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玩具设计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分别从情感体验的三个层次,即物境状态、情境状态、意境状态分析,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运用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儿童玩具的设计进行研究,从而设计出人性化的儿童玩具。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情感体验;儿童情感发展;儿童玩具设计 一、前言 将情感体验纳入儿童玩具设计的参考因素是实现其人性化设计的方法之一,儿童玩具用以满足儿童情感需求,容纳儿童各种好奇与兴致,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认知事物。针对中国的独生子家庭增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儿童由于缺乏与之心理年龄相适应的沟通语言、游戏伙伴,而容易形成孤独感和失落感的现状,设计师可以通过玩具的外形、声音、表情和图像等形式的设计使其与儿童沟通,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促使他们的心理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二、情感与情感体验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心理学家戈尔曼说过:“情感决定着我们潜能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成就。”

人的感官体验会在心中引起反应,如看到红色的火焰或灰暗的天空,随之而感到的就是一种愉快的或阴沉的情绪,这是感官体验基础上的情感的体验。种种情感都会在心中形成体验,都属于情感体验的范畴。情感体验具有三个层级,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 三、玩具设计中儿童情感体验要素分析 儿童的情感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儿童情感的发展(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motion)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分化,是一个由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向高级的、复杂的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新生儿只有两种情绪:偷快和不愉快。六七个月的儿童出现依恋感。到3岁前儿童情感的社会性成分增多,并有了羞耻感、同情感、嫉妒,责任感则刚刚萌发。学龄前儿童的情感已相当丰富,初步具有了成人所有的情感体验,道德感已进一步地发展,理智感突出地表现为好奇和好问。小学儿童己学会控制情感,理智感、荣誉感、友谊和审美感进一步地发展,内容进一步地丰富。情感则通常是互相矛盾,如依恋感和独立感、成人感并存。不同的阶段儿童所能感知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从儿童的认知水平来看,在儿童情感体验层次上主要集中于物境和情境两个层次。 四、儿童情感体验层次 4.1 物质层面(即物境) 在物质层面,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体验,道具(儿童玩具)通过具体的形态、色彩、声音等外在的物质表现刺激人的感官器官。 4.1.1 形态与情感体验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提到:“形式既为空洞的抽象之物,又有自己具体的内容,艺术形式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内容,即它的意义。在逻辑上,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 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而我们开展青少年心理品质研究,就是要有针对性的对广大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其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发现学生心理品质的共性和个性,继而有的放矢的开设心理辅导。基于此,我校政史教研组确定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

心理学硕士开题报告

心理学硕士开题报告 心理学硕士在进行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时,需要写好开题报告,那么应该如何写开题报告的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心理学硕士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由边沁开始的快乐与功利研究 英国伦理学家洛克和边沁是其中坚代表。由于伦理学的学科使命与问题意识,使得伦理学家把快乐与行为的道德准则、价值判断相联系。伦理学的这一道德追问与价值联系,使得哲学中的快乐演绎成为伦理学中的功利。功利是有利于快乐的事情。凡是有利于快乐的事情就是好的,这就是功利主义的行事原则。 经济学关于快乐与效用的量化研究 在经济学中,把快乐概念引入经济学。快乐效用度量问题的研究始于杰文斯创立的边际效用论。杰文斯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痛苦换取最大快乐,人们消费的目的便是追求快乐减免痛苦。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把物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属性界定为效用。杰文斯把劳动定义为心身所受的痛苦即负效用,劳动收益得到的快乐则是正效用。而均衡的劳动时间则由劳动的边际收益(正效用:工资产生的快乐)等于边际成本(即由劳动产生的负效用:痛苦)来决定。在经济学中,快乐概念转化为效用,用以解释人类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选择行为。从而可见,

经济学中效用概念的本质涵义仍然是快乐,快乐即效用。 心理学视角中的快乐指数:主观幸福感测量 从心理学角度看,快乐是个体依据自身标准对生活质量所作的主观性评价与情感性反应,即主观幸福感。由于其注重个体行为心理研究的学科特征,使快乐研究进一步转向主观分析,并突出对快乐的个体心理感受情感与认知的研究。与之相应,心理学家们更愿意以幸福来表征快乐。一些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指人们的良好的生活与行为状态,是人合理地节制感性欲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格、理性不断完善的活动。 社会学视角中的快乐指数: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测量 社会学领域关于快乐与幸福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社会群体体验,其目的是找到一种能够用以评价特定社会主观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的指标体系。社会学视角中的快乐测量主要表现为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构建过程。 社会学家意识到,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人得到幸福生活,人人感受快乐。因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人人快乐的状态,可以说是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社会学家对快乐的研究是以人群对社会状况的认可即满意程度为注意点的。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生活质量的研究。1985年林南等首次在天津展开调查他们认为生活质量是对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模板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模板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硕士开题报告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随着“信息革命”浪潮的兴起和发展,文化科学技术以前所未 有的广度和速度传播。人们是通过什么手段来传播科学知识和最新信息的呢?首先是写作,尤其是英语写作。专家、学者、教授、新闻记者,一般都是事先写成讲稿、新闻稿,然后才借助传媒进行传播。可见,现代视听工具的普遍使用,不仅没有降低写作的地位,而是对写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写作己成为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英语学习成功的标准不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单词、词组和句型,知道多少条语法规则,而在于他们能否用所学的语言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能认知,而且能内他们所学到的语言,对所学语言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同化、分析、综合、判断、重建和再创造。(刘上扶,199&20)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稿)》(以下简称《标准》)对写作技能的教学过程提出了以下建议: (1)教学目的: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 养规范的写作习惯。

(2)基本技能:整理思路;组织素材;规划文章结构;列出提纲;起草文章;组织语言;遣词造句;修改文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大 小写。 (3)写作技能的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写前活动,写时活动,写后活动。 (4)材料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当;贴近学生生活;话题具体,目的明确;有趣味性和真实性。 (5)教师角色:指导、启发、示范、商讨、鼓励、讲评。 建议中的教学思路与“过程体裁法”(ProcessGenreApproach)所倡导的改变单纯的写技巧的训练过程,将写作的各个要素调动在一起(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段)的做法基本一致。“过程体裁法”强调整个写作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语言方面的知识,各种学习策略的运用,积极情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涉及交际能力要求的文化沟通。过程体裁法中强调交际的目的决定体裁的存在,强调体裁的常规性和制约性,体裁是语言使用者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社会交际工具。因此,“过程体裁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在写作教学中。但这一教学法是否能被有效地运用呢?有效教学(efficientteaching)中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吕文谦,20XX) 教学有没有效果,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材中的内容或者是在教的过程中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那么,有效的写作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后学生想写,能写,写作能力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