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下列属于应用生态学的是()。

A.森林生态学

B.植物生态学

C.湿地生态学

D.园林生态学

正确答案:D

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是指将理论生态学研究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因此,应用生态学是研究协调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和协调此种复杂关系以达到和谐发展目的的科学。

在实际研究中,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是相互交叉的,很难截然分开,因为前者需要有研究对象的实例,而后者也要有适合研究对象的独特理论和模型。事实上,在理论生态学发展的同时,作为连接生态学与各类生物生产领域和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领域桥梁和纽带的应用生态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生态学的命题给理论生态学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而生态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积累,如对

生态现象、过程和规律的揭示,无疑又为应用生态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典生态学研究主要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组织水平生命现象的生态格局与生态过程,并且以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单元,一般将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元结构。人是这个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属于杂食性消费者。这种划分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或只有原始人的生态系统可能是非常正确的,但在今天,生物圈内几乎任何角落都有现代人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远非一个普通的杂食性消费者所能作为,人是现代生态系统的调控者。根据人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生态位,胡涛提出了生态系统生物构成的四元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调控者。通过“人的生态位”、“生态系统生物构成的四元结构”的研究,胡涛认为恰恰是人在其中充当着这种纽带。作为杂食性消费者的人,在自然子系统中,参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而作为调控者的人,则参与在经济活动与社会运行之中,按照人类自身的经济需求与社会意愿来调控自然子系统的其它组分。这样,一个整体的人被分为两部分,人的自然属性属于自然子系统,人的社会属性属于经济与社会子系统,二者之间的联系正是通过人这个纽带得以实现。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课后测试习题附答案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2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3)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象转移到人类活动,交叉科学如化学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 1、名词解释 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结合动植物生产、医学、太空旅行、资源和环境管理等实践需要,来研究应用过程中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现代由于人类对开发生物资源、管理生物环境、发展医学等得更广泛和深入的实际需要,生态学的应用价值显得越来越高,着重从应用需要来研究生态学的领域也不断被开拓。例如,为了持续高产的农田生态学、林学、野生动物管理学、动物驯化鱼饲料、自然资源保护、病虫害防治、污染生态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放射生态学、太空旅行生态学等等,都属于或可以看作是应用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应用生态学的主要领域有农业生态管理、生物多样性保育、样地经营管理、入侵物种控制、保护区管理、放牧区管理、国家公园与自然游憩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以及环境与生态复育技术等。应用生态学在当前和今后应给予优先重视的研究领域,包括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设计、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学评价、生物入侵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生态预报、生态过程及其调控等。在今后若干年内,围绕这些领域,可能会出现广泛而活跃的研究热潮以及一些新的特点。 主要期刊 主要的应用生态学期刊包括《Journal of Applied Ecolpgy》、《Ecological Applications》以及《Journal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任何学科的产生、发展主要受到社会的需求、学科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影响。应用生态学的产生也不例外。生态学从诞生至今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生态学一词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普遍认为是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Ernst H.Haeckel(1834~1919)首先创造了这一术语。其实,早在1858年美国哲学家、生态思想家Henry D.Thoreau(1817~1862)在书信中使用此词,但未对其下具体定义。1869年,Ernst H.Haeckel首先对生态学作了如下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从生态学产生的历史看,它一开始就是与许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但作为生态学的一大重要门类,应用生态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全球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同时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可以说是工业发展、公害泛滥的年代。生态学在40年代后也逐渐成为同生物学、化学或物理学等一样的“硬”科学,而得到普遍认可。1935年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生态学发展史上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在生态系统概念之前,生态学受达尔文生存竞争学说的影响,主要研究自然历史或博物学,大部分研究工作是描述性的,在动物生态学主要研究诸如动物的繁殖、食性、迁移、生活史等;在植物生态学主要以野外调查为主,进行植物群落描述,环境对植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的影响、生物产量等研究。生态系统概念提出之后,当时人们对它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重视,生态学家还是按照他们个人的兴趣开展研究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结合动植物生产、医药、空间旅行、资源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应用过程中的生态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对开发生物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发展医学等更广泛、更深入的实践需求,生态学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从应用需求出发研究生态学的领域不断拓宽。 农田生态学、林业学、野生动物管理学、动物驯养与鱼饲料学、自然资源保护学、病虫害防治学、污染生态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辐射生态学、空间旅行生态学等学科都属于或可视为应用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应用生态学的出现也不例外。生态学自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生态学一词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一般认为它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h ·海克尔(1834ー1919ー1919)于1866年创造的。事实上,美国哲学家、生态思想家亨利·d ·梭罗(1817ー1862ー1862)早在1858年就在信中使用了这个词,但没有详细解释。 1869年,恩斯特·h ·海克尔首次将生态学定义为: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动物与有机和无机环境之间整体关系的科学。从生态学的历史来看,它从一开始就与许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应用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50、60年代,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可以说是一个工业发展和普遍公害的时代。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生态学逐渐成为与生物学、化学或物理学一样的“硬”科学,并得到普遍认可。1935年,坦斯利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这是生态发展史上的一次理论突破。在生态系统概念出现之前,生态学受到达尔文生存竞争理论的影响,主要研究自然史或自然史。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是描述性的。 在动物生态学中,主要研究动物的繁殖、食性、迁徙、生活史等方面,在植物生态学中,野外调查是主要的方法,包括植物群落的描述、环境对植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的影响、生物产量等。生态系统的概念提出后,当时人们对生态系统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生态学家仍然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研究工作。1942年,林德曼发表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定量分析的论文,标志着生态系统能量流研究的开始。 1953年,欧达姆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该书的出版使得生态学研究更加重视生态系统的研究,对当时的生态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那时起,许多学者就把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发展迅速,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学家发展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开始解决实际问题。生态学已经从单一的学科、小规模的研究转变为综合性的研究,如研究人类环境破坏的机理、危害的程度和后果、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对策和技术方法等。

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3)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象转移到人类活动,交叉科学如化学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 1、名词解释 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 limiting factor)——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 2、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地球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 答:(1)综合作用: 如气候的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渔业高密度养殖增氧;(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地形因子一般为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如鱼类的回游;(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4、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那些主要规律? 答:(1)对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生物的耐受范围是很不相同的,每个种的的生态幅主要决定于种的遗传特性。(2)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而对另一因子的适应范围很窄,生态幅常常为后一生态因子所限制。(3)同一生物不同阶段耐受性不同,生物繁殖阶段常常是一个临界期。(4)内稳态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但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5)驯化可导致物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新的最适点。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名词解释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光周期(photoperiod)——一天之内,相对于黑夜而言,白天的时间长短。 Bergman 规律((Bergmann’s rule)——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 冷害(chilling injury)——指喜温生物在零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

生态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罗羽净) 一、什么是生态学(Ecology) 二、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四、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五、生态研究的方法论 六、如何学习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重点) 1.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圈(lithosphere)的上层、全部水圈(hydrosphere)和大气圈(atmosphere)的下层。 2.生态学(Ecology):在一定意义上说,生态学实际上是一门特殊的关系学,即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Haeckel:研究生物体及其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较宽泛,生物体及周围环境的范围不明确。 克什卡洛夫:研究生物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 评价:该定义侧重生物方面,没有讲出生态本身的特点。 Krebs: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相互作用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较为准确,但不好理解。 Odum: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侧重生态系统方面,较宏观抽象。 马世骏: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立足于环境与生命两系统间的关系,很好的把握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方向。 2.列出我国5位著名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答:孙儒泳:他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 马世骏:提出和建立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等重大理论,为中国生态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在70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论点。 徐晓白:从事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研究,开辟了环境化学新的学科领域,她还建议对生物危害的阈值,提出了生态调控对策,为阻断及防治相应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它对国家环保决策部门、环境监理部门等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冯宗炜:我国酸雨研究奠基人之一,定量提出了我国南方10省市酸雨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危害损失和重酸雨区受害森林恢复配套技术。 蒋有绪: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森林调查技术的发展和规范化,首次为我国复杂地理条件下建立了统一的森林群落分类系统,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其网络化、规范化的奠基人。

生态学专业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应用生态学:(18分) 是将理论生态学研究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2、限制因子: 在众多的生态(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 3、生态幅: 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4、适应: 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这种形态适应需要很长时间。 5、扩散: 指生物个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一个生境中。 6、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7、他感作用: 由生物体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对别种或本种其他个体发生影响的现象。 8、生态平衡: 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 9、生态旅游规划: 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开发项目和产品、旅游活动和路线纳入生态旅游这一总体理念中,并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目的在于推动生态旅游地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所进行的规划设计。 10、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城市气候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无论是在中高纬度或低纬度地区,这一现象均普遍存在。 11、环境: 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12、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二、填空:(10分) 1、应用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三大类:-产业生态学--、--管理生态学----、---效益生态学--。 2、应用生态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应用生态学萌芽阶段--、--应用生态学形成阶段--、--应用生态学大发展阶段---。 3、土壤化学性质与植物的关系:--PH值 <3 或 >9对根系严重伤害、--矿质营养元素与植物--

生态学原理与应用(终极版)

一、简述生物的耐受性及其调整方式 二、试述辐射适应和趋同适应的生态意义 三、是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 四、举例说明种群衰落及其原因 五、人类如何才能做到对生物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六、人类应如何成为“精明的捕食者”? 七、简述中度干扰理论与生物资源管理的关系 八、简述岛屿理论及其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的应用 九、简述有机物质分解的意义及影响有机物质分解的因素 十、简述生态效率及其研究意义 1.简述生物的耐受性及调整方式 1、一种生物能够生存与繁殖,要依赖综合环境中全部因子的存在,其中一种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超过了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就会衰退或不能生存。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在耐受上限和耐受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 2、生物耐受性的调整方式包括三种:驯化、休眠、昼夜节律和周期性补偿变化。(1)驯化通常指在自然条件下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这种变化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某种生物由其原产地进入另一地区,多数情况下,新地区的各种环境因

子与其原产地存在差异,外来生物需经较长时间的适应,这就称为驯化。驯化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引进个体能够完成生长发育。二是引进亲本在引种区可以实现有效繁殖,产生可育后代。驯化包括两类:实验驯化和气候驯化。二者的区别在于驯化时间的长短不同。后者指在自然条件下的长期过程。 (2)休眠是生物抵御暂时不利环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如果环境条件超出生物的适宜范围, 生物能维持生命,但却常常以休眠状态适应这种环境。生物一旦进入休眠期,对环境的耐受范围会大幅增加。休眠的意义是使动物最大限度的减少能量消耗。 (3)昼夜节律和周期性补偿变化:生物在不同季节和一天内的不同时刻可以表现不同的生理适宜状态和补偿能力,这种补偿性变化往往是you节律的。因此,生物在一个时期可以比其他时期具有更强的驯化能力,或者具有更大的补偿调节能力。补偿能力的周期变化实际上反映了环境的周期性变化。 2.试述辐射适应和趋同适应的生态学意义 同一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出现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这些变异特性往往具有适应意义,这种适应称为辐射适应。所形成的生物适应类型称为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的反应而产生的产物,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或区域的遗传类群。辐射适应是生物对复杂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促进生物的进化。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类群,长期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表现出相似的外部特征, 在生态系统中起相同的作用,占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态位。而趋同适应的结果使生物类群产生了相似的生活型。可以称为生态等值种。发生趋同适应的物种可以提高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使其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 3.陆生动物是如何调整水分代谢,适应陆地环境的? 陆生动物失水的主要途径是排尿、排粪、皮肤和呼吸道表面的蒸发等;得水可能通过饮水、食物、体表吸水及代谢水等途径。 1.通过饮水和进食从外界获得水分,这是陆生动物得水的最主要的方法。两栖类和某些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能通过皮肤吸水;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中的动物,常利用代谢水弥补体内水分。如100g糖氧化产生55g水,100g脂肪氧化可产生110g水。 2.陆生动物减少失水的适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减少水分蒸发,节肢动物体表有厚角质层和蜡膜,爬行动物表有鳞片或甲片能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昆虫能通过气门瓣的关闭,最大限度的降低呼吸失水。大多数陆生动物可对呼吸水分进行回收。 3.减少排泄失水,许多昆虫,马尔比基管有渗透作用而吸收水分,消化道后肠部分也能吸水。 4.减少蛋白质的代谢产物的排泄失水,两栖类和兽类排泄尿素,而昆虫、爬行类、鸟类则排尿酸。1g氨需耗水300~500ml,排泄1g尿素或尿酸,需水量分别为

第十五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五章生态环境保护Chapter 15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第一节生态保护的对象和类型 Targets and Type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第二节生态保护的目标、原理和对策Objective, Principles and Countermeasure ★第三节自然保护 Natural Conservation ★第四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Agricultural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第五节其他保护Other Protections ★第六节我国生态环境建设Construction of Eco-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本章重点 ?1. 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 2. 生态保护的主要类型. 3. 生态保护目标50年. 4. 自然保护按对象分类. 5. 农业生态管理. 6. 土壤保护措施. 7. 湿地概念. 8. 草场保护措施. 9. 八个类型的生态保护区域. ?生态环境的恶化有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巨大的人口数量的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是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各国都采用各种手段,包括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等,对人类生活环境进行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十分广阔,涉及到自然环境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 第一节生态保护的对象和类型 Targets and Type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一、对象Targets ?二、主要类型Major Types ?三、时空尺度Spatio-temporal Scale \ Time and Space Scale 一、对象Targets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人正在设法对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水资化源和生物资源等进行精心的管理和保护。这些资源有的是野生资源,如未被开发的大草原湿地等;有的是正在被开发利用的资源,如正在被砍伐的林地,正在被开垦的草原和湿地;有的是早已被利用的资源,如已经耕种数千年的土地等。 ?环境资源保护概念不只是保护现有的野生资源与环境,而且还要保护正在利用的已经受到干扰和破坏的自如资源与环境。例如,森林是保护对象,当森林被砍伐后,其残留的裸露土壤也是保护的对象,否则,就会出现水土流失,营养丢失,河流淤积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在人口比较密集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耕地肥力城市生态环境及其水源地的水质均在保护之列。 二,主要类型Major Types ?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对生态保护进行分类。按照保护的方式目的大致可以分为维护保护恢复和重建4种类型。 ?维护(preservation)一词通常意味着保持自然陆地与水体的现有模式不变。保护(conservation)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 张金屯编著 科学出版社 索书号:58.18/24 馆藏号:022672 内容介绍: 本书较系统、完整地概括了应用生态学的全貌,并反映了应用生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全书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主县,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以全球变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为重点。通过对地球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揭示生态系统合理、安全运行的机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模式。 本书可作为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以及资源、环境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以及资源、环境等相关部门的科技工作者与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应用生态学的概念和范围 第二节应用生态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应用生态学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五节生态系统一般规律及生态平衡 第六节生态系统研究的调查取样 第三章农业生态学 第一节农业生态学概述 第二节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机构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五节生态农业 第四章森林生态学 第一节导论 第二节森林生态系统 第三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研究 第四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应用 第五节生态园林 第五章草地生态学 第一节草地生态学概论 第二节草地资源 第三节草地的功能 第四节草地的生态系统 第五节草地畜牧业 第六节草地生态学模型

第七节草地退化与荒漠化 第八节草地灾害及保护 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 第一节工业生态学 第二节清洁生产 第七章旅游生态学 第一节旅游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科学性质 第三节旅游与环境 第四节旅游环境承载力 第五节旅游地的规划设计 第六节旅游地的管理 第七节旅游环境的保护 第八章环境生态学 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环境污染防治的生态对策 第四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节环境建设的生态设计 第六节环境生态工程 第九章城市生态学 第一节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特点 第三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四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控 第五节城市建设的生态设计 第六节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第十章资源生态学 第一节资源生态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过程 第二节资源的涵义 第三节资源的分类 第四节资源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性质 第五节资源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第六节资源、环境与经济作用的机制 第七节资源生态问题的解决途径:资源生态学的综合研究第八节资源生态系统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章自然保护生态学 第一节自然保护生态学概论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 第三节自然保护区 第四节生物圈保护区 第十二章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学 第一节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恢复生态与生态工程的原理及方法

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下列属于应用生态学的是()。 A.森林生态学 B.植物生态学 C.湿地生态学 D.园林生态学 正确答案:D 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是指将理论生态学研究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因此,应用生态学是研究协调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和协调此种复杂关系以达到和谐发展目的的科学。 在实际研究中,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是相互交叉的,很难截然分开,因为前者需要有研究对象的实例,而后者也要有适合研究对象的独特理论和模型。事实上,在理论生态学发展的同时,作为连接生态学与各类生物生产领域和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领域桥梁和纽带的应用生态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生态学的命题给理论生态学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而生态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积累,如对

生态现象、过程和规律的揭示,无疑又为应用生态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典生态学研究主要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组织水平生命现象的生态格局与生态过程,并且以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单元,一般将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元结构。人是这个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属于杂食性消费者。这种划分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或只有原始人的生态系统可能是非常正确的,但在今天,生物圈内几乎任何角落都有现代人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远非一个普通的杂食性消费者所能作为,人是现代生态系统的调控者。根据人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生态位,胡涛提出了生态系统生物构成的四元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调控者。通过“人的生态位”、“生态系统生物构成的四元结构”的研究,胡涛认为恰恰是人在其中充当着这种纽带。作为杂食性消费者的人,在自然子系统中,参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而作为调控者的人,则参与在经济活动与社会运行之中,按照人类自身的经济需求与社会意愿来调控自然子系统的其它组分。这样,一个整体的人被分为两部分,人的自然属性属于自然子系统,人的社会属性属于经济与社会子系统,二者之间的联系正是通过人这个纽带得以实现。

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绪论 答: 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 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答: 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 (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 (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 (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 (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3)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象转移到人类活动,交叉科学如化学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1) 1、名词解释 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完整版)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理论

1、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生态学理论? 恢复生态学应用了许多学科的理论,但最主要的还是生态学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有; 限制性因子原理(寻找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子)、热力学定律(确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种群密度制约及分布格局原理(确定物种的空间配置)、生态适应性理论(尽量采用乡 土种进行生态恢复)、生态位原理(合理安排生态系统中物种及其位置)、演替理论(缩短恢 复时间,极端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时.演替理论不适用,但具指导作用)、植物入侵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引进物种时强调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可能导致恢复的生态系统稳定)、缀块—廊道—基底理论(从景观层次考虑生境破碎化和整体土地利用方式)等等(John— s恤e,1986;Fo抓sn,1995;Mid4le咖,19993余作岳和彭少肋,1996)。 2、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有哪些? 如前所述,恢复牛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就H6V的理解,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①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物空间组成结构、不同地理单冗与要素的空间组成结构及营养结构等)、功能(包括生物功能;地理单元与要素的组成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作用;能流、物流与信息流的循环过程与平衡机制等)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性、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研究;③先锋与顶级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研究;U不向于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⑤生态系统退化的景观诊断从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⑧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替及预测研究;⑦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研究;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勺重构及其调控技术研究;③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④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⑤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⑥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马世骏,1990;章家思和徐班,1999)c 目前,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sclN01gn ve刚s dMign lh印ry)是惟一从恢复生态学中产牛的理论(van Jervalk,1999)。自我设计理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而人为设计理论认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这一理论把物种的生活史作为植被恢复的重要因子,并认为通过调整物种生活史的方法就可加快植被的恢复。 3、自我设计理论和人为设计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种理论不同点在于:自我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生态系统层次考虑、未考虑到缺乏种于库的情况,其恢复的尺能是环境决定的群落;而人为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个体或种群层次上考虑,恢复的可能是多种结果(MNdleton,1999;Van der Valk.1999)o 第三章 1、什么是退化生态系统?表现在哪里? 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于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与自然系统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问相互关系改变(Ch叩删,1992;Daily,1995;陈灵芝和陈伟烈,1995)。当然,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其退化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例如,湖泊由于宫营养化会退化,外来种入侵、在人为干扰下本地非优势种取代历史上的优势种等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等,往往这种情况下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但生物生 产力不一定下降.有的反而会卜升(Berser.1993)。 2恢复生态系统的目标 Hobbs和N盯ton(1996)认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目标包括:建立合理的内容组成(种类丰富度及多度)、结构(植被和土壤的垂直结构)、格局(生态系统成分的水平安排)、异质性(各组分

第4章 文化生态学

第4章文化生态学 第1节文化中的环境印记 一、文化生态学的概念 1、概念的提出 19世纪7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了“文化生态”的概念;1955年,美国学者斯图尔德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 2、理论的借鉴 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探讨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早先的生态学不将人类作为研究的主体,随着“人类生态系统”的提法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生态学理论被引入人类社会中,最后形成了文化生态学理论。 3、概念 归结起来说,文化生态学是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指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诸多自然要素的综合体,是人类文化生存和发展的背景条件。 4、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是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文化生态学主张将文化放到一定区域的整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去探究它的生长规律,特别是探讨人类为适应环境而创造的具有特殊形貌的文化模式。 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二是人类文化对环境的反作用。 5、以哈尼族梯田文化为例的分析 云南元江位于哀牢山南部的末端,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海拔高下悬殊2000多米,从山脚到山顶,形成了云南亚热带山区典型的气候垂直性分布特征。这是孕育梯田文化的自然环境。 哈尼族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高山地带气候寒冷阴湿,保存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既是天然的绿色水库,也是梯田农业的水源; 中半山腰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既无高山的阴湿和多野兽,又无低谷的炎热潮湿和多毒蛇、昆虫以及瘴疠流行,是哈尼族村落的主要分布地。既方便上山打猎,又易于下山种田。

应用生态学

实验增温对树种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进程和功能的作用日趋明显。由于未来全球日益变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和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和树种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大量的北方温带森林和树种的增温实验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从植物生理生态到生态系统尺度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增温的直接作用:(1)叶子发芽时间提前和衰老时间延迟,导致生长季节时间延长;(2)食草昆虫的多度增加和食草昆虫的行为增强;(3)土壤氮(N)矿化速率和叶子凋落物分解速率加速。概括所有的物种,我们发现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有很高的物种专一性。甚至,我们发现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强烈的依赖于森林的叶子或植物的位置和年份。增温的间接作用:(1)增加土壤的氮有效性含量使树的碳(C)储存量增加;(2)植物生理生态功能的转变导致昆虫行为的改变。由于只有很少对森林生态系统水平和考虑温度的间接作用的研究。因此,需要更密集, 长期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发现的新兴趋势。增温实验是模拟全球变暖的有用工具,并且让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的认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全球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全球增温;动植物关系;物候;陆地生态系统 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连同甲烷、氮氧化物等其它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预测:到本世纪末,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上升1.4~5.8℃[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对生态系统有广泛的影响[2]。森林覆盖了世界陆地面积的30%,产生陆地生态系统50%的净生产力[3]。因此,森林能通过双向的转换大气中的能量,水和二氧化碳来影响气候[4]。甚至,森林提供了大量的生态服务,例如,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水循环和防止土壤流失。温度影响森林的所有生物过程,包括植物生长[5],物候[6]和N循环[7]。我们需要了解树种和森林生态系统如何对野外增温实验的响应。在增温实验中,不同的方法被应用到生态系统的不同部分,例如:加热电缆能够加热树枝或土壤,红外加热灯或开顶箱加热植物和土壤。 增温实验通过长期监测生态系统的种群,帮助我们模拟全球变暖。并且能够控制温度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直接检测温度的增加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增温实验的结果还能运用到模型中,评估生态系统对气候改变的脆弱性[8]。 鉴于实验增温在了解树种和森林对未来气候改变的响应,我们从很多的实验研究中收集信息和分析趋势。增温实验的结果已经分析了不同的方面。例如,Shaver[9]提供了运作增温实验的概念框架图,然而,Hyv?nen分析了增加温度与其他环境因子对森林C吸收的影响。有另外三篇文章用元分析方法来分析温度的作用对重要过程的改变,例如植物生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N矿化[10]。尽管这些文章的发现和观点对特定植物的响应很有用,我们仍需要从植物尺度放大到森林功能部分,例如C和N循环。 我们的研究曾关注C循环的生态过程和东亚森林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CO2)的预算,树木生长和土壤养分循环在东亚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作用。虽然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树的生长,叶片物候,光合作用和土壤C,N循环,但是我们需要把增温实验应用到生态系统功能上。我们研究的意义:总结发生在温带和北方的森林的增温实验的研究发现。我们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交互,例如,植物物候,光合生产力和它们之间对食草昆虫和N循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实验增温研究对未来树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方向。 1植物物候的改变对实验增温的改变 植物物候的改变是对气候改变最敏感的和可观测的生物响应之一[11],它可看作为被中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