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平均速度的测量 学案

1.4平均速度的测量 学案

1.4平均速度的测量 学案
1.4平均速度的测量 学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学案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正确使用秒表测时间

(1)认识秒表的功能键

各种秒表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基本功能.如图3.4-1所示.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

图3.4-1

(2)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

秒表分为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两类.电子秒表使用的是纽扣式电池,机械秒表在用之前要先给它上发条.上发条的方法是:旋动秒表中间按钮的顶端,听到“嗒、嗒……”的声音.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应让机械秒表继续走动,以使发条放松.

(3)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4)秒表读数的方法

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秒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

2.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 用秒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利用了v =t

s 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例1】 小明和同学有利用棉线、刻度尺、秒表、火柴、一盘新蚊香、蚊香架等器材

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

;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 (即t 1),如图3.4-2;

(3)

; (4)用公式v =t s 求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其表达式为v = 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

(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t 2= ;

(6)根据测量能否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n=

.

图3.4-2

请帮助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一个数据表格,并填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思路与技巧 利用v =

t

s ,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的长度,以及点燃一段时间后剩余长度,即可算出平均速度.然后又可根据t =v s 算出剩余蚊香燃烧的时间. 答案 (1)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长度为l

(3)再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剩余蚊香长度为l 1

(4)v =1

1t l l - (5)能 t 2=

11l l l -t 1 (6)能 n =

l v 8或n=218t t +

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

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 = cm; t BC = s;

vAC= m /s.

图3.4-3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或“小”)

思路与技巧 (1)速度的计算公式v =t

s ; (2)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

(3)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涉及三个不同的物理量,且研究的对象也不同,应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意义;

(4)当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使速度值增大.

答案 (1)v =t

s (2)小 (3)4 1 0.03 (4)大

探究体验

提出问题 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学校操场的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

制定计划 粉笔、秒表、卷尺l 把、皮球1个

收集证据

①先在斜坡的高处,用粉笔画一条起始线A.在斜坡的底部,用粉笔画一条终点线B.在A 和B 两点的中间,用粉笔画一条中间线M.如图3.4-4;

图3.4-4

②在A 处释放皮球,让它滚向B 处.用秒表记下球从A 处滚到M 处所用的时间和球从M 处滚到B 处所用的时间;

③用卷尺量出A 、B 间的距离,然后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算出每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探究点拨皮球沿斜坡滚下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斜坡越陡皮球滚下的速度越大.

聊天室

话题:体育比赛中的电子计时器

胖胖:老师,国际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跑步时为了减少误差是怎样计时的?

老师:现今的体育比赛已广泛使用电子计时器.当发令员的枪声响起,计时器便会因电触的缘故自动开启.而在终点线上有一光束,当有运动员到达终点冲线时,光束被阻,计时器便会停止计时.如图3.4-5所示.

图3.4-5

快乐套餐

1.大李想要测定纸片下落的速度,具体测量时可采用的方法有

A.先选定一段时间,测定纸片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B.先选定某一段距离,测定纸片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C.预先不选定时间或距离,直接测定纸片下落时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大李采用哪种方法较好?原因是

.

2.图

3.4-6是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的实物照片,图中机械停表短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长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另外,照片中电子停表所显示的数字为“0:00.02.01”,左起第一个数字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第2、3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第4、5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照片中电子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图3.4-6

3.某校探究学习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面上爬得快,还是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用同一蚯蚓在相同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分别让它们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爬行的为了准确测出爬行的路程,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起点和终点时,他们应该选择蚯蚓的(填“头部”或“尾部”)作为观察对象,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路径是弯曲的,为了测出它爬行的路程,除了使用棉线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4.(重庆市中考题)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3.4-7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 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3.4-7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

v AB= ;v BC= ;v AC= .

图3.4-7

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高跑100 m的平均速度是;

(2)小高在第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6.小刚是班上有名的短跑运动员.有一天,大家为小刚跑步的速度是否比小玲骑自行车速度更快的事争论起来,大家吵着要在操场上进行比赛.正在这时,小玲说,如果比赛时间足够长,我的速度肯定比小刚快;如果比赛的距离太短,我的速度可能比他的慢.

(1)小玲所指的速度是什么速度?

(2)请你设计一个比赛方案,来证明小玲判断的对错;

(3)如果小刚与小玲因故不能同时到达比赛场地进行比赛,这场速度的比较还能进行吗?

(4)以下两表是体育老师为小刚、小玲测试的成绩表,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表2:小玲骑自行车的成绩表

②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路程内,小刚的平均速度比小玲的平均速度大?

③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秒以后,小玲的平均速度比小刚的平均速度大?

④我们把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数据之间的路程称为一个阶段.

问:从起点开始,在哪一个路段小玲的速度第一次超过小刚在这个路段的速度?

7.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某工人师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长96cm 的引火线引燃炸药.如果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用三种方法计算)?

8.国庆节期间,小芳和同学们乘火车从襄樊回重庆,当火车行至襄渝铁路大巴山冷水隧

道前一段平直轨道时,小芳对其他同学说:“我们能否用手边的器材估测出火车的速度?”许多同学参加了测量,他们各自的做法如下:

(1)小芳听到列车上广播“前方3km便是大巴山冷水隧道”.恰好此时火车鸣笛,小芳测得经t秒后听到从大巴山反射来的回声后说:“我已能算出火车的速度.”

(2)坐在窗旁的小军不动声色,看着窗外每隔100m的电线杆,并数着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数出每通过两根电线杆时自己脉搏跳动了N次,小军突然宣布:“我已测出火车的速度.”设小军自己平时每分钟脉搏跳动n次;

(3)小强跑到列车驾驶室,回来后笑着说:“我已知道了火车的速度.”

(4)小慧看着自己的手表,问了一下乘务员每根铁轨长L,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小慧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测火车的速度.

请你判断一下,小芳、小军能否测出火车速度?如果能,他们的测量结果是什么?小强、小慧的方法能否测出火车速度(此问只回答,不需算出)?

9.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如图3.4-8.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图3.4-8

10.张亮用如图3.4-9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1)张亮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 s1;

(2)张亮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

(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张亮发现v1=v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

你认为张亮的实验过程妥当吗?为什么?

图3.4-9

11.图3.4-10是两张用照相机拍摄到的水龙头滴水时的照片.甲、乙两张照片中水龙头滴水的快慢各不相同.若甲照片中的水龙头以每秒10滴水的快慢滴水,即相邻两滴水之间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Δt=1/10s.设水滴下落的高度用h表示,单位是m,水滴下落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是s,则根据甲图可知h与t两者间的定量关系式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乙照片中的水龙头每分钟滴滴水.

图3.4-10

12.星扬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张贴一份“竞赛通知”的海报,如图3.4-11.

小聪和班上的同学为了在竞赛中取胜,决定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1)通过分析猜想,小聪和同学们认为影响降落伞飞行时间的长短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还可能与有关;

(2)猜想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猜想中,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很多.为此设计实验时,要用到物理中常用到的研究方法叫法;

(3)小聪和同学们经过设计制作出降落伞,实验中发现降落伞从3m高处落下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6s,则降落伞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多大?

(4)小聪和同学们如果想在竞赛中取胜,你对他们有何建议?

图3.4-11

参考答案

[快乐套餐] 1.B ;纸片下落在空中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

2.min ;s ;10s ;h ;min ;s

2.01s

3.速度;尾部;刻度尺

4.0.03m/s ;0.02m/s ;0.024m/s

5.(1) 7.8m/s (2)559.5m/s (3)第一、第二、第四个20m 建议:加强起跑和增强耐力的训练.

6.(1)平均速度 (2)提示:人起跑速度快,如果比赛路程只有几米,自行车还没来得及加速,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就更小,人骑自行车比跑步更轻松,比赛路程长时,跑步的人平均速度小 (3)提示:分别记录两人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求出平均速度 (4)①

3.3m/s ;

4.9m/s ;②160 m ;③42 s ;④200~240 m

7.方法一:t 1=s 1/v 1=96cm ÷0.8cm/s=120s,t 2=s 2/v 2=500m÷5m/s=100s,因为t 1>t 2,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二:t 1=s 1/v 1=96cm ÷0.8cm/s =120s ,m=v 2t 1=5m/s ×120s =600m ,因为s >s 2,所以点火人能够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三:t 1=s 1/v 1=96cm ÷0.8cm/s=120s,v=s 2/t 1=500cm/120s =4.17m/s,因为v <v 2,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四:t 2=s 2/v 2=500m ÷5m /s =100s ,s ′=v 1t 2=0.8cm/s×100s=80cm,因为s ′<s 1,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五:t 2=s 2/v 2=500÷5m/s =100s, v ′=s ′1/t 2=96cm÷100s=0.96cm/s,因为v ′>v 1,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地带

8.小芳、小军能测出火车的速度.小芳测量方法:v 声·t+v 火车·t=2s ,v 火车=t t v s 声-2=ts t s m m ?-?/34030002=t

t 3406000-m/s ;小军的测量方法: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n s 60,则v 火车·(N ×n

s 60)=s ,得v 火车=n

s N s 60?=s N m n ??60100m/s ;小强和小慧也能测出火车的速度.小强是通过看驾驶室里的速度显示表的示数知道火车速度的,小慧的测量方法是v 火车·t=(N-1)L ,v 火车=t

L N )1(- 9.略

10.不妥当.因为在实验中探究的是小车下滑全过程的速度变化,小车过中点时有一定速度,不能设定为零,故不妥当

11.h =5t 2;226

12.(1)面积或质量或体积 (2)控制变量法 (3)v =

t s =s

m 63=0.5m/s (4)尽量把降落伞面积做大些,质量尽量小

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学策略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

水准测量教案

******************学院 教案章节首页

第三章水准测量 高程测量(Height Measurement )的概念 根据已知点高程,测定该点与未知点的高差,然后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方法。 即:H 未=H 已+h 高程测量的方法分类 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为: 水准测量(leveling) :精度最高。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利用经纬仪测量倾角再按三角函数解算出测点高程的方法。适用于山区。 气压高程测量(air pressure leveling):根据大气压力随地面高程变化而改变的原理,用气压计测定测点高程的方法,精度最低。 GPS 测量。(GPS leveling):利用GPS 测定测点的高程。所测高程是大地高。 大地高:从一地面点沿过此点的地球椭球面的法线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 3.1 水准测量的原理 一.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后视读数A ——后视点 b ——前视读数B ——前视点 1.A 、B 两点间高差:AB B A h H H a b =-=-

2.测得两点间高差h AB 后,若已知A 点高程H A ,则可得B 点的高程。 B A AB H H h =+ 3.视线高程:i A B H H a H b =+=+ 4.转点TP(turning point)的概念。 111i i i AB h h a b ==-∑∑∑ 结论:A 、B 两点间的高差h AB 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注意: A :高差的符号有正有负。当高差为正值时,表示前视点 B 高于后视点A ;当高差为负时,表示前视点B 低于后视点A 。 B :计算高差时,一定要用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次序不能颠倒。 3.2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一、水准仪(level)(拿仪器讲解) 1.望远镜(telescope)——由物镜、目镜和十字丝(上、中、下丝)三部分组成。 主要用途:用于提供一条视线,瞄准目标并在水准尺上读数。 2.水准器(bubble)有两种: 圆水准器(circular bubble)——精度低,用于粗略整平。 水准管(bubble tube)——精度高,用于精平。特性:气泡始终向高处移动。 作用:指示视准轴是否水平或仪器竖轴是否竖直 3.基座(tribrach) 作用:用来固定和粗略整平水准仪 二、水准尺(leveling staff)——主要有单面尺、双面尺和塔尺。 1.尺面分划为1cm ,每10cm 处(E 字形刻划的尖端)注有阿拉伯数字。 2.双面尺的红面尺底刻划:一把为4687mm ,另一把为4787mm 。 三、尺垫(staff plate) 放置在转点上,为防止观测过程中水准尺下沉。 3.3 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第一章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教学过程: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时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 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一、体验 探究实验的7个环节: 1、提出问题:如 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 ★ 金属档片的作用 是 3、设计实验 4、做实验和记录数据 5、分析与论证 6、得出结论: 7、评估、交流与合作: V 2= t 2= S 2= V 3= t 3= t 1- t 2= S 3=S 1-S 2= V 1= t 1= S 1= 平均速度(m/s) 运动时间(s) 路 程(m) s s

注意事项: ★要使斜面保持较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方便计时。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影响实验结果。〖达标检测〗 1.如下图“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cm;tBC=___ s;vAB=_____m/s;vBC=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 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图1 图3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 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为__ _m/s, 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3. 物体从A点出发,途径B到达C点,速度由快到慢最后停下,若AB=BC=4m,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 3.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5m/s B. 10m/s C.15m/s D. 20m/s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

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A. 甲先到达B点 B. 乙先到达B点 C. 两人同时到达B点 D. 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6.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7.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 5 min 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8.一小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 s开始刹车,又经过 4.4 s 滑行52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9.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 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 10.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1500m长跑成绩是6min40s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m/s。 1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 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 .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 2.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 面的顶端。 (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______ 测出斜面的长,又用 ______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那 么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斜面的作用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做_____直线运动。 (4)金属片的作用是能够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 。 (5)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车下滑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 。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尺(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形成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本节内容 二、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测量平均速度 (一)、阅读24页拓展性实验,了解该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方法与步骤。(二)小组实验并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单 1、实验目的:练习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公式):________________,需要测量小车通过的___________和通过这段路所用的_______。 3、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实验步骤: 5、数据记录:☆知识点二:实验数据分析 1、运动会进行100m决赛时,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到达距离起点20m、80m、100m时各自所用的时间、其中三名同学的时间如

下表格所示、姓名到达20m处(s)到达80m处(s)到达100m处(s)王小兵 2、 38、4 12、2刘磊 2、 48、2 11、8杨阳 2、 78、4 11、4观察表格数据,如果你是解说员,简单的对三位同学比赛情况进行解说☆知识点三:超声波测距 1、画图介绍超声波测距的原理? 2、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速度,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按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到接受到信号用了0、4S,第二次从发出到接受到信号用了0、3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S,求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 (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三、达标检测 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 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课后练习

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 。 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实验步骤:1.2.3.4.5参照课本23页 6.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 3和时间t 3 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比较 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 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 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 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1.观察图教材14页图1.1-7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 ,此时的秒表

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2.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5 min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m/s。 3.一小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 s开始刹车,又经过 4.4 s滑行52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4.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3—13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5.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1500m长跑成绩是 6min40s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m/s。 6.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7.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 8.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5m/s B. 10m/s C.15m/s D. 20m/s 9.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A. 甲先到达B点 B. 乙先到达B点 C. 两人同时到达B点 D. 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1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15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 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 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 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 * 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学生思考:只要测量出丁同学跑步的速度就容易判断了。 结合具体例子提出物理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回答。 【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1.4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学习目标:能利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一、选择题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 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 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二填空与实验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 人同时从同一起 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 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 (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 甲 乙 c 图1 a b a b c

《测量平均速度导》导学案(无答案)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会分析速度的变化 【学习重点】1、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会分析速度的变化 【自主学习】 【自学导航】1.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公式是______、时间的公式是______、路程的公式是______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 3、我们用______来测量长度,利用______来测量时间 4、从速度公式______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______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我们就 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合作导学】 观察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视频,分析: 在测量速度过程中,若斜面坡度过小,会怎么样?坡度过大会怎么样? 若某组同学听到撞击声后一段微小时间后才才停表计时,测量结果会怎样? 【分层导练】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记录实验数据。 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公式v =s t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下面我们实际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3页至第24页。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的平均速度?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测量小车下滑一段时间运动的路程,然后运用测量的s 和t 的值计算小车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对应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 【实验过程】 (1)用木块将带槽的木板支成斜面,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的数据填入表中。(后面测得的数据也都填入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在斜面顶端的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季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2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 标版 【学习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 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 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学生:斜面、停表、米尺、小红旗。 地点:操场 【实验方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三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节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物体运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 t s v =- ,可以求出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t s v =- ,需要测量的是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教师复备栏 【展示交流】 (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 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学生回答,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秒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 带领学生练习用秒表记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外面顶端,将金属片至于斜面底端,并开始读秒:“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几位学生报数后,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介绍实验步骤。 【巩固拓展】学生有时间可以去操场完成实验:(测量跑步时的平均速度) 介绍实验步骤 下面老师先将今天的实验步骤介绍一下: 1、 在操场上,测出30m 的路程,每隔10m 做一次记号。 2、 选出三位同学做记时员,分别站在10m 、20m 、30m 处。 3、 选出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来表示开始。 4、 选手可以分别采用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m 的路程。 5、 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 6、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书本设计的表格中。 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课堂小结】 1、可以利用公式 t s v = - 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学习并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 3、能够测量正常步行、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布置作业】 1、 完成书第25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 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 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复备栏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课程标准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材内容全解 一、平均速度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 撞到金属片 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 t 典型例题剖析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拉开帷幕。同在N 城工作的小王和小林结伴自己开车一起去看世博会。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某一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后再次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车从图示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摄像头开始拍照,以后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该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0.8s 到达D 处。填写表格中所缺的数据(不需要估读)。 【答案】16;20 【解析】由图可知第三个0.2s 到达第9格,第四个0.2s 到达16格(16m ); 已知:s==16m t=0.8s , 全程的平均速度:1620/0.8s m v m s t s = ==

水准测量教学设计.doc

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工程测量基础总学时60 学习情境1:高程测量学时22 任务1.2 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学时 4 大组:6 组人:7-8 分组情况每组 小组:12 组人:3-4 教学基本信息分析 本题目“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属于《工程测量基础》中“高程测量”学习情境的一个项目。《工程测量基础》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学习领域, 是学生获取工程测量中级工的必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测 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准测量、角度观测、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导线测 量及地形图的判读。具备平面坐标、高程坐标测量、计算及数据处理能力。课 程情境划分与课时安排见下表。高程测量学习情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面点高 程坐标的测量、计算和数据处理。 工程测量基础情境划分与课时安排 学习情境情境描述学时 高程测量:通过完成线路的高程测量(五等水准测量、三 学习情境 1 四等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 22 高程测量下,了解高程测量的原理,仪器及测量方法。并能自己总结在 测量中产生的误差及克服方法。 学习领域 平面测量:通过完成线路的平面测量,使学生在老师的引 情境分析 学习情境 2 平面测量导下,掌握全站仪测回法测角及测距的功能,并掌握导线测量 的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方法。认识GPS接收机的构造,了解GPS 34 静态测量的原理,从而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 学习情境 3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通过地形图的测绘,使学生在老师 地形图的测的引导下,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并能对地形图进行判读和 4 绘与应用应用。从而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 高程测量情境学习任务设计表 序号学时 任务1 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及计算4 高程测量学习任务 设计 任务2 五等水准测量 五等往返水准测量 4 五等闭合水准测量 6 五等附合水准路线测量 4 任务3 4 四等水准测量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45 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5、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比较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__________ 。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_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 。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 ;上半段的长是S,运动的时间是t i。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是__________ ,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______ ;在斜面_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__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_______ 和_ _____ 有关。 课后反思: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使用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养成和其他同学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训练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训练准确计时的实验技巧和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课题(自主学习) 从速度的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合作探究 1.实验目的: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图1.4-1,找出所需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各小组按照教材P23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教材设计的表格中,最后求出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4.交流评估:各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看那一组做的最好。最后小组展示 5.阅读教材P24“科学世界”,了解超声波测距的过程和原理。 自我小结: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我还存在的疑问。达标检测: 1.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 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2.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3.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一短跑运动员5s内跑完50m路程,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的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4.某汽车长度为10m,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min内通过720m的路程,那么此车的速度为______m/s。按这个速度行驶,通过路程为21.6Km时,需要时间为______h。若仍按这一速度行驶,完全通过某桥需要时间为30s,则桥长为______m。 5.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6、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长80cm,燃烧速度为0.8cm/s的导火线,假若爆破者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破前跑到600米的安全区?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

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测量平均速度典型例题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实验, 探究题二、填空 题 三、多项 选择 四、选择 题 总分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分,共?分) 1、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 1=30cm t 1 =0.6s 0.5m/s s 2=15cm t 2 =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动能,机械能(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 评卷人得分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dm(分米),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3、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和. (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写出一个) (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4、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