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

(完整版)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

(完整版)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
(完整版)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亚非国家取得国家独立后的共同问题,万隆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精神;了解“非洲年”和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简述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万隆会议;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教学难点:纳米比亚独立的作用;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人民深受鼓舞,纷纷掀起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运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亚非拉不仅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而且使资本主义列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殖民体系宣告瓦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9课亚非拉的奋起。

二、讲授新课:

(一)万隆会议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2.引导学生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十项原则、万隆精神、作用是什么?

提示: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十项原则: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万隆精神:万隆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作用: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年”

1.埃及的独立

二战前,埃及名义上是“独立国家”,但实际上仍受英国控制,是英国的殖民地。受世界反殖民主义战争胜利的影响,以纳赛尔为首的爱国青年军官组成的”自由军官组织”在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推翻了封建王朝,使埃及获得了真正独立。

思考: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真正独立的斗争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埃及独立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本国推翻了殖民统治,有了自己的主权,而且

大大鼓舞了非洲国家争取独立的信心和斗志,由此掀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促使殖民体系瓦解。

2.“非洲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有30多个非洲国家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3.纳米比亚独立

1990年,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是纳米比亚。

4.非洲国家独立作用

组织学生通过教材或者非洲独立进程图,了解非洲独立国家的地理位置、独立时间,并从中了解到非洲国家争取独立斗争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斗争浪潮极为高涨。

5.组织讨论:非洲民族独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提示: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不仅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夺回了国家主权,而且改变了非洲的面貌,宣告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非洲的独立国家也在国际上形成了一支反帝反殖民主义的重要力量。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简介古巴革命的胜利

提示:18世纪末19世纪初,许多拉美国家已纷纷独立,但由于领导权还掌握在地主和官吏手中,许多国家没有真正摆脱欧洲殖民者的控制,因此拉丁美洲国家人民进行了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权。

启发学生思考:回忆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国家独立战争后的局势,从中了解古巴原是西班牙殖民地,美西战争后,西班牙战败,古巴就成了美国殖民地。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弄清古巴革命的经过,古巴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2.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古巴革命胜利后,革命政府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土改,废除封建大庄园制,没收美国垄断资本家在古巴的工矿企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挫败了美国的封锁和入侵,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思考:古巴革命的胜利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总结:古巴革命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体系,给美国的霸权主义以沉重打击。在古巴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巴拿马人民开展了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

3.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

教师要适当补充一些史实及材料,如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地形;运河的战略价值与经济价值;美国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斗争的经过,巴拿马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步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权力;到1999年底,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取得了斗争的最后胜利。

三、课堂小结:

四五十年代,独立运动兴起;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高涨;七八十年代,独立运动深入;90年代,殖民体系崩溃。二战结束后,亚非拉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一系列独立的国家,尤其是非洲,仅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3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打碎了殖民体系,实现了各民族的独立,有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让学生恰当地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不仅丰富了课本内容,而且使学生在查找资料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多想、多说、多做,为学生创造自主实践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及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迅速,到90年代初,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结束。战后,拉丁美洲的古巴、巴拿马等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的背景下,为了捍卫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教学重点】 万隆会议、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古巴革命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教学难点】 欧洲殖民体系的瓦解、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 一、新课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为了捍卫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万隆会议 教师讲解万隆会议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提问: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内容?什么是“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有何意义?学生阅读课本作答。 目标导学二:“非洲年” 1.教师讲述殖民主义者奴役非洲的情况: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其罪恶活动有始于16世纪的黑奴贩卖活动、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等。提问:非洲独立运动,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教师讲述:第一阶段,二战结束至50年代前期,一些北非国家先后取得独立。其中重要的包括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斗争,那么非洲的独立运动首先在哪一地区兴起?学生:北非。 2.北非独立运动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埃及赢得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请一位同学讲述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经过。学生自读,讲述经过。教师总结:1952年,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控制的傀儡政权,次年成立埃及共和国。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19.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 教学目标: 1.会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员查询自己想要的资料,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制作资料卡片。 2.能够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了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2.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以故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教师讲述苏武牧羊故事中“鸿雁传书”的典故。 同学们,从“鸿雁传书”到现在的信息数字化,你们对信息的传递方式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进行交流。 【教师通过“鸿雁传书”的典故作为探究活动的引入,能很快激发起学生最人们传递消息的兴趣,回忆在课外书、电影、电视剧等渠道中了解的相关信息传递故事,便于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 交流:从古至今,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人们很早就渴望“千里眼”、“顺风耳”,于是,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传递信息。随着信息的传递向更快、更远、更准的方向发展,从古至今,聪明的人类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2. 小组同学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要求结合传递信息的故事进行交流。) 【认识从古至今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结合信息传递的故事交流信息传递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交流活动更具有吸引力。】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按顺序进行总结、评价、板书。如: 远古:口耳相传活借助器物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相对较远且费用高 现代:电报、电话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精品[小学科学]最新青岛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案 (2)

【小学科学】2019最新青岛小学科学六下《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 术》word教案(2)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1.会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员查询自己想要的资料,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制作资料卡片。 2.能够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了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二、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以文字的形式提示了课前需要准备的内容:搜集整理人类信息传递发展历程。让学生通过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搜集到有关人类进行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史的图文资料,并针对自己周围人群传递交流信息方式等情况进行调查。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一个是“从古至今,人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分别结合教科书的图示和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一个是认识“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结合教科书的电话通讯发展的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分析、交流以上资料,认识人类最近几十年来信息的飞速发展,体验高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与变化。资料卡介绍了微电子芯片的特点。通过阅读与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微电子芯片的诞生与发展,信息技术与其他高科技的发展相互影响与促进。 拓展活动,教科书提出了一个活动的指向:畅想未来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课后调查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对未来信息传递方式进行设计和畅想。三、教学过程描述: (一)以故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教师讲述苏武牧羊故事中“鸿雁传书”的典故。 同学们,从“鸿雁传书”到现在的信息数字化,你们对信息的传递方式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进行交流。 【教师通过“鸿雁传书”的典故作为探究活动的引入,能很快激发起学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②赵③楚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电视剧《芈月传》的主人公芈月曾随儿子作为人质羁押于燕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宣太后,并“垂帘听政”数十年。请观察战国形势图,指出她生活过的燕国和秦国是()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①③ 3.在《流血的仕途》中,主人公李斯曾有这样的感慨:不是秦王有了李斯而幸运,而是李斯幸运地遇到了秦王,使他的才能能够发挥出来。如果商鞅也发表这样的感慨,他应该感谢的人是() A.魏文侯 B.魏惠王 C.秦穆公 D.秦孝公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是() A.秦国B.齐国

C.燕国D.赵国 5.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将士国家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6.据史料记载,商鞅因被诬告谋反而逃亡。他逃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时,因没有凭证被店主拒绝。不得已,商鞅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有人认为,商鞅死于自己的规定,请问是下列哪一项() A.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奖励军功 C.确立县制 D.废除井田制 7.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哪一项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8.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负责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人是() A.大禹B.李冰C.商鞅D.诸葛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1)材料一中的这段话是谁说的?这段话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2、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 3、右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些西夏王陵中葬着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 4、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A. 鼓励垦荒 B. 订立官职 C. 创制文字 D. 制定法律 5、“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6.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太祖 D.宋太宗

7.右图是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 B.阿保机 C.朱温 D.赵匡胤 8、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商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唐、辽 D.辽、夏 9.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A.寇准 B.宗泽 C.岳飞 D.于谦 10、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2.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13.材料题: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教案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审核:初二历史组 时间:2015-12-7 ◆ 知识目标:掌握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及其所办企业,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 ◆ 能力目标: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情景导入 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于什么时候?你知道什么叫“民族工业”吗?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怎样产生的呢? 张謇为什么被誉为“状元实业家”?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1、张謇兴办实业 (1)背景:《_____________ 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 2)目的: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3)实践: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口号,创办了_________等一系列企业。 (4)结局:_____________期间,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发展,一战后,被________。 阅读课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目,请思考 2、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过程 (1)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可用表格的方式归纳)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 _____ 、_______ 、_________ 三座大山的夹缝里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落后的。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______;从地区看,______、______等沿海大城市比较发达,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4)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可用表格的方式归纳) 内因: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 外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征?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整体水平落后。 【导学解疑】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新人教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自主探究】 一、七七事变 1、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借口,要求进入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驻地。驻和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该事变标志着的开始。 2、在保卫的战斗中,、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7月底,北平、相继陷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军长。 2、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日本在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率全营守卫宝山,全部壮烈牺牲。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2、1937年11月,上海失陷,会战结束。这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迁往,以此作为战时的陪都。 2、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战士达人以上。 【合作探究】 1. 阅读《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思考: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①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 ②与九一八事变后抗战政策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③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学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自己想要的资料;会制作资料卡;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 2.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会给人类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变生活。 3.知道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主要方法途径;了解电子芯片技术;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主要方法途径。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科学地认识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生活的利与弊。 【教具、学具】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分类整理)。 教师准备:手机、有关信息传递的的图片、文字、影视资料,网络、计算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有QQ吗?你平时用它干什么? 生交流汇报(和同学、亲戚聊天,视频对话,请教问题,玩游戏,看新闻,发邮件......) 导入课题:QQ是一种现代的便捷通讯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快速的知道远方亲人朋友的现状、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还可以把自己的心情与大家分享。近几十年来,信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还有很多像QQ一样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第十九课《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传递和交流信息的方式、途径。 1.师:从古到今人类想出来很多传递信息的办法。聪明的人类利用哪些工具传递信息呢?把你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和收集方式给大家分享一下。

方案1: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的形式收集资料。(课前完成) 方案2:通过查阅图书的形式收集资料。(课前完成) 方案3:通过询问的形式收集资料。(课前完成) 2.小组内交流分析总结搜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认识。 活动二:探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1.提出问题:分析“电话通讯的发展情况统计”表格,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小组内分析数据、交流讨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探究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报自己的发现。 1.分组汇报,师引导学生分类汇报(古代、近代、现代)并根据汇报板书。 预设1:学生汇报古代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 汇报1:我国古代用烽火狼烟传递信息。师补充烽火传递信息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 资料: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 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 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 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 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 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 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路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 汇报2:古人骑马送信。生补充有关邮递员来历的资料。师补充有关驿站的资料(文字、图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拔高练习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拔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从行业上看,发展较快的是() A.轻工业 B.重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 3.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5.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其时”指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辛亥革命成功后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洋务运动兴起后 6.同志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对近代工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 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 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 D.提出“师夷长技”,兴起洋务运动 7.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描述中,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 A.基础良好,发展迅速 B.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C.先天不足,后天良好 D.基础良好,发展缓慢 8.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②国民党发动内战 ③封建主义的阻碍 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是指辛亥革命后 B.状元兴办实业体现出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和执著创业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设计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设计辽和西夏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较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辽和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宋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点重点】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辽和西夏、北宋的关系;如何评价檀渊之盟,宋、西夏和战?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表格、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少数民族用他们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北宋建立后,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展示《北宋建立形势图》)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当时与之并立的政权还有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你们想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吗?他们与北宋的关系如何?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找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 (一)崛起与并立 1.契丹的兴起与政权建立 (1)、多媒体出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案

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会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查询自己想要的资料,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制作资料卡片。 2.能够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了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教学准备 手机、电话、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电子芯片、有关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近几十年来,信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二探究活动 1.从古到今,人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1)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认识。 (2)多媒体展示:人类信息的传递方式及其发展。 (结合信息传递的故事进行交流) 按时间顺序进行总结、评价并板书。 如:远古、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提问:这些方法的改变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 (3)小组交流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了解人类信息传递发展的5个阶段 2.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1)提出问题:分析“电话通讯的发展情况统计”表格,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小组内阅读图示说明、分析数据、交流讨论。 (2)多媒体展示:芯片的诞生与发展。 (3)小结:讲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是某一种技术的延伸,而是多种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它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3师生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 三拓展活动 畅想未来的信息传递方式。 板书设计 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按时间顺序:远古、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知道商鞅变法、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学会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商鞅变法。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情景导入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问题思考(p.34)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商鞅变法 背景、内容、意义。 1. 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及商鞅其人其事。 2.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p.35)。 3. 变法的意义:(p.35)。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 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 为社会主要矛盾。从此我国进入 了封建社会时期。 材料研读(p.3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以《都江堰示意图》为蓝图,讲解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知道亚非国家取得国家独立后的共同问题,万隆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精神。 2.了解“非洲年”和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 3.简述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4.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非洲独立的进程和胜利的意义,拉美为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 读图法、表格法、与时政相联。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用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邮票导入:二战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且团结起来,发展民族经济,巩固国家主权,带来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新气象。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__巩固独立__、__发展经济__的共同问题。 2.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__亚非会议__,也就是万隆会议。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__团结合作__、__友好相处__,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__世界和平__的精神,被称为“__万隆精神__”。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__独立的政治力量__登上了国际舞台。 3.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1951年底,__利比亚__宣布独立。1953年,埃及成立了共和国。1962年,__阿尔及利亚__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__纳米比亚__独立,标志着所有__非洲国家__都摆脱了__殖民主义__的枷锁。 4.1959年,古巴人民在__卡斯特罗__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__社会主义__发展道路。1977年,巴拿马与__美国__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__全部主权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二战后推动亚非拉掀起民族独立运动浪潮的原因有哪些? ①二战给帝国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无力统治他们的殖民地,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②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③二战使亚非拉的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知识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能力提升训练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长征时期D.十年内战时期 3.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37年,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

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普遍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是因为()A.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百团大战鼓舞人心 D.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5.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承认在二战期间侵犯中国劳工人权的历史事实,并向中国受害劳工谢罪。劳工问题只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众多罪行之一,下列事件最能体现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暴行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 6.下列事件能说明国共两党合作就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是() ①五四运动②北伐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永定河的怒吼】 说起“卢沟桥”,老人眼中立刻闪烁着泪花,深邃的目光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1937年7月7日。那天夜里……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并鸣枪示威。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入城。日军即于当夜炮击宛平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抡起大刀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出品人:刘杨审核:史卫民课型:新授使用时间:12月22日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教学目标】 1.应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开端、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凋敝破产的情况。 2.应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中的困难是什么? 应培养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 应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4.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教学流程】 一、导入设计 教师活动:出示投影片:1.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探讨、回答。 教师活动(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课探究 1.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 教师活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大胆判断: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体会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并就老师的问题作出判断,回答。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2(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3.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 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4.2013年7月16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在哈尔滨举行“大夏寻踪--西夏文物精品展”,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在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繁荣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夏文化。西夏政权的都城是在() A.兴庆 B.汴京 C.会宁 D.临安 5.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6.下列没有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7.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康和郭靖名字中的“靖”和“康”主要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宋金对峙 B.宋辽议和 C.金灭北宋 D.西夏的建立 8.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基础训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长征时期D.十年内战时期 3.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37年,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普遍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是因为()

A.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百团大战鼓舞人心 D.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5.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承认在二战期间侵犯中国劳工人权的历史事实,并向中国受害劳工谢罪。劳工问题只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众多罪行之一,下列事件最能体现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暴行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 6.下列事件能说明国共两党合作就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是() ①五四运动②北伐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永定河的怒吼】 说起“卢沟桥”,老人眼中立刻闪烁着泪花,深邃的目光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1937年7月7日。那天夜里……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并鸣枪示威。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入城。日军即于当夜炮击宛平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抡起大刀向侵华日军冲杀而去。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知识点1 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晚。 2.地点:卢沟桥。 3.经过: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4.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抗日英雄: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6.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相关链接】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思维拓展】 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从这个意义上讲,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知识点2 第二次国共合作 1.国共态度: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改编军队: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2)意义: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近代民族工业练习 川教版

第19课近代民族工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A.张之洞B.张謇C.荣宗 敬D.范旭东 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创办的工业主要行业集中在 A.采矿业B.机器制造业C.轻工 业D.造船业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A.东北地区B.北京周边地区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D.铁路沿线地区 4.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扶植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 ④ B.①③④⑤C.② ③ D.③④⑤ 6.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 A.四五十年代B.六七十年代C.七八十年代D.八九十年代 7.创办南通唐家闸“大生纱厂”的实业家是 A.张謇B.陈启沅C.周学熙D.荣宗敬 8.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其时”指的是 A.一战期间B.辛亥革命成功后C.抗日战争胜利后D.洋务运动兴起后 9.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处于崩溃的边缘,原因是: ①日本侵华②内战影响③美货泛滥④国际制裁 A.①②B.①④C.② ③D.③④ 10. 材料一:在兴力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 材料二: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范旭东 请回答: (1)以上两位“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毛泽东语)实业家的言行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你认为是什么?

【部编版】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示范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1.掌握万隆会议的召开情况,知道非洲独立的成果、掌握拉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情况。 2.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是促使西方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 3.要注意体会亚非拉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和促进国家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和爱国的热忱。 重点:万隆会议;非洲独立浪潮。 难点:殖民体系的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众多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已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来了解这段难忘的历史。 一、万隆会议 史料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独立形势。 史料21955年4月18-24日,会议冲破了重重障碍终于在万隆隆重召开,代表着占世界面积将近1/4和世界人口约2/3的29个亚非国家共计3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有5个国家派代表团列席了会议。亚非会议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创举,正如印尼总统苏加诺所指出的,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是世界历史的新的起点。 史料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史料4历时7天的万隆会议,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它首先集中体现在会议一致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上面。公报共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其他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7个方面。 教师: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学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取得独立,他们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教师: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学生: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教师:中国为万隆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教师:万隆会议取得了哪些成果?其成功召开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成果: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万隆精神”。影响: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二、“非洲年” 1.指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并讨论: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殖民灾难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此后,可恶的欧洲殖民主义强盗从事过哪些令人发指的罪恶活动? 学生: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其罪恶活动有始于16世纪的黑奴贩卖活动,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等。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2000年)》,让学生指图说明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的大致状况。 (1)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1952年,埃及赢得真正独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其中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3)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独立 教师:展示卡斯特罗的照片。 史料卡斯特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