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解析版)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解析版)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解析版)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解析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2020年山东临沂)从如图所反映的会议开始,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是

A.工业化国家

B.亚非与会国

C.殖民地国家

D.发展中国家

【答案】D

【解析】为解决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1955年,亚非各国在万隆召开会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由于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多个方面达成的共识,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与发展,表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择D项。

2.(2020江苏镇江)某班组织主题探究活动,他们在网上输入“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等关键词查找资料,其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C.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D.国际经济格局的全球化

【答案】A

【解析】根据“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都是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万隆会议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

殖民体系的崩溃,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反映的是亚非拉人民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和捍卫主权的斗争,A符合题意;BCD项题干关键词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3.(2020·江苏宿迁·初三二模)某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有关“印巴分治”、“非洲年”、“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区收回”等相关材料,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B.西属拉美反殖民斗争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D.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发展变化

【答案】C

【解析】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势力逐渐瓦解,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45年以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的独立,决定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即印巴分治。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据“印巴分治”、“非洲年”、“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区收回”等相关材料推断,这些内容体现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故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民族解放运动并不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非洲独立运动不属于西属拉美反殖民斗争,排除B;材料中论述的是亚非拉国家独立与振兴,排除D。故选C。

4.(2020·辽宁大洼·初三月考)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解放南美

①纳米比亚独立①“非洲年” ①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

【答案】D

【解析】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①;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在拉丁美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①;1945年二战结束,①纳米比亚独立是在1990年,①“非洲年”是在1960年,①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在1999年,因此反映了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①①①正确。故本题选D。

5.(2020·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初三一模)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惊叹道:“1945年到1960年期问,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欧洲关系的改变,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最有力表现。”该史实应纳入的主题是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D.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45年到1960年期间”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史实应纳入的主题是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战后,亚非拉国家通过民族独立运动以及改革,开始走上独立与振兴的道路,亚非拉国家得到了新发展,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发生在19世纪,排除;C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排除;D项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发生在20世纪六十年代,排除。故选B。

6.(2020·四川朝天·初三一模)下侧清单来自某历史公众号的专题推送。由此可知该专题是

A.一超多强格局的发展B.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C.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与振兴D.殖民地人民的经济合作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万隆会议标志着亚非国家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二战以后,掀起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埃及获得真正独立。非洲的独立运动改变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从而得出该专题是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与振兴。C选项符合题意;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变化,形成“一超多强”局面。A选项不符合题意;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B选项不符合题意;殖民地人民的经济合作说法不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7.(2020·四川利州·初三其他)非洲独立浪潮首先兴起于北非。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建立了埃及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总统宣布从英、法殖民者手中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962年,阿尔及利亚赶走法兰西殖民者。在北非独立运动的影响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独立运动逐渐高涨。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些说明了

A.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B.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国际合作有利于应对危机D.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并相继取得胜利,

说明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A正确;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的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不是五六十年代的北非独立,B错误;CD与材料无关,CD错误。综上故选A。

8.(2019贵州贵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下列关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傀儡政权,建立埃及共和国

B.尼赫鲁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1961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D.1999年,巴拿马正式收回苏伊土运河的主权

【答案】A

【考点】万隆会议非洲年拉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 A项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愧儡政权建立埃及共和国说法正确,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推翻英国愧儡改权。建立了埃及共和国。井从英法殖民者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符合题意;

B项尼林色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说法错误。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符合题意;

C项1961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说法错误,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不符合题意;

D项1999年,巴拿马正式收回苏伊土运河的主权说法错误。1999年,巴拿马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不符合题意; .

故答室为A.

9.(2020·山东东营·初三零模)拉丁美洲是一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大陆。将下列图片反映的拉丁美洲相关史实按照发生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acdb C.acbd D.bacd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随后,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殖民,奴役印第安人在

银矿劳作,到十九世纪初,玻利瓦尔领导人民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后来,美国攫取了巴拿马运河的权利,到二十世纪末,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主权,故acbd是正确顺序,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2020·河北路北·初三一模)“印度独立后政府通过加强立法、制定政策措施、成立各种妇女组织、重视教育等方式支持妇女发展……印度妇女开始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经济地位得到改善,受教育方面也得到长足发展。”从材料可以看出“印度独立”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动摇和瓦解了殖民统治体系

C.消除了社会对印度妇女的各种歧视D.促进了印度妇女解放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答案】D

【解析】根据“印度妇女开始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经济地位得到改善,受教育方面也得到长足发展”可知,印度独立促进了印度妇女解放和社会地位的提高,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A 排除;印度独立时期还没有瓦解殖民统治体系,B排除;印度独立没有消除社会对印度妇女的各种歧视,C 排除。故选择D。

11.(2020·山东宁津·初三一模)下列叙述的内容中, 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尼赫鲁为印度首任总理,与周恩来一起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赢得独立,并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C.卡斯特罗领导巴拿马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D.导致中东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种族、历史、宗教和大国介入等问题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不符”,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古巴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符合题意;尼赫鲁为印度首任总理,与周恩来一起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双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A排除;1956年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赢得独立,并从英国守手里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B排除;中东地区,矛盾重重,战乱频繁。导致中东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种族、历史、宗教和大国介入等问题。D排除;故选C。

12.(2020·陕西渭滨·初三二模)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后经美巴谈判,巴拿马最终于1999年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主权主要得益于

A.美国丧失世界霸主的地位B.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

C.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支持D.巴拿马运河地位作用的下降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可知,第三世界国家支持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说明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故B符合题意;美国依然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支持,排除C;巴拿马运河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强大,并不是下降,排除D。故选B。13.(2020·湖南邵阳·初三一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巴拿马人民多次掀起了收回运河的主权的斗争,直到1999年,巴拿马才收回了运河的主权,这充分体现了巴拿马人民维护主权斗争的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爆发,排除A;彻底消除了与会国之间的矛盾的说法太绝对了,不符合史实,排除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不代表美国放弃冷战的政策,排除C。14.(2020·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初三二模)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材料说明了

A.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B.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国际间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挑战D.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

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说明了二战后亚非拉殖民地纷纷独立,体现了亚非拉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A项符合题意;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而不是在六十年代;国际间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挑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不能体现非洲殖民地的独立。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点睛】

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语句“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提取有效信息—民族解放,排除无效信息。联系教材及相关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准确做出判断。

15.(2020·河北乐亭·初三其他)某班同学正在研讨“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等内容。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蓬勃发展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答案】B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出现了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因此据“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等内容可知,他们学习的主题是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16.(2020·广东初三三模)钱乘旦认为,20世纪历史的主题是现代化,就不发达国家而言,为实现现代化,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它首先在亚洲翻滚,然后掠过欧洲,涌向南美,最后冲进了非洲。材料中的“革命”A.包括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B.促使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C.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使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消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起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殖民力量进一步消弱,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最终,殖民体系的崩溃,故B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南美,故A不符合题意;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故C不符合题意;独立后各国,根据本国国情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2020·陕西乾县·初三一模)最符合下图的主题是

A.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B.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C.走向近代的国际社会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答案】A

【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战后由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拉丁美洲“出现了一批独立国家”,说明拉丁美洲取得民族解放运动成果。以上材料反映亚非拉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反抗斗争,相继获得独立,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亚非拉地区走向近代的信息,排除C;材料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无关,排除D。故选A。

18.(2020·河南洛宁·初三月考)1999年,巴拿马人民取得了捍卫民族主权斗争的重大胜利,主要表现在A.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B.废除了封建大庄园制

C.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C

【解析】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巴拿马人民逐步收回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权力。1999年,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ABD 和古巴革命与改革有关,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9.(2020·河北桥西·初三一模)小林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B.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C.巴拿马政府于1999年最终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D.亚非拉国家独立后,纷纷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印度在尼赫鲁的领导下取得独立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错误,

符合题意;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A不符合题意;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B不符合题意;巴拿马政府于1999年最终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0.(2020·辽宁本溪·初三一模)下列关于非洲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战结束后,非洲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

B.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

C.1966 年一年就出现17 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D.1990 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非洲,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故C 错误,符合题意;AB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2020·安徽包河·初三三模)读如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1)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1990年

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

(2)概括指出欧洲殖民势力在非洲扩张的空间演进特征,并结合欧洲经济发展解读成因。

(3)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欧洲殖民侵略对非洲产生的影响。

【答案】(1)西班牙。纳米比亚。

(2)最先在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随后侵略范围扩大,最后基本上瓜分完毕。15世纪末到17世纪上半叶,随着欧洲商品经济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势力开始在非洲建立少量殖民地;工业革命后,扩大了对非洲的侵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加紧瓜分世界,基本上将非洲瓜分完毕。

(3)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激起了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可知,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

(2)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可知,特征是,最先在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随后侵略范围扩大,最后基本上瓜分完毕。根据所学可知,15世纪末到17世纪上半叶,随着欧洲商品经济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势力开始在非洲建立少量殖民地;工业革命后,扩大了对非洲的侵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加紧瓜分世界,基本上将非洲瓜分完毕。

(3)根据所学可知,欧洲殖民侵略对非洲产生的影响有,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也激起了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22.(2020·湖北黄冈·初三其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5 年 4 月18 日,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诞生了体现亚非各国团结合作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次会议的成员代表了占世界面积1/4、人口2/3的国家的人民,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完全由亚非国家自己发起、自己举办,并且没有一个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入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 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然后蔓延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埃及人民1952 年革命和1956 年反对英、法、以色列武装侵略的胜利,1954 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摩洛哥、苏丹的独立,是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第一个高潮的主要标志。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 年4 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从50 年代后期至60 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 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

﹣﹣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

(1)据材料一分析亚非会议的意义与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独立的影响。

【答案】(1)意义: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反帝反殖民合作。特点:成员广泛,代表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由亚非国家自己组织举办,无帝国主义国家代表参加。

(2)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非洲人民的觉醒;非洲人民的力量在二战中增强,战后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对非洲的影响,亚非会议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

(3)实现了非洲的独立与自由,为非洲国家的振兴奠定了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955年4月18日,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诞生了体现亚非各国团结合作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会议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反帝反殖民合作。根据“这次会议的成员代表了占世界面积1/4、人口2/3的国家的人民,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完全由亚非国家自己发起、自己举办,并且没有一个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会议的特点是:成员广泛,代表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由亚非国家自己组织举办,无帝国主义国家代表参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非洲人民的觉醒;非洲人民的力量在二战中增强,战后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对非洲的影响,亚非会议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独立实现了非洲的独立与自由,为非洲国家的振兴奠定了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万隆会议。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解答第三问需要分析非洲独立的影响。

23.(2019·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全球联系”,系指15世纪以后出现的,以欧洲人为主导的跨越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界限的很多接触与互动,全球联系的建立,造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交换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材料二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

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摘自《世界历史》教材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很多努力。

——摘自《世界历史》教材(1)材料中的“全球联系”指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什么积极影响?这时期“人”被发现,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00多年后领导南美独立运动,并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领导人是谁?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材料三中,“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前溃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所体现的“万隆精神”,在日益变化的世界局势中,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并发扬光大?

【答案】(1)新新路开辟。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等。文艺复兴或文艺复兴运动。

(2)三角贸易;玻利瓦尔;

(3)提示:新航路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或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和扩张开始了

(4)纳米比亚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诞生;

(5)提示:要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干涉别国内政,努力发展经济等。【解析】

(1)根据材料一“所谓“全球联系”,系指15世纪以后出现的,以欧洲人为主导的跨越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界限的很多接触与互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联系”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这时期“人”被发现,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2)根据材料二“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三角贸易。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军队,打败了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材料二反映的是三角贸易,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和扩张开始了)。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前溃的标志性事件是纳米比亚的独立。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人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过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精神”指的是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在日益变化的世界局势中,我们要做到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干涉别国内政,努力发展经济等发扬“万隆精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及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迅速,到90年代初,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结束。战后,拉丁美洲的古巴、巴拿马等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的背景下,为了捍卫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教学重点】 万隆会议、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古巴革命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教学难点】 欧洲殖民体系的瓦解、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 一、新课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为了捍卫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万隆会议 教师讲解万隆会议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提问: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内容?什么是“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有何意义?学生阅读课本作答。 目标导学二:“非洲年” 1.教师讲述殖民主义者奴役非洲的情况: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其罪恶活动有始于16世纪的黑奴贩卖活动、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等。提问:非洲独立运动,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教师讲述:第一阶段,二战结束至50年代前期,一些北非国家先后取得独立。其中重要的包括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斗争,那么非洲的独立运动首先在哪一地区兴起?学生:北非。 2.北非独立运动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埃及赢得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请一位同学讲述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经过。学生自读,讲述经过。教师总结:1952年,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控制的傀儡政权,次年成立埃及共和国。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使用时间:2012、4、28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24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旧知新学】 1、“一五”计划的特点与成就。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 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 (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 1.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2.概况: ①年,中共全会,在全国全面展开。 ②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 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2. 年, 第一次写入宪法。 3.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4、.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5、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是 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 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 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 6.、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原因不包括 A.农村人口占全国的80% B.农民大多数非常贫困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农村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7、率先放宽政策,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区: A山东、陕西B安徽、四川C河南、河北D江苏、江西 8、“文革”以后,中国现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C.取消人民公社 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9、十四大确立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19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19课教学设计 Lesson 19 I have a ball 学习目标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三会:doll ball 2、二会:Have a Look Wow Oh, It’s big (二)语言目标 1、Look , kate, I have a doll . Wow! How nice ! 2、Look ! I have a ball. Oh, It’s big . (三)话题呈现:I have a ball (四)任务设计:I have a ball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Look , kate, I have a doll . Wow! How nice ! Look ! I have a ball. Oh, It’s big .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三会单词:doll ball 句型:Look , kate, I have a doll . Wow! How nice !Look ! I have a ball. Oh, It’s big . 五、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两会单词:Have a Look Wow Oh, It’s big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书包,实物玩具,文具,玩具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歌曲。 七、学具:学生自备的学习用具,玩具。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学生和老师一起唱This is my erser 歌曲,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句型 I have a ……我有…… (一)导入:Let’s game(让我们做一个游戏:猜袋中物) 1、老师说;This is my bag . Guess,What’s in my bag?(猜一猜,我的书包里有什么) 老师书包里提前放好book pen pencil pencil-box ruler eraser sharpener glue marker 等学习用品。 2、学生用英语说自己摸出来的东西。 3、学生如果摸出book ,学生说:book .老师说:This is my book . 4、学生来描述一下,用句型Oh,It’s big . 或者Wow!It’s nice .等。 5、这样出示三组。 (二)学习新句型:I have a ……我有…… 1、老师拿着自己的学习用品说:I have a …… 2、展示新句型:老师拿出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例:look,II have a ruler. 3、板书新句型:Look , I have a ……. (提前打好一条线,写句子,单词用四线格,提前打好) 4、解释新句型:老师解释Look , I have a …….看,我有一个……,你可以用你学过的句型描述我的文具,例如::Wow! How nice ! 多么好。Oh,It’s big .再把Wow! How nice ! 多么好。Oh,It’s big写在黑板上。 5、认读新句型:老师用手指着黑板认读:Look , I have a book . Wow! How nice ! Look, I have a ruler , Oh,It’s big . 6、练习读新句型:Look , I have a book . Wow! How nice ! Look, I have a ruler , Oh,It’s big .(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自读) 7、随意练习:老师在学生桌上寻找东西,随便拿起学生的东西,老师说I have a ……叫学生回答;Wow! How nice 。或者,Oh,It’s big . 8、小组练习:两个人一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用品。 9、小组展示:表演游戏:让学生到教室前边表演,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用品。(找三组)。 三、新单词

《千字文》第19课时教学设计

《千字文》第19课时 《千字文》第19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中生僻的字。 2、能力目标:初步训读能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新课。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作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请同学们看书中的内容。教师口述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同桌互相读一读。) 师:板书课题。 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我们要开始读书了,大家要做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并皆要。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每一个字的发音。) 2、师领读:(要求:学会每一个字的发音。) 3、生领读:(要求:把不认识的字记下来。) 4、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文,可指读,也可以滑读。) 5、生齐读:(要求:注意语气,不喊读也不唱读。) 6、男女生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7、小组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三、悟文。 (一)、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师:我发现大家学习都很积极,读得很起劲,请一同学读第一句。大家注意听,听听他有没有把字音读准。 学生读。 师:读得很好,还有谁也想读?

七下历史第19课学案

经典精品试卷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十分重视,大力推行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面积不断扩大。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水利兴修方面,对、及等进行治理;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2.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集市、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著名的有和。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到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末年,发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始丰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范进中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

第19课《范进中举》 1、品味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重点目标1,2 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学习过程: 教与学随笔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 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文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范进)和 事件(中举)。“中举”是封建社会的秀才参加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作品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 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 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 “儒林”的丑恶形象。 【知识链接】2——走近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 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仅四卷,吴敬梓一生中大半时间在南京、 扬州两地,他所交往的多是些“上层人士”,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 人、清客等,对他们的卑污的灵魂,腐朽的生活,一切秽行劣迹,有较深刻的 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 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素材。 【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科举制: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主要制度, 分初步考试和正式考试两种。初步考试在县里进行,考上后叫童生(秀才)。 正式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在省城考试,每三年考一次,考上叫举 人,是候补官员,可做县官。第二年二月会试,在京城,由举人参加,礼部主 持,考上叫进士。接下来是三次的殿试,在太和殿,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 中后,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后来成为封建统治的帮 凶,成为镇压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封建科举的弊端:(1)读书人迷醉功名, 没有其他的生活技能,不能维持生计;(2)科举并无客观标准,难以选拔真正 的人才;(3)科举制度下会形成炎凉世态; 4、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禹两县的童 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 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 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 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 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秀才第一名,紧接着 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二、字词落实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腆()着肚子啐()在脸上避讳 ()绾()头发 星宿()攥()紧带挈() 桑梓() 作揖()行()事醺 1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 美丽的西双版纳 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品味赏析语言,学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品味赏析语言,学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本文的作者李舵是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重担》《光明在前》《带五线谱的花环》等,他所写的《愿你听到这支歌》曾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祈.求(qí) 傣.家(dǎi) 橘.园(jú) 蕨.菜(jué) 竹篾.(miè) 一缕.(lǚ ) 贿.赂(huì) 勐.(měng) 斑斓.(lán) 戏嬉.(xī) 妩媚.(mèi) 一簇.(cù) 拓展:与下列生字字形相近的字有哪些?请找出,并注音、组词。 缅湎(miǎn)沉湎腼(miǎn)腼腆 焚婪(lán)贪婪禁(jìn)禁止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心驰神往:整个心神都奔到向往的地方,指一心向往。悠悠:长久,遥远。 妩媚:姿态美好可爱,多形容花木、女子等。斑斓:灿烂多彩。 一斑: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常比喻相类似的许多事物中很小的一部分。 善男信女: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人们。 拓展:辨析词义。 [遍及-普及] 都有“普遍到达”之义。“遍及”指普遍到各处,后面常带地点宾语;“普及”多指普遍推广,或使大众化,与“提高”相对。 [摈弃-抛弃]

都有“丢掉不要”之义。“摈弃”指很坚决地排除、扔掉,语义较重;“抛弃”语义相对较轻。 4.通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问题一:细读文章,感知内容。 1.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西双版纳给作家李舵留下的总体印象,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美丽、神奇秀丽。“美丽的地方”这一短语言简意赅,开门见山,印象直接,点出了西双版纳的特点;“神奇秀丽”用在文章开头的一段概括了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在全文中起到了照应题目、总领全文的作用。 2.本文标题为“美丽的西双版纳”,通读全文,请用“西双版纳美啊,美在”的句式说说西双版纳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示例:(1)西双版纳美啊,美在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 (2)西双版纳美啊,美在热带雨林风光中; (3)西双版纳美啊,美在浓郁的民俗风情里。 问题二:品味语句,体会美点。 具体品味语句,参考下面的形式,说说你喜欢(关键字词句)的理由。 形式:我很喜欢文中(词语,句子皆可),因为。(可从语言、修辞、句式、感情等方面加以品析) 示例一:我很喜欢第一段其中的“神奇秀丽”, 因为我觉得作者用此词概括了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文中的“心驰神往”写出了人们对西双版纳的神往。 示例二:我很喜欢文中“我顺手给它一块钱,它点头一叫表示感谢,然后踱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一句。因为我觉得十分新颖有趣,谁说只有人才有思想和情感的?文中的大象分明聪明得紧! 问题三:理解写法,揣摩效果。 1.你觉得课文中的五个小标题用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又是为什么? 示例:“高高望天树”这个标题好在“高高”二字,不仅指出了望天树的特征,更隐含了作者的喜爱、仰慕等感情;不足之处是这部分内容似乎只有第一段写了望天树,第二、三、四段都与望天树无关,不足以概括这部分内容。 2.课文是怎样运用对照手法的?有何表达效果? 示例:(1)“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2)“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3)“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

2018版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粤教版必修

◆19 谏太宗十思疏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代大臣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时政时常会遭致杀身灭门之祸。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200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奉为座右铭”。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到底论述了哪些问题,让唐太宗对魏征如此器重? 学会倾听 有人说“鲜花最美,因为它鲜艳”,有人说“雨露最美,因为它滋润”,有人说“太阳最美,因为它温暖”,而我说“倾听最美,因为它染艳了心灵,滋润了身躯,温暖了世界”。生活中学会倾听,必将受益无穷。 在讲台上,在人流中,在小巷的深处,在高楼的阳台上,在奔驰的列车上,在温馨的小家里,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倾听。倾听让我们回味一生的声音,倾听街头那个修鞋的老人阐述他对过日子精辟的看法,倾听一个重病患者坦然面对生命的表白,倾听那个屡遭磨难又屡次站起的男人的悲壮历程,倾听那个成功人士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倾听那些用汗水智慧浸泡出的辉煌往事,倾听那些用热血顿作潮涌的感人情节。 倾听那一串串鲜活的故事,倾听那一个个真实的足音,我们就会明白:平淡的日子真的很精彩,平凡的生命真的很美丽,人生就应该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微感言: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2.尔无面从,退而后言。——魏征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魏征 4.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 5.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征 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征 一、作者视窗 敢于“犯颜直谏”的一代良臣——魏征

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第19课《登勃朗峰》第一课时 主备人:参与教师: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翌日、俯瞰、拾阶、苍穹、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等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整体感知文章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阿尔卑斯山,它的主峰叫做勃朗峰,因其山势陡峻而成为欧洲名胜之一,今天,我们就跟随 作者马克·吐温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登上这座山峰的。 二、目标展示 三、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 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 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2...生字积累 .... 翌.日(yì)灼.热(zhuó)俯瞰.(kàn)巉.峻(chán) 焦炙.(zhì)拾.阶(shè)独踞.(jù)纤.指(xiān) 苍穹 ..(ái)沟壑.(hè)颠簸 ..(diān bǒ) ..(cānɡ qiónɡ)皑皑 打嗝.(ɡé)骡.背(luó)醺醺 ..(lín) ..(xūn)辚辚 3.词语释义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变化多而快。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四、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我们徒步攀登勃朗峰的经过。 第二部分(5、6):在勃朗峰高地仰面遥望附近山峰的情景。 第三部分(7~11):下山途中的奇闻异事。 2.思读课文,品味提升 (1)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教师明确:乘车骑骡的游客暴晒于烈日之下,还不能休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 在树林中避暑纳凉,又可稍作休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教师明确:路上行人众多,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 (3)第②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从视觉角度描绘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绘路途瀑布轰鸣的特点,表 现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五、课堂检测 1.第⑤段中“稍作”“顷刻”“骤然”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教师明确:“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 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2.“洁白轻薄的云朵……纯洁的天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 教师明确: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 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勃朗峰云朵的轻柔纯净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 1.用本文中的四字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 2.完成配练1——4题。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文本名句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4.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二、魏征的名言 1.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2.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3.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4.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文本导学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2)一词多义 ①安????? 思国之安. 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 .知鸿鹄之志哉: 项王曰:“沛公安. 在?”: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安. 身立命之地:

②信???? ? 信. 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 .之: 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 .: 低眉信. 手续续弹: ③求????? 求. 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 于我也: 秦以城求 .璧而赵不许: 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 : (3)古今异义 ①凡百元首.. 古义: 今义: ②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 ③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 今义: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 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

今义: ⑥何必..劳神苦思 古义: 今义: (4)虚词归纳 ①以??????? 斯亦伐根以. 求木茂: 必竭诚以 .待下: 纵情以 .傲物: 则思无因喜以. 谬赏: 则思知足以 .自戒: 则思三驱以.为度: 虽董之以. 严刑: ②而????? 源不深而. 岂望流之远: 莫不殷忧而. 道著,功成而德衰: 择善而. 从之: 岂其取之易而. 守之难乎: 2.词类活用 (1)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2)简能.而任之: (3)则思正身以黜恶.: (4)择善.而从之: (5)乐.盘游: (6)必固.其根本:

第19课《登勃朗峰》导学案 (含答案)

19 《登勃朗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写作脉络,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意及表达作用。 3.体会并感受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法指导 《登勃朗峰》记述了与友人浏览勃朗峰的经历,学习前要了解游记的特点,了解作者独特的写作特点,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题。本文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富有传奇色彩。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本文的写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米,它是西欧的最高峰。 文体知识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登勃朗峰》作者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日( yì)隧.道(suì)俯瞰.(kàn )穹.顶(qiónɡ)巍.峨(wēi )皑皑 ..(ái)巉.峻( chán)缭.绕(liáo)拾.阶(shè)颠簸.(bǒ)沟壑.( hè)旷.野( kuànɡ) (2)解释重点词语。 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 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和颜悦色:形容和善可亲。 赏析文章

1、感知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登勃朗峰》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浏览勃朗峰的经历,旅途之中写了勃朗峰奇异美丽的风景,还写了奇人奇事。 2、主旨探究 1.《登勃朗峰》描绘了登勃朗峰山中奇景,叙述了旅途中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赏析语言。 赏析下面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1)、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又似主教头上的帽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勃朗峰周围山峰比作“美女的纤指”“塔糖”“教头上的帽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众多山峰的奇形怪状。 (2)、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 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座峰巅在白云缭绕、满天彩霞映衬下,妖媚迷人的景象,“轻歌曼舞”“宛如游丝蛛网一般”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现了白云柔细的样子,传神的再现了白云在峰巅飘飞的情态。 课后练习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颠簸.(bǒ) 穹.顶(qiónɡ) 沟壑.旷野(hè) B.翌.日(yì) 巉.峻(chán) 霓裳.羽衣(chánɡ) C.妩.媚(wǔ) 隧.道(suì) 绚.丽色彩(xuàn) D.打嗝.(ɡé) 拾.级(shí) 白云缭.绕(liáo)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B) A.陡峭蔓延浮躁一如即往 B.打嗝巍峨颠簸和颜悦色 C.俯瞰敏捷敞篷名幅其实 D.干脆棕色焦炙纷至踏来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9课 辛亥革命【学案】

[学习主题/课时]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共2课:19、20)[课标要求] 1.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第19课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认识辛亥革命的成果。 【时空观念】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上把握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革命的具体情况,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土崩瓦解。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解释】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运用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辛亥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意义。 【家国情怀】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从中感悟辛亥革命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 [必备知识]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目的:《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其统治;以改革遏制革命。 措施:编练新军;奖励实业,1903 年设立商部;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影响:编练新军培养了反清军事力量;奖励实业发展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壮大,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和阶级基础;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革命思想的接受者传播者。 例示1:(2018年海南卷8)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答案:D。 例示2: (2013全国高考1卷45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据《清德宗实录》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课时)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 一. 课前预习作业 1.曹丕死后,大臣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最先被魏国灭亡。2. 266年,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3.西晋统一后,发生了,耗竭了西晋国力。 4.东汉末年以来,、、、、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匈奴武装灭亡西晋。 5. 317年,重建晋朝,都城定在,史称东晋。 6.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在之战中,前秦被东晋击败,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7. 420年,东晋大将结束东晋统治,建立了“宋”。此后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8.从开始,北方人为逃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9.从以来,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潮流。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以种植为主,开始使用,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 11.江南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是的采用。 12.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 13.简述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二. 小组活动任务 1.了解与本课有关的成语故事。 2.思考教材中“动脑筋”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 第19课言情词三首

第19课言情词三首 P65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 西)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诏,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官至 宰相。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 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 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现存词130多首,编集成《珠玉词》。 秦观(1049-1100),北宋词 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他与黄 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 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看, 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有《淮海词》。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 汲县)人。“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为人秉性刚直,仕途不得志,始为武弁,后得苏轼的引荐,改任文职,一直沉沦下僚。官终太平州通判,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 贺铸博学强记,精通音律。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有《贺方回词》。 《蝶恋花》晏殊的词风继承五代,深受冯延巳的影响,工于造语,写景言情均属上乘。他一方面吸收了《阳春集》的清丽蕴藉,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花间集》的浓艳纤巧,足见他在取舍之间形成了自己的特定的词风,论者誉其“导宋词之先路”。晏殊这首词以摹拟女性口吻的形式来写伤离怀人的言情词,颇负盛名。 《鹊桥仙》相传牛郎织女因相恋而结合,由此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

第1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辛亥革命 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辛亥革命的成 1.重点: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2.难点: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基础认知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______》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___”。“新政”的内容与________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______。清政府力图在____、____、商业、____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由于政权掌握在__________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____。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____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1)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孙中山首先举起了_____的旗帜。孙中山是广东省___县人,出身于___家庭,先后在_____、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___________教育。______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深知____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_____年11 月在____组织_____,走上了革命道路。 (2)同盟会的建立:____年8 月20 日,孙中山与___等人在日本___创建全国性的_________团体中国_____,孙中山被推举为___。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同盟会___。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___》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______”。从此,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革命开始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_______的发展。除继续宣传___________外,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_______起义。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_____年4 月27 日的广州______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3)预备立宪:在____运动推动下,_____年9 月,清政府宣布______。立宪派成立了_________,积极推进立宪运动。立宪运动造成很大声势。_____年8 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为此,立宪派先后掀起3 次________运动,但很快被证明_____。1911 年5 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观舞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学案新人教版 (I)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品味文中对舞姿生动的描写,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 2.感悟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难点) 3.感受异国文化风情,培养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观舞记》是冰心写于五十年代后期的一篇散文。当时中印来往比较频繁,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印关系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冰心以一场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咿哑( yī)(yā)褶裙(zhě)颦蹙(pín)(cù)粲然(càn )嗔视( chēn ) 妥帖(tiē ) 铮铮( zhēnɡ ) 雏凤( chú ) 斗薮(sǒu ) 发髻( jì) 本色当行(hánɡ ) 叱咤风云( chì)(zhà)浑身解数(xiè)尽态极妍( yán)珠缨(yīnɡ)炫转 星宿(xiù)摇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②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③嗔视:生气地看。④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 轻盈。 ⑤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⑥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 显示出来。 3.整体感知: 卡拉玛姐妹之舞灵秀飞动。试从形体、服饰、动作、神态、心灵等方面入手,分别在书中划 出你认为最能展现舞蹈之美的词句,做上批注。 【课堂探究】“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在描写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时,大量运用了修辞方法。请分享你最欣赏的一句(段)。 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很美。它美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卡拉玛姐妹 舞蹈节奏变化极快,节奏丰富。 【拓展延伸】 欣赏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学习本文,用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来表 现自己所看见的和所想到的,写一两句优美的文字。 【布置作业】完成校本作业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知道亚非国家取得国家独立后的共同问题,万隆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精神。 2.了解“非洲年”和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 3.简述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4.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非洲独立的进程和胜利的意义,拉美为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 读图法、表格法、与时政相联。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用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邮票导入:二战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且团结起来,发展民族经济,巩固国家主权,带来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新气象。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__巩固独立__、__发展经济__的共同问题。 2.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__亚非会议__,也就是万隆会议。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__团结合作__、__友好相处__,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__世界和平__的精神,被称为“__万隆精神__”。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__独立的政治力量__登上了国际舞台。 3.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1951年底,__利比亚__宣布独立。1953年,埃及成立了共和国。1962年,__阿尔及利亚__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__纳米比亚__独立,标志着所有__非洲国家__都摆脱了__殖民主义__的枷锁。 4.1959年,古巴人民在__卡斯特罗__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__社会主义__发展道路。1977年,巴拿马与__美国__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__全部主权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二战后推动亚非拉掀起民族独立运动浪潮的原因有哪些? ①二战给帝国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无力统治他们的殖民地,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②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③二战使亚非拉的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