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各章主要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各章主要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各章主要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各章主要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各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内涵的特征

一、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公共事务及特征

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公共性是一定的社会或地区的公有、公用、共供和共享的。

公共需要是社会共同体具有的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

公共事务具有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和阶级(阶层)性四个特征

二、我国传统的“事业”及其发展

我国传统“事业”的基本含义

事业,是我国特有的与全体人民整体利益有关的以科、教、文、卫、体等为基本内容的行业或部门,及其相应的管理体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而且是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即狭义的社会事务,反映的是一定条件下我国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水平。公共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管理活动。

三、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是经济学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事务理论所描述的对象是一致的,但其研究和阐述问题的角度不同,现代公共产品理论主要是通过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等概念和范畴对社会中不同属性的产品进行把握,从而明确公共事务范畴的。

(一)公共产品理论的几个基本内容

l.公共产品的基本概念

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就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什么是公共消费需要呢?人的活动具有两重性,即个体性和社会性。前者是指作为个体的人,需要一定的产品来满足其私人需要,如衣、食、住、行等,而后者则是指作为社会的人,他的生存依赖于社会环境,如国防、治安、城市道路、卫生等,这是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这种与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但每个人又不能享受其消费独占权的,且是作为一定社会所共有的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的需要就是公共需要。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满足需要的不同,把整个产品世界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产品,即满足私人需要或私人消费需要的产品,另一类是公共产品,即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产品的范围十分广泛,如政治、法律。国防、治安、政府行政管理、大中型水利设施、城市规划。公共道路、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卫生、天气预报、科学研究,以及铁路、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广播、电视、教育、电讯等,乃至抗旱、防洪等,都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公共产品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的生产和个人家庭生活提供服务,是社会总产品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产品总体上呈

扩大的趋势。

2.公共产品的特点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是公共产品?公认的确认公共产品的两个标准,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第一,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与排他性相对应的。排他性是指排斥他人消费的可能性,如你在使用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使用,或当你能完全拥有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拥有。非排他性还有一层含义,是指虽然有些产品在技术上也可以排斥其他人消费,但这样做是不经济的,或者是与公众的共同利益相违背的,因而是不允许的。

由于非排他性使一个产品既不能被个人所排斥,也不能被个人所拒绝,具有极大的外部收益,是一种人人都有权使用,人人都获益的产品,因此,非排他性使产品具备了公共性的特征,是衡量一个产品是否是公共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非排他性决定了公共产品不适合由个人和家庭或者企业经营,而只能由政府或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来进行经营和管理。

第二,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相对于私人产品所具有的竞争性来说的。这里的竞争性是指消费上的竞争性,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的基本含义如下:

一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这里所说的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而非微观经济学中分析的产量增加导致的边际成本。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通常指增加一个公共消费者,公共产品供给者并不增加成本。典型的例子是海上灯塔:海上灯塔是较典型的公共产品,通常增加一艘船经过并得到指引并不需要增加任何生产成本。一般来说,边际生产成本是否为零是判断某一产品是否具有竞争性的重要标准。

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即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中,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也就是说,这种产品不但是共同消费的,也不存在消费中的拥挤现象,不存在消费者为获得公共服务需排除他人而付出代价。

3.公共产品的分类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是公共产品,但在现实中,并非所有具有公共性的产品都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或者这两个特征表现得很鲜明。因此,可以依此将公共产品进行分类。而且,如果再结合私人产品的分类进行分析,就可以获得一个对公共产品更为全面也更具操作性的认识。

公共产品一般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上述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根据所具备的公共产品两个特点的不同的组合,准公共产品可以进一步的划分。

在认识公共产品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私有制国家也有公共产品,公有制国家也有私人产品。因此,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划分不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与社会制度无必然联系。第二,在不同社会中,由于受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和制约,公共产品的范围存在着客观的差别,例如,森林、土地、矿产资源等在私有制国家完全可以成为私人产品,公共性并不确定,而在公有制国家则成为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往往是通过法律予以明确规定的。

4、现代社会的公共需求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安全的,国防、外交、公安。

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秩序的,如市场监管、司法等。

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如医疗保健、教育、交通、图书馆。

社会保障与救济、扶助弱势群体的。

公共资源、财产管理的,环保、国资管理。

对人权、自由等公共需要。

(二)准公共产品理论

1.准公共产品的特点

准公共产品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公共产品的基本标准,基本内涵上面已经分析,而这种不充分性主要表现为以下的情况:一是某些产品只符合两个标准中的一个标准,即或者只符合第一个标准,或者只符合第二个标准;二是虽然两个标准并非完全符合,但又并非完全具有私人产品的特性,即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准公共产品的这一特点,使其兼有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但从总体上说,在公共性和私人性两者之间,其还是偏重于公共性,因而才被称为准公共产品。

第二,外部性。虽然外部性并非准公共产品独有,如纯公共产品甚至一些私人产品也具有,但准公共产品普遍具有外部性,因而这是它的一个鲜明特点。

2.准公共产品的分类

按照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点及其在准公共产品中的表现,可以将准公共产品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具有非排他性且非竞争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这类准公共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较强的非排他性,同时又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里的竞争性弱于私人产品。教育就是这类准公共产品的典型例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教育意识的加强,具有非排他性的教育逐步成为社会福利,但由于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且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任何一个政府也难以将教育作为纯公共产品,因而一方面要以巨大的公共财政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另一方面也允许在义务教育阶段以上的某些领域中进行竞争。

二是具有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这类准公共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消费排他性。这里的消费排他性弱于私人产品。道路是这类准公共产品的典型例子:由于其具有非竞争性,因而最适宜的方式是由非营利的组织进行管理,而由于具有一定的消费排他性,也就具有采取收费的方式进行管理的可能。

三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这类准公共产品虽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但又不完全同于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特点的私人产品,或者说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但总体上又偏于公共产品,例如文化、艺术、医疗、体育等。在一定程度上,这类产品与属于私人产品的俱乐部产品比较接近。

文化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体现在

1.一定的非排他性

2.一定的非竞争性

3、外部收益性

四、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1.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

第一,从理论上看,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或者说属于社会公共产品的范畴,必须以不同于私人事务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或者说,企业和个人家庭不能管、不愿管也管不了的事务应该是公共事业的基本内容。

第二,从社会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业作为社会全体公众所拥有的共同事业,因而在逻辑上,举凡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公共事务,都可以在公共事业的范围中。但我国公共事业这一概念或提法,实际上是由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的“事业”发展而来的,“事

业”的基本内涵主要是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即狭义的社会事务。因此,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应该是公共事业的基本内容,但不应包括政治性事务。

第三,公共事务的基本实现方式是公共服务。现代社会的公共事务日益丰富,这不仅表现在许多私人事务涉及公共利益,而且狭义的公共事务的实现也与经济密切相关。从公共产品理论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看,任何一种社会产品的提供都是一个生产过程,都是一个经济行为过程。因此,公共事业不再是传统的“非经济”事务,确定公共事业内涵基本标准之一不是看与经济的关系,而是看是否与公众的日常基本生活相连,且企业和私人家庭能否操作。第四,在公共产品理论尤其是准公共产品理论的视野中,我国传统事业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属于纯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在整个事业中占少数,如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等。二是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在整个事业中占大多数,如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公益性研究主要是指涉及到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如农业方面的种子改良技术等,这类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础性需要。

2.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

可以看出,公共事业的最大特点是公共性。其公共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公众性,即公共事业的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具有公众性;

第二,公用性,即它的服务内容涉及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所以带有公用性;

第三,公益性,即它的服务目标是实现公众的共同利益,因而带有公益性;

第四,非营利性。即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在一般情况下,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以公共财政作为基础,社会公众在享受这一产品时是不需要另外交费的。虽然在现代社会,有时为了弥补公共事业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业所提供的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也会采用收费的办法,但是,特定的管理政策决定了这种收费绝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因而总体上具有非营利性。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界定

一、公共组织概述

1.公共组织的基本概念

组织是人类在一定的环境中,为了克服人类个体体能和智能的限制,达到群体的共同目标,而按一定的结构形式和活动规律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开放性合作形式。公共组织在构成要素的种类上与一般组织大体一致,但其要素的具体内涵却是不完全一样的。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员、物质、目标、职能、机构、权力、规章和意识等方面: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来说,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来说,是指行使行政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即行政组织。在我国,目前行政组织是最重要的公共组织。虽然行政组织不等于广义的或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组织,但公共组织是以行政组织(即政府)为核心的。

公共组织目标的模糊性

一是公众的要求问题水涨船高、有增无减,使公共组织的目标难以确定;

二是存在公共悖论,使得公共利益的代表性、正当性、内容和方式不确定;(公共悖论是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有可能企业的行为更符合公众的利益)

三是公共组织的活动结果和动机不可能完全一致;

四是组织目标有突然性,比如出现公共危机时,既定的组织目标要让位于突发性组织目标;五是公共需求有变动性和部分代表性。

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权力

组织过程就是权力使用过程,即组织依据特定的权力,以一定方式作用并影响管理对象的过程。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公共组织是凭借公共权力对特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公共权力是公共组织实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

1.公共权力的形成及其内涵

公共权力,就是用于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可见,公共权力的起源及其异化形式——国家的演变表明,公共权力这一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是由社会公共需要产生的,因而公众是公共权力的主体,政府只是行政主体,社会公共事务是公共权力的客体。

2.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公共权力运行

公共组织以公共权力为基础对公共事业进行管理。公共权力在公共事业管理中通常是按一定的环节所构成的完整的过程运行的。正是有了这一公共权力的运行,静态的公共组织结构得以运转,公共组织的管理方式得以作用于管理客体并最终实现组织目的。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公共权力运行通常分为形成、分配、控制、作用四个环节:

公共事业管理中领导者的基础性权力也称为“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基础”,包括以下5方面:

(1)合法权:因职务获得的“指挥下属的权力”。

(2)惩罚权:对下属行为产生的“消极结果”作“负强化”的权力。

(3)奖励权:对下属行为产生的“积极结果”作“正强化”的权力。

(4)模范权:指领导的行为会引起下属的效仿或作为奋斗的榜样。

(5)专长权:包括“专业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激励的“目标认同原则”

指公共事业组织目标必须为人们广泛认可和接受,并愿意为之努力。包括2个层面:个人报酬目标必须为组织认同;组织目标必须为成员广泛认同。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

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或对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由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构成,并以准公共产品为主的产品生产和提供的调节和控制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公众为本原则

所谓以公众为本,就是公共事业管理必须以公共的事业为本,也即以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为本。这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性本质特征最集中的反映,也是贯穿公共事业管理全过程的基本要求。

2、服务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就其性质而言,基本上是一种狭义的社会事务管理,或说是以管理狭义社会事务的方式来对公共事业进行统筹管理,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围绕社会中大量存在的问题,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因此,虽然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需用强制的方式进行管理的内容或事项,如对公用事业的价格管理、环境资源的管理,以及人口管理等,但本质上仍然是在为社会公众进行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中虽然在形式上有管制和服务,但本质是非管制的,立足点是在服务上,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这是公共管理发展中最重要的特征。我们认为,公共组织承担着管制管理与服务管理两大任务,但其立足点还是在服务上。

3、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是通过提供优质足量的公共事业产品来保证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的。优质足量涉及效率,而保证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则涉及公平即社会效益。就此而论,公共事业管理是在公共事业这一特定领域中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效率与公平是公共事业管理必须认真考虑的两个基本目标。

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的内容是:

(1)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关系到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管理战略和结果评价。

(2)所谓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就是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必须效率与公平两者并重,并首先主解决公平问题,更多地突出公平。

(3)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效率,体现为提供优质足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公平,体现为保证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即社会效益。

(4)社会效益优先原则要求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做到3点:一是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相统一基础上更重视结果管理,即更多地突出公平;二是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更重视外部管理;三是必须将社会效益作为绩效评估标准的最重要的内容。

4、市场化原则

由于公众对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及范围越来越宽,是当今公共事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这就意味着仅靠公共财政难以承担整个公共事业并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同时,随着当今世界民主的发展,正确处理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关系,让社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进行管理,是形成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基本要求。再者,从公共事业管理自身来看,由于公共事业所包含的社会事务的层次、范围等的不同,公共事业管理本身也是分层次的,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分层管理及管理与实施的分离,决定了可以引进市场化来解决问题。

当前,公民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是:

1、公共事业管理活动要以公众为本,以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求为起点,以公平、正义、民主为管理活动的伦理原则。

2、由于市场不能自发地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求,就要求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弥

补市场机制的不足,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促进社会进步。

3、公共管理活动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而不能是营利。

4、政府不但要行使法定权力,也要承担法定责任。

5、在公共财政来源不变的情况下,公民要求的增加,迫使政府要少花钱多办事,就促

使政府开源节流。开源是引入社会资源,节流是廉政、注重绩效和效率。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问题

一、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含义

环境,指存在于某一事物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的总和。

公共事业管理的环境是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环境理论提出的背景是美国人高斯和里格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行政管理,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行政生态学。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在管理目的、管理范围、管理主体方面相同,所以必须研究和探讨公共事业管理的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内部的各种关系和要素组合(包括内部人事管理问题)等。

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之外的影响因素,如政治、经济、地理、人口、文化、民族、宗教等。

需要强调的是,内环境和外环境是相对的。

由于环境是一个由众多因素组成的系统,这样,作为一个单个公共组织来看是影响其行为的外部因素如一个地方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的关系,对整个公共管理主体系统及行为而言,就变成了内部关系即内部环境。

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和种类

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主要具有下述特征:

第一,广泛性。凡是作用于公共事业管理系统外部条件和要素,都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范畴。

第二,复杂性。复杂性有三层含义:因素复杂,影响复杂,地位复杂。

第三,差异性。

2、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类

以层次为标准,可分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中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以国别区域为标准,可分为国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以作用和影响为标准,可划分为积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良性环境)和消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恶性环境)。

以内容为标准,可划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而且,这些环境还可以以内容为标准进行更进一步的划分。

常用的是以内容为标准划分的环境。

三、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

生态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社会科学、技术状况等。

社会发展程度,从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角度看,是生态环境的指标,是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诸要求相互影响作用的一个结果,也是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的结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般来说,家庭问题是非公共问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家庭的变

化(比如家庭规模、家庭成员构成、家庭观念、家庭解体等)都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一些家庭内部的问题成为社会的问题,也即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需要社会公共组织来协调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

两者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2方面:

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即,公共事业管理要适应公共事业环境的性质;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现状并能促其发展。

2)公共事业管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利用和改造的关系。即,针对面临的问题,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改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公共事业管理通过纠正、调整,从而形成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2)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容是: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之间,通过特定资源和信息的交换,公共事业管理满足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需求。两者之间正是围绕着需要提出和需要满足不断循环往复而展开的。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需要是确定公共事业管理基本任务的客观依据。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社会公共事务分为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三个类别,相应的,政府也就具有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管理公共事业就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体现)。

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高层次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是作为一种宏观环境,对高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发挥着直接地影响作用。

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中低层公共事业管理亦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迂回的、具体的、较小的。

公共事业管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对高层公共事业管理产生作用,而对中低层公共事业管理则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经济体制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方面:

(1)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的形态特征和制度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在其基本性质,以及体制、人事制度等方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

(2)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行为特征。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不直接干预具体的经济生活,从而使其相关的公共事业管理行为减少并采用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需要运用行政手段,组织具体的经济行动,并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行(3)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运行。公共事业管理不仅要实现社会全体公众的共同的利益,还要尽量少损害某些人的经济利益。不同的利益群体的相对平衡必然会影响和制约着公共事业管理活动。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和体制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概念、演变与决定因素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即谁来承担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生产者和提供者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否可以分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是如何分工的?)(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

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时期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因为政府不干预社会事务和具体的经济事务,所以叫作保护模式。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

是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或方式。(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

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模式。

政府改革及其理论

公共选择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变成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实质及其决定因素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质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在其本质上,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可供选择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或者说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方式。

(二)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

1、公共需求

是公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一个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随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公众公共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公共需求是决定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

2、主体意识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其中的核心是一定的主体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能力。

3、政府能力

从社会产品的角度看,政府能力,就是政府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在可能涉足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主体中,作为社会中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组织,政府能力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地位。

4、社会发育程度

这里主要是指作为社会组织载体的非政府组织等的发育程度。非政府组织的快速增长和成熟使公共管理成为可能。

第二节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机理与特点

一、公共事业管理市场模式机理形成的基础

(一)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必要性

(一)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必要性

在公共产品领域,虽然政府机构日益庞大,财政支出日益增加,但由于生产方式单一、生产与供给缺乏竞争,使得资源配置和生产低效率,公共产品生产数量不足,品种和质量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政府的贪污腐败盛行。这样,政府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公共事务,满足不断增长变化的公共需求,政府自身反而成为了一大社会问题--“政府失败”。相当程度上就是既有的政府垄断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式已难以维系。

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条件

1、参与的一般是准公共产品领域。

2、是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投资者可能得到回报。

3、有产品的产权制度安排。这是私人进入公共产品领域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4、可以将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作为两个环节分开。如私人生产,政府采购。比如,

军用品由私人生产,政府采购。

5、在政府一定的管制下(规定质量、数量和价格)进行。

现代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有了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公共提供、

市场提供、

混和提供。

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

(一)多元构成

(二)政府主导和统筹

(三)以市场为基础

(四)法制化与规范化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组织

第一节政府与公共事业管理

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政府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通常所说的政府指狭义的政府。

现代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以政府为核心的,由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一定的准政府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组织系统。这一公共组织系统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确定,源于政府的基本属性和职能,也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性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是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具有准政府性质的事业单位构成的。

政府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管理公共事业都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政府不是管理公共事业的唯一主体,但政府的基本属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特定地位,决定了政府是管理主体系统中最为基本的组织,也是整个管理主体系统的核心。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这一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或环节:

其一,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

其二,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

其三,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现实经济活动证明,市场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并不是只能作非此即彼的选择,两者的组合存在着如下4种情况:

1. 市场有效,政府也有效,但是两者的结果和目标不同。

2. 市场有效,政府失灵。

3. 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4. 市场失灵,政府无效。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

1、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政府以公共权力为基础,掌握了公共资源、公共政策分配和制订,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必须是政府。

非政府组织概述

非政府组织是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以社会公共事务为管理对象,以非权力手段

为组织运作基础的公共组织。

非政府组织又被称之为非营利性组织、第三部门、民间组织等,是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既是政府组织管理的对象,又是政府组织的帮手,是参与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管理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1、为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新的可能。

2、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的主体,具有较强的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参与性。

3、是新的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

非政府组织的不足是:存在内部自身和法律、公共政策等外在环境的不足。

第三节事业单位与公共事业管理

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

当前,事业单位还是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承担者,而随着新型公共事业的形成和政府社会管理改革的深入,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事业单位必须进行政事分开和社会化改革。事业单位的特点

一是事业活动的非经常性和政治性。二是事业由国家主办并主管。三是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国家财政供给。四是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点

其一、政府办事业,即事业单位主要由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直接举办;

其二、政府管事业,即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经营活动均由其主管的政府直接控制;

其三、政府养事业,即经费开支均由国家财政拨付。

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方式、方法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是指公共事业机构管理公共事业的职责和功能。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作为一个国家或社会贯彻实施有关公共事业的政策和计划的承担者,其职责和功能直接取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但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之所以通过做某一类工作或程序,根本上是由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组织特性决定的。一般来说,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在实施一个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基本职能:

计划职能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首要的职能。

计划职能就是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的性和规划性的职能。有两层含义:

一是制定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必须作出的种种选择;

二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范围内,舍去某些选择,制定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工作程序。

组织的职能

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对机构和人员进行安排、分配的活动。定机构、岗位、人员、职责的活动。

协调职能

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平衡各类管理关系、调节各种利益因素的职能。

“管理脱节”,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中出现的有悖于整体目标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正式的管理制度、规章中或有规定,或无明确规定但也可以存在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工作程序的相互背离。

控制职能

是指公共管理组织掌握管理目标实施过程,防止和纠正偏离目标行为的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的控制职能基本过程包含三个步骤:确立控制标准、评估成效、纠正偏差。公共事业管理方法的种类

在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通常用的管理方法分类,是将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刚性方法,一类是柔性方法。

刚性方法就是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特定权力,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柔性方法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采用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委托等软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主要有以下手段:

1.传播手段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所谓传播主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及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现象,即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和信息过程。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传播方法,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通过与公众的双向信息交流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从而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的方法。 2.情感手段

情感是人的思想和活动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人的情感导向预定的活动方向,将有利于目标的实现。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情感方法,就是激发公众对特定公共事业管理目标或预定价值情感,在一定的情况下利用人们的感情因素促进和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目的方法。

3.心理手段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心理方法,就是借助心理因素的作用,来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管理方法。这里的心理因素涉及两个方面,即公众的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公众的个体心理是指公众个体较为稳定的心理现象和内部构成,包括特定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个性;而社会心理是指一个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该社会成员共有的对社会生活所具有的一种不系统、不定型和自发的反映形式,主要包括传统、心理习惯、行为方式、社会时尚、风貌等等。社会心理作为一种潜在的公众价值趋向,一种特定社会的文化因素,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之,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柔性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方法。在当代,随着民主化的进程的发展,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在内的整个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即民主化已是不可逆转之势,同时,也由于人们对社会事务及其规律认识的加深和政府社会管理方式的改变,公共事业管理的柔性方法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重要。这样,在总体上,强制性或刚性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效能相对缩小,而柔性方法在管理中尤其是在基层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是与公众基本生活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管理,是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它涉及到人们的共同利益,需要人们共同参与,柔性的方法也是符合管理的对象特点的基本方法。不仅有许多管理都要采用柔性手段,且越是中、低层的管理柔性手段使用的得越多,因而在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柔性方法是主要的管理方法,也是一个国家公共事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刚性管理方法和柔性管理方法不是对立的。在许多情况下根据需要,两者可以结合并用,或是柔性方法为主,刚性方法为辅,或是刚性方法为主,柔性方法为辅。具体地应采用哪种

手段并以哪种手段,应根据实际情况,视公共问题和具体对象的性质、特点而定。

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确认

公共事业的日常管理,是根据具体的社会公共需要,通过实施一定的管理来完成的。这一具体的社会需要,往往是以一定的社会问题反映出来的。因此,在公共事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一定的社会问题是管理的对象,对一定社会问题的确认是整个公共事业日常性管理的第一步,如何确认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是一个提出问题的管理过程。

一、公共事业管理问题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会出现大量的、多种多样的社会问题。这其中,会有相当的诸如科学、文化、教育、福利、市政、公共卫生、能源,以及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等等方面的具有一定的公共性、需要社会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负责解决的社会问题。但不是所有社会问题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

1、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条件

第一、是目前现实存在的,即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应当是目前存在的事实。第二、是被公共事业管理决策者所了解和关注的。虽然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还处于潜在状态未被察觉,甚至已在客观实际中显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未引起公共事业管理决策者的注意,则不能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

第三、具有公共性。即这一社会问题涉及到绝大多数人利益,而只涉及到个别人或少数人利益的问题,即使政府予以关心,也不可能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而纳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因为政府的能力有限,要考虑的是社会的大多数人的利益。

第四、具有当前性。必须在当前加以解决的公共性问题。在一定的时期中,具有一定公共性的社会问题,在不断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不断地发生。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能力有限,必须解决在当前必须加以解决的公共性问题,才能维护公共利益和满足公共需要。尤其是对中、低层的公共事业管理来说,这种当前性不仅表现为问题必须解决时间上的要求,还表现为地区范围上的要求,即必须是以该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管辖范围和职责是直接或间接相关的。

二、公共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提出的主体:具有法定公共权威的个人和组织。主要是:

1、政治领袖或政治领导人。政治领袖是指通过法定途径占据国家或各种政党或政治组织高层权力地位人,也即政治领导人。

他们往往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在选举的责任机制的制约下,会促使他们关注公共需要,提出公共问题。

2、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在西方国家,现代政治都是以政党组织为运行依托,以夺取政权或执掌政权核心的政党政治,政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政党,往往是跨地区、跨行业的组织,是超血缘联系的社会群体的政治代表。就后者而论,利益集团通常是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关注公共需要,提出公共问题。

3、大众传媒

一方面,大众传媒掌握传媒工具,自己以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代言人形象定位和出现,加之大多数从事者的社会良知和敬业,通常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非常重要的公共性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转换为政策问题。而传媒的影响力也正是通过这种作用来实现和强化的。

另一方面,由于大众传媒也受到意识形态、价值观、认识水平,以及市场竞争条件下自身

利益等限制,就可能存在,将本来虽然是公共问题但还不是公共政策问题的问题定位于公共政策问题,甚至将不存在的公共问题视为公共问题进而作为公共政策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网络不断传播。在西方,传媒具有党派性,也表现在对公共问题的认知上。

4、各类政策分析研究组织

当代西方社会广泛存在的各类政策分析研究组织,由于专门从事政策分析研究的职业所致,通过其所掌握的较为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信息,通过其集多学科知识和人才所形成的专业化的政策研究,也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一个主要提出者。但这种提出必须是受到委托,代表某个法定主体提出。

三、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特点

从一定的社会问题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前提条件来看,成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具有下述特点:

A、公共性。这是最为基本的特点。这一公共性主要表现为它涉及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或者说它与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的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B、可变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由于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同一个具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此时可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则可能就不能进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二是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是有分层次有范围的,因而在此地区内是具有公共性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在另外一个地区则在不一定。

C、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确定性,是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的社会问题必定是被感觉和认识的,而且对解决它的价值或意义都有一定的了解;不确定性,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公共性的社会问题,由于问题所涉及的环境因素等的复杂和变化,也由于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决策者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和发展变化,因而能否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进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费用和效率

第一节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如何投资和投多少资,都是围绕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与提供来进行的。可以说,公共事业管理的经费就是生产与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的费用,一定的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的方式也就决定了一定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数额。现代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是以公共产品尤其是准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的,而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提供方式组合,构成了公共事业产品的不同的管理方式同时也是资金投入方式。

公共、市场和混和提供方式。

1、公共提供

公共提供,是指公共事业产品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可以无条件地获得这些公共事业产品的消费权,而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或者报酬。属于公共提供的公共事业产品,主要是公共事业产品中的纯公共产品,如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平设施、社会科学研究、抗灾、防灾、国防、处理公共危机等。

市场提供,是指由主要由市场提供生产公共事业产品单位的经费。在一般情况下,将通过收费来收回成本,并有一定的利润。

混合提供,是指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

提供公共事业产品。

六种组合方式:

第一、公共生产、公共提供。

第二、公共生产、混合提供。

第三、公共产生、市场提供。

第四、私人生产、公共提供。

第五、私人生产、混合提供。

第六、私人生产、市场提供。

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与提供方式及其组合,决定了相应的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这些共同构成了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费用的资金,可以分为公共支出和非公共支出两大类别,前者属于政府投资,主要来源于税收,后者则属于社会投资,主要由非政府组织收入及承担公共事业产品生产的企业资金构成。在现实中,这两类资金可以通过不同的筹资模式投入到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中。

非政府组织资金支出原则

第一、非营利原则。这是非政府组织宗旨的一个最基本的表现,是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所应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

第二、安全原则。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二、《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 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四、阅读下列材料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均可))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六、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七、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 张学良, 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 年12 月12 日,发动" 兵谏" ,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八、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人)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 十五、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的徐海东,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朱作其,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老李,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十六、人物形象分析 1. 毛泽东:他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好学进取。他质朴纯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身体素质佳,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不知疲倦,果断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共产党人领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什么是公共事业? 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为什么政府要管理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 3.如何认识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 公共事业应该是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微利事业,是社会生活中必要的基本服务,一定会具备基础性和公共性。目标是服务是全体社会人员,一定是不以营利为目标,从整体出发,有具体目标,以提高社会水平和质量为宗旨的来看,一定会具备专业性。 公共事业管理围绕公共事业自身的特征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政府部门,是公共权力部门,所以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这些特征。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如何管理公共事业? 履行好职能,综合运用方法 5.政府组织有何特征和体制优势? 特征:公共性强制性普遍性执行性规模性 体制优势: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对紧急事件. 6.政府失灵有哪些具体表现? 1、公共政策的偏差与失效 2、政府部门的膨胀 3、低效率 4、寻租行为 7.事业组织有何体制优势和局限性? 体制优势:相对独立性非营利性低成本高质量专业性接近性灵活性在培养互助精神,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等方面更具优势。 局限性:筹款不足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8.市场体制在发展公共事业中有何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加快市场主体优胜劣汰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市场主体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调节收入分配,促使市场参与者理性决策促进人的发展 局限性:市场无法有效的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效应市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市场无法消除垄断市场经济无法保证收入分配公平和公正市场经济无法解决宏观总量平衡问题,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市场调节无法克服自身所导致的某些消极后果市场无法使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9.政府体制、事业体制和市场体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如何实现互补? 1、市场体制——→竞争机制,引入社会力量——→政府低效率、低质量、供给不足 2、政府——→雄厚的资金支持——→事业体制,资金不足 3、政府——→财政、税收等政策优惠,调动市场积极性——→市场体制,积极性低 10.何谓公共事业人力资源?公共事业人力资源有何特征? 在公共事业领域内从事管理,生产和公共服务工作,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人员的总和 特征:能动性高增值性社会性时效性 11.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何区别? 1、管理的视角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力看做是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看做是资源。从成本的角度出发,管理活动追求的必须是人员的减少,人力成本的节约,从资源的角度

创业史情节+主题+人物分析[精品文档]

创业史小结 第一章:清晨,当梁三老汉出去拾粪时,生宝偷偷溜出去了。梁三老汉知道后,在秀兰的烦心事下,与老伴干起仗来,老伴开始还安慰,但当梁三提到二十年前的心酸事时,老伴忍不住哭了。邻居来劝架,老汉不听。老汉散心随鞭炮声来到富裕中农郭世富新盖的瓦房。看见富农姚士杰以及共产党员郭振山,两个仇人轮流做客。郭二老汉同梁三老汉谈心。“水嘴”孙志明羞辱老汉,并告诉他梁生宝定的生产计划。老汉气急败坏地走了,人们则讨论着梁生宝会碰壁。 第二章:秀兰同改霞一同放学,改霞说出秀兰的心事,两个女学生吵闹着,最后约定不说出秘密。秀兰的未婚夫杨明山在战场上,而改霞则是千方百计托到解除婚约。她想和一个思想上进的青年成侣,因此十分慎重地选伴,却总被人误解。来到秀兰家门口,郭振山与改霞一同回家。改霞心慕生宝,但郭振山却又告诉她工厂会用人。郭振山不赞同她和生宝,改霞开始改变主意。 第三章:郭振山在与代表们开余粮,活跃借贷大会。当代表主任威严地演讲完后,他请代表们提建议。铁人推让给郭世富。世富则是推说盖新房没了余粮,郭振山与其耗完了会议时间。散会后,郭世富向欢喜讨陈账。郭振山竟无法阻止两人争吵。高增福留下告诉郭振山姚士杰正在放高利贷。郭振山回忆着郭世富兄弟的立家业。一次郭世富加租,郭振山不同意,两人便记仇了。改革时,郭振山安慰了郭世富。土改过后,世富的积极以及逐渐自负,郭振山竟拿他没办法。 第四章:任老四去揽郭家何的一个土胚,遇上欢喜询问活跃接待一事,当听说郭世福讨旧账一事后气得扭歪了嘴。欢喜乘机让他信服的走互助组那条路。水嘴问高增福互助组一事,不了没能吸收两户中农。高增福去姚士杰那儿还扫笤帚。原是那增福为见那高利贷。他常监视着邻居的行为,一天深夜,他抓准时机,叫冯有万去追姚士杰,自己找郭振山,不料郭振山拿他没办法,有万又恰好没追到,增福一边庆幸一边含泪对郭振山失望。 第五章:梁生宝去买稻种,搞生产计划。生宝为省下旅馆钱,不惜睡在令他厌恶的车站里。他进饭铺吃着馍和两碗面,十分谨慎地付了钱。生宝睡不着觉,想着家乡、邻居以及改霞。早晨,生宝又问清楚了这种稻种的特性。生宝为了尽早回家,淋着春雨,心中燃着理想的火花,一边回忆着搞互助组的经过。 第六章:当改霞上课时,很多人来向改霞妈妈提亲,净是些富裕又有文化的小伙子。代表主任一个也不认同,让改霞好好读书。代表主人还在土改时开导了改霞妈的“胡思乱想”。改霞替妈去看望二姐,一路上,改霞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包括永茂,改下对他十分反感。郭世茂想免费捎她一程,改霞心里明白,委婉拒绝。改霞遇见了生宝,两人都不好意思,几句话改霞知道生宝为了省车费在追车呢!改下更加矛盾了。 第七章主要内容 “百日黄”稻种的生长短期,在蛤蟆滩引起了这样广泛的兴趣,庄家人们把梁三老汉的草棚院剂的池水也不通了。连郭富世这样想出高价购买,生宝不肯。分好了互助组的成员和其他

《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 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 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 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 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

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 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 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红星在西北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 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 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 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 神 第八章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 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 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 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 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同红军在一起(续)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 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填空题 1.公共产品的两大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分类: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3.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保护模式、干预模式和市场模式。 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公共需求、主体意识、政府能力、社会发育程度。 5.“3E”指: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经济(economic)。 6.沃尔夫认为非营利组织的五个特征:(1)有服务大众的宗旨;(2)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3)有一个不致使任何个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4)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5)具有可以提供捐助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7.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的特征:(1)组织性; (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8.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成立的4个条件:客观存在、被决策者所认知、具有公共性、紧迫性。 9.公众对政府的期待,5个方面:法治(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胜任能力、弹性、回应和廉洁。 10.企业资金进入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主要方式(3种): 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OOT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 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 二、名词解释: 1.纯公共产品 指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2.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理论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创业史的主要内容

创业史的主要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 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展现在社会发展中。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更多的展现在创新和创业发展的基础上。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励志创业史,希望能帮到你。励志的创业史篇一 从下岗到自主创业,再到用爱心回报社会,兵团第十二师104团职工白常福十多年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见到白常福时,他正在自己的塑钢窗厂对工人进行指导,如果不是他亲口说,很难想象精神十足的他今年已经72岁,且是一名癌症患者。 1995年,白常福所在的原104团修造厂因长期亏损破产了,53岁的白常福成了下岗工人,面对这个巨大的打击,他没有气馁。“我们这一帮老伙计,想退休年龄不够,找新工作年龄太大又没

单位要,可生活还得继续,迫不得已,我想创业。” 1998年,带着10多个下岗的工友,白常福的钢窗厂开业了。他记得,开业时设备差,很多部件都需要手工制作,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他和工友们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告诉白常福,加工热水器效益不错,地市场需求量很大。病急乱投医的他迅速借了30万元,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20万元,开始生产热水器。产品投产后,果然地批发商纷纷前来采购,生意红火无比。 产品有销量了,赚钱了,白常福很是兴奋,却不知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由于第一次把产品卖到地缺乏经验,先交货后结款的交易模式让他在短短一年时间被地皮包公司骗去了50多万元的货物,加工厂濒临倒闭。 “得知我被骗,借钱给我的人频频上门讨债,60岁,本该颐养天年,我却欠了一屁股债。”回想起这段经历,白

常福已经很平静。当时,孩子们也纷纷劝他别“折腾”了,替他把债还了,希望他以后能安安稳稳养老。 “我可以放手不干,但我那帮”老伙计”怎么办,谁来照顾他们。”白常福心里想。就这样,倔强的他没有听从家里人的安排,继续借钱维持工厂的运行。 在白常福快要坚持不下去时,机会再次降临。2002年,国家开始大力推广塑钢窗,乌鲁木齐各大房地产商也纷纷淘汰原有的铁钢窗。“抓住这次机遇,我还有机会翻身。”白常福凭借以前良好的信誉,再次筹集资金上马新生产线。很快,保温性能好、节能环保的塑钢窗不断生产出来。然而,由于没有稳定的客源,塑钢窗销量惨淡。 转机在3年后出现。十二师三坪农场几栋新盖楼房进行塑钢窗招标,白常福抓住这次机会,以最低报价和最好的售后服务赢得了这单近百万元的生意。之后,安装好的塑钢窗赢得了开发商的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答案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二、《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 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四、《红星照耀中国》共12篇,附篇目: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五、阅读下列材料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均可))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六、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概念 K公共物品(p6 ):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的货物。 2、公共事务(p6 ):狭义的公共事务指体现政府政治统治只能的活动,如国防、外交、内政、司法、治安等事务,通常更具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广义的公共事务指国家立法部门授权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所有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事务和活动。 3、公共事业(p7 ):指那些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 直接或间接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 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4、公共事业组织(p37):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5、①人力资源(p56):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既包含正在充分发挥其智力和技能的人,也包 含具有一定智力水平、知识技能而未被充分利用和完全利用的人。 ②人力资源管理(p59 ):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 行组织使命,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其管辖类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考核、培养、奖惩激励、保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的总称。 6、绩效考核(p68):指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 考核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 7、负债管理(p89 ):指公共事业组织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 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8、公共事业财务管理(p86 ):指公共事业组织对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等所进行的的计划、决策、调节、控制、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9、①项目管理(p"7):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所涉及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与控制,以实现项目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和管理过程。 ②公共事业项目管理(p120):指公共事业组织为实现其满足公共需要、维护公共利益的宗旨,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得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对 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达到预定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 单项选择 (1)公共性是公共事业最突出和基本的特征。 (2)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共品,就是用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和劳务。 (3)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 (4)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也可多选) (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 (6)对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概括和抽象,以获得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方法就是实践抽象法。 (7)公共事业管理中,案例分析法主要是给人们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假定的公共事业管理场景,要求人们去思考和寻求答案。 (8)所谓实验法,是指通过设计情境,控制条件,观察和分析对象活动以掌握因果关系,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9)以层次为标准,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环境。 (10)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社会科学、技术状况等。 (11)政治文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思想或政治思潮、社会政治心理。(也可能填空) (12)公共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公共政治认知因素;公共政治行为倾向因素;公共政治评价因素; (13)所谓政府职能,就是政府依法对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管理的职能和功能。 (14)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 (15)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16)所谓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是指以营利为目标从事社会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中介组织,如:职业介绍所、证券交易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

(word完整版)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1.公共需要的特征:(P2-3) (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2)公共需要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 (4)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2.公共事业的特征:(P6-7) (1)公共性; (2)非营利性; (3)专业性; (4)基础性。 3.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P8-9) (1)教育事业; (2)科技事业; (3)文化事业; (4)卫生事业; (5)体育事业。 4.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P9-11) (1)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 (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非营利性;

(4)服务型。 5.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P12-13) (1)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 (3)协调职能; (4)控制职能。 6.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P13-17) (1)法律手段: 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及类似法律性质的各种社会规范调整社会关系,对社会各方面事务进行控制、指导和监督的管理方法。(局限性:a.缺少灵活性与弹性;b.强制性) (2)行政手段: ①特点:a.权威性;b.强制性;c.垂直性;d.直接性 ②局限性: a.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 b.不便于分权管理,易产生滥用职权、个人专断的弊病; c.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d.不利于横向沟通,协调发展; e.受行政层级繁复和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主客观因素的影 响,信息传递迟缓,失真严重。 ③原则: a.集中管理,统一指挥原则; b.系统原则;

c.权责一致原则; d.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3)经济手段: ①特点:利益性、调节性、间接性和非强制性 ②主要内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 收入分配政策。 (4)宣传教育手段 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阶级性、启发性和间接性、广泛性和多样性、长期性和反复性。 (5)技术手段 缺点:①信息技术必然导致传统的国家主权弱化; ②互联网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 同时,也使人们受到各种不良现象的污染。 7.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P18-20) (1)有助于增进人类的福祉; (2)有助于推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3)有助于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 (4)有助于减轻财政压力。 8.政府组织的特征:(P23) (1)公共性;(2)强制性;(3)普遍性;(4)执行性; (5)规模性;(6)法定性。 *9.政府体制的职能优势:(P24-25)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

论《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 作家笔下的人物很多,几乎包括了农村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典型。这些众多人物把社会生活面铺展得很广。同时,作家又特别注意揭示各种人物的独特性格、独特命运形成的深远的社会历史根源,使每个人都有一部生活史。通过对人物的这种有深度的描写,读者就能理解他们在现实斗争中何以如此表现,并且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创立家业人物形象 “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社会上一部分人,在一个时期内,是那样顽固地要走他们的老路。在另一个时期内,这些同样的人又可以改变态度表示赞成新事物。”①《创业史》正是通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陕西渭原县黄堡区下堡乡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我国土地改革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人们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农村各阶层众多普通劳动者的人物形象。 一、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 1、小说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梁生宝。 他有过逃荒讨饭的童年;熬长工在财东家马房睡觉的少年;躲抓壮丁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的青年时代,饱尝了与继父创家立业的艰辛。这个庄稼人在共产党思想的沐浴下,他认识到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下定决心学习前代共产党人榜样,把他的一切热情、聪明、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党号召的事业中去。“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情‘受苦’就是享乐。”② 梁生宝是个朴实的庄稼人,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担,成为一个积极、聪明、公道、能干的领袖人物。他谦逊、纯朴、老实、厚道、善于思考,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指手划脚、夸夸其谈,表面上甚至还有些面嫩口拙。但是,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为了理想,他忘记吃饭,忘记了瞌睡,对女性的温存淡漠,失掉吃苦的感觉,和家人闹翻,甚至生命也不值吝惜了。坚决走一条与继父完全相反的创立家业的道路。例如,在“买稻种”的途中,梁生宝为了节省互助组乡亲们的钱买多些好稻种,他不住宿、不下馆子,实实在在为大家办事,心中只装着互助组的事。看似大老粗的小伙子也有心细的一面,注意到渭河上游的地理环境与汤河不同,联想到相同的稻种是否能在不同地方茁壮成长。当工

红星照耀中国题目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答案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 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二、《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 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 耀全中国。 四、《红星照耀中国》共12篇,附篇目: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五、阅读下列材料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 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均可))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六、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七、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八、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 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

创业史的主要内容励志的创业史

创业史的主要内容励志的创业史 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展现在社 会发展中。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更多的展现在创新和创业发展的基础上。下面就为大家解开励志创业史,希望能帮到你。 从下岗到自主创业,再到用爱心回报社会,兵团第十二师104 团职工白常福十多年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见到白常福时,他正在自己的塑钢窗厂内对工人进行指导,如 果不是他亲口说,很难想象精神十足的他今年已经72岁,且是一名 癌症患者。 1995年,白常福所在的原104团修造厂因长期亏损破产了,53岁的白常福成了下岗工人,面对这个巨大的打击,他没有气馁。“我们这一帮老伙计,想退休年龄不够,找新工作年龄太大又没单位要,可生活还得继续,迫不得已,我想创业。” 1998年,带着10多个下岗的工友,白常福的钢窗厂开业了。 他记得,开业时设备差,很多部件都需要手工制作,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他和工友们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告诉白常福,加工热水器效益不错,内地市场需求量很大。病急乱投医的他迅速借了30万元,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20万元,开始生产热水器。产品投产后,果然内地批发商纷纷前来采购,生意红火无比。 产品有销量了,赚钱了,白常福很是兴奋,却不知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由于第一次把产品卖到内地缺乏经验,先交货后结款的交易模式让他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被内地皮包公司骗去了50多万元的货物,加工厂濒临倒闭。 “得知我被骗,借钱给我的人频频上门讨债,60岁,本该颐养天年,我却欠了一屁股债。”回想起这段经历,白常福已经很平静。当时,孩子们也纷纷劝他别“折腾”了,替他把债还了,希望他以后能安安稳稳养老。 “我可以放手不干,但我那帮"老伙计"怎么办,谁来照顾他们。”白常福心里想。就这样,倔强的他没有听从家里人的安排,继续借钱维持工厂的运行。 在白常福快要坚持不下去时,机会再次降临。xx年,国家开始大力推广塑钢窗,乌鲁木齐各大房地产商也纷纷淘汰原有的铁钢窗。“抓住这次机遇,我还有机会翻身。”白常福凭借以前良好的信誉,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及问答题讲课教案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及问答题

《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及相 关测试题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的意义 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长征的专题 1、起因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 路线 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经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11省;翻越20多座大山,主要有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岷山、六盘山及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又称亚克夏山、马塘梁子)、仓德山(又称昌德山、昌徳梁子)、打古山(又称拖罗岗、施罗山、塔鲁岗)等5座雪山;渡过22条河流,主要有雩都河、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腊子河、渭河等 1935年9月,国民党军集中130多个团的兵力,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方针,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川黔苏区) 和红军发动了新的“围剿”。在国民党重兵的进攻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红军转到外线寻求新的机动,开辟新苏区。 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红军经4个月转战,于1936年3月30日进到贵州西南的盘县、亦资孔地区。这时,红军总司令朱德、总

创业史的主要内容

创业史的主要内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展现在社会发展中。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更多的展现在创新和创业发展的基础上。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励志创业史,希望能帮到你。励志的创业史篇一 从下岗到自主创业,再到用爱心回报社会,新疆兵团第十二师104团职工白常福十多年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见到白常福时,他正在自己的塑钢窗厂内对工人进行指导,如果不是他亲口说,很难想象精神十足的他今年已经72岁,且是一名癌症患者。

1995年,白常福所在的原104团修造厂因长期亏损破产了,53岁的白常福成了下岗工人,面对这个巨大的打击,他没有气馁。“我们这一帮老伙计,想退休年龄不够,找新工作年龄太大又没单位要,可生活还得继续,迫不得已,我想创业。” 1998年,带着10多个下岗的工友,白常福的钢窗厂开业了。他记得,开业时设备差,很多部件都需要手工制作,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他和工友们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告诉白常福,加工热水器效益不错,内地市场需求量很大。病急乱投医的他迅速借了30万元,

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20万元,开始生产热水器。产品投产后,果然内地批发商纷纷前来采购,生意红火无比。 产品有销量了,赚钱了,白常福很是兴奋,却不知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由于第一次把产品卖到内地缺乏经验,先交货后结款的交易模式让他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被内地皮包公司骗去了50多万元的货物,加工厂濒临倒闭。 “得知我被骗,借钱给我的人频频上门讨债,60岁,本该颐养天年,我却欠了一屁股债。”回想起这段经历,白常福已经很平静。当时,孩子们也纷纷劝他别“折腾”了,替他把债还了,希望他以后能安安稳稳养老。

《红星照耀中国》提纲

《红星照耀中国》提纲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 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 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 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逝世。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作品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1937年10月首版于伦敦戈兰茨公司.为了便于在国统 区和沦陷区发行,书名改为《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 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及叙事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作品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 同样产生巨大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红星照耀 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 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内容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 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 的人物形象。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 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 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 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了。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 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 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 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 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人物特点】 1.毛泽东他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好学进取。他质朴纯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身体素质佳,博 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不知疲倦,果断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他又 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共产党人领导。 2.周恩来他平易近人,温和文雅,细心热情同时又冷静理智,善于分析,知行合一,生活朴素,充 满生命的活力。 3.贺龙他英勇善战,有出色军事才能口才好,威望高,急躁而又谦虚。 4.彭德怀他是个乐观爱笑,率直爽朗,富有才智,善于驰聘,吃苦耐劳,活泼且精力旺盛,顽强不屈,强抗反抗精神,性格刚烈,是位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勇士,还是军杰出的军事家。 5,朱德沉默谦虚,爱惜部下,深受爱戴,天性温和,说话朴实,大智大勇,喜欢运动和读书,经 验丰富的军事家。 【情节梗概】 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 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套试卷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套试卷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 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所谓_____,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A 、战略管理 B 、战略规划 C 、战略 D 、策略 2、从卫生事业活动的表现形式和结果——产品的角度看,卫生事业产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_____ 。 A 、准公共性 B 、公共性 C 、综合性 D 、社会性 3、职业体育活动的主要承担机构是_____。 A 、健身俱乐部 B 、半职业性体育俱乐部 C 、职业体育俱乐部 D 、球类俱乐部 4、计划职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 ) A 、基本职能 B 、首要职能 C 、重要职能 D 、管理职能 5、长期计划是指实施时间在( )的计划 A 、五年或五年以上 B 、四年或四年一上 C 、三年或三年以上 D 、两年或两年以上 6、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叫做( ) A 、内部沟通 B 、正式沟通 C 、非正式沟通 D 、外部沟通 7、元政策是指( ) A 、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公共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和。 B 、用以指导某一方面公共问题的主导性政策。

C、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问题做出的政策性规定。 D、实施的效果常常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观察到并可以评估的。 8、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方法可以分为() A、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B、刚性方法和柔性方法 C、抽象方法和具体方法 D、经济方法和法律方法 9、科技事业产品属() 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私人产品 D、企业产品 10、目标管理,是以____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A、科学管理和行为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 D、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 11、常见的时间预算法有三种,只考虑最少的问题和困难的是:() A、乐观预算法 B、中性预算法 C、保守预算法 D、中和预算法 12、拟订方案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A、在拟订方案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公共项目实施的客观环境条件,来制订公共项目的运作方案 B、尽可能地拟出包括所有实际上可以实施的方案,不能将有可能通向目标的任一途径遗漏 C、要求所拟订的多个备选方案之间必须要有原则的区别,是不可兼容的,也就是说,各个备选方案在内容上应是各自独立、相互排斥 D、就是必须在拟订方案时有目的、有意识地针对公共项目的目标进行 13、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 A、政府部门 B、公共部门 C、企业单位 D、私人 14、目前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的监督最重要的是( ) A、法制监督 B、行政监督 C、舆论监督 D、内部监督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是在哪一年正式通过的,标志着我国正式全面实施政府侵权赔偿责任制度。() A、1992 B、1993 C、1994 D、1995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 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主要内容: 1937年10月,《西行漫记》(直译应为《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纪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2月18日上海复社翻译出 了自 红军 《西行漫记》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西行漫记》,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埃德加·斯诺(1905年7月-1972年2月15日),美国记者,因其在中国革命期间的着作而闻名。他是第一个参访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西方记者。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 1942年 1. A 2. A B C D 3.参与西安事变的军队有[C] ①东北军②关东军③西北军④红军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1936年导致国民党内部不断分化的原因有[A] 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

③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拔离间 ④内部为了夺取领导权产生了矛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D] A.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行动 B C D 6. A B C D 7. [B] A 8. 动的八项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下列属于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是[B] ①日本疯狂侵略,民族危机严重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③张、杨的伟大爱国情结④张、杨不愿意再接受蒋介石的领导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创业史》主要内容及知识点整理

《创业史》 1. 《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创业史》中走社会主义的带头人是(梁生宝) 3. 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姚士杰) 4. 长篇小说《创业史》写的是( 陕西下堡村) 农民的创业故事 5. 解放了,梁生宝首先当上了(民兵队长) 6. 梁生宝生活的蛤蟆滩在(渭河平原) 7. 《创业史》通过梁生宝互助组( 买稻种) 、(新法育秧) 、( 进山割竹) 等系列行动及其广泛影响来显示公有制和集体生产的优越性。 8. " 架梁啦!架梁啦!蛤蟆滩又一座新瓦房……”引起了梁三老汉的羡慕,指的是( 郭世富) 新建的房子。 9.《创业史》第一部中一直喜欢梁生宝的女青年是(徐改霞) 10.梁生宝买回的稻种叫(百日黄) 11.梁生宝去买稻种时在路上住了一宿。他住的是(车站) 12.漂亮的徐改霞去她二姐家,路遇中学生。他们向她(行注目礼) 13.人家当党员有利,你当党员尽吃亏,是( 梁三老汉对梁生宝) 说的。 14. ( 郭主任) 是梁生宝的入党介绍人。 15.他平生的理想,是和下堡村的杨大剥皮、吕二细鬼,三足鼎立,平起平坐,而不满足于仅仅做蛤蟆滩的“稻地王”。他指的是(姚士杰)

16. “咱不雇长工,也不放粮。咱光图个富足,给子孙们创业呢!”是(梁三对梁生宝) 说的。 17.杨明山的脸是被(汽油凝固弹) 烧的。 18.她想:生宝肯定是属于人民的人了;而她自己呢?也不甘愿当个庄稼院的好媳妇。她是指(徐改霞)。 19.《创业史》第一部分为(题叙)。 20.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此是作者(对徐改霞的思考) 发出的议论。 21. “有党的领导,我慌啥”这是(梁生宝) 说话的口头禅。 人物形象分析 【梁生宝】 1.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劳动者事例:互助组初期,当庄稼人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富裕中农郭世富时,他跑到郭县买回稻种,在互助组内搞稻麦两熟,当“老资格”的党员郭振山在革命的征途上退了坡的时候,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担。 2.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在党的教育下,一旦认识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就决心走一条与父辈不同的创社会主义大业的道路。他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的事业,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活得带劲儿,才活得有味。 3.积极、聪明、公道、能干富裕中农不愿再把粮食借给困难户度过春荒,连有能力的郭振山都束手无策了,他却组织人们进山割竹,解决了困难户的粮食和互助组的肥料问题。【梁三老汉】一个勤劳、务实、耿直而又思想守旧,背负因袭重担而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老一辈农民形象。双重性格:作为老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