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经方,治大病-----门纯德老中医17-38

小经方,治大病-----门纯德老中医17-38

(17)桂枝汤:桂枝汤是调和营卫之要剂,所治甚广,这里只谈谈其治疗妊娠反应的用途。妊娠两个月之后、三个月以内这段时间里,孕妇体内有一新生物在其子宫内安居,而且还需要各种营养,这时孕妇的体内环境(内分泌)就会有所改变。此时孕妇就难受、不适,似感冒又不像感冒,全身酸痛困倦,吃东西不香,选择性很强,懒怠、嗜睡,晨起恶寒,中午烦躁,尤其午饭后非要睡上一会儿,这就是一种“夺血”的预兆。因为婴儿所需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血液循环才能从母体通过胎盘送过去,妊娠妇人的这种不适感就叫做营卫不调,我们给她调和营卫,诸证就会自除。一些人往往机械地理解妊娠妇人不用“桂”,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如曾治一29岁女性马某,我校校医,怀孕后除恶心呕吐外,全身倦怠无力,我诊其脉滑,没有其他异样,我就开了一剂桂枝汤,她当天晚上服了头煎,第二天早上复渣。第二天下午又找我时说:“门老师,您这点小药挺顶事,我今天感到格外精神。”我又诊其脉,寸脉不大,亦无其他不良反应,即嘱其将原方继服一剂,服后就一直很好了。

(整理者按:读到这里,余亦忆及一案,大概是在十五年前,曾治一张姓少妇上二十余,患妊娠恶阻,在县中医院屡治乏效(询其治疗皆为支持疗法,无非是静脉补充一些营养而已。)后又延县内不少中、西医,中、西药并用无效,以致身体极度虚弱,双方家长为此而一筹莫展,无可奈何之际,正商量着要采取中止妊娠来解决此事。一日其婆婆路过我处,见我在院子里读书,随口说到:“你读了这么多的书,怎么就不能给我们想个办法给俺媳妇治一治呢?”我当时感到很奇怪,“您又没有来找我,我怎么知道您儿媳妇怎么了,更从何谈起要给您想什么办法呢?”(----因平素相熟,所以互相讲话也较随便。)她见我说得挺理直气壮的,就把具体的情况向我详细的叙述了一遍,我根据她所述的症状:乏力、恶心、纳呆、瘦弱、还有低热,时有微汗出,汗出后有冷感,我给她开出的是柴胡桂枝汤的原方,具体剂量我现在记不太清了,大概均是6克左右,因我当时考虑她儿媳妇身体状况已很虚弱,用大剂量恐怕不能耐受,并另嘱其煎成后一定要小量多次的频服,当时因为剂量用得很小,一共给她取了三剂,药费总共是五元多钱吧,我看她当时的表情很复杂,拿着药走了,从此以后,一直没有消息,说实在的,我当时开出这张方子,只是听到她说的那句话,好象是说我读这么多的书没有什么用处,以致于于激发了内心深处的那种争胜之

心吧。可是自己心中也是没有一点的底
,不知道此方效果究竟如何。既然没有再来,自认为应该是服后无效,我当时还为此苦恼了一阵子呢。可是没想到时隔一年之后,她儿媳妇本人因他疾来诊,我询及此事,她才告诉我服了你开的那几剂后,诸般不适均一扫而光-----后经细问,三剂药第一剂煎糊了没吃成,第二剂煎好后只吃了一次,恶心即失,胃即思食,且进食后并未呕吐!休息了一夜后次晨即觉精神爽慧异常,身上觉得有力,主动起身去田里去走动一翻,(当时,她已经好几个月都没有力气下床了。)所以剩下的药也就没有再服。低热也随着不知什么时候也烟消云散了。从此食欲倍增,如期产下一子,今年已上初中二年级矣。 (18)竹皮大丸:《金匮要略》曰:“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我的女儿,她生产后四个多月的时候,有一天前来找我说:“爸爸,我胸中烦躁难受得很,而且想吐。”当时她的奶水很多,婴儿每日吃三分之一,余三分之二,我当时想:栀子豉汤证?栀子豉汤证是面色红润,寸脉滑大或不滑而大,烦躁,这是胃中有了腐气了,即胃中发酵不正常了。而我触其寸脉并不滑大,面色亦不红,脉象较弱而且缓,我就想到了“竹皮大丸”,当时用量如下:竹茹9克生石膏9克桂枝9克甘草9克白薇2克。这是我第一次用此方,告诉她服了试一试。我女儿服了一付后,第二天来告诉我说:“爸,这药可顶事了,吃了胸中就不烦躁了,精神也很好了。”她后来一直很好。《金匮要略>所说的"乳中虚",一些人解释为乳房里面虚了,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应解释为授乳期间虚了;也就是哺乳中间虚了,虚了就是出现了烦乱、呕逆、恶心(不吐),应安中益气,竹茹就是嫩竹子皮。

(19)《备急千金要方》三物黄芩汤:<金匮要略>云:"(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此方我个人用量是:生地30克、黄芩10克、苦参6克,水煎服。忆曾于50年代治一女性患者,45岁左右,生了一儿已四个多月了诊其脉象较好,不细不沉不弱,面色红润,问其哪里难受,她自述道:“烦躁较甚,小腹不适,手心烫,生产已四个多月了,总是很不舒服。”诊后我就想到了《金匮要略》中的条文,就开了此方,第三天其夫前来相告:“先生,服了一付药后,我女人精神好多了,您看再吃一付不了?”我估摸她已经好了,就嘱其不要再服了,那以后就一直很好了。此证相当于西医所说的产褥热,我认为此方用

于产褥热效果是很好的,我治的另外一例产褥热患者是刘某之妻,用青霉素无效,服此方后病愈
。我还是要强调,绝不能在经方中乱加减药物。经方中很多小方,临床上如果运用得当,效果非常好。
(20)百合知母汤:曾有一位妇女,既有像《金匮要略》上说的“百合”症状(心烦,如见鬼神),又有“狐惑”症状(多年口腔溃疡、外阴溃疡。)从来也没有治好过,各种内服、外用的药物均用过无效,结果服了几付甘草泻心汤后,症状就减轻了,之后又结合服百合知母汤,心烦及如见鬼神之症服后就好了。百合的量必须大,当用30克以上,因为百合为良善之药,量小不行。

(21)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防己地黄汤:《金匮要略》云:“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风湿,脉浮,身重,汗出发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如我治脉管炎,其他症状均已好了,就是有点浮肿,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服后就好了。防己地黄汤治癫狂症、登高、语无伦次、脉虚大者,但地黄量必须要大,需用45--60克左右。
(22)栀子豉汤:《伤寒论》曰:“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整理者按:因我的输入法中找不到原字,只好用此白字代替,读者勿怪。)栀子豉汤主之。”特点:寸脉必须大,属阳明胃经有热,是由于胃部异常发酵,腐气刺激所致的心中懊恼,这个“心中”是指胃脘。

(23)乌头粥、乌头蜜:《成方切用》云:“乌头粥治痹在手足,风淫末疾,并治风寒湿麻木不仁。(此粥主治手足不遂及肿痛宜服此预防之。)"乌头粥治四肢麻木下肢尤甚之证,效果很好。如脉管炎疼痛减轻,只剩下肢麻木,用此方治疗效果很好;再如:治下焦虚寒型慢性前列腺炎,我亦常用此方,常用量为:川乌片9克、蜂蜜30克、粳米30克。乌头蜜的用量是:川乌9克和蜂蜜30克。用治麻木、发冷、疼痛,麻木是主要的症状。

(24)甘草干姜汤:《金匮要略》云:”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此方所治虚寒肺痿之证,仲景说是土不生金了,(整理者按:余未见仲景曾于何时说过“土不生金”,在仲景书中关于五行者可谓是绝无仅有,门先生此说当为他自己的认识,并非仲景之原意,明者察之。)属中气过虚,脾寒到极点了,影响至肺。本方可治肺痿的咯血,脉搏细

弱或略数,但不能治肺脓肿(肺痈)的咯血。我同时也用此方治疗中焦虚寒的胃痛。

(25)橘枳姜汤: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中指出:“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此方我常用量为:橘皮、枳实各9克、生姜3片,临证时用于治疗胸憋,疗效颇佳。

(26)附子粳米汤:《金匮要略》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要理解仲景语言的特点,“腹中雷鸣切痛”是指腹中一阵一阵的疼痛,腹中响时疼痛加重。要抓住此证的要点是“腹中雷鸣”,雷鸣就不是一般的肠鸣音了,而是“咕噜咕噜”一下,好象是打雷一样,之后紧跟着就发生阵痛这个特点。(27)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云:“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此方用于治疗妇人、男子血虚受寒而腹痛之证。我常用此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恢复期,尤其用它治疗妇女血虚下寒的痛经,症见:颜面苍白,唇色淡,经来迟,疼痛绵绵,脉弱尺脉沉。常用量:当归30克、生姜15克、羊肉2两,注意:不要加生白芍。

(28)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云:“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我用此方治过一例局限性的腹膜炎,诸药(如大柴胡汤、大黄牡丹皮汤)无效后,用此方自配的散剂服后就好了。

(29)枳术汤:《金匮要略》云:“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此方常用量:枳实15克、白术12克。曾治一例女患“肝硬化”,腹水、齿衄、纳差,化验血小板低,白球比例倒置,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麝香草酚絮状试验(+)。我用联合方组:第一方“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第二方“枳术汤”加味:枳实50克、白术30克、三七粉3克、山药20克,因其有牙龈出血,“血家不可乱用桂”,所以把桂枝去了。(整理者按:此说不然,忆读张寿甫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吐衄方”中有“秘红丹”方用川大黄末、油肉桂细末各一钱、生赭石细末六钱共三味药物组成,据云此方“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致吐血、衄血之证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有捷效。”张氏用药组方,悉遵《本经》《伤寒》,大多简捷实用,不少的自创方亦多出于经方心裁,如从龙汤、理饮汤、麻黄加知母汤等等,虽只寥寥数味,但每能切中肯綮而获拔刺之功,故其方当信而有据,亦由此可知,血家非皆忌桂者也,仍当参以全身整体情况而定,我的做法是:先看是否有适应症,如无从获知

,再看是否有无禁忌症,从正反两个角度去把握,这样就不会因过于大胆而致于鲁莽或过于谨慎以致于错失用方愈疾的良机!当然若再参以黄师
的桂枝体质、桂枝舌等常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对,则其所失必寡矣。)第三方用茵陈四苓汤。嘱其交替轮服。服药三轮后,患者复诊时说,白球比例已不倒置了,化验其他各项指标均已正常,症状也大减了。(30)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此方也是《金匮要略》上的方子,大约是在1953年,广灵山庄的王姓付书记心下憋满而痛,脸面青黄,形体消瘦,先服我二十多付药没有治愈。脉沉细,我触其也是心下痞硬,也像枳术汤证“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但此人脉沉细,分析是寒饮造成的,符合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之证,所谓“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遂处以此方,服一剂后,患者说:“服此方后感觉辣辣的,第二天早晨便下很多凉粉样杂物。”我再触其心下已柔软而不疼了。

(31)当归散、白术散、当归芍药散:此三方是《金匮要略》中的妊娠病的三个方子,我常用于治疗妇科病:属于阴虚血热的用当归散,服散剂就可以把胎保住;假如脉象不快,手足心也不热,用白术散,服散剂保胎很好;如果小腹绞痛,有胎也好,无胎也好,只要妇女下焦有湿气,血滞者,用当归芍药散,效果很好。

(32)桂枝加芍药汤:《伤寒论》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此方也就是小建中汤去饴糖。我在临证时用此方治疗胃痉挛的疼痛及消化性溃疡,处方:生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故,方中白芍必须用生白芍,用炒白芍无效。此方治疗虚性溃疡效果很好,如伴有四肢不温,则属气虚,于此方中加黄芪,即黄芪建中汤去饴糖,方中含芍药甘草汤以解痉,桂枝汤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血痹(一般这种人面色苍白,带点儿血虚血痹),小建中汤治中虚里急,所以此方为气血两顾、阴阳两顾之方。

(33)芍药甘草汤:此方我用治胃痉挛的疼痛,痛时四肢发冷,如果疼痛非常厉害,痛势难忍者,可加全蝎3克。

(34)调胃承气汤:甘草性平,味甘,有缓急止痛的作用,芍药甘草汤中用之,调胃承气汤中亦用之。调胃承气汤用后并不是泻肚子很严重,就是因为方中有甘草,它起到了一个“缓”的作用。

我曾用此方治疗一些“烦”的病人,他并不是上面说的“栀子豉汤”的心中懊恼的烦,而是“热实”的烦,脉象有力,有

的大便还干,欲解除此烦,必须用调胃承气汤。还有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孩“吃多了”,晚上睡觉不安宁,晨起面部不干净,有时吃东西呕吐,(这时)小量用个
调胃承气汤效果很好。我一般用大黄、芒硝、甘草各6克。总之,此方证的特点是轻微的实热。 (36)新加汤:此方用于治疗营卫不和,气血虚弱之证,效果很好。关于(方中)人参的问题,历代争论不休。现在绝大多数人认为人参是补气的,我是不太赞成的;唐宗海说人参是补血的,我也不太赞成。我认为人参是气血双补的,我也赞成《四言举要》里说的:“人参味甘,大补元气,补血生津,调营养卫。”(整理者按:门老此说可能是他记错了,好象《四言举要》是宋代崔嘉彦所著的脉学书籍,而所举出的论人参的这几句应该是明代名医龚廷贤所著的《药性歌括四百味》中之语,此书乃余初习医时所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也就比较深一些,今特正之。)这四句话总结得绝了,这是符合《神农本草经》的。《寿世保元》上提到过,如果产后大出血,应用人参1---2两,这是指真正的红参、高丽参,如果没有,则用当归补血汤(黄芪二两、当归五钱代替)因为黄芪入气分、阳分,当归入血分、阴分,也为气血双补之方。临床中用新加汤时须用人参,不能用党参。我曾在六十年代用新加汤治愈一例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此人找我诊治时已患病四个多月了,此人当时面色偏黄,不太苍白,脉搏较平时偏虚弱,常出虚汗,包含一般,全身乏力,一直没有上班。我问:“有没有明显的疼痛或难受之处?”他回答说:“没有,就是软弱无力,无精神。”当时我处方如下:小红参二钱、桂枝三钱、生白芍四钱、炙甘草二钱、生姜四钱、大枣四枚。我常说“用仲景方,必须用仲景量”,就是指要掌握好仲景方中用药量的比例。患者服了两付后精神、饮食明显好转,过了几天就上班了。(37)真武汤;<伤寒论》中真武汤的条文见于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及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民,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我常用此方治疗慢性肾炎,但要抓住几个要点:不想喝水,浮肿,腹水,四肢不温,脉搏沉细。肾炎,用六经分析,它在少阴(慢性肾炎)就用“真武汤”;假使它在太阳(急性肾炎)就用越婢汤,甚至我们可以用带麻黄的方子,如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急性肾炎;

它水射上焦,我们用小青龙汤;水射上焦偏低一点,我们用苓桂术甘汤;如果有表证,没有汗,脉偏浮,我们就用越婢汤;假使既有表证,同时又涉及了里,我们就用越婢加术汤。总之,水气就是个太阳
、少阴的问题。 (38)大陷胸汤、小陷胸汤:大陷胸汤证候比较重,它是用于不仅胸部,连胃脘部、腹部都有憋胀疼痛的证候。小陷胸汤所治就是胸脯的中下部、胃脘以上这个部位的憋胀难受、欲吐又不吐之证。我反复强调,不要画蛇添足,如在小陷胸汤中加厚朴等药,则起不了小陷胸汤的作用。“文革”时期曾治一女性患者母某,在大同某医院住院,一天半夜十二点左右,请我去医院看病。当时患者仰卧着,一天没有进食,脉搏细弱得几乎无法触及到,患者用双手抓搔胸口,难受得很。我当时用的就是小陷胸汤:瓜蒌五钱、黄连二钱、半夏三钱。服药后两小时,诸症消失。(整理者按:此乃重证不重脉之典范也,因此时患者已一天未曾进食,是故其现如此“虚”象,非不欲食而乃有所阻以致不能食,若囿于脉象之虚而孟浪施补,岂非为敌树帜而资盗粮?多亏门老慧眼卓识,毅然出手,不顾其结果之虚,而痛击其致虚之原,俾去其粮道之阻塞使能进食,则其虚可不补而自复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