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调配手册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调配手册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调配手册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调配手册

人民医院

急救、生命支持类

设备应急调配手册

2018年8月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院内分布及应急调配表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流程

科室除颤仪应急调配方案

科室:_________

兼职设备管理员: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短号:_______ 科室除颤仪数量: __________台

最近一次除颤仪调配演练时间:____________

科室除颤仪调配方案:

人民医院平面布局图

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

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 1 目的 1.1 为保障突发事件时应急及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供应,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此预案。 2 范围 2.1 本预案明确了突发性卫生公共事件和设备突然故障时的处理办法。 2.2 本预案适用于医务科、设备科、各临床科室、行政值班人员。 3 内容 3.1突发性卫生公共事件应急设备供应应急预案 (1)突发性卫生公共事件发生时,由医院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由医务科和设备科负责现场急救设备应急预案的实施。 (2)医务科和设备科负责人接到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赶往现场。 (3)根据事件发生的程度,首先启用应急设备储备设备。应急设备包括: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心脏起搏器、心电图机、洗胃机等用于抢救病人的设备。 (4)应急储备设备数量不足时,在全院范围内调拨。各临床科室应服从医院统一调配。

(5)夜间及节假日发生事件时,医务科和设备科人员到达前由院总值班人员负责院内调拨。 (6)本院内设备仍不能满足救护需求时,报院领导同意后,由医务科和设备科负责向市内其他医院联系借调。 3.2 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突然故障应急预案 (1)临床工作中出现设备突然故障,值班人员通知科主任,并通知设备科负责维修人员或院总值班,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2)值班人员按程序关闭故障设备,与病人联结的医疗设备应脱机,并采取补救措施,如简易呼吸器、人工气囊替代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替代心电监护仪,漏斗洗胃机替代电动洗胃机。 (3)设备科负责维修人员第一时间到达事发地点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应及时向设备科科长和装备主管院长报告设备状况。 (4)设备科根据设备故障性质程度,请示装备主管院长决定是否由其他相关科室调拨设备或院外调拨,以保证病人的救治,使设备故障对病员救治造成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5)医务科安排相关科室如ICU备好床位、抢救设备及物品,必要时接受因设备突然故障而转来的病员。 (6)通讯联络方式: a.用医院内部电话联系,各科室均有电话。

急救类生命类医疗设备管理

医学装备的应急管理 医学装备的应急管理与规范 一、总则 (一)、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院各科室。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突发设备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医院统一领导应急管理工作。在突发设备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有原则,承担相应工作;协助医院做好突发设备事件的处置工作。 医院医学装备应急小组是科室医学装备应急小组领导机构,负责医院医学装备应急工作;科室医学装备应急小组负责本科室医学装备应急工作的执行。 医院医学装备应急小组负责人为院长,组成人员为医务科、医疗设备科相关人员。 科室医学装备应急小组负责人为科主任,组成人员为科室相关人员。 三、处理流程 (一)、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发生故障时,参照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设备管理应急预案处理。 (二)、大型医学装备发生故障时,由使用科室报修。对无法短时间修好的,由科室医学装备应急小组决定将病人转到本院其它装备治疗、检查,或请示医院医学装备应急小组将病人转到兄弟医院治疗、检查。

(三)一般医学装备发生故障时,先本科室内调配。再科室间调配。科室间调配要通报医务科备案。科室间协调不好的,由科室医学装备应急小组报医科处,由医务科协调调配。 医学装备的应急管理程序流程图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建立健全我院医疗器械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和及时控制重大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建立健全对

重大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地质灾害,制定本预案。 二、依据 依据《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大型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应对各类医疗设备、器械、发生故障时的处置工作。 四、危险性分析 我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数量有限,在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出现故障或在本科室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无法满足临床需要时,有可能造成病人死亡事故,所以必须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调配。 五、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1、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调配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保障中心应急调配小组、科室应急小组。 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调配领导小组职责: 1)监督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日常保养工作,落实使用责任制。 2)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时,及时做好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调配工作。 3)根据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情况,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4)及时向上级报告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情况并向各临床科室通报。

二十四 急救类 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预案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有效保障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正常使用,提高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定义和职责 本预案所称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是指抢救病人必备的常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囊、心脏按压泵、负压吸引器、全自动洗胃机、中央供气吸引装置以及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等。 成立急救类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小组,统一指挥我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工作。负责预案启动后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调用、外借、运输、维修及协调处理等各项工作。 三、预防措施 (一)医护人员应熟知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设备。 (二)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相对固定放置,医护人员应知晓放置位置。 (三)建立全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分布图 (四)使用科室应每天检查设备状况。急救、生命类医疗设备每天需开机自检,检查机器显示是否正常,各功能键是否正常,机器的附件是否齐全,确保设备科于良好待用状态,发现故障不能自行解决的,应立即向设备科报修。 (五)对配有蓄电池的设备,使用科室应定期放电、充电,使蓄电池处于良好状

态。 (六)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观察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七)对急救、生命类医疗设备使用状态有交接班记录。 (八)储备一定数量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 四、应急措施 (一)成立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小组: 组长:分管领导 成员:设备科全体成员、医务处、护理部、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等 (二)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按程序关闭故障设备,与病人联结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脱机,并采取紧急人工替代措施,同时就近紧急调配设备或协调从各科室调配闲置急救设备。各科室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调用本科室未在使用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 (三)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小组委派设备科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到达事发地点进行维修,及时反馈设备维修状况。 (四)当院内备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无法满足各科室使用时,应及时报告应急小组进行协调,向协作医院或供应商联系紧急调用。夜间及节假日发生事件时,由院总值班负责协调院内调拨。 (五)当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小组全体成员应及时到达现场,参与并保障设备调用。 (六)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使用完毕,调用科室应做好装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及时送回设备借出科室,院外借用的设备由设备科归还。 (七)预案结束后,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小组应对本次预案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并根据实践经验对本预案进行补充改进。

医疗设备调配应急预案

医疗设备应急调配预案 为保障全院临床科室正常的医疗工作,及危重病人的救治任务,提高医院应急保障水平,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同时有效整合全院医疗设备资源,特制定以下应急医疗设备调配制度。 一、设备科从科室挑选出运行状况良好的抢救设备作为应急设备,并检查是否一机一卡挂在设备上,所在科室应详细的记录设备运行情况,设备调配情况。 二、设备科将应急设备一览表下发到各临床科室,并张贴在医院总值班室,正常工作时间各科室可与设备科联系设备调配,非工作时间及节假日可与总值班联系设备调配。 三、各种器械设备要处于备用状态,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按需进行调配。 四、要有大局意识,科室之间要相互配合,在设备闲置时及时为兄弟科室提供便利,各科室不准以任何借口不让调用,借用科室使用完设备要及时归还。5 、设备科工作人员 要重点做好应急调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使之处于良好状态,对设备性能变差、老化要及时进行保养维修,如有必要上报设进行更换。 五、医疗设备应急保障

1.国家规定的工作以外时间休息日和节假日期间。 (1)设备科负责人每天24 小时必须开通联系电话。 (2)各临床医技科室遇有节假日应提前检修医疗设备,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3)全院心电监护仪、心脏起搏除颤仪在应急状态下设备科有权调配使用,各科不准以任何借口,不让调用。 (4)各科室医疗设备遇有不能排除的故障、及时通知设备科负责人,相关负责人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修。遇有无法排出的故障,设备科负责人及时向主管院长、院长汇报。 六、发生重大疫情 1.当医院收到上级机关发出重大疫情通知后,医院办公室应根据疫情状况及时通知设备科,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应急医疗设备准备并随时根据各科室变化调拨相关抢救设备。 2.在整个疫情期间,设备科工作人员24 小时开通联系电话,并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转。 主要急救医疗设备名单: (1)吸氧设备(氧气瓶供氧)(产一、产二、手术室、妇科、产房、综合病区、产科)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为有效保障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正常使用,提高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 平,保障广大患者和装备操作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本预案适用范围 1.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急需调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时(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动洗胃机、供氧及负压装置、气管插管、血糖仪、微量注射泵、微量输液泵、简易呼吸器等)。 2.当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突然发生故障时。 二、成立急救类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统一指挥我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预案启动后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调用、外借、运输、维修及协调处理等各项工作。 三、应急处置 1.当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服从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从各科室调配闲置急救设备。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所在科室,应提供操作技术支持,并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指导、协助各调用科室正确操作使用。各科室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调用本科室未在使用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 2.夜间及节假日发生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人员到达前由院总值班负责院内调拨。

3.当医院遇到突发重大群体事件而备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又无法满足各科室使用时,应及时报告院领导,协调向市内其他医院联系借调,并报市卫生行政部门。 4.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使用完毕,调用科室应做好装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及时送回装备借出科室,院外借用的装备由设备科归还。 5.临床工作中出现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突然故障,装备操作人员及时报告科主任,并通知设备科维修人员或总值班。 6.操作人员按程序关闭故障设备,与病人联结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脱机,并采取补救措施,如简易呼吸器、人工气囊替代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替代心电监护仪,漏斗洗胃替代电动洗胃机等。 7.设备科负责维修人员应第一时间到达事发地点进行维修,同时向设备科负责人报告设备状况。 8.设备科根据故障性质程度,决定是否由其他相关科室调拨装备或院外借用,以保证病人的救治,使装备故障对病人救治造成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9.医务科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应急救治专家组成员,参加装备突然故障后的救治,医务科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床位、抢救设备及物品,做好接受装备突然故障而转来的病人的各项准备工作。 10.预案结束后,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应对本次预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根据实践经验对本预案进行补充改进。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制度及应急预案

文件名称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制度01 文件编号ZSY- SB P- 1/8 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制度 设备科核准审核制订发行管制章年月曰 月

1.目的: 为建立健全我院医疗器械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 有效地应对正常 诊疗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地质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应急作战、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而造成群体人员伤害的 医疗救援工作。 3.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医院应急作战、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地质灾害保障意识,落实 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4.组织机构与职责: 医院应急医疗保障小组是科室应急保障小组的领导机构,负责医院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科室 应急保障小组负责本科室应急保障任务的执行,科主任为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 责人。 医院医疗器械应急调配保障组组长为设备科科长,器材供应保障组为采购部负

责人: XX医院XX医院

应急状态下,医疗器材应急保障小组有权临时调配临床科室闲置设备供应急保 障使用, (各科不准以任何借口,不让调用)原则上不允许调配、 ICU 病房、了的 抢救仪器到其他科室使用;如果其他科室没有可达到使用要求的急救设备, 医疗器材应 急保障小组应联系其他医院或者联系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调配。 应急状态下,小组成员每半个工作日向应急小组负责人汇报工作情况,小组负 责人每日向 上级机构汇报本部门应急保障工作情况。 应急状态取消后,小组成员 2个工作日内应书面总结工作经验,小组在 作日内向 上级机构书面汇报此次应急保障任务情况。 6.培训和演练 设立定期应急保障培训制度,使应急保障小组成员熟练掌握应急工作流程和要求, 并适当进行 应急保障任务的演练,提高小组在真实状态下的应急保障能力。 附1:应急医疗设备调配流程: 应急设备出现异常 通报设备科 本院暂无合适设 本院有设 文件名称 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制度 01 文件编号 ZSY- SB-P- 3/8 3个工 可及时维修 上报领导 匸』能现场及时维修 其他医院或上级卫生 通知借用科室到指定 部门 科室借用 设备完好 借用后设备 归还借用科室 经故维修完成后归还借用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处置预案.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处置预案 目的: 为有效保障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正常使用,提高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保障患者与装备操作者的生命安全, 依据: 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1、概念:本预案所称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是指抢救病人必备的常规医疗设备,包括呼吸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负压吸引器、全自动洗胃机、中央供气吸引装置、氧气瓶、血糖仪、微量注射泵、微量输液泵、以及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等。 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急需调用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时。 3、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突然发生故障时。 组织机构: XXX人民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统一指挥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工作。 组长:金丽君 副组长:陈波、总值班 成员:夏胜、刘根、牟明春,各科室设备管理员 联络员:总值班 职责: 1、负责预案启动后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调用、外接、运输、维修及协调处理等各项工作。 2、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应定期对设备巡查与监督。 3、做好全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资料的备案,相关资料在医疗设备科能够调阅外,随机备有相关操作规程。 预防措施:

1、医护人员应熟知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设备。 2、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相对固定放置,医护人员应知晓放置位置。 3、使用科室应每日检查设备状况,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待用状态,发现故障不能自行解决的,应立即向设备科报故障待修。 4、对配有蓄电池的设备,使用科室应定期放电、充电,使蓄电池处于良好状态。 5、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观察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6、设备管理部门在每月的设备巡查中,应该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重点监督。 应急措施: 1、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服从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所在科室,应提供操作技术支持,并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指导、协助各调用科室正确操作使用。各科室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调用本科室未在使用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 2、夜间及节假日发生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人员到达前由院总值班负责院内调拨。 3、当医院遇到突发重大群体事件而备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又无法满足各科室使用时,应及时报告院领导,协调泸州市、县内其他医院联系借调,并报市县卫生行政部门。 4、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使用完毕,调用科室应做好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及时送回装备借出科室,院外借用的装备由设备科协同借用科室归还。 医学装备突然故障处理: 1、临床工作中出现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突然故障,装备操作人员及时报告科主任,并通知设备科维修人员或总值班。 2、操作人员按程序关闭故障设备,与病人联接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脱机,并采取紧急替代措施,如简易呼吸器、人工气囊替代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替代心电监护仪,漏斗洗胃器替代电动洗胃机,人工吸痰替代电动吸痰。 3、设备科负责维修人员应第一时间到达事发地点进行维修,同时向设备科负责人报告设备状况。 4、设备科根据故障性质程度,决定是否由其他相关科室调拨装备或院外借用,以保证病人的救治,使装备故障对病人救治造成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5、医务科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应急救治专家组成员,参加医学装备突然故障后的救治,医务

医疗设备的应急管理程序与规范

医疗设备的应急管理程序与规范 一、总则: 1、编制目的:为适应医院治病救人的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大型医疗设备故障停机或紧急启用时的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 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性设备故障应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非战争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而造成群体人员伤害的医疗救援工作。 4、组织机构与职责 医院应急医疗保障组是科室应急保障小组的领导机构,负责医院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本科室应急保障任务的执行,科主任为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人。 二、工作体系:

突发设备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医院统一领导。设备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在突发设备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工作;指导和协助医院做好突发设备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三、工作机制: 各科室要建立应对突发设备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医院要会同有关料室,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工作机构作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提高基层应对突发设备事件能力。各科室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设备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做好对各类突发设备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建立重点设备的预测预警系统。 四、处理过程: 1、信息报告和通报,建立突发设备事件的信息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突发大型设备事件,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2、先期处置,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科室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设备应急的先期处置工作。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发设备事件进行先期处置,并确定事件等级,上报现场动态信息。 3、应急响应,一旦发生先期处置仍然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医院应急事件管理委员

急救类设备试题库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知识竞答 一、填空题: 1、心电十二导联为:Ⅰ、Ⅱ、Ⅲ、VR、VL、VF、V1~V6。 2、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波形包含:P,Q,R,S,T波 3、心电图记录为印有间距1mm的纵横细线的小方格;其横向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记录纸速为每秒25mm,故每小格为秒,纵向距离代表电压,常规投照标准电压1mV=10mm特殊需要时纸速可调至每秒50、100或200mm。电压1mV=20或5mm。 4、标准导联:属双极导联,只能描记两电极间的电位差。电极连接方法是:第一导联(简称Ⅰ),右臂(-),左臂(+);第二导联(简称Ⅱ),右臂(-),左足(+);第三导联(简称III),左臂(-),左足(+)。 5、心电图可分为普通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心电图、His束电图、食管导联心电图、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等。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 6、动态心电图是长时间(24小时或以上)连续记录动态心脏活动的方法。它能充分反映受检查者在活动、睡眠状态下心脏出现的症状和变化。适用于检查一过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对心律失常能定性、定量诊断并能了解心脏储备能力。但其缺点是报告较迟,不能用于心脏急诊。 7、如何看心电图的心率:心电图的横向每小格秒,每大格秒,然后算出P-P间期(如果P-P 间期=R-R间期,量R-R间期也可,更方便些)折算为多少秒,然后拿60去除,记住一些常用的数字,5大格等于60次/分,4大格等于75次/分,3大格100次/分, 如果在房颤和窦缓伴不齐或者有QRS波脱落的时候,可以通过随机测算6秒的心律乘以10得到一个大概的心室率,可以算2-3次,取一个中间数。 8、普美康除颤仪电池为大容量镍镉电池,相对于其他种类电池(如镍氢、锂电)特点为放电电流能力强,内阻小;电池有记忆效应。前三次使用时,充电时间要求达到8—10小时,电池每次充满电时间应该在45分钟,每次电量放完才能进行下一次充电,达到充分激活电池内化学物质的作用。 9、监护仪具有参数功能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体温,心率,脉率,监护功能可扩展呼末二氧化碳、有创血压模块,监护参数齐全,并可提供多参数组合,适用于内科、外科、手术室、ICU/CCU、妇产科、小儿科、急救中心等。 10、监护电极一般选用Al-AgCl2(银-氯化银)一次性电极。 88.监护仪是采取阻抗式呼吸法是从两个心电电极间的阻抗来监测病人呼吸的。呼吸监护是通过心电II导联对应的电极实现的,因此不再要附加任何电极。 11、血压测量失败或显示信号饱和。可能是测量过程中患者身体移动、肢体抖动、袖套受碰、之袖带漏、袖带堵气、袖带放置位置有偏差所导致(将袖带“Ф”标记处放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测最效果最好),排除问题后重新测量。或者机器需要维修。 监护仪插孔中英文对照: ECG/RESP:心电 SPO2:血氧 CUFF/NIBP:无创血压 TEMP :体温 12.麻醉机按照控制方式主要分为气动电控和电动电控,其中德尔格主要是电动电控。 13.麻醉机按工作模式主要分为手控和机控. 14.呼吸机在使用时主要按照体重来选择潮气量. 15.呼吸机上流量传感器作为一种主要的检测工作状态的器件,常见流量传感器的类型有热丝式流量传感器,常见用在德尔格机器上,热膜式流量传感器,常见用在PB840机器上,差

急救设备应急调配机制

一、医疗设备应急保障 1.国家规定的工作以外时间休息日和节假日期间 (1)医疗设备科和医疗设备维修科负责人每天24小时必须开通联系电话。 (2)各临床医技科室遇有节假日应提前检修医疗设备,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3)全院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在应急状态下医疗设备科有权调配使用,各科不准以任何借口,不让调用。 (4)各科室医疗设备遇有不能排除的故障、及时通知医疗设备科负责人,相关负责人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修。遇有无法排出的故障,医疗设备维修科负责人及时向主管院长、院长汇报。 二、发生重大疫情 (1)当医院收到上级机关发出重大疫情通知后,医院办公室应根据疫情状况及时通知医疗设备科,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应急医疗设备准备并随时根据各科室变化调拨相关抢救设备。 (2)在整个疫情期间,医疗设备维修科技术人员24小时开通联系电话,并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转。

为保障全院临床科室正常的医疗工作,及危重病人的救治任务,提高医院应急保障水平,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同时有效整合全院医疗设备资源,特制定以下应急医疗设备调配制度。1、医疗设备管理科从科室挑选出运行状况良好的抢救设备作为应急设备,并检查是否一机一卡挂在设备上,所在科室应详细的记录设备运行情况,设备调配情况。 2、医疗设备科将应急设备一览表下发到各临床科室,并张贴在医院总值班室,正常工作时间各科室可与医疗设备科联系(联系电话:)设备调配,非工作时间及节假日可与总值班联系(联系电话:内线:外线:)设备调配。 3、各种器械设备要处于备用状态,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按需进行调配。 4、要有大局意识,科室之间要相互配合,在设备闲置时及时为兄弟科室提供便利,各科室不准以任何借口不让调用,借用科室使用完设备要及时归还。 5、医疗设备维修人员要重点做好应急调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使之处于良好状态,对设备性能变差、老化要及时进行保养维修,如有必要上报设备科进行更换。

医院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管理制度职责

医院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管理制度职责 目录 管理制度篇 一、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制度 二、医疗设备更新制度 三、医疗设备日常管理制度 四、医疗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五、医疗设备安全保管制度 六、医疗设备交接班及运行维护登记制度 七、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岗位考核与再培训制度 八、医疗设备、物资临床使用安全监测小组工作职责 九、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十、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岗位职责 十一、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及特种医疗设备应急保障及调配细则 (一)呼吸机故障应急处理 (二)监护仪故障应急处理 (三)输液泵、注射泵故障应急处理 (四)急诊科医疗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五)手术医疗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六)放射、放疗医疗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七)压力容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十二、医用物品仓库管理制度 资料篇 一、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安全监测小组名单 二、科室生命支持与急救类医疗设备清单 三、科室医疗设备分户账 四、科室计量医疗设备清单 五、固定资产管理卡片 六、医疗设备操作规程医疗设备操作流程汇总

七、医疗设备运行维护记录本存档 八、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再培训与考核资料 九、医疗设备及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登记表(包括不良事件上报记录) 十、医疗设备安全监测管理指标 十一、医疗设备定期的安全监测与自查记录与分析资料 十二、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定期的学习记录(可学习器材供应部定期共享的资料)。 十三、急救与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调配记录资料 十四、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演练相关记录 十五、各种工作流程图 十六、设备技术手册 十七、器材供应部向本科室提供的设备合理使用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安全保障与咨询服务的记录/证明资料 十八、设备监管委员会和职能部门下发的其他未分类资料 管理制度篇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 为有效保障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正常使用,提高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保障广大患者和装备操作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本预案适用范围 (一)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急需调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时(包括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洗胃机、供氧及负压装置、血糖仪、微量注射泵等)。 (二)当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突然发生故障时。 二、成立急救类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统一指挥我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预案启动后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调用、维修及协调处理等各项工作。 三、应急处置 (一)当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服从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从各科室调配闲置急救设备。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所在科室,应提供操作技术支持,并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指导、协助各调用科室正确操作使用。各科室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调用本科室未在使用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 (二)夜间及节假日发生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由院总值班负责院内协调。 (三)当医院遇到突发重大群体事件而备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又无法满足各科室使用时,应及时报告院领导,必要时从分区借调。 (四)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使用完毕,调用科室应做好装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及时送回装备借出科室,院外借用的装备由设备科归还。 (五)临床工作中出现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突然故障,装备操作人员及时报告科主任,并通知设备科维修人员或总值班。 (六)操作人员按程序关闭故障设备,与病人连接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脱机,并采取补救措施,如简易呼吸器、人工气囊替代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替代心电监护仪,漏斗洗胃替代电动洗胃机等。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规定和流程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 理规定和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程序与规范 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适应医院治病救人的特点未来发展需要,提高医院应对突发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故障停机或紧急启用时的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2、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性设备故障应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非战争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而造成群体人员伤害的医疗救援工作。4、组织机构与职责医院应急医疗保障组是科室应急保障小组的领导机构,负责医院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本科室应急保障任务的执行,科主任为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人。 二、工作体系:突发设备事件应急工作由医院统一领导,在突发设备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工作;指导协助医院做好突发设备事件的预防、处置恢复重建工作。三、工作机制:各科室要建立应对突发设备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水平,医院要会同有关料室,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工作机构作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提高基层应对突发设备事件能力。各科室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设备事件,完善预测

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做好对各类突发设备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建立重点设备的预测预警系统。四、处理过程:1、信息报告通报建立突发设备事件的信息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突发大型设备事件,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协调。2、先期处置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科室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设备应急的先期处置工作。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发设备事件进行先期处置,并确定事件等级,上报现场动态信息。3、应急响应一旦发生先期处置仍然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医院应急事件委员会直接决定,明确应急响应等级范围,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五、指挥与协调:(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抢修;(2)制定并组织实施抢修替代方案;(3)协调有关单位部门提供应急保障,调度各方应急资源等;(4)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其他部门的稳定工作;(5)及时向医院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6)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六、应急结束:突发设备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因素消除后,由负责决定、发布或执行机构宣布解除应急状态,转入常态。七、恢复与重建:设备科会同事发部门,对突发设备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医院作出报告。认真制定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迅速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明确程序,规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管理程序与规范 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适应医院治病救人的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提高医院应对突发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故障停机或紧急启用时的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2、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性设备故障应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非战争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而造成群体人员伤害的医疗救援工作。4、组织机构与职责医院应急医疗保障组是科室应急保障小组的领导机构,负责医院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本科室应急保障任务的执行,科主任为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人。 二、工作体系:突发设备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医院统一领导,在突发设备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工作;指导和协助医院做好突发设备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三、工作机制:各科室要建立应对突发设备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医院要会同有关料室,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工作机构作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提高基层应对突发设备事件能力。各科室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设备事件,完

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做好对各类突发设备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建立重点设备的预测预警系统。四、处理过程:1、信息报告和通报建立突发设备事件的信息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突发大型设备事件,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2、先期处置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科室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设备应急的先期处置工作。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发设备事件进行先期处置,并确定事件等级,上报现场动态信息。3、应急响应一旦发生先期处置仍然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医院应急事件管理委员会直接决定,明确应急响应等级和范围,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五、指挥与协调:(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抢修;( 2)制定并组织实施抢修和替代方案;( 3)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调度各方应急资源等;( 4)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其他部门的稳定工作;( 5)及时向医院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6)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六、应急结束:突发设备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因素消除后,由负责决定、发布或执行机构宣布解除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七、恢复与重建:设备科会同事发部门,对突发设备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医院作出报告。认真制定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迅速

医学装备安全防护、意外应急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一、医院各级领导及主管职能部门要重视医学装备辐射防护安全工作,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对有关科室和部门的业务工作考核。各级各类工作人员都要有辐射防护安全意识,从事辐射操作工作时做好本人、病人和周围人群及环境的防护工作。 二、辐射工作人员在进行透视、摄片和其它辐射性检查和治疗工作时,必须关好机房大门,同时打开机房的红色警示灯,防止无关人员接近辐射线。 三、加强对受检者的防护工作,正确掌握对投照部位的辐射剂量,加强对非照射部位进行防护,尤其是对非照射部位的重要器官组织要进行必要的屏蔽。对妇女、儿童的照射防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四、拍片时无特殊情况不得有陪伴和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机房。必须进入机房的人员应当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五、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辐射工作场所的监督检查,听取意见,接受指导,改进防护工作,定期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参加辐射法律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辐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辐射工作场所、辐射设备、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进行定期检测,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六、如发生辐射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单位的辐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医疗设备意外应急管理制度 一、使用范围 保障院内在用医疗器械,特别是抢救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二、实施原则 预防为主,应对及时,动态管理。 三、突发事件的分类与启动 1、贵重仪器设备发生重大事故,一时无法修复时; 2、长假期间,急救用医疗器械发生事故时; 3、夜间实施抢救,抢救用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时;上述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 四、组织结构与职责 医疗设备科下设应急领导组,组长由医疗设备科科长兼任,科长因故不在岗时,委托人兼任,主要负责在用医疗器械应急预案的启动、指挥和协调工作。 成员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具体负责: 1.现场事故判断;

急救设备应急调配机制

急救设备应急调配机制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机制 一、医疗设备应急保障 1.国家规定的工作以外时间休息日和节假日期间 (1)医疗设备科和医疗设备维修科负责人每天24小时必须开通联系电话。 (2)各临床医技科室遇有节假日应提前检修医疗设备,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3)全院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在应急状态下医疗设备科有权调配使用,各科不准以任何借口,不让调用。 (4)各科室医疗设备遇有不能排除的故障、及时通知医疗设备科负责人,相关负责人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修。遇有无法排出的故障,医疗设备维修科负责人及时向主管院长、院长汇报。 二、发生重大疫情 (1)当医院收到上级机关发出重大疫情通知后,医院办公室应根据疫情状况及时通知医疗设备科,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应急医疗设备准备并随时根据各科室变化调拨相关抢救设备。 (2)在整个疫情期间,医疗设备维修科技术人员24小时开通联系电话,并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转。 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机制 为保障全院临床科室正常的医疗工作,及危重病人的救治任务,提高医院应急保障水平,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同时有效整合全院医疗设备资源,特制定以下应急医疗设备调配制度。 1、医疗设备管理科从科室挑选出运行状况良好的抢救设备作为应急设备,并检查是否一机一卡挂在设备上,所在科室应详细的记录设备运行情况,设备调配情况。 2、医疗设备科将应急设备一览表下发到各临床科室,并张贴在医院总值班室,正常工作时间各科室可与医疗设备科联系(联系电话:)设备调配,非工作时间及节假日可与总值班联系(联系电话:内线:外线:)设备调配。

急救 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心电图机使用操作规程 操作步骤: 1、接通电源,交流电源指示灯亮,如使用电池供电,必须 保证电量充足。 2、按下心电图机上的开关键,开机,系统自检通过。 3、病人平躺,保持安静,并确保病人身上无手机等电磁设 备,以免对检查造成干扰。 4、在病人胸部及肢体放置电极处涂抹导电液体或导电膏。 5、联接肢体电极和胸电极。 6、观察病人心电波形,若心电波形不正常,检查导联连接, 直至各导联波形正常显示。有干扰时,按滤波键,去除干扰信号。 7、波形稳定时,按走纸键,记录心电图。 8、报告打印完毕后,按开关键关机。 9、取下电极,整理好导联线放置妥当。 10、检查电池指示灯,必要时及时充电。 注意事项: 1、使用电池工作时,若电池指示灯指示电量低时,应及时 给心电图机充电,充满电约8小时。 2、做完心电图后应梳理好病人导联线并擦拭病人电极,准 备下次使用。 3、更换记录纸时,将记录纸黑色标记置于右下方送入。 4、安放ECG电极注意事项:准备好病人的皮肤。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规程 一、心电导联(ECG) 1、安放电极前先做好病人皮肤准备。局部皮肤未清洁或毛发过多,有皮屑会导致电极片接触不良。 ①使用前要清洁皮肤,可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皮肤。 (不可使用乙醚和纯酒精,避免增加皮肤的阻抗)。 ②必要时予以备皮或去除角质、皮屑、油脂。

2、按正确位置粘贴好电极片。在电极片安放前应先将电极片与电极夹子或按扣连接好,再将电极片安放在病人身上。 3、正确安放电极片的位置: (1)三电极(综合Ⅱ导联) 负极(红):右锁骨中点下缘; 正极(黄):左腋前线第四肋间; 接地电极(黑):剑突下偏右。 (2)五电极 ①白色(RA)电极—安放在右锁骨下,靠近右肩。 ②绿色(RL)电极—安放在右下腹。 ③黑色(LA)电极—安放在左锁骨下,靠近左肩。 ④红色(LL)电极—安放在左下腹。 ⑤棕色(V)电极—安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 4、每24小时更换电极片。长时间使用心电监护时,应每日检查电极贴片是否刺激皮肤。若有过敏迹象,应立即更换电极或改变位置。 5、不能使用过期的电极片或重复使用电极片。 二、呼吸检测(R) 监护仪从两个电极的胸部阻抗值测定呼吸,两个电极间的阻抗变化(由于胸部的活动)在屏幕上产生一道呼吸波,不需附加电极。 三、无创血压(NIBP) 1、血压监测分为自动监测和手动监测。手动监测是随时使用随时启动START 键;自动监测时可定时,人工设置周期,机器可自动按设定时间监测。选择合适的袖带及模式设置。 2、袖带上的标记对准肱动脉,松紧适宜,以可插入一横指为宜。 3、袖带应于心脏(右心房)水平并外展45度。 4、病人正在移动、发抖或痉挛、频繁测量血压时测量会出现误差。 四、血氧饱和度(SPO2) 1、血氧饱和度的联线应该放在手掌上侧,剪短手指甲,手指甲勿涂油。 2、手不可频繁的移动。 3、测量血氧饱和度与测血压不可在同侧测量。避免血压测量过程中血流闭塞会影响血氧饱和度读数。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日常保养规程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日常保养规程 除颤仪科室日常保养 1、使用科室要认真执行设备的交接班工作,并做好记录工作。每日应进行下列检查:电源线是否有破损,导联线、电极夹子(按扣)是否完好,各种附件是否齐全,确定有充足的记录纸(必要时及时更换,并确认安装正确)、电极膏或除颤垫供下一次使用。 2、每日运行一次机内自检程序和一次除颤充放电检测。仪器通过交流电/电池供电能正常开机;自检后,将打印一份除颤充放电检测报告,请将该报告粘贴到设备使用登记本上以备案,如果自检未通过应及时通知责任工程师进行处理。使用完毕后,务必将电源开关设定在“OFF”状态,以确保除颤仪自动释放存储能量。 3、定期进行机器外表的清洁。外表面的清洁,可以用90%的酒精、中性肥皂水清洗软布擦拭,但应防止液体流入机内。每次使用后,彻底去除极板上的电极膏保持电极板清洁,应用软布清洁显示屏及仪器外表。清洁所有的电极板和接线盒,清点并保管好全部附件,做好使用记录。 4、除颤仪设备不用时,要及时充电,保证备电充足,一旦发现设备不能正常充电,应立即通知责任工程师解决。 5、将除颤仪放回相应的位置,由专人管理。连接电源插头到合适的电源上,及时充电,确认“电池充电”和“外接电源”指示灯亮。

呼吸机科室日常保养 日保养: 1.使用科室在使用过程中仪器表面应每日清洁、除尘。用清 水湿润沙布擦拭,每天一次,切勿使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2.如外表面有明显污物及时擦拭时、病房内有耐药菌爆发流 行时,应使用75%医用酒精湿润纱布擦拭。 3.湿化罐定时加蒸馏水,温湿度调节在3-4档之间,随时测 温。液面高度应处于最高和最低水位线之间。 4.查看呼吸机各部位空气滤网,根据情况清洁、更换。 5.随时注意妥善放置和固定呼吸机管道,避免管道破损、打 折。 周保养: 1.呼吸机每周彻底清洁、除尘一次。每周用沾有消毒剂干湿 软抹布擦呼吸机外表及面板,清洁后用干湿软布擦去消毒剂。 2.每周一次开机检测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各指标是否符合 规定。 3.每周清洗一次呼吸机滤网。包括备用机、使用机。 4.每周更换使用中呼吸机管道。 感染终末消毒: 必须做到一机、一人、一消毒。使用后的湿化罐应倾倒内部残留注射用水后,送往供应室清洁消毒。呼吸机表面用500mg/1健之素消毒液擦拭干净。在存在交叉感染的条件下,必须把主机内管路及呼出阀消毒处理。消毒后,配机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