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数学法则、公式的概括性、抽象性;以及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精确性;所有这些因素都更凸显了数学的纯科学性,相对弱化了学习数学的艺术性,使不少学生感到数学枯燥、难懂、难学,产生畏学、厌学情绪。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保证学生能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呢?我认为关键是把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起来,具体讲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前的认知准备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极易过分追求数学知识的严谨性、逻辑性、系统性,而忽视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我认为作为一名好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能正确认识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正确认识数学课堂教学科学性的来源

第一,要求教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数学业务知识,全面深刻理解教材和大纲,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要融会贯通,能提纲挈领。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高瞻远瞩。比如,在介绍有理数概念时,设问学生难道还有无理数不成?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为以后无理数学习埋下伏笔。

第二,要求教师必须洞悉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教师一定要把“满堂灌”的被动学习方式,改为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采用发现法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不是观众,要将教师的“独角戏”变成师生地共同“表演”。这样新知识点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灵活运用。

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对许多新事物、新现象感兴趣,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

当代中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家庭环境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他们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教师不但要深入挖掘教材,而且要深刻了解每个学生,精心设计,以巧设问题为契机,解疑释惑。

第三、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传统数学课堂的定位是“传递数学知识的场所”,数学学习的氛围应当“有序、安静、严谨、统一”,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是“抽象、枯燥、没用”。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怎么样去看待学生—这些未来的世纪之才?这就需要我们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奏和谐乐章。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从多层面来认识:从人际关系来说,应当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从教育过程来说,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和谐的,而不是“专制”的;从教育方法来说,应当是服务的、全面负责的,而不是只管“教”的;从工作目标来说,应当是着眼于未来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而不只是看到眼前的。因此,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课堂教学的重心必须转变,即由教向学的转变——过去是“以教为主”,现在要“以学为主”;过去是“重教”,现在要“重学”;过去提倡“为教服务”,现在鼓励“为学服务”。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即由“师

道尊严”向“和善可亲”转变,上课时对学生亲善些,再亲善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要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做学生的学伴、朋友,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正确认识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来源

第一,要求数学教师由专业单一型,向多专业复合型发展。相对于语文等人文学科而言,数学要求严密的逻辑推理、高度的抽象思维,而较少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但一个称职的数学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鲜明的肢体动作,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脑容易疲劳,如果能适当增强教学趣味性,适时给人轻松愉悦的笑,则能保持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减轻疲劳,振奋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这对集中注意力、接受信息是大有好处的。实验还表明,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得最深刻。例如:在讲授近似数时,有些同学说没有精确的数有用,学不学无所谓。于是我就举例说,有人在学校门口问你,到三亚河对岸的百佳汇超市怎么走?你告诉他向北走500米,左拐通过步行桥即到。可后来你仔细一想是502米,就急忙追上前去重新告诉他,不然还没到步行桥左拐,岂不掉到河里了!可见,近似数也有自己的妙用。

第二,要求数学教师向学习型发展。通常大家认为政治老师需要不断学习,其实数学教师亦是如此。当今的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融入时代,才能把数学课上出21世纪的味道,才能被21世纪的学生接受。

3、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艺术。

谈到艺术,人们常常想到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维纳斯的雕像”……而课堂教学的艺术却常常被忽视。什么是课堂教学艺术呢?美国的数学哲学博士任效贤教授说:“教师的共性加上教师的个性,就组成课堂艺术”,所谓教师共性就是一节课的全部教学要求,它包括教学目的、内容、手段方法论、组织等因素;所谓教师的个性就是指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对课堂教学的处理手法,更确切些说:课堂教学艺术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准确地掌握教学原则,灵活地运用教学环节,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通过优美的教学语言,既突出重点,又能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并辅之以事先设计的提问,清晰的板书和必要的演示,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泼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开展互动,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中的主要策略

1、以备课笔记为主线,灵活应对课堂上同学们的反应。老师切记不能脱离课堂实践状况,照本宣科的讲课。而应适时捕捉或创造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机会,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不难发现,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因素,是学习的根本诱因。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于初中学生兴趣尤其重要,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首先,教师平时要注重言传身教,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通过和蔼可亲的态度、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高高在上的。其次,教师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数学、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

点,多表扬,多鼓励学生,以达到对学生数学兴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保护与培养。

2、注重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在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问题欲望的有效办法之一。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出示一组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图形:防护栏、篱笆格、伸缩门、门窗,让学生找出自己熟悉的几何图形。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对此感到好奇兴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真正投入。

3、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数学定理、公式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比如在引入负数概念时,我首先问同学们:本市每年的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度?38°C~39°C同学们踊跃回答,接着我又问到每年的最低气温呢?零下4°C~5°C同学们立刻答到。小于零的数就是负数,同学们轻松理解了新概念的第一层含义,顺利实现了从正数到负数的扩展。然后再通过海拔高度、存折收支情况的分析,把负数概念加以提升并抽象到:负数是用来表示和正数相反意义的量。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抽象的定理、公式后,精心安排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轻松解决,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巩固新知的目的。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坚定了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后的合理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对学生有影响,而且对教师今后的教学也会发生作

用,所以教学后的评价必须科学、积极。

1、以成功教育的理念为基石,采用积极评价为主

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同一堂课下来,每个学生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教师不能用好学生为例去羞辱学困生,而应从学困生的角度出发,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并作出积极评价,强化他们的优点,促进他们有更大的进步。我班有位王同学,数学基础差,上课时听课费力,自己就自暴自弃不想学了。一次在开始学习几何图形时,课堂上他答对了较难的一题,于是我抓住机会大加表扬,帮他找回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后来他的数学成绩有所进步。

2、以纵向评价为主,横向评价为辅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甚至包括学生都习惯于把课堂学习的效果与其他班级、其他同学相比。比别人好时,心情愉快,沾沾自喜;比别人差时,心情沮丧,心灰意懒。这些都会影响以后课堂教学的效果,应该摒弃。

我认为科学的评价策略是应该仅以每个同学或每个班级为单位,进行历史的纵向地评价。只要每个同学或每个班级比过去有进步、有发展,就说明课堂教学是有效果的,是成功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同时社会、学校和家长也都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时而离我们很近、很亲切;时而又离我们很远、很陌生。作为数学教师只有把艺术融入科学,课堂教学才不会单调、枯燥、一厢情愿;只有把科学注入艺术,课堂教学才不会低级、庸俗、主题不明。让我们把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