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一、学科概况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主要是研究获得、并保持低于环境温度的原理与方法,实现该条件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低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工程应用。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前者涉及低于120K的问题,后者涉及高于120K的问题。本学科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本学科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二级学科与相邻几个二级学科有共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区别于相邻学科的研究内容。本学科的有些研究内容与流体机械及工程以及化工过程机械的有些研究内容比较接近,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

我校在1981年和1986年先后获得国内首批“制冷及低温工程”的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并在1988年培养出国内第一位获“制冷及低温工程”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本专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科研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原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教学方面曾获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本专业除招收制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外,特别欢迎及其他跨学科的考生和有关产业、研究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前来报考。

二、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近代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测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解决制冷和低温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三、业务范围

(一)学科研究范围

制冷低温设备与系统,冻结和冻干过程机理,低温生物医学技术,冷量储存及输送技术,制冷及低温系统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模拟,制冷及低温工程的测量技术和测试设备,制冷、空调与低温技术在有关领域中的应用以及节能。

(二)课程设置

基础理论课现代数学方法概论,现代测试技术,制冷与低温技术,低温生物医学技术,制冷与空调应用新技术,动力工程学术报告,高等热工学,数值传热学。

专业课制冷换热器传热强化,制冷系统测试与控制,制冷压缩机新技术,环保新工质,药品与食品冷冻干燥技术,药品与食品冷冻干燥技术,制冷与空调装置仿真,吸收吸附制冷原理及应用,热泵技术,食品冷冻冷藏装置。

课程设置应体现加强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四、主要相关学科

本一级学科内的二级学科: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与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相关一级学科中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二级学科

制冷技术概述

第一章概论 1.1制冷技术及其应用 1.1.1.制冷的基本概念 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温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制造和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能实现制冷过程的机械和设备的总和称为制冷机。 制冷机中使用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剂。制冷剂在制冷机中循环流动并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实现从低温热源吸取热量,向高温热源释放热量的制冷循环。由于热量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因此制冷的实现必须消耗能量,所消耗能量的形式可以是机械能、电能、热能、太阳能、化学能或其它可能的形式。 制冷几乎包括了从室温至0K附近的整个热力学温标。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常把制冷分为普通制冷和低温制冷两个体系。根据国际制冷学会第13届制冷大会(1971年)的建议,将120K 定义为普冷与低温的分界线。在120K和室温之间的温度范围属于“普冷”,简称为制冷;在低于120K 温度下所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或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常称为低温制冷或低温技术,但是,制冷与低温的温度界线不是绝对的。 1.1. 2.制冷技术的应用 制冷技术几乎与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紧密联系,利用制冷技术制造舒适环境以保障人身健康和工作效率;利用制冷技术生产和贮存食品;利用制冷技术来保证生产的进行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技术、医疗生物和科学研究等各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1.1. 2.1.商业及人民生活 食品冷冻冷藏和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对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贮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满足各个季节市场销售的合理分配,并减少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食品损耗。典型的食品“冷链”由下列环节组成:现代化的食品生产、冷藏贮运和销售,最后存放在消费者的家用冷藏冷冻装置内。 舒适性空气调节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大中型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空调,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空调装置,家用空调等。近年来,家用空调器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热点家电产品之一。2003年我国家用空调器的年产量达3500万台,出口1000多万台,中国已成为世界空调产品的生产基地,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 工业空调不仅为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员工提供一定程度的舒适条件,而且也包括有利于生产和制造而作的空气调节。如:在冷天或炎热环境中,以维持工人可以接受的工作条件;纺织业、精密制造、电子元器件生产和生物医药等生产行业为了保证一定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需要空气调节系统提供合适的生产环境。 1.1. 2.2.工农业生产

制冷与低温工程

第一章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1、分析高低温热源温度变化对逆向卡诺循环制冷系数的影响。 答:制冷系数与低温热源的温度成正比,与高低温热源的温差成反比。当高低温热源的温度一定时,制冷系数为定值。制冷系数与制冷剂的性质无关。 2、比较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的异同。 答:制冷系数与热力完善度的异同: 1.两者同为衡量制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 2.两者定义不同。制冷系数为制冷循环总的制冷量与所消耗的总功之比。 热力完善度为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 3.两者的作用不同。制冷系数只能用于衡量两个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循环的经济性,热力完善度可用于衡量两个工作于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循环的经济性。 4.两者的数值不同。制冷系数一般大于1,热力完善度恒小于1。 第二章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 1、为下列制冷剂命名: (1)CCI2F2:R12 (2)CO2 :R744 (3)C2H6 :R170 (4)NH3 :R717 (5)CBrF3:R13 (6)CHCIF2 :R22 (7)CH4 :R50 (8)C2H4:R150 (9)H2O :R718 (10)C3H6 R270 2、对制冷剂的要求有哪几方面? 答:1、热力学性质方面 (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要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即:PO>1at,PK不要过大。 (2)q0和qv要大。 (3)w和wv(单位容积功)小,循环效率高。 (4)t排不要太高,以免润滑油粘度降低、结焦及制冷剂分解。 2、迁移性质方面 (1)粘度及密度要小,可使流动阻力减小,制冷剂流量减小。 (2)热导率3、物理化学性质方面 (1)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用安全。 (2)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经得起蒸发和冷凝的循环变化,不变质,不与油发生反应,不腐蚀,高温下不分解。(3)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即不破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 4、其它 原料来源充足,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要大,可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减小换热面积。 3、简述对制冷剂热力学方面的要求。 (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要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即:PO>1at,PK不要过大。 (2)q0和qv要大。 (3)w和wv(单位容积功)小,循环效率高。 (4)t排不要太高,以免润滑油粘度降低、结焦及制冷剂分解。 4、简述对制冷剂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要求。 (1)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用安全。 (2)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经得起蒸发和冷凝的循环变化,不变质,不与油发生反应,不腐蚀,高温下不分解。 (3)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即不破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 5、简述氨制冷剂的性质。 1)、热力参数 t临=133.0℃;t凝=-77.9 ℃;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期末考试题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绝热节流P33:由于气体通过节流阀等节流阻元件时,其压力显著下降,流速大时间短来不及和外界进行热交换,可近似按解热处理,这一过程称为绝热节流效应 2.焦-汤效应P33:气体在节流中发生的温度变化叫做焦-汤效应 3.微分节流效应P33:根据气体节流前后比焓值相等这一特征,令其中的叫做微分节流效应 4.转化温度P35:在一定压力下,气体具有的使微分节流效应等于0的温度 5.等温节流效应P36:是等温压缩和节流这两个过程的综合 6.微分等熵效应P38:表示等熵过程中温度随压力的变化,定义为 8.性能系数P63:循环中收益能数值与补偿能数值之比 9.循环效率P64:或称热力完善度,指一个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和相同低温热源、高温热汇温度下的可逆制冷循环性能系数之比10.单位制冷量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11.单位冷凝热负荷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向高温热汇所排放的热量 12.理论输气量P71:压缩机按理论循环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给的(按进口处吸气状态换算)的气体容积 13.有用过热P77: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了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4.无用过热P77:制冷剂吸收环境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5.输气系数P83:又称容积效率,为实际输气量和理论输气量的比值 16.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以一个特定比例混合时,在固定的压力下,仅具有一个沸点的混合物17.非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不论混合比例,都不会有相同的沸点的混合物 18.分馏P104:混合物因易挥发组分优先蒸发或不易挥发组分优先冷凝而引起的成分改变 19.复叠温度P132:上一子系统的蒸发温度或下一子系统的冷凝温度 20.复叠温差P132:蒸发/ 冷凝器的传热温差 21.发生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低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气相 22.吸收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高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溶液 23.循环倍率P173: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表示发生器产生1Kg水蒸气需要的溴化锂稀溶液的循环量 24.放气范围P173:Wr - Wa称为放气范围,即溴化锂浓溶液质量分数-溴化锂稀溶液质量分数 25.发生不足P173:发生终了浓溶液的溴化锂质量分数Wr’小于理想情况下溴化锂质量分数Wr 26.吸收不足P173:吸收终了稀溶液的溴化锂质量分数Wa’高于理想情况下溴化锂质量分数Wa 27.喷淋密度P176: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喷淋量,单位为kg/m2?s 28.直接冷却P314:用制冷剂为冷源直接与被冷却对象进行热交换 29.间接冷却P314:利用冷却后的载冷剂或蓄冷剂作为冷源,使被冷却的对象进行冷却 30.气体水合物P331:当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作用时,造成水高于其冰点温度下的结冰现象,所形成的固体 31.低温工质P336:在深冷技术中用于制冷循环或液化循环的工质 32.液化系数P351:加工1Kg气体所获得的液体量 33.跑冷损失P354:环境介质传热给低温设备引起的冷量损失 34.分凝P399:根据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冷凝温度的不同,将混合物冷凝到不同的温度使各组分分离 35.精馏P403:将溶液部分气化或混合气体部分冷凝反复进行,逐步达到所需要纯度的分离气体方式

低温制冷技术新发展

低温制冷技术新发展
巨永林
上海交通大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s

主要内容
1 国际大科学工程项目简介 2 高能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 3 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ITER) 4 空间红外探测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s

1 国际大科学工程
投资大(30-120亿美元) 时间长(10-20年) 国际合作(十几-上百个国家)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s

美国能源部20年大科 学工程发展规划
美国能源部2003年11月公布 了二十年中长期大科学工程 发展规划,共28项,拟投资 120亿美元。这些大工程项 目中的80%是以低温与超导 技术为工程基础的。 “这些大科学工程将使科学 发生革命,使美国科学位于 世界前沿,将会产生重大科 学发现,对人类社会做出重 大贡献”Spencer Abraham (美国能源部长)

28个项目

? ? ? ? ? ? ? ? ? ? ? ? ?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散裂中子源) ITER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 Joint Dark Energy Mission(联合暗能量计划) NSLS upgrade(同步辐射光源-升级计划) Free Electron Laser(自由电子激光器) RHIC-B(相对重离子对撞机-B计划) e-RHIC(电子-相对重离子对撞机) Double Beta Decay(双Beta衰变) Super Neutrino Beam(超级中微子束) Fusion Energy Contingency(聚变能约束) BTeV(千亿电子伏特加速器) ILC(国际直线加速器) ……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s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期末考试题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

2.焦-汤效应P33:气体在节流中发生的温度变化叫做焦-汤效应 3.微分节流效应P33:根据气体节流前后比焓值相等这一特征,令其中的叫做微分节流效应 4.转化温度P35:在一定压力下,气体具有的使微分节流效应等于0的温度 5.等温节流效应P36:是等温压缩和节流这两个过程的综合 6.微分等熵效应P38:表示等熵过程中温度随压力的变化,定义为 8.性能系数P63:循环中收益能数值与补偿能数值之比 9.循环效率P64:或称热力完善度,指一个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和相同低温热源、高温热汇温度下的可逆制冷循环性能系数之比10.单位制冷量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11.单位冷凝热负荷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向高温热汇所排放的热量 12.理论输气量P71:压缩机按理论循环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给的(按进口处吸气状态换算)的气体容积 13.有用过热P77: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了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4.无用过热P77:制冷剂吸收环境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5.输气系数P83:又称容积效率,为实际输气量和理论输气量的比值 16.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以一个特定比例混合时,在固定的压力下,仅具有一个沸点的混合物17.非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不论混合比例,都不会有相同的沸点的混合物 18.分馏P104:混合物因易挥发组分优先蒸发或不易挥发组分优先冷凝而引起的成分改变 19.复叠温度P132:上一子系统的蒸发温度或下一子系统的冷凝温度 20.复叠温差P132:蒸发/冷凝器的传热温差 21.发生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低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气相

国科大《制冷与低温原理》研究生期末考试题库

国科大《制冷与低温原理》研究生考试题库(2017级) 制冷与低温基础部分: 1、按照国际制冷学会的建议,普冷与低温的分界温度是多少? 答:按照国际制冷学会第13届制冷大会(1971年)的建议,普冷与低温的分界温度是120K。 2、请举出几个制冷与低温的应用领域。 答:制冷技术的应用:(1)大中型建筑物的中央空调;(2)工业空调;(3)住宅空调;(4)运输空调;(5)食品贮藏与配送;(6)食品加工;(7)化学工业和加工工业; (8)制冷的特殊应用:制冰机、滑冰场、建筑工业(青藏高原筑路采用“冻土法”); 医疗卫生(如药品疫苗冷藏保存) 低温技术的应用:(1)能源与交通(如液化天然气、核聚变中利用大型低温超导磁体对聚变反应器中的高温等离子体进行磁约束、超导列车、低温液氢燃料等);(2)航空与航天(如用液氧做火箭推进剂、高真空环境要用低温泵产生、航天飞机用液氢和液氧做推进剂、高空军用飞机上的液氧呼吸机、冷氮气的低温风洞等);(3)科学实验(超低温状态下的电子偏离实验、超导性理论的研究等);(4)工业(如液氧用于钢铁工业、金属的切割、采用纯痒进行活水处理、液氮速冻高档鱼虾、液氮还可用于汽车轮胎和橡胶制品的再利用处理等);(5)生物医疗(血细胞的低温保存、手术中低温麻醉、以及骨髓、组织、肿瘤细胞和皮肤的低温冷冻保存等)。 3、请给出氦、氢、氖、氮、氧、氩、甲烷的正常沸点温度、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数据(考 试重点)。 答:(1)氦的正常沸点温度4.25K、临界压力0.227MPa和临界温度5.15k (2)氢的正常沸点温度20.35k、临界压力1.297MPa和临界温度33.15K (3)氖的正常沸点温度27.108K、临界压力2.65MPa和临界温度44.4k (4)氮的正常沸点温度77.35K、临界压力3.3944MPa和临界温度126.15K (5)氧的正常沸点温度90.15K、临界压力5.046MPa和临界温度154.55K (6)氩的正常沸点温度87.29K、临界压力4.86MPa和临界温度151.15K (7)甲烷(R50)的正常沸点温度111.65K、临界压力4.65MPa和临界温度-190.65K 4、请给出R12、R22、R290、R600a、NH3、CO2等工质的正常沸点数据,并评述比较一下 它们的温室效应(GWP、ODP)、可燃性等。 答:(1)R12(二氯二氟甲烷)工质的正常沸点243.35K,温室效应(GWP=10890、ODP=1):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很大,并且存在温室效应、可燃性; (2)R22(二氟一氯甲烷)工质的正常沸点232.39K,温室效应(GWP=1810、ODP=0.04~0.06):属于HCFC(氢氯氟烃)类制冷工质,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很大、不燃烧; (3)R290(丙烷)工质的正常沸点231.08K,温室效应(GWP=20、ODP=0),对臭氧层没有破坏,温室效应危害程度较低,在空气中可燃; (4)R600a(异丁烷)工质的正常沸点261.42K,温室效应(GWP=20、ODP=0),对臭氧层没有破坏,温室效应危害程度较低,在空气中可燃; (5)NH3工质的正常沸点239.85K,温室效应(GWP=1、ODP=0):自然制冷工质,环境友好型,有一定的可燃性; (6)CO2工质的正常沸点194.65K,温室效应(GWP=1、ODP=0):有一定的温室效应、不燃; 综上,氟氯烃类制冷剂(R12和R22)的环境影响指标较差,目前R12的替代制冷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习题2

第四章热交换过程及换热器 一、填空题 1. 制冷机热交换设备中的传热基本可以归结为通过(),() 以及()的传热。 2. 冷凝器按冷却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和 ()。 3.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迄今仅用于()制冷机。 4.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多为()结构。其根据空气流动情况不同,可分为 ()和()两种。 5. 自然通风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的原理为()。该种冷凝器的传热效 果()强制通风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6. 水冷式冷凝器有(),()等型式。冷却水可用 (),()或()等。 7. 壳管式冷凝器分为()和()两种。 8. 壳管式冷凝器外接接口除制冷剂和冷却水进出口外,还有主要接口及仪表,通常是 (),(),(),(),以及()。 9.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结构:由(),(),() 和()组成。制冷剂蒸气在()凝结,凝结液从 ()流出。冷却水在()多次往返流动。 10.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筒体下部有时设有集液包,其作用是()。 11.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多用于()制冷装置。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相比,其 冷却水可以使用()的水,其传热系数()。 12. 套管式冷凝器中,制冷剂蒸气在()流动,冷却水()流 动。由于制冷剂同时受到()及()的冷却,其传热效果(),但金属消耗量()。 13. 套管式冷凝器无法()清洗。应当使用()的水,并定 期进行()清洗。

14. 水冷却式冷凝器的冷却水系统可分为两类:()系统和() 系统。前者的冷却水(),后者的冷却水()。 15. 蒸发器按照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充满程度以及蒸发情况进行分类,主要有三种: ()蒸发器,()蒸发器和()蒸发器。 16. 干式蒸发器是()蒸发器。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干式蒸发 器中的液体体积约为管内体积的()。 17. 根据被冷却介质不同,干式蒸发器可分为()和()两大 类。 18. 再循环式蒸发器是()蒸发器,该蒸发器中,液体所占体积约为管内总 体积的()。 19. 节流阀又称(),具有对高压液态制冷剂进行()和 ()两方面作用。常用的节流阀有(),(),(),(),及()几种。 20. 热力膨胀阀普遍应用于()制冷系统,其开度由() 温度控制,主要有()和()两种。 21. 热力膨胀阀的结构包括(),()以及() 三部分,其阀体安装在()的()管上,感温包安置在()处的()管上。 22. 毛细管常用于(),是一种()节流机构。为保 证流经毛细管的制冷剂不带水,通常在毛细管之前,安装有()设备。 23. 润滑油分离器的作用使(),较常用的润滑油分离器有 (),(),以及()等几种形式。 24. 洗涤式油分离器用于()制冷机中。离心式油分离器适用于 ()制冷量的制冷装置,过滤式油分离器通常用于()制冷量的制冷装置。 25. 集油器也称放油器,用于收存从(),(),() 和()或()等设备中分离出来的润滑油。 26. 集油器用于()制冷机中。 27. 储液器又称储液筒,用于()。根据储液器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分为 ()储液器和()储液器两类。

课程制冷及低温原理的典型实验指导书资料

课程制冷及低温原理的典型实验指导书 课程《制冷及低温原理》的典型实验指导书 (单级蒸汽制冷机 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系 单级蒸气制冷机性能测试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试验系统和制冷机的运行操作. 2,掌握小型单级制冷压缩机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和使用仪表. 3,了解国际标准ISO917—1974《制冷压缩机的试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73—86"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4,掌握制冷压缩机的工况分析及数据整理方法,绘制性能曲线. 5,初步掌握试验工况的试验有关规定. 二,制冷压缩机的试验目的和试验有关规定:(参见GB5773—86) 1 试验项目 单级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主要是测试下列性能指标: (1)单级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由试验间接测得的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乘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比焓与排气口压力对应的膨胀阀前制冷剂液体比焓的差之值. (2)输入功率:开启式压缩机为输入压缩机的轴功率,封闭式(包括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为压缩电机输入功率. (3)单位功率制冷量:制冷量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2 试验规定: (1)试验方法的规定: ①压缩机性能试验包括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二者应同时进行测量. ②校核实验和主要试验的试验结果,制冷量之间的偏差应在±4%以内,并且以主要试验的测量结果为计算依据. ③压缩机试验时,系统应达到热平衡状态,试验时间一般不超过1.5小时.测量数据的记录应在工况稳定各点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半小时后,每隔20分钟测量一次,直至连续四次的测量数据都符合表1的规定为止,第一次测量到第四次测量记录的时间称为试验周期,在该周期内允许对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 ④量热器冷却或加热介质的进出口温差在标定或试验时均小于6℃ 表1 试验时允许试验参数偏差的范围 参数 每一个测量值与规定值之间的最大允许偏差(±) 测量值的任一个读数相对于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 吸气压力 排气压力 吸气温度 轴转速 电压 频率

制冷技术试卷.

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题3 分,共30 分 1? 制冷是指用()的方法将()的热量移向周围环境介质,使其达到低于环境介质的温度,并在所需时间内维持一定的低温。人工,被冷却对象; 2? 最简单的制冷机由()、()、()和()四个部件并依次用管道连成封闭的系统所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 3? 蒸气压缩式制冷以消耗()为补偿条件,借助制冷剂的()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环境介质。机械能,相变 4? 节流前液体制冷剂的过冷会使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理论压缩功()。变大,不变; 5? 制冷机的工作参数,即()、()、()、(),常称为制冷机的运行工况。蒸发温度,过热温度,冷凝温度,过冷温度; 6? 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中,制冷剂为(),吸收剂为()。水,溴化锂; 7? 活塞式压缩机按密封方式可分为()、()和()三类。:开启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 8? 活塞式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受(余隙容积,吸、排气阀阻力,气缸壁与制冷剂热交换,压缩机内部泄漏)影响。 9? 壳管式冷凝器管束内流动(人工),管间流动(被冷却对象)。 10? 空调用制冷系统中,水管系统包括(水)系统和(制冷剂)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 空调用制冷技术属于(a ) A .普通制冷 B .深度制冷 C .低温制冷 D .超低温制冷 2? 下列制冷方法中不属于液体汽化法的是(b) A .蒸气压缩式制冷 B .气体膨胀制冷 C .蒸汽喷射制冷 D .吸收式制冷 3? 下列属于速度型压缩机的是(d ) A .活塞式压缩机 B .螺杆式压缩机 C .回转式压缩机 D .离心式压缩机 4? 将制冷系统中不能在冷凝器中液化的气体分离掉的设备是(c ) A. 油分离器 B. 气液分离器 C. 空气分离器 D. 过滤器 5? (b)一定能够提高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A .蒸气有害过热 B .液体过冷 C .回热循环 D .蒸气有效过热 6? 国际上规定用字母(c )和后面跟着的数字作为表示制冷剂的代号。 A. A B. L C. R D. Z 7? 制冷剂压焓图中,等温线在液体区是(a )。 A .竖直线 B .水平线 C .向右下曲线 D .其它曲线 8? 冷凝温度一定,随蒸发温度下降,制冷机的制冷量(b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9? 活塞式压缩机活塞在气缸中由上止点至下止点之间移动的距离称为(c ) A .气缸直径 B .活塞位移 C .活塞行程 D .余隙容积 10? 制冷系统中,油分离器安装在(b)之间。 A .蒸发器和压缩机 B .压缩机和冷凝器 C .冷凝器和膨胀阀 D .膨胀阀和蒸发器 三.判断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制冷是一个逆向传热过程,不可能自发进行。() 答案:√;

制冷低温工程

一、制冷空调渗透到国计民生,浅述制冷与低温技术学科的作用: 制冷空调渗透到国计民生,从平水的衣食住行,即空调、食品冷藏保鲜、通暖空调、车用空调、冷冻医疗等方面,到涉及研究理论物理科学最前沿的超流氮,都离不开制冷空调。 例如丁肇中先生为了研究理论物理,找到预测的可能存在的粒子,要在大气层中借助超导材料收集,而超导材料要在超低温下才能正常工作,而利用密封超流氮制造超低温环境的任务也就交给了制冷与低温工程,而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又在全中国科研实力最强,所以当初丁肇中先生首先选择了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的王如竹教授来完成这项任务。而在任务结束以后,该试验平台也成为了上海市科学示范平台供科研使用。 而在民生方面更是不胜枚举,该学科在是人类生活更舒适等方面可谓功不可没!空调甚至被评为二十世纪改变人类的发明! 另外在国计方面,新能源的研究可以使我国打破西方可能的能源垄断。纵观近期世界范围动乱,大抵都是由于争端能源,在地球有限的能源情况下,能否更好地利用能源、利用更多种类的能源无疑直接关乎国家的未来!如果将来一旦发生战争,凭借我们对于新能源的研究,也可以打破敌国对我们可能的能源封锁!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主要是研究获得并保持低于环境温度的原理与方法,实现该条件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低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工程应用。 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

前者涉及环境温度到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后者涉及低于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一般按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0.3K,低温;0.3K以下,极低温)。本学科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本学科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所以说,制冷技术关乎国计民生。 二、新能源是一个战略新兴产业,浅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新能源的研究可以使我国打破西方可能的能源垄断。纵观近期世界范围动乱,大抵都是由于争端能源,在地球有限的能源情况下,能否更好地利用能源、利用更多种类的能源无疑直接关乎国家的未来!如果将来一旦发生战争,凭借我们对于新能源的研究,也可以打破敌国对我们可能的能源封锁! 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由此驱动了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

制冷及低温原理(2014年中期试卷)

重庆大学 制冷与低温原理 期中考试试卷 2014-2015 学年 第 1 学期 开课学院: 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号:14011535 考试日期: 2014.10.30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45 分钟 一、 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 压缩机吸气过热分为有用过热和无用过热,无用过热会使制冷剂单位质量制冷量__不变__(不变,减小或增大);实践表明,多数情况下,压缩机吸气过热的大部分是无用过热,为了避免大量无用过热,常采用____气液或者回热热____交换器。 2. 蒸汽压缩式制冷中,降低蒸发温度和提高冷凝温度都会使得制冷机的 COP___ 降低_____,二者中对制冷性能系数影响较为明显的是________蒸发温度___。 3. R718代表的制冷剂是____H 2O___;制冷剂选用时通常要考虑环境影响指数,通常是指___温室影响指数____和臭氧衰减指数。 4. 超临界制冷循环是循环中制冷剂的放热过程在____临界温度____以上,为非凝结相变的放热过程。 5. 为获得低温而采取两级压缩或复叠式制冷循环的主要原因有__减小压比__ 和 ____获得比单级压缩循环更低的制冷温度 ___ 。 6. 采用液体过冷循环,在相同过冷度下,过冷使制冷量和制冷系数提高的百分数与制冷剂的____比热容_______和____潜热_______有关。 7. 工作在蒸发温度5℃,冷凝温度50℃工况下的热泵循环,其理想制热 系数为 7.18 。 8. CO 2超临界制冷循环放热过程为一变温过程,有较大的___温度___滑移。正好与所需的变温热源相匹配,是一种特殊的___劳伦兹___ 循 环,用于热回收时,有较高的热效率。 9. 评价一个制冷循环与可逆制冷循环的接近程度,通常用_____热力完善度或循环效率_______指标表示。 10.压缩机和 节流阀或膨胀阀 把整个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分成高压和低压两部分。 二、判断题 (20分,每题2分) 1.制冷循环中应用液体过冷对改善制冷循环的性能总是有利的。 ( Y ) 2.氨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管道可以用不锈钢管。 ( Y ) 3.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中高压液管是连接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的管道。 ( Y ) 4.物质从致密态到质稀态相变时,吸收热量。 ( Y ) 5.气体绝热节流是一个典型的可逆过程,节流前后的焓值不变。 ( N ) 6.饱和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三者相等。 ( Y ) 7.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用来反映消耗一定的补偿能可获得多少收益能,供热系数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 N ) 8.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中,高压级压缩机的输气量等于低压级压缩机的输气量。 ( N ) 9.制冷剂R600a 对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 N ) 10.制冷剂的ODP 值越大,表明对臭氧层的破坏潜力越大;GWP 越小,表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越小。 ( Y ) 命 题人: 组题人: 审 题 人: 命题 时 间: 教 务处制 学院 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制冷与低温工程名词解释

1.相变制冷:利用液体在低温下的蒸发过程或固体在低温下的融化或升华过程从被冷却的物体吸取热量以制取冷量。 2.气体绝热膨胀制冷: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以达到低温,并利用膨胀后的气体在低压下的复热过程来制冷 3.气体涡流制冷: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即可分离为热、冷两股气流,利用冷气流的复热过程即可制冷。 4.热电制冷: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一段产生冷效应,在另一端产生热效应。 5制冷系数:消耗单位功所获得的制冷量的值,称为制冷系数。ε=q 。/w 。 6.热力完善度: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其值恒小于1。 7.热力系数:获得的制冷量与消耗的热量之比。用ζ0表示 8.洛仑兹循环:在热源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两个和热源之间无温差的热交换过程及两个等熵过程组成的逆向可逆循环是消耗功最小的循环,即制冷系数最高的循环。 9.逆向卡诺循环:当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时,具有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组成的逆向循环,称为逆向卡诺循环 1. 人工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借助于消耗一定的能量不断将热量由低温物体转移给高温物体的连续过程。 2.制冷: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冷。 3.制冷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总称为制冷循环 4.热泵循环:从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并将其转移给高于环境温度的加热对象的过程。 5.制冷装置:制冷机与消耗能量的设备结合在一起。 6.制冷剂:制冷机使用的工作介质。 1、氟里昂制冷剂 :饱和烃类的卤族衍生物。 2、共沸混合制冷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制冷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具有共同的沸点一类制冷剂。 单位质量制冷量 ;压缩机每输送1Kg 制冷剂经循环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 单位容积制冷量:压缩机每输送1m3以吸气状态计的制冷剂蒸汽经循环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 热量。qv=q0/v1=(h1-h5)/v1 kJ/m3; 液体过冷: 将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冷却到低于冷凝温度的状态,称为液体过冷。 液体过冷循环 :带有液体过冷过程的循环,叫做液体过冷循环。 吸气过热: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汽的温度高于吸气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时,称为~ 吸气过热循环:具有吸气过热过程的循环,称为吸气过热循环。 回热循环:利用回热器,使节流阀前的高压液体与蒸发器回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使液体制冷剂过冷,并消除或减少有害过热,这种循环称为回热循环。 制冷机的工况:指制冷系统的工作条件。包括:制冷剂的种类、工作的温度条件。 理论比功:w0理论循环中制冷压缩机输送1Kg 制冷剂所消耗的功。w0=h2-h1 Kj/Kg ; 单位冷凝热:qK 单位(1kg )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冷凝所放出的热量。包括显热和潜热两部分。qK=(h2-h3)+(h3-h4)=h2-h4kJ/kg 复叠式制冷装置:复叠式制冷装置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冷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制冷循环在高温循环的蒸发器和低温循环的冷凝器处叠加而成的低温制冷机。 制冷设备;制冷装置中具有各种功能的热交换器和一些用于改善制冷装置运行条件、提高装置运行效率的器件,统称为制冷设备。 015021q h h w h h ε-==-0150 210k c h h T T h h T εηε--==-

2021浙江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接下来我来讲一下关于考研的相关经验。 首先英语的话今年的体型没变,还是选择题、阅读理解和600字的作文。不过往年的单项选择是考词义辨析,今年考了好多语法题,所以词义辨析,语法都要做准备。推荐大家蛋核考研英语公众号和木糖考研英语公众号,平常的话就按照专八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一本单词》上的单词多背几遍,阅读理解,作文。平常都要练习的。还有就是《木糖考研英语真题手译版》真题一定要多做几遍。 政治 政治真的不要听信其他人说的冲刺阶段再学不迟、随便做做题就可以上70分这类话。我当时把李凡《政治新时器》做了三遍,选择题得了37分,但是大题没练手过,只有30分,真的很坑自己了。 政治复习从4月开始比较好,前期不需要大量做选择题,主要是过一下书,了解基础。中间阶段背书、背知识点、做题。最后就是选择题冲刺,大题背诵、模拟了。 专业知识的复习建议越早准备越好,可以先看一些基础的的视频课,打好基础。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定期测试之外,还扩充知识量,对于掌握关键知识点都有很大的帮助。 真题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因为真题过了很多遍,所以考试的时候我是直接填的答案。 不要太早做真题,否则会打击自信心……在把教材过了差不多两三遍,知识点全面复习到之后再开始着手真题。 我差不多是暑假开始做真题,每个月或每半个月再做一次,直到考前一天可以用铅笔写答案,或者写在草稿纸上,每隔一段时间再做一遍,每次的错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如果能有错题本那就更好了。这样不断查漏补缺,保证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比起题海战术有用得多。 复习专业课之前先把考试有关的各类资料过几遍,整理知识点。 九十月份开始录成音频,睡觉前可以听一听,利用碎片时间记忆,最重要的是掌握思路。十一月开始有的学姐在一个软件上每天都会分享专业知识点的的音频,按照不同的模块和主题模块,每天走路的时候,睡觉之前都会听,收获很大。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比花大量时间集中记忆效果要好。(真题考过的每一个知识点

制冷及低温工程课程设置

制冷及低温工程课程设置 2007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进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科研、生产方面的机械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差不多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一辈子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差不多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和献身精神。 2. 把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现状和进展趋势,较强的运算机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矿企业承担教学、科学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及企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3. 把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二、研究方向 1. 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产品数字化设计 本研究方向面向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产品数字化开发技术的研究。要紧研究内容包括:机构与产品创新设计/分析理论与方法,测量技术与反求工程,CAD/CAM/CAE,逆向工程/快速原型/快速模具,产品数字化设计,拟实产品开发技术,设计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机械CAD/CAM和专家系统,机器人及机电操纵,机电系统故障诊断,机械振动噪声分析及智能操纵等。 2. 先进机电产品/工艺/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本研究方向面向先进机械产品、工艺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要紧研究内容包括:复杂机械系统的运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开发,机电液系统及其元器件的研究与开发,先进制造装备的研究与开发,高效产品设计软件系

制冷与低温测试技术知识点整理

制冷与低温测试原理要点 2017.6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1、300K-常温、120K-低温上限、90K-氧液化点、77K-氮液化点、20K-氢液化点、4.2K-氦液化点、2.17K-超流氦转化点<1937年卡皮查发现,特点为:无流动阻力和超强导热性>。 2、制冷技术发展两个阶段:天然冷源应用(到十八世纪中期),主动的机械制冷阶段(十八世纪中期至今)。 3、常用的低温工质:空气、氧、氮、氩、氖、氢、氦(对应1中液化温度)。 4、测量:利用某种测量工具或仪器,通过一定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所需要的量值的过程。 5、数据处理:利用统计学的方法,从理论上估计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就是首先从测量序列中得一个最优概值,然后对最优概值的测量误差做出估计,得到测量值的过程。 6、测量条件:人、仪表和外界条件。 7、仪表系统:传感器、调理传输器和数据显示器。 传感器:将感受到的被测量信号转换成相应信号输出(影响单一、单值函数关系、反应快延迟小、少干扰)。 调理传输器:根据数据获取与相应部件的要求调理与传送感受件输出的信号(要求:信号稳定、精确度高、信息损失小)。 数据显示:实验者观察被测参量的数值和变化(模拟式、数字式、屏幕式)。 8、测量仪表的质量指标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基本误差(规定工作条件下,仪表的最大误差与量程之比)。 量程:仪表能够测量的最大输入量与最小输入量间的范围。(最好使测量值落在仪表量程的三分之二左右) 精度:仪表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允许的最大相对百分误差,表征指示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灵敏度:稳态条件下输出变化对输入变化的比值。表征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 分辨率:仪表响应或分辨输入量微小变化的能力。表征引起仪表指针发生可见变化的被测参数的最小变化量。不灵敏区称为死区。 线性度:传感器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对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表征校准曲线接近规定直线的吻合程度。 重复性:在全量程范围内对应于同一输入值,输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对量程的百分比。表征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输入值,仪表输出值的一致程度。 9、测量误差:测量所得数据同其真值之差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真值:被测量的真实值(无限次测量时,测量值的平均值机位真值)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装置误差、测量环境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人员误差。 测量误差分类:系统误差(测量仪表和方法造成,有规律。采用一定技术措施可以削弱或消除)、粗大误差(过失误差,操作不当引起误差。利用来伊特准则剔

大型低温制冷设备-中国科学院院刊

院刊 45 大型低温制冷系统是指制冷温度 2 K —20 K 范围,制冷量几百乃至万瓦以上,集流程优化与控制技术、气体轴承氦透平膨胀机技术、氦压缩机及高效滤油技术、磁悬浮轴承和高速电机的冷压缩机技术、低温负压换热技术、复杂低温系统的集成调控技术等一批先进制造技术为一体的低温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大科学工程、核磁共振、气体提纯和分离、激光点火、超导电力等领域,关系到前沿科学、国家安全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国家战略高技术领域不可替代的核心平台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大型、高效、稳定的关键大型低温制冷设备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已经开始步入大型低温制冷设备使用大国的行列。然而,由于我国在大型低温制冷设备、集成技术等方面长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成熟的技术,西方发达国家对高端大型低温系统对我国采取限制或禁运措施,导致我国需要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支撑的相关领域,特别是在战略高技术、国家安全等方面受到极大限制,“瓶颈”效应十分明显。 为突破国外对我国大型氢氦低温制冷技术的封锁,解决大型氢氦低温制冷技术的瓶颈,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低温制冷核心关键技术,在财政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自 2010 年开始对“大型氢氦低温制冷技术与系统应用”涉及的众多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关键设备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解决了高稳定性氦透平技 术、高精滤油关键技术、多股流低泄漏率换热器技术、大型低温设备集成技术、整机动态仿真与智能联锁防护技术等一批重要的关键技术;并组织国内低温工业制造力量,于 2012 年 12 月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制冷量为 2 kW@20 K 的高效氦透平制冷机,经过连续运行 21 天,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kW 制冷机一经研制成功,得到国内众多用户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先后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国内大科学装置、航天系统牵头单位签署了大型低温制冷设备应用战略合作协议,为未来开展长期深入的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4 年 4 月22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制的 2 kW@20 K 低温氦制冷机在某航天型号产品性能测试 大型低温制冷设备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2 kW@20 K 氦制冷机 执笔人:谢秀娟

中石油18年8月《制冷与低温技术》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 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10道题) 展开 收起 1.( 2.5分)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会导致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功耗增加? A、蒸发温度上升 B、冷凝温度上升 C、环境温度下降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2.(2.5分)对于气体,等熵膨胀会产生下列哪种效应? A、冷效应 B、热效应 C、零效应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3.(2.5分)在制冷剂的命名中,R50表示: A、氮 B、甲烷 C、乙烷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4.(2.5分)乙烯的命名是: A、R1140 B、R1050 C、R1140 D、R1150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5.(2.5分)下列哪一种制冷工质对臭氧层没有破坏? A、NH3 B、R12 C、R22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6.(2.5分)下列哪一种制冷工质对臭氧层的破坏最大? A、R134A B、R22 C、R11 D、R270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7.(2.5分)以下哪一种气体在常压下只增加压力就可以液化 A、甲烷 B、氢气 C、丙烷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8.(2.5分)关于气体液化的理论最小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根据逆卡诺循环的功耗计算得到的

------------------------------------------------------------------------------------------------------------------------------ B、原料气体压力越高,理论最小功越小 C、理论最小功与环境温度无关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9.(2.5分)气体液化的理论最小功是根据下列哪一项所列过程计算的? A、等温压缩过程+等熵膨胀过程 B、绝热压缩过程+等熵膨胀过程 C、等温压缩过程+等焓膨胀过程 D、等熵膨胀过程+等温压缩过程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以下哪种工质的最大转化温度高于常温而临界温度低于常温? A、戊烷 B、甲烷 C、氦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判断题 (共30道题) 展开 收起 11.(2.5分)根据热力学的原理,热量不能从低温传向高温,因此必须消耗一定量的制冷剂才能制冷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在制冷循环中,对热量从低温向高温传递过程进行补偿的必须是机械功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吸附从机理上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确定一个点的热力状态需要两个状态参数,所以已知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就可以确定蒸发器入口点的状态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设计中,lnP-h图应用的比T-S图更为广泛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随着换热温差的增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都会升高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