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鸡血细胞融合

鸡血细胞融合

鸡血细胞融合
鸡血细胞融合

《 PEG介导/鸡血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姓名翟贞文院系生物2012级学号201117140189

小组成员于诚慧,王瑞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2.了解细胞融合的应用范围

3.尝试用细胞融合的观点解决生物问题

4.练习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背景:

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cellfusion)或细胞杂交(cellhybridization)。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细胞称为同核体(homokaryon);来自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细胞则称为异核体(heterokaryon)。

同种细胞在培养时2个靠在一起的细胞自发合并,称自发融合;异种间的细胞必须经诱导剂处理才能融合,称诱发融合。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生物方法(病毒)、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物理方法(电激和激光)。某些病毒如: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的被膜中有融合蛋白(fusionprotein),可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合,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因此可以用紫外线灭活的此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化学和物理方法可造成膜脂分子排列的改变,去掉作用因素之后,质膜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便可诱导相接触的细胞发生融合。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聚乙二醇,因为它易得、简便,且融合效果稳定。PEG的促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它可能引起细胞膜中磷脂的酰键及极性基团发生结构重排。另一方面促进相邻细胞的磷脂双分子层融合。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发生细胞融合。再在细胞膜的修复功能与张力作用下,整合成一个多核细胞。

实验材料:

配置好的鸡的红细胞悬液(Alsever溶液与鸡血细胞混合液,4:1);

PEG(分子量约为4000);GKN溶液;生理盐水;

光学显微镜;普通离心机;量筒;滴管等

实验步骤:(1)混合好的鸡血悬浮液取1毫升,加3毫升生理盐水混匀

(2)离心机离心

12000r/min离心2min,而后弃去上清液,加4ml生理盐水,混匀后,离心2min,12000r/min

(3)取血细胞沉淀(0.2ml),,加适量GKN溶液稀释为10%血细胞溶液.

(4 配制不同浓度的PEG与血细胞混合液

A 取细胞悬液1ml,加0.5PEGml

B.取细胞悬液0.5ml,加0.5PEGml

C.取细胞悬液0.5ml,加1.0PEGml

作用30s后,混匀,2min后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融合情况。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 1

图 2

图 3

融合过程图(原图经剪切与对比度,亮度调整)示:

图4 图 5 图 6

在实验中,在PEG作用下,两相邻细胞膜相接触,在PEG作用下,细胞膜融合,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两细胞细胞质相连通,融合为一个多核细胞。

一般来说,PEG分子量越大,融合效果越好。但过高的分子量也可能会使得细胞膜发生不可修复的破损,细胞破裂死亡。分子量常控制在400-6000,本实验不要求细胞融合后存活率高,故而分子量可略大。

温度与膜的流动性呈正相关,且鸡血红细胞必须在恰当温度下才能较长时间保持活性,故而反应温度控制在38-40摄氏度为佳。

作用时间通常来说越长融合率越高,但时间太长破损细胞发生凝集可能性越高,本实验将作用时间控制在2min左右。

溶液的酸碱度控制在8.0-8.2为佳,可选择使用缓冲液GKN来调节。动物细胞膜常带有负电荷,鸡血细胞溶液在略偏碱性的溶液中活性较好。

通常来讲,细胞之间相似度越高或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融合越容易,反之,亲缘关系越远,融合率越低。即融合后多核细胞体系越稳定融合率越高。

PEG介导鸡的血红细胞融合,相较危险性较高的病毒介导融合与电融合而言,具有操作简单,廉价,无毒,融合率较高的优点。但是,融合的精准性较差,即形成三核或更多核的可能性较高,相较电融合法而言,PEG介导融合强度受融合细胞之间亲缘关系影响更大。

细胞融合的相关应用

1.克服了远源物种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可育杂交后代的困难,实现了远源异种细胞杂交产生新的突变体的可能。可以用来育种。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975年分子生物学家G.J.F.克勒和C.米尔斯坦在自然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创建立杂交瘤技术,他们把可在体外培养和大量增殖的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抗原免疫后至敏的能产生抗体的纯系小鼠脾细胞融合,成为杂交细胞系。

既具有瘤细胞易于在体外无限增殖的特性,又具有抗体形成细胞的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将这种杂交瘤作单个细胞培养,可形成单细胞系,即单克隆。利用培养或小鼠腹腔接种的方法,便能得到大量的、高浓度的、非常均一的抗体,其结构、氨基酸顺序、特异性等都是一致的,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只要没有变异,不同时间所分泌的抗体都能保持同样的结构与机能。这种单克隆抗体是用其他方法所不能得到的。

该方法及通过细胞核融合的方法创造符合人类需求的有特定作用的细胞,或改进细胞使之目的产物表达更好。比之定向改造基因的基因工程方法,该方法不需要确定功能基因的内容,只需知道两种细胞的特性即可操作,更为简单。

3.异种细胞融合难易强度与其亲缘关系有一定联系。一般来说亲缘关系越近,越容易融合。同理,异种生物细胞融合难易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亲缘关系,在生物进化上或许有用。

4.可以方便人们研究细胞核质的关系与及其功能蛋白表达的关系。

融合后的细胞核质都可能会发生一定的重组,重组细胞功能或可与原来的未融合细胞不同,观察融合细胞功能蛋白的表达,核质的整合状况,有利于分析核质及其功能蛋白表达关

系。

5.该方法中涉及到了细胞膜的破坏,融合与修复。在研究细胞膜的功能上或有帮助。

6.融合细胞重新整合的机理是什么?怎样整合才能使得细胞更容易存活?外界环境刺激对细胞融合有没有影响?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自发或者诱发性细胞融合可有参与其中,如果是,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对于物种的爆发性增长或是间歇性进化有没有推进作用?有没有可能通过这种基因扩张性入侵影响一个物种的存亡?这些问题可能使得我们进一步了解生物遗传和进化的奥秘。研究改造或者人工创造活细胞甚至所谓“完美细胞”的可能性。

7.细胞融合与细胞吞噬的作用机理与功能比较,或可研究生物免疫机制。

8.融合的存活可传代细胞及其子代细胞寿命相比有无变化,生物自体细胞若是能发生大量融合结果会如何,有没有可能特异性诱导病变细胞如癌细胞发生诱发性破损融合达到治愈疾病目的?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题目】 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与变化。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50%PEG、GKN溶液、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3、器材 倒置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离心管、废液缸、滴管等。 【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和和电激诱导融合。 1、病毒诱导融合 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2、化学诱导融合 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 是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3、电激诱导融合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步骤】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的是化学诱导融合的方法,利用PEG使鸡血红细胞发生融合。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取鸡血2ml+2mlAlsever液,再加入6ml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4℃保存)【老师已做好,可直接使用】 2、取(1)中悬液1ml+4ml的0.85%的NaCl溶液,进行以下三次离心处理: ①在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②1000-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③1000-1200r/min下离心7min 【因时间关系此次实验只离心一次】 3、将离心后的沉降血球(去上清后约0.1-0.2ml)加入GKN至1-2ml,使之成为10%的细胞悬液; 4、取上述10%的血球悬液1ml,加入3mlGKN液,使每毫升含血球15000000个; 5、分别取(4)1ml+0.5ml50%PEG,(4)0.5ml+0.5ml50%PEG,(4)0.5ml+1.0ml50%PEG,混匀滴片,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号溶液。在常温下2-3min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1、实验中可观察到两个和多个细胞发生质膜融合现象,可看到不同融合状态的细胞: ①两细胞的细胞膜相互接触、粘连; ②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崩解,两细胞的细胞质相同,形成一个细胞质的通道,呈现哑铃状; ③通道扩大,两个细胞连成一体,呈现一个长椭圆形细胞; ④细胞融合完成形成含有双核或者多核的细胞,呈圆形。 比较典型的细胞融合时的形态如下图:

酵母菌酒精发酵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条件研究 学院(部):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学生姓名:鑫 学号:11018150 班级:生物工程二班 指导教师:肖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 2、找到酵母菌发酵时的最优条件 二、培养基和实验方法及材料的确定 1、玉米粉的糖化方法 玉米粉的糖化采用双酶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玉米粉→加水→液化→糖化→发酵→蒸馏→成品酒精 试验中,发酵培养按照三角瓶100ml培养。本次工做20组是要,共需发酵液20*100=2000ml。培养液按照100g玉米粉、300ml水。所以共需玉米粉700g。 液化:取100g玉米粉,加入300mL的水,液化温度为90℃,pH值为5.5,液化时间为3.5h,液化酶的添加量为0.035g/100 g玉米粉 糖化:糖化时的工艺条件为:糖化温度为58℃,pH值为4.5,糖化时间为3.5h,糖化酶的添加量为0.3g/100g玉米粉。 2、活化培养基 本实验在进行实验时采用察氏(czapck)培养基的配制,配方如下表一: 表一 3、扩大培养基 扩大培养仍然用察氏(czapck)培养基,由于要用液体的,所 以将其中的琼脂配料去掉。 4、发酵培养基

糖化液稀释至l0%浓度,添加辅料(硫酸铵0.4%),pH5.5 灭菌 三、培养基的制备及酵母的活化 1、准备酵母母菌一支常温下存放一天,增加菌种的活力。在母菌存放期间制作各时期培养基 2、准备固体培养基(察氏培养基)50ml,做成8支试管斜面,扩大培养基800ml(做扩大培养时使用)。做成8个三角瓶,每瓶200ml。120℃灭菌30min。 3、发酵液的制备 (1)玉米粉的筛选 实验前准备粉碎后的玉米粉700g。 (2)玉米粉的液化 按照100g玉米粉、300ml水的配比对玉米粉进行液化,液化方案上文已经交代。在1000ml烧杯里,或者500ml烧杯分两次,水浴液化。 器材:烧杯500ml两个,玻璃棒一个,水浴锅一个,糖化酶0.225g 步骤:1、将糖化酶,玉米粉,水按照比例配置好在烧杯里。2、将配好的玉米液放于水浴锅中90℃液化3.5h。边液化边搅拌。 (3)玉米粉的糖化 将液化后的玉米液中按照0.3g/100ml加入液化液中。再在水浴锅中,58℃糖化3.5h。 (4)过滤 糖化后的糖化液有可能有没有彻底液化的玉米颗粒,会造成浑浊,这时需要对糖化液进行过滤操作。 操作步骤: 最后与以上培养基一起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时,清洗16支移液管,与培养基一起灭菌。 (5)活化步骤 器材:酒精灯,接种针,母菌,斜面培养基,消毒酒精。 步骤:1、将器材放于实验台上。对双手合桌面进行灭菌。对接种针进行灼烧灭菌。2、在酒精灯旁按照无菌操作步骤在酒精灯火焰旁取

B细胞杂交实验报告

苏州大学实验报告 院、系医学部年级专业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葛彦同组实验者实验日期 2020/6/3

六、思考题 1.阐述脾脏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五种状态,以及在HAT选择性培养基里生存与否的原理。 1)五种状态:未融合的B细胞;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B细胞融合B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骨 髓瘤细胞;B细胞融合骨髓瘤细胞。 2)生存与否的原因 B细胞无法在体外长期大量生存,故未融合的B细胞和B细胞相互融合都无法在HAT选择性 培养基生存; 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同核融合细胞在HAT培养液中时,DNA合成的主要途径被A阻断,由于缺乏HGPRT或/及TK,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H及T,无法完成DNA的合成; 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异核融合体即杂交瘤细胞,既从B细胞获得了HGPRT和TK,从而利用培养液中的H和T合成DNA,又从骨髓瘤细胞获得了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在HAT选择培养液中生存下来。 2.现需要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请设计一个实验计划,阐述各阶段的实验 方案和过程,以及所需的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 人CD3抗原、小鼠、小鼠骨髓瘤细胞、细胞融合剂、PBS、HAT培养液、120目钢丝筛网、 玻璃平板、96孔细胞培养板、温控离心机。 2)实验方案和过程 a)将人CD3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进行几周加强免疫; b)取小鼠脾脏 处死小鼠,固定于解剖架上打开腹腔,取出脾脏。置于120目的钢丝网中,将网移入 盛有生理盐水的平皿中,轻轻压磨,使其成为单个细胞悬液,吸取细胞悬液,与骨髓 瘤细胞SP2/0按比例混合,离心后弃上清; c)用HAT培养基培养纯化,得到杂交瘤细胞,使其产生抗人CD3单克隆抗体。

实验一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实验一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实验原理与目的 原理: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者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 常用的包埋载体有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和聚丙烯酰胺等。本实验选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包埋酵母菌细胞。 目的:了解细胞固定化的原理;掌握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操作。 二、仪器与用具 仪器:50ml烧杯、200ml烧杯、玻璃棒、量筒、酒精灯、石棉网、针筒、三角瓶、水浴锅、恒温箱。 化学材料:活化酵母菌(酵母悬液)、蒸馏水、无水CaCl2、海藻酸钠、葡萄糖。 三、试剂配制 1、L的CaCl2溶液150ml; 2、海藻酸钠溶液:每0.7g海藻酸钠加入10ml水加热溶液成糊状; 3、10%葡萄糖溶液150ml。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干酵母活化:1g干酵母+10ml蒸馏水→50ml烧杯→搅拌均匀→放置1h,使之活化。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经活化的酵母细胞,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3、固定化酵母细胞:用20ml注射器吸取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混合液,在恒定的高度(建议距液面12~15cm处,过低凝胶珠形状不规则,过高液体容易飞溅),缓慢将混合液滴加到CaCl2中,观察液滴在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的情形。将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 4、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用5ml移液器吸取蒸馏水冲洗固定好的凝胶珠2~3次,然后加入装有 150ml10%葡萄糖溶液的三角瓶中,置于25℃发酵24h,观察结果。 实验开始时,凝胶球是沉在烧杯底部,24h后,凝胶球浮在溶液悬浮在上层,而且可以观察到凝胶球并不断产生气泡,说明固定化的酵母细胞正在利用溶液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结果凝胶球内包含的二氧化碳气泡使凝胶球悬浮于溶液上层。

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

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 【实验目的】 1.掌握聚乙二醇(PEG )诱导体外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 2.通过PEG 体外诱导鸡血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初步掌握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又称体细胞杂交,是指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细胞融合成异核体细胞,随后,异核体同步进入有丝分裂,核膜崩溃,来自两个亲本细胞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杂种细胞(hybrid cell )。细胞融合技术是研究细胞遗传、基因定位、细胞免疫、病毒和肿瘤的重要手段。 显微镜下的细胞融合过程 融合过程中两个细胞膜的变化过程

依据融合过程采用的助融剂的不同,细胞融合可分为:(1)病毒诱导的细胞融合,如:仙台病毒(hemagglutinating virus of Japan,HVJ);(2)化学因子诱导的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3)电场诱导的细胞融合;(4)激光诱导的细胞融合。 PEG是乙二醇的多聚化合物,存在一系列不同分子质量的多聚体。PEG可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引起细胞融合。该方法应用分子质量为400—6000的PEG溶液引起细胞的聚集和粘连,产生高频率的细胞融合。融合的频率和活力与所用PEG的分子质量、浓度、作用时间、细胞的生理状态与密度等有关。 【方法与步骤】 1. 鸡血细胞的获得: 从家鸡的翼根静脉用注射器采血,注入试管后,迅速加入肝素(100U 肝素/ 5ml全血)混合,制成抗凝全血。 2. 鸡血细胞储备液的制备: 在抗凝全血的试管中,加入4倍体积的0.85 %NaCl溶液,制成红细胞储备液,置于4℃冰箱内可供一周内使用。 3. 鸡血细胞悬液的制备: 取鸡血细胞储备液1ml,加入4ml 0.85 %NaCl溶液,混匀后,12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再加入5ml 0.85 %NaCl溶液按上述条件离心一次。最后,弃去上清液,加入10ml的GKN 溶液制成鸡血细胞悬液。 4. 计数: 取0.5ml鸡血细胞悬液,加3.5ml的GKN溶液进行稀释,在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若细胞浓度过大,用GKN溶液稀释至1X107个/ml左右。 5. 鸡血细胞的收集: 吸取1ml鸡血细胞悬液放入离心管中,加入4mlHanks液混匀,1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用手指轻弹离心管底部,使沉淀的血细胞团块松散。 6. PEG诱导细胞融合: 吸取0.5ml 37℃的50%PEG4000溶液,慢慢沿着离心管壁逐滴加入,边加边轻摇离心管,使PEG与细胞混匀,然后在37℃水浴中静置2min。

最新实验报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报告: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班级姓名小组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研究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通过使用血球计数板掌握单细胞生物的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三、实验材料:酵母菌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四、实验用具:无菌水,试管,棉塞,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滴管,无菌移液管,小烧杯或小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0.1mm)、纱布、滤纸、镊子、盖玻片。 五、方法步骤: 1、取相同洁净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马铃薯培养液,塞上棉塞。 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标记甲、乙、丙等。 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甲、乙、丙,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 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5℃下培养7天。 5、每天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六、实验记录表 根据表格数据绘图: 七、实验结论: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型增长变化。 数 量 时间

实验一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实验一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一、实验原理与目的 原理: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者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 常用的包埋载体有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和聚丙烯酰胺等。本实验选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包埋酵母菌细胞。 目的:了解细胞固定化的原理;掌握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操作。 二、仪器与用具 仪器:50ml烧杯、200ml烧杯、玻璃棒、量筒、酒精灯、石棉网、针筒、三角瓶、水浴锅、恒温箱。 化学材料:活化酵母菌(酵母悬液)、蒸馏水、无水CaCl2、海藻酸钠、葡萄糖。 三、试剂配制 1、0.05mol/L的CaCl2溶液150ml; 2、海藻酸钠溶液:每0.7g海藻酸钠加入10ml水加热溶液成糊状; 3、10%葡萄糖溶液150ml。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干酵母活化:1g干酵母+10ml蒸馏水→50ml烧杯→搅拌均匀→放置1h,使之活化。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经活化的酵母细胞,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3、固定化酵母细胞:用20ml注射器吸取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混合液,在恒定的高度(建议距液面12~15cm处,过低凝胶珠形状不规则,过高液体容易飞溅),缓慢将混合液滴加到CaCl2中,观察液滴在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的情形。将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

4、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用5ml移液器吸取蒸馏水冲洗固定好的凝胶珠2~3次,然后加入装有150ml10%葡萄糖溶液的三角瓶中,置于25℃发酵24h,观察结果。 实验开始时,凝胶球是沉在烧杯底部,24h后,凝胶球浮在溶液悬浮在上层,而且可以观察到凝胶球并不断产生气泡,说明固定化的酵母细胞正在利用溶液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结果凝胶球内包含的二氧化碳气泡使凝胶球悬浮于溶液上层。 五、结果观察:打开瓶盖,闻气味,观察葡萄糖液中的变化。 六、思考题 1、酵母细胞活化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凝胶珠需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 3、观察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析可能导致酵母细胞包埋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实验四 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

时间:2014年4月21日班级:食检133 学号:1201131344 姓名:袁蕊 实验四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原理; 2. 学习并掌握接目测微尺的校正方法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方法,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细胞个体较小,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来测定其大小。测微尺包括镜台测微尺和接目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一张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专门用于校定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长度。通常,刻度的总长是1mm,被等分为100格,每格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 接目测微尺是一块可以放入接目镜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的两种。在测量时将接目测微尺放在目镜的隔板上,即可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也有专用的目镜,里面已经安放好了接目测微尺。 由于接目测微尺所测量的是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因此,在不同的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接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所以,在用接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之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校定接目镜测微尺,以确定该显微镜在特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接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的接目镜测微尺格数,计算出微生物细胞的实际大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 菌种:酵母菌悬液 2.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接目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 四、实验步骤 1. 装接目测微尺:取下显微镜的目镜,换上专用目镜。如果没有专用的目镜,则取下显微镜的目镜,旋下透镜,将接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放在接目镜的隔板上,再旋上目镜透镜,将装有测微尺的目镜装回镜筒。 2. 接目测微尺的标定: 1) 放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固定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注意不可放反。 2) 标定:将低倍镜转入光路,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接目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相平行。利用移动钮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与变化。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50%PEG、GKN溶液、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3、器材 倒置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离心管、废液缸、滴管等。 【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和和电激诱导融合。 1、病毒诱导融合 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2、化学诱导融合 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 是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3、电激诱导融合 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

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步骤】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的是化学诱导融合的方法,利用PEG使鸡血红细胞发生融合。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取鸡血2ml+2mlAlsever液,再加入6ml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4℃保存)【老师已做好,可直接使用】 2、取(1)中悬液1ml+4ml的0.85%的NaCl溶液,进行以下三次离心处理: ①在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②1000-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③1000-1200r/min下离心7min 【因时间关系此次实验只离心一次】 3、将离心后的沉降血球(去上清后约0.1-0.2ml)加入GKN至1-2ml,使之成为10%的细胞悬液; 4、取上述10%的血球悬液1ml,加入3mlGKN液,使每毫升含血球15000000个; 5、分别取(4)1ml+0.5ml50%PEG,(4)0.5ml+0.5ml50%PEG,(4)0.5ml+1.0ml50%PEG,混匀滴片,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号溶液。在常温下2-3min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1、实验中可观察到两个和多个细胞发生质膜融合现象,可看到不同融合状态的细胞: ①两细胞的细胞膜相互接触、粘连; ②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崩解,两细胞的细胞质相同,形成一个细胞质的通道,呈现哑铃状; ③通道扩大,两个细胞连成一体,呈现一个长椭圆形细胞; ④细胞融合完成形成含有双核或者多核的细胞,呈圆形。 比较典型的细胞融合时的形态如下图: 初 步 接 触 融 合 图1 图2 图3

PEG促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题目:PEG促细胞融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胞融合的方法 2.学习使用PEG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1.细胞融合:在自然条件下或用人工方法(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使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由于体外培养的细胞很少会发生自发融合融合频率大约在10?4-10?6之间,因此要采用生物、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人为地促使细胞融合。 2.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 a)生物方法:病毒(Sendai virus,Newcastle disease virus,Vaceine virus) b)化学方法:聚乙二醇、盐类融合剂、二甲亚砜(DMSO)、甘油-醋酸酯、油酸盐、脂 质、Ca2+配合物等。PEG相对分子质量在200-6000均可用作细胞融合剂。普遍认为 聚乙二醇分子能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质膜的脂类分子发生疏 散和重组,由于两细胞接口处双分子层质膜的相互亲和以及彼此的表面张力作用, 从而使细胞发生融合。在众多的化学试剂中,PEG应用最为广泛,因PEG液比病毒 更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使用方便、而且促进细胞融合的能力更强。 c)物理方法:电融合:电处理融合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细胞融合技术,是 融合率大为提高。电脉冲作用时引起膜结构局部扰乱,出现小孔洞。而相对的脂 双层间分子在范德华力作用下,形成脂分子桥。由于连接处的细胞膜表面曲率大, 处于高张力状态,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所以最终导致两细胞逐渐融合成一个圆 形的大球状细胞。与ⅣG法比较,电融合法融合率高:重复性强:诱导仅发生在 质膜接触部位,对细胞或原生质体伤害小:融合是在同步状态下进行,活细胞数目 多;装置精巧,方法简单,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或录象融合过程:免去PEG诱导后的 洗涤过程,诱导过程可控制性强。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 1.实验材料: a)50%PEG混合液

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

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 [实验目的] 1、了解聚乙二醇(PEG)诱导体外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 2、通过PEG诱导鸡血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初步掌握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又称体细胞杂交,是指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细胞融合成异核体细胞,随后,异核体同步进入有丝分裂,核膜崩溃,来自两个亲本细胞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杂种细胞。 依据融合过程采用的助融剂不同,细胞融合可分为: ●病毒诱导的细胞融合,如仙台病毒(HVJ); ●化学因子诱导的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 ●电场诱导的细胞融合; ●激光诱导的细胞融合 PEG是乙二醇的多聚化合物,可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诱导产生细胞融合。 商品PEG存在一系列不同分子质量的多聚体,一般应用PEG4000~6000的溶液,能够产生高频率的细胞融合。 [实验材料] 注射器、滴管、烧杯、容量瓶、凹面载玻片、盖玻片、离心机、水浴锅、显微镜、细胞计数板、酒精灯、刻度离心管、 Hanks液:Hanks原液 100mL 重蒸水 896mL 0.5%酚红 4mL 配好的Hanks液,分装包扎好贴上标签,经过灭菌后,4℃保存。GKN液:50%(m/V)PEG溶液 取50g PEG4000放入100mL瓶中,高压灭菌20min 让PEG冷却到50~60℃,勿让其凝固 加入50mL预热至50 ℃的Hanks液,混匀,至37 ℃保温备用。 詹纳斯绿染液、0.85% NaCl溶液

[实验步骤] 1、鸡血细胞悬液的制备 在离心后的鸡血细胞沉淀中加入10ml的GKN溶液,将细胞悬浮。取0.5ml 鸡血细胞悬液,加3.5ml GKN溶液。镜检,在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稀释至1X107个/ml,于37℃保温。 2、鸡血细胞的收集 吸取1ml鸡血细胞悬液放入离心管中,加入4mlHanks液混匀,1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用手指轻弹离心管底部,使沉淀的血细胞团块松散。 3、PEG诱导细胞融合 吸取0.5ml 37℃的50%PEG溶液,慢慢沿着离心管壁逐滴加入,边加边轻摇离心管,使PEG与细胞混匀,然后在37℃水浴中静置2min。 4、终止PEG作用 缓慢加入5mL Hanks缓冲液,轻轻吹打混匀,于37℃水浴中静置5min。 5、制备细胞悬液 用吸管轻轻吹打细胞团数次使细胞团分散,1000rpm离心5min,使细胞完全沉降。弃去上清液,加Hanks液,再离心一次,弃多数上清,留少许溶液,混匀。 6、染色和镜检 吸取细胞悬液,在凹面载玻片上滴一滴,加入詹纳斯绿染液混匀,染色3min 后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融合情况。 注意事项:温度、融合时间、PEG的浓度与作用时间、细胞密度、机械力等因素均影响融合率,实验操作时应予以注意,并在需要的时候及时镜检。[实验结果] 1、细胞融合率是指在显微镜的视野内,已发生融合细胞的细胞核总数与该视野内所有细胞的细胞核总总数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融合率 = 视野内融合细胞的核数/视野内细胞的总核数×100% 2、测定时要进行多个视野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酵母菌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09年11月日 姓名郑冲冲系年级08级生科一班组别同组者张健康于政达 学号200800140207题目酵母菌的培养、形态观察、死活鉴定和子囊孢子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酵母培养基的配置和酵母菌的接种方法 2、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3、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4、学习并掌握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培养基:酵母菌的能源主要是糖,一般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培养。但实验要求不是很严格时,可以用由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配置的培养基来培养;但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要用麦氏培养基,其有利于子囊孢子的形成。 2、酵母菌的形态: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和水-碘液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3、美蓝染色液:美蓝为无毒性染料,其氧化型为蓝色,而还原型为无色。用它对酵母菌染色时,由于活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4、水-碘液染色液:该染液将革兰氏染液用碘液用水稀释4倍后得到的,亦可用于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的观察。 4、子囊孢子的观察: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要一定的条件,麦氏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实验器材 1.菌种:酿酒酵母培养数天的酵母-麦氏培养基斜面 2.溶液与试剂:0.1%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5%孔雀绿,0.5%沙黄、95%乙醇,水-碘染液 3.培养基:酵母液体培养基,麦氏培养基。 4.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等。 四、实验步骤 1、酵母培养基的配置:蛋白质2%,酵母膏1%葡萄糖2%,加冷水100Ml,自然PH,在115℃下高压蒸汽灭菌30min。 2、接种和培养:无菌操作下,在灭菌的培养基中倒入少许酵母菌液即可。在28℃下培养48h 左右。 3、美蓝染色操作: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液,混合均匀;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避免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开始到过30min期间,观察死活细胞数量的变化; 4、水-碘液浸片法:滴加一滴水-碘液在载玻片的中央,无菌操作挑取少许酵母菌液至于染

山东大学鸡血红细胞细胞融合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5年3月6 日 姓名闫于倓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201300140112 同组者:彭旸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融合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和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二、实验用品 1、材料鸡血红细胞 2、试剂50%PEG、Hank’s溶液(pH7.4)、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3、器材普通光学显微镜、离心机、量筒、载玻片、盖玻片离心管、废液缸等。 三、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和和电激诱导融合: 1、病毒诱导融和: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2、化学诱导融合: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是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3、电激诱导融合: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四、实验步骤 1、鸡血细胞的制备与保存(老师完成)。 2、取鸡血1ml+0.85%的NaCl溶液4ml,在1200r/min的离心机内离心5分钟。 3、将上一步的沉降血球(去上清液后,约0.1-0.2ml),加入GKN 液至4ml,制成细胞悬液。 4、有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取上步得到的细胞悬液1ml,加0.5ml的PEG液,静置5min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名称 姓名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组员 实验内容 材料用具 目的要求酵母菌培养液、橘子皮上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年级八上生物实验类型提交时间分组实验指导老师 方法步骤 酵母菌电镜照片xx霉菌电镜照片 (1)观察酵母菌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2)观察青霉 1.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2.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袍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观察菌丝有没有颜色,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以及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讨论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时,应将装置放在25-30℃的环境中培养,以使酵母菌快速繁殖。 2.酵母菌培养液应含有一定浓度的糖,但是糖的浓度不宜过高。 3.培养青霉时,可以在培养皿里垫一层吸水纸,加适量的水,并盖上盖,放在阴暗温暖的环境中。 每天往里面加适量的温水,以保持一定的温度。 4.青霉分生孢子梗上成串的孢子容易碰落,盖盖玻片时要特别小心,动作须轻缓,盖好后不能移动位置。 注意事项 AA

04 动物细胞融合实验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8年4月9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丁志康系年级:2016级组别:1-1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实验学号:201600140055 实验序号:4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二、实验原理 1、细胞融合的概念 细胞融合(cell fusion),细胞遗传学名词,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的杂种细胞的过程,也被称为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细胞称为同核体(homokaryon);来自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细胞则称为异核体(heterokaryon)。 同种细胞在培养时2个靠在一起的细胞自发合并,称自发融合;异种间的细胞必须经诱导剂处理才能融合,称诱导融合。 2、细胞融合的方法及发展简史 ①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 a.生物法(病毒诱导融合): 某些病毒因为其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以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以介导细胞 与细胞的融合,所以这些病毒经紫外线灭活后可作为细胞融合的生物诱导剂使用,例如仙台 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b.化学法(化学诱导融合): 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 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 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 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 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是广 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c.物理法(电激诱导融合): 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 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 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②细胞融合的发展简史 Muller于1838年观察到脊椎动物肿瘤细胞能在体内自发地融合产生多核的肿瘤细胞。 Virchow于1858年描述了正常组织、发炎组织以及肿瘤组织中的多核细胞现象。 Luginbuhl于1873年观察到天花病人的血液中也有多核的血细胞存在。 Lange于1875年第一个观察到脊椎动物(蛙类)的血液细胞发生融合的过程。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课题5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 游离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1) 物理吸附法(吸附法)是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的一种固定方法。特点是工艺简便且条件温和,应用广泛。实质是利用酶与载体之间的范德华力实现吸附。 (2) 化学结合法(交联法)是利用酶与载体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将酶进行固定的。 2.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活化:在缺水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活化是指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的过程。 (2)用蒸馏水配制CaCl2溶液,而不用自来水。原因是防止自来水中各种离子影响实验结果。 (3)CaCl2溶液的作用:使胶体聚沉,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 (4)海藻酸钠的作用:包埋细胞。 (5)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形成稳定的结构。(6)检验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可以使用下列方法。一是用镊子夹起一个凝胶珠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挤压,如果凝胶珠不容易破裂,没有液体流出,就表明凝胶珠的制作成功。二是在实验桌上用力摔打凝胶珠,如果凝胶珠很容易弹起,也能表明制备的凝胶珠是成功的。 (7)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制作失败,需要再作尝试。 3.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 (1)配制麦芽汁或葡萄糖溶液:注意浓度适宜,过高会造成固定的酵母细胞失水,甚至死亡。 (2)葡萄糖的作用:既可以作为发酵底物,也作为酵母菌细胞的营养物质。(3)固定化酵母凝胶珠的处理:固定好的凝胶珠从氯化钙溶液取出后要用蒸馏水冲洗2~3次。洗去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防止凝胶珠硬度过大,影响通透性。

实验六酵母菌细胞总数的测定

实验六酵母菌细胞总数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血球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2.掌握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 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麦芽汁培养液 2.其它: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手动计数器、擦镜纸、吸水纸等 三、基本原理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该方法是将菌悬液放在血球计数板与盖玻片之间容积一定的计数室中,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然后根据计数结果计算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总数目。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4条槽构成3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9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计数室的边长为1mm,中间平台下陷0.1mm,故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如下。 图6-1 血球计数板构造 常见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6×25型,即计数室共分为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25×16型,即计数室先被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但无论是哪一种规格的血球计数板,其计数室的小方格都是400个。我们采用的是25×16型。 计数时,通常数5个中方格的总菌数,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计算公式如下: 1ml菌液中总菌数=5×104 A·B A为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B为稀释倍数 四、操作步骤 1.菌悬液的制备:以无菌生理盐水将酿酒酵母培养物制成浓度适当的菌悬液。 2.加样品: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毛细滴管将摇匀的酵母菌悬 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作用自动进入计数室(注意取样前要摇

细胞工程实验报告

细胞工程实验报告 专业:生物技术班级:0801 姓名:励丹学号:30804305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实验器材以及实验前器材的清洗与消毒、无菌室灭菌与消毒等基本方法,以建立起无菌操作的概念。 2、了解和掌握动物细胞原代培养的基本方法,熟悉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3、学习与了解细胞超低温冻存于复苏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培养细胞常规超低温冻存于复苏以及玻璃化超低温冻存于复苏的方法。 4、掌握ELISA测定抗体效价的方法,细胞的超低温冻存和复苏,及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的方法。 5、学习和掌握制备饲养层细胞的方法,为杂交瘤细胞的制备做准备。 6、学习从脾脏组织制备免疫细胞的方法,从免疫脾脏中制备免疫细胞悬液,用于杂交瘤细胞的融合。 7、学习和掌握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通过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并进行选择。 8、学会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细胞技术等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 二、实验原理 1、原代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原代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切成一定大小的组织块,直接或经消化分散成单个游离的细胞,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使其不断地生长、繁殖。 2、细胞活性测定——MTT法 MTT法是利用细胞线粒体呼吸链上的琥珀酸脱氢酶四氮唑蓝还原成难溶的蓝紫色结晶——甲瓒,经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后,在490nm处测吸收值,其吸收值可间接反映细胞的活性状态及活细胞数量。 3、培养细胞的超低温冻存于复苏 为了保持细胞株(系)遗传的稳定性以及非连续使用细胞的长期保存,建立了细胞

实验四 PEG介导的细胞融合

实验四 PEG介导的细胞融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PEG介导的鸡血细胞融合实验,对体细胞融合有一个清楚的概念。(2)初步掌握利用PEG介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利用PEG介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定论。学者们一般认为,PEG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相互接触部位的膜脂双层中磷脂分子发生疏散,进而使其结构发生重排,再加上膜脂双层的相互亲和以及彼此间表面张力的作用,引起相邻的重排质膜在修复时相互合并在一起,使两细胞的胞质沟通,从而造成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发生融合。 利用PEG介导细胞融合,其融合效果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PEG的分子量与浓度 细胞融合效果与PEG的分子量及其浓度成正比;但PEG得分子量越大、浓度越高,对细胞的毒性也就越大。为了兼顾二者,在实验时常常采用的PEG分子量一般为1000-4000,浓度一般为40%-60%。 2、PEG的pH值 经验证,PEG的pH值在8.0-8.2之间融合效果最好。 3、PEG的处理时间 处理时间越长,融合效果越好,但对细胞的毒害作用也就越大。故一般将处理时间限制在1分钟之内。本实验中那个细胞融合后无需继续培养,故处理时间可适当放宽至数分钟。 4、融合时的温度 由于生物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成正比,故细胞的融合效果也与温度成正比。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在细胞可能承受的温度范围内可适当提高处理的温度。对于哺乳动物的细胞,一般采用的温度为38℃-40℃。 本实验所用材料为鸡的血细胞,这是因为:①鸡血细胞具有细胞核,便于对融合细胞进行鉴别;②实验材料便宜、易得。细胞融合与否,可通过观察细胞内核的数目来进行鉴别。细胞内只有1个核,定为未融合细胞;有2至多个核,定为融合细胞。 三、实验用品: 1、材料:新鲜鸡血; 2、试剂: (1)Alsever液:葡萄糖(2.05g)枸椽酸钠(0.8g)氯化钠(0.42g)重蒸水(至100mL) (2)生理盐水(0.85%) (3)GKN液:氯化钠(8g)氯化钾(0.4g) Na2HPO4?2H2O(1.77g) Na2HPO4?H2O(0.69g)葡萄糖(2g)酚红(0.01g) 溶于1000mL重蒸水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