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物统计学课程要点

大学生物统计学课程要点

第一章

1、总体:研究的全部对象,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称为个体。

总体按总体单位的数目多少可分为:

有限总体:含有有限个个体的总体。

无限总体:包含有无限多个个体的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3、算术平均数:一个数量资料中各个观察值的总和除以观察值的个数所得的商,记为y

4、中值(数):将资料内所有观察值从大到小排列,居中间位置的观察值称为中数,记为Md

5、标准差:用平均数作为样本的代表,其代表性的强弱受样本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影响。仅用平均数对一个资料的特征作统计描述是不全面的,还需引入一个表示资料中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的统计量。

6、变异系数(CV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 。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 和 (或)平 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7、课内习题:1.2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3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第二章

1、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称为事件,分为:确定性事件和非确定性事件(随机事件)。

2、必然事件:是指在同一组条件的实现之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例如,将小鼠放在充满一氧化碳的罐子中,它必然死亡。

不可能事件:是指在同一组条件的实现之下必然不发生的事件。

非确定性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同一组条件的实现之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3、事件的和:对于任意两事件A 和B ,―A ,B 至少发生一个‖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A ,B 的和或并。记作―A ∪B ‖。

4、 事件的交:对于任意两事件A 和B ,―A ,B 同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A 和B

的积。记作 ―AB ‖或―A ∩B ‖

5、 例题:

试求:在死亡者中,接受甲药物处理者的概率P(B/A)?

解:首先求出以下概率

(1)在200只螟虫中,死虫的概率:

y

s CV

P(A)=160/200=0.80

(2)在200只螟虫中,接受甲药物处理且死亡的概率:P(AB)=96/200=0.48

进一步求得:在死亡者中,接受甲药物处理的概率:

P(B/A)=P(AB)/P(A)=0.48/0.80=0.60

验证: P(B/A)=96/160=0.60

⏹ 例:在一个布袋中有4粒种子,其中2粒为黄色,2粒为白色,采用放回式抽样,

任意抽取2粒种子,试求:

(1)―两粒种子都是黄粒‖ 的概率?

(2)―第一次抽到黄粒、第二次抽到白粒‖的概率。

解:根据概率的古典定义,可以求出―抽到黄色种

子‖的概率为2/4=1/2,―抽到白色种子‖的概率

为2/4=1/2。故

⏹ (1)抽到―两粒种子都是黄粒‖ 的概率

P(黄粒、黄粒)=1/2×1/2=1/4

⏹ (2)―第一次抽到黄色种子、第二次抽到白色种子‖的概率:

P(黄粒、白粒)=1/2×1/2=1/4

第三章

1、应用二项分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在一随机试验中,每次试验都有两种可能的结果。

2. 每一种结果在每次试验中都有恒定的概率。

3. 两种结果是互不相容的。

4. 试验间应是独立的。

2、正态分布:是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许多生物学现象所产生的数据都服从正态分布

3、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一般情况下,随机变量Y 服从平均数为m ,标准差为s 的正态分布,即Y~N(m , s2 )。若要计算Y 在某一区间取值的概率,首先对Y 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变为标准正态变量u ,然后再借助附表计算。

4、例题:

1.2中,250株小麦的株高分布服从正态分布N(63.33,

2.882),问:

(1)株高在60cm 以下的概率?

()⎪⎭

⎫ ⎝⎛-Φ-⎪⎭⎫ ⎝⎛-Φ=⎪⎭⎫ ⎝⎛-<-⎪⎭⎫ ⎝

⎛-<=⎪⎭⎫ ⎝⎛-<<-=<<σμσμσμσμσμσ

μa b a U P b U P b U a P b X a P ()()12303.016.188.233.636060=-Φ=⎪⎭

⎫ ⎝⎛-<=

(2)株高在69cm 以上的概率?

(3)株高在62-64cm 之间的概率?

(4)株高在多少cm 以上的占全体的95%?

(5)株高落在μ±1.96σ之间的概率是多少?

第四章

1、T 分布的特点:① t 分布曲线与标准正态分布相似,也呈左右对称分布。

② t 分布曲线的形状随自由度df 的改变而变化

③ t 分布曲线的取值范围为-∞ — +∞

④ t 分布曲线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1。

2、F 分布的特性

① F 分布曲线呈偏态。

② F 分布曲线的形状由分子自由度df 1和分母自由度df 2决定。

③ F 分布的取值范围0—+∞。

④ F 分布曲线与横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等于1

3、统计假设有零假设和备择假设两种:

零假设记为H0:µ = µ0,总体平均数是未知的,为了得到对总体平均数的推断,可以假设总体平均数µ 等于某个给定的值µ0

备择假设记为HA :µ ≠ µ0 。与零假设相对立的假设

4、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的区别:

双侧检验 H0:µ=µ0, HA :µ ≠ µ0

H0的拒绝域 :|U | > u a/2

H0的接受域: |U | < u a/2

单侧检验 H0:µ=µ0, HA :µ < µ0 或 HA :µ > µ0

5、两种类型的错误:

()()02442.097558.0197.1188.233.636969=-=Φ-=⎪⎭⎫ ⎝⎛->=>U P Y P ()()()26819.032276.059095.046.023.088.233.636288.233.63646462=-=-Φ-Φ=⎪⎭⎫ ⎝⎛-<<-=<=>x x x U P x X P ()()()95.002500.097500.096.196.196.196.196.196.1=-=-Φ-Φ=⎪⎭⎫ ⎝⎛--Φ-⎪⎭⎫ ⎝⎛-+Φ=+<<-σμσμσμσμσμσμX P

I 型错误的概率不会超过α

II 型错误的概率记为β

第五章:

1、适合性检验:检验实际观测数是否与某种理论比率相符合。

2、独立性检验:通过检验实际观测数与理论数之间的一致性来判断事件之间是否相互独立

第六章

1、方差分析的思路就是:把整个试验(设有 k 个总体)的样本资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 把整个试验的总变异按照变异的来源分解成不同因素的变异

● 由于方差等于平方和除以自由度,因此总方差分解成各因素的方差,就是将形成总方差的平方和和自由度分解为各因素的平方和和自由度

● 然后对各个因素的方差作出数量上的估计,从而发现各个因素的方差的相对重要程度

2、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就是发现各类变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3、方差分析应具备的条件:1、可加性:各处理效应与误差效应是可加的。

2、正态性:实验误差服从N (0,σ2)的正态分布

3、方差具齐性:各处理的误差方差应具有齐性。

4、方差分析结果的判断:当 时,为差异显著;

当 时,为差异极显著;

当 时,为差异不显著。

第七章

1、相关关系:两个变量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确定的函数关系,已知其中一个变量的数值,并不能准确地求出另一个变量的数值

第八章

• 1、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重复

– 设置重复才能得到误差的估计

– 设置重复才能推断出处理效应

• 随机化

– 统计学理论是建立在独立随机变量基础之上

2、单因素试验设计

• 有三种生长激素,分别用A 、B 、C 代替,测定其对小麦株高的影响,包括对照(用

等量的清水)在内,共4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每盆小麦为一个单元,每处理用4盆(重复4次)共16盆。

05.021LSD y y >-01

.021LSD y y >-05.021LSD y y ≤-

第一步:用数字代表处理

•A:1-4,B:5-8,C:9-12,CK:13-16

第二步:抽签或查随机数字表,得到随机数字

•14、9、7、1、5、12、16、3、11、8、4、2、6、13、10、15 第三步:将随机数字对应的处理安排到相应的盆内。

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 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 门学科,是生物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在第七学期进行,是在学生已学习了《高等数学》 课程和《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生物学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设本门课 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在简要叙述了生物统计学的概念、产生、发展和作用、生物学研究中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 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基础上,着重介 绍了平均数和频率的假设检验、X 2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 分析、协方差分析、试验设计的原理和常用试验设 计及其统计分析、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和多项式回 归分析,同时简要介绍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 分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时间序列分析等多 元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学试验 设计的能力和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 一、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1教学环节 本门课程为生物学的专业基础课,在第七学 期进行。学生已学习了《高等数学》课程和《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生物学各 学科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开设本门课程。主要 教学形式为课堂讲授,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 授、辅导答疑、课外作业、习题讲解等。 2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 片以及C A 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

教育技术. 二、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 一门学科,是生物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生物体的研究和观察已不再局限于定性的描述,而是需要从大量调查和测定数据中,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释其数量上的变化,以正确制定试验计划,科学地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作出符合科学实际的推断。《生物统计学》不仅提供如何正确地设计科学试验和收集数据的方法,而且也提供如何正确地整理、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学试验设计的能力和对试验资料进行统 计分析处理的能力。 主要任务是: 1、培养学生掌握正确收集、整理试验资料的方法。 2、培养学生掌握数据资料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常用方法. 4、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生物学试验设计方法并能对试验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 5、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技术,包括现行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本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总体要求: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基本的生物统计方法;熟练掌握资料的统计分析;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基本的试验设计方法,能独立、正确进行试验设计。

大学生物统计学课程要点

第一章 1、总体:研究的全部对象,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称为个体。 总体按总体单位的数目多少可分为: 有限总体:含有有限个个体的总体。 无限总体:包含有无限多个个体的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3、算术平均数:一个数量资料中各个观察值的总和除以观察值的个数所得的商,记为y 4、中值(数):将资料内所有观察值从大到小排列,居中间位置的观察值称为中数,记为Md 5、标准差:用平均数作为样本的代表,其代表性的强弱受样本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影响。仅用平均数对一个资料的特征作统计描述是不全面的,还需引入一个表示资料中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的统计量。 6、变异系数(CV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 。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 和 (或)平 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7、课内习题:1.2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3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第二章 1、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称为事件,分为:确定性事件和非确定性事件(随机事件)。 2、必然事件:是指在同一组条件的实现之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例如,将小鼠放在充满一氧化碳的罐子中,它必然死亡。 不可能事件:是指在同一组条件的实现之下必然不发生的事件。 非确定性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同一组条件的实现之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3、事件的和:对于任意两事件A 和B ,―A ,B 至少发生一个‖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A ,B 的和或并。记作―A ∪B ‖。 4、 事件的交:对于任意两事件A 和B ,―A ,B 同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A 和B 的积。记作 ―AB ‖或―A ∩B ‖ 5、 例题: 试求:在死亡者中,接受甲药物处理者的概率P(B/A)? 解:首先求出以下概率 (1)在200只螟虫中,死虫的概率: y s CV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与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学科,是生物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系统介绍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描述统计方法。讲授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试验设计的原则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所需的生物统计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学试验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描述统计方法。理解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试验设计的原则方法。掌握一种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能独立运用所学的生物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概率论》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假设检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方差分析。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演示、案例分析、实践等结合多媒体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 介绍本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概况,认识学习本学科的重要性及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 常用统计学术语。 2.重、难点提示 (1) 统计学的本质; (2) 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描述性统计,差异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3) 总体、个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第二章资料的整理(2学时) 1.教学内容 (1) 了解不同资料的特点及分类,掌握不同资料的整理方法; (2) 了解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种类及应用; 2.重、难点提示 (1) 资料的分类;计量资料的整理; (2) 统计图表的结构和要求。 (3) 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资料的整理 第三章描述统计(2学时) 1.教学内容 (1) 反映集中性的常用统计量的计算、特点及应用; (2) 反映离散性的常用统计量的计算、特点及应用; (3) 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描述统计。 2.重、难点提示 (1) 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2) 常用统计函数。 第四章概率与概率分布(4学时) 1.教学内容 (1) 概率的基本概念、性质,随机变量的类型及分布特点; (2) 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 (3) 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 (4) t分布、F分布、χ2分布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2.重、难点提示 (1) 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 (2) 常见概率分布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假设检验(4学时)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 课程编码:32165 学分:2.5学分 总学时:40学时(理论学时30学时,上机实验10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 执笔人:李老师 审订人:何老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生物相关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在具有高等数学和概率论知识的基础上,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后,给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以统计学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统计方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正确的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进行生物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科学地整理和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科学可信的统计结果。结合相关的统计学软件,通过数据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重在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和上机实验过程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统计学思维,针对生物学数据的特点,巧妙地选用恰当的高效的统计分析方法,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可靠的结果和科学的结论。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可视为一个信息搜集、处理、分析,从而提炼新的生物信息的过程。教学重点是通过生物现象的数量观察、对比、归纳和分析,揭示那些困惑费解的生物学问题,从偶然性的剖析中,发现事物的必然性,指导生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 本课程的难点是概念较多、理论抽象、系统严密、实践性强、公式复杂、计算量大等。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实验、习题、教学辅助材料等,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2 学时) 重点和难点:生物统计学含义,统计数据的规律,统计方法的分类 第一节生物统计学的任务 第二节生物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生物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 4 学时) 重点和难点: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及分布形状的统计数计算和应用 第一节数据收集和预处理

生物统计学简介和大纲1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简介和大纲 一、《生物统计学》课程简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是生物学的哪一个分枝,都不可能脱离实验研究,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推断。生物统计学是一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研究生命科学中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其内容包括:如何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如何对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所研究的对象的性质、特点做出推断。并探讨如何从不完整的信息中获取科学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对生物学实验进行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等的研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一个实验科学工作者,离开了统计学就寸步难行。希望大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尤其是它们的条件,适用范围、优缺点等,从而能够应用它们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生物统计学》课程大纲 (一)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 (二) 课程编码: (三) 学时与学分:32/2 (四) 基础知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五) 课程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数据的特点,获得必要的生物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对生物学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推断能力。 2.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计算软件MatLab/Statistics Toolbox 、SAS和SPSS。 3. 引导学生接受数理统计思想的熏陶,提高基本数学素养,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六) 教学对象 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生。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 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方法(2学时) 一般原理 两种类型的错误 假设检验步骤 2. 单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2学时) 单例检验与双侧检验 u测验与t测验 单个样本显著性检验的程序 两点说明 3. 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2学时) 总体标准差己知时,两个平均数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总体标准差未知但相等时,两个平均数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总体标准差未知但不等时,两个平均数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4. 方差的同质性检验(2学时) 方差的同质性含义 方差的同质性检验原理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在生物学、农学、林学、医药、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是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工具课。 本课程是针对药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包括生物统计学的若干基本内容:生物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生命科学中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平均数的统计推断、x2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等。通过课程学习可以为后续相关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对于药学研究中统计思想的理解。 2.设计思路: 生物统计学与数学有密切关系,现代统计学用到了较多的数学知识。统计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几乎生物学科所有的门类都要研究和分析数据,掌握生物学类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知识有利于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课程内容包括五个模块:生物特征数计算、概率分布与假设检验、x2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这五方面相互关联,能体现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特征。 - 1 -

生物特征数计算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包括试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频数分布与表示法,平均数的计算,变异系数和方差的计算等。 概率分布与假设检验是基于不同概率事件的分布规律来进行假设和推断的过程,主要包括概率的基本定理,概率分布的类型,t检验的原理,平均数和频率假设检验以及参数估计。侧重对于正态分布为依据的基于“小概率不可能事件”的推断。 x2检验侧重于对参数的适合性和独立性的检验。课程主要包括χ2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χ2分布和连续性矫正,适合性检验,独立性检验。课程讲授过程同时给出医药学和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方差分析侧重于对多组样本参数的假设检验。内容包括单因素资料的方差分析、自由度和平均和的分解、F分布和F测验、多重比较、变量个数不等的资料的方差分析以及两因素资料的方差分析等。 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主要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平行关系。内容包括直线回归方程的推导与图示,直线回归的假设测验和区间估计,直线相关与相关系数等。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Ⅲ2;后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本课程与药学专业的其它核心专业课程都有关联,特别是统计推断和方差分析等内容与药理学和药剂学等课程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本科药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并培养学生用统计学语言和思维来描述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对生命科学中试验资料进行整理和 - 2 -

生物统计学复习要点

1、生物统计学主要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2、统计学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 3、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 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学科,属于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 4、英国统计学家R.A.Fisher于1923年发展了显著性检验及估计理论,提出 来F分布和F 检验,创立了方差和方差分析,在从事农业试验及数据分析研究时,他提出了随机区组法、拉丁方法和正交试验的方法 5、常用的统计学术语有: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数,变量与资料,因素与水平,处理与重复,效应与互作,准确性与精确性,误差与错误 6、总体按所含个体的数目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n小于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n大于等于30的为大样本 7、参数也称参量,是对一个总体特征的度量。统计数也称统计量,是由样本计算所得的数值。 8、准确性反映测定值与真值符合程度的大小,而精确性则是反映多次测定值 的变异程度 9、生物统计学的基本作用:1)提供整理和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确定某些性状和特性的数量特征2)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3)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4) 提供试验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

10、试验资料具有集中性和离散性两种基本特征。平均数是反映集中性的特 征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等;反映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 异数,主要包括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11、资料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和质量性状资料 12、数量性状资料分为计数资料(非连续变量资料)和计量资料(连续变量资料) 13、资料的来源(资料的搜集方法)一般有两个,调查和试验 14、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顺序抽样,典型抽样 15、随机抽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体抽样,双重抽样 16、计量资料的整理步骤:1,计算全距2.确定组数和组距(样本容量30--60, 分组数为5--8)3,确定组限和组中值4,分组,编制次数分布表 17、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图,饼图,直方图,多边形图,散点图(会辨认) 18、算术平均数的算法:直接计算法,减去(或加上)常数法,加权平均法 19、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1)样本中各观测值与其平均数之差称为离均差, 其总和等于零2)样本中各观测值与其平均数之差平方的总和,较各观测值与任一数 值(不包括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最小,即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20、标准差的特性:1,标准差的大小受多个观测值的影响,如果观测值与观测 值之间差异较大,其离均差也大,因而标准差也大,反之则小2,计算标准差时,如将 各观测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a,其标准差不变,将各观测值乘以或除以一个常数a, 则标准差扩大或缩小了a倍3,在正态分布情况下,一个样本变量的分布情况可作如 下估计:在平均数两侧的1s范围内,观测值个数约为观测值总个数的68.26%,在平

生物统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生物统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关于生物统计学的深入学习课程,旨在为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提供 进一步的统计学知识和技能。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生物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刻理解生物统计学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际研究和实验中使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 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 1.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会生物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3.掌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4.学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 5.增强课程中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3.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3.1 课程内容 本课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生物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概率分布、抽样分布、 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等内容; 3.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4.生物统计学应用案例分析和实践。

3.2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基础知识内容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案例分析是通过具体生物实验或调查研究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 物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熟悉生物统计学的应用。 实践操作是本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统计软件上进行生物数据 的分析和处理,帮助学生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技能,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和课程大作业。 4.1 作业 学生需要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作业主要内容为生物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4.2 考试 学期末将进行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 对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4.3 课程大作业 本课程的课程大作业是一份生物数据分析报告,学生需要在实验或调查中收集 一份数据,使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一份完整的报告。课程大作业的完成将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0%。 5. 参考教材 本课程参考教材为《生物统计学(第二版)》。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 (Field trial design and biostatistics) 课程代码:2310100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60/3.5(其中理论46学时,实验14学时) 需预修课程:概率论、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适用农学、植保、生物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动植物检验检疫等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与数学相结合,用数理方法对生物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性及观察过程中的误差进行研究分析,并解释各种生物现象的一门学科,它以数学原理为基础, 以生物学为研究对象, 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抽样调查”为手段, 由“部分推断全体”为研究目的,用得出的较为客观的结论来解释生物界的数量变化规律,是生物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着重介绍平均数和频率的估计及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试验设计的原理和常用试验设计方法及其统计分析。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各种统计分析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掌握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区间估计,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掌握试验设计的的原理及不同试验设计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农学专业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要求2,即掌握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素质提高密切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高校生物统计学

高校生物统计学 一、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学科不同专业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工具课,是许多高等院校生物学、农学、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生物学等工作者必备的根底,同时该课程又是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根底。因此该课程在生物学、农学、林学、医学、食品、环保等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生物统计学需以生物材料进行研究,但通常所涉及的材料数量较大,很难也没有必要全部参加试验,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试验个体进行试验,以获得相关的数据,实现由样本推断总体的重要功能。因此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紧密联系,主要讲授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以及在概率论的根底上对统计结果做出科学的推断,从而帮助我们认识研究对象的现象和本质[13]。因此,生物统计学已成为生物科技工作者必备的根底,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系统的能力培养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具体表达。 二、生物统计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物统计学教材方面。教材是表达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也是教学最根本的工具,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资料,选择适合教师和学生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14,15]。目前,国内所出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种类较多,各大高校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情况不同,在教材方面的选择和使用也不一样。尽管如此,目前国内所出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大类完全是传统生物统计学的知识和内容,不涉及统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这一大类教材包含两小类,一类主要侧重理论教学,过分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理论讲授,注重公式的推导而无视了实际应用例题的讲解。这类教材忽略了对大学生统计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有一定的缺陷。另一类是目前各大高校使用较多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该类教材虽然也存在一些必要的公式推导,但更侧重于统计学理论与实际结合,清楚介绍每一个统计原理理论后,再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和稳固统计学的根本原理和根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类教材比较适合现在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的使用。但这类生物统计学教材由于不涉及统计软件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缺乏。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涉及一些统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那么即使学生完全掌握了相关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学生在复杂的试验设计及庞大的数据面前可能也会束手无策,即使会计算,在复杂及庞大的数据计算中也可能会算错,因此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第二大类统计教材完全是统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如Excel软件、SAS统计软件、SPSS统计软件、DPS 统计软件、R统计软件等的介绍和使用。生物科学、技术等飞速开展的今天,这类统计软件发挥了很大的优势,给科技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这类教材也存在一定的缺乏,它只注重统计过程的运算和统计,没有统计原理的介绍,因此对没有相关统计学知识或统计学根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 Biostatistics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48 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普通生物学 适用专业:生态学 教材:杜荣骞主编,生物统计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开课单位:应用气象学院生态系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生物统计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不论是传统学科还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时时刻刻都在和数字打交道,为了揭示生物体内的规律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都离不开统计分析。同时,生物统计在实验生态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揭示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本身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概率和概率分布、常见的概率分布律、抽样分布、统计推断、参数估计、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内容编排,由浅入深,注重对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4学时) (1)了解统计数据的不齐性,总体、样本与抽样的定义 (2)了解连续型和离散型数据,频数(率)表和频数(率)图的编绘及研究频数分布的意义 (3)掌握平均数及其计算方法,变异系数 (4)熟悉运用Excel和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 重点:频数分布图的制作 难点:利用EXCEL进行频数分布图制作 第2章概率和概率分布(4学时) (1)了解事件及事件间的关系,概率的统计定义和古典定义及概率的一般运算 (2)掌握随机变量,离散型与连续型概率分布,概率分布与频率分布的关系 (3)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及其运算 重点:概率的统计定义和古典定义 难点: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计算 第3章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律(6学时)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生物统计学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08365003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42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在新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重要专业课。 2.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掌握有关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熟悉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中信息的正确收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常用分析模型的选择,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针对生物数据的特点,巧妙地选用恰当高效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可靠的结果和科学的结论。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 本课程主要是要了解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试验设计方法,能独立进行试验设计;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数理统计方法,能独立地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掌握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2.本课程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理解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在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占60%~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40%~30%。 3.本课程包括下列五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即l、试验数据的整理与特征数。2、概率论。3、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4、统计假设检验。5、方差分析。 4.本课程学分:2;考核方式:开卷笔试;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终考试成绩×70%。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统计学的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在生物科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二)能力目标

生物统计学知识

生物统计学知识 【1】论“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1生物制药专业学习生物统计学的现实意义 统计知识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以至于包括分子生物学中的统计方法、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统计方法、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的统计方法、人类染色体工程研究中的生物统计方法在内的各统计应用领域在不断开展壮大中。 在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临床试验中的生物统计学研究愈来愈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是从试验数据中得到医学结论的关键环节。 有关临床试验生物统计研究,西方国家多年来达成了众多共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指导原那么,即ich。 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在2021年公布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那么〞。 从总体结构来看,我国的生物统计标准与国际上通行的ich是同步的。 但是,在临床试验的实践中人们发现这些共识和指导原那么是高度概括性文献,并缺乏以使临床试验统计分析标准化【1】。 例如,在医药学中,关于吸烟与肺癌发病率联系的分析、关于某种新药效果的研究,都普遍使用统计方法。 2.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2.1生物药物和化学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 新药的上市经临床前的各项根底研究后,其有效性和平安性的评价需要由临床试验加以确认。 由于临床试验通常是根据研究的目的,通过样本来研究药物对疾病进程、预后等方面的作用,因此,临床研究设计必须应用统计学原理对试验相关的因素做出合理的、有效的安排,并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误差,提高试验质量,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在保证试验结果科学、可信的同时,尽可能做到高效、快速、经济。 因此,统计学在临床试验中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200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新的?药品注册管理方法(试行)?,其中,对药物临床研究的分期赋予了新的内涵,使我国对药物临床研究的要求更符合新药临床研究的根本规律,更趋于科学、合理。 因此,本次指导原那么修订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原版指导原那么的先进性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法规的变化以及我国药物临床研究的现状,参考了iche9文件以及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现行指导原那么,力求符合中国国情,并使之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 本指导原那么以临床试验的根本要求和统计学原理为重点,包含了对临床试验的总体考虑以及试验设计时、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时的统计学问题,旨在为药物注册申请人和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在整个临床试验中如何进行设计、实施、分析和评价提供指导,以期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标准性。 2.1生物制物和化学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那么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统计学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统计学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统计学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 )课程编码:***-*****15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36 课内实验时数:0 学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科学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该门的任务就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展示数据,解释生物学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课程设置之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些原理与方法,解决在各专业科学试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分布、抽样分布、统计推断、参数估计、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等。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学会统计思维,提高对自然与社会中具有不确定之事物的认识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生物统计学与数学有密切关系,现代统计学用到了较多的数学知识,研究理论生物统计学的人需要有较深的数学功底,应用统计方法的人也应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统计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几乎生物学科所有的门类都要研究和分析数据,掌握生物学类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知识有利于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表示“了解”;表示“理解”或“熟悉”;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

○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科学研究与科学试验;生物统计学的概念;试验误差及其控制;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及生物统计学发展概况; 重点:试验误差及其控制难点:试验误差及其控制教学手段:板书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一章次数分布和平均数、变异数第一节总体及样本 总体及总体的分类;样本及样本的分类;重点:总体及样本的分类 难点:样本及样本的分类教学手段:板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 1.调查某地土壤害虫,调查6个样方,每点内害虫头数为:2、3、1、4、0、5,指出题中总体、样本、变数、观察值各是什么? 思考题: 1.研究的对象为总体,为什么还要抽样?第二节与总体及样本相关的几个定义 变量;观察值;变数;特征数;参数;统计数;重点:特征数、参数和统计数难点:特征数和参数教学手段:板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次数分布 ○试验的性质与分类;次数分布表的制作;间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属性资料的整理;次数分布图; 重点:次数分布表的制作、间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难点: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教学手段:板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四节平均数和变异数 平均数的意义和种类;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极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重点: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方差、极差和变异系数难点:方差、极差教学手段:板书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章理论分布和抽样分布第一节概率的基础知识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 课程描述(中英文): 本课程是本科药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了解生物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对象与作用、生命科学中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等基础上,掌握平均数的统计推断、x2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常用试验设计、抽样原理和方法等,并介绍生物统计学理论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在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对药学事业的热情和科学素养、伦理知识和人文关怀等。 This course is a limited electiv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pharmacy majo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Biostatistics, and master the statistical inference of average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object and function of Biostatistics, sorting of experimental data in life science, calculation of characteristic number, probability an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sampling distribution, etc. It also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Biostatistics in medicine. Meanwhi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introduced into teaching to cultivate - 1 -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4003 课程总学时/学分:36/2(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基础等数学课程,以及部分生物基础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1.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开展科学试验的方法。2. 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科学试验设计方法和进行科学试验设计的能力。3.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收集、整理试验资料的方法。4. 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常用方法,能够用生物统计方法和技术对试验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5. 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技术,以及常见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应达到:(1)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2)弄清试验误差的概念、来源及其控制途径。(3)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设计方法的要点及特点。(4)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意义、功用、应用条件,方法步骤与结果解释等基本知识。在技能技巧方面应达到:(1)根据所给试验条件,会正确选用试验设计方法,并做出试验设计。(2)对于试验资料,能够正确地进行初步整理,并能够选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及对分析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3)掌握统计计算器的主要功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 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技术,加大课程的信息容量,使学生更清楚、更准确地理解生物统计学的有关术语概念、理论与技术。结合实例,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章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学时) 第一节总体和样本 一、总体和样本的定义

生物统计学教学案

《生物统计学》教案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 教学目的:重点掌握样本特征数平均数、样本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了解众数、中位数、变异系数。 讲授难点:样本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1 总体与样本 1.1.1 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1、变异性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 2、自然界如果没有变异,也就不需要统计学了。 3、生物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很大的群体,不可能研究全部对象,只能通过研究其中的一部分,来推断全部对象,于是引出以下概念。 1.1.2 总体与样本 总体:研究的全部对象。 个体:总体中的每个成员。 样本:总体的一部分。 样本含量: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目。 1.1.3 抽样 抽样:从总体中获得样本的过程。 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同的一种抽样方法。 放回式抽样:从总体中抽出一个个体,记下其特征后,放回原总体中,再做第二次抽样。 非放回式抽样:从总体中抽出个体后,不再放回,即做第二次抽样。 抽样的目的:从总体中获得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以便通过样本推断总体。 应注意的问题:①样本必须有代表性。②样本含量与可实施性之间的平衡。 1.2 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

1.2.1 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 连续型数据:与某种标准比较所得到的数据。又称为度量数据。 离散型数据:由记录不同类别个体的数目所得到的数据。又称为计数数据。 1.2.2 频数(率)分布表和频数(率)分布图的编绘 例1.1 调查每天出生的10名新生儿中体重超过3公斤的人数, 共调查120天,结果如下: 表 1-1 每10名新生儿中体重超过3Kg的人数的 频数(率)分布表 频数(率)分布:把频数(率)按组值的顺序排列起来,便得到离散型数据的频数(率)分布。 频数(率)分布还可以用图形表示,见图1-1。 图1-1 每10名新生儿中体重超过3Kg的人数的频数分布图 下面介绍连续型数据的频数(率)分布表和分布图的编绘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