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心理学》课件

《人格心理学》课件

《人格心理学》课件

《人格心理学》课件

一、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行为和思想。这些差异使我们感到困惑,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人格心理学的兴趣。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差异以及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学科。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

二、人格心理学的定义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差异以及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学科。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人的认知、情感、动机、社会行为以及生理特征等多个方面。它旨在揭示个体差异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思维的,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三、人格心理学的分类

人格心理学可以根据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是根据人格特质的理论分类,即将人格分为五大基本特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心理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此外,还有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分类的,将人格分为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两种类型。

四、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心理测验法等。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语言来了解其心理特征;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研究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调查法是通过询问个体关于态度、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来了解其心理特征;心理测验法则是通过标准化和量化的测量工具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

五、人格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格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首先,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来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在职业咨询中,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和适合的工作类型。此外,人格心理学还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最后,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总结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人格心理学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

一、知识点:【绿色不考】【红色重点】 P3:1、人格,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①外在人格,即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面; ②内在的人格,涉及一些内在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认为是这样的。 P5:2、(按照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这一界定包含5层含义:①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②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a稳定的动机,b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c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③人格是一种蕴于中、形诸外的统一体,由一些特质构成。.。 ④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人格的基本特性)。 ⑤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交互作用的过程。 P5:3、稳定性: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具有剖跨时间的连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P9:4、通过一个例子,理解几大人格理论的区别! 5、人类探索人格、构建人格理论的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or改变) P10:6、人格理论要回答什么问题? 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他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③他是如何变成这样的?④他是健康的吗? ⑤他会不会改变? ⑥如何帮助他改变? P12:7、人格测评的用途? ①了解当事人的一种途径, ②评估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③临床心理诊断技术, ④人员选拔和人力资源管理。 P23:8、负相关 P27:9、什么是社会称许性?按照社会期望他们的样子来展现自己,而非依据真实状况作出选择. P28:10、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的被试组 P31:11、相关研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实验研究方法。.。

人格名词解释心理学

人格名词解释心理学 概述 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对于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至关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人格的定义、心理学中人格的研究方法以及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格的定义 人格可以理解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模式。它由一系列的特质和行为方式组成,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和与他人的交往方式。 人格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人格,心理学家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人格研究方法: 自我报告 自我报告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要求个体通过填写问卷或回答问题来描述自己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个体对自己的主观认知,但也受到了记忆偏差和社交期望的影响。 观察 观察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行为的方法。通过观察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研究者可以推断个体的人格特征和模式。然而,观察方法可能受到观察者主观偏见和环境因素的干扰。 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是一种客观测量个体人格特征和模式的方法。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项目性测验。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但也受到测试环境和测试者的影响。

人格理论 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由一系列稳定的个体特质所组成。这些特质是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常见的特质包括外向性、神经质、责任心等。特质理论通过测量特质来预测个体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心理动力学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个体的冲突和潜意识过程所塑造的。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模型将人格分为意识、潜意识和超我,并强调潜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它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动力和成长的潜力,通过追求个人目标和寻找生活的意义来实现自我。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行为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它认为人格是通过行为的学习和塑造来形成的,个体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响应。 结论 人格作为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和人格理论,心理学家们探索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方方面面。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并为个体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和发展的支持。

医学心理学课件_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编制者:Eysenck 夫妇一、艾森克人格问卷这是一个应用较广的自我报告式的人格量表,特别是在英国。它是由艾森克夫妇于1968年编制的,用于测量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倾向三个人格维度,在国内有陈伸庚,龚耀先两个修订本。二、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发展 1952年Eysenck 首先编制了一个Maudsley医学问卷,含40个项目,主要调查神经质(Neuroticism, N); 1959年改编成Maudsley个性调查表,包含内外向(E)和N量表; 1964年在E和N量表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掩饰量表(L),称艾森克个性调查表(EPI); 1975年再加入精神质量表(P)成为现在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1983年龚耀先将EPQ修订成中文本。三、EPQ的理论基础 Eysenck的人格理论属多维神经类型理论,在EPQ中每个量表代表一个维度,每个维有两极性,E维度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强度有关,N维度与植物神经活动有关,P量表更多地反映精神活动的病理方面,L量表反映心理活动的社会方面。大量研究表明EPQ的三个维度是相对独立的,与特质量表(CPI,16PF)的维度类似。四、EPQ的测验材料测验材料包括问卷、答卷和记分键。英国版EPQ有儿童和成人两个版本,儿童本有97个条目,成人本有101个条目,我国龚氏修订本儿童和成人均为88个条目,测量三个人格维度和掩饰量表。五、各量表高分或低分的意义 1. EPQ各量表均有两极性, 分数偏离越大, 个性特征越明显。 2. 单个量表的分析似乎意义比较明确,二维或三维的组合

使个性复杂多样,分析是相当困难的。 3. N和E量表构成的四个相限代表四种人格类型―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 4. N、E和P量表构成的三维空间,个体可在这个空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点。 E量表(Extraversion-Introversion,内外向)测量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的强度。E分高表示外向―爱社交、渴望兴奋、冒险、易冲动、情绪失控、反应快、乐观、作事欠踏实;E分低表示内向―安静、离群、保持、交友不广,瞻前顾后,做事有计划,严谨踏实、生活有规律。 2. N量表(Neuroticism,神经质)测量情绪的稳定性。N分高表示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抑郁、睡眠不好、情绪反应强烈;N分低表示情绪稳定―情绪反应慢、弱、平静、不生气。 3. P 量表(Psychoticism,精神质) 测量社会化倾向。P分高的人有这样的特点―不关心人,残忍、不人道、缺乏同情心,敌意,进攻,不遵守社会规范;P分低的人常感情用事,有善心,无主见,迂腐。 4. L量表(Lie,掩饰倾向)虽然L量表是一个效度量表,但也反映一定的人格特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人格维度来看待,即纯朴性。L分高反映防御。天真、道德僵化,难打交道;L分低反映诚实,幼稚,不能随机应变。六、项目筛选根据1000人的样本,计算各项目在个性纬度上的负荷,以负荷大小来筛选。一个项目只允许负荷一个维度,凡在两个维度上负荷相当的项目一律不用。某项目与各因素相关都不高,说明它与各个因素的关系均不大,也不采用。修订后的问卷,

《人格心理学》笔记和名师许燕课后习题详解

《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许燕课后习题详解第1编人格心理学导论 1.1绪论 一、人格心理科学的特点 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其他领域相比,在研究内容、研究策略和研究特征等方面特点突出。 (一)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 1.人格心理学并不以研究人类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是关注共同心理现象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 2.人格心理学家们从差异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不同人的心理差异现象,探讨人格差异现象的机制与规律。 3.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不是认知过程,而是认知风格。 (二)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统合性 从心理学研究取向来看,可分为两种研究风格: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取向是以注重细节的分析性研究为主导的方法论,宏观研究取向是以注重整体的综合性研究为主导的方法论。下表是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策略的比较(如表1-1所示)。 表1-1微观与宏观研究策略的比较 微观研究策略宏观研究策略研究领域研究思路研究单位研究系统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的主导研究策略人格心理学的主导研究策略从下至上的路径从上至下的路径小单位大单位各单元的分割与独立各单元的联系与统合注重客观分析与实验室中的方法注重主观分析与自然情景中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人来研究的方法 1微观研究策略 (1)微观研究策略 ①微观研究策略是认知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遵循从下至上的研究路径,集合实验证据归纳出一般规律。

②在研究实施上寻求的是小单元操作,认知心理学研究者先将整体的内容切分成部分后再研究,将所研究的心理单元与其他不涉及的单元分离开,以防止被试心理反应出现“污染”现象。 ③着重于基本的研究单位,如感知、记忆、思维等研究单位或者更小的单元。 (2)微观研究的优势和缺陷 ①优势 a.实验结果更加精确明细。 b.认知研究者注重客观分析与实验室中的方法。 ②缺陷: a.分解后的小单位可能已经不是或偏离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单位。 b.在“人造”的实验环境里,让被试对刺激进行反应,可能会低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下所达到的准确水平。 2.宏观研究策略 (1)宏观研究策略是人格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遵循从上至下的研究思路,由人格理论出发,获得实证研究的支持;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上也能看出这一特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流程是:人性哲学一人格理论一咨询理论一咨询与治疗技术。 (2)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整体与部分的结合,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人来研究,以大的、功能性的结构单位来实现心理各成分的联结与整合,特别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单位来作为研究单位,以说明人的复杂心理特征。 (3)研究方法上注重主观分析与自然情景中的方法。 (三)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 1.关注重点在稳定的人格特征上,而不是对外部刺激的一时反应。 2.重视内部稳定成分以及这些成分是如何导致对同一刺激产生不同反应的。 3.认为仅从外部环境因素来解释人的复杂行为是不够的,还要寻找内部稳定的机制来解释人的全部行为,才能更恰当、准确。 4.人格是个体内部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成分,它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由客观现实逐渐“内化”而成的。

人格心理学课件资料

人格:个体在先天遗传地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人格的主要特征: (一)人格具有整体性 人格是个体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体。通常这些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也不是机械地绑合在一起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彼此交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种整体性包含三层含义。 1•内在统一性(在现实生活中,凡属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正常人,一般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及时调整自己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 2.全面性(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般需要从整体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的人格特征的联系和比较,真正认识个体的差异。) 3.复杂性((人格就是由多个紧密相连的成分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水平的复杂体。) (二)人格具有独特性 人格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而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它们的统一性有以下两种含义。 1•某一群体共有的心理特点总是通过群体内的成员个体体现出来,它制约着个体的独特性。 2.人类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会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 (三)人格具有稳定性可变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表明个体是具有人格的个体,否则就很难说明个体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也正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我们才可能把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来。但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人格也具有可变性或可塑性,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人格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四)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了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及人格形成的难易程度。人格是在先天为儿童所提供的生物实体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逐渐社会化的。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既不能排除社会因素,也不能排除生物因素,它们二者相互作用。 广义的人格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3)心理过程(4)心理状态 狭义的人格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学的哪一种研究方法是常用的:调查法

《人格心理学》课件

《人格心理学》课件 《人格心理学》课件 一、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行为和思想。这些差异使我们感到困惑,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人格心理学的兴趣。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差异以及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学科。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 二、人格心理学的定义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差异以及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学科。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人的认知、情感、动机、社会行为以及生理特征等多个方面。它旨在揭示个体差异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思维的,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三、人格心理学的分类 人格心理学可以根据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是根据人格特质的理论分类,即将人格分为五大基本特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心理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此外,还有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分类的,将人格分为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两种类型。

四、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心理测验法等。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语言来了解其心理特征;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研究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调查法是通过询问个体关于态度、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来了解其心理特征;心理测验法则是通过标准化和量化的测量工具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 五、人格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格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首先,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来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在职业咨询中,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和适合的工作类型。此外,人格心理学还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最后,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总结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人格心理学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是我院心理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人格心理学的一般理论、方法论,各主要流派的理论体系,人格专题研究以及人格教育问题。 本课程内容共有十五章,由三大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介绍人格心理学的概念、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是本论,介绍各大理论学派的人格理论;第三部分是专论,介绍人格理论的具体运用。 各章节体系和主要知识点如下: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历史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格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人格心理学形成的历史、其产生的理论与方法来源以及近几十年来人格心理学发展的状况。 二、知识点、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处以“*”为标志,下同)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对象 一、人格的词源分析 二、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1、罗列式定义:这种定义主要是列举出所有属于人格的东西。它有助 于确立人格的外延。 2、整合或完形的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3、层次性定义:这种定义是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 列起来,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 4、适应性的定义:这种定义倾向于把人格看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 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5、区别性定义:这种定义特别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 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 四、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特殊的心理行为模式。 对这一定义的解释: 第一,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第二,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 第三,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 第四,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 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 一、人格心理学的学科内部关系 从学科内部关系上看,人格心理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人格心理学可分为一般理论、方法论以及人格心理学主要 学派的理论体系。

人格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 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答:即为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体现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不相同的,而且人格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先天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 简述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答: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观察与描述;第二阶段为理论与假设;第三阶段为检验。3. 简述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有:精确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逻辑一致性;有用性。 4. 简述佛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基本观点。 答:佛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他认为人格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部分所组成,这就是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他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无意识是最深层部分;后期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说,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我;自我即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5. 简述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 答:佛洛伊德将人格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0~1岁);肛门期(2~3岁);性蕾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成年)。6. 简述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 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也是一种整体人格结构理论,他把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认为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它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7. 简述荣格的心理类型学。 答:荣格把态度类型划分为内倾和外倾,把功能类型划分为: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把态度类型与功能类型组合起来,有八种: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8. 简述阿德勒的个体发展理论。答:阿德勒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但这种社会性又带有一定的先天潜意识因素,因此阿德勒的心理发展理论是一种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作用理论。阿德勒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的概念,他认为创造性自我使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9. 简述阿德勒的社会兴趣理论。 答:阿德勒指出,可以通过人们的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这三大任务的解决情况来衡量其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缺乏社会兴趣的人会产生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他还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表现的特点,把人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统治—支配型;二是索取—依赖型;三是回避型;四是社会利益型。他认为:前三种类型的人的社会兴趣和生活风格都是错误的,只有第四种类型的人具有正确的社会兴趣和健康的生活风格。 10. 简述霍妮有关神经症的人格类型说。 答:霍妮继承了佛洛伊德的人格动力学的观点,认为需要决定人格,神经症的需要决定神经症的人格,她提出了著名的神经症人格理论,归纳了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趋向他人(依从型)、反对他人(敌对型)、逃避他人(退缩型)。。12.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表现出与其特质不一样的行为或习惯,这种现象如何解释? 答: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按照奥尔波特的理论框架可能有三种解释:①一种特质在每个人身上不是都具有相同程度的整合;②同一个人也可能具有相反的特质;③在某些情况下,人的行动只是短暂地不符合特质,因为刺激情境或一时的态度转变左右了他。13. 简述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 答:斯金纳提出了两条原则:①任何反应若有强化刺激随后呈现,都会具有重复出现的倾向; ②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任何刺激物。14.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荣格,分析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概述 一、人格心理学特点 〔一〕人格界定:“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指面具,意味着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着公开的、一个展示给大家的自我,即个体所显示的社会性特征,与此同时每个人也都有着内心隐秘的自我,它决定了人格外在的表现,也相对稳定。人格由生理和心理不同层面因素构成,包括个体过去、当下和未来不同时间形成的心理因素影响,尤其是人际交往过程和经历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人格心理学研究特点:1、科学的风格;2、哲学的风格;3、艺术的风格。 二、人格研究 〔一〕人格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原则:理性演绎和经历归纳分别为理性主义者和经历主义者所强调,科学研究是理性主义和经历主义思维和探究方式的结合。在人格研究中需要对特定的研究对象进展资料的收集和精心的观察,同时也需要理性的设想和理论的抽象。在人格研究的过程中,理性的思考探索和经历的收集整理是共同运作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观察和实验验证,再进一步思考,如此相继循环,从而获得研究对象给出有意义的解释。〔二〕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 1、人格的临床研究:人格的临床研究途径是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察。其优势在于能提供充分的观察时机,使研究者对多种多样的人格现象和人的整体机能进展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并加以进一步观察。其局限在于这种研究途径很难将一些临床上所验证的观察结果转化为在严格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具体假设。 2、人格的相关研究:人格的相关研究通常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其优势在于其资料收集的量大而迅速,其局限在于在信息的获取上完全依靠个体的自我报告,因此在信息的真实性和确切性方面就会存在问题。 3、人格的实验研究:人格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对变量作系统的操纵以建立起因果关系,强调对变量的严格控制。 〔三〕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 1、资料收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洛克将人格资料的来源分为LOTS四种,L指life,指个体的生活史资料;O指observation,指由一些观察者对个体进展观察后所得出的资料;T 指test,指通过一些测试或实验程序,或得被试在测试中或实验情景里的一系列地反响记录;S指self-report,指自我报告资料,这类信息主要来自于一些自陈式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 2、研究验证〔1〕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准实验和现场研究设计。实验室实验可以运用各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相关变量的关系进展准确严密地把握。〔2〕现场研究,在人们的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情景中,对研究对象所包含的各种复杂因素进展考察。〔3〕准实验研究,是由心理学家坎贝尔和库克提出的。〔4〕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5〕问卷调查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工程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6〕测验法,采用公认的、特定领域通晓的人格测验来进展研究、了解或评定个体的人格特征。 〔四〕人格心理学的现状和开展 第二节人格特质理论 一、奥尔伯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一〕简介: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理论应从人格的内部机制而不是外部环境进展解释;人格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 述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格的词源分析 二、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 不同学科赋予了“人格”不同的内涵。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归纳为五种: 1.罗列式的定义。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但分不清主次、本质与非本质,且有可能产生 过分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 2.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3.层次性的定义。强调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并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 詹姆斯把自我(人格)分为四个层次: ①物质的自我、 ②社会的自我、 ③精神的自我、 ④纯粹的自我、 4.适应性的定义。倾向于把人格看作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5.区别性的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美国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类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具体解释如下: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即人格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某些个别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整个模式上。 3.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一成不变,人格都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的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 一、人格心理学的定义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格的构成、动力及其运作、起因、发展与后果的心理科学。 二、人格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所谓人格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是人格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内部与外部关系。 1.人格心理学的外部关系是指人格心理学与其相邻的学科的关系; 2.人格心理学的内部关系即人格心理学的主要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三、人格心理学的任务 两大任务:一是理论任务,二是实践任务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 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 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1~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 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一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一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人格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1人格的科学研究 1.1人格是什么? 答: 西方学者:1、指个人在舞台上表演出来的各种行为,即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 开的自我。 2、指个人蕴藏于内且外部未能显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东方学者:人格可以界定为“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组织”,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2 人格的3种研究方法: ①临床研究: 又称个案研究,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途径广泛 收集材料,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从而系统、深入地研究人格,其特点是对单个人或单个群体进行深层的考察 优点:临床法的运用,能够提供对多种多样的现象和整体人的机能的观察机会,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 缺点:1、个案的推广问题 2、确定因果关系的问题

3、在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的主观推断往往会妨碍研究的客观性 ②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下的差异,在多种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情况。 优点: 1、相关研究一般比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更容易操作,且更节省时间 2、由于相关研究无需严格控制与操纵变量,这使得其结果比实验研究更可能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与实际情况,减少研究的认为因素,提高其生态效度。 3、相关研究使我们可以研究实际上或伦理、法律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 4、在现实中存在许多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没有必要通过实验法来确定他们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缺点:相关研究的结论充其量只能表明事物之间有无关系或联系,它无法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看似相关的两组变量很可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相关或假相关,或者他猛可能同时受第三个变量的共同影响,即两组变量只是构成一种共变关系。 ③实验研究 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据此作为因果性的推论。 优点:客观性、可操作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 缺点:研究者对变量的操控导致人为的影响难以排除 2 人格的发展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个体的个性 特征和行为模式,以及这些特征和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涉及到 多个领域,如认知、情绪、态度和动机等,通过研究个人的思维、情 感和行为,揭示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特征背后的心理和生理机制。 第一节:人格的定义和特征 人格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人们对于人格的定义也 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而言,人格是个体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复杂 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具体来说,人格包括个体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动机、认知风格等方面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在长期的时间 跨度内相对稳定。 人格特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测量和评估,例如通过问卷调查、 性格测试和观察等方法。在人格心理学中,人们通常将个体的人格特 征分为五个维度,即“五大人格特质模型”。这五个维度是开放性、外 向性、宜人性、神经质和尽责性。每个人在这五个维度上都有不同程 度的特质表现,而这些特质往往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节:人格形成与发展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到遗传、环境和 个体自身经验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在人格心理学中,有几种主要 的理论可以解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是遗传理论,它认为个体的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遗传理论认为人格特质是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并且这些基因会对个体的神经系统和心理过程产生影响。 其次是环境理论,它强调环境对人格形成的作用。环境理论认为,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家庭环境以及亲密关系等因素,会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些环境因素通过塑造个体的经验和行为模式,进而影响其人格特征的形成。 另外还有自我理论,它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与个体自身的感知、解释和反应方式密切相关。自我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对于人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的应用 人格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学科,它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和专业领域中,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首先是临床心理学领域。临床心理学家通常使用人格测试和评估工具来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征,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各种心理疾病。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揭示患者的内在心理模式和治疗目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是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企业的招聘、人事评估和绩效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

《人格心理学》考试资料

人格心理学 人格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p16 是人格心理学家用以描述和解释个体思维、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及其差异的一套尚待证实的假设系统。 人格研究(personality research p17 是运用搜集到的事实资料分析有关人格现象,并确定现象之间是否确实存在某种关系的探索过程。 特质(trait p46 是一种概括化的神经生理系统(是个体所特有的),它具有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 卡特尓:根源特质(source trait)p53 处于人格结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基础。 情结(complex p87 情结本质上讲是一组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和思想 生活风格p99(在4-5岁时形成)(生活方式的一般特征在个人和群体行为中的独特表现形式。每个人由于生活处境,自身特点等存在差异、所选择追求优越的方式会有所不同,追求优越的实际结果也不同,这样就逐步形成了每个人各具特色的生活风格。 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p124指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情境中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也指个体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境界。 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p135指个体在任何条件下,即使表现出弱点和错误的时候,都能得到他人的积极关注。(也称无条件正向关怀)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ing)p161也称模仿学习、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进行的学习。 自我效能p163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下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 个人构念(personal construt)p173就是被个体习惯化地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构念。 图示(schema)p188:实质上是指一种心理结构,是能帮助人们知觉、组织、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认知结构 1937年奥尔波特出版《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奥尔波特是特质论的创始人。 继弗洛伊德之后,罗杰斯是心理治疗领域第一人。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人格心理学 课程名称(英文):Personality Psychology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课程代码:0711******** 周学时:3 总学时:48 学分:3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 授课对象:心理学本科生 三、课程简介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具体研究个体/群体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及其可能的内部过程与机制的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生的基础课程,是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核心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建构。研究内容包括了个体的行为与内部过程的特点(与所有其他人不一样),特殊人群的行为模式与内部过程的特点(与某些人一样),全人类共有的行为模式与内部过程的特点(与大多数人都一样)。“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研究人格心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人们的行为与心理差异;理解他人,生活控制,世界或事件预测,减少危险;适应性与改变、获得更满意的生活和更好的社会价值。

四、课程目标 人格心理学课程通过对六大人格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生物学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的讲授与互动讨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了解和基本掌握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问题:人格是怎样发展形成的?人格可以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特征?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如何理解?并且学会人格研究与实践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人格评估技能,学会人格心理学的应用分析,包括在人力资源管理、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中的一些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在人格心理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素养。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述 1. 课时数: 3 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人格的定义;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的观点 3. 学生学习任务:掌握人格的定义;理解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分野 4. 教学方法:讲授;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课外阅读 (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探究、阅读、讨论、尝试练习、创作等动手、动脑活动和教师的过程指导为主的课程教学环节,应以活动方案的形式,说明活动的程序、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组织方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需完成的前期课外准备、学生活动情况评价方式、师生互动模式等。) 5. 课外学习要求:课文阅读;拓展阅读;学习笔记整理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人格评估 1. 课时数: 3 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收集信息;构建变量之间的关系;人格测评的信度与效度 3. 学生学习任务: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人格研究的作用;了解人格测评的信效度 4. 教学方法:讲授;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课外阅读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个性使人成为主体而区别于动物,因为人有个性,才使人产生对自然、社会和人际交往的需要,才使人有目的地、有选择地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对自己的愿望、动机、行为和个人品质做出评价;因为人有个性,才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程度的积极性去组织自己的行动,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使人能卓有成效地改造客观现实和个人的主观世界。 人格心理学从人的整体上探讨其心理活动,能够系统并深入地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丰富内涵,从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有关个性倾向性中的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以及气质、性格和能力等,都是人类关心的热点。本课程介绍了上述各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和新进展,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心理的秘密,从而使生活变得更幸福、更美好。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人格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学位课程。 目的是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充分了解人格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研究的新成果,掌握研究人格(个性)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个性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3学时) 1、教学内容 一、个性心理学的对象 二、个性心理学的意义 三、个性心理学的方法 2、教学要求 了解个性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意义和研究的方法 3、重点 掌握个性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 4、难点 学习个性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个性的概念及其结构(3学时) 1、教学内容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的结构 2、教学要求

学习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3、重点 掌握个性的内涵、个性结构划分的基本原则,以及狭义和广义的结构划分4、难点 学习个性结构划分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个性心理学研究概况(3学时) 1、教学内容 一、个性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二、西方个性心理学的概况 三、苏联个性心理学的概况 四、中国个性心理学的概况 2、教学要求 了解个性心理学的发展史,以及不同地区个性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3、重点 掌握个性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个性心理学的发展史 4、难点 学习不同地区个性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四章需要和动机(3学时) 1、教学内容 一、需要 二、动机 三、挫折 2、教学要求 学习需要、动机和挫折的内涵、分类、以及相关理论 3、重点 掌握需要和动机的概念、分类 4、难点 需要和动机的相关理论 第五章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3学时) 1、教学内容 一、兴趣 二、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2、教学要求 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概念,了解兴趣的作用和品质 3、重点 掌握兴趣的基本含义和品质,以及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内涵 4、难点 学习青少年的人生观从萌芽到形成所具备的特点 第六章气质的概述(3学时) 1、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