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三年九月

一、总则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特制定《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本指南围绕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办公、智慧物业、产业服务、生活服务、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七个方面提出智慧园区建设内容,开展智慧化探索。

本指南涉及的相关建设内容,均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

二、工作目标、关键技术及建设原则

工作目标

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和服务,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本市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具体目标如下:

(1)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

(2)整合开放的园区管理;

(3)集成共享的平台应用;

(4)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

(5)高端集聚的智慧产业。

关键技术

2.2.1 技术特点(3I)

■更透彻的感知(Instrumentation):利用园区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移动终端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等,感知环境、设施、人员状态。

■更全面的互联(Interconnection):融合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全面连接园区内各感知设备,

全面互联园区运营、管理、服务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更深入的智能化(Intelligence):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辅助决策等信息化技术,实时采集分析园区各类数据,实现自动化控制、平台化管理和智能化处置。

2.2.2 关键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随时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完成高效、低耗、低成本的计算活动。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基于互联网等传统信息载体,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全面获取环境、设施、人员信息并进行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实现“人—机—物”融合一体、智能管控的互联网络。

■大数据(Big data)

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具有4V特点: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大数据分析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通过多源融合和数据挖掘,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

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

“升级版本”,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

是一个信息组件模型,它将信息化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并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使服务可以通过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调用,有助于形成园区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应用。

建设原则

■基础设施集约化

集约建设宽带网络、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和平等接入,保障用户对基础通信业务经营者的自由选择权。

■信息应用平台化

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机制,预留多系统集成与整合接口,鼓励使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基于核心管理平台的统一授权认证、统一管理服务和统一数据存储。

■投资运维多元化

探索政府引导、园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智慧园区多元投资模式和“第三方建设运维、园区(企业)租赁使用”的多样化发展模式。

三、建设内容

信息基础设施

应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原则,开展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硬件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3.1.1光纤宽带网络

■建设光纤宽带网络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实现“千兆进楼宇、百兆进桌面”,满足园区信息通信服务需求。

3.1.2 无线宽带网络

■实现移动通信网络(3G、4G)园区深度覆盖,保障通信质量,提供稳定优质服务。

■实现公共区域及重点场所的无线局域网(WLAN)全覆盖,平均上联带宽达到20Mbps。

3.1.3 公共数据中心

■应设置集约化信息通信机房,汇聚光缆、传输、无线宏站、室内覆盖设备等,并按需配置话音、数据业务节点。

■可自建或使用外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3.1.4 数据采集实施

■数据采集系统由数据采集子系统和传输子系统构

成。

■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移动终端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等。

■传输子系统应使用符合行业标准的物理接口和通信协议,并可使用无线方式接入信息通信网络。

■数据采集系统应向园区各业务系统和相关数据中心报送业务办公、招商管理、视频监控、防盗报警、设施状态、物业服务、资源能源、环境监测、交通状况等信息。智慧办公

深化园区行政办公、经营管理、招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集成应用,满足资源共享、人员协作、灵活决策和即时办公等工作需求,提高园区协同办公能力、决策智能化水平和招商服务效能。

3.2.1 综合信息门户

■集成发布

依托公共数据中心,汇集园区简介、企业宣传、项目招商、政策法规、产业资讯、活动通知、生活服务等各类可公开信息,集中统一发布。

支持可公开信息网站、短信、WAP、微信、微博等跨平台发布,支持特定对象分类信息的智能推送。

■便捷登录

支持个人电脑(PC)、平板电脑(PAD)、智能手机等多

终端访问。

支持通过单点登录方式,进入园区办公管理、物业服务等业务系统处理相关事务。

■在线服务

提供园区事务咨询办理、投诉建议、进度查询与结果推送等在线服务。

3.2.2 办公管理

■融合通信

融合话音、消息、视频等综合通信手段,将电子邮件、系统消息、手机短信、视频电话等相结合,实现信息及时、准确送达。

■协同办公

实现公文报批、事务审批等的自动流转和网上办理。实现基于各种智能终端的互联网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

■信息资源

建立电子文档管理制度,实现园区规章制度、电子期刊、业务资源等的共享使用。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类整合园区信息资源,实现“一站式”信息展现、经济运行监测和辅助决策。

■基础数据库

建设或共享使用经济运行、地理信息(GIS)、建筑信息模型(BIM)、法人库、信用库等园区基础数据库。

3.2.3 招商管理

■智能招商

准入评估:智能分析项目发展潜力、环境影响、资源需求等基础数据,开展合规准入评估。

产业链招商:智能匹配和推送招商政策、基础设施、园区产业链配套企业等信息。

■全过程跟踪

实现项目从登记、审核、签约到落地、实施等的全流程在线跟踪和服务。

■智能管理

资源现状:基于GIS和BIM系统,动态掌握企业分布、投入产出、园区资产使用状态等信息,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盘活低效闲置资产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趋势预判:智能分析入驻企业人员、税收、生产时间和能耗等数据,预判企业经营状态及发展趋势,为下阶段园区主动服务和优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数据统计:归集项目状态、经济运行、科技创新、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数据,实现相关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

智慧物业

3.3.1 物业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园区监控、能源、照明、空调等重点物业设施的实时感知,根据设施状态主动提供物

业服务。

■在线受理服务申请,自动分配作业任务;实时跟踪服务状态,及时获取用户反馈。

■对物资、人员等资源进行动态调度,实现资源服务需求预测和存量预警。

3.3.2 安防管理

■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是园区安防集中调度平台,安全防范信息应统一传输至指挥中心,并与120、110、119等紧急救护系统实现联动。

指挥中心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园区人员分布、道路状况、电力负荷等运行数据,并通过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手段实现网格化管理调度。

■智能监控

部署电子围栏、吸顶式红外探测器、视频摄像机等电子监控设备,实现非法侵入声光报警和信息传输,支持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设备管理。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跨线检测、禁入区域检测、人脸识别与自动跟踪、拥挤报警、遗物报警等功能。

■智能巡更

支持基于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的巡更签到、路线调度、信息采集等的管理。

■公共广播

实现园区手机屏、LED显示屏、电视屏等的跨屏信息发布,以及广播、短信、网站、电子邮件等的跨渠道信息发布。

3.3.3 交通管理

■实时获取园区停车位信息,通过公共广播系统动态展示;支持停车位在线查询、预订、付费等;支持基于近场通信(NFC)、位置服务(LBS)、室内导航等技术的智能寻车。

■使用道路诱导、信号控制、实时交通信息推送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道路管理;支持出租车、班车、工程车辆等的智能调度。

产业服务

紧密围绕园区企业及产业发展需求,以基于云计算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为载体,实现园区内外信息资源、专业服务等的平台集聚,提升园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链企业间的分工协作。

3.4.1 企业服务

■虚拟办公室

拎包办公:搭建信息化通用办公环境,按需分配融合通信、计算机终端、虚拟桌面、应用软件等服务,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和员工随时随地轻松办公。

虚拟办公:建设标准化虚拟办公室,并藉由城市云计算网络连接为整体,任何企业入驻城市任意产业园区,均可获

得标准化办公空间,以及基于云计算系统的办公能力。

■公用设施中心

集约建设公共呼叫中心、公共展示中心(数字展厅、数字秀场)、公共商务中心、公共会议中心等具有较高信息通信能级的公用设施,满足企业呼叫服务、商务展示、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等的应用需求。

■信息化服务

围绕企业服务器、办公系统、应用软件等信息化需求,加快园区云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为企业提供基础架构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和软件服务(SaaS)。

鼓励建设“双向互动”型云服务平台,支持园区云平台使用企业向云端上传个性化、多样化应用软件,以及产品模型、工艺设计等知识资源,为其它平台用户提供软件和信息服务。

■综合业务服务

以公共信息平台为载体,促进园区内外设计研发、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法律金融、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资源的集聚,构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第三方服务体系。

3.4.2 产业协作

■项目合作

依托园区技术交流和商务合作信息平台,实现园区企业项目联合承包和企业间的项目转包。推动企业微圈等产业链

互动信息化应用发展,以线上信息互动促进线下合作交流。

支持园区级别的商务信息共享,实现不同园区梯度产业转移、企业迁移等的对接。

■电子商务

实现商务门户、主机存储、商业软件、电子支付、移动商务等电子商务环节的集成应用,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电子商务服务。

■区域物流

从园区整体层面布局共同配送体系,依托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合理化、高效化的物流配送服务。

生活服务

构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园区员工生活服务体系,提供各类生活服务信息资讯,为员工营造便捷、舒适、高效、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3.5.1 身份识别服务

■推进基于园区智能卡、近场通信(NFC)等的员工身份识别技术应用。有条件的园区可部署指纹识别、视网膜与虹膜识别、声音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应用。

■集成基于员工身份识别的生活服务应用,包括门禁、考勤、车辆通行等访问服务,以及生活消费、超市购物、停车计费等支付服务。

3.5.2 员工信息服务

■员工及时、准确的获取由园区管理机构、入驻企业、社团、商业机构、物业等发布的资讯信息。

■建设员工网上社区,发布各类园区活动信息,促进园区社交网络形成。

■推广各类与员工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信息化应用,满足企业员工健身场馆预定、网上叫车、快递代收、预约取件等应用需求。支持利用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信息技术推送园区生活类、周边服务类等信息。

生态环保

3.6.1 能源管理

■实现园区内各类能耗数据的分类、分项、分区域采集,为园区内用户提供实时在线的能耗数据。

■对采集的能源数据进行消耗分析,结合不同的电价和环境信息,帮助用户形成节能控制策略,降低能源费用。

■实现园区内各类主要配电设备、用能设备的远程自动化监控和智能化控制。

3.6.2 环境监控

■通过智能采集设备,实现监控点的环境数据的自动采集,全面实时记录、跟踪环境变化情况。

■对采集的环境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统计和综合分析,评估园区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

■动态发布各种环境信息,自动检测重大危险源、污染源等出现的异常变化,及时预警。

3.6.3 循环经济

■建设园区资源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再生资源供求信息和在线交易服务。

产业发展

3.7.1 两化深度融合

■深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等的企业集成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DF)建设。

■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和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创新。

■提升商贸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3.7.2新业态新模式

■推进用户参与协同创新、按需制造众包生产、企业协同网络制造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模式发展。

■推动基于产品智能化的在线检测、在线维护、在线增值服务等产品服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

■促进“两头在沪”型网络制造、异业联盟、平台经济、众包众融等新经济业态发展。

3.7.3 新兴产业集聚

■鼓励智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通信设备、新能源、

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以及大数据服务、定位导航、互联网金融等应用导向型产业向园区集聚。

■鼓励文化创意、商贸物流、软件信息、休闲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向园区集聚。

四、保障措施

应建立智慧园区标准化体系。完善各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为园区运维、产业服务和员工生活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

应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措施,保障园区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行安全。

五、参考文献

(一)政策性文件

(沪《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

府办发〔2011〕38号)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沪经信推〔2013〕410号)

(二)标准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YD 5191)《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DB31/329)

附件一

园区分类建设内容一览表

19

2020

智慧园区项目建设目标原则

智慧园区项目建设目标原则 1.园区智慧系统的建设总体目标 1)建设统一的园区智能管理、智慧安防于一体的管理中心,满足重大任务保卫、校区安全、园区形像展示、和谐生活的需要。 2)建设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的智能化监控系统,上接武进区应急指挥中心,下联园区各单位及校园自建安防系统。3)建设体制优化,最大限度整合园区安保力量于一体,发挥集成效应。 4)建设园区展示可视化、监督管理智能化、安防调度集中化、联动功能社会化、应急预案共享化。 5)和谐安全。围绕园区交通管理(电子警察、电子卡口)、视频监控(园区的可视化指挥、各单位已建视频和大平台的联网、系统的智慧化管理体现在视频跟踪、特定行为的分析、重要活动重要机关的保障、报警联动、相关部门的通讯终端联网、各企事业单位巡更系统联网、门禁)。在管理中心可进行联网、智慧化分析。 6)信息化服务。围绕公布信息、背景音乐、企业形象对外远程展示、远程教学、会商、网站资讯提取共享、移动式远程公共课堂等。 )园区主体管理的人性化,包括生活、娱乐等。抄表、通7.

行卡(如可为有正式身份人员办理带指纹的后台卡片,“无卡走园区”)。 2.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协同工作原则 某智慧园区的建设体系庞大、技术复杂,涉及众多专业部门,建设必须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坚持协同工作、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2)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原则 加快推进某智慧园区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有的信息资源,并最大限度依托并整合;在可用性的前提条件下充分保证系统建设的经济性,提高投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建成后要实现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 3)体系建设与应用并重原则 坚持某智慧园区体系建设与应用并重,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在建设先进、可靠、高性能的信息平台基础上,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推广应用,讲求实效、试点先行,重点抓几个示范性应用工程,实现建设与应用的双促进,充分发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标准化原则 某智慧园区在建设工程中必须坚持标准化,建立统一的. 地理信息数据交换标准,以此确保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交换的

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张凯书,张怡,严杰 (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探讨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智慧园区建设整体上搭建智慧园区公共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和智能化系统。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可遵循“4413”总体建设思路,包括信息化建设的4大技术层级、4大通信网、1大门户平台和3大重点应用。 关键词:智慧园区;信息化需求;公共管理服务平台;云计算中心;移动通信网络 中图分类号:G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2)06-0118-02 1智慧园区背景 1.1什么是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借助新一代的云计算、物联网、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高度集成,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慧响应的方式,采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将园区中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从而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 1.2智慧园区体系架构 智慧园区搭建智慧园区公共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和智能化系统。 园区的建设考虑内外部客户的需求,以各相关方的需求为出发点,量身打造智慧园区,主要包括:园区政府需求、园区企业需求、园区公众需求、园区物业服务公司需求及其他相关部门需求。 2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直接为智慧园区管理方服务,进一步提升智慧园区内部的政务管理能力,增强智慧园区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二是间接为智慧园区内的企业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为企业提供优良创新环境,为企业做宣传推广,并为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管理决策支撑。最终实现智慧园区和企业共赢的局面。 (1)基础通信网络:智慧园区的智能通信管道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射频识别RFID、移动通信网络、光纤网络等多种网络互连,充分的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各种互连。实现泛在、融合、智能网络。打造智慧园区与通信骨干网相连的信息高速公路。 (2)云计算:是推动智慧园区信息化、 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118

2019年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2019年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1 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1.2 智慧园区的解决方案特征: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 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内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 管理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查询结果,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的智慧化; 服务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核心是为园区客户提供及时、多样、个性化的办公、租售、缴费、投诉、维修、安保、消防、预定等服务,方便客户找到园区及周边的银行、医院、超市、洗车、修车、保险等服务信息;还能提供为企业办照注册、缴税、政策咨询等服务;为客户服务流程可追踪、可回溯、可记忆,保证客户再次使用该服务时,达到更个性化和便利的智慧化服务。 这样,对于一个现代化园区来说,智慧园区管理及服务平台,就是园区现代化管理的灵魂,平台整合园区所有的原有智能软硬件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搭建统一强大的管理网络覆盖和服务器群组组成的平台,对提高管理效率、丰富决策依据、提高对园区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强园区企业和园区管理方的互动、促进园区更通畅的和周边社会、社区联接,展示、塑造、突出高科技园区形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2 效益分析 智慧园区的建设,将会致力建设智慧化的办公园区,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下表所示:

智慧园区信息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借助新一代的云计算、物联网、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高度集成,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慧响应的方式,采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将园区中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从而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 智慧园区信息化系统包括基础系统与应用系统两方面: 1.1智慧园区信息基础系统 智慧园区信息化基础系统主要包括: 1)数据中心:采用云计算平台,承载应用平台各项关键业务而建设的基础设施,并且保障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网络交换环境,是为满足日常业务功能,部署服务器的需求而构建。由多数据库系统组成的大数据中心。包含云基础平台、云管理平台、云安全平台、云运营平台等。 2)园区网络:由覆盖整个智慧园区范围的通信网、互联网和物联网融合构成,实现各类信息的广泛、安全传递,包含综合布线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网络智能管理系统等; 3)园区地理信息:建立园区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园区的动态活

动都由此衍伸,包含园区单元坐标系统,园区公共设施坐标系统等; 4)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园区综合服务平台承接园区的日常管理,包含园区招商系统、园区物业系统、园区实景展示系统等。 1.2智慧园区信息化应用系统包括: 智慧园区信息化应用系统主要包括: 1)智慧客服管理系统: 2)智慧企业孵化器管理系统: 3)智慧一卡通管理系统: 4)智慧信息发布管理系统: 5)智慧音视频管理系统: 6)智慧安全管理系统: 7)智慧消防管理系统: 8)智慧办公管理系统: 9)智慧节能管理系统: 10)智慧园区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中央厨房、租赁管理、物流配送管理、展示中心、共同配送等的信息化管理): 11)园区外联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各合作企业仓储系统、销售及财务系统的信息链接): 12)云端SCM系统 二、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物流配送体系是一种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全套方案

精选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全套方案

1 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1.2 智慧园区的解决全套方案特征: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 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内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 管理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查询结果,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的智慧化; 服务功能智慧化:

山东省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指南

附件2: 山东省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指南 (试行) 各类产业园区就是招商引资、创意创新、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就是进一步提升园区管理能力、服务能力、集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为更好地引导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工作,提高投资效益,保障建设质量,制订本指南。 一、智慧园区建设的含义 智慧园区(smart park)建设,就是指在各类产业园区、集聚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区等区域内,按照科学的园区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应用为支撑,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与互联的基础上,全面整合园区内外的资源,实现人、物、园区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园区功能、商务活动等多种园区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生命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园区形态,使园区管理服务等更高效便捷,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开发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细化与产业发展智能化。 二、智慧园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园区主体。突出政府政策与资金对智慧园区建设的引导、鼓励、扶持作用,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园区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智慧园区建设、运营、筹资与管理。

(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园区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智慧园区顶层设计与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不断增强实施应用效果,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各产业的信息化协调发展。 (三)统一标准、分类指导。强化标准及接口规范智慧园区建设,项目统筹、论证与监督标准先行,以优势、领先行业与需求强烈的智慧应用为突破,选取有条件的领域强化指导,由点及面有序推动智慧园区建设。 三、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内容 (一)优化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坚持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自由选择,开展智慧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与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与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入园企业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与容量的要求。 1.光纤宽带网 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实现光纤入企、千兆接入,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bps,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宽带网络服务。 园区驻地网的管路、线缆、桥架系统建设应符合 GB50373-2006与GB50374-2006、GB/T50311-2007、QB/T 1453-2003(2009)的规定,符合网络接入的技术与安全要求、保留一定余量并预留相关数据接口。 2.移动通信与无线局域网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V1.1

“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建议书 日照市智慧城市发展中心

2016年6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4) 二、项目目标 (5) 三、需求分析 (8) 四、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9) 五、方案优势 (13) 六、投资与运营模式 (14) 七、建设与实施规划 (15) 八、关于我们 (15)

一、项目背景 中国目前有各类产业园区1500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的产业园区近1700多个,国家级产业园区400多个,产业园区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贡献达到30%以上。随着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凸显很多问题:(一)园区产业定位 1.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不清,与当地技术、人才、产业等基础能力脱节; 2.园区内产业链多而短,关联度不高。 (二)园区综合管理 1.主管部门和园内企业的沟通效率地,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 2.园区提供的信息服务、企业应用的支撑手段少; 3.园区管理手段落后,如节能建设、全区监控等手段落后,园区内系统信息孤岛严重,没有有效关联。 (三)园区企业发展 1.支撑企业发展的产业配套服务薄弱; 2.针对企业的产业扶持政策竞争力不够; 3.园区内企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企业群的集聚竞争力。

(四)园区持续化运营 1.园区间恶意竞争,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2.园区人才、技术、资金的吸引力; 3.园区业主经营收入的挑战; 4.传统的生产开发型园区向产、商、住一体化园区的转型困惑。 二、项目目标 (一)整体目标 通过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园区管理,促进资源整合,提升风控能力,提高文化内涵的形成和呈现,提供一站式平台服务。通过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做好管理和服务,做到可全员追踪、可全程追溯、可切实操作、可个体纠正、可科学统计及可全面分析。从而提高园区业务的综合管理和运营能力,创建优质的产业生态环境,提升园区服务品质,进而推动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建立安全、低碳、规范、高效、经济的智慧园区运行体系; 2.建立园区资源信息的交换、共享、挖掘系统,实现数据可视化管理; 3.运营:绿色节能、智能化、高效管理;

最新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1 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1.2 智慧园区的解决方案特征: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

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 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内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管理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查询结果,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的智慧化; 服务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核心是为园区客户提供及时、多样、个性化的办公、租售、缴费、投诉、维修、安保、消防、预定等服务,方便客户找到园区及周边的银行、医院、超市、洗车、修车、保险等服务信息;还能提供为企业办照注册、缴税、政策咨询等服务;为客户服务流程可追踪、可回溯、可记忆,保证客户再次使用该服务时,达到更个性化和便利的智慧化服务。

山东省智慧园区规划和建设指南

附件2: 某省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指南 (试行) 各类产业园区是招商引资、创意创新、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是进一步提升园区管理能力、服务能力、集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为更好地引导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工作,提高投资效益,保障建设质量,制订本指南。 一、智慧园区建设的含义 智慧园区(smart park)建设,是指在各类产业园区、集聚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区等区域内,按照科学的园区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全面整合园区内外的资源,实现人、物、园区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园区功能、商务活动等多种园区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生命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园区形态,使园区管理服务等更高效便捷,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开发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细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 二、智慧园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园区主体。突出政府政策和资金对智慧园区建设的引导、鼓励、扶持作用,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和园区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智慧园区建设、运营、筹资和管理。 (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园区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不断增强实施应用效果,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各产业的信息化协调发展。 (三)统一标准、分类指导。强化标准及接口规X智慧园区建设,项目统筹、论证与监督标准先行,以优势、领先行业和需求强烈的智慧应用为突破,选取有条件的领域强化指导,由点及面有序推动智慧园区建设。 三、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内容 (一)优化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坚持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X管理、满足需求、自由选择,开展智慧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入园企业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 1.光纤宽带网 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实现光纤入企、千兆接入,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bps,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宽带网络服务。 园区驻地网的管路、线缆、桥架系统建设应符合 GB50373-2006和GB50374-2006、GB/T50311-2007、QB/T 1453-2003(2009)的规定,符合网络接入的技术与安全要求、保留一定余量并预留相关数据接口。

智慧园区综合项目解决方案

智 慧 园 区 解 决 方 案 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

第一章项目概述 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两化融合”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四化同步”道路。经过多年发展实践,园区已成为践行“两化融合及四化同步”的重要载体。因此,发挥信息化在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方式变革、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引擎作用,建设智慧型现代园区,成为新时期园区建设及提档升级的重要任务。 伴随着各地区园区发展壮大,信息化对园区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园区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信息化成为园区品牌推介的主要手段,也成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有效途径。 但总体而言,园区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追求规模总量的增长,致使园区工作重点放在土地开发、基础建设、招商等方面,而忽视了管理水平、信息化、资源优化、效率提升等软竞争力的提升。二是对园区信息化建设涵认识不清。多数园区管理者认为园区信息化建设就是建设,甚至是实现普通日常工作的计算机操作,对园区信息的功能、运行模式、服务对象等重点问题缺乏系统思考。 所以建设智慧园区是各地各园区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促进园区全面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概述 通过智慧化园区的建设,我们要到到以下的个目标: 一是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通过协同办公,智能控制中心等系统的应用,突破县域园区的空间限制,实现园区与各级部门之间的无障碍业务联系,将极大地提高园区工作效率,而在此之上实现的数据分析与知识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园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提高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园区通过智慧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基础设施在其生命周期的高可用性、高效率高负荷、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运转。对于基础设施正常的损耗和可能故障,能够做到提前预警、实时监控、自动反馈,甚至可以做到自动处理或者提前处理,实现园区基础设施高效使用,个性管理。 三是促进园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通过搭建统一的企业服务平台,提高园区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运营管理、生产中的应用,将有助于企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三污”排放的监测、监控以及节能改造,实现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促进园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四是有利于构建和谐、幸福园区。通过全覆盖的监控网络和智能化分析,可以实现针对园区社会犯罪、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群体事件的及时响应、提前预防。可搭建面向园区服务的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科学教育等保障系统,实现园区经济发展、社会事务、个人生活达到和谐统一。 2.2系统架构说明 智慧园区的技术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分为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以及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 感知层是园区感官神经。以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为主体,实现对园区围基础设施、环境、建筑、安全等基础信息的监测和控制。实现企业、个人、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随需”都可以宽带连网,实现网络的泛在化。 数据核心层是智慧园区的大脑。具有大容量、高性能、高能效、高密度、高适应性等特

智慧园区平台建设内容

智慧园区平台建设内容 智慧园区平台总体构架 3.1.智慧园区云平台建设 智慧园区规划建设着重突出“生态、智慧”两大主题特色,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围绕“园区行为数据化”这一核心理念,融合先进信息与通信技术,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技术、三维虚拟化等高科技手段,建设了集地上地下、室内室外一体化的二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并定制开发了

智慧楼宇、智能监控、智慧交通、智能指挥、环境监测等服务体系,为园区管理者、入驻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打造国内一流的高质量“智慧园区”。 基于”云-管-端”架构,提供一站式云数据中心、园区网络、视频监控、云联络中心、融合会议、桌面云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企业、办公、地块、资产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实现统一管理,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园区云平台。 3.2.智慧园区基础数据库建设 针对园区管理对地理空间信息在覆盖面、现势性、精细化以及业务协同应用等方面提出的高要求,园区地理信息资

源遵循“权威部门产生权威数据”、“共建共享”原则,保证数据的准确、权威、一致。当前已建设的园区地理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现状基础数据:覆盖园区的全系列比例尺全数字地形图;覆盖园区的解析宗地、红线、建筑单体数据;覆盖园区的数字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覆盖园区的功能用地、权属单元和城市建设工程数据;覆盖园区的地下管网数据;覆盖园区地的名地址信息;重点地区城管部件数据;精细化三维模型数据;覆盖园区的历年航天或航空影像等。 (2)规划编制数据: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各种管线、交通、教育、土地、公共服务等各专项规划数据。 (3)日常管理审批数据:各类法定审批许可发证数据,如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规划设计条件、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土地证、房产预售许可证、建筑使用证、道路管线施工许可证等,以及相关的图件信息,如总平面图、效果图、建筑单体平立剖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室内室外给排水图、电气专业图、暖通专业图以及竣工测量图等。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 白皮书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 2019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著作权属于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所有。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白皮书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著作权方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致谢 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委员会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国内近30家“产、学、研、用”单位于2019年开展了《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编制工作。本白皮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智慧园区相关行业内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并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限于时间和能力,内容疏忽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苏州大学、广东电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为白皮书提供智慧园区建设案例。 主编单位: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智慧建筑专业委员会、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云建信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山东山青物业管理研究院、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青岛亿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

最新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最新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1 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1.2 智慧园区的解决方案特征: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

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 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内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管理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查询结果,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的智慧化; 服务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核心是为园区客户提供及时、多样、个性化的办公、租售、缴费、投诉、维修、安保、消防、预定等服务,方便客户找到园区及周边的银行、医院、超市、洗车、修车、保险等服务信息;还能提供为企业办照注册、缴税、政策咨询等服务;为客户服务流程可追踪、可回溯、可记忆,保证客户再次使用该服务时,达到更个性化和便利的智慧化服务。

智慧园区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第一章前言 1.1园区发展概况 园区作为区域绊济发展的龙头,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迚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在各地“十事亏”规划丨,各种产业园,科技园、物流园、农业园等的上马和扩建令人瞩目。 我国园区绊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绊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变革期。到2010年止,共计有25家绊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绊济技术开发区,这使得我国目前共拥有107家国家级绊济技术开发区。1543省家级开发区。园区在这丧发展过程丨绊历了丌同的绊济背景、发展需求、核心竞争力及盈利方式。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过去以注重城市硬件丌断发展的城镇化已丌能再满足绊济及社会总体的发展要求,代而取乊的将是以土地资源为条件,以优质产业链的设计、引迚和运营服务为落脚点,幵带劢丌同大小规模城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吸引力。在新型城镇发展过程

丨,园区理应是最有力的承载产业和文化发展的要素。 丌同园区在现有建设、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园区的品牌知名庙,如何在现有区位优労的基础上,增强园区的招商引资能力,同旪如何提高园区的工作协同敁率和服务质量,已然成为各园区首要工作仸务。 作为丨国乃至整丧亚太地区最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用友公司已绊开始推行以园区信息化的新管理模式,提出智慧园区的建设理念,致力为园区提供完整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打造集建设不运营、管理不服务、信息化不数字化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园区”。 1.2园区功能 园区是综吅的功能体,从最早关注产业园区的绊济属性,到现在关注其生态、环境、产业链属性,产业园区越来越强调健康及可持续发展。丌仅包含入驻企业的日常研发、生产、营销以及相关的政策、环境和配套,还包括吃、穿、住、行、娱乐等功能,所以必须从以下综吅功能方面满足园区的信息化需求。未来园区的功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详细

智慧园区建设 解 决 方 案

1.概述 智慧园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互联网+产业”融合产业模式为 手段,面向园区提供全产业链支撑服务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园区在信息化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对外服务运营平台。将相关资源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获得高效、协同、互动的的整体效益。 1.1.建设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容。 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园区信息化现状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途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而园区信息化的建设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园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园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成为当前园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园区管理支撑、服务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整合应用存在不足;园区企业规模化IT应用、特色化专业示需要进一步提升。融合前沿技术的智慧园区成为中国园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 园区管委会部门之间,以及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和应用层次不齐、相对孤立。这导致政府部门、企业与园区、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障碍与资源独立。 相较于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园区信息化投入以及整体信息化应用不足,特别是基于园区管理服务以及SMB应用平台成为园区信息化重要瓶颈。 大多数园区在IT硬件、网络、通信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基本成形,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奠定了物理基础。 1.3.信息化发展趋势 (1)服务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的发展,园区入驻企业越来越重视园区网络覆盖程度,网络覆盖已经成为园区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

XX市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指南

XX市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指南(试行) 各类产业园区是招商引资、创意创新、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是进一步提升园区管理能力、服务能力、集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为更好地引导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工作,提高投资效益,保障建设质量,制订本指南。 一、智慧园区建设的含义 智慧园区(smart park)建设,是指在各类产业园区、集聚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区等区域内,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智慧应用为支撑,全面整合园区内外的资源,使园区管理服务等更高效便捷,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开发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 二、智慧园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园区主体 突出政府政策和资金对智慧园区建设的引导、鼓励、扶持作用,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园区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智慧园区建设、运营、筹资和管理。 (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从园区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深

入,不断增强实施应用效果,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各产业的信息化协调发展。 (三)统一标准、分类指导 强化标准及接口规范智慧园区建设,项目统筹、论证与监督标准先行,以优势、领先行业和需求强烈的智慧应用为突破,选取有条件的领域强化指导,由点及面有序推动智慧园区建设。 三、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内容 (一)优化园区信息基础设施 坚持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自由选择,开展智慧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入园企业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 1.光纤宽带网 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实现光纤入企、千兆接入,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bps,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宽带网络服务。 园区驻地网的管路、线缆、桥架系统建设应符合 GB50373-2006和GB50374-2006、GB/T50311-2007、QB/T 1453-2003(2009)的规定,符合网络接入的技术与安全要求、保留一定余量并预留相关数据接口。 2.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 园区的移动通信覆盖系统规划应满足移动通信信号在园区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三年九月

一、总则 1.1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特制定《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1.3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1.4 本指南围绕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办公、智慧物业、产业服务、生活服务、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七个方面提出智慧园区建设内容,开展智慧化探索。 1.5 本指南涉及的相关建设内容,均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

二、工作目标、关键技术及建设原则 2.1 工作目标 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和服务,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本市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具体目标如下: (1)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 (2)整合开放的园区管理; (3)集成共享的平台应用; (4)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 (5)高端集聚的智慧产业。 2.2 关键技术 2.2.1 技术特点(3I) ■更透彻的感知(Instrumentation):利用园区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移动终端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等,感知环境、设施、人员状态。 ■更全面的互联(Interconnection):融合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全面连接园区内各感知设备,

智慧园区建设内容

智慧园区建设内容 1、智慧园区可视化多业务统一平台建设 智慧园区可视化多业务统一平台体系架构由数据资源层、数据接口层、平台处理层、业务扩展层组成、业务应用层组成,最终实现智慧园区的多业务应用。 如下图所示: 数据资源层:通过不同传感器如摄像头等,实现对人、车、物、空气等事物的行为、状态实现实时监控管理。将数据实时上传至相应的数据库中,实现数据的实时智能分类; 数据接口层:通过应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及接口协议,实

现对资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对接,数据关联,数据展示等功能; 平台处理层:又称展示层,及应用先进的平台技术,将数据通过平台,实现真实或虚拟的人机交互,满足可视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的需要; 业务扩展层:随着技术及园区的发展,逐步建设更多智能功能,如物业联网、物联网、智能可视化办公等,可通过业务扩展层,实现在统一平台中的可视化应用,在技术上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智慧园区的相关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型城市、智慧型园区等在各地不断建设,视频监控及GIS系统作为更直观、可视化更强的技术手段,在建设指挥园区中发挥的重大的作用,所有将可视化监控作为建设重点,逐步扩展至智慧园区的其他智能应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平台系统特点 2.1、面向行业用户定制 平台系统的设计初衷就是针对大规模系统应用而开发;充分考虑了系统管理、系统扩容、系统二次集成的便利模块化设性;功能模块,增减改变都非常方便,网络适应性非常强,针对每个行业专门的需求作对应的定制,可适应各种行业复杂多变的需求。

2.2、面向运营的百万级级联大系统 平台系统功能模块化设计,把众多相对专一的功能,做成一个专门的服务,可重复使用,多点异地分布,满足不同网络环境的需求。 设备接入支持百万数量级的系统设计;用户支持百万用户同时在线。具备热点分发,负载自动均衡,软件狗监控,保证大系统稳定有效的长期的运行。 2.3、整合无线、有线数据接入系统 为适应各种网络数据的接入,系统只需要有一个唯一的固定的IP地址即可,前端传感器及其他网络节点的联网方式地站点,可以是固定公网IP,或者PPPoE动态拨号IP,也可以是子网IP或者是WIFI无线网络拨号,或者是无线网络拨号等等诸多形式的网络接入都支持,统一的注册认证接入接口,最终实现多业务系统、多终端设备的数据接入。2.4、网络管理功能 系统除了能管理各类终端设备的接入和使用,自身软件功能单元的运行状态也是重要的关注对象,网管功能就是主要实现系统自身状态的监视和调整。 实现管理集中化,所有功能实现在同一个监控中心完成,无需重复建设,对稀有系统进行资源整合,满足各类型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三年九月 一、总则 1.1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特制定《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1.3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1.4 本指南围绕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办公、智慧物业、产业服务、生活服务、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七个方面提出智慧园区建设内容,开展智慧化探索。 1.5 本指南涉及的相关建设内容,均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 二、工作目标、关键技术及建设原则 2.1 工作目标

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和服务,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本市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具体目标如下: (1)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 (2)整合开放的园区管理; (3)集成共享的平台应用; (4)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 (5)高端集聚的智慧产业。 2.2 关键技术 2.2.1 技术特点(3I) ■更透彻的感知(Instrumentation):利用园区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移动终端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等,感知环境、设施、人员状态。 ■更全面的互联(Interconnection):融合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全面连接园区内各感知设备,全面互联园区运营、管理、服务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更深入的智能化(Intelligence):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辅助决策等信息化技术,实时采集分析园区各类数据,实现自动化控制、平台化管理和智能化处置。 2.2.2 关键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