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和浩特市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市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市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市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市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有“中国乳都”的美誉。全市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6万,其中市区面积210平方公里、人口207万,是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现辖4区、4县、1旗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呼和浩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留下了大窑文化遗址。战国时期,赵国在土默川建云中郡,修筑赵长城。西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出塞,在这里留下了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碑——昭君墓。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兴起,定都于今呼市南40公里的和林格尔,取名“盛乐”,后迁都到平城(今大同)。辽代契丹族在此设天德军,并建丰州城。公元1572年,成吉思汗17世孙阿拉坦汗与其夫人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蒙古语称“库库和屯”,后译作“呼和浩特”。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清代乾隆年间扩城屯

兵开市,建立新城绥远。从此,呼和浩特逐渐成为南北商品交流的集散地。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设绥远省,呼和浩特为绥远省省会,时称归绥。1954年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恢复原蒙古名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呼和浩特北依大青山,南傍黄河水。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和东南部是大青山和蛮汉山;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050米。黄河过境106公里。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四季变化明显,气候宜人。市内有蒙古风情园、昭君博物院、将军衙署、大召、五塔寺等众多古迹和人文景观,周边还有茫茫的草原,群山环抱,风景独特,是自治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呼和浩特及周边资源丰富。距呼和浩特市50公里的准格尔煤田已探明储量260亿吨;距呼和浩特约300公里的苏里格气田是全国最大的整装大气田。市域北部可利用的风能资源在400万千瓦以上,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800~3100小时,风能、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呼和浩特土地资源和电力资源富足,装机容量达770万千瓦。

呼和浩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设施完善。拥有内蒙古自治区70%的科技与教育资源,每年科技成果产出量

占全区的41.7%。金融机构较为集中,全市各类独立法人的金融机构总数76家,小额贷款公司68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均突破2500亿元。

呼和浩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连接西北、华北、东北,紧临蒙古,是国家45个公路总枢纽城市之一。已建和在建的出区达海通道有6条高速、5条铁路线,还有直通法兰克福的铁路专列(物流运输仅15天,比海运缩短27天,费用与海运相差不多),我市白塔机场为国家二级航空口岸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0多条。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呼和浩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具体来说,就是实现了“四个翻一番”和“一个翻两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四项指标实现了翻一番;地方财政总收入翻了两番。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5亿元,较“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5.8%,发展速度始终处于全国省会城市领先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500元,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过1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74元,较“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46元,较“十五”期末接近翻一番,年均增长13.6%。五年累计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3412亿元,较“十五”期间翻了一番多,而且是前十个五年计划投资总额的2.3倍。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41亿元,较“十五”期末接近翻两番。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是自治区电力、能源、交通等多条出区达海通道的建设,使我市成为连接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的枢纽站。二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关于呼包鄂榆的规划以及自治区关于呼包鄂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将我市确定为核心区域。三是我市经过“十一五”的沉淀,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综合上述优势,结合我市实际,“十二五”期间,我们的主要奋斗目标就是“二、三、四”,即继续保持两个“领先”,着力推进三个“深刻变化”,力争实现四个“翻番”。

两个“领先”:一是经济发展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省会城市领先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二是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省会城市领先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三个“深刻变化”:一是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几年我市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得来说,初级产品比较多,原字号比重大。我们要切实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在总量扩张的基础上,基本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在2011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

市的基础上,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三城同创”,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水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5个旗县所在地城镇建设进入全区101个旗县区的先进水平。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发生深刻变化。逐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力争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四个“翻番”: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500亿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以上,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较2010年翻一番。我们要通过“十二五”的努力,使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城市靓丽、社会安定、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现代化一流首府城市崛起在祖国北疆。

长春市导游词

篇一:长春市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有一句话这样形容四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那长春就是一个这样四季分明的城市,欢迎您来到长春旅游,我是大家这次长春之旅的导游员李慧,大家可以叫我李导或是慧导(会导)。那我们今天的司机师傅他叫“顺利”大家直呼他的名字就可以了。“顺利”师傅的开车技术大家就不用担心了,因为他的车技是一流的棒哦!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那大家跨过的山山水水又何止一千里呢?今天我能与大家在长春相会,感到十分荣幸!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长春的概况。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松辽平原中部,市区面积3583平方公里,总人口700万,市区人口300万,除汉族以外主要居住着汉、满、朝鲜、回、蒙古等38个民族。长春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作为中国北方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处于中国东北地区辽、吉、黑、蒙四省区通衢的十字要冲,南可联结中国辽东半岛沿海城市,北可通过黑龙江省向独联体和东欧各国拓展,东可经珲春、图们江口岸通往朝鲜、韩国、俄罗斯,西可由吉林省白城地区与蒙古交往。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长春成为中国东北地区巨大经济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和物流中心。长春市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半干燥、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 历史上极端最低温曾达到过-39℃,听到这儿,各位团友恐怕有点吃惊, 也可能不禁要问:“长春既然这么冷,却为什么叫长春呢?长春真是四季如春的意思吗?”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说法:第一,1800年,也就是清嘉庆5年,清王朝在长春堡,也就是今天的新立城,设立了行政管理机关,名为长春厅,长春的名字也就由此延续下来。第二,当初,一队满清骑兵在伊通河畔安营扎寨的时候,发现这里有很多野生的月季花,月季花又名长春花,官兵们非常欣喜,就把营寨扎到了这里,同时名之曰长春。第三,当初,此处是长白山人参、鹿茸、貂皮、虎骨等名贵土特产交易集散之集市。因为清政府规定每年春季在这里减免税收,所以,参客,商人就总是希望春季能够长一些,他们可以少交一些税,多赚一些钱,久而久之,这里便被称为长春。关于长春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人类抵抗大自然的手段是比较原始而软弱的,而东北每年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又很大,有一年,西伯利亚寒流又一次大举南下,只是这次寒流格外强烈,伊通河畔这个小村庄中的很多老年人和儿童便因饥寒疾病离开了人间,于是剩下的村民便向上苍祈求,希望天上的众仙能够体察民间的疾苦,不要每年都这么寒冷,不要每天都夺去那么多亲人的生命。他们的至诚终于感动了天上的一位善良的仙女,她飘然来到了人间,送给村民们两把种子,并告诉他们:“你们把它播种下去,当它们都成熟以后,你们将不用再惧怕寒冷,你们的生活中也会充满欢乐。”于是村民们小心地收下了种子,并播洒在伊通河岸边。次年春天的时候,饱含着村民们汗水和希望的种子终于发出了嫩芽。不久以后,第一把种

广东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省会广州。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来广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深圳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中南沿海,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东西长81.4公里,南北宽(最短处)为10.8公里,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邻香港,与九龙半岛接壤,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被称为“香港的后花园”。圳这座新兴的城市整洁美丽,四季草木葱笼,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十分丰富。80年代深圳博物馆考古人员进行了文物普查,发现了一大批颇有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寺庙、古城址和风景名胜等。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先后公布了两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名胜古迹作了修复,再现了原有的风貌,以供游人观赏。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夏无酷暑,时间长达6个月。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无寒冷之忧。年平均气温为22.3℃。景观: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明思克航母世界、欢乐谷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广州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广州既是中国也是世界名城,又是一座古城,因历史上有五羊仙子降临献稻穗的故事,广州又称为“羊城”和“穗城”,简称“穗”;广州一年四季如春、繁花似锦,除夕迎春花市闻名海内外,故又有“花城”的美誉。广州地处低纬,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多,同时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冬季北方大陆冷风形成低温、干燥、少雨的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度,年降雨量平均为1 623.6-1 899.8mm,北部多于南部。 1982年,广州被国务院选定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国重点旅游城市。1999年1月,广州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景观:白云山、莲花山、南海神庙、佛山祖庙、广州动物园等。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丰富。东莞博物馆珍藏有村头遗址等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出土文物。东莞是英雄的土地,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页,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水质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众人民的根据地,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馆和榴花抗日纪念亭,吸引不少游客瞻仰。东莞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3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042.6毫米。景观: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的根据地,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馆和榴花抗日纪念亭,吸引不少游客瞻仰。 惠阳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南部,南抱大亚湾,与香港隔海相望;西连深圳;中部与惠州市相连。惠阳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是著名历史人物邓承修、邓仲元、叶挺的故乡,是广东著名的侨乡。惠阳隋名为归善县,属循州治,明、清属惠州治,1912年改称为惠阳县。惠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物产繁多,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从公元366年设立县建制至1994年撤县设市,有1628年历史;是邓承修、廖仲恺、廖仲元、叶挺的故乡。惠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山、水、海、岛、泉、寺、文、史、迹等特征,宜于开发各种休闲、娱乐、度假、旅游等项目。境内海岸线长51.8公里,其中有30多公里宜

佛山市的主要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佛山市的主要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佛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3.2°C,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佛山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70.89万人。 一、佛山生态环境现状 随着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城市饮用水源东平水道、东海水道、西江和顺德水道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质维持在清洁级水平。但流经城镇的佛山水道和西南涌等河流的水质较差,不能满足要求。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酸雨问题仍较突出,城市中心区降尘及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通过落实工业企业的限期达标工作,工业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主要工业废气排放企业是发电业和水泥业。 (一)水环境质量 1、饮用水源。全市饮用水源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2、主要江河。全市主要江河水质基本稳定,东平水道、容桂水道和潭洲水道达到相应水质标准,西江干流、顺德水道、东海水道、平洲水道的粪大肠菌群指标仍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7条主要江河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Ⅲ类或以上水质标准,且均达到较清洁级或以上水平。 3、城市内河。2010年桂畔海、大良河、高明河达到相应水质标准,佛山水道、西南涌、大棉涌、水口水道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等。7条城市内河中西南涌、高明河水质保持稳定,佛山水道、大棉涌、桂畔海、大良河、水口水道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二)大气环境质量 1、城市空气质量 2010年,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API≤100)天数为35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7.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37毫克/立方米、0.051毫克/立方米、0.064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三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较2009年有所下降。降尘浓度为4.66吨/平方公里·月,优于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2、城市降水 2010年全市降水pH均值为4.35,全年酸雨频率为83.4%,仍然居高不下。 (三)声环境质量

佛山产业介绍

佛山产业介绍 佛山——中国综合竞争力十大城市之一、中国家电之都、华南最大的金属材料加工生产基地、消费市场,中国金属材料供应链的重要结点城市、贸易中心和出口桥头堡;宝钢、太钢、浦项等大型加工配送物流中心汇聚;澜石(国际)国际金属交易中心、乐从钢铁市场、南海管业城等目前国内最具规模、贸易商最多、流通量最大的贸易市场云集;具备强大的市场辐射力和带动作用。 澜石不锈钢佛山家电 乐从钢铁市场欧浦钢铁市场 金锠钢铁市场九江金属市场 南海管业城大沥有色金属 澜石金属(国际)交易中心 澜石金属(国际)交易中心位于佛山市魁奇路与汾江南路的交汇处,北侧是即将建成的广佛地铁佛山终点站,西侧则紧靠闻名于全国的普-金澜路不锈钢街。 澜石金属(国际)交易中心规划面积达一千余亩,2005年5月底建成不锈钢交易市场与会展交易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未来计划建立专业交易市场、会展交易中心、剪切配送服务、商业购物中心、商住配套小区、国际商务酒店等六在设施项目以及会展交易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物流配送服务、剪切加工服务、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担保服务、产销联盟服务、商务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服务等九大服务平台。 目前投入使用的不锈钢交易市场主要包含中心大楼与18栋两层楼商铺,经过两年多的招商,目前铺面几乎全部入住。目前已经入住的有太钢、宝钢、酒钢等国内大型钢厂。市场主要以不锈钢管材、不锈钢冷热轧的平、卷板贸易为主,每年不锈钢成交量在全国总成交量中 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家电之都 佛山是全国最大的空调器、电冰箱、热水器、消毒碗柜生产基地之一,以及全球最大的

电风扇、电饭煲、微波炉供应基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2006年被国家评为中国的…家电之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七个、中国名牌产品19个,涌现了美的、格兰仕、海信科龙、志高、容声、万家乐、万和、东菱、康宝、新宝、伊立浦、亿龙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构筑了家电…佛山制造?的雄厚实力。 佛山的家电制造业的产值和市场份额在全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众多的国际品牌纷纷投资佛山,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如:日本东芝、三洋、松下、百乐满、德国博世、美国惠而浦等。据统计,2007年,佛山家电企业及其相配套的企业达21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461.56亿元、工业增加值406.31亿元,市场份额约占全省的60%和全国的15%。 乐从钢铁市场 乐从钢铁市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紧靠325国道,水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钢铁专业市场。 乐从钢铁市场各种品种、规格的钢材资源应有尽有,现已发展成为占地70多万平方米、有各类钢铁贸易公司630多家、钢材深加工企业近百多家、各类钢材年销售量超过800万吨的特大型钢铁专业市场。全国各大钢铁企业如宝钢、鞍钢、武钢等均在市场内设有经销点,是国产及进口钢材的销售集散地。 欧浦(国际)物流钢铁交易中心 广东欧浦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欧浦(国际)物流钢铁交易中心及欧浦钢网两大业务实体,欧浦(国际)物流钢铁交易中心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为全国最大的钢铁物流基地。该中心拥有150万吨全国最大的钢铁仓储物流区及遥遥领先国内同行、年加工能力达280万吨的大型钢铁加工中心,以及海关公共保税仓、欧浦商务大厦、华南海 鲜酒楼等物流商务配套。 金錩国际金属交易广场

广州市概况

广州市概况 广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省中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北依绿色屏障白云山,南向狮子洋,东南和西南分别与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相邻。东江、西江和北江汇成珠江穿越市区而过。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以来,广州是中国通向太平洋、印度洋和北欧的主要门户之一,以祖国“南大门”著称。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从这里通过,1999年平均气温22.6°C,年温差15-17°C,年降水量1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7%。四季常青,繁花似锦,故有“花城”之美誉。据资料统计,有关广州市的气象参数如下:广州市气象参数表 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辖十个区

和二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人口990万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70亿元,与国内的大城市相比,广州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属于较高的水平。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港口城市。京广、广九、京九等多条铁路干线汇集于此。广州港可通往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000万吨。白云机场是全国三大国际机场之一,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300万人次,可通国内外主要城市。广州还是我国主要对外贸易基地,国际性旅游城市,华南地区最大的商业、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面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效果明显。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2010年,广州将建设成为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方便舒适、城市风貌体现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佛山市规划

目录 1.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3. 交通运输现状 4.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第三章项目影响区经济现状及发展

5.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5.1 佛山市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全境位于东经112°23'~113°23'、北纬220°38'~~230°34'之间、佛山东连广州、东莞,南靠中山、江门,北通花都、清远,西接肇庆。距广州、中山、江门、珠海、肇庆、东莞、清远等工商业城市均在50km以内,离澳门、香港也在200km以内。全年日照1800小时左右,无霜期350天以内,年平均降雨量1600~2000mm,年平均气温22. 1℃~S22.2℃。 佛山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武术之乡”、“田径之乡”、“美食之乡”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集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东西民间艺术之宫”—祖庙;有名人南海康有为故居、黄飞鸿狮艺武术馆:有南国园林艺术特点的广东“四大名园”之称的佛山梁园和顺德清晖园;有广东“三大名山”之一的南海西樵山:有南海南国桃园、三水森林公园、高明狩猎场等;佛山秋色艺术、石湾陶瓷、顺德龙舟、南海醒狮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岭南艺术和水乡风情,令人流连忘返;佛山盲公饼、柱候鸡、酝猪蹄、顺德大良炒牛奶、顶骨鳝,南海里水霸王鸭、西樵大饼,高明合水西瓜、杨梅山桔等风味小吃和土特产叫人回味无穷。 佛山市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华南褶皱带一部分。加里东构造层广泛的分布于广州一佛山一九江一线以东,由各种麻岩、石英岩、片岩、浅变质砂岩等构成。海西印之构造层主要分布于广州一佛山一九江一线以北地区,由砂页岩、石灰岩等构成。顺德城区附近由砾岩、砂岩及火山碎屑岩体分布,属燕山构造层。喜马拉雅复杂的构造作用和火山活动,形成以三水盆地为主的断陷盆地和零星分布在西樵山、大珠岗的粗面岩;走马营、王借岗一带的玄武岩以及华涌一带的凝灰岩等。区内主要地质构造大体可分为五组:呈北北东向的三水禾生坑复式向斜;呈北东东向的高明复式向斜;近东西走向的三水断裂、朗石断裂、顺德容奇附近的东西向断裂;呈北东向的罗客断裂、盐步断裂、鹤城一金鸡断裂、雷岗断裂(广一从断裂):呈北西向的三洲一西樵山断裂、炭步一大沥断裂。本区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高明皂幕山主峰海拔805m,为市内最高点;三水大朗涡地势低洼,高程一1.7m,为全市最低点;西、北江在三水思贤窖连通,为西北江三角洲的顶点。占全市总面积约2/3的是几经沧海桑田的西、北江三角洲平原及其支流的河谷冲积平原,几乎遍布顺德区和南海区南大部及高明东北部,三角洲自西北向东南推进,形成除零星残丘外均为地势平坦、河涌纵横的冲积平原,海拔多在0.7~2.5m之间,此外,区内星散分布的粗面岩山丘、玄武岩石柱群、石灰岩溶洞、砾岩切割而成的峰林以及因地壳抬升而成5000年前的古海岸线遗迹都构成独特的地貌景

长春市城市概况

长春概况 自然概况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2’。幅员20604平方公里。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56.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62.3万人,四县(市)人口394.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0‰,死亡率为4.92‰,自然增长率为5.35‰。居住着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壮等46个民族。 长春地区自然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小。地表相对高差不超过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过4度至5度,有利于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二是地耐力比较好。长春地区的地质基础比较稳固,地耐力为15吨至20吨/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季风气候 长春市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

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 季风显著,雨热同季。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降水丰沛而集中。 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差较大。冬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气候东西过渡,热量水分适中。由于长春市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具有东部山区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的特征。过渡性气候使长春市的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于东部,而雨水条件又好于西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长春市年平均气温 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照时间2,688小时。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 行政建置

佛山禅城区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第四章区域环境概况 4.1自然环境概况 4.1.1地理位置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东邻广州,西接肇庆,南连中山、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见图4-1)。禅城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区之一,是佛山政治、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和物流中心,为佛山市人民政府驻地,总面积1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万人,2006年6月29日,经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准,禅城区对辖区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由原有的1镇8街道整合为1镇3街道(即南庄镇及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祖庙街道)。禅城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境内河流纵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特产丰富,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禅城区距广州仅26公里,东南距香港96公里,南距澳门135公里,广珠(海)、广湛(江)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境内(见图4-2)。 禅城区位于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市的中心城区,是佛山市人民政府驻地,为 佛山禅城,早在唐宋年间,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至北宋时期,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明清时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被列为全国“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 禅城区是粤剧的发源地,拥有被外国朋友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名胜古迹“祖庙”、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和凝聚中华武术精髓的“黄飞鸿博物馆”。

图4-1 佛山市地理位置图

4.1.2地形地貌 佛山市禅城区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属冲积平原,大致呈西北高,东南低。区内水网密布,鱼塘众多,沟渠纵横,土地肥沃,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以养鱼,种植水稻和经济作物为主,农村生态环境良好,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现今的农业生产方式,仍以养鱼为主,尚有大小鱼塘几千个。 项目所处的地层主要是由素填土;冲击成因的亚粘土、淤泥及淤泥质亚粘土、亚砂土、粉细砂及中砂、残积成因的亚粘土、亚砂土;强风化~微风化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各层简述如下: 第一层:素填土,浅黄、灰色,由人工搬运堆积的粘性土、粉细砂等组成,软塑或松散为主,层厚0.00~7.20m不等 第二层:亚粘土。顶板埋深0.00~7.20m,以亚粘土为主,浅黄、灰色,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软塑~可塑;其次为淤泥质亚粘土,深灰色,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流塑。层厚0.00~8.40m。 第三层:淤泥及淤泥质亚粘土。顶板埋深0.60~10.20m,深灰、灰黑色,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流塑,层厚12.80~24.30m。 第四层:亚粘土等。顶板埋深15.3~26.5m,浅黄、灰色,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

广州简介

广州——广东省的省会,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 广州特色:广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满活力,又保留着悠远的古风,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市井风情与现代都市景观相衬托,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广州旅游: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214年,这里便修筑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2210年的历史。 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广州,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 目标《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广州山水环抱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发展城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实施“森林围城”和“山水城市”建设战略,构成“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景观格局,将广州建设成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市。 现状近年来,广州市完成为期3年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一期工程,建成庄头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绿化广场、道路绿化走廊和社区公共绿地;在社会绿化中,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开展了创建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活动,效果显著;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民间特色和历史纪念意义的城市景观新亮点也突现;广州市绿道建设,贯穿243个城市景观节点和42个亚运场馆。基本连通了城市所有的文化 岭南特色 广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级干湿季明显,地带性植被为那亚热带季风阔叶林,植物材料的运用最能体现岭南特色,加以合理配置,很好的体现了南亚热带景观及广州花城的特色。 江南园林秀丽,岭南园林通透,岭南园林一派开创了中西文化糅合,艺术与实用兼顾,园林与建筑互融的新境界。岭南园林式建筑包围着园林,它的特点是以建筑空间为主的庭院造园,宅院与园林融为一体,表现园主人追求日常生活的实在。这就是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本质上的区别。 珠江公园的岭南味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陶晓辉介绍,最主要是它在布局上成熟地运用了岭南园林的手法,而且处处都体现了岭南兼容并蓄的岭南文化特色。 陶晓辉说,岭南园林能自成一派,是因为地缘以及社会文化的关系,使得岭南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从小的方面说,公园采用大量的岭南本土植物,用岭南园林的借景、障景等手法细腻布局成景。从大的方面来说,在应用这些手法和材料的同时又巧妙自然地融入西方的元素。“比如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建筑方面,一看就有岭南民居的特点,通透、轻巧,但是实际上借鉴了民居的特点也吸收了江浙和西方的一些元素。” 陶晓辉解释,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符号是建筑,但是最能体现岭南园林精华的区域在荫棚区。他说,岭南园林最初也是私家园林,其特点主要以庭院的方式来体现。因此公园内真正的精

长春简介

长春简介 长春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长春是东北地区的天然地理中心,东北亚几何中心,东北亚十字经济走廊核心,是中国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第九大城市,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2010年户籍总人口790.08万人,实际居住人口超过一千万,市区人口近350万人。幅员面积2060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906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350平方公里,辖朝阳、南关、宽城、二道、绿园、双阳6个区,榆树、德惠、九台3个县级市以及农安县,居住着汉、满、回、朝、蒙古等46个民族。长春是一座繁荣、和谐、开放、美丽的国际化都市,市区内居住着大约3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素有“汽车城”、“电影城”、“科教文化城”、“森林城”、“食品城”、“雕塑城”、“会展之都”和“北方粮仓”的美誉。 丰富的城市资源。长春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等矿产储量较大。长春四季分明,环境怡人,夏季气候凉爽,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冬季千里冰封,尽显北国秀色,是赏雪玩雪的好去处。每年一度的冰雪旅游节已经成为爱雪人的节日,瓦萨国际滑雪节自2003年落户长

春,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参赛人数由最初的10个国家和地区的750人,发展到27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人;长春是一座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比较好的绿色人居城市。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长春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公园——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市区绿化率达到41.5%,每年空气优良级天数达到340天以上;长春产业基础雄厚,已发展成为以汽车等交通设备制造为主的现代制造业中心、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长春科教优势突出,拥有27所高等院校、103所科研院所、3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40万知识分子;长春发展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备,人文环境良好,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四届16年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的副省级城市,历经18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2008年终于迈入国家卫生城市的光荣行列,并被权威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全面的开放格局。长春现有三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8个省级工业集中区,近年来这些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发展迅猛,带动全市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在长春国内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达69户。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在南非、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兴办了海外企业或办事机构,与日本的仙台、英国的伯明翰等14个国家15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长春市每年都举办系列大型会展活动,电影节、汽

佛山岭南新天地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1.地点:佛山祖庙东华里片区 2.占地面积:65公顷(含历史保护建筑) 3.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 4.建筑和园林风格: 佛山岭南天地将延续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将以祖庙、东华里、历史风貌区为发展主轴,用现代化的手法保护和改造片区内的22幢文物建筑及众多优秀历史建筑,延续历史街巷,创造尺度适宜的开放空间,并充分运用骑楼、锅耳式山墙、瓦脊、雕花屋檐、蜿蜒街巷等岭南建筑特色,使得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得以传承,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周边还将规划发展集高素质住宅、顶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大型商场等的现代商住区,项目横跨广佛1号线两个地铁站(祖庙站与普君南站),最终将建成城市中心的旗舰型综合项目。 景观规划在考虑其建筑的功能性转变的同时,亦注重其原有街巷保护及历史风貌重现,通过喷泉、铺地、遮阴乔木等营造老城风貌,加强岭南古城的风情。 岭南天地致力于为佛山老城区祖庙东华里片区创造一个新的开发模式,将未来的发展合理地融入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文脉中。期待通过这样一种全新的历史保护和城市复兴相结合的模式,将祖庙东华里片区转变为最令人向往的具有活力的,集购物、餐饮、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岭南风格的新天地。 5.产品类型: 岭南天地项目集住宅、办公、零售、休闲、娱乐为一体,主要产品包括酒店、商业(商业街区及大型商场)、住宅、写字楼及各类公建设施。 一期项目概况

1.项目最新进展: 项目一期2008年10月动工,预计2010年底建成及部分正式投入使用。 2.面市时间: 项目一期商业预计2009年底正式招商,住宅预计2010年中旬开盘,2010年底地铁开通后岭南天地一期商业也将部分开业迎客。 3.首推产品: 项目一期第一阶段建筑面积约14万平米,其中 LOT D:(酒店式公寓)占地面积:16,479 m2,建筑面积:52,100 m2; LOT 1XTD:(商业街区)占地面积:28,699 m2,建筑面积30,368m2; LOT 4:(小高层住宅)占地面积:20,362m2,建筑面积:41,131 m2; LOT 14:(低密度住宅)占地面积:14,105 m2,建筑面积:14,528 m2。 4.产品特色: 岭南天地一期揉合特色传统文化和现代消闲生活元素,以文化、旅游、商业和休闲为四大支柱。岭南 天地将会保留并弘扬岭南文化,一方面以文化枢纽(hub)的概念,设置如剧院、展览馆、画廊、博物 馆及工作坊,同时包含以嫁娶为主题的酒店、珍贵的保护文物、特色商业街、低密度住宅和其他配套设施,并设计”C”型环抱祖庙的景观公园,提供绿化带、广场、人工湖、水道、市中心微绿洲等大量公共休闲空间,推动佛山发展成为华南文化、旅游、商业、休闲新热点。 关键词:商业模式 商店装潢需统一审核 晚上10时,上海新天地在灯光装扮下变得更加的热情、绚烂,让人迷醉。星巴克、丰泉、哈根达斯、

广州概况

广州的交通很发达,陆路(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都很齐备。同时,广州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而且在行政方面,四大行的省级分行几乎都设在广州,广东各城市的存贷款都要在广州完成。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广州目前已经是一个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 在广州发生的金融交易的总量(银行业、保险业、银行存款、贷款和金融机构的数量)在华南地区都是数一数二的,广州的经济实力总量排在全国前列。此外,无论是在珠三角区域还是泛珠三角区域,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广州经济发展对珠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非常强劲。 第一产业: 有利: 1、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农业基础雄厚 2、属低山丘陵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可发展立体农业。 3、劳动力充足。 不利: 1、红壤贫瘠、酸性强,比较低产。 2、植被破坏,易水土流失。 第二产业: 有利: 1、离香港、澳门比较进,吸收外资企业和学习外国的管理、技术比较方便。 2、属于沿海城市,海上交通便利;京广线的终点,铁路交通便利;公路方便有京珠高速等,属于立体交通。 3、发展较早,工业基础雄厚。 4、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5、市场广阔,政府支持。 可以充分利用特区优势,外引内联,开拓国际市场。 不利: 1、高校不及京津唐和长三角地区多,科技力量较为薄弱,难发展自主品牌; 2、煤炭、矿产资源不足,多靠外地运输,运输成本较高; 4、能源不足,需要西电东送。 第三产业: 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亮点,受到海内外的关注和赞誉。广州这个地区大中小城市崛起,城乡协调发展、功能各异的城镇体系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的结合等对该地生产力

广州市汽车产业概况

广州市汽车产业概况 广州办陈锦标 2011-09-24 总括 汽车产业是广州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已形成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广州西北部花都汽车城、广州东部汽车产业带和广州南部南沙国际汽车城。除了以上三大汽车生产基地外,还以骏威客车、广州五十铃和羊城汽车为基础,构筑了广州商用车生产基地。2010年,广东轿车产销两旺。全年累计销售轿车131.73万辆,产销率达99.3%;1-11月,轿车生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7.45亿元,同比增长28.0%,增幅分别比1-2月、1-5月和1-8月提高13.4、13.5和1.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50.53亿元,同比增长53.3%,增速分别比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高6.3和16.7个百分点;实现税金175.94亿元,同比增长35.6%,增速分别比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高4.0和8.7个百分点;11月末,轿车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共计5.4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53万人,增长86.7%。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实现整车年生产能力450万辆,汽车零部件产值超过1500亿元,实现新能源汽车产能15万辆,打造2家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把广州成世界级汽车制造基地。 第一篇、产业集群分布 广州工业的空间布局日趋完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花都、黄埔、白云、增城等区、县级市,都相继建立了以汽车整车或零部件为主题的工业园区。各个工业园区的主管部门,在招商引资、资金支持、土地使用、管理服务等方面,都会实行各种优惠政策,给企业以重点支持,以鼓励和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集群 广州汽车工业在广州本田成功示范效应下,对其他汽车制造商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至此,本田、丰田和日产三家最具影响力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已齐聚广州,加上日产英菲尼迪项目可能落户花都,广州汽车产业集群迅速崛起。目前,广州已相继形成了东部本田汽车生产基地、北部花都汽车城和南部南沙国际汽车城为主导三大组团式布局的汽车产业集群。 东部汽车产业集群:以广州的黄埔、增城为主线,聚集了广州本田、本田(中国)、广州本田增城工厂、五羊本田摩托车新工厂以及与之配套的零部件及销售服务企业。目前,该组团汽车零部件企业有90余家,吸引了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三叶、斯坦雷、本田发动机等投资设厂,其中开发区已累计引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配套项目上百个,投资总额超过16亿美元;增城市汽配园区,已有港台、日本等5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 北部汽车产业集群:花都汽车城规划占地50平方公里,以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为龙头,已有90多家落户汽车城,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共有6家(即东风日产乘用车研发中心、东风日产乘用车发动机、广州优尼冲压有限公司、广州日立优喜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广州万宝井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康奈可(广州)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南部汽车产业集群:随着丰田汽车落户南沙,汽车配套产业群也正在形成。番禺区有汽车零部件企业70多家。目前在南沙开发区规划的三个国际汽配产业园区,已落户的丰田汽配企业已有30多家,预计年产值可达5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投资超3000万美元的企业有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报批稿)目 录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二、规划重点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区域协调发展 5、市域城镇发展 6、规划区发展规划 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 8、公共设施规划 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综合交通规划 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 15、近期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752.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其中市区人口360.8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8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1.9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8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376.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育研发、汽车产业、食品加工为主的三大城市组团。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近年来,国家、省级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为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等为长春市在区域协调、空间结构、产业发展、职能定位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伴随东北地区和吉林省中部地区合作的不断增强,必将对长春市的城市结构、交通及基础设施布局等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从经济发展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春市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1995-2008年间,长春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4.9%,特别是近几年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最高时接近1/2。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产

佛山市介绍

佛山市介绍 佛山是广东省省辖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四面环水,东北距省会广州16公里。介于北纬22°58′~23°04′,东经113°09′~113°10′之间。东邻广州市,南连中山市、江门市,西接肇庆市,北与广州市、四会市相连。东西最大横距10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03公里。总面积3813.6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7.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3平方公里。截至2005年12月,佛山市现辖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总人口316.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45.2万人。居民大多数为汉族。佛山位居珠江三角洲水系的顶端,地势低洼,河道交织。珠江上源三条主要支流中的西江、北江流经距市区23公里的三水河口附近再分流注入汾江、东平河水系的各河道。水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1.7℃,绝对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 -1.9℃ 。年平均降雨量1643.3毫米。主风向冬季东北风,夏秋两季东南风,两个主风向出现的次数基本相等。气候温和,光照较多,雨量充沛,四季均可种植,堪称鱼米之乡。 历史沿革 东晋时有西域僧人到此结茅讲经,在塔坡岗上建经堂,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冈上掘地,得铜佛像3尊,佛山自此得名,后渐成墟市。宋代始置佛山镇,由南海县辖。明、清时期佛山镇经济繁荣,与汉口镇、朱仙镇、景德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辛亥革命后,广州改市,南海县由广州迁治佛山。1949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南海县政府,1950年3月成立南海县人民政府。1951年1月1日撤销佛山镇建制,设置佛山市人民政府,直属珠江专区,南海县人民政府由佛山迁出。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设立地级佛山市,辖顺德、南海、三水、高明、中山县和汾江区、石湾区。1994年,中山县撤县设市(不带县的地级市),从佛山分出。1994年至1995年,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分别撤县设市(县级市),由佛山代管。 城市特点 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陶业著称于世,文物古迹众多,粤剧发源于此,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宋代,佛山陶业兴盛,被誉为南国陶城,与景德镇齐名。"佛陶"至今仍是国内名品。明清之际,佛山空前繁荣,商贾云集,市肆繁华,与汉口、朱仙镇、景德镇并称四大名镇,与京师、苏州、汉口并称四大聚。现存文物保护单位24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佛山人文荟萃,唐宋以来广东出过9位状元,佛山地区占其五。政治改革家康有为,作家吴趼人,实业家陈启沅、招雨田、简照南、简玉阶等是其佼佼者。佛山经济现以陶瓷、轻纺、电子工业和国内外贸易为主导产业。

佛山高新区概况

佛山高新区概况 发布时间:2013-08-25 来源:佛山高新区 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佛山国家高新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现辖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园、高明园五个园区,总协调面积596平方公里。历经20年开拓创新,锐意发展,佛山高新区现已形成光电显示、汽车制造及零部件、新光源、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家电等多个产业集群,佛山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基地等5个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有77个项目入选广东现代产业500强,26个项目入选《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5个,上市企业13家。目前已有一汽—大众、IBM、神州数码、世纪互联云计算南中国总部、松下电子、海尔电器、旭瑞光电、本田波箱、奇美电子、彩虹集团、台湾普立华、丰田纺织、香港新鸿基集团、浦项制铁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落户,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超过260多家,2012年佛山国家高新区“一区五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6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6%,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50.72亿元。佛山高新区已成为佛山市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 2011年底,经向科技部火炬中心、省科技厅汇报,佛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发展方案》,决定把南海中部片区(包括南海高新区)与三水乐平园区作为佛山高新区的核心园区(南海中部片区远期规划约400平方公里,其中南海高新区约7.5平方公里,规划协调范围包括狮山镇、罗村街道办、以及大沥镇和丹灶镇的部分区域,三水乐平园区远期规划85平方公里),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优势互补”原则进行建设,通过核心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佛山高新区的整体发展,并于2012月1月12日举行了核心园区建设启动仪式。 佛山高新区致力于打造“中国智造金谷”,创新典范之城。通过产业创新引领传统产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创造”、服务智造和智慧创新的转型升级,产业智库城的公共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引领“智造”转型;新兴产业的培育孵化、科技、金融的创新与融合成为“中国智造金谷”的驱动力;产业与城市的创新融合,“园镇互动”,打造岭南文化与山水特色的“宜业宜居”科技智慧新城;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成为建设“智造”金谷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术论坛与国际专家智库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奠定基础。 一区五园协同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