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德赛中的人物剖析

奥德赛中的人物剖析

奥德赛中的人物剖析
奥德赛中的人物剖析

希腊神话中的人神合一

-------读《奥德赛》有感

武怡2011012536

本书叙述了英雄奥德修斯历经20年的磨难回到故乡的传奇故事。他的睿智、勇敢、克制、坚忍使他蒙上了神明的光辉与色彩。与此同时,书中对神的描述也颇具人性,他们善良也邪恶,他们慷慨也贪婪,他们除了拥有神力之外与常人别无差异。读罢此书,让我对希腊有种“人神不分”的感触。本文将以书中的人物形象的描写为依据,详细具体地论证这个观点。

奥德修斯的神性

书中对奥德修斯的描述使他具有神一样的传奇和光辉,他不仅拥有刚健的体魄与光彩熠熠的外形,他的头脑也是那么的睿智,他在面对困难时仍然不忘自己回家的理想。

第一,奥德修斯的神性体现在他像神一样光辉的外貌上。书中描写道,他高大魁梧,屈髦的发绺,头顶垂泻下来,像风信子的花朵,宛如一位技艺精熟的工匠,把黄金浇上银层。他光彩灼灼,英俊潇洒,此番美貌非一般凡人可得。

第二,他拥有过人的胆识。首先,他勇猛善战。在战场上,他总是第一个奋起搏杀。羽箭是可怕的东西,然而他却乐意同它们玩耍。同行的战友都非常佩服他非凡的胆识和谋略。其次,在《伊利亚特》中,他指挥木马进入特洛伊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第三,他能够克制自己的欲念。当奥德修斯的船队穿过塞壬女妖的岛屿时,为了使自己不被诱人的甜美歌声所吸引,他让同伴把自己捆绑在桅杆上。他极力地抑制心中的欲望,设想他没有克制住自己,那么他的回乡的理想将会化为浮影。而克制欲念在有些时候连神明都无法做到,奥德修斯竟然做到

了,他的神性光辉被放大。

第四,他是个凡人,却像神明一样多谋善断。

在文中有非常多的体现。首先,当女神卡鲁普索占有他整整七年准备尊崇宙斯的决定放他回家的时候,他并没有立即显出极度的惊喜与激动,相反,他在怀疑女神的动机,他认为女神的谋划不是出于让他返乡的目的,而是另有一番打算。他向女神说到:“你让我渡过浩森的大海,乘用一只船筏,此举惊险,充满艰难;即便是匀衡的快船,兜着宙斯送来的劲风,也难以穿越。所以,我将不会贸然登船,不,除非你,女神,立下庄重的誓言,保证不再谋设新的恶招,使我吃苦受难。”其次,当他回到自己故土,他幻化成一个乞丐,凭借自己的谋略和雅典娜的帮助,设计了杀死求婚者的谋略,最终和坚贞的妻子团聚。

第五,他虽然是一位凡人,却得到了神明一路上慷慨的救助。雅典娜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在关键的时候给他智慧的点拨与引导。他随波逐浪,受苦受难,琉科塞娅心生怜悯,赠他神物,永不败坏,永远不必惧怕死亡,担心受难。众多神明的宠爱已经使得奥德修斯不仅仅是一个凡人的角色了,他左右陪伴的神明使他的形象更加的圣洁。

奥德修斯本身是一位国王,却在担任国王的第二个月就远离自己的故土,将血泪洒在特洛伊战场。在回乡的路上,他要经历狂风大浪,他要经历饥寒交迫,同时他也要经历丰足生活的诱惑,甜美歌声的吸引。宙斯给他的旅途设下了重重劫难,他时常痛苦地嚎啕大哭。在漫长的旅途中,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是否再嫁,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否安好,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是否被求婚者糟蹋得面目全非,即便如此,他也要回家去。回家已经成为奥德修斯心中不可磨灭的信念,正是这个信念使他在旅途中没有轻易放弃,虽然回乡的结局早已经被宙斯写好,但是他的坚定的信念却展现了他人性中的光辉。

诸神的凡人面

灰眼睛的雅典娜,愤怒的波塞冬,丰美的卡鲁普索,当家的宙斯……希腊神话中的神并没有与现实脱离,这些神明甚至和凡人之间没有鲜明的分界,他们有和凡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们有和凡人一样的品德优劣之分。

书中对神明最精彩的描写是对丰美的卡鲁普索的描述。当奥德修斯执意回家见自己的妻子时,对奥德修斯一直心生爱慕的卡鲁普索妒火中烧,她像一个世俗的女人一样醋意大发道:尽管你渴望见到妻子,天天为此思念。但是,我想我可以放心地声称,我不会比她逊色,无论是身段,还是体态——凡女岂是神的对手,赛比容貌,以体形争攀?!一位水仙竟然如此倾慕一个世间男子,和世间女子别无两样地争风吃醋,着实可爱。

上文中我们提到,奥德修斯的十年的回家的路上确实受到了不少神明的暗中相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神明都有这么乐善好施的性格和慈悲为怀的精神。他们也经常凭借自己的喜好给凡人增添苦难。“波塞冬怒火中烧,比以往更烈,摇着头,对自己的心灵说道:‘这是怎么回事?!毫无疑问,关于俄底修斯,神们已改变主意,在我走访埃西俄丕亚人的时候。眼下,他已驶近法伊阿基亚人的国度,注定可以摆脱他所承受的巨大灾祸的地界。不过,我想,我仍可使他吃受足够的苦难!’”波塞冬是本文中为数不多的真心阻碍奥德修斯的神明之一。他的愤怒是如此的真实,他颠覆了我印象中对神明的崇高德行的敬仰,波塞冬的形象贴合人类,他是希腊神话中神像人一样的有力的佐证。

文中对雅典娜的描写是多方面的。首先,作为一个真心帮助奥德修斯的神,她在奥德修斯返乡的十年的旅途中一直给他无私的指引。但是,文中也描写道,战士们苦战几年,在第十年里荡扫了那个地方,启程返航,但在归家途中冒犯了雅典娜,他那些侠勇的伙伴全都葬身海底,疾风和海浪推搡着

他漂泊,把他冲到这边。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神明们的形象是鲜活多变的。他们既有神一样的圣洁和庄严不可侵犯,又有和凡人一样的苦恼。他们也会像凡人一样理不清家庭内部的纷争,他们也会像凡人一样相互嫉妒(比如宙斯理不清的和众多女人的关系)。他们的世界并不是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他们的世界也有争吵和战争(比如宙斯要靠战斗来争取统治地位)。甚至有些时候,他们会和凡人较劲(比如雅典娜和最好的凡人织女比赛织布)。

对神明的这般描写增加了他们的形象的亲和力,同时也体现了希腊人的形而上的浪漫的气质。我认为这其实也是一种精神的具体化,神明本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希腊人并没有将他们只奉于庙堂,相反的,希腊人让神明走向了生活。希腊民族的气质中少了一份务实,而多了一份理想化和浪漫化,这是一种精神之美,而这种美要比实物的美更加的抽象和崇高,因为它美得有深度。

但是,希腊文化中这种虚无缥缈的形而上的成分在今天是否合适?我们又应该怎样的取其精华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践?我想这将是非常值得继续探究的一些问题。

奥德赛(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荷马史诗》 2了解《奥德赛》创作特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长篇叙事诗的能力,把握课文的独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奥德赛》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它与荷马的另一部作品《伊利亚特》一起被称为“荷马史诗”。关于荷马的生平,古代流行过许多神奇的传说,说他是神所生,他与史诗中的英雄都相熟悉等等,但均无文字记载。荷马生活在希腊氏族社会解体,奴隶制开始形成的时代,经他记载留下了两部长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最早的诗歌,因此,荷马被称为欧洲诗歌的鼻祖。 希腊联军在特洛伊战争中,采用将领奥德修斯的“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城,胜利的将领纷纷带兵回国。《奥德赛》就是叙述奥德修斯乘船回故乡过程中,用智慧战胜各种灾难,最后胜利回家大团圆的故事。 奥德修斯是希腊半岛西南方伊塔刻岛的军事首长,他拥有领地、庄园,还有家奴和牲畜。在他离家九年期间,家里聚集一百多人,向他妻子求婚,在他家吃喝挥霍,但都遭到他妻子的拒绝。 奥德修斯和他的伙伴回家途中,在海上遇到风暴。他们漂流到独眼巨怪的海岛,巨怪把他们关在岩洞,吃了他的几个同伴。聪明的奥德修斯用酒灌醉巨怪,用木棒弄瞎了巨怪的眼睛,逃出了岩洞;他们还曾到吃迷莲人的国土,不少人吃了迷莲,忘记了家乡;他们还到了女巫瑟西居住的海岛,他的同伴被女巫变成了猪;他们又到了冥土,见到了英雄阿契里斯的阴魂;他们在从海卡律希狄斯和六头十二臂的斯库拉中间穿过时,又失去了六个同伴。最后,他的同伴们因为偷杀太阳神的神牛,全部葬身海底,只有他一人漂到女神卡普索的岛国,在这里他被留住了七年。后来他来到了淮阿喀亚岛,岛上国王阿尔基诺斯设宴招待他。席间,盲歌手德莫多克演唱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奥德修斯,奥德修斯向阿尔基诺斯国王讲述了他历险的经过,国王送给他许多礼物,为他备船,送他回到了家乡。 他在外期间,妻子一直在等待着他,儿子也长大成人。奥德修斯假装一个乞丐回到家里,试探妻子,证明了妻子的忠贞。他跟儿子一起设计杀死了那些求婚的人,处死了帮助求婚者的奴隶,重新作了伊塔刻岛的国王。 可以说,《奥德赛》整个就是一首归家的叙事长诗,而节选部分是奥德修斯归家的转折点,叙述了奥德修斯有家难回的痛苦,以及决定返家的决心,显示了人物“坚定的心灵”。 二、诵读并感知课文 第1小节写女神卡普索向奥德修斯传达宙斯的旨意。女神虽然不愿奥德修斯离去,无奈难违宙斯的意志,当她来到奥德修斯的身边时,看到的是一个人思念故土、渴望归去而不能,因而备受煎熬的场景。 第2小节写奥德修斯在获许返乡时的疑虑和机智应对。在节选部分之前,作品有许多情节写到奥德修斯与众神的周旋,与女神的冲突,加上离开故土后参战的遭遇,使奥德修斯对一切充满了戒备,为什么他听到女神让他返回故里时没有欣喜若狂,这正是特殊环境之下人物特殊的行为与心理的反应。

奥德赛观后感5篇精选范文

奥德赛观后感5篇精选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奥德赛有感1 影片讲述了美女海伦引起了人神混战的特罗伊战争,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无数英雄和战士倒在特洛伊的土地上。最终,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以奥德赛想出的木马计而告终,战争胜利后,希腊英雄们纷纷归国。因决定性的战功而沾沾自喜的奥德赛对着大海夸下海口,却因此惹恼海神波塞冬,对其施下无法回家的诅咒。固执的奥德赛执意启程,途中杀死波塞冬儿子独眼巨人,导致遭遇风暴,船员悉数遇难。此后又先后遇到女神克莉索和孤岛仙女的纠缠,一晃十数年匆匆而过...... 本片根据荷马所著的希腊神话《奥德修记》改编,并荣获1997年艾美奖最佳迷你剧集导演和最佳特效两项殊荣。片中人物的成长也是值得玩味的,奥德修斯经历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为他的妄自尊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同时在这场旅途之中,也获得了智慧,学会了谦卑。盲人先知特伊西亚斯曾告诉他:”你很聪明,但并不明智,你只盼着回家,但却没有看到这个旅途本身也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你只有明白了这一点,你才能参透智慧的含义。”奥德修斯当时不以为然,但到了最后他回顾起这场历险的时候,他便懂了,这就是他的命运。 而另一段成长经历则是他的'儿子忒勒马科斯,他出海至斯巴达探寻父亲的下落。这段经历历时仅一年,但对忒勒马科斯来说却意义

重大。从成长的角度看,奥德修斯是一位成年英雄,性格已然定型,但忒勒马科斯仍需经历锻炼与考验,由一个面临困境而手足无措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位被社会认可的英雄。换句话说,奥德修斯可以被看成是成熟了的忒勒马科斯,而忒勒马科斯可以被当做成型中的奥德修斯。细读忒勒马科斯在伊萨卡从被嘲讽到被认可、从被排斥到被畏惧的过程,既可以了解成长主题的普遍意义,又能体会经典作品的丰富与细致。 奥德赛有感2 《奥德赛》叙述希腊半岛一些部落联合进攻特洛伊。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刚得贵子,便别妻远征。战争进入第十年,攻陷敌城,赢了特洛伊战争。希腊军在回家途中因为英雄奥德修斯激怒了海王波塞冬而遇到海难,全军覆灭,是奥德修斯凭借机智和勇敢,终于逃过一劫。可是因为波塞冬的愤怒未息,导致他找不到回家的航线而在大海里漂流。在历经十年漂泊后终于返回家园的故事。与气势磅礴的《伊利亚特》不同,在《奥德赛》中荷马以继续的方式描写了奥德修斯与他的儿子特勒马科斯的传奇。奥德修斯象征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中的虔诚、智慧、机警、勇敢。《奥德赛》着重描写了希腊主要将领之一、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亚城堡之后历经十年漂泊返回家乡的故事。奥德修斯在回归过程中历尽艰险。故事以众神决定让奥德修斯返回家园为起点,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在奥德修斯的家里,向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求婚的人们每天宴饮,耗费他的家财,奥德修斯的儿子特勒马科斯愤恨求婚人的恶行,在宙斯的女儿雅典娜的感召下外出探寻

荷马史诗阿基琉斯人物研究分析

荷马史诗阿基琉斯人物分析

————————————————————————————————作者:————————————————————————————————日期:

冒牌大英雄 在《特洛伊战争》这部影片中,描绘了无数英雄形象,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大英雄阿基琉斯。影片中,他被塑造成为神勇无畏,连神祗都惧怕三分的独一无二的英雄。但看过之后,当我回想这个仿若完美的英雄的时候,我却发觉他并非是幻想里驾着七彩祥云的大英雄,他并不完美甚至不高大。而当我看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之后,我更进一步的感觉到,他在我心里很难被称为英雄,甚至有些小人的性格特色。 首先,战争中的阿基琉斯是残忍的,这种残忍不光是对于战场上的敌人,很多时候也是对于自己的同盟兄弟。 对于对手,他从不容情,特别是他因为兄弟的死亡而回到战场后,他更是对特洛伊士兵大开杀戒,无论是著名的英雄还是普通的士兵,他都视同草芥,一茬茬的收割他们的性命,“接着,阿基琉斯扑奔德摩勒昂,安忒诺尔之子,一位骠勇的防战能手,出枪捅在太阳穴上,穿过青铜的颊片,铜盔抵挡不住,青铜的枪尖,长驱直入,砸烂头骨,溅捣出喷飞的脑浆。(第二十一卷)”不仅如此,阿基琉斯对于敌人不光无视他们的生命甚至要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踩在脚底下,“阿基琉斯踩住他的心口,剥掉他的胸甲,得意洋洋地嚷道:‘躺着吧!……’(第二十一卷)”。这是英雄吗?这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的行径,我几乎看不出来阿基琉斯作为一个人,都不用说英雄的,那颗跳动着的心。 或许有人质疑说,战场上,对敌人哪能容情。可是阿基琉斯对于同一方的盟友,又有宽容和偏向么?《伊利亚特》的开篇就陈说到,“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怒,他的暴怒招致了这场凶险的灾祸,给阿开亚人带来受之不尽的苦难,经许多豪杰强健的魂魄打了哀地斯,而把他们的身躯,作为美食,扔给了狗和兀鸟。(第一卷)”,已经概括地说明了阿基琉斯对于战友的残忍,他不顾阿开亚人的生命,只因为一己私欲——与阿伽门农争抢一个女奴,便放弃了整整十年的战场上,罔顾所有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的死活,将所有希腊将士推向水深火热的战场中。在他气愤离开之后,他居然可以眼睁睁的看着,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希腊将领士兵节节败退,几乎被逼回到了停泊的船旁。在其中,荷马描摹着希腊英雄的惨死,“其中,胸甲锃亮的安提福斯,普里阿摩斯之子,对着埃阿斯投出一支飞矛,隔着人群枪尖不曾碰上目标,但却击中琉科斯,俄底修斯勇敢的伙伴,打在小腹上——其时正拖着一具尸体——他松开双手,覆倒在尸躯上。(第四卷)”,同时,又极力渲染着战争的惨烈与血腥,“那一天,众多的特洛伊人和阿开亚兵壮,叉腿倒在泥土里,尸身毗接,头脸朝下。(第四卷)”在这尸孚遍野血流成河的战场中,传说中的“大英雄”在干什么?他冷眼旁观者这一切“阿基琉斯正远离着众人,躺在弯翘的远洋。(第二卷)”荷马此时的笔墨,像是最讽刺的对比,一方是“人冲人杀,人死人亡”的炼狱的战场,另一方却是浩淼烟蓝的静谧美景。

1.2-亚里士多德对《奥德赛》等作品的情节安排的分析

文本分析库 亚里士多德对《奥德赛》等作品的情节安排的分析 1.知识点: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情节安排的建议 2.知识点讲解: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情节的安排提出了具体的建议。首先,情节 应当完整。“完整”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其一,情节必须有开头,有中间,有结尾;其二,构成情节的各个事件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必然关系,事件的位置不可挪动;其三,各个事件必须服务于整体的情节,不能是可有可无的。 对情节的这种要求体现出亚里士多德的有机整体观念。其次,情节应当具有一定的长度。从戏剧的内在要求来看,情节的长度应当足以完整地展现出一个由顺境转入逆境的行动。从现实的观剧情况来说,情节不宜太长,否则不便于观众记忆。从戏剧的比赛规则来说,情节也不能太长。因为古代雅典的戏剧比赛一般规定,一个白天之内要演完一个悲剧诗人的至多三部作品。3.实体内容: 第7章 定义有了,1现在讨论应如何编组事件的问题,因为在悲剧里,情节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成分。2 根据定义,3悲剧是对一个完整划一,4且具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因为有的事物虽然可能完整,却没有足够的长度。5一个完整的事物由起始、中段和结尾组成。6起始指不必承继它者,但要接受其它存在或后来者的出于自然之承继的部分。与之相反,结尾指本身自然地承继它者,但不再接受承继的部分,它的承继或是因为出于必须,或是因为符合多数的情况。7中段指自然地承上启下的部分。因此,组合精良的情节不应随便地起始和结尾,它的构合应该符合上述要求。8 此外,无论是活的动物,还是任何由部分组成的整体,若要显得美,9就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即不仅本体各部分的排列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不是

得之于偶然的体积,因为美取决于体积和顺序。10因此,动物的个体太小了不美(在极短暂的观看瞬间里,该物的形象会变得模糊不清),11太大了也不美(观看者不能将它一览而尽,故而看不到它的整体和全貌——假如观看一个长一千里12的动物便会出现这种情况)。13所以,就像躯体和动物应有一定的长度一样——以能被不费事地一览全貌为宜,14情节也应有适当的长度15——以能被不费事地记住为宜。 用艺术标准来衡量,作品的长度限制16不能以比赛的需要和对有效观剧时间17的考虑来定夺。不然的话,若有一百部悲剧参赛,18恐怕还要用水钟来记时呢——就像人们传说的那样。19但是,若从以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其限度的观点来看,只要剧情清晰明朗,篇幅越长越好,因为长才能显得美。20说得简要一点,作品的长度要以能容纳可表现人物从败逆之境转入顺达之境或从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的一系列按可然或必然21的原则依次组织起来的事件为宜。长度若能以此为限,22也就足够了。 [注释] 1 事实上,作者没有给每个成分下定义(参考译文第6章第13行)。 2 或译作:这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作者反复强调了情节的重要性(参见第5章第12—13行,第6章第32、45行,第9章第25行等处)。 3 参见第6章第3—6行。 4 Teleias kai holēs.悲剧的定义中有teleias一词(见第6章注5),holēs的出现,可能是为了强调。如果说holon和teleion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义词,它们的意思也是“十分接近的”(《物理学》3,6.207a13)。 5 Megethos,或作“体积”解。 6 另参见第23章第3行。类似的论述也见之于柏拉图的《法伊德罗斯篇》264C。 7 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如此(参考《分析续论》2.12.96a8-10)。在下文中,作者用“必然”和“可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8.直译:应该使用上述成分(ideal,即起始、中段和结尾)。 9 Kalon(参考第4章注11)。美的要素包括顺序、比例和限度(《形而上学》12.3.1078a36—37,另参考《论题》(Topica)3.1.116b21—23)。

(全英文论文)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 2、(英语毕业论文)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开题报告+论文) 3、(英语毕业论文)《紫色》中“家”的解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4、(英语毕业论文)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英语毕业论文)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 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色 7、(英语毕业论文)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8、(英语毕业论文)中西节日习俗之比较 9、(英语毕业论文)姚木兰和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10、(英语毕业论文)用目的论理论研究英汉电影名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2、(英语毕业论文)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 13、(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新闻的用词和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4、(英语毕业论文)从中美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看两国的文化差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5、(英语毕业论文)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 16、(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7、(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1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

《奥德赛》读后感

《奥德赛》读后感 《奥德赛》读后感1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希腊神话里着名的大英雄尤利西斯,他使用木马计,取得了特洛伊之战的胜利。 他在回家的路途中走进了食莲人的国土,好不容易把同伙们救。他又到了海神儿子的山洞里,弄瞎了敌人的眼睛,逃出了山洞。他们接着又到了风神的家里,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宴会。遇到过巨人袭击,来到了女巫的小岛,看到了死去的人,最让他激动的是里面还有他过世的母亲。他们在海上航行时,又听到了海妖的歌声,为了保住性命,他想出一个计策,他把一块蜡融化了,搓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球,放在耳朵里,才避免海妖歌声的迷惑,紧接着又遇到了海怪的袭击,他的船沉了,他抓住一块木板,漂到了海上仙女的岛上。又到了谢利岛,国王送给他一组船,送他回家。 回到家,他发现有少数人还忠于他,大多数人拿着他的财产来享乐,他用了比武的方法夺回了他的家。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有智慧、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得到幸福的生活,到达自己最终的目的地。 《奥德赛》读后感2 前几天,我在校讯通的抢楼活动中,无意获奖了,奖品是一本数学书。当这本书被寄给我时,我兴奋极了。我抚摸着精致的书皮,一遍又一遍地欣赏着画面上的人物,欣赏够了,才翻开书页,把每一字、

每一行,都在眼中走过。 这本书讲的是:一位叫奥德赛的男孩,拥有着无穷的智慧。他喜爱数学,用分数,把香喷喷的披萨饼分给一个个眼馋的士兵;用最小公倍数,从暗藏玄机的迷宫逃了出来;又用乘方使自己在短短一个月内从一贫如洗变成绰绰富翁。他总是在紧要关头,利用自己的数学天赋,来挽救大家。他有朋友:善良可爱的伊芙娜、唠叨不停地叨波力、威猛的麻索姆士。他也有敌人:有忠心的戈德勒和爱贪便宜的奇乌斯。三个伙伴借助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最终战胜的他们的敌人。 有一次,奥德赛和伊芙娜饿的饥肠辘辘,奥德赛他们遇见了一个商人,这个商人是城里最富裕的人,奥德赛利用他的数学天赋,与奇乌斯达成了一个奇怪的协议:奥德赛一天的薪水是1颗橄榄,第二天是2颗,第三天4颗,随后依次是:8、16、32、64、128、256、512、1024、20xx、4096……奥德赛说奇乌斯只需支付他一个月就够了,一个月30天,一共就是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9,光想一想就够烦了。结果,奥德赛变成了一位富翁,而奇乌斯成了一个一贫如洗的穷人。 我的眼睛工作了一整夜,可把这本书看完了。我闭上眼镜,一个个精彩的画面,还在向旋转木马是的在我脑子里回旋。这让我想到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数学之所以如此被人们重视,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他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在短时间内帮助人们完成一件事,可见他是多么神奇,而且结果也准确无误,是人们

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

论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 【摘要】阿喀琉斯是居于荷马史诗中心地位的一个主要英雄形象,他作为典型的西方式的个人英雄,不仅是西方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也是西方英雄主义文化传统的一个代表。本文通过分析阿喀琉斯形象的塑造,探讨阿喀琉斯英雄形象的特征以及揭示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主义传统。 【关键词】阿喀琉斯;英雄形象特征;英雄主义传统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一般都具有如下的德性:英勇无畏、足智多谋、追求荣誉等。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出身显赫,有杰出的家族背景,在身体和心灵上超越常人,比常人更为勇猛,可以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阿喀琉斯是《伊里亚特》三位英雄(阿伽门农、赫克托耳、阿喀琉斯)中较为突出惹人眼球的一位英雄。 一、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特征 1、与众不同的身世背景 阿喀琉斯是阿耳戈英雄—拍琉斯和海洋女神—芯提斯的儿子,西方谚语中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heel)就是说阿喀琉斯出生的时候被他母亲捏住脚后跟倒浸在冥河水中,因此全身除脚踵之外,刀枪不人,由此来比喻“致命的弱点”。[2]人神混血儿的身份让阿喀琉斯在凡人的世界中鹤立鸡群,成为希腊人中的第一勇士。尽管《荷马史诗》中有成千上万的军人参加战争,但有名有姓的没有几个,而这些勇士们最后还只是为了衬托阿喀琉斯勇猛。战争从

来就是英雄的战争,文字的历史上也只有英雄的名字。 2、复杂的性格特征 阿喀琉斯体魄矫健、勇猛善战,这是荷马史诗中英雄们所拥有的共性,除此之外,还具有鲜明而又复杂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凶猛残忍的同时又重荣誉、讲义气;坦率、磊落的同时又横蛮、心胸狭窄和自私。在他的性格特征中,主要体现了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以及个人价值所在。阿喀琉斯因此成为荷马史诗中个人英雄主义以及个人价值体现的典型代表。他是因为个人的任性而退出战场,致使希腊军队节节溃败,伤亡惨重。阿伽门农抢走了他的女俘,而且在集会上公然轻视侮辱自己,阿喀琉斯对此很愤怒,拒绝出战,他只顾个人的荣誉而看着希腊军队在战场上溃败,充分地体现了他以个人的得失为重,而不顾他人的死活的个人中心主义。阿喀琉斯任性退战,“愤怒”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阿喀琉斯的荣誉和个人尊严受到了严重侵犯。女俘是战利品的一部分,抢走女俘意味着自己的荣誉被玷污,在以荣誉为生的英雄们心中是不允许发生的。他曾对帕特洛克罗斯说:“让其他人继续打下去吧……但愿/特洛伊人全都死个精光,阿耳吉维人中谁也/不得生还,只有你我走出屠杀的疆场——是的/只有你我二人,砸碎他们神圣的楼冠,在特洛伊城楼”。[1]由此可知,阿喀琉斯返回战场并非是为集体利益,而是为夺回自己失落了的荣誉和人格尊严,当然也是个人友情和讲义气的体现。阿喀琉斯本身也是个矛盾体,既有理性也有本能的冲动。首先,阿喀琉斯因为自

《奥德赛》

一、《奥德赛》的故事情节: 《奥德赛》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它与《伊利亚特》合称为《荷马史诗》,相传是由荷马所作,这两部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为欧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其中《奥德赛》是由两条主副线构成,主线是伊萨卡国王奥德赛攻陷特洛伊城后,因惹怒海神波塞冬,致使海神降灾难于他,使他在归国途中经历了十年的海上劫难。副线是因奥德赛久久未归,家中妻子佩涅洛佩屡遭求婚者的骚扰,在自己的母亲与家中财产地位受到双重威胁时,奥德赛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在女神雅典娜的帮助下外出寻父。主副线错落有致地交替展开,生动揭示了奥德赛回乡的急迫与重要。《奥德赛》全书是从海仙卡鲁普索放奥德赛回家开始叙述的,接着顺着叙述了奥德赛在阿尔基努斯王国的故事,再然后奥德赛详细地向国王讲述自己十年的海上历险,像经历了枣食者、食人部落、埃俄利亚岛、进冥府、全军覆灭等劫难,中间穿插着忒勒马科斯外出寻父及家中求婚者嚣张的境况,最终奥德赛回乡,在诸神的帮助下化为乞丐,与儿子忒勒马科斯联手杀死求婚者,并建立和平盟约,故事也在亲人相认的大团圆下欢快结束。 二、《奥德赛》的艺术特色: 1、史诗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奥德赛》用一万两千多诗行极为广阔地反映了由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希腊社会风貌;除此之外,《奥德赛》能够抓住当时社会的重大矛盾,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深刻地表现出了童年时代希腊人向自然战斗的英雄精神。其中奥德赛在与化为大自然的海神波塞冬的战斗中就能体现出来。 2、叙述精湛、结构完整统一、。史诗涉及的内容繁多,但通过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小段时间、一个人物或突出事件上,将其它的故事以穿插或倒叙的方式表现出来,既反映了事件的全貌,又突出了重点,显示了叙述的严谨与统一。像在《奥德赛》中,把10年的故事历险压缩在40天,具体又只写了五天。在叙述上,全书从海仙卡鲁普索放奥德修斯回家开始叙述,接着顺着叙述了在阿尔基努斯王国的故事,再然后奥德修斯向国王讲述自己过去的海上经历,插入了奥德修斯的回忆,这是典型的倒叙手法的运用。在结构上,史诗以奥德赛返回家乡为主线,辅以儿子忒勒马科斯外出寻父为副线,主副线错落有致地交替展开,生动揭示了奥德赛回乡的急迫与重要。 3、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史诗中人物众多,天神、英雄、贵族、女性、怪物等皆特征鲜明、生动活泼。在具体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史诗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式,达到了突出不同人物个性特点的目的。如在描写奥德赛善言狡诈谨慎时,就通过他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像他刻意隐瞒身份,向女神雅典娜撒谎,像养猪人欧迈俄斯编造长篇故事等。除此之外,史诗还使用了程式化语言的使用,这种用语可以点明被修饰者的某个特点或特性,达到了一种修饰与强调的目的,有助于听众或者读者记忆和理解。像在描述奥德赛时,史诗就多次使用“莱尔特斯之子,宙斯的后裔,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的诗句,将奥德赛的聪明智慧形象地展现出来。 4、语言质朴、自然、叙述明晰轻快又不失沉稳与庄严,大量使用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便于记忆与传诵。如在《奥德赛》中,“心事重重的奥德赛辗转反侧,苦思难眠,像一条翻烤的大香肠”,史诗运用了众人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把奥德赛比作成“翻烤的大香肠”,从而“调剂”了史诗的冗长与枯燥,使作品平添了

荷马史诗海伦形象分析。

《荷马史诗》海伦形象分析 在《荷马史诗》中,海伦是作为一个“红颜祸水”的角色出现的。倾国倾城的海伦是十年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线。就是这张面庞让千条舰船出征,使特洛伊无顶的塔楼化为灰烬。这就是荷马史诗中对海伦的定义。 为什么说海伦是十年战争的导火线?我们先来看《荷马史诗》中对特洛伊战争的起因的描写:《伊利昂记》中,关于这次战争的起因,在神话故事“不和的金苹果”里有详细的描述。为了得到“最美的女神”称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都先后向特洛伊王子巴里斯献殷勤。最后,巴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爱神,爱神作为报答,帮他拐跑了最美的女人——海伦,从而爆发了特洛伊与希腊之间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海伦便成为了导火线。究其根由,原因肯定不是在于海伦给人拐跑,而在于国王们的贪念。特洛伊当时已经相当富饶,希腊联军是打着海伦被拐骗致使国家名誉受损的旗号。实质却是为了霸占特洛伊的财富。于是,战争一触即发。海伦其实是作为一名无辜者,却成为了千古罪人。中国古人常说,师出有名。海伦便作为“师出”的一个借口,不管这借口慌不慌唐。 从我们现代爱情婚姻的角度来看,她属于背叛者,她是自愿跟巴里斯出走的,她的离去,不但导致墨涅拉尔斯家庭的不完整,还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但是在古希腊时期,无所谓正不正义,无所谓忠不忠一,当时的开放程度并不比现在差多少,你喜欢上了谁,就可以跟谁在一起,没今天的伦理关系那么繁杂。只是,作为一国之后,远不如平常人那么简单决定自己的归属罢了。因此,她的出走,便成为了战争的借口。 在《荷马史诗》中,海伦像是任人摆布支配的工具,随波逐流,甘心受命运的摆布。在史诗中有一节提到,当巴里斯和海伦回到特洛伊,希腊联军也到达了。普利阿莫斯问海伦是否自愿跟随巴里斯来特洛伊,海伦说她是违心地被抢劫而来,却由衷地喜欢巴里斯,她自愿成为巴里斯的妻子。她含着泪扑倒在王后的脚下,希望不要赶她出去。这就表现了海伦对自己命运的反抗,有理性的一面。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请认真阅读《大学语文》(一年制下册)第五单元《伊利亚特》(节选·赫克托尔之死),结合《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分析及思考:简要分析阿喀琉斯及赫克托尔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中你更欣赏谁?请阐述你欣赏的理由。 作为古希腊史诗中最杰出的一部,《伊利亚特》因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奇特的想象、精彩的场面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古代叙事史诗的代表作。这部史诗又被称之为英雄史诗,因为它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中,有两个英雄让我记忆深刻:第一个就是阿喀琉斯,他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和人间的国王佩琉斯结合生下的孩子,有着太阳神般的鬈发、刚直的鼻子、坚强的下巴以及魁梧有力的身躯和非常高强的武艺,他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有着强烈冒险精神的半人半神的英雄。先知的警告让他的母亲担忧从而将他化装成女孩子但是却被俄底修斯轻易认出,或许从出生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第二个是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各自命运的悲剧。作为一敌一我,他们俩注定会在战场上相见,最后赫克托耳在和阿喀琉斯决斗时死在阿喀琉斯的手里,而阿喀斯也因“阿喀琉斯之踵”而被帕里斯之箭射死。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长篇史诗的人物应该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代表,但主人公要以自己的个性表现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的根本精神的全部诗意。不仅荷马的阿喀琉斯是这样,我认为赫克托耳也是如此。 下面,我就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形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阿喀琉斯形象分析: 一、英勇善战 作为古希腊第一勇士,伟大英雄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后代,而且从小又接受着半人马喀戎的教导,阿喀琉斯的英勇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而在《伊利亚特》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共同展现出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正面来说:阿喀琉斯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以至于特洛伊士兵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胆战、魂飞魄散。无论是他在十年的征战中率领船队攻下了十二座城市,劫持克律塞伊斯,逼死国王的战功,还是与赫克托耳的决斗,都展现出了他的英勇善战。 从侧面来说:当阿喀琉斯由于女奴事件罢战的时候,特洛伊人的攻击使希腊人死伤无数,一改之前大举胜利的局面,从阿喀琉斯罢战后希腊人的溃不成军充分说明了阿喀琉斯的英勇善战。 二、忘我的残暴 从阿喀琉斯的第一次愤怒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渴望战斗,渴望冒险,在他愤怒的时候甚至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残忍。 当阿喀琉斯的朋友被特洛伊人杀死的时候,他愤怒之极,一路杀过去以至于尸体堆成山,就连河道都被尸体阻塞了,当河神出来劝和的时候他甚至提起长矛去刺杀河神。 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决斗之前,赫克托尔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便恳求胜利者不要凌辱失败者的尸体,但被阿喀琉斯一口回绝。 在战斗结束时,阿喀琉斯剥下赫克托尔血淋淋的甲衣,并用牛筋穿透他的双脚,一路驾着马车,拖着尸体,扬长而去。 战斗前后,他都没有给予他的对手足够的尊重,赫克托耳如同一只小鸡一样被身为鹰的阿喀琉斯斩杀。 三、潜在的天真温和善良 在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之后,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央求他归还尸体,当阿喀琉

《奥德赛》中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奥德赛》中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奥德赛》和《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史诗,统称为《荷马史诗》。本文以《奥德赛》中体现出佩涅洛佩的“智慧机巧”的纺织寿衣和弯弓招亲的计谋为出发点,来解析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奥德赛》佩涅洛佩女性主义 一、引言 《奥德赛》中涌现出诸多积极活跃的勇敢女性,呈现出女权主义思想的色彩。而这部史诗也流露出对女性的怀疑,如女性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这尤其造成了阿伽门农否定女性的态度。虽然作者努力塑造一个美好的女性形象,但这些都是透过男性角色的角度,即通过男性眼睛和话语表现出来的。因此,它也有厌恶女权主义的痕迹。这些不免让人对《奥赛罗》中的女权主义产生疑惑。 二、《奥德赛》中女性主义的凸显 自《奥德赛》这部史诗创造完成之始,对于其中的女性主义,便出现了难以统一的观点。一些人认为《奥德赛》就是西方国家厌恶女性主义的源头。最突

出的“厌女主义者”阿伽门农的态度集中体现了这一点。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是一个“坏女人”,丈夫不在家时,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而在奥德修斯的心中,女性分为两种,一种是温柔善良的,一种是危险可怕的。这使作者看待的女性主义的态度更加难以辨别。 《奥德赛》中,佩涅洛佩是贤妻的代表人物。她几乎把所有优点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拥有美貌的同时,富有智慧,体现了女性的价值。在这部史诗中,佩涅洛佩成就了她丈夫――奥德修斯完整的人物形象,是所有人物联系的枢纽,是读者了解《奥德赛》的一个重要的角色。两个著名的故事与佩涅洛佩相关,其中一个是佩涅洛佩的织寿衣的计谋。织布与佩涅洛佩的形象休戚相关,除了以织布操持日常家务,还把织机编织的智慧融入到生活。佩涅洛佩用给公公拉埃尔特斯织寿衣的计谋来拖延求婚人,通过织布、拆布和重织这一系列过程,拖延三年的时间,等待丈夫归来。这一切离不开神明――纺织的守护神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启发,从而显示出她聪明机智,善于使用谋略。 遭受女仆出卖,织衣计谋的事情败露之后,佩涅洛佩只能面对求婚者的求婚。此时,发生了第二个与她相关故事,即弯弓招亲的计谋。但是,对此进行研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 《伊利亚特》所记叙的主要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它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作为全书的主线,其他人物、事件都环绕这条主线展开,其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有赫克托耳、奥德修斯、埃阿斯、阿伽门农、阿咯琉斯等,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是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阿喀琉斯的出身来看,在史诗中,阿咯琉斯是一位带着辉煌光环的英雄,和其他的古希腊英雄一样,他具有半人半神的特点,对他的评价,褒贬皆有. 一方面,血气方刚、英勇善战、有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 他在战场上几乎是百战百胜,杀死过无数的特洛伊英雄,从特洛伊人在没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和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时的不同反应 的对比,就可以看出他的英勇善战,比如身着阿咯琉斯的黄金战甲的帕特洛克罗斯出击时,特洛伊人从远处看到他,以为是阿喀琉斯来了,即吓破了胆,阵脚大乱,自相踩踏致死的人无数,在阿喀琉斯罢战期间,希腊战场上也因为缺少他而节节败退,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托耳被阿喀琉斯杀死,特洛伊人元气大伤。后来,阿喀琉斯重新武装上战场,希腊人又占了上风。 自尊心、荣誉感强 在阿喀琉斯出生之时就得到神谕:如果阿喀琉斯不去参加特洛伊战争,他会有一个美丽的妻子,有许多子孙,会享有高寿,他的名字将被子孙们记得,直到子孙的名字被遗忘;如果他去参战,他会创建

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赢得无上的荣誉,但英年早逝。尽管如此,阿喀琉斯还是选择了后一种人生道路,他说:“人总是要死,我为什么选择平庸而长寿呢?即使早逝,我也要过轰轰烈烈的生活。”后来他果然成为叱咤风云的希腊勇将,在特洛伊战场上屡建奇功而声名卓著。当希腊主帅阿伽门农声言要从阿喀琉斯帐下抢走他心爱的女奴时,阿喀琉斯感到自己荣誉和尊严受到了重创,从此,他既不出战,也不参与议事,任凭自己的同胞成批地死于特洛伊人的刀箭之下,即使阿伽门农后来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显然,阿喀琉斯所争的主要不是财物和女奴,而是要让阿伽门农等人再也不敢侵害他个人的尊严与荣誉,承认他是最伟大的英雄。 珍视友谊对朋友肝胆相照 阿喀琉斯心爱的女俘被夺愤怒不肯出战,与他较有交情的埃阿斯 带着厚礼来请求他出战,好话说尽,阿喀琉斯仍然不为所动。当阿喀琉斯得知他最亲密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被特洛伊人杀死时,他终于爆怒了,他要为帕特洛克罗斯报仇。他重新出战,仇恨遮掩了他的双眼,对敌人已没有任何的同情,特洛伊人向他求饶时。他说:“在帕特洛克罗斯没有死以前,我愿意饶恕你,但现在一切人都得死,连你也在内!”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死在阿喀琉斯手下的特洛伊人不计其数。这一切都仅是为了死去的好友。 另一方面,残暴鲁莽、傲慢任性 他为了一个女俘而和统帅闹翻,退出战斗,造成联军的惨败。他 的好友被杀后冲天的愤怒使他变成了嗜杀的恶魔,母亲警告他:为朋

《荷马史诗》简析

荷马史诗 一、英雄史诗的定义: 英雄史诗(Heroic Epic)在严格意义上是指起码符合以下标准的作品:长篇叙述体诗歌;主题崇高庄重,风格典雅;集中描写以自身行动决定整个部落、民族或人类命运的英雄,或近似神明的人物。 一种古老的、源远流长的韵文体叙事文学样式。与神话具有互为依存的关系。 史诗的分类: 1、传统史诗(又称“原始史诗”或“民间史诗”)——由作者根据民族扩张和战争时期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与传说加工整理而成。 2、文学史诗(又称“非原始史诗”)——由善于创作的文人以“传统史诗”为蓝本创作而成。 3、模拟史诗——模拟史诗宏大精细的形式和庄重高雅的风格,却用来表现平庸琐碎的主题。(神话的历史化和历史的神话化) 二、荷马传说 七城(?)争荷马 传说中的河神之子、俄耳甫斯的传人 顾名思义:跟随者、人质、盲人 三、史诗体系 古风时期有关特洛伊战争的史诗就已形成体系。 该体系由如下八部史诗构成: 1.《库普利亚》(Cypria),又译《塞浦路亚》 2.《伊利亚特》(Iliad) 3.《埃塞俄比斯》(Aethiopis),又名《阿玛宗尼亚》(Amazonia) 4.《小伊利昂》(Little Iliad) 5.《伊利昂的毁灭》(Iliu Persis) 6.《返乡》(Nostoi) 7.《奥德赛》(Odyssey) 8.《特勒哥尼亚》(Telegonia) 主题(The Epic Circle) 《库普里亚》:不和的金苹果;帕里斯的裁判;劫海伦;奥里斯港的集结(献祭伊菲革涅亚);战争前九年的进程。 《埃塞俄比斯》,或名《阿玛宗尼亚》:赫克托耳死后的战况,阿喀琉斯之死。 《小伊里昂》:争夺战盔;盗圣像;木马计。 《伊里昂的毁灭》:众人与木马(拉奥孔);破城。 《返乡》:阿伽门农之死;墨涅拉奥斯经埃及返乡。 《特勒哥尼亚》:奥德修斯及其子的奇怪结局;佩琉斯与忒提斯帕里斯的决断 四、《伊利亚特》 (一)情节 第一次愤怒

荷马史诗三位主要英雄形象论析

荷马史诗三位主要英雄形象论析 一、性格完美的悲剧英雄—赫克托耳 在西方文学史上,赫克托耳是作为阿喀琉斯的衬托或参照而定位的。实际上,在《伊利昂纪》中他们分别是交战双方的主将,代表着不同的古代英雄类型。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赫克托耳是一个富于理性的、成熟的政治军事领袖,是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的古代氏族英雄形象。阿喀琉斯“冲冠一怒为红颜”,因阿伽门农夺走他的女俘而“愤怒”,任性退出战争,这从个人而言,固然有其充分的理由,但阿喀琉斯却是希腊一方举足轻重的战将,因而这种无视希腊人整体利益而意气用事的结果,导致希腊联军节节溃败,几乎覆亡而赫克托耳以群体利益为重,他作为特洛伊一方的主帅,既身先士卒英勇赴战,对敌我的强弱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又对特洛伊的生死存亡,对母亲、妻子和弟媳海伦皆极富责任感。众所周知,特洛伊战争的直接起因是赫克托耳的风流弟弟帕里斯诱拐了全希腊最美艳的女子海伦,战争的深层原因则瘫族岭解体阶段异族部落之啦相缄和掠夺财汽赫克托耳虽知因此耐发的战争是己方理曲并有严重的后果,但他并不视海伦为红颜祸水之类的妖孽,而是尊重这位前斯巴达王后恰如其份,毫不怨恨她给全体特洛伊人带来的十年麻烦和毁灭的阴影,表现出感人的男子汉风度和深明大义的英雄襟怀。 尽管赫克托耳就性格而言是比阿喀琉斯更完美的人,但他不幸生于以普力与武功论英雄的荷马史诗时代,因此当他面对着更为神勇一的阿喀琉斯时,他为群体献身的高度责任感便转换成强烈的悲剧色彩他无可选择地走向与阿喀琉斯的决斗,义无反顾地走向死亡在《伊利昂纪》中,有三个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强化了赫克托耳「的完美性格中所蕴含的悲剧性前述的海伦、赫卡柏和安德洛玛克。赫卡柏是赫克托耳之母,她在儿子参战问题上表现出一种豁达大度的战争女神的英雄气概,率领特洛伊妇女在希腊大军兵临城下的困境中祈祷雅典娜赐恩,鼓励儿子英勇杀敌,而阿喀琉斯之母戒提斯虽为女神,言行却与凡间之母无异—一她在战争问题上待阿喀琉斯如同婴儿。史诗中这两位母亲在儿子决战前夕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赫克托耳无愧于他英雄般的母亲。赫克托耳之妻安德洛玛克是古希腊文学中著,的悲剧性女性形象、,她对丈夫赫克托耳的态度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同情心。安德洛玛‘在城楼上观战时提醒丈夫说阿喀琉斯杀死了她的父亲及七个兄弟,对她母亲之死也负有责任,因此,赫克托耳对她而言既是丈夫,同时又是她的父、兄、母,她失掉了赫克托耳就是失掉了生命的一切。尽管如此,尽管她和赫克托耳都明知阿喀琉斯更强大,明白赫克托耳战死后特洛伊城将陷落,老父老母娇妻弱子将沦为悲惨的奴隶,尽管她曾哭着恳求丈夫不要再重返战场,但他们无法作出其他的选择,因为屈辱地龟缩不出和苟且偷生同样也无法挽救特洛伊国破家亡的厄运,唯有战死沙场方是英雄本色。在此情境下,赫克托耳毅然挺身而出,“不被特洛伊英勇的儿子们和穿着长袍的特褚伊妇女所耻笑”,履行自己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英勇地战死于阿喀琉斯的枪下。赫卡柏和安德洛玛克以至亲女性的身份,在男性英雄强弱悬殊的生死决战中站在弱者的一方,这使赫克托耳的慷慨赴死带上了动人心弦的悲剧色彩。赫克托耳完美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出于群体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和为了个人荣誉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是和史诗《伊利昂纪》歌颂对异族进行英勇顽强战斗的英雄的主题吻合一致的。 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无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古代英雄。前者富于理性、襟怀大度,后者感情冲动、心胸狭窄前者以群体利益为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后者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率直任性前者让我们感到人性的温情和命运的无奈,后者使我们体味到战争的残酷和昂扬无羁的独立精神。英雄主义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但在某种意义上说,赫克托耳悲壮赴死,要比阿喀琉斯的取胜更为英勇感人。《伊利昂纪》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关于战争与人性的杰作,荷马主要是通过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这两个不同类型的史诗英雄形象,讴歌了古代氏族领袖异彩纷呈的英雄本质。

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半神半人身上的品质

[键入文字] 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半神半人身上的品质 奥德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在罗马的神话故事中被成为尤利西斯或者是尤里克塞斯,是希腊西部伊塔卡岛之王,曾经出使特洛伊要求归还海伦,但是却没有获得成功,于是特洛伊战争就爆发了。奥德修斯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盟军一方著名的智勇双全的英雄,特洛伊木马计就是奥德修斯想出来的,下面做一下奥德修斯简介。 奥德修斯简介:奥德修斯并不想参加特洛伊之战,于是佯装发疯,但是却被帕拉墨得斯识破,最终不得已参加了特洛伊战争,从此之后奥德修斯心中对帕拉墨得斯产生了怨恨,加上奥德修斯对帕拉墨得斯的嫉妒,使得奥德修斯后来在战争之中诬陷了帕拉墨得斯与特洛伊人有勾结,导致了阿伽门农将帕拉墨得斯处死在海边。后来奥德修斯与大埃阿斯比试打了一个平手,堪称是希腊盟军中智勇双全的人物。后来奥德修斯与大埃阿斯争夺阿喀琉斯的盔甲,奥德修斯能言巧辩,使用计谋最终获得了阿喀琉斯的盔甲,大埃阿斯因此自杀身亡。后来奥德修斯献出了木马计,最终攻陷了特洛伊城,特洛伊城市被攻陷之后奥德修斯在特洛伊进行了大肆的杀戮与劫掠,后来就坐着船回国了。 奥德修斯的回国之路可以说历尽艰辛,在海上漂流了十年才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但是等到他回到自己国家的时候,因为奥德修斯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没有消息,所以伊塔卡岛的人们都传说奥德修斯已经死亡,这个时候贵族的子弟们都在争着向奥德修斯的妻子求婚,想要成为伊塔卡岛之王,奥德修斯的妻子想尽了各种办法拒绝他们,这些贵族子弟占据了王宫,在里面吃喝玩乐。奥德修斯回到家的时候看到了贵族子弟的作为,他化妆成为一个乞丐,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并且与儿子一起努力终于除掉了在他的家中胡作非为的恶少,与自己的妻子团聚,并且重新成为了伊塔卡岛的王。 1

荷马史诗中的比喻修辞赏析教程文件

荷马史诗中的比喻修 辞赏析

[摘要]气势恢宏、精妙绝伦的比喻,是《荷马史诗》语言风格的一大特色。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比喻在刻画人物、描绘事件、渲染气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增强形象艺术感染力的强有力手段。而作为一部主要描述战争、歌颂英雄的口头文学作品,丰富的比喻更是让《荷马史诗》增辉添彩,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关键词]荷马史诗;战争;比喻修辞 《荷马史诗》辞章华丽,妙语连珠,生动形象的比喻俯拾皆是,被后人誉为“荷马式的比喻”。本文试以战争场景描绘中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为着眼点,对其多样性、形象性作浅薄的探讨。 一.比喻的多样性 富于多样性,是《荷马史诗》比喻修辞手法的重要艺术特征。根据粗略统计,《荷马史诗》的比喻约有800个(《伊利亚特》约500个,《奥德赛》约300个);而这800个比喻包含在约1500诗行中,占全部诗行的5.4%。1。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荷马史诗》的比喻具有数量多,比例大的特点,而比喻的多样性正是建立在丰富众多的比喻基础上的。而从形式上分析,也有明喻和暗喻。其中明喻较多,约占总数的80%2。 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作比事物的多样性。荷马充分调动奇思妙想,不吝溢美之词来讴歌高大魁梧的英雄,描画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举凡自然现象、飞禽走兽乃至幻想世界、神话传说,无不囊括作为作比的事物,其种类之繁多,范围之广泛,令人称奇! 1陈昶, 李湘. 浅析荷马史诗语言特色[J]. 云梦学刊, 2008. 2蒋见元. 《诗经》史诗与荷马史诗的比较[J]. 铁道师院学报, 1987, (1).

其中简洁明快的例子比如第六卷中“谣言像火苗似的在人群中活跃,作为宙斯的使者,促使着人们向前”。又如,为了形容战士的遒劲勇猛,“狮子”、“野猪”等意象频频出现。第五卷中,诗人形容勇猛的战士们“像一群狮子,生吞活剥,像一群野猪,蛮力无穷”3。相类似地,第七卷中4,诗人也把埃阿斯和赫克托耳形容成“狮子”和“野猪”,其奋勇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中也不乏荡气回肠的大段铺陈。比如对于腥风血雨的战争,作者大量运用了自然现象如“狂风”、“暴雨”、“闪电”、“黑夜”等。如描述战争即将结束:“黑夜涉过长途,黎明正在进逼”。在第十一卷中,诗人讲到:“达奈人的首领,随后扑向人马聚首之地,像西风卷起飞旋的狂飙,碎荡南风吹来的亮白的云翳,掀起汹涌的浪水,借助了强劲的风力,高耸的涛峰扑下,撞泼飞溅的沫星,就像这样,赫克托耳砍落片片人头,纷纷落地”。这一段描绘的宏大场面极具张力,并借此烘托赫克托耳的骠勇善战,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升华了故事的可读性。实为匠心独运,妙笔生花! 让人记忆尤为深刻的是第二卷中,为了展示希腊军队整装待发的浩大阵容,诗人用了长达三十行的明喻:“宛如不同种类的羽鸟……展开骄傲的翅膀,然后集群停泊,整片野草回荡着他们的喧响阵阵。就像这样,来自各个部族的兵勇,走出海船营棚……发出可怕的吼声。他们在花团锦簇的斯卡曼德罗斯平原摆开战阵,数千之众,像春天的绿叶和花丛。”一气呵成,兼富视听美感。《荷马史诗》的比喻显得原始古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希腊当时的生产水平和审美价值。而从今天的角度看,这种单单用文字就能做到画面感堪比特效大片的非凡功力,仍是令人赞叹的。 3这里是有一定文化差异的。在我国文化当中,“虎”(有时还有“熊”)的形象似乎更正面,多用来表现孔武有力,而“野猪”则鲜有提及。 4若无特殊说明,下文都是指《伊利亚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