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成氨生产安全技术通用版

合成氨生产安全技术通用版

合成氨生产安全技术通用版
合成氨生产安全技术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745

合成氨生产安全技术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合成氨生产安全技术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氨(NH?)常态下是有特殊气味的强刺激性气体,相对密度为0.5971(空气=1),易燃,自燃点为65112,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5.7%~27.4%)。氨气常温加压即可液化(临界压力11.4MPa,临界温度132.512),沸点为-33.512、凝固点为-77.712。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碱性。

氨主要用途是生产氮肥,还用于生产硝酸、纯碱、化纤、塑料、橡胶、医药、染料和爆炸晶,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生产工艺合成氨生产所用原料有固体燃料(煤)、液体燃料(石油或其产品)、气体燃料(天然气、焦炉气、炼厂气)。

合成氨的生产分为三部分:

造气——原(燃)料通人空气(氧气)和蒸汽,汽化成为水煤气(半水煤气),该粗原料气由氢气、氮气、二氧化碳、一

氧化碳和少量硫化氢、氧气及粉尘组成,原料气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存于气柜;

变换净化——气柜来的原料气通过电除尘器除去粉尘进入气压机加压,经脱硫(脱除硫化氢)、变换(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和二氧化碳)、脱碳(吸收脱除二氧化碳)后,再次加压进入铜洗塔(用醋酸铜氨液)和碱洗塔(用苛性钠溶液)进一步除去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降至十万分之三以下),获得纯氢气和氢气混合气体;

合成——净化后的氢氮混合气(H?:N?=3:1)经压缩机加压至30~32MPa进入合成塔,在铁触媒存在下高温合成为氨。

生产是在密封、高压、高温下连续进行的。

职业危害合成氨生产的物料(易燃易爆、有毒)和工艺条件决定其具有极大固有危险性,事故统计表明,化工系统爆炸中毒事故最集中的就是合成氨生产。

爆炸——合成氨生产中的化学爆炸可归成三类。一是高温高压使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扩宽,气体物料一旦过氧(亦称透氧),极易在设备和管道内发生爆炸;二是高温高压气体物料从设备管线泄漏时会迅速膨胀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明火或因高流速物料与裂(喷)口处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着火和空间爆炸;三是气压机等转动设备在高温下运行会使润滑油挥发裂解,在附近管道内造成积

炭,可导致积炭燃烧或爆炸。

高温高压可加速设备金属材料发生蠕变、改变金相组织,还会加剧氢气、氮气对钢材的氢蚀及渗氮,加剧设备的疲劳腐蚀,使其机械强度减弱,引发物理爆炸。物理爆炸后往往接着发生化学爆炸。

中毒——合成氨生产中,液氨大规模事故性泄漏会形成低温云团引起大范围人群中毒,遇明火还会发生空间爆炸。一氧化碳、硫化氢的中毒频度和严重度则都是化工生产中最高的。

1.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属血液窒息性气体,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输氧能力降低,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较多一氧化碳后引起的急性脑缺氧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为主。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一氧化碳车间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 3。

2.硫化氢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它的全身毒作用是由于其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阻断生物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内窒息)所致。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硫化氢车间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3.氨

氨的毒性见“硝酸生产安全”。

合成氨生产还有噪声、腐蚀性液体灼伤等职业危害。

安全措施合成氨企业通常都是重大危险源,要按国际公约和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特殊控制措施,如安全检查、安全运行、安全评价、应急计划和安全报告制度等等,防止液氨、一氧化碳大规模泄漏引发社会灾难性事故。

1.防止化学爆炸

(1)严防过氧(透氧)

无论以煤还是以重油为原料造气,过氧都是引发设备管线内化学爆炸的关键因素。要控制煤气中氧含量不超过0.5%,当氧含量达到1%时,要立即停车处理。

用煤造气时控制过氧的主要措施是,煤入炉前要把大小块分开,使之燃烧均匀、完全而不产生风洞;炉温偏低时应延长吹风时间;确保自动机及其阀门控制正确灵敏,保证吹入气体的顺序正确;若吹入气体顺序错误或蒸汽中断,应立即将制气循环转入吹空气放空阶段,同时打开炉下安保蒸汽(亦称保压蒸汽),吹净蒸汽。

用重油造气时控制过氧的主要措施有,投料时炉温应在850℃以上,投料顺序为先蒸汽、次油、后氧气;操作中严禁油中带水并严格控制氧油比在0.8~0.9之间;必须装设在线氧含量分析报警仪(报警限设在含氧0.8%以下),同时还须装设油、氧、事故蒸汽、系统放空和氧气放

空的联锁装置,设置过氧自动停车并自动打开放空联锁装置,以避免下游设备(尤其是洗涤塔)过氧爆炸;严防供油中断。

(2)严防物料互窜

用煤造气须严防煤气窜入鼓风机系统(常发生在鼓风机突然停电停机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鼓风机开机前必须置换分析以防鼓风机和空气支管、总管爆炸。

用重油造气时,若氧压机停车则氧气管道压力下降,高温煤气会倒窜入氧气管道引发爆炸,所以氧气管道要装设压力报警器、止逆阀和自动加氧装置。为防止氧气窜入氮气系统发生爆炸,亦应装设可靠的止逆装置。

在变换净化部分:要严防下游气体(其氢气含量已大大提高)倒窜回上游,因而要装设必要的液封、放空、止逆等装置;严防脱硫塔、脱碳塔、铜洗塔、碱洗塔发生泛液和出口气体带液,这会造成高压机液击,甚至引起恶性爆炸。为此应精心控制气体流速、精心控制塔中液位,同时保证液位计灵敏可靠、防备出现假液位。

(3)防止可燃气体物料泄入空气引发空间爆炸,应合理布点装设在线可燃气体监测报警器,及时发现泄漏及时处理,保证液封和安全放空设施功能正常。

2.防止物理爆炸

关键是保证设备、管线(尤其是弯管、弯头)、接头的机

械强度和密封,一定要定期检验和检修。严禁带病运转。贮罐、气柜物理爆裂会引起大规模泄漏,应大范围(包括厂外)禁火禁电、疏散人群。

3.中毒和噪声控制

(1)作业现场应合理布点装设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的监测报警器;有条件的企业应建设事故氨吸收处理系统,设气防站。对这些气体可能出现的场所,必须施行监护作业,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器,配备送风式或自给式呼吸器。

(2)噪声超标岗位应采取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难以达标的岗位应为职工提供耳罩、耳塞或护耳器等防护用品。

(3)变换净化岗位可适当设置洗眼器或水淋洗设施。

4.检修安全

检修期间是爆炸、中毒事故发生最集中的时间,除做好周密的安全检查之外,必须严格遵守进塔入罐、动火、高处作业等的安全规定。严禁无证作业。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发酵工业简介

发酵工业简介 发酵工业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工程产业化的基础。发酵工业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一门传统工业。至今,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独立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应用覆盖医药、卫生、轻工、农业、能源、环保等诸多行业,某些产品如味精、柠檬酸年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如今,人们把利用生物细胞(指微生物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微藻)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来大量生产或积累生物细胞、酶类和代谢产物的过程成为发酵。 关键词:发酵工业、历史、现状、展望 很早以前,人们就利用发酵技术来生产产品,直到近代才发现发酵时由微生物一引起的。发酵工业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所涵盖的产品呢也从原来的抗生素、食品等几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医药、保健、农业、环境、能源、材料等。发酵工业是一种以高科技含量为特征的新兴工业,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业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其在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发酵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且对节约粮食、增加食品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及改善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1、发酵工程发展简史 1、1传统发酵技术 人类利用自然发酵现象生产食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你爱过就是最传统的发酵技术之一。大约在9000年前,具有人们用谷物酿造啤酒。在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黄酒酿造技术。都将、醋、豆腐乳、泡菜、奶酪等传统食品的生产也均在2000年以上。这些产品都是数千年来人们凭借智慧和经验,在没有亲眼见到微生物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微生物所获得的。当时,人们不知道发酵的本质,也就不会人为地控制发酵过程,生产职能凭经验,因此这个时期也成为天然发酵时期。现在,传统发酵技术仍然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 1、2近代发酵技术 1、2、1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期间 1680年,荷兰商人、博物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己发明创造的显微镜发现了微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年产五十万吨合成氨的原料气制备工艺筛选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合成氨因采用的工艺不同其生产流程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的生产过程都大同小异,基本上由原料气的生产、原料气的净化、合成气的压缩以及氨合成四个部分组成。 ●原料气的合成 固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焦炭、煤 液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石脑油、重油 气体燃料生产原料气:天然气 ●原料气的净化 CO变换 ●合成气的压缩 ●氨的合成 工业上因所用原料制备与净化方法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各种原料制氨的典型流程如下: 1)以焦炭(无烟煤)为原料的流程 5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合成氨厂采用哈伯-博施法流程。以焦炭为原料的吨氨能耗为88GJ,比理论能耗高4倍多。 我国在哈伯-博施流程基础上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发了碳化工艺和三催化剂净化流程: ◆碳化工艺流程将加压水洗改用氨水脱除CO2得到的碳酸氢铵经结晶,分离后作 为产品。所以,流程的特点是气体净化与氨加工结合起来。 ◆三催化剂净化流程采用脱硫、低温变换及甲烷化三种催化剂来净化气体,以替代 传统的铜氨液洗涤工艺。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流程 天然气先要经过钴钼加氢催化剂将有机硫化物转化成无机硫,再用脱硫剂将硫含量脱除到以下,这样不仅保护了转化催化剂的正常使用,也为易受硫毒害的低温变换催化剂应用提供了条件。 3)以重油为原料的流程 以重油作为制氨原料时,采用部分氧化法造气。从气化炉出来的原料气先清除炭黑,经CO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和氮洗,再压缩和合成而得氨。 二、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简述 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重油、焦炭和煤,都是生产合成氨的原料。除焦炭成分用C表示外,其他原料均可用C n H m来表示。它们呢在高温下与蒸汽作用生成以H2和CO为主要组分的粗原料气, 这些反应都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而且为强吸热反应,工业生产中必须供给热量才能使其进行。 按原料不同分为如下几种制备方法: ●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 各种工艺流程的区别主要在煤气化过程。 典型的大型煤气化工艺主要包括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以及壳牌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 ①固定床碎煤气化

尿素安全生产要点示范文本

尿素安全生产要点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尿素安全生产要点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工艺简述 来自合成氨装置的氨、二氧化碳分别由高压液氨泵和 压缩机升压至26MPa后送入尿素合成塔。于压力 25MPa、温度200℃的条件下进行尿素合成反应。尿素浓 度为36.1%的尿素溶液经压力调节系统减压至1.7MPa,温 度122℃进入分解系统。尿素溶液在分解系统中逐渐提浓 达74%后送至结晶系统,将尿素浓度升至80%,结晶密度 达35%以上后,送入离心机用水除去部分缩二脲成为粉状 尿素进入干燥系统,由热空气(120℃)将粉状尿素干燥并 送至温度135~138℃的熔融槽,粉状尿素熔化后进入固定 式喷头造粒。冷却固化后的粒状尿素由皮带机送至散装 库。

尿素生产所需原料之一氨是有毒和可燃性气体。 2重点部位 2.1合成塔尿素合成塔是一座立式高压容器。它不但处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运行,而且入塔物料[氨/二氧化碳=4.0(mol比)水/二氧化碳=0.37(mol比)]的平衡操作也是非常严格的。尿素生产必须采用高温、高压,而在高温、高压下尿素对设备的腐蚀又是十分严重的。为了防止腐蚀,合成塔采用钛衬里,和316L尿素级不锈钢衬里并加氧气(空气)保护。尿素合成塔的运行状况对全工序的正常运行有着主导作用,该部位是正常生产中巡检的重点部位。尿素合成塔检漏孔曾多次发生过泄漏,迫使生产装置停车;合成塔压力控制调节阀阀杆被尿素溶液腐蚀断,导致合成塔压力联锁动作,使生产装置停车也时有发生。 2.2高压液氨泵液氨泵为立式三联柱塞往复泵,是尿素生产装置的重要设备。满负荷(100%)生产中,该泵是

乙醛

乙醛 【知识要点】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 H C 42,结构式是,简写为CHO CH 3。 注意 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 而不能写成—COH 。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 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 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碳氧双键)和氧化反应(醛 基氢),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注意 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 H CO O CHO CH 22234452+??→?+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2O 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和新制备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银氨溶液的制备: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 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实验现象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 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 +↓=+4 23·NH AgOH O H NH Ag []O H OH NH Ag O H NH AgOH 223232)(·2++=+- + []O H NH Ag NH COO CH OH NH Ag CHO CH 23 4 3233322)(2+↑+↓++→+++- - + 由于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这个反应又叫做银镜反应。 在这个反应里,1mol 的醛基氢原子对应着2mol 的银。 ②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把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制镜或保温瓶胆。 ③配制银氨溶液是向3AgNO 稀深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最初生成沉演恰好溶解为止。滴加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最后得到的溶液不是银氨溶液。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制备银镜时,玻璃要光滑洁净。玻璃的洗涤一般要先用热的NaOH 溶液洗,再用水洗净。 注意 ①这里所说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是指反应整体中某一方物质的反应。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统一性上看,整个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反应的实质也是电子的转移。 ②结合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醛的还原反应可知,乙醇与乙醛之间能在不同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做本实验要注意: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而且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此外,另一种弱氧化剂即新制的2)(OH Cu 也能使乙醛氧化。 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 的溶液2mL ,滴入2%的4 CuSO 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 溶液0.5mL 加热到沸腾,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 说明: ①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实验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就是 ↓=+- + 22)(2OH Cu OH Cu O H O Cu COOH CH OH Cu CHO CH 223232)(2+↓+?→?+? 实验中看到的沉淀是氧化亚铜,由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乙醛被氢氧化铜氧化。在这个反应里,1mol 的醛基氢原子可以还原出1mol 的Cu 2O 。

2020合成氨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合成氨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要求,培训和复审培训的内容和学时安排,以及安全技术考核的方法、内容,复审培训考核的方法、要求与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节能氨五工艺法(AMV),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法、凯洛格法,甲醇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醇法,纯碱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碱法,采用变换催化剂、氧化锌脱硫剂和甲烷催化剂的“三催化”气体净化法工艺过程的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 号)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AQ/T 3017-2008《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3009-2007 《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人员ammonia synthesis process operator 采用合成氨工艺的生产单位中从事安全风险较大的工艺操作从业人员,主要指压缩、氨合成反应、液氨储存岗位作业的人员。 4. 基本条件 4.1 年满18 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4.2 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4.3 具备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4.4 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4.5 合成氨工艺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5. 培训大纲 5.1 培训要求 5.1.1 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5.1.2 培训应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培训的规定组织进行。 5.1.3 培训工作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加强案例教学;应注重提高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法律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等内容的综合培训。 5.2 培训内容 5.2.1 安全基本知识 5.2.1.1 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2)有关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合成氨安全生产要点实用版

YF-ED-J142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合成氨安全生产要点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合成氨安全生产要点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工艺简述 天然气(主要成份为甲烷)经脱硫后与水 蒸汽混合,先进入一段转化炉,在压力 3.6MPa、温度834℃和镍系催化剂的作用下,大 部分甲烷转化为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然后在二段转化炉引入空气在炉内燃烧继续进 行转化,同时提供氨合成的主要成分氮气。转 化气中的一氧化碳在高、低变换炉中于426℃、 224℃和铁系、铜系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汽反应 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在 脱碳塔用苯菲尔溶液吸收,溶液中二氧化碳反

再生释出作为副产品。脱碳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于甲烷化在354℃和镍系催化剂作用下与氢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蒸汽。最后,氮氢混合气用合成气压缩机压缩到24MPa送入合成塔,在540℃和铁系催化剂作用下氮氢气进行合成反应,出塔气经冷却使氨冷凝分出即为合成氨产品。 合成氨生产所用原料(天然气、石脑油、渣油),中间物料(甲烷、氢、一氧化碳)、产品(氨)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 2重点部位 2.1转化反应炉该炉是合成氨生产的关键设备。通过它将原料与水蒸汽、空气反应生成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并提供合成反应的主要成分之一氮。

乙醛装车聚合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示范文本

乙醛装车聚合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乙醛装车聚合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乙醛是一种活跃的有机物,在存储、罐装过程中会发 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快速的放热反应,若处理不当, 会造成爆炸、中毒、冻伤等重大恶性事故。 20xx年12月2日,扬子石化股份公司发生一起乙醛 聚合反应,虽未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但却给我们敲响了 警钟。事后,我们从生产、贮存、装车等环节对乙醛聚合 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根据分析情况, 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事故经过

20xx年12月2日16点11分,车号为苏BK5820、容积为22.7m3的乙醛专用槽车,在扬子石化股份公司化工厂醋酸车间乙醛装车平台开始装醛,16点50分,装车结束,共装乙醛15吨。在关闭槽车进料阀后加盲板时,发现槽车温度、压力上升,槽车压力上升至8Pa、温度达70℃左右,伴有“咔嚓”的响声。操作人员武某立即向车间领导汇报,同时将槽车尾气盲板拆除,并将压力卸至6Pa,关闭放空阀,进料阀加盲板。 调查分析 1.在反应器内聚合 20xx年12月2日槽车所装乙醛来自乙醛球罐R-501c 罐,内有190吨乙醛,其中70吨左右是11月29日白班生产的产品。当日,由于反应波动大,分析工曾取原料乙

合成氨生产安全技术示范文本

合成氨生产安全技术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合成氨生产安全技术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氨(NH?)常态下是有特殊气味的强刺激性气体,相对密 度为0.5971(空气=1),易燃,自燃点为65112,能与空 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5.7%~27.4%)。氨气 常温加压即可液化(临界压力11.4MPa,临界温度 132.512),沸点为-33.512、凝固点为-77.712。氨 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碱性。 氨主要用途是生产氮肥,还用于生产硝酸、纯碱、化 纤、塑料、橡胶、医药、染料和爆炸晶,液氨可用作制冷 剂。 生产工艺合成氨生产所用原料有固体燃料(煤)、液体 燃料(石油或其产品)、气体燃料(天然气、焦炉气、炼厂 气)。

合成氨的生产分为三部分: 造气——原(燃)料通人空气(氧气)和蒸汽,汽化成为水煤气(半水煤气),该粗原料气由氢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少量硫化氢、氧气及粉尘组成,原料气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存于气柜; 变换净化——气柜来的原料气通过电除尘器除去粉尘进入气压机加压,经脱硫(脱除硫化氢)、变换(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和二氧化碳)、脱碳(吸收脱除二氧化碳)后,再次加压进入铜洗塔(用醋酸铜氨液)和碱洗塔(用苛性钠溶液)进一步除去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降至十万分之三以下),获得纯氢气和氢气混合气体; 合成——净化后的氢氮混合气(H?:N?=3:1)经压缩机加压至30~32MPa进入合成塔,在铁触媒存在下高温

酒精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

附件九: 清洁生产标准酒精制造业(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清洁生产标准酒精制造业》编制组 二00九年六月 目次 1 项目背景 (1) 1.1任务来源 ...................................................................... 1 1.2工作过程 ...................................................................... 1 2 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标准编制意义 (1) 2.1 酒精制造业行业概况 (1) 酒精生产工艺2.2 (2) 酒精企业污染的产生2.3 (3) 酒精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2.4 (4) 相关法律法规2.5 (5) 3 适用范围 (6) 3.1 清洁生产审核 (6) 3.2 企业清洁生产绩效公告 (6) 4 编制依据和参考资料 (6) 4.1 制订标准依据 (6) 4.2 主要参考资料 (6) 5 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7) 5.1 编制方法 (7) 5.2 技术路线 (7) 6 指标确定说明 (7) 6.1 指标分级 (7) 6.2 标准指标的分类 (8) 7 标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9) 7.1 标准实施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9) 7.2 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10) 7.3 标准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 (10) 8 标准实施的污染减排潜力分析 (11) 9 标准实施的建议 (11)

酒精制造业》编制说明《清洁生产标准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1)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关于下达2007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函[2007]544号文件),项目统一编号:151.16 (2)标准制订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 1.2工作过程 (1)开题报告。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酒精分会等联合成立了标准编制组,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现场调查,编制组于2008年8月底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并按照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框架要求,撰写并完成开题报告。 (2)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2008年9月,编制了酒精企业清洁生产情况调查函,并下发企业,以电子邮件和传真方式共发函60多份,目前回收21份。在调研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产量居全国前20位,调研的企业的总产量达260多万t,约占2007 年酒精总产量(按国家统计局2007年酒精总产量513万t计算)的51%,其生产工艺、设备先进,基本代表了我国酒精行业的发展现状。汇总调查数据,通过综合分析以及找行业专家咨询,对数据进行了确认。在此基础上,2009年1月形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2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标准编制意义 清洁生产是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实现我国污染控制重点由末端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的重大措施。近年来,国内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清洁生产(预防污染)已被世界工业界所接受,本标准的制订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酒精制造业的清洁生产工作,使我国酒精行业生产过程更清洁化、环保化。 2.1酒精制造业行业概况 酒精工业是指以谷类、薯类、糖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生产食用酒精、工业酒精和燃料乙醇的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它作为酒基、浸提剂、洗涤剂、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广泛应用于酿酒、化工、橡胶、油漆涂料、电子、照相胶片、医药、香料、化妆品等行业领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酒精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2008年,世界酒精产量为5000万t左右,基本都是发酵法生产的,合成酒精的产量很少,约200万t左右。燃料乙醇的产量为3000万t左右,以美国产量最高,约2000万t,其次是巴西,约1000万t。目前生产酒精的原料主要有玉米等谷类、薯类、甘蔗汁、制糖废蜜。 1 目前,酒精生产以发酵法为主,合成酒精已经停产,85%以上的酒精都以淀粉质原料生产,其中55%左右的酒精采用玉米为原料。近年来,随着引进设备及工艺的应用及农作物结构的变化,用谷物(主要是玉米)原料制酒精的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在东北地区最为明显。2008年,我国酒精产量约为550万t,其中燃料乙醇约为100万t。 3,年排COD约400万t,BOD约200万t,我国酒精行业,2007年排放废水总量约4亿m是我国有机污染物排放量高、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之一。 酒精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随着出口退税取消政策的出台,出口形势急转而下,因此未来1-2年出口将遭遇巨大的威胁,食用酒精供求关系面临失衡的局面。(2)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将逐渐规范。(3)原料的成本会越来越高。(4)食用酒精生产企业生存空间会逐渐缩小。(5)酒精生产企业的竞争形式将体现在原料资源的争夺上,新增产能将逐渐向原料产区靠拢。(6)受石油价格快速上涨、燃料乙醇过热因素的影响,许多投资者大面积介入该行业,促使其产能急剧扩张,过多的酒精产能必然进入国内的食用酒精市场,促使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合成氨工业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合成氨工业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我国氨工业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米庆芳14111700401)摘要:合成氨工业的巨大成功,改变了世界粮食生产的历史,解决了人类因人口增长所需要的粮食,奠定了多相催化科学和化学工程科学基础。催化合成氨技术在 2 0 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本文简述了现代合成氨的主要生产工艺,展望了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发展趋势:①原料方面进行油改煤、油改气;②规模方面上大压小和产能置换;③生产技术方面发展新型高效催化剂、低压合成工艺和多联产工艺。 关键词:合成氨工业;油改煤;低压合成工艺;多联产工艺 Status and Prospect of ammonia industrial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huge success ammonia industry has changed the history of world food production to solve the human food needs due to population growth, laying the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foundation. Catalytic ammonia technology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20 century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production process of modern synthetic ammonia,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ammonia industry: ①the material aspects of oil to coal and oil to gas; big pressure and scale of energy production on ②replacement; ③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technology catalysts, low pressure synthesis process and multi-generation process. Keywords: Ammonia Industry; oil to coal; Low synthesis process; multi-generation technology 氨工业是现代化学工业之父。以合成氨为基础原料的化肥工业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占50%左右,使人类社会免受饥荒之苦而居功至伟。合成氨已经成为数以百计的无机化工产品和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原料。合成氨工业化作为工业史上加压催化过程的里程碑,标志着工业催化新纪元的开端,也奠定了多相催化科学和化学工程科学的基础。目前,我国合成氨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总量占世界总量的约1/3。合成氨作为化肥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现代合成氨的主要生产工艺 1.1 现代合成氨工业主要生产原料[1-2] 合成氨的反应公式为3H2+N2=2NH3+Q,合成氨的反应特点主要为:可逆反应,氢气与氮气反应生成氨,同时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氮气;此外,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过程,反应过程中反应热与温度以及压力有关;而且需要催化剂的催化方能迅速进行合成氨反应。现代合成氨工业以各种化石能源为原料制取氢气和氮气。根据不同的制气原料而有不同的工艺技术,其中,煤炭约占76%、天然气约占22%、其它约占2%左右[3]。 1.1.1 天然气 采用天然气生产合成氨主要工序为脱硫、二次转换、一氧化碳以及去除二氧化碳等工序,在上述工序完成后即可得到氮氢混合利用甲烷化技术去除少量

合成氨要点安全生产(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23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合成氨要点安全生产(正 式版)

合成氨要点安全生产(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工艺简述 天然气(重要成份为甲烷)经脱硫后与水蒸汽混 淆,先进入一段变动炉,在压力3.6MPa、温度834℃ 和镍系催化剂的感化下,大部分甲烷变动为氢气、一 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然后在二段变动炉引入氛围在炉 内焚烧连续举行变动,同时提供氨合成的重要成分氮 气。变动气中的一氧化碳在高、低变更炉中于 426℃、224℃和铁系、铜系催化剂感化下与水蒸汽反 响天生氢气和二氧化碳。变更气中的二氧化碳在脱碳 塔用苯菲尔溶液吸取,溶液中二氧化碳反复活释出作 为副产物。脱碳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于甲烷化

在354℃和镍系催化剂感化下与氢反响天生甲烷和水蒸汽。末了,氮氢混淆气用合成气压缩机压缩到 24MPa送入合成塔,在540℃和铁系催化剂感化下氮氢气举行合成反响,出塔气经冷却使氨冷凝分出即为合成氨产物。 合成氨临盆所用质料(天然气、石脑油、渣油),中心物料(甲烷、氢、一氧化碳)、产物(氨)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 2重点部位 2.1变动反响炉该炉是合成氨临盆的要害设置装备摆设。通过它将质料与水蒸汽、氛围反响天生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并提供合成反响的重要成分之一氮。 在变动反响历程中,如水碳比把持过低会变成转反响管结碳而部分超温烧坏炉管。某厂曾因此使一段

醋酸安全生产要点(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安全生产要点(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946-38 醋酸安全生产要点(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工艺简述. 醋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醋酸的生产方法很多,主要有乙炔水合法、烷烃氧化法、轻油氧化法、甲醇、一氧化碳、低压羰基合成法和乙醛氧化法。这里重点叙述乙醛液相氧化法生产醋酸的工艺,主要由氧化、蒸馏等工序组成。 简要生产过程是乙醛和氧按比例进入第一氧化塔,在65-75℃。0.3MPa和催化剂醋酸锰的作用下,于乙醛的醋酸溶液中进行乙醛氧化反应。氧化液在76-80℃、0.2MPa工艺条件下继续在第二氧化塔进行氧化反应。从第二氧化塔出来的氧化液,在催化剂回收塔回收醋酸锰以后,进高沸塔蒸馏,在塔顶冷凝除去高沸物后,再进低沸塔精馏,在该塔顶脱除低沸物,塔底物料即为产品醋酸。

本装置所用原料乙醛是一级易燃液体,闪点-40℃,系有毒物质。 2重点部位 氧化塔组:氧化塔组包括第一、二氧化塔。易燃的乙醛和纯氧在催化剂醋酸锰的作用下,使乙醛转化成醋酸。乙醛氧化是剧烈的放热过程,原料配比、催化剂量、温度、压力控制不当,将会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氧化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过氧醋酸。是一种不稳定、有爆炸性的化合物,在温度90-110℃时便能突然分解爆炸;与可燃物、有机物、酸类接触,经摩擦、撞击也能爆炸或燃烧。国内同类装置就曾有过由于加催化剂开车,而导致氧化塔爆炸的事故。 在反应过程中,温度过高过氧醋酸的分解会聚然进行,而发生爆炸;温度过低过氧醋酸会积累也会发生爆炸。 氧化塔顶的气体中含有部分没有反应的乙醛和氧气,如果这些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也有爆炸的危

酒精清洁生产工艺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吉林工商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燃料酒精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措施作者:学号: 学院(系):生物工程 专业: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

目录 中文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酒精行业存在的问题 (1) 1.1.国外酒精行业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国内酒精生产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小结 (2) 2. 我国酒精行业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酒精行业环境污染严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酒精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4) 2.2.1.解决生产所排放的酒精糟液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4) 2.2.2.1全干燥法...... (4) 2.2.2.2培养菌体蛋白法 (4) 2.2.2.3厌氧-好氧方法 (4) 2.2.2.4酒精糟处理液回用 (4) 2.3解决酒精生产原料问题 (5) 2.4解决酒精生产成本偏高的问题 (5) 2.5酒精企业清洁生产方法有待改进 (5) 3. 传统酒精生产方法 (7) 3.1.淀粉质原料酒精生产过程...... . (7) 3.2.糖蜜原料酒精生产过程...... .. (8) 3.2.1.酒精糟液处理...... . (9) 3.2.2.1糖蜜原料酒精糟液的处理...... . (9) 4.酒精企业的清洁生产 (10) 4.1清洁生产的概念及内涵 (10) 4.2清洁生产的审计 (10) 4.3国内酒精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 (11) 4.4清洁生产参考方案 (12) 5 感想 (12) 参考文献 (14)

合成氨装置安全管理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71522 合成氨装置安全管理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合成氨装置安全管理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为加强合成氨生产系统的安全管理,保证公司内重点部位、关键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现将关键装置、重点部位领导包保责任制要求如下: 一、合成氨系统关键装置、重点部位: 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文件要求,我公司合成氨装置造气、气柜、脱硫、氢氮气压缩机、变换、脱碳、液氨库、甲醇、铜洗、氨合成装置做为我公司合成系统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管理。 二、各级管理人员工作要求: 1、公司实行总经理及生产口、技术口等分管领导24小时驻厂驻厂制,由常务总监李淑南、分管技

乙醛装车聚合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新编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乙醛装车聚合事故原因分析和 预防(新编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乙醛装车聚合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新编 版) 乙醛是一种活跃的有机物,在存储、罐装过程中会发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快速的放热反应,若处理不当,会造成爆炸、中毒、冻伤等重大恶性事故。 2002年12月2日,扬子石化股份公司发生一起乙醛聚合反应,虽未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但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后,我们从生产、贮存、装车等环节对乙醛聚合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根据分析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事故经过 2002年12月2日16点11分,车号为苏BK5820、容积为22.7m3 的乙醛专用槽车,在扬子石化股份公司化工厂醋酸车间乙醛装车平台开始装醛,16点50分,装车结束,共装乙醛15吨。在关闭

槽车进料阀后加盲板时,发现槽车温度、压力上升,槽车压力上升至8Pa、温度达70℃左右,伴有“咔嚓”的响声。操作人员武某立即向车间领导汇报,同时将槽车尾气盲板拆除,并将压力卸至6Pa,关闭放空阀,进料阀加盲板。 调查分析 1.在反应器内聚合 2002年12月2日槽车所装乙醛来自乙醛球罐R-501c罐,内有190吨乙醛,其中70吨左右是11月29日白班生产的产品。当日,由于反应波动大,分析工曾取原料乙烯分析三次,原料乙烯中氮气含量高达5.7%,对比乙醛装置原料乙烯的规格要求: C2 H4 :≥99.7% C2 H2 :≤30ppm

合成氨工艺作业安全技术

合成氨工艺作业安全技术 题库

目录 一、单选题 (3) 二、多选题 (6) 三、判断题 (10) 四、简答题 (12) 五、论述题 (15)

一、单选题 1.在合成氨储存运输阶段,由于泄漏、()等因素,也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A 高温 B 静电 2.合成氨生产过程常见物理灼烫事故是蒸汽烫伤,化学烫伤最常见的是()烫伤。 A 氨 B 熔盐 3.合成氨装置的主要设备有()、合成气压缩机、氮气压缩机、天然气压缩机、氨压缩机、各种泵、转化炉、塔、罐等。 A 挖机 B 起重机 4.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和()故障危害事故等几种。 A 仪表 B 电气系统 5.氧含量超标可能在许多工序出现,如造气、脱硫、变换、压缩、精炼等,但主要集中在()工序。 A 造气 B 压缩 6.合成氨生产主要泄露介质为氨的泄漏。泄露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液氨、气氨管线泄漏;液氨装车管线及液氨槽车的泄漏。 A 氨罐泄漏 B 合成塔 7.化学灼伤的处理步骤如下:(1)立即脱离现场,迅速脱下被化学物质沾染的衣服鞋袜;(2)立即用大量自来水或()冲洗创面15~30 min,冬季要注意保暖;(3)用2%~3%硼酸溶液冲冼和湿敷,最后仍需用清水冲冼创面。 A 盐水 B 清水 8.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抢救者将患者鼻孔闭紧,用双唇密封包住患者的嘴,做两次全力吹气,同时用眼睛余光观察患者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每次吹气间隔()s,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1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A 3 B 1.5 9.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应同时交替进行。按压与呼吸比例:单人15 :2 双人()。 A 10:1 B 5:1 10.脊柱损伤:硬担架,()人同时搬运,固定颈部不能前屈、后伸、扭曲。 A 5 B 3~4 11.配有废热锅炉的合成塔出口管线,凡温度在()℃以上的高压管道及管件、紧固件,必须按设计规定用耐高温度防氢脆材质,严禁用一般材料代用。 A 300 B 200 12.液氨贮槽充装量不得超过贮槽容积的()。 A 95% B 85% 13.注意合成塔塔壁温度的变化,禁止塔壁温度超过()。合成系统检修,若不更换催化剂,停车期间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充高纯氮并监视催化剂层和塔壁温度,必要时充氮气保护催化剂,并做好记录,有异常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 A 200℃ B 120℃ 14.安全联锁装置(包括联锁电器,自动放空等装置)应齐全有效,自动放空应高出屋顶()以上。 A 2m B 3m 15.紧急卸压装置包括安全阀、爆破片、()等。 A 放空管 B 烟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