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免疫细胞膜分子(一)

7.免疫细胞膜分子(一)

免疫细胞膜分子(一)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

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78908992.html,/

韩文玲

2013年10月11日

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历经30亿年的进化,形成复杂的精细调控系统,在机体发挥军队和警察的作用。

对外:抵御病源微生物和异己成分;

对内:清除病变、衰老细胞。

Stimulating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microbes by the process of vaccin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protecting

individuals against infections.

Worldwide eradication of smallpox

What is the immune system?

The collection of tissues, cells, and molecules that mediate resistance to infections is called the immune system.

Molecules of the immune system

Antibody;

Complement;

Cytokine;

Membrane molecules of immune cells, including TCR, BCR, PRR, HLA, HLDA et al.

Cytokines and membrane molecules medi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mmune cell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ytokines and membrane molecules of immune cells

免疫细胞膜分子

免疫细胞膜分子按其执行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受体、MHC分子、协同刺激分子及粘附分子。

部分免疫细胞膜分子也被称为细胞表面标记(Cell Surface Marker),包括TCR、BCR等。

Huma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HLDA)

The molecules appear or disappear on the cell surface of human leukocyte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development, differentiation, maturation, and activation.

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概念: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由国际白细胞分化

抗原会议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

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

简称CD。

2、组成:

CD1-CD363;

多为动态表达;

T细胞发育: CD4-CD8-; CD4+CD8+; CD4+ or CD8+。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

The proposed surface molecule is assigned a CD number once two independent antibodies have the same specificity (bind to the molecule);

At least one specific mAb if its gene has been cloned.

New CDs require definitiv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he target antigen

There is at least one Workshop-characterized Ab and good molecular data;

The antigen is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cells involved in immune reactions;

The Abs react with primary cells (not just transfectants or recombinant protein);

The Ab is available.

Indication of CD

Cell populations are usually defined using a …+? or a …-? symbol to indicate whether a certain cell fraction expresses or lacks a CD molecule.

Some cell populations can also be defined as hi, mid or low (alternatively bright, mid or dim), indicating an overall variability in CD expression, particularly when compared to other cells being studied.

Human Cell Differentiation Molecules

(HCDM)

HLDA8: The HLDA Council changed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to reflect the broader objectives. The acronym “HLDA” will be succeeded by “HCDM”.

(1) To indicate a break with tradition, while retaining the letters “CD”;

(2) To maintain the emphasis on molecules of human origin;

(3) To extend the focus from leukocytes to other cell types, recognizing that leukocytes do not act alone.

(4) To broaden the scope from cell-surface molecules to any molecule whose expression reflects differentiation. (only surface membrane molecules will be given CD numbers, CD1-CD363)

Section of CDs

(1)T cells: CD2, CD3, CD4, CD8, et al.

(2)B cells:CD19, CD20, CD21, et al.

(3)Myeloid cells: CD14, CD64, et al.

(4)Dendritic cells:CD273, CD274, et al.

(5)Adhesion structures: CD11a-CD11c, et al.

(6)Cytokine/chemokine receptors.

(7)Stem/Progenitor cells:CD133, et al.

(8)Stromal cells:CD292, et al.

(9)Erythroid cells:CD233-CD242, et al.

(10)Platelets:CD36, CD41, CD51, CD61, et al.(11)NK cells:CD16, CD56, et al.

(12)Endothelial cells: CD105, CD106 et al.

(13)Non-lineage molecules:CD30, CD32, CD46, et al.

结构特点

1、特点:多为跨膜糖蛋白;部分被糖基磷脂酰肌醇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

锚定在细胞膜表面。

N糖基化位点:Asn-X-Thr/Ser中的Asn位点;

O糖基化位点:Ser、Thr、Pro占优势序列中

的Ser或Thr残基。

2、根据胞膜外区结构分类:IgSF;TNFSF;TNFRSF;

整合素;选择素等。

3、根据跨膜区分类

I型:一次跨膜,N端:胞外,C端:胞内;

II型:一次跨膜,N端:胞内,C端:胞外;

III型:多次跨膜(二、三、四、五、六、七);IV型:多个亚单位组成;

V型:多肽以GPI连接于细胞膜的脂质双层中;

VI型:一端以GPI连接于细胞膜,另一端为一次

或多次跨膜。

胞浆区重要结构域

蛋白酪氨酸激酶结构域(Protein Tyrosine Kinase, PTK);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结构域(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PTP);

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 DD);

ITAM/ITIM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based Inhibition Motif )。

ITAM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s, ITAM):基本结构为YxxL/V,在胞膜相连的PTK作用下,Y发生磷酸化,招募胞浆中具有SH2结构域的其它PTK,启动细胞活化。

ITIM

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s, ITIM):基本结构为I/VxYxxL,在胞膜相连的PTK 作用下,Y发生磷酸化,招募胞浆中具有SH2结构域的PTP,抑制细胞活化。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分子生物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2.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 3.Chemokine 4.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5.immunotolerance 二问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试述参与Th细胞与B细胞相互激活的分子及各自的功能 2.何谓黏附分子?简述黏附分子的分类及其在免疫中的作用 3.简述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4.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的机制是什么? 5.比较CTL和NK杀伤靶细胞时识别和杀伤机制的特点 三选答题(第1题必答,2和3题任选1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移植排斥反应中受者T细胞对同种异体抗原的识别机制。通过直接识别激活的受者Th细胞和Tc细胞分别在辅助受者B细胞和杀伤移植物方面与间接识别激活的Th和Tc有何差异?为什么? 2.结合你的专业试述细胞因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你将采取哪些策略针对这些靶点治疗疾病? 3.何为基因工程抗体?目前国内外在基因工程抗体研究中有哪些主要进展? 一名词解释(4分/题) 1.Antigenic determinant 2.IgSF 3.MBL途径 4.chemokine 5.HLA复合体的多基因性与多肽性 6.TCR-CD3复合物 7.FADD(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 8.AIDS 9.Tumor rejection antigen 10.AICD 二问答题(15分/题) 1.简述CD分子在免疫效应中的作用(按受体分类简述) 2.简述B细胞参与的免疫功能 3.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针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的可能机制 4.何谓同种异型MHC抗原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简述其异 名词解释: catalyitic antibody,AM,免疫毒素,免疫标记,a-互补, 简答题 何为传统意义之MHC限制性,为什么同种异型移植能激活自身反应性多克隆T细胞。 将A系小鼠的肿瘤移植到裸鼠与A系小鼠身上,两者抗肿瘤的机制如何,为什么 参与T、B细胞识别外来抗原的分子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凋亡,其免疫生理意义是什么? 选做题 1 何为载体效应,为什么微生物能激活机体产生自身反应性T细胞 2 AIDS机制是什么,你认为可以从什么地方进行突破

食品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绪论 1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2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物功能。 特征:1.识别非身抗原的能力 2.对不同抗原的高度特异性 3.免疫记忆能力 4.对自身免疫抗原的耐受 基本功能 (1)自身稳定:指免疫具有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组织细胞,维持正常的机体内环境。 (2)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体内表达新生抗原的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该功能失调可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入时,机体的防御机制,消灭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 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NSI):又称固有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指生物在种系进化发育中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步建立历来的一种无针对性的抵抗力。特点:先天具有;作用无针对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但同一种族内个体差异不明显;反映发生快,但无记忆性;能稳定遗传 (2)特异性免疫(SI):又称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指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与生物病原体等抗原接触后获得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抵抗力。特点: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 3.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増生、分化或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分为3个阶段: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活化,免疫效应。顺序为:吞噬细胞,细胞介导免疫,体液免疫 (1)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活化的效应T细胞核细胞因子,是免疫炎症的应答。 (2)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或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4.初次应答:指宿主第一次接触外来抗原后血清中出现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 产生针对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分子,效应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记忆和效应细胞) 5.再次应答:免疫系统对感染病原的首次入侵产生记忆作用,在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时,产生更快和更强的应答。是疫苗免疫的基础。 抗体分子大量、快速产生,效应T淋巴细胞反应加快 6.免疫耐受(IT):指机体经某种Ag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的状态。 7.免疫反应:主要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 二、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2.免疫器官:指实现免疫功能的器官或组织。根据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功能差异,可分为中枢神经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部分。 (1)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organ):免疫细胞产生与成熟场所 骨髓:哺乳动物B细胞成熟,直接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大量抗体,约占40%。 胸腺: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T细胞。一般结构:被膜、小叶间隔、实质 禽法氏囊: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为B细胞 (2)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organ):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等。 3.免疫细胞:主要是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各种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在体内分布很广泛,主要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而被活化,分裂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1)T淋巴细胞:表达T细胞受体和CD3复合物的淋巴细胞。来源于胚肝或骨髓的原T细胞,在胸腺微环境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外周血,继而定居于外周淋巴组织,可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辅助机体针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2)B淋巴细胞:其特征性表面标志是膜免疫球蛋白(即B细胞受体),经抗原激活后可分化为浆细胞,产生与其所表达B细胞受体具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介导体液免疫。 (3)NK细胞:是细胞免疫中的非特异性成分,它不依赖于胸腺、不依赖抗体或补体、不需要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害杀伤或通过分泌细胞毒性因子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细胞,起杀伤作用无肿瘤特异性和MHC限制性,是一类在早期抗肿瘤免疫机制汇总起重要作用的效应细胞。 (4)肥大细胞:一类胞质内富含嗜碱性颗粒的细胞。颗粒中有组胺、硫酸乙酰肝素和各种酶类,在炎症和免疫反应时,颗粒被释放。 (5)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也称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 4.免疫分子:主要指细胞因子,抗体,补体

免疫学题目及答案

免疫学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1.免疫、免疫学的概念? 答: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机体的感染、抗肿瘤免疫机制及免疫病理机制,为生命科学提供有效的免疫学诊断和免疫防治方法等的一门科学。 2.免疫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地位? 答:现代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免疫学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科学实力及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免疫学在20世纪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消灭传染病及人类感染及非感染疾病方面获得的巨大成效,在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发展生物论和方法上的任何一次突破和进展,均会极大地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答: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及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等)组成。 免疫系统具有: ①免疫防御功能②免疫耐受③免疫监视功能④免疫调节 选择题 1.免疫对机体是:( E )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2.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是( C ) A.维持时间较长; B.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有免疫记忆; C.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作用迅速,无免疫记忆; D.主要参与的分子是特异性抗体; E.以上均不是。 3.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 )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C ) A.肿瘤 B.超敏反应 C.反复感染 D.自身免疫病 E.移植物排斥反应 5.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 ) A.肿瘤 B.超敏反应 C.反复感染 D.自身免疫病 E.移植物排斥反应 填空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组织组成。 2. 在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另一种是适应性免疫应答。 3.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获得性三大特点。 4.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无特异性、先天具备、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和可稳定遗传四大特点。 第三章抗原 1.抗原的概念、特性 答: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特性:①免疫原性②抗原性 2、为什么说医用破伤风抗毒素既是抗体又是抗原? 答:医用破伤风抗毒素(属于动物免疫血清)Array 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动物(马)→动物血清中含大量抗毒素(动物免疫血清经精制) 人体(特异性治疗和紧急预防用) 动物免疫血清对人体具有两重性: ①提供了特异性抗体,中和细菌的外毒素,防治疾病。

(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 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 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 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②补体调节蛋白 ③补体受体 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 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 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 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 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 经典途径: 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 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 旁路途径: 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 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 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 MBL (凝激素)途径: 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 识别 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

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 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 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 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 MASP 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 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 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经典激活途径指主要由 C1q 与激活物( IC )结合后,顺序活化 C1r 、 C1s 、 C4 、C2 、 C3 ,形成 C3 转化酶( C4b2b )与 C5 转化酶( C4b2b3b )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5 、补体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介导炎症反应 激肽样作用: C2a 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 过敏毒素作用: C3a 、 C4a 、 C5a 可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炎症性充血、水肿; 趋化作用: C3a ,C5a 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引起炎性细胞侵润。 6 、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的方式。 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 C4b 、 iC3b 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第三,引起炎症反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炎症作用的活性片断,其中,C3a C5a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C3a C5a C567 具有趋化作用。 7.简述I g生物学功能。 一、V区功能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 ,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 B细胞后,通过同一静脉区基因与不同细胞区基因的重组, IgM转换为IgG等其他类别的过程 ,其编码分 ,出现或消失 的细胞表面标记 ,将其包围,形成小泡,并吞入细胞内的过程,又称内化 ,广泛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免疫调节 T细胞科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 B细胞交叉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中特定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优点-结构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交叉反应少;缺点-具有鼠源性 TCR及BCR或Ig的γ层所具有的独特的结构组成的自身抗原 .优点-作用全面,来源广泛,制备容易;缺点-特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应用受限 ,多基因性着重于向一个个体中MHC 基因,座位的变化,而多态性非群体中各座位等位基因的变化 CK,可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抗病毒),分为αβγ三种 类型,其IFN-α和IFN-β合称为I型,IFN-γ由活化T细胞合NK细胞产生,称II 型干扰素 MHC分子结合的各个不同抗原肽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 的AA序列

,是生物体在长期种族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一系列防御机制 DNA水平,对Ig基因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导入受体细胞表达的抗体 增殖分化 ,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 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CBR结合,促进其增殖,分化,产生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细 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B淋巴是专职的APC,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各种上皮间皮细胞接受外界刺激后也可提呈Ag为非专职APC ,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 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MHC分子的抗原结合槽结合的特定的AA残基 ,其结果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 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型λ型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

免疫学简答题

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何理解免疫系统的双重性): 双重性——正常情况下,维持机体内环境保持稳定;异常情况下,导致某些病理过程发生,基本功能如 (1)免疫防御: 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微生物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即发生超敏反应;若应答过低或缺失,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2)免疫自稳: 若该机制发生异常,可能是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物质的应答出现混乱,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3)免疫监视: 若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 2.比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差别: 3.列举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巴斯德(提出病原菌概念,指出病原就 是致病菌;人为处理降低病毒致病性人 工减毒疫苗;研制出鸡霍乱疫苗和狂犬 病疫苗——现在免疫学之父) 科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分离培 养技术;发现多种病原菌,创立科赫法 则;提出病原菌致病概念;多种减毒疫 苗,包括结核杆菌的疫苗——细菌学之 父) Behring(血清疗法和体液免疫——开 创被动免疫临床应用的先河) Paul 埃尔李希(侧链学说;“六o六” 抗菌化学药物——化学疗法之父) 梅切尼科夫(发现胞吞作用的存在;阐 述乳酸菌好处——乳酸菌之父) 4.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 性质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1)抗原的理化性质(自身性质) 【抗原种类】【分子大小】【化学组成】 【抗原决定基的易接近性】 【物理性质】 (2)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异物性】【进入机体的途径】【机体遗 传因素】 5.什么是佐剂及其作用机理: 定义——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与 抗原一起注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 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 答类型。 种类——生物性的、无机化合物 主要机制—— 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抗原降解和排 除,延长抗原在体内滞留时间;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 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 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

A医学免疫学问答题

[试题分类]: 医学免疫学/01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 1.简述免疫系统的双重功能。 } 答案: { 免疫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即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从而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和免疫调节等功能。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免疫系统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如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负应答状态,形成免疫耐受。但在免疫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的组织损伤,引起各种免疫性疾病。例如,免疫应答效应过强可造成功能紊乱或(和)组织损伤,引发超敏反应;自身耐受状态被破坏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将导致机体反复感染或肿瘤的发生。 } 题型:问答题 试题分析: { 2.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 } 答案: { (1)免疫器官:中枢:胸腺、骨髓;周围:淋巴结、脾脏、黏膜免疫系统等。 (2)免疫细胞:固有性免疫: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γδT 细胞、B1细胞、等;适应性免疫:T细胞、B细胞。 (3)免疫分子: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 } 题型:问答题 试题分析: { 3.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 答案: { 固有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其作用就是在感染早期执行防御功能。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非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具有免疫记忆性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其作用是在感染后期及再次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特

免疫学考博试题说课讲解

四军医大2013 1. 试比较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和NK细胞受体(NKCR)的组成,识别配体以及信号转导的异同点。 2. 以胸腺依赖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为例,T细胞和B细胞是如何相互作用?有哪些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参与T、B细胞的相互作用?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结构基因已经搞清楚,为了证实HFRS病毒感染机体(以Balb/C小鼠为例)可产生HFRS病毒核衣壳蛋白(NP)特异性CTL,并在免疫防护中起重要作用,请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设计一系统实验,加以证实。 4. 例举二个近年来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的热点,请分别评述其研究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同济医学院免疫学考博真题 抗原表位,肿瘤特异性抗原,adcc,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因子,MHC,调理作用, 中枢耐受,排斥反应的T细胞直接识别,沉淀反应。 1,抗体的功能区极其特点2,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3,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过程及免疫机制4,迟发型型超敏的免疫学机制 201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试题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MHCII与之相连的结构(恒定连I i ) IgE恒定区有()个结构域 克隆选择学说是()提出的,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指的是单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特定组合 四、简答题 1、半抗原与载体连接成为完全抗原,试述载体蛋白的作用 2、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 3、双向琼脂扩散的工作原理 五、论述题 1、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举出三个并说明其原理 2、举出B细胞所有的亚群,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考博免疫学真题回顾(部分) 一名解: hybridoma homing receptor surogate light chain MAC Antibody idotype 比如补体精典与旁路途径共用的分子,BCR与TCR发育区别,HLA-DM分子参与MHC2类分子组装与转运,重症肌无力产生针对何种物质的自身抗体,BCR由细胞表面免疫球蛋

免疫学名解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immunity 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 防止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功能 7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 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及衰老、凋亡细胞的”非几细胞”功能 免疫自身稳定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免疫调节 参与机体调整功能的调节,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构成网络调节系统 免疫应答 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几”物质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其作用是执行免疫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次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 是成熟淋巴细胞,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粘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 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粘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是指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问答题

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免疫器官按发生顺序及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有促进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腔上囊(禽类)和胸腺,前两者是B细胞成熟场所,后者是T细胞成熟场所。(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2.简述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物学效应;体外则可进行抗原检测。(2)激活补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通过补体的溶菌溶病毒作用进一步发挥抗感染作用。(3)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促吞噬、免疫粘附、介导细胞毒性和超敏反应等。(4)穿过胎盘,形成婴儿的天然被动免疫。3.简述超敏反应的基本类型并列出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名。 超敏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四型:(1)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如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青霉素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2)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如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3)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4)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如接触性皮炎和移植排斥反应。 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通过激活经典途径,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产生溶菌作用。(2)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抗体和补体与病毒作用后有效地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3)调理和免疫粘附:通过补体裂解产物与细菌和其他抗原及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可增强机体抗感染或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4)炎症介质作用:包括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和趋化作用。5.简述细胞因子的概念及根据功能的分类。 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根据功能分为五类:(1)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2)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细胞生长的一组细胞因子。(3)白细胞介素:是一组由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能介导白细胞和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4)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具有杀瘤、抑瘤和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促进和参与炎症反应;引发恶液质。(5)生长因子:促进生长的一类细胞因子。 6.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异同 区别点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接种物疫苗、类毒素抗体(抗毒素、丙种球蛋白) 免疫出现时间慢,1-4周快,立即产生 免疫力维持时间长(数月至数年)较短(2周至数周) 用途主要用于预防多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注射注意事项冷藏冷运,免疫缺陷禁用有注射过敏史禁用 7.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类型和过程。 免疫应答的类型:正免疫应答和负免疫应答。正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自身免疫和超敏反应。负免疫应答又称免疫耐受。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感应阶段:即抗原识别阶段,指抗原呈递细胞(APC)捕获、加工、呈递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启动活化阶段。(2)反应阶段: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

免疫学考博试题

免疫学考博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四军医大201 3 1. 试比较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和NK细胞受体(NKCR)的组成,识别配体以及信号转导的异同点。 2. 以胸腺依赖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为例,T细胞和B细胞是如何相互作用有哪些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参与T、B细胞的相互作用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结构基因已经搞清楚,为了证实HFRS病毒感染机体(以Balb/C小鼠为例)可产生HFRS病毒核衣壳蛋白(NP)特异性CTL,并在免疫防护中起重要作用,请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设计一系统实验,加以证实。 4. 例举二个近年来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的热点,请分别评述其研究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同济医学院免疫学考博真题 抗原表位,肿瘤特异性抗原,adcc,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因子,MHC,调理作用, 中枢耐受,排斥反应的T细胞直接识别,沉淀反应。 1,抗体的功能区极其特点 2,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3,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过程及免疫机制4,迟发型型超敏的免疫学机制 201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试题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MHCII与之相连的结构(恒定连I i )IgE恒定区有()个结构域克隆选择学说是()提出的,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指的是单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特定组合四、简答题1、半抗原与载体连接成为完全抗原,试述载体蛋白的作用2、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3、双向琼脂扩散的工作原理五、论述题1、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举出三个并说明其原理2、举出B细胞所有的亚群,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考博免疫学真题回顾(部分) 一名解: hybridoma homing receptor surogate light chain MAC Antibody idotype 比如补体精典与旁路途径共用的分子,BCR与TCR发育区别,HLA-DM分子参与MHC2类分子组装与转运,重症肌无力产生针对何种物质的自身抗体,BCR由细胞表

7.免疫细胞膜分子(一)

免疫细胞膜分子(一)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 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78908992.html,/ 韩文玲 2013年10月11日

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历经30亿年的进化,形成复杂的精细调控系统,在机体发挥军队和警察的作用。 对外:抵御病源微生物和异己成分; 对内:清除病变、衰老细胞。

Stimulating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microbes by the process of vaccin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protecting individuals against infections. Worldwide eradication of smallpox

What is the immune system? The collection of tissues, cells, and molecules that mediate resistance to infections is called the immune system.

Molecules of the immune system Antibody; Complement; Cytokine; Membrane molecules of immune cells, including TCR, BCR, PRR, HLA, HLDA et al.

Cytokines and membrane molecules medi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mmune cells

免疫学简答题

问答题。 1.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包括:(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组成;(2)免疫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 状细胞等;(3)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可发挥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2)免疫自稳: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以维系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形和突变细胞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过强或低下也能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病毒持续感染等。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MHC Ⅰ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 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 CD8+ T 细胞识别。 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Ig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2)IgC区的功能a.激活补体;b.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通过IgFc段与吞噬细 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抗原的吞噬;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结合,通过IgFc 段与具有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

免疫学考博试题

四军医大201 3 1. 试比较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和NK细胞受体(NKCR)的组成,识别配体以及信号转导的异同点。 2. 以胸腺依赖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为例,T细胞和B细胞是如何相互作用?有哪些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参与T、B细胞的相互作用?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结构基因已经搞清楚,为了证实HFRS病毒感染机体(以Balb/C小鼠为例)可产生HFRS病毒核衣壳蛋白(NP)特异性CTL,并在免疫防护中起重要作用,请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设计一系统实验,加以证实。 4. 例举二个近年来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的热点,请分别评述其研究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同济医学院免疫学考博真题 抗原表位,肿瘤特异性抗原,adcc,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因子,MHC,调理作用, 中枢耐受,排斥反应的T细胞直接识别,沉淀反应。 1,抗体的功能区极其特点2,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3,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过程及免疫机制4,迟发型型超敏的免疫学机制 201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试题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MHCII与之相连的结构(恒定连I i ) IgE恒定区有()个结构域 克隆选择学说是()提出的,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指的是单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特定组合 四、简答题 1、半抗原与载体连接成为完全抗原,试述载体蛋白的作用 2、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 3、双向琼脂扩散的工作原理 五、论述题 1、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举出三个并说明其原理 2、举出B细胞所有的亚群,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考博免疫学真题回顾(部分) 一名解: hybridoma homing receptor surogate light chain MAC Antibody idotype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三部分问答

第14章细胞凋亡与免疫 PCD, programmed cell death 第一节细胞凋亡概述 诱导凋亡制剂: 1、Ca++/Mg++:为内源性DNA内切酶所依赖,Zn2+能拮抗之. 2、糖皮质激素:常见的凋亡诱导剂,机制为促进凋亡相关蛋白质合成,可被蛋白合成抑制剂抑制。 3、细胞因子: IL-2:可增强Fas途径介导的AICD,增加FasL的转录和表达,并抑制FLIP(Fas信号抑制剂)的转录和表达 IL-10:可通过Fas/ FasL,使活动型SLE病人PBMC凋亡 IL-12:促进TNF /TNFR途径引起的凋亡; IFN-γ:使高表达IFN-γR的T细胞凋亡; TNF、TGF- β:促进凋亡。 4、抗原:Ag结合sIgM,sIgM交联,PKC激活,胞内钙库释放,诱发细胞凋亡。 5、抗体:抗sIgM、Fas、CD3/TCR、CD4、CD8 CD23等抗体诱导表达相应膜抗原的细胞发生凋亡。 6、超抗原及丝裂原:SAg金葡菌肠毒素诱导胸腺内DP细胞凋亡,PWM诱导T细胞凋亡 抑制凋亡制剂 ?细胞因子: IL-2:可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h1细胞的凋亡,其抑制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蛋白激酶C(PKC)活化途径实现的; IL-4:可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h2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通过bcl-2的高表达或通过活化PKC途径实现的; IL-10:可抑制感染细胞的凋亡; IL-12:可抵抗60Co,γ射线引起的小鼠骨髓细胞凋亡; IFN -γ:抑制低表达IFN –γR T细胞凋亡。 免疫相关的凋亡信号转倒 (一)DR介导的信号途径 ?caspase: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 ?caspase家族: 酶作用点为天冬氨酸残基 caspase 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胞内-激活-剪切 caspase-2,8,10,9为起始(上游)caspase caspase-3,6,7是凋亡效应(下游)caspase. caspase -3可以激活DNA降解酶,降解DNA导致细胞凋亡 FasL+Fas -Fa多聚体化 -Fas-DD+DD-FADD(Fas 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 -(N端)FADD-DED+DED-proCaspase8(10)---DISC Cas8(10)活化tBid -剪切和激活下游Cas pase 释放细胞色素C,pro-Cas2,3,9 -激活Cas3、6、7 激活Cas9 -apoptosis (二)线粒体途径 线粒体是各种死亡刺激的感受器。促凋亡信号如DNA损伤、生长因子去除以及大部分化疗药物通常可诱导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 C)和其他促凋亡多肽,释放的Cyt C与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相结合,促使Apaf1形成寡聚体。在ATP/dATP存在下, Apaf1招募procaspase- 9聚集形成称为凋亡体(apoptosome)的复合体, procaspase 9通过自我活化产生具有活性的caspase- 9.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调控机制 1、Bcl-2家族:。抑制凋亡/促进增殖: bcl-2、bcl-xl等阻止线粒体外膜通透化,从而阻止cyto-c释放。 bcl-2为原癌基因,凋亡抑制基因通过抑制细胞内内源性氧族的产生而抑制凋亡 抑制P53,c-myc的凋亡作用,抗激素、辐射等诱导的凋亡. bcl-2/bax抑制凋亡;bcl-xl与bcl-2有协同作用 促进凋亡:分为二个亚类: ?bax、bak和bcl-xs等, ?bad、bim、bid等, ?bax,bcl-xs促进凋亡;bax/bax促进凋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