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结构工程通病及治理

混凝土结构工程通病及治理

混凝土结构工程通病及治理
混凝土结构工程通病及治理

一、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窝、孔洞

表现现象:

(1)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

(2)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外露。

(3)砼局部缺浆石子多,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4)砼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无砼,蜂窝特别大。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

(1)制订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

(2)机具准备及检查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重要工程,应有备用的搅拌机和振动器。特别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3)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等)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4)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

(5)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

b.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c.模板的紧密程度;

d.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堵塞。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其他,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操作工艺: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

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下列数值(mm);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板振捣器为200,人工振捣时为150~250(基础250,密集配筋为150)。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预控措施:

(1)预控麻面。模板面清理干净,无杂物。木模板在浇筑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拼缝严密,防止漏浆。钢模板要刷脱模剂。模板平整,无积水现象。振捣密实,无漏振。每层砼应振捣到气泡排除为止,防止分层。

(2)预控露筋。浇筑砼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钢筋密集时,应选择合适的石子粒径,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尺寸小边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振捣时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溜槽或串筒等工具下料。操作时不得踩钢筋,如发现踩弯和脱扣钢筋,应及时修正。

(3)预控蜂窝。严格控制砼配合比。砼拌合要均匀,搅拌时间要控制好。砼下料高度一般不超过2m,浇筑楼板下料高度不超过1m。开始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0~100mm的与要浇筑砼相同品种的水泥砂浆。砼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柱子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超过3.5m,墙每段高度不大于3m。柱断面在40×40c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应在柱侧模开设不小于30cm高的浇筑洞。洞间距不超过2m,分层浇筑砼,用平板振捣器每层厚度不超过200mm,插入式振捣器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人工振捣为150~200严格掌握振捣时间,不宜长也不宜短,按有关资料查用。施工过程中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4)预控孔洞。

a.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b.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在侧面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c.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1)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2)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d.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m(浇筑板时为1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e.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梁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f.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治理方案:

(1)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

(2)将外露钢筋上的砼和铁锈清洗干净,再用水泥砂浆(1:2比例)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砼剔除,清理干净,用高一级的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3)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用1: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4)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在处理梁中孔洞时,应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再将孔洞处的不密实的砼凿掉,要凿成斜形,以便浇筑砼。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小时,然后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浇筑。在豆石砼中掺万分之一用量的铝粉。浇筑后加强养护。有时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后才浇筑砼。

二、施工缝结合不好

表现现象: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好。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

(1)制订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

(2)机具准备及检查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重要工程,应有备用的搅拌机和振动器。特别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3)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事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等)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4)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

(5)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

b.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c.模板的紧密程度;

d.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堵塞。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其他,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操作工艺: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下列数值(mm);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板振捣器为200,人工振捣时为150~250(基础250,密集配筋为150)。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9)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混凝土达到1.2N/mm2的时间,可通过试验决定。同时,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 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的施工缝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

a.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度比不得大于1;

b.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正;

c.垂直施工缝处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60cm,间距为50c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

3.预控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浇筑柱、梁、楼板、墙、斗仓及类似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有关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b.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这样可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接缝时间往往超过规定的时间,也可以采取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后(4~6h)再振捣一次,然后浇筑下一步混凝土的方法。二次振捣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应先进行试验,找出规律后方可实际应用。

c.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清除。

d.在浇筑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

(2)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冬期施工时,如有冰雪等,要用热气喷化后清理干净,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高压空气吹扫。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3)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要进行下列处理:

a.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钢筋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 0mm,在台阶或施工缝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

b.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抹一层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与基础混凝土相同。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c.两个标高不同的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

治理方案:

(1)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冲洗裂缝,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2)梁柱等在补强前,首先应搭设临时支撑予以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工作。清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筑高一等级的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三、缺棱掉角

表现现象:

梁、板、柱、墙及洞口直角处,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

(1)制订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

(2)机具准备及检查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重要工程,应有备用的搅拌机和振动器。特别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3)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等)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4)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

(5)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

b.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c.模板的紧密程度;

d.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

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堵塞。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其他,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操作工艺: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

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下列数值(mm);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板振捣器为200,人工振捣时为150~250(基础250,密集配筋为150)。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预控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2)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2MPa以上),

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治理方案:

缺棱掉角较小时,用钢丝刷刷该处,清水冲刷充分湿润后,用1:2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对较大缺角,将不实的砼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补好,并加强养护。

四、砼板面不平整

表现现象:

砼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甚至有凹坑、脚印等。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

(1)制订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

(2)机具准备及检查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重要工程,应有备用的搅拌机和振动器。特别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3)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等)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4)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

(5)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

b.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c.模板的紧密程度;

d.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堵塞。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其他,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操作工艺: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

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下列数值(mm);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板振捣器为200,人工振捣时为150~250(基础250,密集配筋为150)。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预控措施:

(1)浇筑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其有效振动深度约20~30cm。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2)控制混凝土板浇筑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浇筑地点,随浇筑随移动,以保持板面的水平,并应及时进行抹面找平。

(3)混凝土浇筑后12h以内,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

(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承部分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

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过量下沉。

(5)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模板和支撑,如有变形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

(6)冬期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先盖一层塑料薄膜,再盖保温材料,随退随盖。如温度较高,可延缓覆盖保温材料。在混凝土未凝固前,测温时应在混凝土上垫放脚手板。

治理方案:

局部不平整可用豆石砼或1:2水泥砂浆修补。

五、砼结构构件轴线位移

表现现象:

基础、墙、梁、柱轴线的位移,以及预埋件等的位移超过允许偏差值。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

(1)制订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

(2)机具准备及检查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重要工程,应有备用的搅拌机和振动器。特别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3)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等)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4)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

(5)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

b.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c.模板的紧密程度;

d.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物,应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堵塞。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其他,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操作工艺: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下列数值(mm);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板振捣器为200,人工振捣时为150~250(基础250,密集配筋为150)。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预控措施:

(1)模板固定要牢靠。如独立基础杯口部分采用吊模法,施工时要特别重视将模固定好,不得松动,以控制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致产生较大水平位移。

(2)位置线要弹准确,认真将吊线找直,要及时调整误差,以消除误差累积,并及时检查、核对,保证施工误差不超过允许偏差值。

(3)模板应稳定牢固,拼接严密,无松动;螺栓紧固可靠,标高、尺寸应符合要求。并应检查、核对,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

(4)门洞口模板及各种预埋件位置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做到位置准确,定位牢固。检查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5)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冲击门口模板和预埋件,坚持门洞口两侧混凝土对称均匀进行浇

筑和振捣的方法。

(6)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以免模板变形或预埋件位移和脱落。

治理方案:

(1)偏差值不影响结构施工质量要求时,可不处理;只需进行少量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时,应适时整修。一般可用1:2或1:2.5水泥砂浆或提高一等级的豆石砼进行修补。

(2)偏差值影响结构施工质量要求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

六、砼柱、墙、梁的外形偏差、表面平整差

表现现象:

柱、墙、梁等砼外形竖向偏差、表面平整超过允许偏差值。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

(1)制订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

(2)机具准备及检查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重要工程,应有备用的搅拌机和振动器。特别是采用泵送混

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3)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等)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4)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

(5)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

b.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c.模板的紧密程度;

d.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堵塞。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其他,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操作工艺: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

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下列数值(mm);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板振捣器为200,人工振捣时为150~250(基础250,密集配筋为150)。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预控措施:

(1)支架的支承部分和大型竖向模板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如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安装支架时,必须有防水措施,防止积水而造成模板沉陷变形;如为冻胀性土,还必须保证结构在土质冻结及融化时能保持设计标高。

(2)柱模板外面应设置柱箍。一般柱子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该处柱箍要加密。现浇框架群柱模板,宜左右拉结形成一个整体,现浇柱预制梁结构,柱模板四周应支上斜撑或斜拉杆,用花篮螺栓调节,以保证其垂直度。

(3)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混凝土浇筑时,每排柱子应由外向内对称顺序进行,不得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防止柱子模板倾斜。

(5)板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cm,然后均匀振捣;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1m。避免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6)独立柱混凝土初凝前,应对其垂直度再次进行校核,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

(7)为防止组合柱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鼓胀,影响外墙平整,应在外墙每隔1m左右设两根拉条,与钢模或内墙拉结。

治理方案:

(1)偏差值较小,不影响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时,一般可不处理;如只需少量剔除,就可满足

装饰施工质量时,一般可在装饰前进行处理。

(2)竖向偏差值超过允许值较大,影响结构工程质量要求时,应在拆模后,把偏差值较大的砼剔除,返工重做。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1)、名称及现象: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沙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引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 1)、名称及现象: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沾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沾接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3)、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 1)、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

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解决方案

57yhhgfg 7yughfd 4rfvvtrtrtgr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上海“楼脆脆”事件分析 一:与质量问题相关的工程情况 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 ,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整体倒塌,由于倒塌的高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事故并没有酿成特大居民伤亡事故。不幸的是,造成一名施工人员死亡。记者当日在现场看到,该栋楼整体朝南侧倒下,13层的楼房在倒塌中并未完全粉碎,但是,楼房底部原本应深入地下的数十根混凝土管桩被“整齐”地折断后裸露在外,非常触目惊心。该小区临河原本有六七栋在建的13层小高层,远远望去,沿河的这排楼房之间出现了一处“空当”。事故发生后,引起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质量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等详细情况 1、质量问题发生的时间: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 2、地点: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 3、性质:严重事故 4、外观表现:楼盘倾倒 发生倒塌的一栋13层在建住宅楼由上海众欣建设有限公司承建,开发商为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栋楼整体朝南侧倒下,13层的楼房在倒塌中并未完全粉碎,楼房底部原本应深入地下的数十根混凝土管桩被“整齐”地折断后裸露在外。该小区现场施工的工人称,死者是6月27日早上到倒塌大楼安装门窗的。另一位工人早上5时30分正在距倒塌大楼20多米处工作,他亲眼目睹了大楼倒塌的过程:“一开始看到大楼向南倾倒,不到半分钟,就整个儿倒了下来,工人们都拼命往外逃。”工人朱师傅说,当时他正在距离大楼20多米处的地方捆扎钢筋。“我抬头一看,这栋楼正向南面倾倒,我看情况不妙,拼命往边上逃。” 居民薛阿姨说,当天早上5时37分左右,她还在睡梦中,感觉到床体在震动,当时还以为是地震。 5、现状: 据《上海商报》报道,2009年6月29日,闵行莲花河畔景苑发生倒楼事件。2010年5月30日是小区集中交付新房的最后一天,售出的437户房屋中已有421户业主办妥了交付手续。小区业主已协商决定,小区仍以莲花河畔景苑命名。 ---------------------------------------------------------精品文档---------------------------------------------------------------------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最完整)

恩施州怡嘉苑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工程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编制单位:重庆市万州清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A栋) 恩施州翔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B栋) 恩施州宏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C栋) 恩施州兴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D栋) 恩施州兴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E栋) 编制组人员:

审核单位: 编制日期:二0一0年十一月三日 目录 一、施工概况··2 1.1.工程项目名称和参建单位名称··2 1.2.工程概况及说明··2 二、质量通病防治保证管理体系·3 三、编制依据··4 四、防质量通病实施目标·5 五、工程质量通病各项防治措施方案·5 (一)外墙渗漏防治措施··5 (二)变形缝渗漏防治措施··13 (三)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开裂控制与防治措施··16 (四)墙体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26 (五)给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32 (六)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37 (七)室内标高与几何尺寸控制质量通病防治方案··41 (八)屋面渗漏防治措施··43 (九)楼地面渗漏防治措施··50 六、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措施·54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项目名称和参建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恩施州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工程 建设单位:恩施州蓝盾城市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恩施州同欣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威斯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恩施州天工建筑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勘察单位:中南勘察设计院 恩施州天工建筑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参建单位:重庆市万州清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A栋) 恩施州翔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B栋) 恩施州宏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C栋) 恩施州兴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D栋) 恩施州兴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E栋) 1.2.工程概况及说明 恩施怡嘉苑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工程位于恩施市学院二巷,地势平坦。整个小区包括有5幢建筑物,拟建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161.70㎡,其中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3200.00㎡,总建筑面积约为59100.00㎡,地下面积约3500㎡。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通病防治手册(近300页)

建筑施工安全通病防治 手册 目录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 (二)高处作业防护安全通病防治 (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通病防治(四)模板支架(扣件式钢管)安全通病防治(五)模板支架(木支撑)安通病防治(六)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通病防治(七)施工机械设备安全通病防治 (八)消防安全通病防治 (九)市政工程安全通病防治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 目录

1.安全生产责任制缺陷 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安全管理人员(含项目经理、施工员等)不到位、不履职 3. 无安全管理目标或管理目标未落实 4. 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缺陷 5. 安全技术交底缺陷 6. 安全检查缺陷 7. 安全考核制度和教育培训缺陷 8.班前安全活动缺陷 9. 特种作业和持证上岗缺陷 10. 安全标志缺陷 11.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缺陷 12. 资料填写缺陷 13.分包单位安全管理缺陷 14.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缺陷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

1 安全生产 责任制 缺陷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未 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2、未落实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 规程。 3、工程项目部承包合同中未明 确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未制定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 4、未编制安全资金使用计划或 未按计划实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 一条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 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 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 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 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 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当由取 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建设工 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 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 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 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 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 告生产安全事故。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 范》6.0.1建筑施工企业应以安全生产 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 (参考规范和书籍)

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后张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除在模板、支架、钢筋、混凝土方面,同样会产生前述的各种质量通病外,还有其特有的一些质量通病。这些通病多发生于混凝土浇注中,预应力钢材的穿束时、预应力钢材张拉时,以及预留孔道灌浆、预应力锚具封锚时。混凝土浇注时的质量缺陷 (一)预留孔道塌陷1.现象:当预留预应力钢材穿束的孔道时,选用胶管、钢管、金属伸缩套管、充气充水胶管抽芯方法预留的孔道发生局部塌陷,严重时与邻孔发生串通。 2.危害:局部预留孔道塌陷,使预应力钢材不能顺利穿过;张拉时孔道摩阻值过大;灌浆时,不能保证灌浆密实。 3.原因分析: (1)抽芯过早,混凝土尚未凝固。 (2)孔壁受外力和振动影响,如抽管时因方向不正而产生的挤压力和附加振动等。4.预防措施: (1)钢管抽芯宜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一般以用手指按压混凝土表面不显凹痕时为宜.胶管抽芯时间可适当推迟。 (2 )浇注混凝土后,钢管要每隔10?15min转动一次,转动应始终顺同一方向,转管时应 防止管子沿端头外滑。 (3)抽管程序宜先上后下,先曲后直,抽管速度要均匀,其方向要与孔道走向保持一致。芯管抽出后,应及时检查孔道成型质量,局部塌陷处可用特制长杆及时加以疏通。 ( 4 )夏季高温下浇注混凝土应考虑合理的程序,避免构件尚未全部浇注完毕就急需抽管。否则.邻近的振动易使孔道塌陷。 (二)孔道位置不正1.现象:孔道位置不正(水平向摆动或竖向波动)。2.危害:将引起张拉时管道摩阻系数加大或构件在预加应力时发生侧弯和开裂。 3.原因分析: ( 1 )用抽芯法预留孔道时,制孔管安装位置不准确.自身强度不足,或制孔管管节连接不平顺。 (2)充气、充水胶管抽芯预留时,管内压力不足,或胶管壁厚不均。 ( 3 )预埋芯管时,芯管安装位置不准确,或芯管固定不牢固,或“井”字固定架间距过大。4.预防措施: ( 1 )抽芯法预留孔道时,制孔管应有足够强度,管壁厚度应均匀,安装位置应准确,管节连接或接头焊接应保持管道形状在接头处平顺。 (2)制孔用充气或充水胶管抽芯时,应预先进行胶管的充气或充水试验。管内压力不低于0.5MPa ,且应保持压力不变直至抽拔时。 ( 3 )预埋芯管制孔时,芯管应用钢筋“井”字架支垫,“井”字架尺寸应正确。“井”字架应绑扎在钢筋骨架上。其间距当采用钢管时,不得大于100cm ;采用胶管且为直线孔道 时。不得大于50cm ;若为曲线孔道时,取15?20cm 。 ( 4 )孔道之间净距,孔道壁至构件边缘的距离,应不少于25mm ,且不小于孔道直径的一 半。 (5)浇注混凝土时,切勿用振捣棒振动芯管,以防芯管偏移。 (6)需要起拱的构件,芯管应随构件同时起拱,以保证预应力筋所要求的保护层厚度。 ( 7 )在浇注混凝土前,应检查预埋件及芯管位置是否正确,预埋件应牢牢固定在模板上。 (三)孔道堵塞1.现象及危害:孔道被混凝土灰浆堵塞,使预应力钢材无法穿过。 2.原因分析: (1)预埋芯管如波纹套管被电焊火花击穿后形成小孔,而又未及时发现;套管锈蚀砂眼。 (2)浇注混凝土时,振捣棒碰坏套管。造成管身变形、裂缝,使水泥灰浆渗入。 (3)锚下垫板的喇叭管与套管连接不牢固,套管之间连接不牢,浇注混凝土时接口处混凝土灰浆流入孔道内。

建继续教育 建设工程安全通病防治 施工机械

《建设工程安全通病防治施工机械》 考试时长:15 分钟,总分:100 分,合格分数:60分 ======单选题部分====== 1.圆盘锯安装完毕应按规定履行什么程序?()。 o?A 试运转 o?B 检查 o?C 验收 o?D 交接 2.圆盘锯的锯片后方离齿多少mm处必须安装弧形楔刀()。 o?A 10 o?B 10~15 o?C 10~20 o?D 20 3.潜水泵放入水中或提出水面时,应先切断电源而后用什么提拉潜水泵?() o?A 出水管 o?B 提拉绳 o?C 电缆 o?D 直接提拉潜水泵 4.氧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应当如何存放?如何运输? ()

o?A 分别存放,分别运输。 o?B 分别存放,同车运输。 o?C 同处存放,分别运输。 o?D 只要防护装置齐全,可以同处存放和同车运输。 ======多选题部分====== 5.圆盘锯的机械安全装置主要有()。 o?A 分料器。 o?B 传动部位防护罩。 o?C 锯片防护罩。 o?D 锯片上方的保险挡板。 6.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当佩带哪些安全保护用具?() o?A 安全帽 o?B 口罩、手套 o?C 护耳、护目镜 o?D 防砸安全鞋 7.氧气瓶运输与存放应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o?A 应装有防震圈和安全帽。 o?B 可以与乙炔瓶同车运输。 o?C 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分别存放。 o?D 不得与其他气瓶同车运输。 ======判断题部分======

8.木工机械只准使用单向开关,闸刀开关是单向开关,可以使用。() 对?错 9.手持电动工具由作业人员自带,工具安全由作业人员自己负责。() 对?错 10.乙炔瓶应直立放置且必须安放稳固,防止倾倒,不得卧放使用。() 对?错

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改)

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 1、麻面 1.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和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1.2、原因分析 1.2.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浆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1.2.2、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 1.2.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1.2.4、模板隔离剂涂刷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质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1.2.5、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1.2.6、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粘在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 1.3、预防措施 1.3.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1.3.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1.3.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1.3.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1.3.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1.3.6、拆模不应过早。 1.4、处理办法 1.4.1、表面尚需作装饰抹灰的,可不作处理。 1.4.2、表面不再作装饰的,应在麻面部分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使颜色一致/修补完后,应用草帘或草袋进行保湿养护。 2、露筋 2.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2.2、原因分析 2.2.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甚至或漏放,致使钢筋下坠

最新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书

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 理书

一、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做法不规范 二、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做法不规范一般表现形式为:等电位联结做法不正 确或局部漏做,不能起到等电位保护作用。 三、治理主要措施: 四、1、设计单位应明确住宅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所选用的标准图集。 五、2、楼板内钢筋网应与等电位联结线连通,墙体为混凝土墙时,墙内钢筋 网宜与等电位联结线连通。 六、3、下列部位应进行等电位联结:金属陶瓷浴盆及金属管道;淋浴供水用 的金属管道;洗脸盆下与金属排水管道相连的金属有水弯;金属给排水立管。 七、4、散热器的支管为金属材料时,支管应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散热器的 支管为非金属材料时,散热器应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 八、5、洗脸盆金属支托架固定与混凝土墙内钢筋相连时,金属支托架应进行 局部等电位联结。 九、6、卫生间、浴室内无PE线,浴室内的局部等电位联结不得与浴室外的 PE线相连;如浴室内有PE线,浴室内的局部等电位联结必须与该PE线相连。 十、7、等电位联结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4mm2铜芯软导线,导线压接应采用 接线端子并搪锡处理,压接螺丝应为热镀锌材料,弹簧垫圈、平垫圈应齐全,并压接牢固。 十一、8、等电位箱内端子板材质及规格应满足设计要求,表面应进行搪锡处理。

十二、9、卫生间等局部等电位联结施工完成后,应全数做导通测试并形成记录。 十三、电气暗配管不通,管内穿线“死线” ,金属线管有毛刺。 十四、通病表现形式:电线导管出现扁折、断开、不通,金属线管断口处有毛刺导致无法穿线或穿线困难,造成导线绝缘层损坏,造成电气不通或跳闸。 十五、治理主要措施: 十六、1、塑料管及配件的壁厚和外观质量应符合《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及配件》JG3050的要求。 十七、2、导管敷设后引出地面部位、转弯部位应及时采取防止导管扁、折、断开的措施,配管接口部位应增加防止断裂的加固措施。 十八、3、焊接钢管敷设前应对焊接钢管内壁进行防腐处理。 十九、4、金属导管煨弯使用的弯管器或模具应与导管管径及其弯曲半径相匹配,并应由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 二十、5、导管敷设后在管口端用拉动法检查铁丝引线应灵活,否则应整改或返工。 二十一、6、金属导管禁止对口焊接,镀锌和壁厚小于2mm的钢管不得套管焊接。应根据不同的钢管、不同敷设方式,采用管接头连接、套管连接等。 二十二、7、金属导管末端的管口及中间连接的管口均应打磨光滑,较大管径的管口应打喇叭口或磨光。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通病防治手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

建筑施工安全通病防治 手册

目录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 (二)高处作业防护安全通病防治 (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通病防治(四)模板支架(扣件式钢管)安全通病防治(五)模板支架(木支撑)安通病防治(六)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通病防治(七)施工机械设备安全通病防治 (八)消防安全通病防治 (九)市政工程安全通病防治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 目录 1.安全生产责任制缺陷 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安全管理人员(含项目经理、施工员等)不到位、不履职 3. 无安全管理目标或管理目标未落实 4. 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缺陷 5. 安全技术交底缺陷 6. 安全检查缺陷 7. 安全考核制度和教育培训缺陷 8.班前安全活动缺陷 9. 特种作业和持证上岗缺陷 10. 安全标志缺陷 11.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缺陷 12. 资料填写缺陷

13.分包单位安全管理缺陷 14.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缺陷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序 号通病现象防治措施 正确做法 1安全生产 责任制 缺陷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未 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2、未落实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 规程。 3、工程项目部承包合同中未明 确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未制定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 一条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 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 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 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 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 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当由取 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建设工 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 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 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 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

山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措施

各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建设局),建管局(处、办),房管(开发)局(处、办): 多年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从1997年开始,我省先后开展了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和创建“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活动,各级建设部门和广大工程参建单位不断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狠抓质量通病的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住宅工程质量有了更高的期望。同时,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精装修成品房的逐步涌现,在施工队伍素质和施工过程控制方面的矛盾逐渐扩大,出现了一些新的质量通病,个别原已消除的质量通病也有所反弹,影响了工程使用功能,群众对此有些意见。为巩固近年来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成果,从更高标准推动全省住宅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让人民群众住上满意房、放心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决定在全省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以下简称专项治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住宅工程的质量,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和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是对前些年治理质量通病工作的深化和提高,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更是我们党和政府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标志。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专项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积极引导工程参建各方加强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监督工程建设标准的实施,扎扎实实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要加强舆论引导,积极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号召社会广泛参与,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积极通过培训教育等形式强化引导,使参建各方统一行动,明确目标要求,自觉强化质量管理工作,推动专项治理活动深入开展。 二、明确专项治理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工程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从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强化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强化各项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建设标准的落实,强化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强化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在巩固住宅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基础上确保使用功能质量,推动全省住宅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主要内容:从现在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对当前影响住宅工程主要使用功能的渗漏、裂缝、电气、水暖四大类十二项突出工程质量通病进行专项治理。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 商品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本文结合传统的施工工艺及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商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提出相应的防治及处理措施。 一、商品混凝土表面蜂窝现象 指商品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产生的原因 1.1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1.2商品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把安全工 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1.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1.4商品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1.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1.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商品混凝土。 2、防治的措施 2.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商品混 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商品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 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体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商品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商品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商品混凝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1)、名称及现象: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 沙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 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引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 1)、名称及现象: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 土表面被沾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

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 沾接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3)、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 1)、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 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 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 1)、名称及现象: 漏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 使钢筋紧贴模板外漏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通病表现形式: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或上表面裂缝;现浇板外角部位易产生斜裂缝;现浇板沿预埋线管易产生裂缝。 治理主要措施: 1.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1.2 应加大现浇板的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0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 1.3 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 1.3.1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应配制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1.3.2 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2m。 1.3.3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

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且不小于[email=Φ6@200]Φ6@200[/email]。 1.3.4 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1.4 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1.5 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长度大于45m且无变形缝时,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2个月。 1.6 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30%。 1.7 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 1.8 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1.9 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1.10 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

混凝土质量通病

4、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 4.1麻面 4.1.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4.1.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4.1.3处理方法 ①、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洗刷干净,于修补前用水湿透。 ②、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为细纱,粒径最大不宜超过0.5mm。 ③、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或1:2.5,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 ④、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 ⑤、修补完成后,用毛毡进行保湿养护。 起砂和掉皮的处理方法同上。 4.1.4预防措施 ①、振捣遵循紧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或人工插捣的方法振实。 ②、新拌混凝土必须按水泥或外加剂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混凝土结块比较严重时,严禁使用。 ③、浇注混凝土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浇注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④、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未经允许不得拆模。 4.2蜂窝 4.2.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的窟窿。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演示教学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 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和工程质量常见 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第一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 一、质量目标及理念 确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提高全员业务素质,使全体员工树立“工程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的观念,增强质量意识,调动职工积极性,人人各司其职,用全员的工作质量来确保工程质量;确立创优质工程目标,积极开展争创优质工程活动。 本项目的质量目标:施工过程中将按照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的规定,确保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分项(工序)工程合格率100%确保湖南省“芙蓉杯”,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科学环节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和具体化。对特定的施工工序在项目质量策划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具体的施工质量目标。 坚持质量一票否决权和不合格工程坚决返工的施工原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关系,在施工中进度服从工程质量;施工准备不充分不施工,试验未达到标准不施工,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未确定不施工,设计图纸没有自审和会审不施工,现场没有安全技术交底、没有《作业指导书》不施工。 二、质量控制措施 2.1技术措施 (1)实行技术交底制度:对施工中的各个技术要点、施工程序操作要点和质量标

准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交底内容由技术部以书面形式负责传达贯彻。 (2)严格执行各道工序的三级检查制度:首先由作业队自检,再由项目质检员检查,合格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实行质量检验否决办法,各道工序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2.2质量控制措施 (1)混凝土应在无水条件下浇筑,按地质、地下水位和水深条件,采用排水或防水措施。 (2)混凝土表面平整,棱角平直,无明显施工接缝。桥台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蜂窝、麻面和露筋。 (3)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且满足规范要求,钢筋保护层垫块与结构混凝土同标号,并符合耐久性要求,不得采用砂浆垫块。 2.3质量保证措施 (1)在项目部领导、干部中树立“质量是效益,质量是信誉,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观念,是全体员工的头等大事。 (2)在项目部全体职工中树立“质量关系千万家,搞好质量人人抓”的观念,并教育职工,使其认识到质量工作好坏与每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搞好质量工作必须由全体职工来抓,从各个施工环节抓起,把搞好质量工作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 (3)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严格审核图纸,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工程师取得联系,待确认后再进行施工。 (4)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规范和业主的有关规定办理。

施工现场安全通病及防治措施

专业资料 西南电厂-崖城Ⅱ回220kV 线路新建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通病及防治措施

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西南电厂-崖城Ⅱ回220kV线路新建工程1标段项目部 目录 前言 (1) 一、高度重视施工现场安全通病防治工作 (1) 二、突出防治重点 (1) 三、确保通病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1) 四、加强对通病治理情况的考核评价 (1) 专业资料

五、施工现场安全通病及防治措施 (2) 专业资料

前言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总结以前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频发的安全违章现象,依据及行业有关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和《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通病及防治措施(2010年版)》,编制本措施。 一、高度重视施工现场安全通病防治工作 治理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通病(下简称“安全通病”)是落实公司开展“抓基础、控风险、防事故”基建安全主题活动的具体手段,是加强基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治理安全通病工作将作为公司投资工程安全管理的一项长期、日常性工作。施工项目部结合实际,开展安全通病治理工作。 二、突出防治重点 安全通病防治工作执行重在现场、突出重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消除原则。从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出发,扩大安全通病防治围,推动安全通病治理工作向更高目标迈进。 三、确保通病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治理安全通病作为安全的一项重点工作,纳入动态调整的安全策划方案和基建安全主题活动中,结合工程建施工进展情况,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加大检查、考核力度。施工项目部建立治理安全通病的奖惩机制,细化各施工阶段重点防治容,在具体作业中,落实相关安全通病防治工作。 四、加强对通病治理情况的考核评价 专业资料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方案样本

目录 第一节、编制依据 -------------------------------------------------------------- 2第二节、工程概况 ------------------------------------------------------------- 3第三节、质量通病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机构------------------------------- 4第四节、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方案 ------------------------------------------- 5 一、基础施工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 5 二、主体施工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 6 三、装饰施工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 12 四、防水施工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 19 五、给排水施工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24 六、电气安装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 29第一节、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5、《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 7、《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规范》 8、《住宅工程防渗漏技术规程》 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 10、其它现行规范及有关建设管理办法 11、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12、施工图纸及图纸审查意见等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第一章概述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第二章蜂窝 (一)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二)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三)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第三章麻面 (一)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二)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三)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第四章孔洞 (一)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二)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三)防治的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露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