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

——兼论教学风格的形成

之所以要论及“教学风格”这个话题,实在是教学现象之驱使。我们见到过夜听说过,有很多老师,特级教师的课倒挺了不少,可模仿他们上课,大多是不尽人意,乃至买口怨言,扫兴而弃。我常想,究竟是社么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找到答案,这里面至少有着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文化底蕴、执教艺术、乃至教学风格的差异等方面的因素。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本文想通过对几个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剖析,就“教学风格的形成”的诸多问题谈谈浅陋的观点,以指导我本人乃至年轻教师的实践,以提高工作素质,从而也为指导广大教师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教学风格做出一点小小的努力和贡献。

一、研究教学风格的形成对现代教学的现实意义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凡是著名教育大家都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关于教学风格的概念,教育学界尚无一致的挂点。本人认为,所谓教学风格应该是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高水平的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锤炼而成的具有个人魅力的稳定的教学风貌和教学格调。

教学风格的形成起于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教师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是教师教学伊始与教学个性的有机统一并达到稳定化的结晶,它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最高境界。教学风格的形成对现代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科学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风格,对教学研究具有实践指导性。我们所谈的教学风格,它指导教师们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去教育下一代,减少或避免了教学研究和教育决策的失误,帮助广大教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教学风格,它对教师个人教学具有指导性,也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一方面它一如既往的指导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继续完善和成熟。另一方面,优秀教师的楷模作用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他们学有目标,仿有榜样,避免了不必要的弯路和牺牲。

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科学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风格是教师心理水平、文化底蕴、道德涵养、业务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外在的综合反映。因此,形成了教学风格的教师的师生关系表现的和谐和融洽。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得愈近,他们愈喜欢老师。教学活动中,谭门愈得心应手,教学的效果也愈好。

同时,千姿百态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打破一成不变的封闭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科学的思想作理性指导。否则就变得盲目从事,最终会导致教学乃至教学风格的失败。而科学的教育思想又具有明显的现实批判性,它能够用理性尺度来评价现实,揭露现实教育中的不合理的因素,从而增强教学改革的方向性。

二、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因素

(一)促成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因素

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风格形成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中有着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

1、内在的因素

内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心理水平、文化底蕴、技能经验和艺术涵养等方面,他们在教学风格的形成中具有能动作用。

教师的心理水平如教师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是以抽象思维为主,与其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如,教师的意志特点,情感的丰富程度,情绪的控制能力,意志力的持久性等等,都影响着教师风格的形成。教师的文化涵养的深浅,技能经验的丰缺

都影响着教师教学的发挥。

在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中,教师对教学艺术的主动的探索与追求,是构成教学风格的最为活跃的因素,对教学风格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学艺术是培养额外呢,塑造人的心灵的艺术,它需要教师一生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没有教学艺术的追求就没有教学风格的形成。我国著名教师如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洪振涛等等,他们都是在长期的教学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开展实验,并不断的总结经验,才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2、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知能实际、教学媒体与教学要求以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等等方面。他们在教学风格的形成中具有限制作用。

学生的知能实际、教学媒体与教学要求等是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例如文科教学就偏重形象性、情感性,而理科教学又要偏重抽象性、严密性;对年龄小的学生温和性和可接受性很重要,对年龄大的学生创造性和可持续性又显得更重要。同样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教学效果也不同,运用现代化的视听电教手段也成为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对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日本推崇武士道精神,教学风格的形成就要为其政治思想服务。再如,我国的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以讲解为主的教法发展到以启发式为主的教法,乃至已经推广的研究式教学法,教学风格也必须为之发生变化。

构成教学风格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他们相互制约,又彼此促进。当酝酿到一种最佳状态时,就意味着教师教学风格形成了。

(二)教学风格形成的类型倾向

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各个原因乃至教学中的作用,大多数基本是固定不变或只有很少变化的,而且有些因素如自身的教学技能,对教学艺术的追求精神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方面,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风格形成的类型将教学风格分类。一般来说,一个具有什么样个性特征的教师在教学中总能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与其类似的特征,而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又受它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制约的。因此,我们根据巴浦洛夫的理论,可以把教学风格的形成的倾向性分为艺术型、推理型和混合型三种。

艺术型教学风格是指艺术性个性心理的教师所形成的艺术性教学的稳定状态。一般而言,较多的出现在低年级教学和文科教学中。其表现特征是,教学中形象思维占主导,运用丰富的道具,善于演绎和分析;教师有详实的资料,讲解能旁征博引,指导学生归纳答案;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谈吐幽默风趣,惯用美感陶冶;重视以情感人,讲授声情并茂,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推理型教学风格一般较多的出现在高年级和理科教学中。其表现特征是,教学中抽象思维占优势,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言语表达有较强的逻辑性;理论知识所占比重大,善于概括和推理,长于知识分析;内容组织层次清楚,讲解知识步步深入,能抓住要领;重视以理服人,教学态度审慎冷静,强调用科学的力量感染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风格已经形成的或者即将形成的教师中,体现出来的并不都是单一的某种风格类型,大多数是属于艺术型和推理型之间的“中间型”,他们之中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不过是看哪一种占主导而已。

三、教学风格的特征

教学风格至少有以下的一些特征:

(一)教学风格具有艺术性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因此教学风格要有很强的艺术性。但也不能将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混为一谈。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都应该遵循教学规律,都要有

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都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学风格作为个性化的产物,是教师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它就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的各个方面。任何离开了教学艺术谈教学风格的论调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教学风格具有差异性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其自身的规律的,有共性也有个性,且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同理,教学的共性也是寓于个性之中的。同样的学生,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媒体,因不同的教师的教学,其效果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教学上的差异。我们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良好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是一团死水,没有个性就没有教学风格。就是因为有了教师的良好的个性的发挥,才有了千姿百态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就是教师的良好的个性特征、科学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三)教学风格具有稳定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有许多教师,他们有的善“评”,以鼓励为重;有的善“导”,以指引为重;有的善“点”,以探讨为重;有的求“精”,博中求约;有的求“趣”,引人入胜;有的求“情”,以情感人。我们不能以一时的精彩就说其形成了教学风格,而是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惯常的教学格调。例如:魏书生老师多年的教学都遵循民主的原则,于漪老师无论什么课中,始终都带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这些都是表明教学风格已经形成。教学风格的稳定性就是教学风格形成后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长期的理性发展过程,精彩的教学艺术的昙花一现不能算做教学风格。

(四)教学风格具有发展性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一生不懈的追求。教学风格的形成作为一个过程发展开,其本身就是一个差生、发展、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并且循环往复。例如,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法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自从他在一次教师进修班上被指定为主讲教师后,他就开始了关于“基本式教学法”的构想,并逐步总结、实践、丰富、实验,得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的“三主”教学观,一个完整的语文阅读系统渐次显现出清晰的轮廓来了,以至于发展到后来水到渠成的“语文导读法”。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磨练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总结、创造、完善。

事实表明,一个教师已经具备了形成教学风格的基本条件,并不等于能形成教学风格,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再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艰苦跋涉的人才有可能形成教学风格。

四、教学风格形成的过程

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并能长期进行创造性实践才能逐步形成。纵观著名教育大家教学风格形成过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教学风格的形成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模仿阶段

作为一名初上教学岗位的教师来说,其教学都是从模仿自己的老师和自己知道的“教师”开始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脱离不了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语言、教学方式等绝大多数都是“套用”。可以说“模仿”是教师教学的初级阶段。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我的语文“导读”观是怎样形成的》中回忆道,他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教师,回想起来,有两件事也许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一件事是他有幸遇到了一位值得终生铭记的好教师武老师;第二件事是一位评弹艺人引起了他对古代诗文的兴趣。他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从武老师引发求知欲开始,又经评弹艺人的“文学启蒙”,直至在文科学习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可以看到一种明显的自学倾向,他还肯定的说,如果没有这一段自诩经历,他绝不会成为语文老师;即使成为语文老师,也绝不会采取现在这样的教法,形成现在这样的教风。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就是由于有了良好的启蒙作为钱老师的模仿对象,才有

“钱氏教学风格”的形成。在教学实践中老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成了新教师模仿的楷模,青年教师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寓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并逐步使自己的教学尽快的成熟和完善起来。在这个阶段中,模仿教学有着其独有的特征:在模仿他人教学时要弃其糟粕,取其精要,然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灵活运用。正如钱梦龙老师说,“教学只要真正得之心,而不是仅仅求之于书,就能教出自己的个性风格,走出自己的路来。”

(二)创新阶段

模仿不是目标,创新才是方向。在这个阶段,教师从基本摆脱模仿的束缚到独立教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当条件一旦成熟,就会顺理成章的进入创新阶段。创新阶段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风格。在这一阶段,教师模仿的成分逐渐减少,创新的成分逐渐增多。例如,洪镇涛老师在《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的》论文中就总结了他创新的“三变”,变“全盘授予”为“拈精摘要”,变“滔滔讲说”为“以讲导学”,变“默默聆受”为研讨求索,至此,洪老师的教学风格从教学思想、教学结构,到教学方法,就形成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上比较去啊年地探索了教与学的关系的系统。创新阶段,教师付出的劳动将很多,体验到的痛苦和欢乐也随之在增多。如果教师不断的探索和追求,很快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个性化发展阶段

个性化阶段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成熟化阶段。这个阶段,表现为教师的教学具有浓烈的个性化色彩,教学艺术和教学内容的结合日趋完美,教学出出带有创新性,形成教学风格已经水到渠成。例如,内容的处理、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和如何评价等,都有其独特性和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钱梦龙老师、洪镇涛老师乃至更多的著名教育家教学风格的形成无一不是教学艺术个性化发展的结果。

上述三个阶段,概括了教学风格形成的完整的过程周期,三个阶段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其时间非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风格就是经过这样一个或多个周期后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其上一个周期是下一个周期的基础,为下一个周期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下一个周期又反过来检验上一个周期,以矫正失误,指导教学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个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要致力于教学艺术的追求和探索,努力炼好教学基本功,顺利的完成教学模仿阶段和创新阶段,在此基础上积极的进行创造性教学,才有可能进入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隐私,我们认为,一个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最关键的在于教师本人。教师要有远大的理想、科学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和探索,并不断的总结和发展,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育家和教书匠_朱永新

001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教师、挑班级的时候,都喜欢挑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富有经验”的教师,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这样。教育家,不分年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 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尽管我们有时说,“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毕竟大部分是有心栽花花自成,无心插柳柳无荫,这个基本规律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成功建立在不可捉摸的侥幸和偶然上。 所以我说,如果你不信,你从今天开始,就写教育日记,就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产生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把这些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5年以后;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最精彩的书,那些“火花”的东西,对读者会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都能做学问。在有心的前提下,才能把各种碎片拼成最美丽的服装。本来那碎片的东西,单独来看,好像没有价值,其实不是因为它们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如果你把它们加以组合,它们就会光彩夺目。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人。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项链。这样的教育科研应该鼓励。当然这并不排斥我们的教师和专家们合作,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毕竟中小学的教育研究和大学老师的研究是不一样的。我非常赞赏教师记教育日记,让教师将自己的体会,都记在本子上,就拿这个本子,可以在中国出版“中国教师日记丛书”。 我们的教师,还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实事求是讲,现在我们有很多教师,包括评选出的许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现在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时,往往是看他发表的论著多少,而实际上很少探究他独特的一面,我认为只有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风格即人”,只有形成风格、体系,才能成为大家。 (摘自《人民政协报》) 朱永新 教育家和教书匠 朱永新(1958—),男,江苏大丰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当代著名教育家,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 《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我的教育理想》等。作者简介:

教育家名人名言+教师格言

教育家名人名言 1、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个纯真无暇的世界!阮庚梅 3、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卢梭 4、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5、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6、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7、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8、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洛克9、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洛克 10、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维形。塞德兹 11、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件戕贼,也可以萎死的。鲁迅 12、父母关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马文会 13、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14、父母良好的情感气息,家庭和睦的生活氛围,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环境基础。吕斌 15、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6、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请给孩子留点面子。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吕斌 1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18、对于儿童,做父母,做教师的责任,便是如何教导他们,使之成为健康活泼,有丰富知识,有政治觉悟和良好体现的现代中国儿童,现代中国人。陈鹤琴 19、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20、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车尔尼雪夫斯基 21、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陶行知 22、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

家长眼中的好老师

家长眼中的好老师 说起老师很多人都深有感触,每一个人都有老师,也许她曾在你迷途懵懂时指引你前进的方向;也许她曾在你疑惑不知时彻夜为你辅导;也许她曾在你稚幼轻狂时改变过你的一生。也许……是的这就是我们的老师。他们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或认真,或慈爱,或睿智……现在我们为人父母,让我们一起看看孩子们的老师是什么样。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的铃声响了,从校园外向教学楼前望去,像一只大鸭子带了一群小鸭子来,那是三年级四班和他们的班主任徐老师领着她的学生放学。又放学了,校园内走来一只队伍,老师看上去是那么骄傲,孩子们是那么快乐,那么自信,那是六年四班放学了。转眼三年多过去了,孩子们茁壮成长,知识丰富了,内向的孩子开朗了,成绩落后的孩子自信了。这些是那个走在队伍前面,带着一身的疲惫,而满面笑容的人最幸福的收获,这个人就是——现在六年四班的班主任徐晟徐老师。 孩子是三年级时换的班主任徐老师,徐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原班主任贾老师并不一样,贾老师延续的是老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备课、讲课、留作业。而徐老师上任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她先让孩子们自己在家,把第二天讲的课进行预习并自己找资料备课,上课时让孩子们自己讲课文的内容,并讲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作业让孩子们互相判。不知道现在家长们,看到这种完全发挥孩子自己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反映?但是在当时,徐老师这种先进的授课形式,就是因为有些耽误课程进度,却遭到了家长们的反对。在家长对老师的测评时,徐老师刚开始还自信满满地去看测评,结果看到一大半的家长对她的测评给出差时,她当时好伤心。她觉得自己对教学的创新没有人能理解,她一度想到放弃,放弃创新的教学形式,改用传统的教学;放弃对孩子们自我学习的锻炼,改用填鸭式的学习;放弃开发孩子们的天赋与潜力,改用为考试而教学。可她看到孩子们稚嫩的笑脸,实在不想毁掉他们的未来。她在变革中选择了坚持,她对孩子们的预习方式进行了四次革命,第一

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

引用国家电教的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 要有足够的问题意识 中国教师报:您提出了引领式教学需要遵循的五大原则。能否简要阐释一下这五项原则? 贾建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逐步探索出了“引领式教学”的五项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递进教学原则、解决问题原则、容量适当原则和联系生活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要帮助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习的信心,有效改善“后进生”的心理状态,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做到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 “递进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三点:第一,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要么是基础水平的差异,要么是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差异;第二,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跨度,在备课、讲课时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平稳、顺利跨越这个跨度;第三,保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通过铺设知识台阶分解、降低知识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要把知识铺设成台阶状,以递进方式呈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解决问题原则是说,“引领式教学”要有足够的问题意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是“引领式教学”的初衷之一。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在教与学活动中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正确、灵活、有新意地运用知识。 “容量适当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课堂知识的容量不是越大越好,练习的题目也不是越多越好,知识的容量是以绝大多数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学会为标准。教师要对教材中每一课时的知识容量进行整合,可以减少,可以增加,可以调换。做到让容量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容量。 “联系生活原则”要求执教者克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弊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生活走进课堂,把枯燥无味的知识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联系起来,使课堂生动、活泼、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的引领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教师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领时仅有这些原则是不够的,他们在实际上课时具体应该怎么引领学生?有没有一些更具体的策略或方法? 贾建设: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教或引领。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征,引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小学生由于知识积淀少,一些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就需要教师的教。但是,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就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于学习,就能进行相对独立的学习。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独立自主的学习性更强。 教师的教或引导要有正确的策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目的,就在于把握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在什么高度,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高度,然后再通过教、引导,促进学生发展。

(完整版)建设学习型团队打造专家型教师

建设学习型团队打造专家型教师 樊海燕 能够促进教师成长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人的认知发展是从学习开始的,教师也不例外,所以把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成学习型团队,这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一、树立“校以我荣,我为校荣”的思想,建设学习型 团队。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择校问题是每所学校都面临的巨大冲击,我们四小也不例外。面对四小目前的状况,许多教师已深深地感受到学校的发展与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即“校以我荣,我为校荣”。人一旦面临生存危机时,就会使出浑身解数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来,这也是符合人的生存与发展规律的。因此,学校以“修师德,练内功”为切入点,打造一支优秀的学习型团队势在必行。 1、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历有终点,学习无止境。世界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要适应变化的客观世界,每个人都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方式,把学习当成

一种境界,一种时尚,贯穿于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坚持终身学习。“人人想学、处处可学、终身好学”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外化表现被广泛倡导。对于教师而言,“终身学习”不仅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的特殊要求,因此,学校督促教师建立主动学习的意愿、态度及能力,帮助教师熟悉书刊、电视、录象、信息网络等多元的学习媒介与渠道,鼓励教师把握教研、科研、进修学习、专家讲学等宝贵的学习机会,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2、建立共同的愿景。 构建共同愿景激发共同愿望,培养团队精神。美国学者彼德·圣吉认为,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在缺少愿景的情况下,充其量只会产生适应型的学习,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某种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时,才会产生创造型的学习。因此,一方面我们认真提炼并深入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园精神、形象口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等,建立起学校和教师之间价值认同的桥梁,使教师们基于这种价值认同,愿意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也就是说,只有当教师与学校的价值取向产生共鸣时,教师们才可能将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产生“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共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这就要培育教

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

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 教育家和教书匠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老师、挑班级的时候,都喜欢挑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富有经验”的老师。我对他们讲了,你们不要这样。教育家不分年龄!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的书,而在于他用心交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教一年书,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一个人能否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不是一个有心人。 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与成功无缘。尽管我们有时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大部分的情形是“有心栽花花自成,无心插柳柳无荫”。这个基本规律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能把成功建立在不可捉摸的侥幸和偶然上。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开始,从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开始。这样的教育课研应该鼓励,也完全能造就真正的“大家”。如果不信,从今天开始,你就写教育笔记,就做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看成功会不会青睐与你?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样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今天产生了挫折,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把这些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五年以后,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最精彩的书,就是你生命教育的一朵朵“火花”,对读者会产生最强烈的心灵震撼。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都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都能成为学问。在“有心”的前提下,才能把有限的碎片连成美丽的服饰,把散乱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本来那碎片的东西分开来看好像没有价值,其实不是因为它没有价值,而是因为他们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如果你把他们加以组合,他们就会光彩夺目。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的人。 我们的教师还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实事求是地讲,现在我们有很多的教师,包括评选出的许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都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现在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时,往往是看他发表的论著是多少,而实际上很少探究他独特的一面。我认为只有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风格既人”只有形成风格、体系,才能成为大家。 摘自——《享受与幸福》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第二章风正一帆悬 8.“平民”校长 [开篇寄语]: 是领飞的雁,是断后的兵,是强劲一个团队的主心骨,是学问讲台与道德高地的雕塑——中国的校长啊,都该像洪宗礼这样走,走出一位大教师的人生轨迹。 (1) 在改革初期气势如虹的1983年5月,洪宗礼被提升为泰州中学分管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副校长。 偌大的省属中学只有两名校长。校长潘家汉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为人宽厚,处事冷静,宏观高远,微观精细,在洪宗礼眼里,“是我一生遇到过的第一位具有博大胸怀、善于容人的领导。”他主动担当了许许多多行政要务,给洪宗礼抓业务搞教改留下足够的时空。这样,一个宽厚仁者,一个拼命三郎,两人成了珠联璧合、佳偶

天成的一对搭档。他俩携手到1998年潘校长退休,前后密切合作了15个春秋。而洪宗礼因教改、科研的重大课题尚未完成,一直干到2004年10月,才以中国校长少见的67岁高龄,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2008年春,72岁的洪宗礼仍任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 “校长不是官!”洪宗礼一向这么说,这么想。尽管在官本位的中国,各级公务员、几乎所有行当的掌门人都比照官员定级,但洪宗礼却坚定地认为,校长,只是把一所学校挑到肩上的首席责任人。 当时国之基础教育,正从教育资源匮乏期向扩张期的转变期间,校长的工作既管前线,又管后勤;既管校内,又管校外,真所谓千头万绪:吃喝拉撒睡,生死病老退,德智体美劳,党政工团队,上下左右跑,东西南北会。诚如天津老教育家韦力笑着对笔者说,外界似乎要求校长三头六臂,八面玲珑;校长自己则须约束自己两袖清风,一肩明月。 在特定的教育发展历史时空里,因校长特定的角色多型性、触角多方性、工作多样性,绘出了“平民校长”洪宗礼许多特殊的人生故事。 (2) 洪宗礼心中的目标是“平民”校长。 平民者,百姓也。平民校长就是不沾染一点儿官气、不脱离每一名教职工的领头人。

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修订版

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 变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 解放区实验学校田姗姗 对于一名刚刚大学毕业,走出大学校门,紧接着又迈入中学校园的新教师来说,初入职场让我们彷徨,尤其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变更是时刻困扰着我们。 犹记得第一次听到学生的那声“老师好!”心里所起的波澜,虽然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个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我既兴奋又忐忑,还很不适应。更记得刚上班跟其他老师打招呼脱口而出的“老师好!”,还没说完自己声音都低下去了,好像该称呼“×老师好!”,我们是同事关系而非师生关系。明知道是这样,却还是在经历了好几次之后称呼才改过来。称呼的变换其实就是角色的转换,这也意味着,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不同了,很多学生可以做的事,现在不能做了,做了就会损害自己甚至是整个教师团体的形象。然而,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变出现的问题远不止称呼而已。 大学生活相对开放并且自由,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任务,一切由自己安排。而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有着严格的上下班时间和明确的教学任务,尤其上了班才知道现在下午上课时间都比我上中学时提早了半小时,而下午的三节课竟增加到了四节,和我记忆中的中学很不一样。刚上讲台讲课,我感到很紧张,虽然面前只是一些初中生,更怕其他老师听自己的课,就连班主任出现在班里,我就会突然不知所措,出现失误。 从学到教的转变也是重要的过程。虽然在大学里已经学习了很多知识,但在课堂上听和在课堂上讲完全是两码事。很多知识点虽然我自己都懂,但在给学生讲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一个是有些是讲的过深,过细,恐害怕自己有知识点没有讲到,但却忘记了这个年纪的学生需要接受多少。再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学跟教所负担的责任完全不同,学对自己负责就行,教需要负责的就是所教的所有学生。自己学的时候有些可以一知半解,但要教就必须要吃透,这也是为什么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了,工作后发现的,想要教好现在的学生,“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还有一个就是由于教学经验的欠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知识点的遗漏与错误,每次都会让我非常恐慌,甚至瞬间脸红。初入职场,我想把工作做到最完美,但现实却很残酷,这种矛盾让我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产生怀疑,甚至怀疑自己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否是错的。后来经过同事的开导和我自己的调整,基本上能够正确看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自己的第一批学生,有特别的感情,想融入学生,想他们接受我,进而喜欢上这门课。再加上刚从学校毕业,还没从心理上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可以说自己潜意识里就还是个学生角色,不自觉就和他们走的过近,时间长了就失去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常常是教师很严肃的一句话,却被学生当成“戏言”,在课堂上容易导致课堂失控,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与教师角色意识起了很大冲突,在这种冲突下,开始迷茫。但是自己也明白过于严肃,则会失去亲和力,在师生之间造成隔阂,也会影响到师生关系和教学效果。从第一年

潜能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潜能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教育家型的校长,培育一批批热爱教育、品德高尚、关爱学生、不断进取的具有教育家情怀的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更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保障。近10年来,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以“潜能教育”为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探索出适宜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潜能教育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 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立足教师的职业特点,着眼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服务,在尊重教师个性、关注教师心灵、激活教师潜能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了“树立职业榜样、探索多元路径、创设共同发展氛围”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模式。 1.尊重个性,树立典型,成长有榜样。 自2002年起,我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2.8%,其中独生子女居多,出现了独生子女教师教育独生子女学生的新状况。如何激发青年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心甘情愿为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和热情,成为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教育工作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解决新问题的核心是

尊重教师生命个体的需求,本质是唤醒心灵深处的情感及潜能,理解工作中的艰辛,体验工作的快乐和幸福。于是,我们通过树立个性鲜明、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典型,唤醒青年教师内心对职业的热爱,充满激情地做教育。 激情如火是大家对班主任杨卫红老师的赞誉。北方的冬季滴水成冰,每逢课间操跑步,杨卫红老师总是与学生们在一起,用有力响亮的口号感染着一个个小小少年。她曾经设计了别具特色,充满奇思妙想的“20年后再相会”的班会,当孩子们从椅子下拿出家长充满情感的信时,读得泪流满面。她还用激情感染着身边的同事,身为英语教研组长,她带领全组老师连年创造佳绩,2012年3月,荣获吉林省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先进班组”称号。我们树立了一批像杨卫红这样的典型教师,并将这种做法称之为“影子引导法”,只要与他们在一个年级组、教研组,他们就会像“影子”一样感染你,带动你。 全国师德标兵、爱生如子的李婧伟老师为全校教师树立了做教师的“样子”。她是吉林省树立的课改典型。从教的30年,她每天必须和班级的每位学生说一句话,让孩子感到母亲般的爱。她给予了学生话语权,架起了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她所带的班集体,年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校通过“挖掘本质法”组织教师大讨论,在追根问底的过程中理解李老师平凡背后爱的精髓,用爱做好教育是我们担负

教书匠、名师和人师三种境界

教书匠、名师和人师三种境界 依据专业水平的层次不同,教师大体可分为教书匠、名师和人师三种境界,类似于“木头存在”的三种形态特质。即“木头的具体样子”、“木头的形态”与“木头的本源”。 教书匠——“木头的具体样子”。这类教师的专业境界就如同“木头的具体样子”。譬如,“木桌”、"门"、“窗户”、“木棍”,等等。他们存在的依据是具体、明确的,能力相当有限。例如,门与窗户的功用,他们之间本质上并无“价值”大小之分,“境界”无高低之别,互为‘‘平行’’与“对等”。教书匠的特点是:循规蹈矩,惯于接受,死扣教材,生搬硬套,远离变革,思想贫困,亦步亦趋,周而复始,庸庸碌碌。他们的专业发展态势,程序性强,发展张力小,创造潜质极其有限,犹如一幅已涂满字与图画的纸已无可添加。因而,教书匠多深陷“此山中"的禁锢与迷绕,常自我设限,自我框死。 对于教学,教书匠多唯上唯书唯教参唯教条,“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容易将涌动着生命气息,千姿百态的教学固定化、模式化、脸谱化,沦变为千篇一律的

“操作流程”,从而制造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他们无心探索教学,无意追索人生,不愿学习改变,不敢大胆革新,不善扣问反思。“十年教书”对于教书匠而言,“肚里只剩几册可怜的教科书”。难怪一位美国教授发出这样的质问:“你们是教了30年书,还是教了1年,重复了30遍?!”一言以蔽之,教书匠的教学往往干瘪刻板,味同嚼蜡,生气全无,是一种对一个人独立发展的致命捆绑与桎梏。这种生存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绝非是“像诗一样迷人的字眼”(康德),而是“已经变成令人厌烦的同义语,一堂课等于一种苦役”(杜威)。 对于学生,教书匠对其人生的感召,微乎其微,黯淡无光。不仅不能成全学生的完满发展,而且有意或无意间将学生也禁限于自己受制的“旧轨道”上,从而束缚学生的思想,窒息学生的创造,漠视学生的情感,关闭学生的心灵,直至彻底断送学生人生发展的宝贵“契机”。日本教育家东洋先生有言:“一个蕴藏可贵才华的青年,只是由于他落到了某位半瓶醋的老教书匠之手,于是丧失了英才的光芒,结果以无名小卒告终。”因为“平庸的教师只能限制学生的智力,把学生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的能力范围之内”(卢梭)。可以说,倘若一位教师的教学是在降低学生的心智,那么,这是一种

从教书匠到课程与教学专家

从教书匠到课程与教学专家 ——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三化语言:高深的知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情趣化,学科知识生活化。 我认为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实现学生成长的过程,更应该是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即从教书匠向课程与教学专家发展的过程。只有做到学生成长与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教育的真正意义。而要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实现发展,就需要每一位老师做一个有“心”的教师。这里的“心”,不是生理上的“心”,而是有志向的教师。 一、从“教书匠”到专家的前提:理解教师的层次与追求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请大家回答两个问题: 1、扁鹊的一家人都是干什么的? 2、扁鹊的兄弟叫什么名字? 大家都知道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但是大家知道扁鹊其实还有两个哥哥,他们也是从事医务工作的。大哥、二哥,医术也都很高明。为什么记不住他们呢?大家知道扁鹊三兄弟在医学上的造诣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如下: 看“病”特点医学境界 扁鹊治大病、治难病。治病 防病 扁鹊二哥抓生病苗头、让人不 生大病。 让人不生病 扁鹊大哥提高自身的抵御疾 病的能力。 从案例中讲述的扁鹊三兄弟的医学境界(显然扁鹊大哥的医学境界最高)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其实教师群体也会出现类似的三个“境界”:即教会学生知识点的第一境界;教会学生应对考试的第二境界;教会学生学习能力的第三境界。当然这第三境界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现在有的教育专家针对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要,呼吁教师要从“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发展。那么,“教书匠”与“专家学者型教师”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他们如何认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去上好每一节课、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经过多年时间的研究,概括出关于学生心目中喜欢的好教师应该有以下的几种素质。 一、“老师也应对我们有礼貌。我们也是人”。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性。作为教师应该要尊重课堂内的每一个人。 二、“老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在您听来也许可笑,但只要您肯听我,我才能向您学习”。教师要有爱心、耐心。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表现出关爱和耐心,让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使学生愿意接近你,愿意把自己心里的话告诉你!这样,他们才会听老师的话,就像听妈妈的话一样。 三、“她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说明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课堂上要注重知识应用引导与实际的联系。 四、“我立刻就喜欢他了。他走进来,把名字写在黑板上,马上开始讲课。能看得出他是熟悉教学工作的。他衣着整洁,事事都安排的有条不紊。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整节课瞧着她,我没什么反感。她尽力使自己显得自然。”教师要有良好的仪表。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仪表,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要做到,首先自己也要做到。 五、“老师,只要您保持公正,您对我尽量严格。表面上即使我反对严格,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您严格。”教师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要严而有“度’: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又是难免的,因此对他们的要求应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例如:抄课文多少遍,做多少个起蹲等 综上所述,做一个学生眼中的好老师,需要我们:严而有度像——父亲;慈祥宽容有爱心像——妈妈;风趣幽默;以身作则,说到做到;还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仪表,让学生先喜欢你的人,继而就会喜欢上你的课。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及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项度的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题性是这次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而学生主题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展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2、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 本次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展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开展得计划、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3、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理论的提出者舍恩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实践者的活动固然是一种实践,“专家”的活动同样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实践。在两类不同的实践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想和做代表了认知的两个途径——并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对实践的研究在于发展思考的途径,而实践则致力与理论研究不能顾及的领域。“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转化更加谦虚地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反思与行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

专家型教师培养及教育影响力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专家型教师培养及教育影响力研究》总课题组 《专家型教师培养及教育影响力研究》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评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已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FB090684。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9年7月正式颁发课题立项通知书(教科规办函【2009】15号)。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2009年9月30日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隆重举行了开题大会,该课题的选题意义与研究设计,得到了与会评议专家、学者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好评,并期望该课题组能够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 由于该课题研究对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课题组拟联合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科研单位等教育教学工作者、教育研究人员以及一线教师及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索,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子课题申报工作。 2009年10月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专家型教师培养及教育影响力研究》总课题组 专师培影字【2009】第002号二课题简介 (一)课题研究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教育能否为提升中华民族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能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人才贡献,能否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坚强支撑,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是重中之重。专家型教师是是社会渴求的

优质教育资源,代表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是改革的先行者,是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柱。专家型教师培养日益成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对现代教师队伍整体建设具有重大引领和辐射作用,因此,该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意义。 (二)专家型教师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概述 词典对专家的定义是:“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擅长某项技能”。 专家型教师:国外关于专家型教师标准或特征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是斯滕伯格、波林纳、司德菲等人的观点。斯滕伯格把专家型教师称为有教学专长的教师。提出专家型教师的原型特征有三个:(1)专家型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知识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2)专家型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3)专家型教师富有很强的洞察力,能够鉴定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对教学问题取得新颖而恰当的解答。 波林纳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论,将教师职业发展分为新手、熟练新手、胜任型、业务精干型和专家型五个阶段。司德菲依据人文心理学派的自我实现理论建立了教师生涯发展模式,他将教师职业发展划分为预备生涯、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和退出生涯五个阶段。他认为专家生涯阶段教师的标准是:具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技巧,拥有多方面的信息来源,能进行有效的班级经营和时间管理,对学生抱有高期望,在工作中能激发自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国外对专家型教师的标准特别强调教师教学素质、能力和专业化发展、强调教师的创造性,但是没有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国内关于专家型教师的经验性描述较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对专家型教师本质与内涵揭示非常不够。因此该课题力图通过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方法构建中国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模型或者标准,探索专

我以做好教书匠为荣

我以做好教书匠为荣 江西教育科研年第期教师的品位张世明教师并非人皆得而为之教师是以高尚的人格美好的人性丰厚的学识超然的智慧作支撑的职业教师的品位是无声的真爱和慈善的宽容有品位的教师眼中的教育是建基于感悟生命意义层面上的沐浴人性情愫润泽仁爱之甘露的绿色生态教育因而在他的教育中会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当然这种爱不是张扬的情感不是矫饰而是一种境界它是心与心的交融它是空谷幽兰中的静静诉说它是生命之杯盈溢的甘醇会散发着永不消逝的芬芳有品位的教师是心存善良和宽容的这样的教师好似一个海有恢弘的气度有宽阔的胸襟有学生们深爱的碧蓝他会让学生的心灵荡漾在博大和温暖之中教师的品位是一种道义一种责任有品位的教师能承担时代和生命的重托他深深地知道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更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因而他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坚定不移地以学生为本不折不扣地促进生命成长他会用源于自己内心的善良和真诚无私和醇厚朴实和隽永去濡化和教化学生从而使学生有一种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有一种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精神有一种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怀有一种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到头来他培养的学生会带着’入世的人文素养融入社会教师的品位是浓郁的书香和艺术的美韵有品位的教师是涵养着书香而生的这样的教师有厚积薄发的从容和放达他讲起课来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信手拈来他善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天地又善于将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于是他的课也就教得畅达而生动有趣而有效有品位的教师有着多种才艺有着诗一般的心灵他会把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得情真意切境美

理达余味无穷让学生在富有创意的生活世界中不断完善自我开启诗一样美好的人生有品位的教师身上透射着一种优雅的气质他有着热情慈祥之容庄严沉稳之态豪放爽朗之谈聪慧敏捷之仪幽默诙谐之趣他的举手投足都挥洒出艺术的才情教师的品位是恬淡的心灵和毅然的坚守有品位的教师具有淡泊的心灵当然他不是不追求功利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做到恬淡而不凡庸他不是不追求幸福而是把学生的成功当作自己最大的幸福这种恬淡的心是一种灵魂的修炼一种文化的品格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况味有品位的教师会生活在从容和淡泊的坚守中为此他不会目迷五色心浮气躁也不会眼光狭窄急功近利他会以强大的精神上的自持力来守护人生境界的洁净抵御物质世界的纷纷扰扰长葆内心世界的澄澈专注和执着并以纵贯岁月的意志力指向自己的教育理想境界从事教师职业是需要有独特高雅的品位的高雅的教师品位犹如灿亮的星辰会让学生仰望膜拜一生我以做好教书匠为荣杨生仁现在很多公共场合凡有教师的地方时兴这样一句豪气冲天的话’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乍一听多么令人振奋的豪言壮语-也许此言初创者出发点是积极的是为了激励广大教师勤奋钻研追求远大的目标努力达到专家的水准而此言在’不当’要做的对比中褒贬鲜明这一对比是对’教书匠的贬斥鄙夷甚至成为对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的负面评价听到有的领导指责’你只不过是个教书匠时或有的教师自悲自叹’哎反正是个教书匠时我们的心情是喜是悲.一个教师一旦成为’教书匠似乎是极大的耻辱果真如此.人各有志笔者颇不以为然还是先看词典上对’匠的解释有专门技术的工人在某一方面造诣或修养很深的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经提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四种精神 2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经提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四种精神: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我非常认同。在刚刚过去的一学年里,我学习着,实践着,思考着,下面我就将本学年的个人学习和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明汇报。 一、乐于学习,争做学习型教师。 古今中外,众多的事实证明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唯有学习,才能改变自己,成就自我。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训诫:“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一年来,我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无论多忙,无论多累都要坚持学习。阅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早上,我打开办公桌上电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浏览一连串的网站:“新浪网”,让我第一时间把握国内外的风云变化;“成长博客”,让我徜徉于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教育故事中;“小语论坛”,让我领略到小语届的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凤凰语文”,让我感受到团体的智慧是多么的强大….每天中午,也许一本“语文教学通讯”,就成了我的午后精神大餐。晚上临睡前,一本《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也许就是我的催眠曲。 一年来,大量的阅读,拓展了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胸襟,更新了我的观念,更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让我深深领悟到:教育真是一片大天地,教育真的可以有所作为! 二、勤于实践,争做实践型教师。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学永远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为了追求真实、生动、有效的课堂,我在备课环节上,动尽了脑子用足了劲。准确的把握教材是备好课的先决条件,我除了深入研读教材外,还仔细研读教学参考资料和新课标,并上网搜索优秀教学设计博采众长,紧紧围绕“教什么”“怎样教”这两个本原性的问题设计教学预案。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与我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对话,引导学生静心读书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从字里行间去体悟语言文字的博大和精妙。课后,我还设计开放创新的灵活习题来反馈、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效果。 一个语文教师的真正功夫。不仅仅在课堂,还在于课外。所谓“课内得法,课外收益。”“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讲的都是只有大量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把教科书当世界,而把世界当教科书。”是我一直坚守的语文教学信念。“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我紧紧抓住语文教学中的三个基本“一”,即: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本学年,我在班级内开展了写字比赛、课本剧大赛、小小新闻发布台、小小即兴演讲会、读后感大赛、书签制作比赛、读书小报大赛等数十个实践和比赛项目,大大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正

从教师到教育家

从教师到教育家 第四章剪春入卷来17. 蓝图绘洞天[开篇寄语]:别有洞天的蓝图是一个美丽的梦。它让人心驰神往,翘足而待。但若将蓝图上的一笔一画“写”进现实,可不像白纸写字画图那么简单易成,一路上几多明坎,几多暗沟,几多扑面袭来的暴风雪,需要创业者仰望长空,脚踏大地,坚韧如鸣镝飞射,勇敢以生命相许,胸襟能海纳百川,睿智赛将帅用兵,当然,这里也包含常常无奈的翘待,几分无助的苍凉。洪氏教材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一事业就从这里起步了。自1984年冬季起,洪宗礼带领教材编写组的老班底没日没夜、没节没假地干开了。每个人心不旁骛,几乎到了忘我的程度。那是一段如火如荼的日子。他们正编写的单元合成型语文教材是个何等模样的呢?又有哪些独树一帜的特色追求呢?新体系是实验教材蓬勃的生命。洪氏教材建立起“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的单元合成结构体系。谁听说以往教材,有这么“三个一”的新奇组合法?只有洪宗礼想得出来。他把语文教学多元目标和繁杂内容给予了科学分解、优化组合并艺术化地推出“三个一”新体系。“一本书”,是说语文教材不按读、写、知分科,一学期只用一册教材,而且全套教材是一个具有整体结构的有机教学系统,是一个大的读、写、知综合体。“一本书”是一张经纬分明、纵横有序的语文训练网络。“一串珠”,是说除开篇的“名人学语文轶事”外,全套教材共有36个“珠”式单元。每颗“珠”,是一个单元读、写、知配合训练的小“集成块”综合体,又是全套教材训练体系的一个阶段训练点,点点相联,形成系统;珠珠相串,结成网络。“一条线”,指贯穿全套教材的是以读写听说能力训练为主的多股交织集合线(包括语文能力训练线、知识结构线、思维发展线和学生学习语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